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输送、分配和废水的收集及排放的管道系统的工程设计及计算理论所需求的内容,系统地论述管道系统的功能、布置原理、水量计算、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管道系统的运行管理理论及实践。目前我校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多个环节。多年来给水排水管道系统一直采用闭卷考试、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化的模式必须改革。应坚持考试与平时的考核相结合,在严格、公平的考核制度和考场纪律的基础上,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设计采用平时考核、答辩、设计成果考核的成绩评定方式,以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性强、难度大的管网水力计算部分采用传统教学,对信息量大、相对容易理解的其它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利学生掌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室、图书馆、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检索,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教材使用方面,根据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在学生反馈、教材比较、兄弟院校教学交流的基础上,我校选择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条理清晰的《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主编)、《排水工程》(第四版,孙慧修主编)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严煦世主编)作为主要教材。选择《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作为参考书。

自我校给水排水专业开办以来,教研室多次参加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课程教学研讨会,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专业交流,积极获取国内外给水排水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信息,以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建设特色

2003年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新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将原来的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合成一门课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并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校给排水教研室根据这一变化调整了教学计划,于2006年开设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取消了给水工程(一)和排水工程(一)两门课程,课时由原来的72学时变为48学时,课程设计由原来的3周变为2周,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上突出以下特色内容:

1.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突出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从工程实践到理论,然后又从理论返回到实践,突出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工程思维。

2.坚持务实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从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理论的系统运用,学生需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设计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原理、熟悉专业规范与标准、锻炼工程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管网的施工、运行与管理方面,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敏感性,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自2000年给水排水专业开办以来,教学中不断要求学生留心身边与给水排水工程的相关实际,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由专业空白到了解,然后到敏感,最后到积极实践,学生除了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课程外,大都有自己联系公司和工地积极实践的经历。

4.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干中锻炼培养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朝气和活力、水平较高且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启发、诱导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结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

教学组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教学实践中,正探索采用以下措施改进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学习本课程。

1.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习资料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资料的选取和整合以及对这一互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在德国,专业课教学强调教师的组织与主持,许多专业课程没有教材,但参考书很多,教师不是要“教会”学生,而是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国学者韦迪也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的新兴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正确把握好课程与教学两者的关系,彻底实现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校正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改“以教为主”为“引导为主”,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2.尝试让学生登台讲解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以的形式在讲台解读。这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感受,可以让他们利用讲台跟大家交流分享;三是锻炼学生的公众场合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让学生上台解读设计规范,讲解信息反馈过程,为了正确解读,学生必须事先认真阅读、思考、打电话询问。解读后,自己记忆深刻,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台下的学生则认为有新鲜感、有挑战性、记忆相对深刻,通过比较,对自己有促进作用。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为了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运用,虽然板书浪费时间,并且在黑板上写的信息量有限,但一笔一划的板书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板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前走来走去,时而写写,时而强调,用某些特别的肢体动作,可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多媒体教学中看显示屏、单纯念的枯燥讲解。

4.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相结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举工程实例,二是课程的讲授阶段抽时间带学生前往工地实地参观。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多举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抽时间带学生前往工地参观,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5.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开始课程设计,以给水管网设计为例,设计任务书在讲授“节点流量计算”时发放,管网定线和给水方案选定以及设计计算随课堂进度,在教师辅导下进行,设计计算说明书整理和绘图集中在设计周进行,同时,学生利用资料室、图书馆、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检索,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课程设计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任务的制定可以是教师给的具体的题目或问题,如课程设计,也可以是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后,自选设计题目或研究内容,由教师把关,看是否满足要求。这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作用下,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期刊资料,努力学习基本理论,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此外,也可以在每堂课前,布置有关后续讲解内容的思考题,驱使学生提前自学,这样进入以后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更多地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深浅适度,既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发掘教材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科书中往往在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势必存在着尚待解决、完善、及具有学术之争的教学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校条件,确定将研究性、前沿性、书本上介绍较少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例如:韩相奎教授指导的杨晶博同学“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设计”。通过对该同学的指导,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场发电机理及效果,其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杨晶博同学也得到了科学研究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业去选择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选择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工厂提供实验条件,我们承担理论分析、数据检测等工作,使学生们既能较多地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又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工厂所提出的实际课题。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好评。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的科研课题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新动向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此,毕业论文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选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五年来,给水排水专业先后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SBR成套设备研制”,“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等科研课题指导了05级到10级共6个年级19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题目,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一般是在暑假就开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论文时间显得从容,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在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学中,有5人毕业论文成绩优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发表学术论文。其中10级张振鹏同学的“论屠宰废水加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试验研究”被收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论文集。97级曲波同学的论文“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在《中国给水排水》(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上。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管理下,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强化动手能力,倡导独立思考

强化动手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是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们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内容。毕业设计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独立拟定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前,将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把设计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参考书目及图纸落到实处。下达毕业设计课题前首先带领他们到有关工厂、实验室、研究室进行现场实习,有目的地让他们接触到有关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并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经教师审查,修改。这一做法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同学们认为: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方案是自己设计的,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去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于是。同学们在后续的毕业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及测数据

当研究方案确定后,由于学生们直接在工厂或实验室参与了实验研究,掌握了测试方法,获得了数据,所以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出有关论据。这无疑有助于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获得优异的答辩成绩创造了条件。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是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再好的语言写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发表,但粗俗的科技写作却能使优秀的科研成果大为逊色,甚至会使其丧失学术意义。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尤为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学生们撰写论文时必须写出3000字的详细提要,并将摘要译成英文。强化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科技写作素养的积蓄和提高。

四、拓宽毕业设计的领域和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大,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毕业设计的方向做了灵活调整[2]。一是考虑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热形势,对给排水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四年级就有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用人合同,这部分学生很想在毕业前强化,扩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3]。为此,新开设一些学生已毕业马上就会把接触的方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例如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二是考虑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们增加了科研论文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方向。三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使之更加靠近实际工程情况,有些题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为了使毕业设计的水平更上新台阶,我们又增加了灵活的设计方式。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到工作单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为了提高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请进来,走出去,真题真做。请进来: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二、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的总工和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请他们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三、请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他们带来了本专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动态,扩大了学生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五、聘请设计单位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给排水;认识实习;教学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82-02

认识实习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抓好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1],认识实习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总体印象,了解给排水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鉴于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对认识实习的教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5]。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在认识实习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实习成效。

一、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场所容量过小。目前,我校具有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如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4个自来水水厂,桂林市排水公司下属的6个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实习基地仅能提供给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方面的参观内容。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实习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本校雁山校区图书馆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来实现。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施工知识,但是施工工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合适的施工工地并不容易获得。认识实习的传统实习方式是大班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由于实习场地的限制,能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实习时,队伍拖得很长,在队伍后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到讲解;而且在实习现场,生产设备的运行噪音很大,掩盖了指导老师或工程师、工人师傅的讲解声音,使得讲解的效果很差。

2.实习指导老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本专业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共有16人,其中所有老师学历学位均在硕士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但其中真正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寥寥无几,而真正有工程经验的老师由于行政工作的关系,也无法指导认识实习。因此,在实习讲解的时候,带队老师能在工艺、原理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对于构筑物实体缺乏了解,不能对照构筑物进行讲述,不能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实习基地的工人师傅由于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也不到位。这些都让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目的。一周的认识实习内容不是很多,指导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指导老师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就等着把学生带到实习地点,交给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进行讲解,参观结束后带回。在联系好实习单位之后,带学生去实习之前,带队的指导老师很少去详细了解实习单位、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向学生进行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在到达实习地点前对其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准备,到了现场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听不到或听不清讲解,甚至听清楚了也不理解。可想而知,实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3.学生的实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校给排水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也仅有一些模糊认识,大多数学生是冲着修学分去的。在实习的时候,学生很盲目,随着老师走完一遍工艺流程,期间拿手机照几张照片就完事儿了,不会多问一句这是什么,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甚者,远远地跟在实习队伍的后面,好奇地打量实习地的环境,完全没有将实习当回事。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备课制度,实习动员(安全、实习地点介绍)。课堂教学需要备课,实验教学需要备课,同样实习也需要备课。备课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一项教学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带好学生实习,必须备好课。以带队老师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熟悉实习地点的工艺特点、运行管理情况等。实习地点虽然不多,但是都能代表每个专业方向的现有工艺特点,由于实际的生产情况不同,其运行管理与课本上的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要熟记于心。②具体分析各实习地点的实习重点,工艺流程的哪部分应重点介绍,哪个构筑物应该重点讲解,哪个构筑物要详细解释,要怎么组织语言,以最简练的方式让学生弄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正式实习前进行的实习动员不再局限于实习安全教育,更多的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要实习的内容,如实习基地简介、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给排水设备结构示意图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实习,这样便可达到较好的认识实习效果。

2.与《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相结合,分阶段实习。《城市水工程概论》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有: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水工程施工与经济、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这与认识实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人认为将认识实习结合《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一起教学,将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做法是根据《城市水工程概论》上课的进程,在学习完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同时完成认识实习任务。这样可以将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用实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习时,学生会更具目的性,会带着问题去实习,让实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的专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为弥补这一缺失,可利用寒暑假或者利用工作之余,到具有良好关系的设计院或施工单位与工程实际进行零距离接触。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实际工程案例,使教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其有效运行。实习离不开良好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签订了一批实习基地的协议,但是真正起到具有实习基地意义的只有一半左右。要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有效进行,必须与实习基地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将实习要求与实习基地的条件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同时,实习基地建立好以后,要尽可能轮换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高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努力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达到认识实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Z].

[2]邵青,程晓如,方正,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1-242.

[3]林红岩,李芳,崔红梅,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2,31(15):261-261.

[4]张华,闭建红,陆燕勤,等.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5]武福平,李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网络化”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40.

[6]李圭白,蒋展鹏,范瑾初,等.城市水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与实践――以环境专业为例(2012JGB147);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2010B39)――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5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城市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为目标的,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应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市政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1]。

同时,作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是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工程实践教学中检验自身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以及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深入了解工程一线岗位的要求与实际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知识形成实习报告,教师对其工程设计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图纸绘制进行评价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作为教学跟进和完善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需要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迫切性

当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较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实际中,施工管理、工艺设备讲解以及工程设计等部分的内容都要求教师具有深入了解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实践性特点突出的专业,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设计及实习等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但是,由于目前各高校在吸收优秀师资力量时存在以学历、科研成果为标准的现象,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保证,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此外,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水处理相关工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然而,由于水处理工艺需要系统化的机械设备、控制措施以及检测仪表等内容的支持,这使得高校在开展生产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受限,课程设置方面对水处理设备的教学内容也较为缺乏,较少组织学生去水处理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为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同时也是设计院、施工单位、安装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亟需进行改革和提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提高

在教授给排水理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习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新兴技术和需求以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给排水整体知识体系结构[3]。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水处理工程相关的法规、经济、建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与政策,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自己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走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使用新的规范、标准、手册、产品的样本

在课程设计中以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并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泵站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并以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毕业实习与设计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边实习边设计”的方式,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的方向与内容后,通过参与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在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整任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三)增加生产实习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与水处理生产及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参与生产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对风机的种类、管道的相关知识、阀门的特征以及PLC的控制原理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需注意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应主要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习时间,并且应要求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参与主要生产环节的机会,能够全面熟悉水处理工程的实际运行及管理工作[4]。

(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通过聘请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具有资深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方面的规范性、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同时,校方还可以聘请污水厂、排水公司以及自来水厂等单位中对给排水设施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行经验的专家,对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特征以及设备的工艺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在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实际创造机会。

(五)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施经验的积累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针对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某高校给水排水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从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两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设试验、施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七个方面对培养计划进行安排,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选择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在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5]。

2.要求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累计足够40周,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撰写专业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设计与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从而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切实运用到工程项目中,培养其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潜质。

3.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设置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在基础教学中设置金工实习、计算机训练以及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设置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等;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水排水专业是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以期为广大企业输出高质量、高能力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程,柴蓓蓓.给水排水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下旬刊),2015,(3).

[2]沈红心,隋铭皓,邓慧萍,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3]于文波.浅谈高职院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4,(18).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大方向。其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介绍建筑室内给水、室内排水、消防及热水供应的设计原理及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功能、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加之室内卫生设备比较完善的高层建筑的增多,对从事本工程的专门技术人员需求逐年增加。近几年,从人才市场招聘情况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建筑给排水工程已成为给水排水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对整个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当前形势,针对本科学生的就业特征,本课题组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着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加以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先进实用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相对来说教材中的内容就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本课题组在讲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知识时,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采取按需教学的方法,在为学生讲授相关原理的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以及flas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补充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状况。例如在讲课时,穿插讲授建筑信息模型(BIM)项目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在讲授浮球阀的同时引入现在比较实用的导阀控制型浮球阀的flas等;并且针对实际用水器具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型的卫生设备如密封性能好的陶瓷芯水龙头的工作原理,节水性能好的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等的节能原理等。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4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时间,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知识水平。课题组在授课的过程中,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消防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揉入教学环节的各相关章节之中,让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学习中建立起规范标准以及工程的概念,学会查阅和使用规范。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筑给排水系统各种阀门、卫生器具、加热设备、管道材料都比较抽象,收集和整理更多这些产品最新的图片以及实际工程中的照片等,可以使学生感知和接触到实体,有助于将相关内容具体化。同时结合校内的实际情况,利用校内和学校附近的在建设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手安装管道中的相关配件,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对于课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设备运行、操作等,利用flas、录像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课堂印象,使课堂中相关内容“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可能枯燥的内容生动有趣,增强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工艺流程和消防设备以及相关应用规范,单独课堂讲解可能比较枯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性的找一些相关典型施工过程的视频在课堂上放映,以此增强学生对相关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认识。

3加深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是建筑给排水工程整个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以实践来加深和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我们将相关的建筑给排水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实验操作当中,检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程度。通过让学生做一些基础实验以及给学生提供到达施工现场实习交流的机会,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安装方法以及设计运行方式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制图、理论分析、方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与相关施工单位或设计院合作,找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保证学生毕业设计一人一真题,课程设计三人一真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与指导老师沟通等方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方案,并通过施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施工图,与实际工程的施工图做对比,并通过与指导老师交流和查找规范等方式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自己设计的图纸与施工图的差距,通过反复实践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运用规范和工具书的习惯,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4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时俱进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规范、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蒋蒙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_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