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1篇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其课程设置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也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为了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应当将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提高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平面设计;课程体系;职业标准

平面设计在当今的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多为广告、软件、影视以及印刷行业,近年来,这些行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专业人才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提高中职平面设计毕业学生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1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需求改善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关系着专业教学课程的主要方向和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活动当中,应当采用与职业需求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并以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在理念上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平面设计教学与工作的过程结合起来。在企业当中,员工的工作有着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在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时候,应当注重对他们工作过程的培养,通过完整的工作程序让学生对工作过程系统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增强其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典型的案例为突破点,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最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案的修改和设计。通过让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的锻炼,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完善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平面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工作岗位当中,企业往往对平面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平面设计的专业内容包含着较多的内容,例如:图形、文字、形象系统等的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和优势之外,还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并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该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并将平面设计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平面设计主要应用于包装、广告、宣传海报等内容当中,在工作当中,学生平面设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种设计软件的复制。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软件使用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实践教学当中,有必要开展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软件的学习。首先,Photoshop是Adobe出品的图形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在实际课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当做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Photoshop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字输入排版、图像色彩调整、制作特效、编辑修正以及合成图像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学会使用CorelDRAW平面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的使用能够为平面设计提供先进的手段和便捷的工具,制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进行任意放大输出,打印效果十分清晰,CorelDRAW设计能够展示出平面设计作品从设计、构图、草稿、绘制以及渲染的整个过程。CorelDRAW设计是当前众多用户应用的主要设计。最后,illustrator软件具有处理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两种功能,此外还具有Web图形工具等其他创新功能。学生可以利用该设计软件进行快捷、灵活的平面设计。

3联合企业开展综合实训教学

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最终要到企业当中供职,做好企业的平面设计工作。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运用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联合企业对学生展开实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将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设计软件配合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可以采用综合实训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各种设计软件应用目的与使用特点的认识,促进学生将实际的平面设计与理论知识、设计软件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展开企业团队模式的综合实训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熟悉岗位工作的运作方式,并深入理解平面设计岗位工作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积极性和目的性。通过综合实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的实践,并加强与其他人员的合作协调。通过综合实训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以职业需要为指导,在兼顾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实际设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学生应用多种设计软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还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孟延芬 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季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4,(4):128-129.

[2]王林.浅谈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2014,(5):46-47.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2篇

(一)交互促进理论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促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字教程的编写、课件制作、人际交互及交互水平的评价。在文字教程的编写方面,Holmberg在1983年最早提出利用“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的方法,编写具有口语化、第一人称、明确活动、鼓励学生交流、文字简洁等特点的交互文字教材。Bartlett在1987年提出以“讲故事”的体例方法,将分离的事件按照相关的顺序进行描述,以便学生理解内容。在课件制作方面,1987年Livengood提出设计一个交互的教学程序,分析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控制学习步骤和顺序的权利。2000年Sims提出在多媒体课件设计阶段将学生整合到环境中,使学生的个人学习交流过程也类似于师生交流。在人际交互方面,1987年Garrison强调远程教育中的控制只有在师生合作时才有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占有的控制量要均衡才能保证交互质量。2000年Wolfram和Brown研究发现基于网络的师生交互过程中,问题思考的深度强于课堂教学,但基于网络交互的人际关系明显弱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2003年Roblyer提出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容易产生孤立感,在网络课程中应该设计相应的社会交互活动。交互水平评价研究方面的理论,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评价结合具体案例和特定媒体,通过分析各类交互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如2003年Hawkers等提出通过学生的自评、学生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法评价交互水平;第二类评价采用量规的方法定量评价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水平,以Roblyer等的研究为代表,该量规基于五个评价课程交互水平的变量,即交互的社会目的性、交互的教学目的性、技术类型和使用方法、交互对学生交互行为产生的影响、教师参与的证据。相对于第一类交互水平评价方法,第二类评价方法更客观,操作性更强。

(二)交互类型理论

1989年,Moore提出将交互划分为三种类型: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第一种交互是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互。而后两种交互是人际交互,可以是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双向通信机制来实现,可以是个别化的一对一的人际交流,也可以是基于集体的交互。1994年,Hill-man提出了第四种交互类型:学生与界面的交互。2004年,陈丽提出了由三个不同层面的交互所组成的交互模型:学生与媒体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学生的新旧概念的概念交互。其中,信息交互包括三种形式: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国内外教学交互的研究,为有效地设计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构建基于项目引导的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交互

(一)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基于平面设计类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网络环境中各种媒体综合技术的应用入手,以培养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各种教学交互理论的指导下,参考WebQuest(情境、任务、过程、引导、资源、评价、结论)基本模式,构建基于项目引导的“主导—主体”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网络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因素:学生、教师和网络课程。其中,网络课程由网络交互媒体、教学资源两部分组成。在基于项目引导的“主导—主体”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按如下顺序组织教学:

(1)教师在网络课程给出项目主题、目标及效果图,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创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同学间的讨论,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2)构思项目制作方案,分解项目制作任务,形成任务问题库。由项目效果图引发学生思考及探讨完成项目所需技巧,导出前续知识、引入新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分析项目制作思路,对项目制作任务进行分解。

(3)学生探究合作开展项目制作。学生根据网络课程提供的项目任务实现过程及素材,合作或单独探究实现项目制作任务;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探索活动进行引导,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提示(如:指导点拨项目实现的难点部分,对学生的项目制作思路、制作过程进行规范性引导,鼓励学生完成任务等)。

(4)项目小结与总结,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提交项目制作效果,学生间开展项目制作交流,共享资源,互评制作效果;学生自我小结(通过项目制作,掌握了哪些制作工具,哪些比较熟练,哪些还有待进一步巩固);教师点评学生作品(项目主题表达是否正确、制作工具应用是否掌握,项目整体布局是否合理美观,学生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及对同学的关心程度等);同时教师进行项目总结,总结该项目任务中所构建的知识,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和制作技巧。

(5)拓展练习。网络课程给出1—3个拓展训练项目,提供项目制作素材和效果,提出项目制作要求和提交时间,让学生互助合作引申设计;教师引导、启发及评价学生的项目制作。该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本身转到注重知识习得与运用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完成项目制作,获取新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起着建设网络课程、指导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会学习的意义及用途,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发现并构建新知识,学生与网络教学因素的交流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学习效率的高低。

(二)网络教学交互模式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各因素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构成了网络教学交互模式。该教学模式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网络教学交互模式,其交互层面有四种类型:学生与交互媒体的界面交互,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及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学生与教师及同学间的人际情感交互。界面交互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交互媒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媒体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的提示和指点。信息交互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之间以协作或竞争对立的关系参与交互活动,交流学习信息;教师对学生之间交互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同时承担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团体分组、学习内容引导等一系列工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包括项目制作要求、制作步骤、知识点小结,项目素材及效果图,拓展训练项目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这些资源里选取所需的内容来完成学习任务。网络课程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孤立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放弃学习,因此,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有情感交互,以便在需要时能提供情感支撑。这种情感交互可能发生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体现在提供反馈、分担挫折、相互鼓励以及提供帮助和暗示等过程中。概念交互是学生在与教学资源、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交互过程中,加工获取信息,使头脑中的新旧概念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化,将它们建构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他们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概念交互的结果将直接作用于信息交互和情感交互的内容和形式,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教学交互的设计实现

在基于项目驱动的“主导—主体”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依据有效促进教学交互的相关理论,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支持交互设计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该交互模式中教学交互的实现。

1.教学内容的交互设计实现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本文研究高职基于项目驱动的平面设计类网络课程建设,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较弱、软件操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群体观念等特点。基于课程学习对象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主要采取以下原则:①课程内容应当难易适中,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②结合行业用人需求,分析就业岗位能力、素质需求,引进企业项目作为课程教学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组织方式,将课程内容按功能划分为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包含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基于项目工作过程细分为一个个任务。每个教学项目的具体组织方式描述为:首先,给出项目教学目标、要求,展示项目效果图,给出教学情境;其后,给出详细的项目任务实现过程,学生跟着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小结;然后进行项目总结,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和制作技巧;最后给出1—3个拓展训练项目,提供项目制作素材图和效果图,指定项目制作要求,限定提交作品时间,让学生举一反三引申设计。这种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符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学中做、做中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

网络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包含印刷类教案、教学PPT和视频资源三种类型。印刷类教案的每个教学项目主要包含以下要素: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时长、知识点介绍、案例分析及技能训练项目、训练素材的下载以及常见问题的回答。在表述方面,做到精简、通俗易懂,辅以项目制作过程截图说明制作要求。在教学PPT中,以教学项目单元为单位,基于项目制作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给出了每个单元教学项目图文并茂的教学PPT。在视频资源中,对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整理、制作与收集,其中一部分来源于网络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视频链接,另一部分由教师自己录制上传。

2.教学支持的交互设计实现

(1)媒体界面设计实现

交互媒体界面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提供既符合课程特点又符合学生特征和需求的界面设计,更能提高学生参与交互活动的兴趣,保证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媒体界面设计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课程各级页面风格统一,简洁美观,页面显示清晰流畅;教学内容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便于学生阅读;每个页面长度不能超过三次翻屏,横向不能翻屏,以免造成阅读的不方便,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导航简单明了,能自如访问课程各个模块,导航路径能让学生明确当前位置;所有链接清晰易辨;提供检索功能,方便搜索课程资源;在网络课程首页,教师应共享照片和个人信息,做自我介绍,以降低学生的孤独感;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做标记等。

(2)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流互动设计实现

第一,学习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项目作品,同时要求教师、专家、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补充信息,并将学生优秀作品收集在“优秀作品展示”栏目中。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持续性:首先,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专家对作品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制作水平;其次,学生之间的互评,有利于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分享项目制作经验;最后,在“优秀作品展示”栏目中能欣赏到同学作品,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学习专题研讨。在课程中设置几个专题研讨环节,并要求师生利用电子公告板、交流群组、语音聊天室等方式进行学习专题研讨,将学生参与专题研讨的热情度、完成作品的质量,作为其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学生通过网络上教师及专家的指导、同学的支持,网络上热心人士的帮助,获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学习作品的制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通过专题研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答疑系统。在网络课程中设计答疑系统,要求教师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线答疑,使学生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解答。教师依据学生提问了解学习状态及学习情绪,给予学生个别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另外,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解答,可以保证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第四,测试系统。测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网络课程的测试系统通常包括单元测试和终结性测试两种类型。在每个教学单元后设置单元测试,方便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强化单元知识的学习,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课程学习后安排终结性测试,能让学生明白自己课程学习的总体情况。除了以上网络课程交互设计,还可以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灵活利用电子邮件、QQ群等交流方式进行小组讨论、个别讨论等交互活动。

三、结束语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3篇

一、平面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相当数量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步入社会后,由于设计实践能力偏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实际工作,这不能不说是设计教学的失误。为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平面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设计教学实践,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平面设计教学的价值缺乏认识

实践教学中,对平面设计教学价值认识不足的最突出表现即是把设计教学仅仅理解为“教”与“学”的问题。设计终归是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单纯依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根本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而且理论知识通过教授可以学会,但设计思维和理念却不能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会,因此平面设计教学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学者的积极引导。但是,现阶段各高校的设计教育一再强调的是艺术要从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开始,而且把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训练”和表达自我的“创新训练”明确地划分为先后两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总是觉得技能还没有达到下一个的标准水平,经常处于犹豫和自我怀疑之中。

(二)平面设计教学理论脱离实践

平面设计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讲授空洞,学生很难将其用于设计实践。当然这与现阶段社会上缺乏高水平的、操作性强的设计教材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不务实,理论严重脱离实践造成的。设计教学不仅应该教授设计理论、思想,更应该重视设计实践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与设计实践脱节。教师本身缺乏从事设计实践的相关工作经验,又怎么能够要求其将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呢?这必然会导致其他的问题。而且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并非由工作和实践能力决定的,这也是导致教师不重视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陈旧、手段单一

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陈旧是制约平面设计创新性教学的重要原因。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教学资料陈旧,导致教学者往往习惯于旧理论和旧知识,忽略创新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不思进取,不知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模仿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常态。遇到问题时,习惯于翻书本、问老师,久而久之,导致平面设计教学逐步落入了简单化、浅层化的生搬硬套和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实现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很难得到提高。

(四)教学思维呆板,缺乏激情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通常是唱“独角戏”,往往是用过去的经验讲理论,接着便是学生的复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激情,导致学生也缺乏创作的热情,思维创意呆版,缺乏对新鲜事物或现象的感知能力。而且在信息社会,伴随着纷繁复杂的网络内容及学生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方便性,导致教师的角色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向着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但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片面地强调平面设计与其他专业科目的共性,扼杀平面设计专业性与艺术性,这就直接导致了平面设计教学无法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践性教学,实现平面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进而增强学生的的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让学生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平面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教师改变教学思维

建构主义者曾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高校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应如此,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解读方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个体的独特性。教师教学的目标不再通过教师唱“独角戏”传递信息,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观念、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增强创造性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具有高度创造性,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才更加容易受到青睐,这就要求学生增强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当然,这也给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即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技巧后,基本可以完成教师讲授过的案例,但是当面对一个新的案例时,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没有头绪,由此体现了实践性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参加些实践性的锻炼,增强创造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及教育手段

现阶段,平面设计的实践教学虽然多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在上课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且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平面设计教师需要在广阔的视域中找到独特的切入点,以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课题设计的方法与启示应是多维的和多样化的。为理解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中受到启发,如通过客观对象、艺术作品受到启发;此外还可以通过相近学科的课程设计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如定期组织一些有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练习、讨论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和火花;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中多引用国内外的平面设计的成功案例,让同学们去分析,让学生们思考成功案例给他们的启发?如果这个案例让他们去做,他们会怎么设计?这样不仅使同学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引导”是当前平面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果教育方法不正确,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进而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正确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问题。如在Photoshop中用铅笔等贝兹尔工具绘图时,多数学生会害怕,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手绘基本功,缺乏艺术天赋,不能胜任工作。在平面设计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多门复杂的应用软件,如果都抱以此态度,学习收获将甚微。因此,老师应做好心理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多给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和害怕,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增强学习目的性,即教师首先必须需明确告诉学生,勤学苦练是学好平面设计的基础,如果抱着急功近利或者一劳永逸的心态是错误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多模仿一些优秀作品,在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的情况下,在想办法提高自己,超越他们。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实现悟性与积累并重。学艺术需要灵性,如果没有这种天分,就需要培养。平时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美的东西,如音乐、艺术品、雕塑等,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思维才能升华。因此,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势在必行。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说专业;多媒体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05-02

一、“说专业”的内涵

“说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专业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讲述与幻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本专业的建设经验和改革思路,分享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它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围绕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实践条件、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建设成效、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全面展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建设。

二、“说专业”的目的

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全面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为学院进行专业设置、建设、改造与整合等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建设的能力,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交流专业建设经验,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说专业”的思路

“说专业”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产业行业分析和人才需求分析出发,剖析专业设置的背景,针对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其次,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课程开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教学组织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通过团队结构、师资培养确保“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四、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1.专业设置。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共设置了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和家装与建筑表现等三个艺术设计方向。目前平面设计尤其是传统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但对“高、精、尖”的创意类人才则是供不应求。随着网络、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这给数字影视制作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人文素养和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影视编辑、室内设计和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同时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影视制作、UI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虚拟现实制作等岗位。(2)职业岗位设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依托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四川,面向政府、IT、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专业秉承“平台+方向”的理念,共有三个方向,四个职业岗位,即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表现师、影视后期师。(3)课程体系与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以就业为指向,以开放为动力,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创新为核心,是我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策略。其目的在于使课程体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础课程够用、适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①三方向模块设置。三方向模块设置,即将专业的培养体系按照专业方向的一致性分别设置为平面模块、影视模块、家装模块。围绕每个模块设计学生的层次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阶段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平面设计模块课程包括:图像处理、平面排版软件、构成、幻演制作、版式设计基础、平面设计基础实训、广告设计与制作、VI设计、UI设计等。重点掌握文案写作、创意策划、版式设计、图像处理等技术。②双证书条件式培养。“双证书条件式培养”,即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职业资格类证书或行业证书,并将此列为毕业条件之一。同时,设立渠道,可以采用“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的形式进行课程置换和学分置换。如表1所示。

③纵条式课程组合。“纵条式课程组合”是指设计课程体系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课程体系由若干纵穿阶段学期的平行课程线构成,每一条线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其职业特性与要求,每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也形成了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纵深排列发展体系。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1)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往往很多用人单位不看毕业生文凭,直接分配工作任务并限时完成,完成任务即可上岗。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改革的思路是:先后与成都以及周边市的多家企业建立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校企融合。多媒体专业目前与力方国际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建筑可视化表现、数字城市、虚拟现实、三维动漫、影视后期、视觉创意、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建筑方案设计等业务,以数字视觉技术为核心,以文化产业为背景的综合服务型国际化企业。我们将在多媒体15级成立订单班,为多媒体专业定向培养人才。(3)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多媒体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软件类课程如图像处理、平面排版软件、三维建模、建筑CAD、影片剪辑等,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能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我们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一直被列为我系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近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媒体教学团队现共有15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人,校内兼职教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副教授以上4人,讲师或工程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5.实践条件。为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训,我们建成了三类实训室:(1)校内实训室。现有演播室、影视制作实训室和校园电视台,在建的有项目教学情景机房等,主要满足专业技能实训。(2)工作室。现有数码影像项目工作室、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空间与建筑表现项目工作室,主要满足项目实训。(3)校外合作企业。目前已签协议的有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我们还将准备与成都等地影视传媒机构和大型门户网站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

6.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本专业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项目考核和双证考核等;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教学情况通报和奖励等。对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也进行了改革,考核模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各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

7.专业建设特色。(1)正确定位,面向IT、数字科技、文化传媒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数字艺术系基于我院的信息行业特点,培养集艺术审美与计算机处理能力于一体,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有CG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建筑表现、影视制作、平面媒体、室内设计、UI设计等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优化。根据多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设计了与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方向模块、技术平台模块、素质平台模块三个课程板块。在全部134学分中,专业方向模块有20门,学分4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0%;技术平台模块有14门,学分49.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8%;素质平台模块有11门,学分44.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2%。(3)社会服务能力较强。我系教师曾多次为广元市企事业单位进行对口服务。如:广元市利州区芸香社区文化建设视觉创意设计;广元市利州区“中华孝悌文化园”创意设计;广元市昭化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视觉项目创意设计;广元旅游宣传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省交通厅专题片《建智慧交通保道路平安》等。

8.问题与思考。与四川省内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存在不足:第一,由于我院地处川北,师资引进较为困难;第二,教学团队在社会服务中的团队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及师资引进力度;加强教学考核督察;积极推行工作室制;适时优化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

五、小结

高校办学重点在于办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说专业”的重点就是汇报围绕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进行顶层设计思考的表述。同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对专业进行深度剖析,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和措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萍.高职院校“说专业”活动解析[J].湖北三峡职业术学院学报,2011,8(1).

[2]卢兵.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76-78.

平面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平面设计 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人才需求的变革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项目教学法在职业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经验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单向地接受知识,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沦为了学习的奴隶。

项目教学法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展开。通过包含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各小项目或者是综合项目为中心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以用带学,以应用来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多地获得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地、双向地获悉知识,学生参与程度很高,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项目教学法符合平面设计(PHOTOSHOP)的教学特点

(一)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对象的层次跨度较大,认知水平各异,就决定了教学应该因材、因需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习内容要充分符合、切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从项目的确定、实施、评估上学生都有充分的决定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项目教学法是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实践过程。把“学”与“做”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也就是学与用有机结合。符合计算机专业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把设计基本技能训练、软件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三)针对计算机设计类课程的多样化、专业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的特点,课程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项目教学法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完成过程,把课程之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重建了课程间的结构,在专业方向的新旧知识之间,各课程的横向联系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四)平面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建立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项目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 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 确定并设计项目

项目的确定和设计是项目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步。首先项目要尽可能全面、有机地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其次要清楚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才能对项目难易程度的把我坐到有的放矢;最后,项目要得到多数学生的接受或喜爱。

以用PHOTOSHOP制作学校大型活动“技能之星”宣传海报为例。教学目标是:PS的综合运用。该项目有以下特点:(1)学生都曾经参加过“技能之星”的活动,对活动了解,若作品被活动主委会采纳,在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学生对项目的参与有热情,有学习的积极性。(2)该项目在制作时需用到技能技巧涵盖了PS的教学内容。(3)完成项目过程中,需用到已学过的图层、滤镜等操作,巩固复习了旧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亲自体验了PHOTOSHOP的使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分组

分组是否合理决定了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分组是一个重要的缓解。教师在分组是首先遵循民主自愿的原则,根据班级人数让全班同学按指定的小组规模自由组合成项目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每组负责设计一幅海报。分好小组后教师再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各个小组间的实力较为均衡,小组内能做到优势互补。

(三) 项目开展实施

项目实施由教师实施总体规则、控制、调整和指导;项目实施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我们的项目要完成的是一张宣传海报,主题是围绕学校的大型活动“技能之星”,制作海报的目的是起到宣传活动和吸引学生参加活动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个成品。然后,教师指导每个项目拟定一个项目方案或计划书。学生按计划收集图片素材、筛选图片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出参考意见但不做任何评判,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学生用所学的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技术处理,完成海报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向老师请教。老师应该给予提示和指导,但不给出具体答案,帮助学生实现技术上的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独立项目来发现知识,解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摸索总结出实践经验。

1. 项目总结

完成项目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能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项目总结是相当重要的。总结分成两个层面,各组的自我总结和各组之间的相互总结;总又分为两个方面,设计总结和技术总结。做总结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并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和尽可能多的技术处理方法。

2. 检查评估

项目的检查评估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估:自我收获和自我贡献。

小组相互评估:分为组员之间的评估和组长与组员的相互评估。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估,教师以公平统一的标准来评定。最后综合三个方面的评估来确定每个成员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