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规划;方案构思;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7-0086-03

1工程概况与项目分析

1.1区位分析

“云秀康园”项目位于春城昆明的官渡区,距离城市中心区约6km,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6万m2,规划净用地面积约为43.8万m2,东北侧临城市干道广福路,交通较为便利,地块所在东南片区将成为昆明综合型经济三角洲,并成为连接昆明主城与呈贡新城的枢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1.2自然景观资源

基地西南面有规划中的大型湿地公园———“西亮潭”公园,将成为整个片区的主体公园;从基地南面远眺可见有“睡美人”之称的西山;基地内部有进入滇池的广普大河蜿蜒而过,通过整治将有望成为本项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地内规划中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及教育用地内绿地。保证了整个片区的生态环境。

1.3人文资源

基地所属官渡区位于高原明珠滇池北岸,是云南省会城市昆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渡区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km2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基地北侧的云秀书院属于新昆明建设核心工程之一的云秀片区工程(包含中小学、党校教育楼、学生教师宿舍、图书馆及国投大厦等设施),由官渡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云南官房企业集团联手开发建设,致力营造中国“儒家”文化的氛围空间。此书院的诞生赋予了整个片区更高的文化空间品质。

1.4基地现状分析

整个基地场地平整,内有广普大沟河道河水由北向南穿梭而过,流向滇池,河道现有驳岸以自然驳岸为主,河水污染应考虑主要用生态的湿地处理手法进行景观设计。场地树种主要由五种植物———垂柳、桉树、无花果、蓖麻、杨树组成,以柳树数量最多,桉树次之,其余不均匀分布在场地中,大部分树种沿河分布,已经有一定的生长年限,不宜作大规模移栽,故在沿河树种设计的时候应尽量使用现有树种,设计有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2方案构思和设计理念

“云秀康园”项目主题:“临湖·眺山·闻书香”———“临湖·眺山”体现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闻书香”则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方案构思和设计理念由此主题展开,思索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致力营造一个两者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

2.1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自古人以地成,地以人传。在时间的运演中,山水催生人文,人文见证山水,山水将自己的特征深深烙进人的灵魂,而人又以自己的个性及其所创作造的文化反射山水的特征,人与自然因此互相构设,互为主客,形成彼此依存而又各自独立的自然史和人的历史。18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发展以来,推行人统治自然的哲学,人的主体性和优越感不断的过分张扬,自然界失去它的重要地位。人与自然领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的问题。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新审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与本次项目相关的广普大沟以及滇池的污染问题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因此希望通过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能为减轻污染尽一份微薄之力。

2.2中国传统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大自然为审美认识和审美表达的对象,这些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指导思想体现在“师法自然”、“中得新源”等园林创作手法中,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处理手法: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追求诗情于画意相融铸的情境,理水讲求曲折有致营造深远意境,园林花木配置保持自然原生态不露人工修饰痕迹等等,这些都极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关系,切合这次项目的主题。

2.3基于对本次项目主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地现状的分析

基于自然与人文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理念,造园方式的回顾,我们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作为此次项目的景观风格,以中式传统的造园理念为指导,用现代景观建造方式进行创作,紧扣“临湖。跳山。闻书香”的主题,利用项目周边及内部景观绿化资源的优势,融入丰富的人文资源,营造一个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大型生态社区。主题定位:我们精心挑选七种影响中国文化的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植物元素:桃花、杨柳、玉兰、竹、莲、桂花、山茶,并使他们分别与:桃园、春景、龙、书香、瑶池、月色、私家“后花园”七种元素相关联,营造七种不同特色而又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

2.4七个主题景区主体解读

2.4.1芳林春晓(梦桃园)

设计目标:我们把此区作为整个景观的开始考虑,重点要展现整个片区的景观风格定位,创建标志性景观,把我们的设计理念展现出来。主体解读:芳林春晓(梦桃园)———“春”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对昆明四级气候宜人的美誉);“晓”是一日的开始;“桃花源”是国人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2.4.2鸟鸣春涧(杨柳岸)

位置:此区为基地内广普大沟河道以及沿河退让绿化带。广普大沟河道河水由北向南穿梭而过,流向滇池,该河道及沿岸景观是本项目有别于其他项目的独特景观资源,其对于整个片区绿化生态空间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这次设计的重点之一。设计目标:因河水污染不可做景观水,我们对河道的处理主要考虑使用生态湿地的处理方式,湿地潜在的自然生态过程也是水源净化的过程,利用湿地的净化原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河道水质净化的问题,种植大量本土水生湿地植物营造一个幽深静谧的浅水湿地景观。河岸的处理主要在设计两种标高的河岸步道,使个重活动空间分布其上。河堤标高比常水位高约2m结合现状的条件设计自然过度的大缓坡草坪和植物群落,与河道的湿地生态群落交织融合。另外,此主题区因广普大沟河道的穿梭与其它4个主题区发生联系,故设计的时候并非孤立考虑,而是把它和各个主体联系,致力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河岸景观效果,使其成为人们游赏、休息、聚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主题解读:鸟鸣春涧(杨柳岸)———“春”是主题的延续,“杨柳”是河道现状的主要树种,以杨柳做主题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因地制宜”的体现,“鸟鸣春涧”来自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利用缓坡、木栈道、小瀑布生态植物群落的搭配,以及鸟类,小动物、昆虫类的引入,营造蕴含生机的幽静景致。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作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在这里我们也把“杨柳岸”与“春”结合,再根据“杨柳岸”的位置按春天的来去先后分为“迎春”、“赞春”、“留春”三个主题。

2.4.3朝露夕菊(藏龙地)

玉兰树是昆明的市树,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其高洁的人格。此主题“朝露夕菊”就取自此诗。“女龙花”,又叫大理木兰,花色洁白而馨香。此主题以玉兰树做主题树,配以中国元素“龙”作为主题元素,设计龙头喷水小品,龙形围墙游廊等,打造此中心景观区成为一块“藏龙地”。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区特意设计“采菊”为主题景观小空间,与其主题“眺山”相呼应。

2.4.4清风竹林(闻书香)

此区以竹作为主题植物,中国是竹的故乡,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自古文人偏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孟浩然有诗云:“逸气假豪瀚,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此区主题“清风竹林”取自于此。“闻书香”在此点题。

2.4.5瑶池碧莲(观云起)

采用中国传统的挖池筑山“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设计有三个绿岛的湿地池塘景观,种植“莲”为主题植物,搭配喷雾的水景效果,营造瑶池仙境效果。云南:彩云之南,此区特意设置供人们观赏晚霞彩云的“观云榭”、“观云亭”等主题休闲空间。

2.4.6月移花影(听桂落)

此主题主要是针对靠北面的10m宽狭长绿地空间定义的,这里设计安静舒适的散步道,主题植物使用以桂花为主的香花植物,自古桂花总是与月色相关联,我们取自欧阳修“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的“月移花影”成其主题。

2.4.7四时灿漫(后花园)

在这里,我们用《园冶》在“园说”中写道:“收四时之灿漫”为主题致力营造有四季变化的,丰富多彩景观特点的“私家”后花园。主题园林植物山茶花。

3结语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住宅商品房过去一直沿用以建筑面积计价的方法。随着墙体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使用功能有了新的要求,住宅设计也已做了相应的改进。为适应住宅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发〔1992〕66号文、京政发〔1993〕4号文和(91)首规办规字第124号文的有关规定以及经市政府批准颁布的《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决定对北京地区新建住宅商品房(包括危改和安居住宅售房)实行按使用面积计算首次售价的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从1997年1月1日起,新建住宅的设计图纸必须明确标出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

二、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的概念是每套住宅户门内除墙体厚度外全部净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柜(不包括吊柜)、户内楼梯(按投影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房间时,其一半的面积净高不低于2.1米,其余部分最小净高不低于1.5米,符合以上要求的可计入使用面积;否则不算使用面积。

每户阳台(无论凹、凸阳台)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不计算使用面积;超过6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阳台净面积的1/2折算计入使用面积。

三、住宅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洽商变更记录,对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变动要准确地反映在竣工图上。

四、从1997年1月1日起,北京地区经销的住宅商品房均以使用面积作为首次计价单位。为保持过去长时期以来住宅商品房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延续性,亦同时注明按建筑面积换算的单方价格。根据市政府1992年3号令由市物价局会同市计委、市建委审批商品房价格的规定,并按照(92)京价收字第124号文规定的作价办法计算出每一平方米使用面积的售价,报市物价局批准。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滨水景观;绿化;生态型城市

1、前言

现代城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走向生态化。这种生态型城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城市环境的舒适优美、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标志。由于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兼具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区域,滨水景观的绿化建设将成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型城市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解析。

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系的欠缺:我国景观规划分为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四个阶段。综合调查是对交通条件,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人文历史因素的总结,却忽视了居民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不能做到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景观设计规划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后期评价与总结[1]。

(2)地域文化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思想文化的交融,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变得趋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盲目的沿袭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滨水景观。

(3)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冲突:现代城市建设较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却忽略了工业化和其他建设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城市建设中到处弥漫着钢筋混凝土的气息,动植物失去了其原有的家园,自然景观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加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不能将生态与景观相融合,使得我国许多城市的滨水区景观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公众参与的缺失:调查表明,在城市的景观建设中普通市民的参与性很低,很多都是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公示出来,居民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导致建设的景观不能更好为居民服务。

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在城市范围内陆地和水域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因为滨水空间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的和水里的,还有水路交界地和滨河湿地类,这使得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更为综合,复杂,富有挑战性。在滨河景观的绿化设计规划中我们要遵从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要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建设,并尽量保持其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最大程度的融合,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2]。

(2)植物造景原则:为了创建“绿、畅、洁、美”的景观生态型滨水景观形象,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地适树地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群落景观序列,突出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文化特色。

(3)景观特色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式将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与大片绿地水体、少量景观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绿树成荫、水系畅流、百花争艳、居民游憩的滨水景观序列空间。

(4)多功能性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应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生态,健身,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例如:通过景观绿地来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来实现其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园林建设,植物配置,特色景点设置来实现其景观功能;通过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来实现其休闲文化功能。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与需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滨水生态空间。

(5)安全性原则:滨水景观是水畔特有的绿地景观带,是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继承、娱乐休闲等功能外,还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在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水利防洪的功能。

4、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

4.1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

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标本式:是以欣赏植物个体形成的一种景观组织形式。常见的标本式植物有红枫、银杏、香樟、水杉等植物。单株植物矗立在滨水绿地,将会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2)组团式:这是现代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的主体。通过将乔木,灌木,藤木等植物进行组合,增强滨水空间的景观性、开阔性和通透性。

(3)线性种植:这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滨水防护林、步道、护岸林、隔离绿篱等区域。在保护环境,遮蔽阳光的同时还拥有很高的绿量。

(4)群落式:这种种植形式体现的是地域特色和滨水文化。一般在滨水岸线曲折的空地种植群落式植物,有助于美化和优化生态环境。群落式植物多以乔木、灌木、草本为主。

4.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

结合以上所说的设计原则和过去建设时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为:首先要先确定规划理念,制定绿化景观和绿化目标序列,然后再设计绿化空间景观。由于城市滨水绿化类型多种多样,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可以采用统一的固定模式,只有确定绿化设计模式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视觉功能以及环境特征确定绿地的建设目标,确定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方向,再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对于滨水绿地景观序列,主要是根据滨水绿地的具体形态来确定。根据城市生态保护绿地、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以及绿地城市景观廊道来确定滨水区的绿化类型[3]。

5、结论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的绿化对于建设美丽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市意义重大。我们要在遵循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地域特征,文化历史特色,选择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模式以求实现现代城市的生态型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虹.北方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2]王浩民.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打造备受关注,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园林景观主题的设计需要兼具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层面,将二者协调化,从而打造出最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只有将传统园林及现代化景观规划结合,才能了解哪些是最符合社会文化认知的。

1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文化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中移植的植物必须符合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植物游憩为基本特质,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于单元结构设计中,尽可能打造符合要求的理想生活区域。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需求,而且要以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播。总之,观赏者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认知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在准确把握园林景观信息后,设计人员可全面掌握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直观景象,规避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对主题的烘托,同时内定一系列特别的文化内容。

2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氛围确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景观设计只有具备特殊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审美标准。设计人员应预先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准备工作,重点突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主题氛围的设计更加符合标准。

2.1做好园林景观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前期充分考虑所有内容。例如,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内容,需要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规避因土地资源被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性,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不同类别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对园林美感增添的辅效果,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设计方案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此时,设计人员还可将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内容直接凸显出来,营造一种都市生活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文与自然的关联度,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增添人文关怀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促使人们在文化设计中感受到舒适、惬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

2.2明确主题设计的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设计和氛围感的营造,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要以绿色自然为主题,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对物质的协调统一处理,尽可能将不同区域的绿色植物、山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造符合要求的景观规划设计。但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避免多样化的乱象处理,实现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和设计,以有效体现出文化内涵及独有的特性。对此,园林设计规划中应明确一个主题,以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中的缺陷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存在较多的优秀景观作品,同时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经过市场调研后可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部分园林景观在建设中,往往很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只是追求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根本不会顾及广场中本身存在的休闲游憩功能;只是在景观规划中增添一片草坪,给予人们一种绿色的感官效果。广场设计较为空旷,没有大树环绕,更别说一些休息用的座椅;只有铺装、罗马柱、景观廊架等基础装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文化传播功能基本不存在。我国当前已经建设的园林景观工程,大多过于注重形式美感,却丢失了外观上的大气,忽视了景观的文化内在价值,难以将园林工程的真正内涵价值发挥出来。

3.2忽视主题与环境的结合

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一的园林景观存在差异,甚至存在不同的布局特征。另外,部分园林景观作品为实现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只是盲目追求创新,根本没有考察该区域的主题环境和功能需求,导致景观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存在一些偏差。总之,园林景观为满足游客自身需求,常常采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得园林文化风格缺乏主基调,甚至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难真正表达出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

3.3景观主题文化定位差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故目前存在一些极特别的园林景观类型,其形式存在特殊性。此时,无论景观主题是否存在定位认知的偏差,依旧会体现出原本选题的低俗化、文化品位差的特点,且只能满足观众的第一眼认知,不可能深入挖掘到其他实质性内容。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的设计举措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想使主题突出,需要刻画一个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规划作品,但这并非易事。在观众体会由“景”入“境”再到生“情”的全过程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即根据特定条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园林类别、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结构,充分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主题内容,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1重视因地制宜举措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区域进行规划处理,以现实情况作为切入点,直接体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主题理念符合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繁华的都市区域,周边地区都是建筑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已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疲劳,人们希望在园林中享受一种愉悦的自然气息。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切入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增添一系列有效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景观文化中,使其成为独有的特色元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园林艺术构思流程,设计人员要把握园林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完善园林景观的创作流程,依据主题结构进行立意和构思,增添一些时代精神和特色。

4.2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统一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满足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和感受认知,应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园林景观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统一化。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原有结构模式下的园林景观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处理,这样能够给游客搭建起清晰的认知主题思路。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假山、小桥流水等要与园林主题相适应,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在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时,设计人员应时刻考虑主题结构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内涵,将对应的要素结构做好统一的艺术处理,实现结构的合理安排,增强主景和衬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增强结构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园林类别、服务对象、功能等存在差异,设计方案应有效把握多种类别的园林功能,以增强主题与文化结构上的完善性,而不可一味模仿、抄袭、拼凑,也不能标新立异。

4.3借助高效的主题设计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模式完善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了解园林设计案例的优势,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结构的新颖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杭州、北京等区域的园林景观特征,构建专门的一体化园林景观区域。设计人员还应将该区域的主题设计结构转变为更具张力,甚至能够借鉴游戏中的虚拟园林案例,真正设计出符合人们科学性认知的内容,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在方案的确定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所需设定的主题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特征将本地植物及外地植物结合在一起,借鉴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之处,让自身设计的主题方案更具吸引力。

5园林景观规划文化创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带有民族特性的园林类别更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缘于该类别的园林结构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洗礼,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带有特殊的人文主义色彩;该类别的主题特征性强,符合新时期的人类审美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显得更为重要,主要缘于其代表现代化的城市人群对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期望。只有理解新时代下的园林规划主题,才能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以就近原则选取合适的园林设计植物,从而扩大园林低碳绿色植物种植范畴。绿色植物属于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绿色植物进行布景设计外,还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内部的实体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园林景观类别。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内容不仅需要继承当地传统类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化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美化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与文化内容的统一,给予人们一种艺术美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园林中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园林景观的绿色氛围,给予人们一种舒服的、放松的享受感。因此,该类别的园林景观主题开发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艺术视觉享受和文化内涵。

6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景观主题文化设计愈加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文化符合要求,增添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人员应合理利用多类别的方式凸显园林景观的主题,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达到预期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桐.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花卉,2020(2).

[2]朱霄霞.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文化产业,2019(15).

[3]魏振震,赵云娟.试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现代园艺,2018(18).

[4]谢碧霞.论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刘天明.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

[6]黄梅.园林景观规划的文化和主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9(15).

[7]王文雯,王春晖.碑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齐鲁碑刻文化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孙文华.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及营造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3(6).

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结算;价格;制定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内涵

桥梁景观设计包含对工程的线形规划、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平面布局、装饰搭配等内容。基于城市景观要求,在桥梁设计阶段中,不仅应确保结构可靠安全,还应树立美学观点,提升桥梁工程实用美观性。通常来讲,桥梁景观包含桥梁、自然环境及人等各层面关系,环境为桥梁建设的用地以及影响其样式、风貌的文化、自然、经济等因素。在自然环境中,桥梁工程并不仅仅是视觉对象以及交通运输载体,还包括各层面因素的全面渗透,因此其工程建设庞大复杂,景观则应体现美观与力量的集成,不应单纯注重装饰效果。对桥梁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不仅涵盖地理、艺术美学、建筑等学科,还包含社会心理学、实践行为学等理论。作为景观综合体,应将土地资源、自然景观、河流等全面统筹、完善规划,遵循人们需求,创建完善和谐的系统关系,才能真正提升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水平,优化设计效果。

2、桥梁景观设计目标原则

优质的桥梁景观设计应对其主体工程与引道设施,形式、布线、色彩样式等在基于功能需求、技术标准与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文化与艺术美观性的全面组织设计。针对当前现代化城市桥梁工程呈现出大跨度、鲜明形体特征的现状,将对整体城市景观形成显著影响。为此在景观设计阶段中,应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远处观势、近处看形的良好效果。同时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打造充满人文色彩、富含文化气质的美观桥梁工程,凸显设计的创新性与精细化。应全面结合地域环境特点,设计开发出凸显本地特征的桥梁景观。同时应以人为本,交叉运用生态学、艺术、环境学等理论知识,开发出真正实用、美观、环保的桥梁工程景观空间。同时应做好环境、经济等层面关系的良好调整,体现创造性,开展空间组合考察,提升整体桥梁工程的外观效果,内涵品质,并真正令其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及城市新一轮地标。

3、城市桥梁景观优化设计

3、1遵循城市桥梁景观技术美学性,做好结构方案规划

城市桥梁工程景观优质设计,应科学明确桥梁应用功能,相关技术标准,做好经济要求考察,并基于具体原则实施美学优化。例如,应进行良好的桥型特征及美学对比分析,完善桥梁体系结构的各个部件建设比例。确保桥梁工程选线同整体城市景观以及大地整体尺度的良好和谐。同时应做好桥梁防护涂装设计,令其与整体城市色彩和谐搭配,完善融入。桥梁景观该类基于技术与功能为核心的设计实践特征即为技术美学性。当体现的景观价值呈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可符合功能需求、并体现技术可行性,则经济因素可逐步向后移。例如位于城市风景区建设的桥梁工程,或在城市整体结构的要害区域设计的桥梁等,便可遵循该项设计原则。由此可见开展桥梁景观设计实践阶段中,一些关联域在各异环境状况下,我们应分清主次,做好优化设计规划。同时在结构设计实践中,即便是再完美的计算,也无法补充结构构思创设的方案内容中的缺陷。反之,科学合理的结构方案可有效补足结构计算实践中的缺陷,由此可见结构构思尤为重要。我们应明晰这一重要性,做好方案规划,把握前提基础,为优质的桥梁工程建设创设良好的条件。

3、2符合功能需求,由大处着手,促进桥梁工程同环境的完美融合

桥梁工程的基础功能在于跨越,这一标准决定桥梁需具备良好的桥跨结构,完善该环节设计。为支撑整体跨越结构,我们应进行支撑体系的科学布设,令桥梁承载的车流、人流以舒适安全的状态通过。因此在设计阶段中应全面考量荷载需求,确保桥梁服务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显著的变形影响功能发挥。另外,实践设计阶段中,我们不应盲目的追求美学,应首先确保桥梁工程发挥良好的通行功能,并进行技术标准与经济的良好优化,进而体现设计规范。对于主体桥梁与引道,在符合技术、应用功能与经济的基础上,应实施景观尺度、生态美观、文化内涵及美学等层面的综合布设与规划。再者,我们应由大处着手,促进桥梁工程同环境的良好协调。应明晰设计核心在于令桥梁同四周环境完美和谐,良好的融于自然,不仅凸显桥梁工程自身的美观性,同时又不造成独善其身的弊端。应由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科学合理的引入造型法则,通过精妙构思,合理规划,创设良好的桥梁空间与轮廓组合,进而体现工程规划设计的简明性、科学性。

3、3注重细节,促进附属结构与整体的统一

桥梁工程主体功能为通行服务,同时应体现美观实用性。其附属结构可为整体通行水平与景观效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例如栏杆可确保通行人员的安全舒适。为此应基于安全、耐用、便利、简单、易于维修更换的原则,进行科学设计,令其同桥梁整体协调统一,并令亮丽优美的色彩线条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的景观效应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基于其设计内涵,遵循科学实践原则,制定优质实践策略,才能全面提升桥梁工程整体质量,营造优质景观效果,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