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划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住宅小区;静态交通;配套设施
一、项目概况及规划设计理念
(一)项目概况
宜兴市张渚镇桃溪人家项目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基地东临武宜运河,西、北为村道,南至宜广公路;本方案用地面积48797平方米。
项目规划建设拆迁安置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总建设规划为拆迁安置住宅30829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6595平方米,廉租房5137平方米。总计(含物业)72561平方米。
该项目是以居住为主体,结合会所等辅助功能的现代化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将以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的宜人环境,创造张渚镇崭新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形象。
(二)规划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
居住者是营造过程的最终检验者,居住区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人的考虑和关怀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即对于生活的需求和细节的考量,从而由使用与空间两个层面提升社区的品质。对于本项目来说,关键在于在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使景观空间和建筑环境水融,营造“家”之氛围。
2、环境先行
环境是影响一个社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本项目利用多层、小高层、高层的组合,争取较多的绿化空间,以大面积开敞绿地为中心,宅间绿地为辅助,组成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创造项目特色,提升居住空间品质。
3、特色鲜明
符合拆迁安置区、经适房和廉租房三重要求下塑造桃溪人家的自身特色。
(1)简洁明快
建筑风格采用新古典主义,简洁明快,少量石材点缀,造价相对较低。
(2)稳中求变
保障房的设计要区别于商品房。保障房小区更多的药体现平衡和均好,在满足容积率的前提下丰富小区景观。统一中求变化,大同中求不同。
(3)设施完善
基地用地面积4.88ha,居住人哭2400多人,配套公共设施的功能、规模、位置要充分考虑可用性、可达性等因素,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
(4)环境宜人
中心绿地+宅间绿地,远可至中心绿地交流,居家可推窗见景。充分考虑绿地的均衡性和可达性。
在上述规划设计理念指导下,宜兴市张渚镇桃溪人家最终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张渚镇桃溪人家最终设计方案
二、张渚镇桃溪人家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平面设计要点
1、空间布局的合理化规划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总平面设计见图2)。
图2 桃溪人家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注:③主入口广场、老年健身广场;④大草坪;⑤景亭;⑥休息廊;⑦香樟广场;⑧汀步;⑨停车位;⑩儿童活动场地
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桃溪人家项目注重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在这部分空间规划中,桃溪人家项目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该项目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
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2、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上均考虑自然通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另外为适应多元化的居住需求,户型设计也应力图做到多样性。
桃溪人家拆迁房以90~125m2户型为主力,配以135m2大户型及70~80m2中等户型,满足多种居住需求。经适房以90~110m2户型为主力,配以120m2大户型及70~80m2中等户型。而廉租房全部设计成50~60m2小户型,满足廉租需求。廉租房的户型图见图3。
图3 廉租房户型示意图
3、绿化规划设计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 和造氧功能。
桃溪人家项目绿地规划中充分考虑住区生态要求,在住区中央规划出中心绿地,住区建筑围绕中心绿地四周进行规划,并且在楼与楼之间规划出宅间绿地,大大提高了住区的绿化率。桃溪人家项目绿地规划见图4。
图4 桃溪人家项目绿地规划
4、配套设施规划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桃溪人家项目配套设施如下所示。
(1)垃圾收集点
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
桃溪人家项目在垃圾处理上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等室外垃圾收集点来进行垃圾处理。在垃圾收集点的设置上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2)煤气调压站
该项目在小区内设置煤气调压站,用于自动调节并稳定管网中压力。煤气调压站内的布局考虑安装、操作和维修工作的方便,调压站建筑满足了防火、防爆要求,并且具备了良好的通风。
(3)活动区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小区内设置以儿童活动区和老年健身区为代表的活动区是现代小区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中亲子空间的设计要点
在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下,现代居住区正在以蓬勃的态势建设发展。冠名以高品质的住宅,却忽略了作为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群体的需求,不少居住区中出现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受伤甚至走失等情况。现代居住区中存在许多儿童活动的潜在危险因素,其中的儿童户外活动需求问题值得居住区规划及景观设计者等加以重视。
桃溪人家居住区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规划理念是要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强调景观的共享性和景观的文化性及景观的艺术性。
(三)居住区的静态交通规划要点
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规划活动很少涉及静态交通问题,一般主要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人们的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或自行车就能满足生活,居住区中没有或很少考虑机动车的因素,这个时期的很多居住区的优劣判定标准基本上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出行功能为辅。其主要表现在汽车位没有或不够,有些将绿化区改建为停车场,破坏了原有居住区的环境。由于机动车在居住区穿行,人们出行活动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人们休闲活动的场所也受到影响。
在桃溪人家静态交通规划中,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
1、停车位数量从多原则
居住区建筑的使用期限通常在50年以上,以这样长远的时限来面对汽车进入家庭的趋势,就必须要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坚定地树立起住行结合、车宅一体思想,在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停车位的数量,以适应将来汽车普遍进入家庭的需要。基于此原因,居住区设计中,汽车的停车位宜有充足的数量。
桃溪人家项目设置多个室外停车位,并在建筑底层设置多个非机动车库和机动车库,大大满足了停车要求。
图5 桃溪人家停车位规划
2、道路系统人车分流原则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时,应使人行线路尽量简捷,并能结合地形和工程管线的布置。在旧居住区改造时,还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其它设施,这些是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时,其道路系统应按人车分流原则考虑。
图6 桃溪人家人车分流示意图
桃溪人家人车分流交通规划由车行和步行道路两套相互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在道路的末端部分采用混行系统。这种部分分流系统既有分流系统优点,又经济实用,在某种情况下还有人车相近的亲切感。
结语
综上,建筑规划设计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建筑规划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而小区的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为建设高质量、高技术小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汤学东.城市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规划体系;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sidents of residence and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pace of the main status of possess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ypes in. As the city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leading to contour the eye-catching, limits the city places of public space. From the macro level city, the building itself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medium lev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micro-level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the green building to set u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 pollution, recycling, energy saving,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 modern city of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in view of possible in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problem in the work are briefly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planning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高层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北区、华侨区的高层建筑建设、引水入城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已初具雏形,城市形象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带动建筑的层数增多和高度的增加;建筑设计的发展不仅严格按照设计原则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环境。
实例分析
以广西来宾某规划管理项目为例分析如下: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在原来宾县的基础上成立地级来宾市。建市差不多10年来,来宾市始终把加快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更新城市建设理念,采取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富规划、穷建设、重特色”以及“建高楼、种大树”探索出了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城市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主要成效
来宾是壮族、瑶族聚居区,是文化的发源地,是体操王子李宁的家乡,还被评为全国观赏石之城。我们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文化、麒麟山文化、红水河文化、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奇石文化等来宾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并将融入高层建筑建设之中,打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建筑或街区。
建市之初的来宾市区,规划档次低,建筑以“筒子楼”为主,杂乱无章,绿化率低,整座城市毫无特色和魅力可言。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首要工作狠抓规划,多方筹资,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建市以来,来宾编制了两版总规,新版《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于2008年8月启动修编,于2009年4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新版总规获批后,立即全力着手控规的编制工作,至今,来宾市区范围内的各片控规均已编制完成;来宾已成为广西主城区控规覆盖率唯一达到100%的地级市,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历史性跨越。另外,还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市区范围内各重要片区、旧城改造片区等片区的城市设计,使我市的高层建筑规划的具体布局和思路更明确,更具有立体感。
②高层建筑开发理念及建设情况。
高层建筑建设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居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外来人员集中到城市中工作生活,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为提倡国家节约集约土地等相关政策,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房屋,市委领导班子树立向 “空中”发展的现代城市理念,坚持“建高楼、建大楼、建漂亮的楼”,且要求我委在审批建筑方案时,高层建筑的每个项目必须遵循“富规划、穷建设,两高一低(高绿地率、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三透(透风、透气、透亮)、山墙间距必须大于20米,单栋建筑长度必须小于40米、建设水系以及严格执行规划条件”的原则,经过几年的洗礼,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高层建筑错落有致地布局在城区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多空间,也丰富了我市的城市轮郭线,使我市变得更加美丽。充分体现了高层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大大提升了来宾市的城市形象和品质。同时,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多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带来了更多的绿地,也带来了高雅丰富的城市规划,使得城市越来越漂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1.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结合上述实例分析可得城市中和各建筑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形成城市空间。建筑以几何体征和审美质量等以不同的高低层次联系起来,形成清晰可辨的城市空间。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分析城市空间的合理性。掌握高层建筑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依据尺度的统一性,控制高层建筑物与城市、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和建筑与人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现阶段,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主要建筑类型。有些地区在高层建筑生态上,大肆消耗资源,没有遵循高层建筑的生态性,污染周围的环境,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高层建筑设计者没有从建筑实用的原则出发,追求立面形式,贪大求高,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能耗、低效益的高层建筑最终成为被遗弃的建筑。高层建筑以其本身的规模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协调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设计应该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根据用地性质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用地进行场地设计;按照建筑红线和道路红线控制用地范围;根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对基地进行强度控制;根据场地周围环境,确定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朝向等基本设计要素;按照建筑控制红线退让确定允许建造建筑物的范围。
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应该依据城市尺度、传统文化,避免不当的尺度影响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改变了与城市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把握高层建筑裙房、主体、顶部三部分的尺度比例,对强调建筑整体尺度均衡有很重要的意义。确定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其各部分细部尺寸在整体尺度上划分,各个主要部分进行很细的划分,通过等级性的尺度让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的立面。为了考虑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舒适度,一般将高层建筑的主体后退,其底层的裙房沿街布置,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临街面的高层建筑应该保持一致,通过相互呼应形成街道空间和视觉的连续性。
2.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
把握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城市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人的尺度作为参考系数,结合人观察的视点、视距、视角,达到与高层建筑的亲近度,控制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等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把握建筑的整体尺度,运用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舒适,把握高层建筑各种尺度,创造合理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高层建筑采用生态性设计,控制建筑平面和体形系数可以有效地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基地相关,充分利用建筑形式、植被和遮蔽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建设场地。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建筑节能意识,考虑城市环境定位高层建筑,增大建筑南向的开窗面积,尽量减少北向、东向的开窗面积,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形体简单、构造合理的情况下,减小体形系数,选用建筑保温材料。根据场地所在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因地制宜,以人为,以环保化、无污染、可循环、节省能源的绿色建筑发展观念实施绿色设计。
三、高层建筑未来设计方向
(一)高层建筑和城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部署,来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高层建筑,从商业上讲,它能使其投资者获自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安置更多需要安置的人,收入更多租金;从景观角度讲,高层建筑丰富了我市景观,能够创造优美的天际线、从城市关系上讲,它可以反映我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高层建筑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与之相关的城市设施、技术、材料、交通得到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了,更多的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从而推动了高层建筑的建设。
(二)一座城市所有的新建筑皆对城市的形成及其系统产生影响,高层建筑要充分考虑城市及其系统的形成、优美良好的天际线的形成、统一的城市立体轮廓,协调的外立面、造型及色彩,要避免城市空间的杂乱无章。如广场、道路、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在历史标志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应注重高层建筑高度的控制,要搞好过高过大宜适当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有效保护历史文化特色。
(三)高层建筑布局规划技术路线及实际建设情况
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的目的是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控制和发展潜力,从宏观和策观两个层次进行控制,引导高层建筑合理布局,从而使高层建筑得到良性开发,达到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共同发展。
总结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与人们居住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亲睐。高层建筑的优势在于建筑本身的占地面积少,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有效的缓解了土地紧张的情况。现阶段,随着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便捷。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成为了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包玉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
2.张世海,王光远,欧进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选型的只能评价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3.冯玉英.,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J],建筑知识.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现状;规划原则
1、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3、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3.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3.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3.4 实行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策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3.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3.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4、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生态设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发展城市科技,控制环境污染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4.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完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3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4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4.5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与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划原则,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规划是农业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农业的全面发展,设计出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规划,对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 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语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长期使用期间内,某个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比值,该比值的百分数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用符号“P”来表示,例如一个地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就说明P=80%。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方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当地的水源情况与作物种类,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例如,在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应在70%-95%之间;如果在水源缺乏、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水利工程设计保证率应在50%-80%之间。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取水方式的设计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 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
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1,37(2):85-86.
[2] 郭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232-233.
Abstract: Municipal roads are important parts in China’s road network plan and play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imely carring on municipal road planning and adjustment works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assurance for adapting to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helping poverty and capturing difficulties, effectively fulfiling public service duties as well as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but also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road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he sustained,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oad traffic.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unicipal road plan and design in current stage, mainly describes the improvement design measures.
关键词: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节点;格局;路网结构
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plan and design;node;pattern;road network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12-02
1 现阶段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市政道路的规划对于道路设计和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规划中往往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市政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市政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等。
2 市政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道路规划缺乏远期规划 现在很多城市路经常修,交通拥堵却没有得到改善。受到资金的约束,城市道路建了,配套的管网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雨天道路排水不畅,城市道路经常开挖埋设管道。新建道路设施承受不了过大交通荷载,未到使用年限就已破损。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远期规划。
2.2 整体格局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的道路整体布局存在设计缺陷,道路的功能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一直以来,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始终以机动车为重点服务对象,但实际上机动车占用道路资源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道路建成后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际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前期的路网规划设计。最近几年,我国的路网设计带有显著的工程设计理念,而鲜少考虑交通方面需求,致使建成的道路无法满足车流、人流、横断面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不科学。
2.3 市政道路网的结构不合理 许多城市进行市政路网规划时,过多考虑当地交通需求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乱停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断头、过窄,在非机动车道随意设置减速坎;刻意减少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通信设施,造成道路上人流与车流相互占道,交通事故频发。
2.4 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系统施工图设计主要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系统总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各组团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等内容。道路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包括各类管线工程及临近道路城市配套设施。道路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城市路网的规划和设计更直观、更全面。
3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改进设计措施
3.1 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 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严把质量关。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②设计市政路网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横断面上车道等的比例,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等要求,同时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车种的普及,要不断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安排横断面上车道与分隔带的比例,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③同时从道路的附属设施布置和维护出发,调整好断面各部分的比例,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3.2 道路节点的设计 ①道路节点功能分类原则。从道路节点功能分类的角度上来讲,市政道路的节点规划建设要能够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②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一是做好路网与建筑设施的衔接配套、互联互通工作,打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路网设计前期工作,提高路政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即要求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须兼顾市政路网的协调发展,要将市政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作为重点规划项目,要把握全局,而非单一的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在城市路桥改造中,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应适当拓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行。通过调节道路整体性的设计,对交通系统的修复和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率,同时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3.3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 ①注意小偏角的设计。小偏角是平面定线的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决在定线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小偏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工程比较艰巨的路段还是可以设计小偏角的。但是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量避免使用。②避免最小纵坡。合理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道路纵坡的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完整性,以防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和对路基的破坏。设计道路纵断面时,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这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最小排水的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③超高及加宽的应用。超高问题是市政路网设计的又一个缺陷。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市政路网的设计常常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市政路网规划必须考虑行车速度,但是切忌以偏概全,过于关注行车速度的要求而采用小半径的方式增加超高段,尤其是不宜用在挨近交叉口的路段设计上。在现实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圆曲线线形的设计应尽量不采用超高的曲线半径,如果不得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它的超高坡度也不能大于1.5%,也就是不能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加宽车道是当前路网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实际操作时,宜在机动车道内侧加宽车道。若加宽车道内侧有难度,则可同时加宽车道内外两侧,以确保加宽后的车道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通行。④路面结构设计。各地在道路设计建设中,道路的线型、断面以及交叉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要求,主、次干路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进行硬隔离。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道路设计,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确需采用的,要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4 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参考文献:
[1]姜海峰.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