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忽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内控环境弱化

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弱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许多企业领导层不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将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同于进行内部控制的机构,管理层只对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就认为做到了监督和控制。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施行内控制度,这使得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从上到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这使得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次,组织结构不健全,存在一人兼多职现象,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步骤都应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行,这样才能发挥内控的监督控制作用。但有些企业并没有做到这点。最后,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并不是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这样的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在企业内部执行。

(二)简化内控流程,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在许多企业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大多成为了摆设。企业管理层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也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执行。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人专业水平或者道德因素,许多执行程序的人员误解指令,疏忽或故意简化内控流程,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监督和控制的职能。例如,有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到位,对会计原理和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澈,或者混淆资金的使用渠道,扩大成本开支,进行利润平滑,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业务,跨期记账以及在记账方面存在错误等。

(三)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执行过程中,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一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或者职责分工不清,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有些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便,逾越控制,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得内部监督失效;二是内部审计流程不当:内部审计流程设计不合理、程序和方法不科学。审计处理不当,审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当,导致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未被发现,降低审计监督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当,导致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

二、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策

(一)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强化内控环境

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带头遵守内控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的局面。各个部门要把内控制度当作规范工作流程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要积极推动内控制度管理向基层延伸,提升全员内控管理理念。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干部及员工学习内控,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对于违反内控制度,谋取私利的领导和员工要加大惩罚力度,防范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等舞弊行为。健全组织结构,遵循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将单位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另外,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二)权责分明,实行岗位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权责分明.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例如,财务部门凡是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企业应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将交易审批、交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岗位分离,以防范由同一员工履行多项职责而导致的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内控执行力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要规范内部审计流程。设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内部审计流程,做到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发现漏洞,及时纠正错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最后,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举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经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独立性。对于违反职业道德,串通舞弊的员工,要给予严厉处罚。在企业中营造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使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理念深入员工的意识。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控管理平台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重要性

一、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让计算机的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促进他们开发出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资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有以下三点:

(一)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搜集资料,但是我们采取传统的手工方式去搜集翻阅资料,那样会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计算机就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资源如光盘等进行查找资料的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资源,网络是“无所不能”的,网络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库,为广大教育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而且网络搜索简单易操作,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多便捷。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只需要输入所要查询资料的关键词,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找到相关的资料。而美国国家教育资料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教育信息系统ERIC,是当前公认的最权威的信息系统,我国现在很多大学及图书馆都购买了ERIC系统,为广大的教育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二)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数据

计算机在统计数据的方面可谓的运用非常广泛,目前有很多的教育科学研究者都会选择使用计算机来统计分析数据。现在很多领域的研究,譬如卫星图象的快速分析,自然现象模拟等等,这些研究大多是采用网络计算的方式,网络计算是一种分布计算,很适合分析数据。所谓“计算机”,那么毫无疑问,其计算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现今的计算机功能繁多,早已不再局限于计算这一方面了,因此,教育科学的研究非常适合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帮助教育科学研究者得到显示研究对象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的数据报告,同时还能将统计对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图表显示出来,进行定量研究,最后获取精确的分析结果。

(三)具有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任何形式的写作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用计算力来处理文字,既方便修改整理,又可以节约时间纸张,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利用计算机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可以对教育科学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存储信息并使之条理化,这样就能节约更多的时间,减少了工作量,简化了工作步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还能对文字资料进行搜寻、查找和替换、重新修改整理等。比如说,WORD是我们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其中“工具”栏中就有“查找”、“替换”和“修订”的功能,这样就方便了研究工作者更快、更好的完成文字处理的工作。

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的教学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要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让计算机走进生活,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感受计算机,体会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二)侧重应用兼顾基础理论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积极思考,勇敢探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教学。教师的教授不应该片面的注重讲学过程,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实操的全过程,从而掌握实操技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有个系统和全面的理解。对于实验课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精讲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再自己进行练习和操作。此外,我们的教学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知识库,使计算机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因材施教

1.不同专业不同对待

不同的专业学生,其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比如说,理科生的理性思维就比较强,而文科生则是感性思维占据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专业“一视同仁”,那么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EXCEL相关课程时,我们就应该针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对理工类专业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EXCEL的理论知识概论”的教学方法,而对文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时,则采用“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分别使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

2.不同水平不同对待

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作出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法。例如,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等级,A层为高水平学生,B层为中等水平学生,C层为低水平学生,再根据这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对A层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思考课堂”,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实用能力的教学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着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操能力。而对待B层学生,则主要以巩固和加强为主,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用能力的训练。对待C层学生,我们不能够定太高的要求,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基础水平。

【参考文献】

[1]姚菁菁.计算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05).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R977.7

水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农业生产用水总量为 4.0×103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而灌溉用水量占到农业生产用水量的绝大部分(约为 90%)。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和生产水平限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现象,利用率仅为 45%,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0%~80%),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遭遇的严重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在 2010 年年初,我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西南五省市地区遭遇严重干旱,部分旱区旱情持续时间长达 5 个月,耕地受旱面积达 1.11 亿亩,农作物绝收面积超过110 万公顷,经济损失超过 350 亿元。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1 数据采集与分析

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农田水资源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 Systems,DSS),提 高 节 水 农 业 决 策 的 科学 化 ,它 是实 现 处 方 农业、精确农业的核心。 所谓 DSS 是指通过决策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数据、模型,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 DSS 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模拟作物的产量和需水过程的关系,预测农田土壤盐分及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制定农田科学的灌溉措施,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确灌溉,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之目的。农田灌溉 DSS 以支持模型运算必需的各种静态和动态数据的数据库和反映不同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等作物栽培和用水管理经验知识以及具有知识推理机制的专家知识库作为基本信息支撑,通过总控程序构筑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环境,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查询、用水管理和系统控制等主要操作功能。

2 地下滴灌

地下滴灌技术(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是指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肥、药以均匀、缓慢、准确地渗入到作物根部的新型灌溉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 地下滴灌具有显著的节水优势 (采用地下滴灌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 95% 以上),且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多方面优点。采用计算机灌溉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地下滴灌作业,主要是采用ADI 压力补偿管理作业。 该技术已被许多农业发达国家所应用,其主要设备 ADI 压力补偿滴灌管采用滴头双入口、宽流道、梯形迷宫式结构以降低水流压力,并与上部的弹性片配合调整流道的宽度,从而达到稳定出水口流量的目的,对提高节水效率非常明显。

3 智能化灌溉管理

智能化灌溉管理是通过配备先进的监测系统、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气候的准确测量,自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灌溉,或由此确定何时进行灌溉等,自动发出信号,进行远距离遥控,实施灌溉作业。该系统完全依靠计算机自动操作和执行的,无需人为干涉,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动化作业。通过监测设备得到的数据可以自动启动或关闭灌溉程序,如通过雨量计得到的数据,自动确定灌溉水量,通过土壤湿度计确定灌溉的深度。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网络监视、查看、获得并控制正在发生的一切灌溉数据和动作,系统自动纪录所有发生过的事件的详细数据。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根据过去发生的纪录数据,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真正达到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化和科学化。

4 自动化灌溉控制

自动化的灌溉控制技术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中央灌溉管理系统,根据地块和作物的要求适时、适量进行自动灌溉的技术。这种自动化灌溉管理系统可通过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量,预先编制好灌溉程序软件,灌溉机械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按规定时间、不同地块要求,提供不同的灌溉水量。 该系统加上遥控装置后,能够储存数据,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实现远程灌溉控制和管理。

二、计算机自动控节水灌溉的设计研究

1.大棚(或连栋)温室自动化灌溉的设计

在日光温室中,由于栽培空间封闭,环境状况优越,用于系统自动控制的设备可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其研究设计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全部参数数据,电脑工控机控制所有的操作对象,如湿度、温度、电导率、PH值、CO浓度、徽喷或滴灌时间、施肥、风机、水帘开闭、自动阀门、加压泵、电子加药泵等等。将遥控和自控相结合,达到全过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

(l)计算机自动拉制系统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由微机、主控机、分控机等组成。其中徽机和主控机安装在中心控制室,每个温室配备一个分控机。主控机主要是采集各分控机反馈的温室实际状况(如温度、湿度、PH值、电导等)并传递给微机,微机用来软件编程、翰人、修改各种数据,管理人员通过显示器了解环境的状况和参数变化,用键盘或鼠标向各分控机发出工作命令,由分控机自动关启温室的水泵、风机、照明和微灌系统的闸阀等开关,实现定时定量灌溉。系统的配套管理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主程序、数据巡回采集及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键盘中断服务程序、打印子程序及定时中断服务程序等组成。

整个系统不需要体力工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人工的辅助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

(2)自控设备及工作流程自控系统中,除一般常用的灌水器、管道、管件及水泵、电机外,还包括有计算机、主控机、分控机、自动阀、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及电线等。

其中土壤水分传感器就是真空负压表,表上显示出的数字即是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需根据不同作物所需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下限来确定真空负压表读数的上下限,预备灌溉时使用。

空气湿度传感器用来测量大棚温室内空气湿度变化情况,通过分控机上的指示灯来显示。

电接点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室内土壤温度。

2.大面积农田自动化灌溉的设计

农作物大田的全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也是由计算机(包括系统程序和打印机)、主控机、分控机、传感器等组成,但自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相对温室较少。传感器一般预埋在农田里,计算机、打印机和主控机安装在中央控制室,分控机则安装在易于控制水泵和管道阀门的地方。

其工作流程是:土壤水分传感器自动检测出农田中的水分与温度等参数,并反馈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分析预报和土坡墒情侧算与灌水指导系统,自动确定需要灌概的时间与灌概用水量;当指定时间一到,微机根据预设的程序立即进行处理,并操作主控机工作,主控机将开机信号传给分控机,分控机接收到主控机发出的开启指令后,经强电伺服装置开启电磁阀进行灌水;灌水到一定时间后,当土壤水分传感器检侧到土壤墒情已达到设计要求,灌水量已够时,就将信号反馈传送到计算机,通知停水,计算机接到反馈信号后,依次把停水命令传给主控机、分控机,分控机则控制关闭电磁阀,停止灌概。停水后,计算机上自动显示出此时土坡的含水盘、本次灌溉所用水量、灌溉起止时间以及应付水费等,同时预报下次灌溉的时间及灌水量,并将结果打印出来。

结语

现在,节水灌溉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推广应用也十分紧迫,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程度还不是很高,特别是我国的农业设施还尚未达到标准化。因此,进一步开发更为实用、更加科学的节水灌溉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因时、因作物、因地用水以及用肥自动控制,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第4篇

1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多,硬件方面包括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以及接口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汇编指令和语言程序设计。通常给定的教学课时偏少,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微机硬件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的接收式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的,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2]。其次在内容取舍方面,着重从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知识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采用浅显、清晰、循序渐进的描述方法,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便于学生自习,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章的授课中,安排1到2个课时的课堂讨论,讨论主题根据每章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给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再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需要,可采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多媒体CAI课件”,该课件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档及动画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实验和硬件实验,软件实验通过编写程序、上机调试测试并且运行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硬件实验通过给定任务培养学生设计硬件,编制接口程序,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实验内容为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灵活结合起来,无法让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更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创造性想法。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采用出勤点名签到和实验报告批改结合的方式,最后可能造成动手能力好的同学成绩不如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达不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目标[3]。

首先,改革实验考核方式,通过设置课程设计题目以学生最终完成的结果作为考核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另外可以开展一些电子设计大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设立固定的开放实验室时间段,所有对微机原理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学习探讨,有利于微机原理知识的拓展和推广,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和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意识。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以验证为主要目的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的去思考、分析问题,可以精选课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立即给出正面解答,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优差生搭配提高动手能力,让更多学生对微机原理实验充满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范文第5篇

一、以“形”示“境”,数学问题生活化

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形象说明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指出了数学问题应从数形相联系入手。这里的“形”并不一定指图形,只要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图表,动画或生活中的实例展示出来的,都可以称之为“形”。

二、以“形” 明“理”,隐性思维显性化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从表面上看学生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直接相加减,从旧知到新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思维障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如果只是把目标定位在这一层面上,那么本课的教学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具体形象、表象与抽象概念的联系和转化,化直观为抽象,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解决问题。可以想象,当学生的思维能够自觉并且自由地穿梭在数与形之间,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教与学的境界。

三、以“形”助“算”,复杂计算简单化

根据数学问题中“数”的结构,构造出与之相应的集合图形,并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规律来研究解决问题,易于显露出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借助几何直观审题,还可以避免一些复杂的数字讨论,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它为“以形助算”,下面就是在拓展练习中的一道数学题:

出题:计算1/2+1/4+1/8+1/16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师:如果把这些分数放在同一个正方形内,看着图你有其他方法计算这道题目吗?

生:1-1/16

“以形助算”其实指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而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获得出奇制胜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