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课 Java语言 课程教学

1.引言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课程,首先它符合课程的特征,即是一种教学科目,具备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是一种学习经验或体验。微课和一般的学科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区别是时长很短,基本控制在5分钟至15分钟,集中说明一个教学问题,其特点是泛在性、可视化、关联性。微课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当超文本、海量的数据在网络上出现后,微课以其数字化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形式发展起来。

微课不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教学形式,张一川、钱扬义[1]论述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就正式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杨明[2]就高职教育阶段实施微课开发进行了大讨论,分别从利用微课做好教学研究、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职教育中融入微课技术的建议。

2.微课的设计

要搞好微课的设计,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课程结构具备独立性、课程设计具备模块化和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

课程结构具备独立性是指微课以独立的结构出现,尽管微课之间是存在松散耦合的关系,但是单个微课有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

课程设计模块化是指将一门课程设计成微课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因此需要将课程首先进行有机的分割,成为彼此之间有互相关联的模块,然后根据模块的内容制作微课。

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是指微课所传授的内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将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结构碎片化,使之成为微型的知识模块。

微课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核心概念,清晰地说明主题。同时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利用足够的教学资源,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完成集中而又完整的知识总结。在学习评价阶段,要提供离线或在线的习题,健全信息反馈系统,让学习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反馈。

3.Java语言的微课设计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本身原理性强、知识点丰富,而高职阶段又要求突出学生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本课程组将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巩固学习。

微课的设计有一个流程,从知识萃取到教学设计再到媒体设计。在实施微课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如下的流程。

首先是知识的萃取,先将该课程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创设出四个学习情境,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转化为若干个项目。由于项目彼此之间存在前后的关联性,因此根据项目设计的微课就有关联性。例如在基本编程思想确立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基本信息系统项目中出现了Java的基本语法,主要是不同数值类型的介绍及变量与常量的应用。这里,变量与常量就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知道变量是一种可变的数值定义形式,而常量却是不能产生变化的数值定义形式,但是应用起来却很困难。

我们进行了变量与常量的微课设计,微课的名字很重要,要吸引学生观看。我们取名为“认识变量与常量的区别”,为什么不提定义和应用呢?主要是学生会感觉到定义和应用已经是他们知道的内容,他们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两者的区别。

教学设计我们以1+1+1的形式,即引入一个案例,灌输一个知识,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引入的案例是在房子里放入两个盒子。房子代表的是计算机内存,盒子代表的是内存的一部分空间。当盒子没有加锁的时候,那么盒子里的东西是可以更换的,只要东西存放进盒子。这样的盒子就是变量,而里面存放的东西就是变量的值。如果盒子是加锁之后放进房间的,那么盒子里的东西就不能更换,原来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这样的盒子类似于常量,一旦被定义了,那么常量的值就不能产生变化。

接着我们会让学生上机操作,定义和初始化变量与常量,变量的值在定义结束后还能重新赋值,所以是一种可变的状态,但是常量一旦初始化后就不能重新被赋值,一旦再次赋值,编译器就直接报错。

学生通过盒子的形式,牢牢记住了常量与变量的区别,上机的过程无非就是学会如何定义常量和变量。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来很难的内容就记在心里了,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微课的制作我们采用了录屏软件,由于盒子放进房间的状态,我们设计的Flas,并提示回答信息,两个盒子中哪个盒子的存放的东西可以产生变化。通过简单动画演示,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加锁的盒子与不加锁的盒子的区别,进而思维迁移到常量与变量。

微课设计的关键在于脚本的制作,所谓脚本是定义知识的演变与连贯,一个好的脚本往往能决定微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将整个微课场景做成脚本,包括解说词与字幕,并反复推敲与琢磨。在录制视频的时候,根据脚本设置的内容,录制一段段录像或者动画。

4.结语

微课是一种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特殊教育形式,依托网络的发展与信息的膨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微课,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工作的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实训为手段,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程,要重新认识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宏观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微观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所谓宏观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微观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对于一门课程来讲,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不能再简单地照搬课本的内容和顺序,也不能仅仅是几个实例或任务,而是从宏观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优化,从微观角度注重课程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具体在项目设计实施时要注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以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课程的能力目标,要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与“双证书”挂钩。

2、讲授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3、进行宏观项目的设计。用一个或几个综合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整体项目的设计要以职业活动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4、进行微观项目的设计。最好是宏观项目的子项目,主要反映课程的各知识点并且模块化,各个模块之间最好能前后联系,前面的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

5、项目设计要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实践能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6、课程考核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主,除了考核学生项目制作效果外,还要考虑到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的团结意识,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其次,掌握好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具体项目任务,有明确的项目说明、技术要求,学生可以结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包括要求运用的知识点、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

2、编制项目计划。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根据项目的任务确定分工与合作的方案,然后制定时间安排,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程序。

3、项目实施。学生根据已确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具体实践活动。

4、检查评估。项目完成后,一般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查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5、项目展示或结果应用。

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要注意把握住课程的本质,将各个知识点的单元设计贯穿起来,本着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精神,将项目教学法用好用精。下面以《多媒体技术》这门课为例进行课程设计。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在这些信息间以某种模式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能力的系统。主要侧重对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的处理,并能够制作出交互式的多媒体作品。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商业演示作品等。要学习掌握的软件有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flash 、authorware,各个软件之间的学习是并列关系,而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flash 制作出来的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是为authorware软件的程序开发服务的,在制定课程能力目标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软件的关系。在项目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特征,通过具体制作的项目体现出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实际工作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多媒体技术》课程能力目标设计紧帖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国家职业标准,并与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推行的多媒体作品制作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挂钩,学习完本课程后相应地考取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证书。

依照项目教学法,课程考核方案以是否突出了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是否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能力,是否体现了工作过程为基准。对于《多媒体技术》课程采用的项目制作考核形式,按照实际多媒体项目开发流程安排时间、内容。要求使用所学习的软件制作一个综合性多媒体项目,题目自定。学生们分组组建自己的多媒体制作工作室,建立团队,每个工作室人员不超过4人。每个工作室选定一名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开发进行统筹安排,安排项目开发的时间表,分配工作岗位及任务,如音频编辑师,视频编辑师,程序开发员,界面美工。项目制作范围可以是教学课件、商业宣传片、娱乐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在最后的项目制作中学生熟悉了多媒体作品的开发流程,亲自担任了其中某个岗位的开发工作,既锻炼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在做项目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课程考核时,学生与教师要随时沟通,互相讨论时间进度及项目制作要求等等,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这些细节问题要充分考虑解决,将项目教学法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探索、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3篇

“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是理工科机械类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开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数设为64学时,其中液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42学时,气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22学时。课程组自2012年起,在授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对“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根本。网络学习强调以学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及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丰富的网络资源,必须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重点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依托清华大学青果软件建立的石河子大学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搭建在典型的“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资源设计主要包括: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设计在线交谈话题、设计课程资源、设计测验试题等。

2.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讨论发言简要,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缺少非常理性的思考。授课过程中,基于WEB的BBS系统,开展对典型液压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液压系统典型的工程案例提出一些可以有多侧面、多角度分析的问题,并做好讨论发言资料收集,以便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经课程授课实践表明,BBS系统讨论以有效的形式展开,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

2.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的注意。提出问题是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课程的重要信息并参与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内容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重要的信息上,而且设问还具有“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均可通过前置问题和后置问题的设计,达到设计疑问的目的。前置问题的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2.3设计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实现实时跨越地理位置的交流。在线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新观念、新想法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实现实时答疑和辅导。在线交谈的平台不仅仅是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的课程学习交流QQ群及微信圈等网络交流的便捷手段,均可以实现课程学习的在线讨论。通过教师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集中,以便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

2.4设计课程资源

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相对有限,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不利于学生多面性对知识的探索、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基础条件。“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资源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学资源要与各章节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②课程资源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架构,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定位各知识资源。③课程资源具备丰富的消息量,给学生提供足够学习空间。④课程资源以丰富的表现形态及多样性。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⑤课程资源内容不同资源以不同的阐述角度,在内容的深度上具有不同的层次,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⑥教学资源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具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⑦课程资源对课程各章节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2.5设计测验试题

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2.5.1试题组织

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中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本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在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制液压原理图等。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以知识点、难度与认知为核心属性,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以核心结构的基础测试为主,注重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使其保持均衡状态。

2.5.2试题质量要求

试题内容要科学、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注重试题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3结束语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意识;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77-01

一、 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主要有:(1)课程设计意识;(2)课程目标意识;(3)课程实施意识;(4)课程开发意识;(5)课程创新意识;(6)课程评价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的课程能力:(1)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2)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3)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 教师要具备与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

一是要改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二是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是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

三、 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1)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2)合作教学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4)综合评价能力

四、 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能力

提倡反思,是新课改所强调的实践品格,是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根本区别之一。教师能否通过反思,从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申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在整体上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文化氛围,是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反思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反思;二是与他人就共同性问题进行合作性反思。

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SPOC;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6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01-03

一、引言

中国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建设从2013全面启动,清华借助Edx开源平台打造了国内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北大则直接在Edx平台了MOOC课程,由深圳大学发起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也发展迅速,商业化MOOC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也借助通识课在全国高校大力推广MOOC教学模式。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由此可见中国高校MOOC建设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MOOC教学存在通过率低、缺乏有效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存在感缺失等诸多问题,也制约了MOOC的真正落地与有效推广,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证明了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降低教学成本。作为地方高校要真正要开展MOOC教学实践,切入点就是在MOOC平台上开展SPOC教学,要基于MOOC平台开展SPOC教学必须要明确:地方高校开展SPOC教学的必要性、MOOC平台构建方法、SPOC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方法,下面就结合我校的相关实践进行讨论[1-3]。

二、地方高校基于MOOC平台开展SPOC教学的必要性

MOOC本身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 名校+名师+名课程,地方高校无法具备这些先天优势,但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也迫使其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多数地方高校现状是学生数量众多、师资相对缺乏、课程门类较少、教师疲于科研、教学、职称的压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目前知识获取并非只能依靠教师,知识网络化使之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教师的单一传播知识的角色必将面临挑战。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知识内化的协助者,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指导者,创新知识的引导者。外部环境的各种名校课程、各种商业的MOOC课程汹涌而来,不进行变革,必然被其淹没,地方高校教师就有可能变为各种课程的辅导教师或实验辅导教师。面对这样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地方高校必须开展MOOC平台的教学[4]。

地方高校开展MOOC平台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对内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提供更多学习方式的选择、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当下流行的MOOC平台教学显然不适合地方高校,因此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成为地方高校的一个必然选择。校本SPOC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整合校内优质课程资源、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体现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与途径。通过SPOC教学模式改革,倒逼校本课程改进与提高。

三、MOOC平台建设的探索

SPOC教学的开展离不开MOOC平台的建设。MOOC平台可以借助现有的外部平台,如商业化的智慧树、尔雅课程平台,也可以使用公益化的课程平台比如果壳网、网易公开课等,这些网站都需要进行认证和审查。使用外部MOOC平台对于学生访问都会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尤其是视频播放的流畅性方面。因此考虑采用校内部署MOOC平台的策略,基于成本考虑选择开源的课程管理平台如:Moodle(魔灯)、Edx等。经过比较Edx平台在课程过程管理方面更适合SPOC的教学管理,且Edx 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支持MOOC教学,尤其是视频的在线播放、字幕控制等方面有其特色。且Edx有移动客户端,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符合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要求。

从https:///edx/下载源码,安装到本地服务器,通过修改环境变量等参数进行配置。由于Edx上的视频是通过youtube上观看,需要建立本地的视频管理服务器,实现视频本地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播放质量。edX(Android/iOS)客户端,分别从https:///edx/edx-app-android、https:///edx/edx-app-ios下载,编译前要配置课程中心的地址,并要安装OAuth认证后方可使用。由于Edx课程生产中心的汉化不完全,因此教师的课程生产时可能会略有不便,但不影响课程的生产制作与。

四、MOOC平台SPOC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SPOC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课程,也与MOOC教学存在差别,SPOC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SPOC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知识,SPOC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是关键,是一个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要建立SPOC课程教学模型,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中提取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培养的素质。由于SPOC是将课程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知识点视频来掌握知识,这样打破了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提供了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因此要设计一个知识点地图,将分散的知识点串接并联起来,使学生不仅关注每个具体的知识点细节,也能通过知识点地图,对课程的知R体系结构有全面的把握[5,6]。

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从课程目标着手,通过知识地图实现学习过程的指引,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明确知识点的目的,如何导入知识点、需要多少个PPT页面展示,每个页面内容与讲解要点,通过这些实现SPOC课程视频的脚本设计,学生学习完视频后, 就通过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评价系统进行巩固与提升。学习支持系统分为线上与线下(即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这也是与MOOC本质区别的部分,MOOC由于是大规模在线公开课,学生人数众多,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不可能与教师开展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线上部分教师通过Wiki记录课程过程更新与提醒,教学课件、知识点的课外材料资料,扩大学生阅读范围、通过讨论区开展网上讨论,MOOC平台SPOC 模式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7]。

基于MOOC平台SPOC教学模型开展教学,必须重新进行课程的全面设计,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细化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将学习支持系统及评价系统各个环节,根据对知识点掌握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知识内化、有效交流以及形成发展性评价。因此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与关键性工作,可参照表1开展对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五、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根据SPOC课程的教学特点,我校以公共选修课为SPOC教学方法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以《PPT入门到精通》这门课程为例描述教学模式设计过程的实践。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如图2所示。根据目标要求的知识构建知识点地图,确定了29个教学知识点;根据能力与素质要求,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考虑到信息时代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严格控制每个知识点的视频长度,最短的仅3分钟,长的也不超过10分钟,原来18学时的理论授课压缩到4个学时,精炼了教学内容,见面课设计14学时,主要内容: 课程介绍、网络平台介绍、课程考核要求等,其余的见面课主要为关键知识点演示、学生成果展示、同行评价等教学环节,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学习效果显著改善。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SPOC教学模式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以及Edx网络教学平台需要一个熟悉过程,要加强见面课的沟通与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指导;其次是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一定要控制班级规模,否则有效地过程管理与教学互动就无法实现;再次要重视课程组建设,信息化团队与助教团队要加强投入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型设计一定要转变观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定从学生的视角、学习习惯开展教学设计,突出教学过程服务教学目标,学习环节设计符合个性化学习特点与要求、教学支持系统设计围绕知识点展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教学评价系统设要实现督促与激励的同时,发挥SPOC线下交互多的优势,通过加强实践互动环节,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通过MOOC平台SPOC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新设计课程、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讨论的引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的管理者、知识的发现者、知识的转换实践者。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 (6):26-33.

[2]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32-35.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15-18.

[4]丁建英,黄烟波,赵辉.基于概念图的c-MOOC课程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学技术装备,2014,(22):7-10.

[5]熊小丽.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以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