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雪枣;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晋北南部
雪枣原产于山东省蒙阴县,是极晚熟、个大、质优的鲜食枣品种[1-3]。山西省凤凰山生态植物园(位于晋北南部)结合枣树试验园建设,于2003年从运城引进栽培。经过6年的观察,该品种在晋北南部小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早果丰产,果品品质上乘。雪枣成熟期特晚,终熟之前果肉较硬,在山西省凤凰山生态植物园,在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雪枣食心虫虫果率在1%以下。这一特点,在生产绿色果品方面颇具优势。不需任何特殊管理,即可获得绿色果品。雪枣贮藏期长,可在整个冬季供应市场,价格较高,可获得较高的收益[4,5]。现将雪枣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植株特性
雪枣嫩枝绿色,一年生枝灰褐色,多年生枝黑褐色。枣股肥大,平均每枣股生发枣吊4个,枣吊较长,平均长度35 cm,最长的可达45cm。每枣吊平均着生13片叶子,最多的17片。单叶面积较大,平均横径4cm,纵径8cm,叶面光滑闪亮,叶片较厚。树势强健,干性较强,七年生树树高5m,冠径4.5m。主干高度80cm,横切面直径10cm。中干上分布9个主枝,最粗的主枝横切面直径5.5cm。早果性强,丰产性强,定植翌年开始挂果,3年平均产5kg/株,6年平均产25kg/株。该品种在山西省凤凰山生态植物园,4月底至5月上旬萌芽,5月底至6月上旬始花,10月中旬为果实始熟期,10月末至11月上旬为终熟期。
1.2果实特性
果实近圆形,个大,平均单果重23g,最大的35g。果皮赭红色,较厚。果肉绿色,始熟时质地稍硬,口感欠佳,终熟时甜脆可口,含糖量35%。果核小,长圆形。雪枣果实质地紧密,成熟期晚,全面着色期在10月末至11月上旬,采收后的果实,装入保鲜袋内,预冷15d后窖藏,可贮至春节。雪枣在山西省凤凰山生态植物园,终熟前果肉质地硬,不利于食心虫为害。在春夏干旱、秋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有裂果现象。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雪枣生育期长,在晋北南部栽培,需选择海拔偏低、背风向阳的地块。否则,会因为积温不足,而不能充分成熟。未全面着色的果实,肉质较硬,口感不佳,不具备市场价值。
2.2苗木定植
先挖1m×1m×1m的大坑,然后坑下部的60cm用有机物混土回填,中部填充有机肥、复合肥、熟土混合物,上部20cm用素土回填。回填完毕后,灌水压实。定植时,定植的的苗木深度要深于圃地深度,覆土后稍微提苗,使根系在土壤中舒展密结,然后踩实灌水。雪枣树体高大,生长迅速,株行距以4m×5m为宜,可栽植495株/hm2。栽植后,苗木留90cm高定干,将苗木用长105cm、宽4cm的细长筒形塑料袋(袋上有通风眼)套住苗木地上部,塑料袋基部用土压严,在树盘下铺上1m2聚乙烯薄膜,可提高成活率,有利于虫害的防治,还可加速生长。
2.3土肥水管理
一般采取林粮间作。间作物选择豆类、薯类等矮杆或匍匐性作物。除禁止间作高杆作物外,秋季需水量大的低杆、匍匐性作物也不宜间作,否则加重裂果。在林粮间作的情况下,一般不专门为枣树施肥灌水。根据间作物的需求,进行肥水管理即可。
2.4修剪
雪枣干性强,发枝力中等,成花容易,坐果力强,修剪较易掌握。树形采用自然纺锤形较好,注意结果枝组的配备、平衡树势,由于枣树易形成花芽,修剪时只需注重调整骨干枝与结果枝组从属关系。幼树应多采用短截方法,促发枝,利于早成形。对于结果树应采用疏、缩、放相结合的修剪方法,保持树势。结果枝组要不断更新,以延长盛果年龄。冬剪时,对枣头进行短截,疏除多余枝条即可。夏季一般不进行修剪。
2.5病虫害防治
枣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病害有枣疯病、枣锈病、枣炭疽病、缩果病等;虫害有黄刺蛾、枣粘虫、枣粉蚧等。病害防治要合理施肥,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做好冬春季的清园工作,摘除树上残余枣,去除病枝,清扫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早春全园喷施1次3~5°Bé的石硫合剂。病菌传播期,喷洒1∶1∶200浓度的波尔多液,800倍多菌灵和1 000~1 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杀菌剂,交替使用。虫害防治要结合修剪,去掉虫茧枝,集中销毁。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方法捕杀成虫。在幼虫高峰期,采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1 000~1 200倍液、2.5%的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喷杀。
3参考文献
[1] 李树根.雪枣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37.
[2] 郭志达,宋承申,吴瑞旭,等.雪枣的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F10):84,88.
[3] 刘雪花,孙其宝.雪枣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4(11):12-13.
关键词:红心火龙果;引种示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72-2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的多年生攀援性肉质植物,由于具有高经济效益和丰富的营养,近年来被广泛进行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是台湾从国外引进品种中选育的一个品种,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口感细腻,被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南安市位于福建南部晋江中游,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高,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基本无霜,非常适合火龙果的生长。2010年起,服务中心开展了红心火龙果在南安引种栽培试验,本文介绍了红心火龙果引种试验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1 引种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台湾红皮红心的火龙果7200株,于2010年定植在南安市翔云镇翔山村第五季果园内,该果园海拔约250米。常规露地栽培,以2.5×2 米 的行株距立水泥柱,每柱栽植4株,每亩为120柱,种植480株,栽培规模100亩。引种园年均气温21℃,年日照时数2120 小时,无霜期34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50毫米,土质沙壤土,pH值6.5。对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结果习性、丰产性等指标定期做观察测定。
1.2 引种试验结果
1.2.1 品种植物学特性 红皮红心的火龙果枝条呈三棱柱状,高1.5米左右,枝条为短刺,每个牙上每隔2厘米就有1个刺,花为白色,肉质,易生气生根,成熟果实果皮呈红色,皮质酥软,果肉为鲜红色,中间有细小的黑芝麻状种子,维生素C含量较高,口感非常细腻。
1.2.2 开花和结果习性 火龙果开花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10月末,采果期一般在6月下旬到12月中旬。火龙果每年果实数量相对较集中的有8~10次,便于分期采收销售。红心火龙果雌雄同花,自动授粉,大约经过40天后,果实开始变红,果实由绿色转为红色后一周,即可进行采收,一般火龙果从开花至采收需要50天。
1.2.3 果实经济性状 红心火龙果果实为圆形,单果重一般在600~1200克,成熟果皮为红色,果肉红色细软且,可溶性物质为13%~16%。该果品甜而清爽,品质非常好,同时耐储存能力较强,常温下可放置10~15天,夏季,因昼夜温差大,采收的果实甜度高,果实大,风味浓,品质会更好。
1.2.4 丰产性 引进的台湾红心火龙果定植后第二年开始产果,平均株产3.8公斤,折合667平方米 (80株)产量1824公斤,第三年达到高峰,每亩可达到3000公斤左右,具体各年份,各月产量见表1。
表1 1公顷引种园红心火龙果各月份产量
2 红心火龙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栽培园地的选择
红心火龙果为浅根系肉质植物,喜欢温暖、阳光充足,不宜积水,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为宜。易生气生根,主根强壮,生命力旺。根据红心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在栽植前,要在每个栽植穴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和氮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2.2 种植方法
红心火龙果为蔓藤类植物,因此需要搭建水泥柱进行栽培,水泥柱一般长约1.8~2.2 米,入土0.5~0.6 米,在水泥柱周围4株果苗,让果苗沿着立柱向上生长,柱顶做十字架圆盘(以废旧摩托车轮胎为宜)供其枝条攀援。每亩地为120个柱,种植480株果苗。红心火龙果雌雄蕊同花,授粉能力强,不需要套种授粉株,此外,火龙果根系较浅,种植后应该加强深度,这样能提高果苗成活率,栽植初期应该保持土壤湿润。
2.3 施肥管理
对于幼树应该以施氮肥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进树体生长。成龄树应以少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为主。施肥应在春季新梢萌发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有机肥料一般以鸡粪、枯饼渣为主,每年春季每株施有机肥2.5公斤或每年7月、10月,每株施用1.5公斤有机肥,再施用200克复合肥即可。幼果形成后,要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硼砂混合液一次,有利于提高果的品质。而在全年采收期结束后,每株还应该施用4公斤施腐熟鸡粪,加0.1公斤磷肥,为下一年结果提供必要养分。施肥方法采用撒施法,忌开沟深施,以免伤根。
2.4 水分管理
红心火龙果喜欢在光线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幼苗生长需保持园内土壤湿润。夏季时,应该勤浇水,保持根系旺盛生长,在果实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生长,在灌溉时不要长时间大量的进行浸灌,这样会造成根系长期缺氧而死亡。另外不要长时间淋水,会导致生理红斑发生,如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避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冬季园地要控水,以增强枝条的抗寒力。
2.5 修剪枝条
红心火龙果每年采果后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果苗生长时,应及时去除侧芽,只留1条主蔓,保证养分需求,用细绳子将主蔓绑在水泥柱上,每隔20厘米就绑1道,这样便于主干快速生长,形成树冠,当枝条长到1米左右高度时,要摘心,促其分株。此外,在果树生殖生长期间,及时疏去新枝,保证果实发育过程中能够充分获得养分,采果后要剪除结过果的枝条,便于重新发出新枝,以确保每年的结果产量,剪除掉的枝条可作为新苗培养。
2.6 花果管理
红心火龙果花期长,开花能力强,每个结果枝会产生花蕾1~6个,雌雄蕊同花,授粉能力强。受粉正常后,果树本身具有的调节能力,使发育不良的花和幼果自然脱落,不需要人工进行疏花疏果。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生理病害 红心火龙果常见的生理病害为缺铁,树叶上有红斑,叶子也发黄,通常治理方法:一是枝干喷射,可在发芽前喷射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液,可控制病害发生;二是树干注射,一般最常的方法是用0.05%~0.1%的硫酸亚铁溶液。用0.05%~0.1%的柠檬酸铁溶液注射,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或者直接喷洒混合铁溶液。
2.7.2 病虫害 为害红心火龙果的害虫主要在苗期,以蜗牛、蚂蚁为主,有时伴随着红蜘蛛的为害,可以使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而在高温雨水多的季节火龙果容易感染病害而腐烂,腐烂病可用刀具切除患部,或用刀将溃烂组织剖开引流(晴天高温时),让伤口自然干燥或涂硫磷粉防治。露天栽培还需防范鸟类啄食。
3 结语
台湾红心火龙果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一种水果,市场销量很高,因此,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并研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对增加南安市果农经济收入,丰富水果种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引种试验,明确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该技术在南安市应用推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志亮,吴振旺.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与品种介绍[M].温州农业科技,2012,(1):42-44.
[2] 欧燕清,刘燕缄,许振松. 红龙果的引种示范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05, (1) : 25-27.
1培肥地力
在基本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要求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促进耕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2保护地栽培方式
主要有地膜覆盖栽培、温室栽培、大棚栽培。
3品种选择
西宁白皮尖叶莴苣,该品种一般株高在55 cm左右,叶片颜色浅绿,叶宽且尖部钝圆;茎表皮白色,微带绿色;茎肉为鲜绿色。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定植后65 d左右就能收获,具有抗逆性强、高产、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栽培上要求肥水充足。
4播种育苗
4.1苗床准备
播前结合翻地,苗床施腐熟过筛农家肥15 kg/m2、磷酸二铵90 g/m2、99复合菌肥10 g/m2,并用50%托布津5 g/m2或50%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1]。
4.2种子处理
一般采用温汤浸种,把种子倒入55 ℃温水迅速搅拌,待水温降至20~30 ℃时浸种5~6 h,滤水后在20 ℃条件下催芽,出芽后即可播种。
4.3播种期
秋种夏收的莴苣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夏种秋收的莴苣在7月下旬播种,不提倡春种夏收,尽量让肉质茎膨大期错过高温夏季。春莴苣用种量750~1 500 g/hm2,苗床用种量0.1~0.2 g/m2;秋莴苣苗龄短,宜稀播,苗期不需分苗,用种量3~5 g/m2。苗床于头天浇足底水,次日将催好芽的种子,按行距7~10 cm条播,播后覆盖细土0.5 cm[2]。
4.4苗期管理
幼苗2叶1心时间苗,剔除病弱苗。3~4叶时定苗,株行距7~10 cm见方,并叶面喷施复绿灵,或喷施宝1次。春季育苗时要适量控制浇水,使叶片肥厚、平展,秋季育苗时要注意覆盖、遮阳、降温。壮苗标准:苗龄35~40 d,幼苗5~6片叶,节间短,叶色深绿,株高15 cm。
4.5囤苗
定植前5~7 d,幼苗5~6叶时,浇水1次,再切块起苗,降温炼苗,并喷百菌清600倍液。
5定植
5.1整地施肥
施腐熟有机肥75~90 t/hm2、腐熟麻渣1 50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99复合菌肥1 500 g/hm2,深翻20~27 cm,平整地面。
5.2定植方法
根据季节、品种,在地温稳定10 ℃以上时进行垄栽或平栽。早春茬铺膜定植,栽培行株距:春莴苣35 cm×35 cm,保苗7.50万~8.25万株/hm2;秋莴苣30 cm×30 cm,保苗9.75万~10.50万株/hm2。定植时浇大水,及时中耕、松土、保墒。
6田间管理
6.1温度管理
茎用莴苣大棚栽培中,缓苗时期要密闭大棚,保持棚内温度白天在20~25 ℃,夜间在8~10 ℃。同时,中耕2~3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通风,保持白天棚温17~20 ℃,夜间约8 ℃。
6.2肥水管理
应减少中耕次数,加强水肥管理,用淡粪水少施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营养生长,可避免早期抽薹现象。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浇缓苗水1~2次,随后进行中耕作业,结合追施氮肥,施用尿素60~90 kg/hm2,促进缓苗。当莴苣叶片展开增大时,结束蹲苗。早春栽培要在蹲苗后追肥2次,中间间隔10~15 d,每次追施硫酸钾60~90 kg/hm2、尿素120~150 kg/hm2,此后隔10 d左右浇1次水,每浇2次水追肥1次。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要保持土壤湿润[3]。
6.3光湿管理
在保障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保持叶面干燥,加强棚内通风透光,避免棚内空气湿度过高,及时清理病株、病叶。
7病虫害防治
7.1农业防治
一是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抗病品种。二是与瓜类、茄果类、豆类及葱蒜类或其他非菊科叶菜类轮作。三是覆盖地膜,培育壮苗。四是清洁田间[4]。
7.2物理防治
一是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放置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二是温汤浸种。
7.3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采用生物源农药,如齐墩螨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和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印素等。
7.4药剂防治
用武夷菌素1 000~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粉剂4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乳剂500倍液于霜霉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施在植物中下部的病叶上。用植病灵500~600倍液,或克毒雷夫3 000倍液于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用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或100 g Bt乳剂稀释400~600倍喷雾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用1.8%齐墩螨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绿莱宝1 500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5]。
8采收
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采收期,秋莴苣在初霜前采收完毕[6]。
9参考文献
[1] 范开元.秋莴苣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1(6):29.
[2] 郭春刚.彩叶莴苣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8):9.
[3] 吴永毅.蒲子—叶菜—莴苣 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大观周刊,2011(33):54.
[4] 华成华,沈兴贤.茄子—叶菜—莴苣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20):25.
关键词山药;生物学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2.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48-02
山药别名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作为高营养食品,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c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有强健机体、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的作用。一般产值可以达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万~22.5万元/hm2 [1-2]。现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 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具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块茎繁殖,叶柄细长,叶形多变化,通常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广卵形,叶脉7~9条。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呈枯黄色。地下块茎圆柱形,肉质,生有多数须根。
1.2生长特性
山药野生于山区向阳的地方,喜温暖,耐寒,在北方稍行覆盖可以越冬。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平地均可栽培,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肥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好,土层越深、块茎越大、产量越高[3-4]。在稍黏重土中,块茎短小,但组织紧密、品质佳良。故栽培地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最好,若土壤为酸性,幼生支根和根瘤,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过碱,其根部不能充分的向下生长。茎蔓生右旋,长达3 m以上,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 ℃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 ℃,在20 ℃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珠芽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壮苗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种: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应采用珠芽(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珠芽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 cm×20 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 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5-6]。
2.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砂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至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7-9]。开沟整地长根品种按行距1 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 cm,深140 cm。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风化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 cm的沙土就地挖翻耧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 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1/2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1/2条沟。
2.3适时定植
山药一般栽4.5万~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 cm×70 cm×25 cm栽4.65万株/hm2;或80 cm×50 cm×25 cm栽6.00万株/hm2。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 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 cm,再继续将沟下40 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 t/hm2、磷肥750 kg/hm2、碳铵4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 cm、高20 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也可与其他作物套种,如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整地点蚕豆,翌年3―4月收蚕豆栽山药,一般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4田间管理
喷施多效唑抑制藤蔓疯长,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时间为1周。山药是藤本右旋攀援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 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 m左右。
2.5肥分管理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直至发棵都可铺施。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 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故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内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10]。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 kg/hm2,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6病虫害及畸形山药防冶
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夏季发生。在防治上,搭支架,保持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在防治上,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11]。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异怪状,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预防上,应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同时加强管理。
2.7采收加工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日晒或烘烤干燥,或趁鲜切片,或去泥后进行包装上市销售。
3参考文献
[1] 李居发.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0(1):7-8.
[2] 管先军,李爱英,朱忠选.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0):40-41.
[3] 王志宏,贾纪明,王金涛,等.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汉中科技,2008(4):25.
[4] 彭绍锋,杨朝民,刘向锋,等.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5):39.
[5] 姜敦和,李华风,毛传生.徐州地区山药栽培现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7):19.
[6] 张耀锋,杜琳辉.特色蔬菜山药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8(2):18-19.
[7] 王庆美,张立明,侯夫云,等.山东省山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2008(6):103-104.
[8] 王丽敏,夏振龙,李乐,等.山药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5(2):17-18.
[9] 孙启善,王庆亚,孙敦恒,等.山药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79-80,145.
关键词 五味子;无公害;栽培技术;吉林通化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08-02
五味子是常用名贵中草药之一,别名北五味子、五梅子、辽五味、山花椒、红铃子等,为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m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叶柄长2.0~4.5 cm;叶互生,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 cm,宽3~5 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上幼时有短柔毛。花多为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长3~10 cm,小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五味子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及溪旁灌木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地。 果实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 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敛肺滋肾,专收耗散之气,为喘嗽虚乏多汗之专药。现代药理分析认为五味子有兴奋呼吸中枢、强心、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降血压、抗肝损伤、抗氧化、抗惊厥、抗胃溃疡、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效。近几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等省份的山区人工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近2年中草药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农民也在自发地种植五味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通化地区五味子生产发展,通过调查和长期的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吉林省通化地区五味子的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五味子适宜在低山坡、河谷、林中空地种植,在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中生长速度快。
1.1 大气指标
生产基地应选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基地3 000 m以内的大气污染浓度符合无公害生产限制的要求。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总悬浮颗粒≤0.3 mg/m3,二氧化硫≤0.15 mg/m3,铅1.5 mg/m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2 生产基地土壤指标
土壤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具有良好保水保肥能力,pH值在5.5~7.0。
2 繁殖技术
2.1 种子繁殖
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繁殖。首先要进行种子处理。秋季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擦去果肉,并漂洗干净,进行低温处理,第2年5月裂口后即可播种在苗床上,播种量30~60 g/m2,播种后要在床面上覆盖1层草,并经常浇水以保持湿润而不积水,待小苗长出1片叶子时去掉覆盖物,要经常松土除草保持床面无杂草。在苗高15 cm左右时施肥,追施有机肥18 t/hm2。到秋天落叶后或第2年返青后移栽。
2.2 扦插繁殖
于早春萌动前,剪去健壮一至两年生的枝条,截成13 cm左右的小段,把下端用100 mg/L NAA溶液处理30 min,稍晒干,斜插于苗床上,行距12~15 cm,株距12~15 cm,搭棚遮荫,并经常浇水,促使生根成活[1-2]。
3 移栽
五味子春、秋2季均可移栽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好,选两年生苗于4月底至5月初返青发芽前栽种,秋季于9月下旬落叶后进行移栽定植,移栽前要将苗床浇透水,稍干后再起苗,以便苗根带土,提高移栽成活率,定植密度一般行距1.5 m左右、株距55 cm,移栽时摆正苗,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4 大田管理
4.1 松土除草
五味子田块,每年最低要除草2次,在杂草生长高峰前进行,除草时不要损伤根系。
4.2 追肥
五味子喜肥,结合中耕除草,可追肥2次,第1次在展叶期进行,第2次在盛花期进行。每株施有机肥5 kg,加过磷酸钙60 g,在距根部25 cm处深埋。
4.3 搭架
移栽后当年应搭架,由于五味子生长较繁茂,架杆要结实耐用,最好在水泥立柱上面用8号铁线拉横线,将蔓藤用绑绳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将蔓藤左旋引上架[2-3]。
4.4 整形修剪
五味子整形以主蔓式为好,在苗木定植后,留5个左右健壮芽,主蔓数量以4~8条比较适宜,其他要及时去掉。在移栽两三年后,基生枝大量萌动,生长迅速,消耗大量养分,这时除选择1~2个健康枝条留作更新外,其余全部剪掉。
5 常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
5.1 黑斑病
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这些杀菌剂均可交替使用。
5.2 叶枯病
一是清除有病的落叶和枯枝。二是发病前后均可以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发病期每隔7 d喷施1次,2种药可交替使用。
5.3 白粉病
发病前、发病初期,均可喷施12.5%腈菌唑乳油2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恶醚唑(世高)水粉散粒剂3 000倍液+75%百菌清(达可)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用效果较好,这些杀菌剂均可交替使用。
5.4 根腐病
发病前可喷施或浇灌50%多菌灵水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35%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后均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浇灌和喷施。发病期应连续用药2次,间隔8~10 d[4-7]。
6 采收和初加工
五味子移栽后3~4年即可开始结果,5~6年大量结果,通化地区的五味子一般9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采收时注意要轻摘轻放,装到筐里或纸箱里运往目的地进行初加工。传统加工方法采用晒干法,若遇到连续阴雨天可采用烘干法,以50 ℃烘干果实有效成分含量及色泽效果最好。
7 参考文献
[1] 么厉,程惠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7:889-897.
[2] 刘筱虹,王佛华. 五味子的药理[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2):35-37.
[3] 殷霈瑶,孙爱华.无公害北五味子丰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5):96.
[4] 马西宁.华中五味子优质丰产栽培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6):35-37.
[5] 陈霞,陈振山,高文中,等.北五味子主要病害及其它灾害防诒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