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公立医院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相比,皆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特点,所以财务内部控制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下面对公立医院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意义进行详细说明。

(一)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

公立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经济活动合法开展。而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制度建设是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切实保障医院各项财务活动规范化、合法化开展,杜绝出现资金浪费或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从而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高医院内部控制效率。

(二)保证公立医院资金运营效益的有效手段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到医院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保证医院资金有效运营。如,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规范会计工作,可以提高医院财务报告质量,使财务报告如实反映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为资金运营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加强收入与支出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规范医院收支标准,杜绝擅自提高收费标准、随意审批资金支出、违规截留或占用资金等现象,从而保证医院资金运营效益。

(三)维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的必然选择

公立医院的大部分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医院必须加强资产监管,保障现金和银行存款安全,保护医院设备、医用耗材等实物资产的安全,做好资产使用分析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医院管理国有资产的保值能力,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要做好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必须从制度建设上加以着手,其中包含健全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资金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下面就其体系展开具体分析。

(一)健全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收入是维持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收入管理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所以,公立医院要加强收入内部控制,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各项收入及时准确入账。具体内控措施如下:一是物价管理制度:财务科、药学部严格执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药品收费标准,在HIS信息系统及时调整全院各项相应收费标准,负责对各个科室的收费情况进行监控,定期抽查和分析门诊、住院病人费用情况和趋势,并将检查结果、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院领导和反馈相关科室,确保医院收入符合物价规定;二是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的内部控制,明确票据管理岗位职责,规范票据专管员对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使用、核销等环节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规范票据的使用、核销能准确划清各项收入的界限和及时统一核算入账;三是医疗退费管理制度:制定退费的申请、审批流程,定期分析退费分布情况,防止退费金额的非法截留,强化对退费的内部管理和控制。

(二)健全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难点,要想确保各项活动的资金支出具备合理性和合规性,就必须加强支出管理的内部控制,规范各项资金支出行为。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报销制度:规范医院支出(包括资产购置和维护)报销审批、审核的权限、程序;二是职工差旅费管理管理规定:明确职工公差的交通费和住宿的开支标准及报销的规定;三是重点费用开支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经费中的夜餐费、超时餐、职工福利费、职工探亲路费、电话费、交通费、劳务费、工会经费、党团活动经费的开支规定及报销流程。

(三)健全资金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针对资金资产管理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切实保障其安全完整。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风险最高,医院每天的货币资金频繁进出,要确保收到的资金全部统一核算入账,预防"小金库”等不法行为,所以要规范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授权批准、程序以及银行存款的及时对账,明确涉及货币资金的银行票据、印章的管理办法;二是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对医院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应收、应付的各类债权、债务,特别是病人预交金、应收医疗款,指定专人稽核、催收、清欠、分析报告;三是职工借支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职工借支范围、方式及报销流程;四是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产会计在耗材物资、固定资产各级账户的入账、盘点、处置过程中的职责,定期对物资库房进行监盘,指导各部门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四)实行内部牵制制度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应强化事前预防,减少财务工作出现差错的可能性。为此,应实行内部牵制制度,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风险控制原则,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制单、稽核、档案保管、收支等账目登记等工作,使钱、账、物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具体措施是实行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票据管理、财务收支、相关资产等岗位的工作形成逐级稽核体系,明确各级稽核岗位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偏差,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五)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

对于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岗位除了实行内部牵制制度,还要进行对关键岗位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例如对出纳、银行存款对账、票据管理、薪资发放、资产管理等岗位进行轮换,把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以上五个方面的制度,既有对医院经济行为的内部控制规范,例如物价管理制度、医疗退费管理制度、报销制度等,也有对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内部控制规范,例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力争通过对经济行为的多维度控制,最大程度发挥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要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除了建立健全以上五个方面的内部制度体系,还要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回顾和修订,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在工作中自我控制的风险意识,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测试和监督作用。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随着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区不同程度改革补偿机制,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了新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在此大环境下,医院持续改进和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质量和流程,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医药费问题,又会对医院自身正常消耗的补偿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医院价格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医院纷纷构建了不同程度的医疗服务价格层级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过程中,如何保持医院价格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价格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足 许多医院没有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科室,而只设置单独的物价管理员,或虽有设置单独部门,但管理人员由财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担任,有的直接由住院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人员配置普遍较少。由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是一项涵盖医疗、财务、计算机信息、医保、价格政策等多部门的复杂技术工作,只依靠单独或几个人兼职,无法胜任整个医院的价格管理,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独立部门担负起组织协调工作。

1.2医院内部价格管理落实不到位 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足,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没有进行检查考核,没有落实相关科室价格管理工作流程,流于型式,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工作没有持续性,没有发展创新。

1.3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足 当前医药价格改革对医院的项目成本测算,单病种付费限价、新医疗服务项目申报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医院缺少统一的强化培训,价格管理人员对价格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政策的动向,对相关制度及规范没有深入了解,工作态度不严谨,无法胜任医改环境下对价格管理更高、更新、更快的要求。

1.4未实际执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奖惩机制 长期以来,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重检查、轻执行",以惩罚措施为主,没有把价格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

2 结合实际管理经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瓶颈问题,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加强医院内部价格管理的组织和领导 建立内部价格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价格管理人员,保持价格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成立由院领导牵头,价格管理部门及各职能科室组成的价格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药价格管理工作,各收费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住院处、门诊收费处等)均设置兼职物价管理员,分别负责各自科室医嘱录入、确认和收费管理工作,在住院收费处设立费用审查及核查费用岗位,各科主任或护士长为科室价格管理第一责任人,监督检查本科室的医疗收费情况,把价格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

2.2改进和优化价格管理工作质量与流程 完善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修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及查询制度》、《费用审查及核查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要求及奖惩办法》《关于开展并不断改进内部价格管理的规定》、《价格管理工作流程》等价格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改进和优化价格管理工作质量与流程,加强科室价格管理的落实,提高临床及医技科室对价格管理的重视,杜绝各科室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建立各类费用控制自查专项记录,加大监管力度,进行追踪检查。

在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准确率方面,严格执行出院患者费用结算内部审核制度(病历记录、检查化验单与收费清单的审核、查对制度),实行病区自查、出院核查、定期抽查三级审核,每月定期检查通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每月院科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通过三级审核,认真开展医疗收费自查自纠工作,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行为,提高依法收费的自觉性,医药价格改革才有成效。

2.2.1科室自查 在临床、医技科室专(兼)职物价管理员负责下,病区在为患者办理出区手续前,根据患者医嘱的记录与执行情况,对实际收取的费用与出院清单明细项目逐项认真核对,做到医嘱单、报告单、费用清单三单相符。护士长每周要对病人医嘱进行检查,护理部每月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2出院审查 由住院处费用核查人员在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前,根据患者医嘱的记录与执行情况,再次对实际收取的费用与出院清单明细项目逐项认真核对,该项工作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但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核查员将病历中存在与收费有关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相关科室核对后立即更正。经核查员审核无误后,住院处及时给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月份终了,核查员把在出院病人费用核查中存在的问题书面上报医院价格管理部门,并进行全院通报。

2.2.3定期抽查 医院价格管理部门每月组织人员对全院收费价格进行抽查,价格督查组深入临床科室、重点环节随机抽查各科出院病历或架上病历,对医嘱单、报告单、费用清单进行审查核对,发现“三单”不符等不合理收费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将各科存在问题反馈至各相关科室,并督促限期整改,并以简报形式全院通报,使医护人员不仅学会科学合理收费,而且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整改,树立相关收费人员的责任心。

2.3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针对层级价格管理人员分别加强医疗知识及业务学习,对基层物价员强化专业培训,减少收费工作中的失误或差错;对中层级价格管理人员强化相关价格法规和政策,掌握价格动态,及时更新医药价格改革及价格管理方面的知识,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价格管理工作,规范收费行为。

2.4扩大医院价格管理的内涵 价格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回访,及时了解科室价格管理动态,沟通层级间管理、科室间的横向联系及协作,坚持不定期召开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价格管理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医院内部价格管理的PDCA 循环,使价格管理提上新的高度。

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在质量理念的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以及政府对公立医院价格结构的不断调整,医院价格管理部门在及时调整项目价格的同时,认真测算分析政府价格调整对医院收入总量及收入结构的影响,对医院合理有效地提高医务性收入,降低不合理的检查化验及一次性卫生材料收入提供参考;加大对医院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成本测算,为政府物价部门对公立医院价格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事求是按临床路径测算医院的各病种可变成本,为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提供成本效益分析,同时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加强与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联系,学习先进的工作方式及单病种测算经验,为政府出台单病种付费的病种选择及限价付费标准提供真实可行的数据参考。

医院价格管理委员会应积极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完善相关政策,继续积极与物价、财政、医保等相关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充出台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并及时将调整及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各类医保及新农合报销范围,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价格行为。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对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及监督,提升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对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势在必行。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运行困难

在新医保支付政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行出现一些难,尤其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来说,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大型医院和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使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服务人次减少,各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模式的相继推行,导致医院收入增长减缓,加之本身运营成本高企,导致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二)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化解医院运营面临的挑战,地市级公立医院必须改变经营理念。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存在以规模扩张促发展、单方面注重医疗管理等问题,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经营管理、关注质量效益、关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是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前行的必走之路,细化成本核算,满足成本管控、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绩效评价等管理方面的成本信息需求,使医院决策以成本为导向,可以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1]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目前,地市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投入占医院收入比率非常小,医院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因此,医院要长足发展,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成本信息,并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医院的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

(四)DRG付费模式的实施倒逼地市级公立医院重视成本管理

近年来,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实行DRG付费模式,DRG是根据病案首页的诊断,将主次要诊断、患者年龄、是否手术、并发症等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对每一病组进行定额付费的一种支付方式。DRG实行前后医保付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按照病人住院实际花费核算医保可报销部分的金额支付给医院,转变为医保支付金额按照DRG病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医院要想实现医疗收入高于医疗成本,就必须将运行管理模式从“收入增长”模式转向“成本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从增加医疗服务项目、选择药品耗材,转向控制药品耗材的采购价格、控制次均费用、加强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医院无论花费多少医疗成本,都只能获得医保部门给予的固定补偿,超出补偿部分的成本由医院自行承担。DRG付费促使医院承担了收支不均衡的经济风险,因此,医院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按照最有效、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实施诊疗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耗材支出,缩短住院天数,加强病种治疗的节约性操作,提高医疗安全质量。[2]

二、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效益观念

地市级公立医院忽视成本管理,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建设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根据财务软件输出数据重复进行成本初级加工,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对间接成本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医院成本管理停留在各科室间的简单分配。二是由于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的限制,在一些管理层中,对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医疗业务,缺乏市场效益观念,甚至部分业务分管领导认为成本管控会阻碍或限制业务发展,成本管控的限制过多会影响医院业务的发展。三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尤其是业务科室没有参与成本管理的观念,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难点,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单靠财务人员很难解决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以上问题影响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医院效益。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成本核算制度,片面地把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没有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制度。有的医院虽然有制度,但是制度不完善,科室属性界定不明确,导致直接成本计算不准确,间接费用分摊系数的确定不符合实际,门诊与住院成本的划分不清晰,内部服务定价不科学,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在成本考核制度上,对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较随意,成本考核指标不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各科室,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脱节,甚至有的医院没有将成本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奖励相挂钩,考核流于形式。[3]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会计系统“孤岛”化

地市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首先,系统建设没有规划,不能将医院的财务系统、his系统、oa系统、护理系统、收款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系统之间相互脱节,口径不一致。其次,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理念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投入少甚至无投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失。医院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成本数据,不能对成本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忽视成本控制过程管理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编制阶段,成本管理执行不到位,成本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漏洞,医院层面对成本过程控制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比如金额较大的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前未做可行性论证、使用后未做成本效益分析,造成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三、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提升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探索和研究

(一)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完整有序的成本管理体系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结合相关文件,制定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并对涉及成本管控的药品、耗材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其次,制定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核算结果及时运用到部门和员工的考核中,将成本管理与员工的绩效奖励挂钩,奖惩有别,成本节约按照比例奖励给职工,成本控制不好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给予惩罚,提高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4]

(二)加强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实行科室成本管理员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管理科、人力资源部、医保管理科、物价管理科、运营管理部、设备科、信息管理科、采购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其决策和协调的职责,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位。建立科室成本管理体系,从科室内部选拔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担任本科室兼职成本管理员,由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员统一培训,让成本管理员有能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报送本科室的成本相关数据,对本科室的成本异常进行定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科室其他人员整改,促进全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与科室的工作环节中,建立由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

(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打造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调研讨论,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平台,对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医院的相关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利用,如: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手麻系统及医院其他各种管理系统,将医院现有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统一口径,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其次,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平台,实现成本数据直接从信息系统汇总,减少人为干预,为成本监督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做好成本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医院要创建物资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入库、出库、保管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公立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各种成本指标的控制提供数字基础。

(四)强调成本预算,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建立事前成本预算理念,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科室按照过紧日子及经济管理年活动要求,厉行节约,结合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开支定额标准等情况,充分考虑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从实际出发编制成本预算。为防止各科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成本预算过松,由支出归口管理科室在归口管理范围内对各科室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平衡,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成本预算进行整体平衡。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编制成本分析。地市级公立医院要重视成本报表的编制,对其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可控成本等成本项目,定期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报表应包含科室成本、诊次成本、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成本(DRG成本)、病种成本等报表。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成本分析。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加强成本执行控制,把成本分析结果运用到目标考核中,利用多种奖惩措施规范成本控制行为,对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成本管理的科室和人员予以奖励,对效率低、懈怠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建立编制成本目标预算、监控成本执行、定期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数据、反馈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结果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内部审计

为了实现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对医院财务人员转化为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熟悉医院流程,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加强宣传,通过召开成本管理相关会议,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增强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层面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地解决问题,避免医院经济损失。同时,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特殊事项支出与成本监管力度,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六)重视DRG成本核算

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以DRG病组为核算对象,才能顺应DRG付费模式对医院收费方式改变。统一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每个DRG病组对应一个成本权重,DRG成本核算使医院更好地掌握治疗成本,更好地进行DRG病组费用的成本分析,使医院更好地进行学科发展的决策。医保办、病案室、质管科、信息科、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职责分工和明确目标后,各部门跟踪、收集、分析和测算DRG分组相关指标,收集、整理并分析基础数据,采集项目和病种的资源消耗数据,进行项目、DRG病组的成本分析、科室收入分析、效益分析、各DRG病组的效益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推广,成本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充分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才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小凤.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研究[J].当代会计,2018(5).

[2]杜天方.基于DRG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10).

[3]袁文保.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与体系建设重要性探讨[J].财经界,2021(32).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96-03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药品价格的全面放开、三级医院药品零差价的实施、医用卫生材料的双控收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的调整,政府补偿不到位,以及各种政策性增资与社会保障费等刚性支出的增加等,这些因素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

财政部、卫生部下发并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明确提出:“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3}{4}。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成本管控压力加大,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达到实现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工作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竞争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每个医院的当务之急{5}。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与问题

1.成本核算机制不够完善。由于财政部、卫生部于1998年11月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忽视了医院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方法、内容、性质、规定与各级医疗机构实际的财务制度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大多数医院开展的成本核算随意性大,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欠缺。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医院实施的成本核算工作仅限于科室成本核算,只为医院内部奖金核算提供依据,成为调节各科室奖金的杠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6},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医院的成本,无法为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成本核算方法单一。由于绝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停留在医院内部科室绩效分配上,或以医院增收节支为目标,所以,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只对科室收支、工作量进行了核算,而未以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病种、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进行系统核算,加上成本核算资料的不完善、不规范,也就不能为物价部门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7}。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无形资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忽略,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区域内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等因素,使物价部门依据现有数据而制定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病种限价等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2012年根据制度要求,大部分医院均实行了成本核算,但核算进展程度不一,就拿江苏省淮安市来说也是各医院参差不齐。

3.医院信息化程度不高。医院的成本核算项目多、过程繁杂,仅靠手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但目前市场上能真正满足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核算要求的软件甚少,再加上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不配套,信息资料传递方式落后,有些数据处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所以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所需数据也只能从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中间接获取,直接影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1.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为此,笔者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会计师或主管经济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统计、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医院财务部门设成本管理工作办公室,其办公室作为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本部门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岗位,其工作岗位的专职成本会计不得少于2名。医院各科室需确定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还需确定成本核算专管员,从而形成从上而下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工作组织与管理架构。

(2)加强对各类人员的成本核算培训工作。医院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知识的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兼职核算员进行成本核算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培训;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专业技术培训。

(3)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为了满足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的需要,医院应将成本核算单元细分到最末级。同时,医院应对所有在岗员工,并充分考虑一人多岗的情况,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成本核算方式和规定,设置工作人员,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可靠依据。对在同一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员经费分摊到相应的核算单元。

(4)认真核查资产,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物价代码、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处理,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准确;同时,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所有成本核算要素进行统一编码。资产的清查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医院应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借助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确定所有资产在每个核算单元的占有量,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分摊,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会计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此,医院应在启用满足新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软件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核算、绩效薪酬管理、经济运行分析、成本预算与管理信息化。所有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只要在HIS系统、物料(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考勤系统和会计核算等系统中录入一次,就能为后续系统所调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医院对成本管理应充分利用专业成本核算平台,全面核算医院、科室、项目、病种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同时,医院还应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开展较全面的成本分析,即通过事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核算计划或目标;事中对成本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出成本差异的调整和控制;事后在成本管理时,将有关指标与绩效挂钩,实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跟踪与全程控制,达到成本最优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严格控制可变成本,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医院应对卫生材料、办公用品、水、电、气等科室可控成本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部分应分析原因或直接与绩效挂钩。医院的药品、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价格直接关系到医疗成本的高低。因此,医院对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购货、保管等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并对采购物资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以及降低物资储备成本,医院对物资可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

(3)制定预算控制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奖罚机制。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地费用开支标准,严格费用审批权限,做到每笔支出有章可循,也便于对费用支出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控制。医院应充分利用成本核算与管理信息平台,在建立有效的全成本控制激励奖罚机制的前提下,按月、按季、按年对医院、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和控制,确保预算执行率到位,实现充分调动每位职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节约的效果。

(4)实行全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医院应明确区分医院内部不同的责任主体,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成本进行分类,以确定核算单位,其核算单位包括行政职能部门、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类门诊科室。医院通过成本管理建立最基础的单元,从源头控制费用,使全员成本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医院树立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使医院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管理成为可能。另外,医院完成成本考核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成本分摊的方法;利用成本报表分析,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及科室运营情况,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实现增收节支。医院要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的数据共享,医院就必须组织财务、信息部门联合软件开发公司,以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连接,从而细化和明确成本核算单元以及完成费用分摊工作。

(5)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与管理体系,就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合理搭建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并形成以财务科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医院要想满足其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的需求,就应按照成本核算的规定,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其中包括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医疗辅助等管理服务部门,并按内部管理要求组成绩效考核单元。

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医院应将其发放经费开支的员工,纳人成本核算体系。所有在岗人员根据一人多岗情况进行划分,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基础。同时,医院还应完善人事部门网上考勤系统,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

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确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国家物价代码对项目进行净化和规范处理,凡有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皆确定为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另外,成本核算对象还应包括医用收费材料(专属卫生、材料)、药品等。

规范成本核算要素的编码工作。医院要实现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应对所有成本核算单元、全员职工、收入细目、服务计量指标等进行统一编码,并按国家标准、省级标准、院级标准的等级进行编码。如疾病ICD码执行国际编码ICD-10.0标准,医疗收费项目编码执行省医疗服务项目编码规则,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代码执行淮安市会计核算科目编码原则。

合理设计核算方案。在完成以上几项工作的基础上,医院应以会计原理为基实,结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江苏省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要求,对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分配政策、收入归属原则予以确定。

规范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应做好核算工作表格的定义、原始收支数据及计量信息、业务量等数据的采集,通过与HIS系统、疾病ICD码、会计核算软件系统接口,实现数据采集的统一、准确与高效。

(6)开展有效的经营运行分析,为绩效考评、预算控制、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医院应对科室(诊疗组)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药品成本、物料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并在实现院、科、项目预算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成本核算与管理信息平台为院领导、科主任、诊疗组长分别开设院长视窗、院科两级损益、保本、构成、差异、趋势分析等经营运行分析,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合理控制成本的需求。

总之,在新的医改形势下,成本核算和管控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医院只有加强成本管理,积极开展单病种、项目成本分析,开展院、科、诊疗组经营运行情况的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医院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张慧君,李卉,张平.医改背景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2):85-86

{2}孙丽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J].管理观察,2013(34):78,80

{3}苏悦.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管理[J].商情,2014(2):222-223

{4}余磊.浅谈新形势下的医院物价管理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59-60

{5}肖琦.医院财务制度现状与前景探析[J].当代经济,2011,23(7):62-63

{6}陶茂萍,刘艳秋.规范医院成本核算软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6):15-16

{7}韩缓生.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76-77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2)

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2020年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单位年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年度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在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财务管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会计核算,把握运营状况,准确反映单位运营成果状况

(1)收入情况。至2020年末,医院实现总收入4042.71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112.63万元,同比增涨1%,药占比21.2%,同比下降6.34%;财政基本预算收入826.55万元,比同减少17.27% ,基本项目收入(公卫项目、公立医院改革等)366.64万,同比增涨8.12%;上级补助收入(主管部门)4.00万,比同减少88.30%,其他收入15.90万元(包括公卫待垫缴费及利息收入等);新增建设资金(已使用的专项债券)1716.99万元。

(2)支出情况。至2020年末,医院总支出4339.32万元。财政基本拨款经费支出826.55万元,财政项目拨款经费支出241.63医疗活动支出1179.6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64.74万元(人员工资500.78万元,社会保障缴费63.92万元)同比增涨9.91%;医用耗材及药品支出368.11万元(药品235.98万、卫生及检验耗材132.33万);固定资产投入113.37万元,比同增涨63.24%;在建工程投入(老院改造)261.11万元,新院建设资金投入1716.99万元。

2020年,在保障全院正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完成老院医疗用房升级改造,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13万余元,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认真履职尽责,作好财务审核监督。

准确把握财经制度,严格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对不合规的票据坚决给以退回;没有审批发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不合理的费用坚决不给结算,最大程度杜绝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

(三)准确高效,切实强化资金管理

1.规范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一是财政基本预算资金:合理编制财政基本预算,与财政各相关审核科室的联系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沟通、及时化解,财政预决算执行到位。二是财政专项资金:时时跟进项目完成情况,指导并督促责任科室规范、有效使用,切实保障专款专用,完成或主导完成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及绩效评价工作。

2.统筹管理业务资金。一是依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既保证了日常医疗活动正常运行,又保证了人员经费的足额发放。二是分类清理往来账目,充分了解往来单位实际诉求,把握可能出现的不良事端,作好解释沟通,适时进行结算。

(三)加强资产管理,切实保障资产安全

一是有效管理流动资产:定期盘查备用金,保障资金安全;每月末做好与药库药房管理员核准工作,做好药品入库、出库、报损、调价的核算与监督管理。年末对药库、药房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药库盘点帐实相符,药房盘盈542元。库房盘亏1647.6元,差错率控制在1‰以内,总体上符合财务要求。

二是加强对在用设备监督管理。指导责任科室核准在用资产,对超过使用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62件价值192万元固定资产进行合法处置,并报批国资中心报损,固定资产得以有效使用;作好固定资产系统登记,并指导物资管理员建好固定资产台帐,严格出入库手续,资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规范标准,严格执行物价政策

始终坚持把好物价管理关,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兼顾医院和患者利益。全年对新增物价审核错误10余条,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收费现象。

(五)多措并举,加强收费室管理

一是对收费员进行职业素养引导,随时保持着装整洁、态度亲和、业务熟练的工作态势,服务观念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提升。

二是加强收费员业务技能的指导以及医保政策培训,以达到人人都是政策宣讲员。

三是加强对收费室资金防范和监管,收费员实行风险担保,为防范资金风险多一份保障。

四是建立完善的收费审核机制,对是否规范收费、是否准确入帐进行层级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全年收费资金缴存及时,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是电子发票正式启用,优化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六)强化科室内部管理,团队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重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疏理可能出现的财务廉政风险点,时时审示自身行为,深得职工的好评和往来单位的尊重。

二是落实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核算流程,坚持每月自查互检,防范财务风险。

三是科室人员分工细化,职责明确。各项常规性财务工作高效有序,为单位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圆满完成上级职能主管部门要求完成的各项任务,全年无一次上级不良通报。

四是强化劳动纪律,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并制订科室七不准,互相监督执行,全年无违纪违规行为。

五是认真参与会计继续教育学习,业务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财政投入不足,公卫项目配套经费不到位。

(二)医疗活动预算管理欠缺,成本核算不完全,一定程度加大了债务风险。

(三)绩效分配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核算方式落后,对临床科室二次分配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

(四)物价管理薄弱,对临床医保政策的运用和指导不够;医保政策运用不完全,医保范报销比例有待提高。

(五)对更新的财政报销政策掌握不及时,财务审核力度还需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够准确,造成有不合要求的原始凭证记入了记帐凭证。

(六)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2021年主要工作

(一)继续做好各项资金支付、会计核算、财务审核、财务监督、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核算工作。

(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力争县级公卫项目配套经费投入到位。

(三)逐步推行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推行绩效核算网络化管理,有效提高绩效核算的准确性、时效性、公正性。

(四)拟定完成老院改造竣工决算工作,实现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核算。

(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