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形势和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国有企业内部作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个别干部员工依然存在车辆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XX国有企业积极拓展思路,以压缩管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为目标,全力打造车辆管理新机制,努力探索车辆监督新模式。

二、主要措施

第一,创建车辆运维一体管理模式。

创新提出“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统一调控、统一维修”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车辆运维一体化全新管理。

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主业的公务用车、生产服务用车和集体企业车辆进行集中管控、统一运作。

按需使用:根据各单位产权性质和生产活动范围,就近设置车队。各车队的车辆按需停放在公司各办公生产场所,用车单位提交用车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统一调控:应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车辆、人员灵活调派,实现车辆定点停放、全程监控,人员分级管理、统一调配。

统一维修:由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全公司车辆的统一维修,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并通过杭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以年度框架招标的形式确定外委维修单位。

第二,加强车辆集约规范管理。

实施车辆扁平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机构。成立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原有的车辆管理单位整编为若干个车队,明确各车队服务对象。二是强化车辆购置、配备、使用、报废的全过程管控。对车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费用管理等进行量化的综合分析,为车辆的使用、车型配置、报废更新等车辆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从而在车辆总数符合配置标准的前提下,优化企业车辆的车型组成架构。三是规范不同产权关系的车辆使用管理。车辆按照产权关系纳入统一调控范围,跨车队调度和跨产权调度由中心调度台根据“按需调派、一事一调、用毕即还”的原则进行统一调派,并定期根据车辆调派记录和使用情况对跨产权调度车辆进行费用结算,明晰不同产权关系之间的车辆使用成本与费用核算。

应用信息系统强化管控。自主研发了专业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用车管理和GPS监控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用车管理模块由档案管理、调度管理、费用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管理六大部分组成。GPS监控模块对车辆行驶进行实时监控,并具备超速报警、超范围报警、违规停放报警功能,有效防止车辆违规使用。

创新车辆状态维修模式。一是建立车辆计划轮换维修保养机制,根据车辆使用年限、使用环境、行驶公里数、零部件正常寿命等条件,制定车辆状态检测评估周期,结合车辆年检、日常保养等工作对车况进行全面检测,提前维修,将以前的故障维修模式转变为状态维修模式。二是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车辆维修信息,该信息与汽修管理系统(汽修行业统一管控系统)中的信息同步,以实现费用同步核算。

实现协同监督功能。在车辆运维一体管理模式下,将原有的不同专业车辆分散化管理监督的要求整合到车辆管理信息平台和日常运行中;监察部门可以更好的发挥再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车辆停放位置、历史查询车辆行驶轨迹、及时处理违规报警情况。

三、取得成效

第一,管理更趋规范。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统一车辆申请、派遣、维修流程,建立健全标准制度体系,应用信息管控系统,实现了车辆规范化管理。一是优化管理层级,确保职责清晰,管理规范。二是统一人员管理,有利于开展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安全知识培训。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先后梳理修订的车管类、综合类、维修类、安全类、财务类等5大类多项管理制度为新模式运作建立良好基础。四是明晰不同产权的车辆使用管理,杜绝跨产权长期使用车辆,确保车辆管理产权明晰、使用规范。

第二,成本显著降低。

一是通过车辆清理与车辆核定配置调整,车辆总数进一步缩减,各类费用支出明显下降。二是建立统一维修模式后,所有车辆均由车辆管理中心负责内外维修。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内部维修工作量大为提高,总的维修成本下降约十个百分点。

第三,效率明显提高。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印发全椒县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办发[2011]74号)的精神,我镇高度重视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自查,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自查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以纪检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财政所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县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使小组各成员充分认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坚持将这次专项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细致,全面深入,切实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一)深入动员部署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召开镇公车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公车治理工作等文件,就做好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对全镇公车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日常工作中,镇领导经常听取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全面清理纠正

1、认真开展自查。自6月中旬开始,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此次共对全镇5辆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照要求逐一检查,在此基础上,认真填报了《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和《公务用车配合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等。经检查,全镇共有4辆公务用车,不存在超编和违规借用的车辆。并在镇机关显要位置进行了公示,上报县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办公室进行了备案。

2、严格审查核实。我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县印发的《实施办法》,对全镇登记自查情况逐车逐项进行对照审核,核实甄别。在审核内容上,重点审查核实了镇车辆编制数量和实有车辆数、车辆排气量、购买价格、购车资金来源等,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了及时归纳整理。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镇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编数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设与该车行驶无关的设备,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车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如何改革和完善公车制度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及其困境

目前,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以上问题其实是通过两种途径最后聚焦于一点:公车私用和超标超编配置导致公车浪费严重。

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16年了,其中在全国掀起了两次车改。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第三次车改浪潮正在全国掀起。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纵观历次公车改革运动,改革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加强内部公车资源和使用资源的配置,通过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提高公车运行的效率和降低公车运行的成本;二是实行货币化,把原来的公车费用通过货币化的形式转移到使用人的工资中(工资化),与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减少浪费、降低支出;三是公车社会化(市场化),把公车资源和公车使用需求资源参与社会市场配置,公车经费不与使用人的工资结合,而是直接购买社会服务。从公车改革的现状看,目前采用前两种形式较多,但后一种形式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不少地方采取加强公车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严格车辆点边管理,统一公车定编标准,实行归口管理。通过实行经费定额管理,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对车辆配备、更新、加油、维修、保险等环节实行全程统一管理。通过实行加油定点定量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凭卡对号,确保在定点的基础上实行定量管理,按不同型号车辆和维修等级选择不同资质或类别的维修企业,实行在定点维修基础上的优质低价的最佳组合。通过统一调度、统一派车管理,合理调节用车需求,大大提高现有公车的效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以上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从本质上说公车还是单位所有、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处置,公车资源仍是单位配置而不是市场配置,因此传统的公车存在的弊病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可大大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克服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公车集中、统一管理只是公车管理体制改良,不是公车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公车改革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评价公务用车改革模式优劣、选择和构建最优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至少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是公务用车改革要有利于规范职务消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最初动因就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公车腐败。因此,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选择以及实施都必须坚持这一初衷,力求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公务用车改革必须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用车需要。公务用车改革不能影响党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应该避免由于车辆不到位而降低工作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是公务用车改革应遵循节约原则。改革要有利于控制车辆支出,同时在公务用车改革模式设计中充分考虑运作的经济性,在车辆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革除了要算“经济账”、“财政账”之外还要算“政治账”,要统筹考虑政治和社会效益,历史地长远地看待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四是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财政与社会承受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制定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改革方案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能凭热情、拍脑袋做决策,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地区曾提出3年内不许购置公务用车的要求,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3年的禁期一过,出现了集中突击购车的现象。其实车辆的购置、更换应实事求是,如果车辆发生正常报废,更换新车也无可厚非。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模式创新

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减少”,即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改革成本、减少社会动荡,实现共赢和多赢,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各地情况创新改革思路,优化改革路径。目前,如何克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是决定车改成败的关键。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务用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公务用车是国家行政机关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行政机关高效运行。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弊端日益明显。公务用车改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务用车改革是职务消费改革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职务消费改革的成败,关系政府的行政效率、效能,与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密切相关。

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及其困境

目前,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以上问题其实是通过两种途径最后聚焦于一点:公车私用和超标超编配置导致公车浪费严重。

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16年了,其中在全国掀起了两次车改。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第三次车改浪潮正在全国掀起。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纵观历次公车改革运动,改革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加强内部公车资源和使用资源的配置,通过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提高公车运行的效率和降低公车运行的成本;二是实行货币化,把原来的公车费用通过货币化的形式转移到使用人的工资中(工资化),与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减少浪费、降低支出;三是公车社会化(市场化),把公车资源和公车使用需求资源参与社会市场配置,公车经费不与使用人的工资结合,而是直接购买社会服务。从公车改革的现状看,目前采用前两种形式较多,但后一种形式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采取加强公车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严格车辆点边管理,统一公车定编标准,实行归口管理。通过实行经费定额管理,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对车辆配备、更新、加油、维修、保险等环节实行全程统一管理。通过实行加油定点定量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凭卡对号,确保在定点的基础上实行定量管理,按不同型号车辆和维修等级选择不同资质或类别的维修企业,实行在定点维修基础上的优质低价的最佳组合。通过统一调度、统一派车管理,合理调节用车需求,大大提高现有公车的效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以上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从本质上说公车还是单位所有、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处置,公车资源仍是单位配置而不是市场配置,因此传统的公车存在的弊病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可大大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克服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公车集中、统一管理只是公车管理体制改良,不是公车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公车改革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评价公务用车改革模式优劣、选择和构建最优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至少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是公务用车改革要有利于规范职务消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最初动因就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公车腐败。因此,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选择以及实施都必须坚持这一初衷,力求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公务用车改革必须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用车需要。公务用车改革不能影响党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应该避免由于车辆不到位而降低工作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是公务用车改革应遵循节约原则。改革要有利于控制车辆支出,同时在公务用车改革模式设计中充分考虑运作的经济性,在车辆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革除了要算“经济账”、“财政账”之外还要算“政治账”,要统筹考虑政治和社会效益,历史地长远地看待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四是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财政与社会承受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制定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改革方案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能凭热情、拍脑袋做决策,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地区曾提出3年内不许购置公务用车的要求,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3年的禁期一过,出现了集中突击购车的现象。其实车辆的购置、更换应实事求是,如果车辆发生正常报废,更换新车也无可厚非。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模式创新

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减少”,即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改革成本、减少社会动荡,实现共赢和多赢,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各地情况创新改革思路,优化改革路径。目前,如何克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是决定车改成败的关键。

首先,公车改革的思路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货币化,应当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过渡和完善。公车货币化改革是在原有的公车使用管理制度本身处于“锁定状态”而进行的一项新的探索。随着公车改革的深入,首先要在深化制度改革上下功夫。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现阶段的国情,我国更适合采用积极的对接办法――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加强公务用车监督和管理,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为下一步公务用车改革做好准备,等条件成熟时再循序渐进,代之以货币化改革模式;或者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

其次,需要统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权衡政治、经济、财政的利弊得失。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实行取消公务用车和货币化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来说,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应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实际上,对于公务用车改革一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态度存在差异,而在同一地区内部不同身份的人其所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车改是一项需要兼顾各方的艰难历程尤其应根据本地情况选择现实可行的模式并把握好时机,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三,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度创新,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结构严密、运行经济有效的公务用车改革运作模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和不平衡,社会化运输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仍然有必要强调政府统一管理公务用车,以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应该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购置,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而且,利用行政手段强化公车的规范化管理,不失为我国公车改革过渡时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既是我国国情的实际要求,也是制定、出台统一改革方案和在全国推广公车改革的必然选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既不是延续传统的公车管理模式,也不是当前部分地区实施的车辆集中管理使用的模式,而是具有新的内涵,其核心应当是构建一种重视资产管理效率,自身运作经济有效,权责划分明确,有利于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观念的新型公务用车运作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扬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企业公车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是要加强节日热销产品的执法检查。各县(区、分)局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对节日期间热销烟花爆竹、家用电器、汽车配件、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打假力度。对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要把有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记录的企业和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作为执法打假重点,加大检查频次,严防违法活动反弹。

二是要加强节日期间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各县(区、分)局要要严格开展节日期间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要组织专门力量,由领导带队进行检查和督察。重点对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食用油、米面制品和调味品等节日热销食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对媒体曝光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要认真组织核查处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从严从速从重处置。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严禁以罚代刑。

三是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督查。请各县(区、分)局要把保障节日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周密安排,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要以浴室、医院的锅炉,宾馆饭店、商场等人口密集场所的电梯和大型游乐设施为检点,以“三落实、两有证、一应急”情况为主要检查内容,重点查处使用、充装和检验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突破住宅小区电梯这个监察难点,全力推进安全责任落实,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电梯安全事件。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要及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要坚决依法停用。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并采取责令停产、停业等断然措施,不留后患。

四是要做好民生计量工作。重点加强加油机、衡器、出租车计价器、民用四表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扰乱市场计量秩序的不法行为。做好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商品包装的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在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上弄虚作假、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等欺诈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维护节日期间正常的市场计量秩序。

五是做好认证认可监管工作。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销售CCC目录内产品和假冒伪造CCC证书和标志的行为。加强食品等重点产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密切关注与检验检测相关的质量安全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节日期间安全工作。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整治,加强对获证企业和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密切联系群众,严格执行加强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用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赢得群众信赖。各单位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普遍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困难群众中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本着简约、简朴原则安排好节日期间各种活动。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表彰活动,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旅游和参与各种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参与赌博活动。全系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节日期间,不得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相互宴请、相互送礼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节日期间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擅离职守、怠误工作的,要严肃处理;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节日期间查处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上报市局纪检组、监察室。

三、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节日期间综合治理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完善应对和处置突发时间的工作预案,确保节日期间不发生危机内部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治安事件及安全事故。

1、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员要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及时处理相关事务。值班人员要尽职尽责,不得擅离职守。要确保本单位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传真要24小时能够收发文件。春节期间,一旦发生重大、敏感、涉及面广的问题和案件,要及时处理,并按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扩大,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节假日期间,要保证全体在职人员手机畅通,因手机不通造成工作延误并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市局将对各单位的值守应急工作进行抽查。

2、确保交通和用水、用电安全。各单位在节前要认真组织防火、防盗、防泄密和防交通事故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要加强对计算机房、配电室、档案室、机要室、财务室、食堂等重点部位以及办公区、实验室、培训中心等责任区的检查,及时排出安全隐患,完善和强化消防、放到、卫生等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不发生火灾、中毒、泄密和被盗等事故。要加强单位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及时检修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要教育驾驶人员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严禁酒后驾车。要加强水电检查,杜绝各类事故隐患。

3、严格落实工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项案件要责任到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把各种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各级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本单位内部的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