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人学习;网络编辑;培训课程教学设计

网络编辑培训课程(以下简称WBYY课程)是由中国编辑学会电子与网络编辑专业委员会联合业界单位研发的,原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认证的《网络编辑职业资格》培训必修课程、在职编辑继续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均来自一线编辑的真实工作,以解决日常工作问题为教学核心,包括从事网站编辑、网站营销推广职位的全部岗位操作技能。学习相关技能并考试达标后,即可胜任网络内容编辑、网络营销推广、网站运营等相关工作岗位。WBYY操作水平认证证书由中国编辑学会,是目前网络编辑行业最权威的操作水平认证证书。

WBYY课程采用远程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自主在线观看教学视频,然后上机操作大量习题,完成和提交作业,培训课程平台及时给出反馈,并设有热线支持。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考试。

笔者作为一个传统出版编辑,在参与体验了整个培训之后,深感这种远程培训形式非常适合编辑职业发展。但这种远程培训课程在编辑出版行业毕竟是新生事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结合成人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特点,分析和归纳该课程教学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希望有利于该课程质量的提高。

一、课程特点分析

WBYY课程的内容取自真实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其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 课程内容取自实际工作

WBYY课程立足“实用”与“操作”,内容均由一线编辑精英编写,如实反映编辑的日常工作,贴近实际工作要求。通过取自实际工作的各种操作任务,讲解网站编辑、网站营销推广岗位的操作技能。通过大量由易到难的习题,提高学习者的操作能力。WBYY课程符合成人学习以任务为中心或以问题为中心的特点,实现了从教程走向岗位需求,是真正贴近工作的上岗培训。

2. 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

WBYY课程将学习内容分为6个分册,每个分册又分为若干个操作模块,每个操作模块对应一项操作任务,每项操作任务都包含至少一个实际工作技能关键点。换句话说,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操作任务(图1),让学习者逐一地操作完成。

模块化设计使得“小步骤”学习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一项操作技能,快速获得“学习成就感”。这是成人远程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

图1 WBYY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 学习支持服务多样化

远程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孤独感,在遇到困难时需要有能寻求帮助和及时获得指导的学习支持服务。WBYY课程开发者在此方面做了精心设计。不仅教师要及时对每位学习者提交的每道作业给予点评(图1),还设计了教师在线答疑对话框,建立了参加培训的学员QQ群,有微信、微博,公布了答疑教师的联系电话,在每道练习题目下都设置了“进入讨论本题的专帖”(图2)。当学习者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采取任意一种方式与课程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习者有疑问时,先进入“进入讨论本题的专帖”,通常就能够根据之前其他学习者发的帖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必一定要找到答疑教师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习者远程学习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计的建议

编辑职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想的状态是面对实际问题采用“师徒制”方式,但在目前网络编辑培训市场需求巨大与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根据编辑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地教学是不现实的。WBYY课程采用远程授课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师资不足、学习时间紧张的问题。如果能在以下方面做出完善将会更好。

1. 提供参考学习时间

工学矛盾是成人学习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求在职人员像小学生一样,全力以赴去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合理计划时间就变得极为重要。学习者合理计划时间的前提是课程设计者给出参考学习时间。

WBYY课程一共有6个分册的内容,参加考试获取证书需要完成至少3个分册的学习和练习题目。在报名学习该课程时,因为没有被告知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参考值,学习者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

建议WBYY课程为每个分册(或每个模块)标注参考学习时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安排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是否达到要求(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日常练习时有时间要求可以促进学习者提升熟练程度)。

2. 避免单一媒体形式的不足

WBYY课程内容以720P全高清视频的形式呈现,向学习者展示每项任务的操作过程。视频教学具有其他媒体难以媲美的教学效果,然而同时也有不足:学习者无法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做文字记录。如果做文字记录,就无法看到完整的视频,除非需要做记录的时候,先将视频暂停,做好记录后再继续播放视频,但这又影响观看视频的流畅性与连贯性,影响学习效果。

建议WBYY课程在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呈现学习内容的同时,向学习者提供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操作路径清单”(呈现正确的操作过程,记录操作要点),以弥补单一媒体形式的不足,这将给学习者的练习和复习提供极大的便利。“操作路径清单”既可以是电子版的,也可以是纸质版的。纸质版方便学习者利用工余零碎时间记忆,不一定非要坐在电脑前反复观看视频,节省时间;电子版可以随时更新调整内容,节约成本,学习者也可以下载后自行打印成纸质版。

3. 加强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

WBYY课程开发者借鉴电子游戏“愤怒的小鸟”中逐级过关的方式,将学习模块设计成只有全部完成前一个模块的学习和练习题目,才能开始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的方式,以吸引学生不断深入地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心理上激励了学习者,但是也给一些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有些模块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并不是新知识,他们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就很熟悉这些知识,但学习该课程时要“逐级过关”,导致他们不得不把非常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些“无用功”上。

成人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控制性,存在着普遍的工学矛盾。这就使得成人学习者希望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上,因此,远程课程开发者应考虑成人学习的“时间有限”问题,将课程设计成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的模式。

4. 使习题与知识点相呼应

远程自主学习课程需要设计学习活动或练习题目,这种学习活动或练习题目是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是根据某一知识点设计的。

WBYY课程开发者为每项任务设计了多个练习题目,这非常有助于学习者通过完成这些题目来掌握该项任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针对某一知识点设计练习题目时,练习题目应侧重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与操作,其余知识点的操作不要比重过大或反复出现,否则易导致学习者产生烦躁、厌倦之感,影响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

建议WBYY课程开发者在介绍完某一知识点后,设计“单项练习”,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在若干个相关知识点之后设计“综合练习”,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几项技能,以检验学习效果。

建议WBYY课程开发者在设计某一知识点的练习题目时,仍采用逐级过关的形式,以刺激学习者的“过关晋级”心理。而把每个操作模块及相应的操作任务设计成“学习次序可选择”,以使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全新”的学习内容。

WBYY课程属于“实用操作型”课程。它的课程设计具有明显的成功之处:课程内容取自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小步骤地呈现学习内容的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远程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成就感”和“收获感”;针对每项任务设计的练习题目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支持服务灵活多样,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等。

同时WBYY课程也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提供参考学习时间,以帮助学习者做出时间安排;增加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学习资料,以方便学习者练习和复习;课程设计成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的模式;习题与知识点单一对应,以帮助学习者将精力集中于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等。

令人欣慰的是,WBYY课程开发者一直积极地获取课程学习者的反馈和建议,并根据这些反馈和建议不断地优化该课程。WBYY课程将为提高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国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参考文献:

[1]王宇飞. 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J]. 成人教育,2005 (12):40-41.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为例,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并从网络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协作学习情境、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指出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

一、研究背景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相应的,为了对各地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笔者参与开发设计了与本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并参与对全国多省市中小学教师实施了远程培训。总体上来说,培训效果良好,学员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每次培训结束后,教学设计团队都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网络课程的评价情况。根据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网络课程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自主学习资源不足;

(2)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不强;

(3)存在“课本搬家”现象,课本搬家使得网络课程与手头教材出人不大,学员没有必要进行网络学习,那么网络课程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二、遵循原则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的教学团队认为有必要对现存的网络课程教学进行再设计。因为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的灵魂,是网络课程成功的关键。

1.以案例教学为中心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显得很吃力,因为课程提倡的很多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等是很抽象的,而且一些术语太过于专业化,处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为了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理解掌握,我们的做法是提供大量的案例。案例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学员通过观看案例能够达到深刻的理解,利于他们知识的建构。在每个章节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到优秀学校采集优秀教师的的教学案例,笔者团队会尽量设计以视频、Flash等形式表现这些案例,供学员观看学习。案例阅读后增加“案例点评”栏目.专家对此案例进行讲解.评价此案例的优点,它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或策略等。

2.以丰富学习资源为手段

避免网络课程搬家的一个手段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是教材上所没有的。首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每个章节的情况适当提供拓展学习、专家讲座等学习活动,拓展学习是对教材的补充扩展,目的是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学员的知识面。专家讲座提供一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讲座,其中视频形式的讲座图文音像并茂,符合当今学习的需要。其次,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专业术语或者非学员知识体系中的术语,我们采用了气泡链接进行显示的形式帮助其理解,以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对于每个章节中的重点难点,提供“常见问题”栏目,目的是对各章节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教师答疑,方便学员理解,以及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3.增加反馈力度原则

反馈对整个交互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控制和调节。通过各种反馈信息,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方法和速度,而且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甚至对网络课程作必要的修改。学习成绩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维持学习兴趣。在每个章节中或者章节最后,都会根据章节的内容设计适量的自测题以及后测。这些测试题能够自动评分,并根据学员的成绩反馈一些鼓励的话语,使学员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及时了解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适当的调整。当学员做完题目提交以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便学员进行知识的强化和理解。

4.多媒体化设计原则

由于Internet的高速发展.加上网络传输与流媒体技术的进步,使网络课程中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高效率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动画等并茂的教学内容。曾加视频、音频,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大篇幅的文本阅读,根据各章节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传输。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涉及很多教授软件工具使用的内容,如果采用文本的教程,势必会引起学员学习期间的厌烦,为此我们制作视频或Flash格式的操作演示来展示这些教学内容。例如,使用Macromedia Captivate录制成Flash格式的教程,它占用空间小、播放流畅、带宽要求低、方便学员有兴趣的进行学习。

5.开放性设计原则

提高网络课程内容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链接,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员在对多样看法进行的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为此,在部分教学案例后面提供了“学友观点”栏目,“学友观点”是从历次培训中整理出来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意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带着审视和交流甚至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启迪智慧,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一些比较开放性的章节中,我们会搜集一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又很有趣的资料来增加学员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章节中,我们提供了“学习风格测试”小活动,使学员饶有趣味地参与其中,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方便知识的记忆。在学习到心理学知识的时候,我们会增加“心理年龄测试”小活动等。

6.以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

网络学习多是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学员极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主题论坛、BBS等,为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以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克服了孤独感,通过交流思想,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学设计思想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在这里笔者主要讨论系统结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协作学习情境的设计及评价与反馈设计等诸多方面。

1.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

采用的是目录树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目录树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导航清晰,使学习者准确地确定当前的位置,同时能快速、方便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重视内容的“讲解”和“演示”环节,教学内容展示区是整个结构的重点,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

2.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单元来讲,内容的组织要注意基础性、扩展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一个单元为一个模块,模块的划分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安排如下:

课程内容根据具体知识的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视频或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导学部分中,模块概述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告知学员本模块学习目标是什么,应该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哪些,本模块有哪些模块活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出学习本模块的知识地图,帮助学员对本模块形成清晰地印象。编者的话采用视频讲解的形式对本模块做简短的解释,告知学员的学习技巧和思路等。常见问题收集了以前培训中学员的疑问,采用学员问教师解答的视频讲解形式。 研习部分是课程的重点,综合运用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等形式。包括:基础知识、案例学习、拓展学习、学习资源、专家讲座、知识测试等,保证内容的充实、丰富。

巩固部分是为了促进思维的巩固和形成,设置了整个模块的测试和作业,便于教师统计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协作学习情景的设计

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消除在线学习的孤独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问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互助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是为协作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时不仅考虑学员的认知力、知识基础、学习方式,而且所创设的情境要对学员有吸引力,要体现出现代学习过程中学员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导学作用。设计协作学习的情境时要设计能引起争论的问题,并将问题逐渐展开,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为此,我们在每个模块后设置了公共讨论区,助学教师在公共讨论区设置3个左右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思辨性的主题讨论,目的是让学员围绕相应的主题,交流思想,开阔视野,达成知识共享。为了学员随时可以展开讨论,我们采用了BBS进行非实时的交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通过发新帖、跟帖、发送私人消息等功能进行异步对话,并以此来实现协商与讨论。此外,我们还根据学员的学科属性和学习风格划分不同的学习互动交流小组,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和引导下,就某一问题展开深人探讨和互动。进行讨论时,我们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多种观点的辨析中主动探究,促进意义建构。为了保证学员讨论的质量,助学导师根据发帖的内容,设置为超精华帖、精华帖、一般帖、灌水帖,并分别设置为3,2,1,-1分,以便对学员进行评价。

4.评价与反馈的设计

在网络课程中没计良好的评价与反馈将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自我成就感,以便更好地开展自主化的学习。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每个知识点后设置“知识测试”,每个模块后设置“后测”,整个课程学习完毕后,学员还要进行总测试。“知识测试”的目的是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调整。“后测”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给出教学与学习的最终评价结论。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仍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学员的重点评价方式。其中评价指标以简单、可操作、反映实际情况为原则,依照学员的学习活动方式确立,以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参与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项,给予量化考核,最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反馈的设讨一力求及时,我们在设计系统上下功夫,使系统对部分测试自动评分。减少了学员的等待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使学员兴趣保持下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文学;课程设计;思路;措施

0 引言

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各种语言、文学专业的掌握程度。近年来,文学课程在很多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被忽视,更多的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社会中对实用性的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各种工具以及理性意识增强,因此文学课程的地位变得比较薄弱。从学科本身的情况来看,英语文学教学的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文学课程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文学课程在很多高校的教育中都受到冷落。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文学课程面临了更多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要与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提高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英语文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当前的英语文学课程的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教育环境下的英语文学教育,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分离,这种分离的状态不利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不利于当面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其次,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氛围以及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对于英语文学的学习不利。第三,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往往不能达到相应的条件,进而增加了英语文学课程的难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则不能有效地发挥文学课程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英语文学教育与网络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进行创新,促进网络教育环境下英语文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进行英语文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确定,还要在教学方式和模式上进行改变。

2.1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确定教学目标

英语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英语文学教学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单独地编排。英语文学知识的介绍也是按照文学发展的历程进行的。当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文学教学都是教师对各种文学教材内容进行逐字翻译讲解的方式,对于作品本身的内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讲解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更加青睐于对隐喻文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加深自身对英语文学内容的感悟,在网络环境下,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的理解程度,对英语文学的内涵以及背景进行了解,才有助于对所有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文学教学设计,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教学措施的设计。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方式比较陈旧落后,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2.2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要尽量尊重个体差异

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育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比如心理、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结构基础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刀切的方式自然是不合适的,不能很好地顾及到所有人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正确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材料以及考评方式等。比如,如果学生是以视觉型学习为主,则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视屏资源丰富自己的信息量,而对于交际型的学生,则可以多参加一些小组讨论等,对于思考型的学生,则应该要善于进行归纳以及反思,多进行报告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充分结合自身的个性特征进行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英语文学课程的设计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不要只以成绩作为评论的标准,而应该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体化的评论以及应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将各种测评环节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各种实用能力的提升。在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任务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在一个班级内都采取同样的安排。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科学化地进行教学。

3 网络教育环境下进行英语文学教学设计的方法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文学课程的内容难度比较高,信息量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英语文学教学,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入网络资源的应用。比如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网上读书活动,为学生准备一些短小的,学生容易理解的英语文学样本以及音频等,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资料的准备应该要涉及多个方面,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与英语文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以及陌生感,用简单的学习方式来体验以及感悟英语活动。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3.2 在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设置议题

英语文学教学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外语文化能力的训练具有十多重要的意义,英语文学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在初次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到难以理解,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要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教育,促进其阅读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网上的各种论坛、群组联系等方式,对学生的各种课程学习进行辅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纲要、发表教学辅导文章、做学习摘记范本等,都是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通过设置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英语文学学习的轨道。可以对认知矛盾进行设置,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基础知识的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使得学生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同时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课程教学平台上设置更多的问题或者提出假说,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索引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搜索到相应的资源,对各种问题进行验证以及解决,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互,表达相互之间的意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网络平台上设置的各种引导性的问(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24页)题,不需要规定标准的答案,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给他们更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要对学生的各种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进行鼓励,鼓励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发展,从而对英文文学课程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3.3 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创新,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主动权给学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设置,促进小组之间的学生加强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和点评,最终提高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每个小组之间还应该要撰写相应的主题论文,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学习和交流,促进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4 结语

英语文学学习是当前英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加强英语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提升,为其他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当前的英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与网络教育环境之间的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文.基于网络的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03).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发展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理念,并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旋律。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受到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网络为学习者创造了新的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悄然兴起,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这是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步确立,教育向终身化、大众化、个性化发展的背景下出衍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同时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已逐渐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是指合理安排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组织学习者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教学控制与管理过程。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例,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电气、测控、自动化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电气类、机电类及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建立非电量与电量的转换思想,从而检测相关物理量。并且目前该课程的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都采用项目教学法,所学内容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即为就业增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2 研究内容

2.1教学模式研究

现有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看不见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也不进行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更谈不上形成传感器产品[3];考核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以试卷得分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在传统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发展,它继承了传统教学设计的很多特点,但在网络教学中,完全照搬弊端凸显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研究。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资源时结合当下热门的项目教学法,同时结合工程学科特点,体现出“职业技能性”[4],从而让本门课程的学习者在网络环境学习中得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锻炼,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2.2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传统学习环境的教学理论依据有所不同,传统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或者是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在遵循这些理论的同时,还应关注基于网络环境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3教学设计主要构成要素研究

教学设计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学生、教师、交互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因网络环境不同于一般传统环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等特点,其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也不一样,而在教学设计中,对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合理安排是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实施中如果安排不当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尤其在目前网络学习环境发展还不成熟的时候,更应该对各要素进行合理规划。

3.资源的主要特色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各单位、企事业的在职人员,其工作和学习矛盾突出,没有老师的敦促和指导。因此要学习掌握该课程,必须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安排。本项目在完成网络教学资源时,除了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之外,还建立了丰富的交互式动画实验,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研究的资源建设集中体现了电大的“技能型”和高职的“开放性”,并且资源建设结合工科特点,对实训进行教学重点设计。

4.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Linux网络操作系统;职业教育

The Design and Teaching of the Linux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Work Process

ZHENG Yan-ling

(Jiangmen Polytenic,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Linux operating system, with its stable, safe, reliable and advantages, has become recognized as the best operating system,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Linux-based teaching system of the work process into a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work-process-oriented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Linux" teaching the desig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ocess, course take full advantag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simulation network administrators the real work environment; the use of corporate network administrators real-real simulation projects job content, organic way to work and learn together.

Key word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Linux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1 概述

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为指导,根据16号文件关于“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本文以所讲授的课程“网络操作系统――Linux”为例,探讨如何对课程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全程化”的工学结合改革,突出能力本位的设计思想,从而使课程更加贴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也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

2 围绕社会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信息化逐步进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操作系统平台,Linux被公认为一种高性能、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凭借其稳定、安全、可靠的优势得到业界的认可,已经成为公认的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在电信、银行、IT服务、各行业等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全面普及应用Linux。

随着Linux日益的普及和其强劲的发展趋势,Linux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目前社会上Linux人才不足,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缺乏工作经验、缺乏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因此,根据行业发展形式,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将“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定位于培养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既是行业发展需要,也是学生就业需要。

3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步骤一般是职业分析(专家研讨、市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3.1 与行业企业合作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第一项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要通过企业调研,组织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讨论确定。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家组成,应该包括网络设备厂商工程师,网络产品经销商工程师,系统集成商总经理、项目经理等多人,最好能够邀请政府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工程师、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以及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专家组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阐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这些工作,跟岗位还有那些与之有关的拓展知识。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相互关联程度。

因此,要使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需要与Linux业界企业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需求,将专业教学融入企业的生产链,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例如,除了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研讨与选取外,还需要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职业素质实训项目的指导,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训和就业做好准备。

3.2 课程设计

通过市场分析、社会需求调研以及专家研讨,得到本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网络管理员, 进而根据对企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总结出安装系统平台、配置系统环境、排除系统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等14个典型工作任务,再由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归纳得到行动领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总结出学习领域为“网络操作系统――Linux”课程所对应的内容,如图1所示。得到学习领域后,我们进行统一范畴、选择载体,获得学习情境设计,最后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获取实际工作经验。

在“学习情境设计环节”中,本着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从企业实际项目出发,与Linux业界共同研讨,将业界的实际案例进行重新整合,针对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对于“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和“Linux网络管理与维护”这2个学习领域提炼设计了一个学习情境――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