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态敏感区 小城镇 规划
中图分类号:Q14 文章编码:
当前全世界的大环境是高度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生态环境本就很脆弱的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探讨生态敏感地区的小城镇规划策略,对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生态敏感区的界定
近年来多位学者对生态敏感区做了大量的研究。房庆方等(1997)[1]将生态敏感区定义为: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并指出其保护好坏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高低。其主要特征是对较大的区域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徐福留等(2000)[2]将生态敏感区特指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结合部,是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在城市规划方面,骆悰(2000)[3]指出城市生态敏感区和城市建设敏感区是根据城市布局、功能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在城市区域范围内需控制发展和保护的地区。而邢忠(2001)[4]将城市内的一些自然生态环境区因特殊的生态价值或地质地貌条件而不适于城市建设的区域,称为自然生态敏感区,它们具有抗干扰阈值低、生态因子相对脆弱的特点。
综合来讲,生态敏感区是指那些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具有特殊敏感性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地区。生态敏感区作为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生态敏感区除了具有生态作用以外,还制约着城市和城镇群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城镇体系结构,对城镇群体系的框架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2 丰宁县小坝子乡概况
小坝子乡位于丰宁县县城以北45公里,地理坐标界于北纬41°22′8″—41°34′6″;东经116°12′49″—116°29′30″之间。南与窟窿山乡接壤,东与土城镇比邻,北与四岔口乡搭界,西与大滩镇相连。属接坝深山区,贫困乡。风沙是小坝子最频繁、危害最大的灾害。小坝子地形呈狭管状,坝上刮来的大风经宜肯坝,沿小坝子河谷顺流而下,产生强烈的风蚀和风积,对本地的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也造成严重影响。
小坝子乡是距离北京最近的重要沙漠化区域,小坝子流域沟口—— 喇嘛山口与北京市界直线最短距离为30km,因而小坝子的沙漠化对北京的影响最直接,危害也最大。从地理位置看,小坝子位于接坝地区,流域沟道走向与坝上主风向一致,决定了这里是坝上及内蒙风沙进入北京的重要通道,风蚀严重;流域内土壤以固定、半固定风沙土为主,其本身又构成重要的沙源地;地处坝上高原向坝下山地的过渡带,地形变化剧烈,水土流失强度大;水土流失和风蚀是形成沙漠化的双重动力。可见,该地区的影响面广、沙漠化程度高、形成沙漠化的原因多样、自然条件恶劣、沙漠化治理难度大。因此小坝子地区属于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对于环境敏感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到城镇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筹。
3 丰宁县小坝子乡小城镇规划策略
在生态敏感地区的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小坝子应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并将之与生态旅游休闲产业连为一体,共同发展。因此小坝子乡的产业发展策略为科学发展农牧业,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及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变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比如,食用菌种植劳动强度低,可有效利用农村劳动能力弱的闲散村民,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食用菌生产需要大量秸秆、玉米芯、牲畜粪便、木屑等农业、林业废弃原料;通过推广食用菌种植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粪便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此外,利用粪便生产沼气,沼气发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促进有机蔬菜生产,确保了有机蔬菜品牌的打造和发展;通过普通玉米改种青贮玉米喂养奶牛以及奶牛养殖为蔬菜生产提供有机肥的方式,减少化肥用量,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
小坝子乡以农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本为空白,要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地方收入,缓解土地压力,以商养地。具体开发思路为:1)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与生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2)旅游业与农牧业相结合——因为地处农牧交错带,必须做到农业和牧业并重,利用当地产业特色发展旅游;3)不同旅游类型组合——沙漠景观和田园风光结合、自然地理和风俗人文结合、生态环境和教育项目结合是很好的旅游开发模式;4)两任总理亲自莅临指导治沙工作的特殊历史背景可以很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是小坝子的特别之处,可以借此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3.2 小坝子乡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策略
从小坝子乡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预见,小坝子乡的基础设施条件必然落后于其他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现状只有一条乡道,且道路条件较差;自来水供应设施、雨污水排放设施以及供热等设施几乎都没有,人们吃水靠自己打井,污水随意排,取暖主要是砍柴烧土炕。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必然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城镇品质的提升也有制约作用。
基础条件是发挥区域优势的重要因素,应努力提高生态敏感区内部的公路等级,同时以消除一切可能的污染为前提,建设好完善的雨污水处理系统和供热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融资必须进行创新,做到资金筹措多元化,建设行为企业化,政府调控规范化。
因此小坝子乡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策略为尽量满足集中供水,雨污水集中有序组织排放,实施集中供热,并推行清洁能源的普及。在有限的经济基础之上,尽量采用生态、环保、高效的能源供给,实行分期逐步实施。
3.3 小坝子乡新民居建设的规划策略
人的行为活动,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小坝子乡这样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应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新民居规划中考虑将各个自然村人口迁移至中心村,在中心村布置新民居用地,各沟岔内复垦或恢复为生态林地。在新民居建筑的选型、平面布置上尽量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尽量集约化使用土地,布置少量二层和多层建筑。
4 结语
生态敏感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应该把生态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放在第二位。在以风沙治理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的基础上,整合乡域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产业等。在产业发展策略、基础设施发展策略以及新民居建设等方面都应该在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发展和环境发展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考虑。
参考文献:
[1] 房庆方,杨细平,蔡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及其实施.城市规划,1997,22(1):7-10.[2] 徐福留,曹军,陶澎等.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敏感因子及敏感区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0,20(4):361-365.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绿地系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粗放型的村镇发展模式、低效的土地投入产出是寒地小城镇发展的普遍现象。同时寒地气候因素影响造成人居环境的诸多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倡导生态文明[3],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低碳、可持续的小城镇规划策略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村镇规划制定不科学、规划实施不到位,导致村镇各项建设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小城镇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传统风貌消失、千城一面等“特色危机”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4]。为了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形势,针对劲松镇提出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和梳山理水的城镇规划理念,对该镇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1劲松镇概况
劲松镇辖区位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坡顶部。全镇总面积1277km2。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蘑菇、猴头及党参、黄芪、贝母等中草药材;野生动物有犴、黑熊、狍子、马鹿等。经济以木材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2009年年末全镇总人口64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60人。镇政府驻于镇内。
1.1社会经济
近年来,劲松镇城镇社会经济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林业、养殖和山货产品的采集。
1.2城镇布局
随着城镇外部条件的变化,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提出要求,需要进行新的城镇布局来适应。劲松镇城镇现状用地基本满足城镇建设要求,但建设结构不合理。建设区中,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过大,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差部分仍然较多,沿道路狭长分布,卫生条件差;城镇文化设施与广场、公园、绿地较少,城镇缺乏生机和活力。城镇绿化效果差,没有形成系统;缺乏有特色的城镇总体景观风貌。
1.3基础设施
由于城镇发展较快,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城镇发展的要求,道路红线过窄,路网密度不均,结构不合理,部分道路路面较差,影响了城镇发展和日常生活对交通的需求;给排水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城镇生产和生活需求。
2劲松镇现状存在问题
居住用地比例过大,用地沿镇区内道路狭长状发展;道路系统不完善,除一条东西向主路路况质量较好外,其他道路路面质量较差,缺少交通设施,影响了城镇发展和日常生活对交通功能的需求;缺少开场性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少;缺少公共绿地,没有相配应的绿化系统。
2.1居住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镇区内现有居住用地64.28hm2,人均居住用地99.64m2。现状居住用地分布于城镇东西向干道两侧,小部分用地已具备良好居住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但劲松镇大部分边缘地区居住建筑仍为平房,外观破旧,生活质量较差,绿地率低,缺少户外公共活动场所。
2.2道路现状
镇区内现状道路路况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道路红线较窄,土路较多,硬化道路较少(见图1)。
2.3景观绿化现状
劲松镇镇区内绿化环境较差,缺乏公共绿地,景观较差。劲松镇现状城镇总体景观及城镇景观形态缺少鲜明特色,有待于进一步规划确立、设计强化;缺少景观节点设计,如广场、公共绿地、城镇入口等(见图2)。
2.4公共活动空间现状
劲松镇缺少公共活动广场,规划四处城镇广场,规划用地面积1.27hm2,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集会的场地。
3劲松镇城镇发展策略
3.1总体目标
规划整合松岭区发展的比较优势,融入地域资源要素,结合对劲松的整体研判,提出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构建“黑龙江省经济区”发展背景下松岭地区的发展引擎,塑造独特地理资源禀赋的松岭特色旅游型城镇风貌形象。
3.2规划理念
1)产城互动:实现区域功能集聚。2)融合发展:营建城市空间格局。3)梳山理水:塑造劲松新城镇风貌特质。
3.3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劲松镇现状城镇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未来发展需求和地形特征,规划劲松镇“一心、一带、八区”的总体布局形式。“一心”指镇区内依托光明街两侧形成的核心区,集商业、行政管理、文体科技等于一体;“一带”指镇区东部南北走向的多布库尔河形成的滨水绿化景观带;“八区”为城镇内主要功能片区,以原有基础设施为主的核心区,加快镇区改造;以产业功能性用地为主的工业区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避免污染工业的进入;以及为城镇未来所预留的弹性发展区。同时加强城镇绿化景观建设,并以城镇主干路、过境公路等为轴线,建设城镇绿带,联通城镇内部点状、面状绿地及城镇周边生态空间,构造绿色城镇的景观特征。
4劲松镇规划设计
4.1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劲松镇道路以方格网为主的路网结构,规划老加漠路、光明路、环美路、兴志路、规划站前路5条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支路形成“五主、十三次、多支路”的道路骨架。规划道路分为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干路红线宽度为24m~36m,次干路为16m~24m,支路为10m~14m。
4.2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镇区东西两座山体生态景观为背景,南瓮河及区内分支滨水景观绿地为劲松镇景观线,以镇区各绿地景观节点为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规划绿地布置结合镇区道路、居住区、步行和公共建筑合理布置,在规划区内形成“一带、一廊、两山、四轴、多点”的绿地景观系统,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联系的景观廊道,为城镇居民提供以游憩、休闲、机会、娱乐为主的开敞空间。
4.3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从现有独特生态景观“两山夹一沟”考虑劲松镇景观风貌,形成以山为背景,沿河景观为城镇主要景观廊道。景观结构为:“一带、一廊、三轴、多点”的景观格局。一带:南瓮河景观带;一廊:区内滨水景观廊道;三轴:东西公共景观轴、南北以老加漠路为交通景观轴线、区内沿线绿地形成的绿地景观轴;多点:入口景观节点、交通节点、绿化节点、建筑节点。
5结语
小城镇规划是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中间环节和重要衔接点。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创新规划方法,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以自下而上的方法相补充,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姚敏峰,刘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宜居小城镇规划策略———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新区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5(6):57-61.
[2]苏保忠,刘俊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如何可持续发展[J].标准生活,2013(3):18-21.
[3]徐丽哲,张定青.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小城镇生态规划策略与方法———以西安市户县秦渡镇概念性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7):57-61,66.
[4]陶特立,邱桃东.合理定位、综合利用、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南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新思路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4(12):34-45.
城市收缩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效应已经由产业转移和大都市区化凸显出来,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导致一部分城市地区经济活动聚集而成为赢家,而其他地区伴随着竞争力的消失正在不断走向衰退。文章首先分析了收缩城市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中国收缩城市的特点,并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切入,并以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2010规划为例,探讨城市收缩现象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协同创新;收缩城市;规划策略
引言
城镇化的快速前进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扩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高峰期的临近,特别是经济发展整体步入较平稳的调整过程,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疏过程表现的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计某些城市将面临人口减少,城市收缩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里都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导致的城市收缩这一现象,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跨越式工业化与快速城市化发展后是否也将面临城市收缩问题,还是正在经历收缩?隐藏在城市收缩背后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是对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收缩城市
“收缩城市”通常是指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一方面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另一方面正在经历着经济转型,是城市结构性危机的相应表现。狭义的城市收缩是指城市(镇)地区人口的持续流失并普遍具有永久性流失的特征,这是城市收缩的内核;广义的城市收缩是指人口、经济、环境和文化在空间层面的全面衰退[1]。它的类型可以用人口、土地、经济总量等来界定,但是目前国际国内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制定的规划结果也不尽相同。大卫•哈维[2]所探讨的时空压缩理论指明了当今所有的城市它的增长和收缩在一个什么样的舞台上,即资本积累的舞台上。在同样的舞台上,有些城市增长,有些城市收缩,这就取决于不同城市在当今资本积累和金融化的背景下,如果找不到这个道路,城市就会收缩,如果找到这个道路,城市不但不会收缩,反而会持续增长。
1.1中国收缩城市的特点[3]
相比西方收缩城市,中国收缩城市有共同特点,如人口发生收缩,也有更多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数量大、分布广(龙瀛,2015);中国目前共识别出180个收缩城市(占所有城市数量的27.5%),广泛分布在东中西部,多为县级市(139个);②人口收缩的同事经历了快速的土地扩张:特殊土地财政促使了收缩城市的快速开发(杨东峰[4],2015)③收缩程度较低:134%的收缩城市人口收缩率在10%以下,比西方的收缩程度低;④人口收缩与经济增长呈反比:中国收缩城市在人口收缩的同时多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如果按照Wiechmann等(2012)的分类主语转型的类别。
2.“区域协同创新”理论
“区域协同创新”是指一定区域内各地区之间,通过产业的联动发展,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区域间高级人才交流合作促进区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地区资源的最大化发展[5]。基于不同的创新主体[6]: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之间关系的延展,区域协同创新以点——线——面(网络)协同[7]的方式展开。①点协同指:个体创新主体作为单一的基本要素,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扩散构成整个系统结构的运作基础;②线协同是指: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内由多个创新主体共同进行的多点连线式协同创新模式;③面(网络)协同是指:区域内由所有的线协同关系交织而成的立体网络型协同创新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其内跨地域、跨机构、跨领域的政产学研各要素共同形成的一个可进化的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3.“区域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美国收缩城市实践
去工业化、人口老龄化、郊区化以及城市资源的枯竭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单个城市自身的禀赋所决定的,面对这一现状,传统的增长规划显然无法解决问题。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2010规划,在“区域协同创新”视角下,通过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公众的参与,经由“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通过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的“三链合一”,在新的地区经济中重新定义扬斯敦的角色,从内部允许企业入驻带动地区复兴,从外部关注地区合作发展,和邻近的奥斯丁顿、博德曼、肯菲尔、坎贝尔和斯特鲁瑟斯建立沿马霍宁河流的联合经济发展地区,并与这些地区协同发展;对中国的收缩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思路。
3.1扬斯敦规划简介
扬斯敦位于俄亥俄州的美国东北部工业带上,兴起于手工业和矿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工业转移和人口持续减少,1951年扬斯敦制定了一个全面性规划,并于1974年修订更新[8]。
3.2扬斯敦的精明收缩规划策略
3.2.1城市收缩发展的同时注重增长的培育
扬斯敦2010规划是继1951年和1974年规划之后的第一次全市范围规划[9]其主要出发点有:①承认扬斯敦是个更小的城市;②在新的地区经济中定义扬斯敦的角色;③改善扬斯敦的环境,提高生活品质;④号召公众响应。一方面,面对持续衰退的状况,扬斯敦2010规划的重点集中于如何收缩发展,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建立城市的绿色空间网络。将原本分离的公园、开放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使得城市的绿地网络同地区、州以及国家的绿地网络相联系。②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地区。建立工业绿色公园。③建设多样化的邻里。以促成持续的邻里活力。④培育具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发展计划同步实施。就内部而言,YSU的发展和扩张可以为城市带来增长,城市中心区在商业孵化项目(YoungstownBusinessIncubatorProgram)的实施下,一些科技企业入驻中心商业区从而带来该地区的复兴;就外部而言,市长和其规划者一直在关注地区的合作发展,包括临近的奥斯汀敦、博德曼、肯非尔、坎贝尔、斯特鲁瑟斯。扬斯敦希望能建立沿马霍宁河流走廊的联合经济发展地区,并与这些地方协同发展。
3.2.2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机制:公众参与与土地银行
扬斯敦是一个大规模公众参与的规划项目。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扬斯敦市政府和YSU负责组织外,还有两支主要的力量在引导着规划的进行。其一是志愿者,他们定期碰头,然后积极地在城市各个领域进行宣传;其二是一个关注邻里规划的工作组,主要致力于提高公众对规划的参与。此外一些媒体公司和当地电视台、广播台也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以扩大规划的影响力。土地银行是美国城市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机构。土地银行的主要目的是集中、持有、管理以及处置城市或地区中最为麻烦的资产。其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没收拖欠房地产税额超过现有价值的房屋或土地(该程序通常称为Propertytaxforeclosure),然后经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改善其运营状况,将其转变为公共服务性的空间或者出售给私人,以达到改善城市土地及房屋运营状况,并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9];土地银行作为官方机构,通过上述业务维持自身的经营,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土地银行在其运作过程中,通常优先考虑将持有的土地用于满足公众需求的用途,例如建设社区公园、小型开放空间、非营利机构等。对于那些不能吸引私人投资的衰退中的城市而言,土地银行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
4.总结
我国对“收缩城市”的研究从近年来才开始,数量上相对较少,关注点多集中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城市收缩的动因。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和归纳了目前收缩城市的成因和类型,引用美国扬斯敦城市收缩规划(2010规划),以区域“协同创新”视角切入,总结了扬斯敦精明收缩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集中增长发展、注重合理城市尺度、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土地银行及公众参与等,对我国一些潜在的收缩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增长与衰退: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徐博;庞德良;-《经济学家》-2014-04-05.
[2].《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是由大卫•哈维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3].龙瀛,吴康,王江浩.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J].现代城市研究,2015,09:14-19.
[4].杨东峰,龙瀛,杨文诗,孙晖.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收缩悖论[J].现代城市研究,2015,09:20-25.
[5].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软科学,2013,01:1-4+9.
[6].余昆.苏南区域协同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4.[7].丁焕峰.论区域创新系统[J].科研管理,2001(6):1-8.
关键词:村庄规划;精明收缩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减少。从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间,我国城市化率从17.92%上升到51.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转化为城市人口。在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带来社会总人口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口在90年代末开始减少。数据显示,1996-2007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年均减少1121万人;2001-2007年我国农村户籍人口年均减少597万人。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是相当多农村实际上的人口结构“空心化”现象。中西部为主的一些较为偏远的小型村庄被废弃,从1985年到2001年,中国自然村的数量,从940617个,锐减到 709257个[1];更普遍的是很多村庄常住人口仅剩一些由老人、妇女、儿童组成的农村留守群体。这些人口衰退的村庄往往呈现散乱状态,不利于自身良好地发展。
造成村庄衰落的原因是多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一些村庄试图通过发展更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保持村庄的活力,却大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根源在于消耗太多劳动力资源的传统农业方式,由于效率的低下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村人口的减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衰退型城市的精明收缩策略
“精明收缩”(smart decline)的概念源于德国对较为贫穷破落的东部社会主义城市的管理模式,主要针对人口衰落城市的经济问题和物质环境问题。2002年,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波珀夫妇(Deborah E. Popper and Frank J. Popper)首先提出了精明收缩的概念,并将其概括为:“规划减少——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Panning for less——Fewer people,fewer buildings,fewer land uses)[2]。精明收缩理论对三种不同的对象提供了策略:城市、郊区、农村。在农村中,将被浪费的土地返耕返林来为村庄提供更多的农业经济发展空间。
相对于更广为人知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论,精明收缩目前仍是新理论,它尚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两相比较,精明增长是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其直接目标就是抑制粗放形式的城市扩张,现实对象是处于增长阶段的社区;而精明收缩是应不可避免衰退的产物,其目对城市标是维持社区活力、提高区域效率,现实对象是处于衰退阶段的社区。
尽管其理论尚未得到系统化发展,但“精明收缩”已经作为一种规划策略已经在一些美国许多面临长期衰落的城市规划上得到重视,并进行了一些实践。
2.1衰退的美国城市
美国的衰退城市主要是指东北部以及中西区一带的老工业城市,如伊利诺伊州、印帝安纳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这里有着多少年来令世界瞩目的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及以前的重工业城市克利夫兰等等。随着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急剧下降,这些地区开始逐步走下坡路,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衰落导致该 地区经济萧条,“锈带”之称由此而来。在过去的50年中,锈带城市由于产业转移导致人口锐减,例如布法罗城、克利夫兰、底特律、匹兹堡等城市的人口比鼎盛时期减少了一半以上。
2.2美国各衰退城市的收缩规划策略
纽约州的布罗法城又名水牛城,曾是大量北美野牛生息繁衍之地。2006年布法罗城采用了包括管理空置土地的《皇后城市总体规划》(Queen City Comprehensive Plan),明确指出了为居住区重新注入人口、重建工业基地、复兴商业区以及强化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以支持上述3个目标的策略。法布罗城还存在将大量荒废用地转向环境恢复之用的计划,这就是所谓水牛提案(Buffalo Commons),该案提议大部分地区应恢复为野牛随意使用的天然草地。
底特律自2008年开始的非盈利空置房产整理运动(Detroit Vacant Property Campaign),与空置地块临近的房屋所有者协商,以改善这些地块的状况。2011年底特律推出了短期的城市收缩计划,将全市范围内居住区分为三个类别:稳定的、不良的和过渡性的。据此在联邦政府等三方面资金的支持下有针对性的对于一些居住区进行拆除或物业收购。
二、精明收缩策略的特点
这些面临衰退的城市所进行城市改造活动共同特点在于:① 精明收缩的核心思想是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在城市收缩发展的同时,关注城市持续的潜在发展动力,其做法是将可以增长的部分置于小的、集中的区域,保持该区域的良性运营;其收缩的策略是注重合理的城市规模,强调尺度合理的邻里及其空间肌理是城市潜在复兴的因素,提倡土地的集约使用。②对待低活力、低效利用的土地与建筑,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目前采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是较为通行的办法。城市中心区被荒弃的土地往往被改造成为小型开放空间或者绿地公园,而城市边缘地区被荒弃了的土地则被改造成为农田、娱乐设施等等。③由于难以吸引私人投资,政府机构的直接参与是当前精明收缩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公众和邻里的积极参与是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精明收缩策略队我国村庄规划的启示
精明收缩的规划策略大体上来有与我国农村相适应的几点内容:①承认发展中人口较少规模变小的趋势。②集约式发展,提高效率,积极面向未来。③改善环境,方便生产生活。
1优化农村用地,提高用地效率
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农村若无其他增长点,其人口衰退的趋势现在看来难以逆转。而在当前农村面临空心化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凸显的阶段,优化农村土地利用,通过合理退化推进农村用地综合整治,以科学方法调控农村人口快速减少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是保障耕地红线、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调控用地并不限制村庄的现代化发展。
2优化村庄内部联系,建立更具效率的村庄格局
一般来说,未经规划的旧有村庄格局一般是与旧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由于一些村庄内村宅建设布局无序、道路狭窄等原因,给村庄内部交通发挥其联系村庄各部分的功能造成极大影响。一些拖拉机等现代化农机和车辆出入困难,交通受阻,甚至可能导致邻里关系不和等矛盾,多种因素交织使农民建房时不愿在村内盖新房,选择宅基地喜新厌旧,挤占、多占耕地以致旧宅基地闲置废弃成为可能。旧有格局使得越往内核越不方便,越不方便越往外迁,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改善自然环境,营造生态农村
村庄内自然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村庄的景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在精明收缩的策略下,清理了的原有废弃地块,根据实际条件一部分可以复耕复垦,还可以向生态环境、绿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设计合理、深入村庄内部的生态系统,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加村庄凝聚力,提高村庄活力。
结语
虽然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城市与农村定位不同,但在国外衰退型城市规划之上发展起来的精明收缩策略,仍然对同样处在衰退阶段、同样面临空心化的中国农村,确实具有借鉴价值。以积极的、发展的态度面向人口减少、规模变小的状况是精明收缩策略的主要理念;集约利用、聚合活力是精明收缩策略的主要思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在我国各地农村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中,规划工作一定要注重实际,规划弹性与刚性并重,切实关注农民的利益,达到引导农村更好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 村落终结的社会逻辑——羊城村的故事[J]. 江苏社会科学, 2004(1):1-10.
2、当前市场热度略好于省内其他三四线,与去年相比已然不足
3、返乡置业方兴未艾,棚改货币化安置余温犹在
4、地价、房价双滞涨,市场观望情绪加码
5、江北房价梯队差异不明显,同类竞品过多
6、客户对精装房抗性较大,偏好110-120平方米三房
7、沅江穿常德而过,将常德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江南是鼎城区,内有德山经开区,属城市郊区、发展较慢。江北是武陵区,是常德主城区,市场以武陵区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共分为西北东三个区域,区隔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