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 措施建议

固定资产是保证供电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企业科学管理和计量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准确评价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供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得好,则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业绩准确地体现出来,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或者是造成资产流失。因而对供电企业来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1)固定资产在供电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项目投资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随着电网改造与建设的加快,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

(2)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区域复杂。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山、峡谷, 地上、地下,还是空中、海底、河道, 都有电力资产。

(3)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复杂。一般分为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水工机械设备、检修维护设备、运输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十几类。

(4)固定资产变动频繁。一是随着国家对电网建设投资加大,新增资产较多;二是因扩容新建、技术改造、大修理、中小修理和日常调换等原因,使固定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附属固定资产的变动更加频繁;三是固定资产拆迁移动现象突出,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城市化、新农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电力设施的移设、分割、拆除、延伸和调换等变更现象日益突出。

(5)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更新较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如变压器,二次设备等技术改造升级较快。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为分散, 资产的使用部门多,资产信息不能共享, 形成信息孤岛,致使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价值管理仅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实物管理则由生产、营销、办公室等多部门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不健全不完善,部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不能有效衔接,使得实际资产发生了变化,而财务账、卡未能及时变更,造成固定资产账簿、卡片、实物不符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制度执行不到位

(1)固定资产新增管理不到位,没有按制度流程办理相关手续,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动态控制。一是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没有按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区分,造成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不准确;二是电网建设投资大、项目多,工程竣工结算和审计时间较长, 工程完工后未按规定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或暂估入账,有些固定资产尚未登记入卡片就已经更新或改造,导致资产价值不实; 三是供电企业在在分包工程项目中购置的固定资产, 不能及时移交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转增等账务处理, 形成账外资产, 难以控制, 易造成资产流失。

(2)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等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严。

(3)在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的时候产生问题。一是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后, 对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的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 追究责任, 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对报废回收的资产未实时建立备查账薄,未区分登记,难以控制好该部分资产;三是符合处置条件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办理报批手续, 导致财务部门未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 资产信息系统仅在财务核算中的计提折旧和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中使用,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质量、结构及投资盈利能力等状况, 资产信息已不足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对实物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虽然已借助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开发出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但使用效果还不理想。

三、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形成资金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资产核算管理等一整套管理流程,实现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用制度规范流程

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一是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司要统一领导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按隶属关系分级管理所属固定资产;二是要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管理固定资产技术档案、固定资产登记簿及卡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实施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与生产技术部门应设固定资产管理专责,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三是要做到合理配置,效益优先,各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和使用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第2篇

(一)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国外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通过租赁来完成,用少量的现金拿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再通过资产的运转,归还租金。因此,国外商业银行只拥有少量的固定资产,更没有闲置固定资产的困扰。国内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积极态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本身存量就不少;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对房产有上涨的预期,使商业银行对拥有房屋类固定资产持积极态度。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较大,较易形成闲置固定资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针,落实发展战略,严控固定资产总量增长,固定资产一直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商业银行在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资产扩张的速度和业务发展的规模,还要充分考虑由此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经济资本占用情况。因此,在各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稳定增加的同时,闲置固定资产总量普遍呈减少趋势,并加强了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盘活工作。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资产出租、处置等高风险领域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促进闲置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保值增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但还存在许多处置困难、甚至无法处置的资产。从资产结构来看,各商业银行的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从2009年至2011年新增的闲置固定资产来看,闲置的营业、办公用房类是构成新增闲置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在地域上,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虽然各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了闲置固定资产处置,但是很多闲置固定资产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产生了处置困难的尴尬情况。

(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主要难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还存在较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主要是以下几点。

1.管理责任不够清晰,影响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在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职能部门应分为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能必须相分离,做到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但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模式不统一,造成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健全、有效性不足,价值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检查、监督,实物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盘点,或盘点工作流于形式。管理职能的不明确,使审计工作面临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管理责任的状况。

2.系统数据维护不到位,审计数据质量较难保证。部分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上级行实物管理部门并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维护的及时性进行监督,闲置固定资产实物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其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未能实现联动,导致不同系统中类似报表的数据不一致,凸显了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薄弱、数据质量低下的问题。审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影响审计人员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3.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易引发审计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未制定闲置固定资产的专项管理办法,没有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未规范认定、出租、处置流程,未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具体的检查监督规定等。在财务核算上,由于制度不完善,使闲置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薄弱,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不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别要注意被审计对象的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在问题不清晰的情况下,切忌盲目下结论、武断做决策,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4.被审计部门存在舞弊可能,主观上不予支持配合。部分被审计部门由于经费、职工福利不足等原因,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进行舞弊活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涉及出租、处置等环节,是“小金库”容易滋生的热土。被审计部门自知存在舞弊行为,在接受审计时,为逃避责任,通过提供错误资料、造假账册、相互推诿等手段,不配合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进一步深入。

5.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受到高层压制。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部分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IIA的《内部审计章程》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公正地履行职责,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层级,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但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部分问题上,由于闲置固定资产收益的使用分配可能涉及管理层,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受到制约,会受到被审计单位高层或内部审计高层的阻挠或者压制,无法真正反映审计结果。

二、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一)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内容

西方国家在固定资产审计上侧重点各不相同,美国、澳大利亚侧重绩效审计,英国侧重物有所值(衡工量值)审计,加拿大侧重综合审计。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方面,国外审计经验可参考的不多,由于国外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存量少、处置及时,因此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专项审计。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这方面需要多加关注。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一方面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风险,采取“抓大放小”的审计策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应揭示风险、损失及问题的根源所在,趋利避害地进行分析研究。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以管理全流程为切入点,合规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通过对闲置固定资产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与运行操作、会计核算、系统控制、监督检查等管理要素的审计,揭示管理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全行进一步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资产闲置状况,健全制度流程,提升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方法

1.非现场审计方法。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前期运用非现场审计,通过远程调取大量的审计数据和资料,通过建立审计模型,运用复核、比对、分析、排查等方法,寻找数据和资料中的规律和疑点,它不仅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且有分析数据灵活、排查数据全面的优势。通过非现场审计过程中的模型筛选,可以有效排查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风险样本,有利于精确指导现场审计工作。目前,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逐步脱离手工账簿,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是许多数据、报表仍然依靠手工录入,数据质量不高,且各类报表之间没有联动,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产生错误的统计和漏报。为了全面地排查可能存在的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多个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通过筛查、汇总、分析模型中的异常情况查找疑点,把审计重点聚焦到少量的样本上。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建立人均营业办公面积异常机构排查、单个机构对应多处房产、已撤并或迁址网点对应资产未做处理、长期未完在建工程、自助设备闲置的审计模型。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主要关注的是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的疑点,审计人员应在全面了解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实物管理中的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合规性风险与道德风险等,同时兼顾剖析影响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2.现场审计方法。现场审计是整个审计实施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现场审计是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海量查阅审计资料进行的,整个现场审计时间冗长、效率低下,相对于新型的现场审计,其审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新型的现场审计通过非现场审计中排查的审计模型,为现场审计缩小范围、提高效率、锁定疑点,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分为四大类: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装修及土地使用权相互关联,可归为一类;其他三类为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设备类和运输工具类。由于运输工具总量较低且控制严格,电子设备和其他机具设备种类多、价值相对较低、账面反映闲置较少、使用过的机具设备处置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都不宜作为全流程审计的重点。现场审计中,闲置固定资产实物、出租、处置管理及效能评价才是重点应关注的对象。实物管理应关注账实是否相符、是否有账外闲置固定资产、是否有未确权的房产问题及其原因;出租管理应关注出租定价、出租流程、租金收入及账务处理;处置管理应关注处置流程及核算管理;效能评价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效率、效能及效益对于被审计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但现场审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报表和系统数据质量不高,使审计的范围、效果存在局限。大部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使用状态数据质量不高,系统和报表在提供闲置固定资产新增、再使用以及处置明细数据方面存在局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与其他系统和报表间缺少关联关系,部分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与其他收入共用核算账户,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场的审计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各行缺少统一的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沟通时易产生扯皮的情况。通过排查发现的疑似闲置资产可能难以认定为闲置资产,被审计对象可以以各种理由反驳审计人员的认定,相关部门也有可能不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因此需要在审计前与被审计对象就闲置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如,闲置多大面积、空置到何种程度、闲置多长时间必须在账面反映为闲置资产。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思考和认识

(一)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未来趋势

1.非现场分析成为不可或缺的审计方法。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操作环节增加、资金量巨大,审计工作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难题,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检查监督作用是当务之急。非现场审计可以远程调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将信息技术和审计方法紧密结合,运用高效的技术分析、模型排查开展审计工作,合理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审计部门的非现场工作量约占到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今后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非现场审计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另外,商业银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银行业务数据化、程序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逐步摆脱手工管理向电子化发展,使用了大量的管理、报表、统计系统,在这些系统不断完善的将来,非现场审计被作为精确定位、有效审计的专业方法,必然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不可或缺的手段。

2.闲置房产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的主要对象。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类型较集中,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相较于运输工具类、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类固定资产的金额大得多,使其结构占比高。另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闲置固定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处置起来有难度,使其减少、下降的幅度不大。而闲置房屋的原因归集为三个方面:一是网点迁址改造;二是机构扁平化改革;三是职工房改后,交回银行的房屋。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经营规模将不断扩张,网点迁址改造和机构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再加上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价值上的特殊情况,因此,闲置房屋类固定资产还将成为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的主要内容。

3.管理审计成为审计关注重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会发生资产损坏或者灭失的风险,资产盘活利用不及时会造成资源浪费,资产出租、处置环节控制不严格,会引发资金甚至道德风险。闲置固定资产在出租、处置的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公开、流程不规范、主观故意等原因,成为滋生舞弊的温床。在中国银监会、审计署对“小金库”三令五申的严禁下,舞弊的行为必将收敛乃至消灭;国内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在不断发展中,流程操作越来越规范,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观舞弊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外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较为成熟,也多以合规审计为主。因此,虽然舞弊风险不容忽视,但长远来看,舞弊审计必将逐渐被管理审计所代替。

(二)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清晰管理职责的界定。一是修改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明确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部门;二是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监督;三是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管理层级,强化其对辖内各级行闲置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四是健全检查监督办法,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

2.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薄弱环节控制标准。一是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合同审批程序,统一合同标准文本的使用,建议各一级分行应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出租管理操作细则,规范租金定价、核算、审批、管理层级,加强房屋租赁的合同管理。闲置固定资产出租审批权可放在二级分行,同时向一级分行报备。管理部门可落实在办公室。二是进一步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和手段,研究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利用的计划和目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闲置固定资产应尽的职责,强化管理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闲置固定资产账务核算,保障账务实物信息完整一致。一是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闲置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严格规范房屋出租收入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禁止挪用房屋出租收入,严禁员工利用个人账户划转房屋出租收入,禁止利用财务备用金账户作为房屋出租收入归集周转的过渡账户,杜绝将房屋出租收入充抵中间业务收入的核算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出租合同真实性和租金核算规范性的检查监督,防范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屋租金收取的管理,确保出租租金定价的合理性,对应收未收租金采取有效催收措施,同时严格执行保证金收取条款。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出租实行规范的公开招租程序,确保出租行为公开、公正、公平。

4.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应用,实现系统联动控制。一是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维护和更新的流程办法,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的维护更新管理;二是信息科技部门、财务会计部门积极沟通,优化和完善系统流程,加强系统硬控制,提高系统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系统未能完全实现联动时,重视信息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数据质量。

5.明确监督检查职能,健全三道防线职能作用。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检查内容、检查流程,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跟踪管理,把监督机制贯穿始终,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在内控管理部门和检查监督部门第二道防线之后,再设立强而有力的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牢牢控制风险。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类型

《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例如,图书、办公桌椅等。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房屋、土地、道路、围墙以及附属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二是专业设备,包括医用电子仪器、超声仪器、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手术急救设备等; 三是一般设备,包括办公家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等;四是其他固定资产,包括仪器仪表及量具、图书等。

对于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尽管医用被服等也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通常被确认为医院低值易耗品。部分手术器械虽然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易于损坏,也只能作为医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从形成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预算、资产取得、验收登记、卡片创建、领用使用、退库及内部调拨、运行维护、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盘点清查等,涉及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众多环节,属于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

二、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目前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包括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具体管理人员包括了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会计、实物管理部门的采购、库管和维修人员、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保管人以及使用人等,管理工作涵盖了配置、使用、调剂、处置、折旧、盘点、清查等内容。

部分医院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统一、内容不完善、未能形成体系,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归口不清,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有交叉有缺失;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工作不规范。例如,资产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资产退库、维修、部门调剂等环节缺乏操作细则等。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盲区,会导致发现问题无章可循、相互推诿、甚至发生管理漏洞。

(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对固定资产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在线跟踪。

其次,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各自独立,可能会出现入账口径不一致、时间不同步、对账难度大、“账账不符”的难题。

然后,使用部门的资产退库、调剂、报废等业务无法适时申请,管理部门对资产变动的审核确认无法同步更新,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最后,传统的固定资产手工盘点耗时耗力又极易出现数据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以致于执行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及闲置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相关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例如不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未划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手术器械的界限、未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或费用化。

其次,部分资产使用人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淡薄、资产转移未能办理手续、人员变动未能办理交接、处置资产未能履行程序等。

最后,部分维修人员对送修登记、拆除回收等未进行痕迹管理,对于部分报废还是整体报废缺乏科学鉴定、对于可拆可用的零部件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陈旧、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内控不到位,最终限制了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不完整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停滞在“过去时(购置)”的静态记录上,未能动态监管资产的“现在时(调拨、维护、报废、处置)”,更无法科学规划资产的“将来时(综合考评)”,管理过程不完整。此外,未能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未能将采购合同、维保合同和后续支出纳入资产台帐统一管理;未能将资产的内部管理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要求相衔接。距离资产精细化管理差距较大。

(五)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缺乏对资产的闲置低效、流失虚增等现象的约束监管,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约束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1. 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复杂,应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信息更新等方面管理活动的规范,只有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环节、全范围、全流程实现管理的覆盖,才能有助于实现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 实现固定资产的联动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财务核算、政府采购以及具体报废处置等层面,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才能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秩序创造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考核以及财务核算等的相关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杜绝漏洞。

其次,依据制衡性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让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购置论证、捐赠资产和投放资产的登记管理、提前报废和长期闲置的原因分析;落实资产维护的规范管理、资产转移的及时变更;抓好盘点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报废处置程序的规范履行。

最后,通过解决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达到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2. 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

遵循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管理原则,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承担价值管理,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实物管理,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承担使用管理,负责建卡(台账)。各部门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网络,层层负责并相互制约。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要做到账账相符;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科室要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使用科室要以物对卡,做到卡物相符。通过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氛围,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3. 重视定期盘点

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盘点中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做到查明责任、及时处理,达到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效率。

4. 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从“入口”到“出口”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体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其次,依托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事中控制、实现“关口前移”。基于完整的信息记录,对使用效益进行科学分析。

再次,通过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两个系统入账口径不一致、对账工作量大的难题,实现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

最后,还应该改进手工盘点,采取条码枪自动盘点,实现对资产的准确定位,大大减轻盘点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真实性。

5. 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运营绩效等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量化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员工增值意识、保证资产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手段、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医院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保障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4).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略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尽量保证固定资产发挥其最大、最持久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力,延长使用年限,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何?

一、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阻碍性因素

1、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各部门职责不明

以严谨的、科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约束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是良好的管理手段。在现实工作中,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制定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各有千秋,但无论是从制度内容还是从具体条款来说,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能、权限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时,相互推诿,“踢皮球”现象比比皆是。

2、管理理念出现偏差:重钱轻物,重购轻管

在传统的管理误区中,钱是第一位的,物是其次的,采购是大家争相抢做的事,而买回来以后该如何管理则少人问津。以至于固定资产愈发不正常加速折旧,固定资产毁损、遗失加剧,重复购置的现象也逐渐升级。

3、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手续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采买使用应有一套完善的手续。在日常的工作中,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是两个重要的环节。采买固定资产后,库房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品名、规格、型号、产地、性能及用途、金额等内容入库,再根据领用科室(部门)、存放地点、保管人等基本信息出库,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许内容的缺失。

4、清查、盘点制度不严密

按照规定,医院应在规定的时点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清查、盘点工作。但仅仅是开展清查、盘点工作而已,前清后乱,边清边乱的现象较普遍,有些单位盘点后延期生成盘点表甚至连盘点表也没有生成。

5、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固定资产增减票据不全,不按照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现象

会计核算时,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执行,在原始票据不全的情况下,个别会计人员仅凭个人想象及判断,就现有会计凭证,思维延伸做账,随意增减单位固定资产;在期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也没有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执行,造成不提、多提、少提、任意提的确混乱局面。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以落实的原因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局面,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极为不利,对医院整体的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是重大的阻碍,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流失,日积月累,也不不断地侵蚀着着社会主义经济大厦。追根究底,不外乎与固定资产的当事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1、管理层的主观意识不强

在医院的管理层当中,大量存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首先,从源头上来说,领导们的意识中,有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许还是个问号;其次,部分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仅限于对其实体的认可,在固定资产的价值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

2、相关职能科室职责分工不明确

囿于医院的体制建设及人员配备等多种制约,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中对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许多资产各相关科室共同管理,往往是“共管地带,共而不管”。

3、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院是事业编制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铁饭碗”的单位,有一部分人员以为躺在社会主义的“摇篮”里,安全、舒适。工作上马马虎虎,责任心不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上心,也不用心,总认为:管和不管差不多,反正都是国家的,“肉烂了在锅里”,导致医院现存仅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形同虚设。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医改的渐行渐近,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日显突出。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使用地点分散,用途各异,根据“管和用”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要依靠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而且要将管理权限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加强各部门、各级单位及相关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真正落实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才有下文。

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分为实物管理和使用价值管理:所谓实物管理,是指针对固定资产本身实体进行管理,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具体管理,管理对象是实实在在的资产物品;而所谓使用价值的管理,是指针对固定资产表面的和潜在的是使用价值进行管理,也是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抽象管理,管理对象是资产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现实和延伸的作用。实物管理和使用价值管理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横向和纵向,平面和立体的综合性、全方位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切实、有效的定位,才能让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重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还医院固定系产管理一个应有的地位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会计领域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存在重视“重要”的、“重大”的事件,对诸如“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之类的课题,普遍提不上议事日程。或者即使说“重视”,也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没有从观念上真正引起重视,钱才是钱。殊不知钱是钱,资产更是一种不易于管理、易于忽视的“钱类”。从个人观念、头脑中滋生的错误认识比更正现实中的错误要难上何止千倍万倍!只有从思想源头上看清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质,才有可能端正我们的态度,将资产管理放在一个应有的高度;

2、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则,点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指明灯

医院固定资产品名众多,形式各异,涉及的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有知识,懂技术,这是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科学、有效、合理管理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明确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规章细则,是管理人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的行动指南。各医院的具体情况各有千秋,如何制定适合本单位院情的规章制度,使一个值得商讨的难题。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把医院不同的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类别交由相应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套关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案:

全院的固定资产由院长统一领导;下设行政副院长负责控制实施过程,行政副院长对院长负责,并直接指挥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三个职能部门;三个职能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事项,对行政副院长负责。财务科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负责对财产物资会计进行业务指导;财产物资会计负责对分属于设备科、总务科设置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科室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设备科对专用设备、一般设备进行管理,下设采购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分别对相关设备进行采购、维修、维护;总务科对除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下设采购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分别对相关设备进行采购、维修、维护;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科室固定资产清单。

固定资产的管理可采取以下的程序:由使用科室提出采购固定资产的申请,分类别(如:专用设备、一般设备、通用设备、网络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填写申购单,若为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组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使用人、使用科室负责人、采购科室负责人、分管院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严格按照所采购固定资产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名称、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产地等信息与申购单的相关记录相核对。一般设备须送到物资库房验明正身,直接进入使用科室安装调试的特殊设备,须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验收,设备入库的同时,资产物资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科室明细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粘贴于固定资产上。当事科室办理固定资产的领用时,办理相应资产出库手续,完成相应的出库单,经财务科审核后付款,财务科做账并登于固定资产总账,使用科室在科室固定资产清单上进行登记;正常使用后,遇维修(分为日常零星维修和大型维修),由相关科室填写维修单,报告相应的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将相关的维修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罚当事人;固定资产需报废时(分为院级审批权限范围内报废和院级审批权限范围外报废),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报废认定及院级领导的签字核准、上级部门的审核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并分析报废原因,落实责任,将相关的报废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罚当事人,同时,使用科室、资产物资会计、财务科均应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随着医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医疗服务项目逐渐开展,使得医院对固定资产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核定需要量之前,必须对医院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与核实,逐一登记造册。医院应以医疗服务的任务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财务、设备科、总务科及统筹规划办公室应密切配合,广泛搜集信息、数据、指标,提出医院配置合理的固定资产需要量;(2)搞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三分修,七分养”,设备平时的使用方式也很有讲究,我们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不同,分门别类地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对房屋建筑物要建设好、使用好、保养好;对专业设备应制定专人管理,严格制定操作规范,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对一般设备,可视艺员业务情况采取“定额定需,统筹兼顾”等办法进行管理;对图书,要分类进行登记编号成册,若有损毁一律照价赔偿;对其他固定资产,因其单价较小,数量繁多,更应加强分管责任人的落实管理,在管理中见成绩,从管理中见效益;(3)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由于自然损耗和使用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实物形态,但基于各设备部分的耐用程度和使用条件的变化,在同一时期内的磨损各异,各部门使用频率不同,使用人的使用方式和爱护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固定资产会出现局部的损坏情况,维修人员要根据不同的资产,开展不同的修理工作,为了尽量减少修理的频率及修理费用,相关部门应以预防为主、维修保养与检修为辅,遵循执行好以下日常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做好检修并做好记录、拟定维修零配件配置计划、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4)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医院应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每次将清理、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形成书面的报告,将存在的问题一一列示,并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一般应在年终决算处理完毕,如遇特殊情况,需经领导特批;(5)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着重于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档案的管理:房屋建筑物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修建的前期论证报告、建筑物的地质、设计、招标情况、施工图纸、水电气管道安装图纸和竣工决算、使用维修情况等内容,由总务科指定专人保管;专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筹购论证报告、订货单据、合同书、验收证明、仪器设备技术性参数资料、操作规范、使用维修说明、保修卡等内容。

总之,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容易做好的管理工作,各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不囿于原有的模式,在不违背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财政部,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1987.2

[2]卫生部/财政部,医院财务制度,1998.11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烟草两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账卡物相符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生产经营设备、器具、工具等,以及使用时间在二年以上,不属于生产经营的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主要设备物品。

烟草两烟企业固定资产按照使用部门来划分,分为机关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和烟叶基地单元使用的固定资产。机关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办公电脑及设备,主要保障卷烟销售、专卖管理和日常办公,具有使用频率高,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而烟叶基地单元不仅涉及到烟叶生产,还需要考虑烟草站点日常生活起居,所以烟叶基地单元的固定资产不仅包括烟叶生产收购设备(自动化收购线、链式运输机等),还包括日常生活设备(空调、电蒸饭柜等),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多数固定资产属于季节性使用、使用频率低的特点。目前两烟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都属于“正常使用管理”模式,即使用部门只确保使用该固定资产时,它是可以正常运行的,对于资产的日常更新、调剂、异动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缺乏日常系统管理,只有年终固定资产盘点时才由办公室和财务室牵头对各部门和全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的梳理。

近年来,随着烟草两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变革,企业大量购置更新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剖析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对加强资产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推进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两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烟草两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相关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系统录入-固定资产编码-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等环节,需要采购办、财务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共同承担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这个过程需明确办公室、财务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

财务室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管理部门,应承担固定资产原值监管责任。应负责:1.固定资产的价值监管和卡片编码,监督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2.负责各项固定资产购置的付款审核及资金拨款,并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3.负责收集整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等税务审批资料;4.参与考核各烟叶基地单元和机关各股室资产盘点清查工作。

办公室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承担固定资产实物监管责任。应负责:1.负责资产申购审核工作;2.负责资产报废审核工作,核定使用部门申报的资产是否达到报废标准;3.负责资产实物台账登记工作,录入实物管理系统;4.打印固定资产卡片编码;5.参与考核各烟叶基地单元和机关各股室资产盘点清查工作。

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直接使用者,应承担固定资产原值和实物管理的主体责任。应负责:1.申报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2.负责办理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手续;3.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使用、S护、保养管理以及卡片粘贴工作;4.负责建立、保管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异动、报废等情况及时登记并办理相关手续;5.负责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批手续;6.负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在日常管理中,部分员工主体责任意识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管理是办公室的责任,出现“只使用不负责”的现象。认为只需要使用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转移、调剂、报废等情况不清楚也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由办公室及财务室全权承担。这种错误的责任定位造成固定资产信息变更严重滞后于资产实际变更进程,以致年终资产盘点工作开展艰难。因此,需要转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源头监管和过程管理,明确划分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办公室和财务室需履行好监管责任,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履行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等日常管理的主体责任。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待加强,账卡物相符率有待提升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账卡物不符。各使用部门发生资产异动均未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异动手续;对已到使用期限无使用价值并且可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亦未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报废申请;固定资产卡片缺失记录数更是庞大。由此可见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主动意识薄弱,日常管理规范有待加强。

导致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率低的日常管理薄弱环节主要有:1.异动手续不完善。各使用部门资产调动未履行异动手续,资产异动没有相关的台账记录和异动表,降低了账卡物相符率,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困难;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责任人更换不及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责任人变更未与人动同步;3.固定资产条码缺失。固定资产条码作为认定资产身份的唯一标志,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些资产因使用频发或年代已久,存在条码脱落的情况,致使资产盘点过程中无法确实资产“身份”。

(三)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欠合理,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固定资产配置中,一些类别的资产配置欠合理,导致资产闲置,资源利用率不高。烟叶基地单元的人均空调数量、人均电脑数量、线均打包机数量超过了资产配置标准。资产结构不合理,设备闲置,固定资产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成因主要有:1.未严控需求提报关。固定资产采购未严格按照实际需求提报,需求提报关未严格把控;2.未执行固定资产调配手续。对于闲置资产未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配申报;3.未执行固定资产待报废手续。对于已到折旧年限确实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未履行待报废处置程序。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严进不出任闲置” 的处理方式导致固定资产大饼“越摊越大”,无法发挥其保值增值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管理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个别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对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各部门重视向领导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争取资产投入,而忽视了全公司固定资产集中管理、余缺调剂、优化配置等资产购入后的管理。

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成因主要有:1.缺乏绩效考核监管。固定资产管理未纳入绩效考核,没有出台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细则,各烟叶基地单元和机关各股室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2.未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各烟叶基地单元固定资产管理未设置专岗专人负责,导致在日常管理中没有“管家”完全清楚各自部门的资产情况;3.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各烟草站点均没有固定资产台账,如年度固定资产购入台账、固定资产异动台账、闲置固定资产余缺调剂台账和已到折旧年限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台账。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渠道着手解决:对于有实物却没有系统记录(有物无帐)的固定资产可以建立账外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在今后管理中对于实物陈旧且维修频率高的账外资产及时拆除清理;对于资产卡片脱落或者没有粘贴固定资产卡片(有物无卡)的固定资产由办公室打印固定资产卡片,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员及时完善卡片粘贴工作;对于系统记录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和实物粘贴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相符(物卡不符)的情况,办公室与财务室需要进行逐条固定资产记录的核对,确保固定资产信息一致;对于使用部门异动的固定资产,办公室与财务室应及时根据资产异动表进行固定资产系统调整;对于固定资产责任人异动的情况,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首先是部门负责人岗位调整导致责任人异动的,办公室和财务室应根据目前各烟叶基地单元和机关股室的部门正职设置进行系统更改,其次是易移动的固定资产使用人不明确的,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下发前的资产核对工作中应严格落实具体使用责任人。

在今后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具体方向着手改善:

(一)运用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实时性

目前,固定资产的录入及信息更新均是有办公室和财务室操作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完成,但该软件是单机版的,没有实现网络化,加上各烟叶基地单元距离公司本级较远,固定资产的异动无法及时与管理系统同步,容易造成账物不符。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许多账卡物不符的问题都是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在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实施更新的情况下,管理部门与各使用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办公内网及时传递固定资产的变更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确保资产账物相符,探寻全面的、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途径。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资产异动、报废的日常管理性工作全部集中于每年一度的资产盘点时完成,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难以确保信息准确性,使用部门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做好日常管理台账,资产购入、异动、报废等应及时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固定资产购入后,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录入以及卡片印刷与发放、资产使用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以及卡片张贴工作,确保进入使用部门的资产全部已经记录在册、贴码,确保资产账卡物相符。

所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均由使用部门建立管理台账(内容包括:本部门固定资产汇总台账、新购入固定资产台账、异动固定资产台账、{配固定资产台账)。在“本部门固定资产汇总台账”中应当将每条固定资产使用落实到具体个人,形成每位员工名下都有一笔固定资产的“资产到人、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固定资产的异动应当与人事调整同步,资产的交接和资产异动表的提交应成为人事调任函的领取前提。

(三)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

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各部门的半年度和年度考核,考核工作实施部门负责人责任制,对于达不到考核指标的部门扣除相应的年度考核分,并限期整改,抓住固定资产管理规范这一主线和“账卡物相符率”这个牛鼻子,明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提高机关各股室和各烟叶基地单元对固定资产自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意识。

(四)落实固定资产自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摸清家底,保障资产的完整和安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公司目前拥有大额固定资产,而且盘点人员对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以致固定资产年度盘点工作不仅任务艰巨,而且盘点结果可能存在出入。为此需将此项工作拆分开来,各使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员不仅需要完善各自部门(基地单元)的资产管理台账,还需要以季度为时间节点进行固定资产自查盘点,形成固定资产自查盘点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化整为零,形成常态,为年底的全局盘点工作筑牢基础,提供有效依据。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决策意义

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应该为资产的购置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当前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与固定资产购入时缺乏决策依据有一定关系。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当为领导进行购置审批时提供参考依据,资产需求表上需要体现“使用部门当前的资产使用情况”,如人均计算机数量、人均空调数量等,再由领导决策是否购入,在源头上杜绝资产的重复购置。因此,各部门在坚持满足需要、实事求是、兼顾效能的原则的前提下需要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申购流程。

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资产利用率,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有重要意义。烟草两烟企业要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资产管理意识,抓好日常管理规范,落实固定资产奖惩考核,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固定资产购置与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田甜.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5(12).

[2]洪芳.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财务与管理,2015(1).

[3]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