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小学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人跟随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在农村小学进行连续三年的假期山区支教,去过山东济南、青岛、枣庄、临沂、潍坊及甘肃甘南的9所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小学教育经历,见证了农村小学整体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数量的急速下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因素
1.办学条件失衡
针对山东省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来看,在我去过的10余所小学里,按照办学条件,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古庙小学和大北曲小学,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教学设施较强,通过近几年的普九达标验收,各功能室基本齐备,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第二类是临沂莒南龙窝学校、潍坊高密冯家庄小学以及济南章丘闫家峪中心小学,教学设施较落后,只有一个微机室,但电脑早已淘汰,学生的微机课只是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室。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接收室的设备在教室安装着,很不方便,设备经常出毛病,不能正常运转。但篮球架,乒乓球案设备基本符合学生需求,有图书而没有标准的图书室。第三类是枣庄滕州鲁能希望小学和济南章丘东八井小学,教学条件更差,其中一处是一至六年级,硬件建设基本没有,只有篮球架和一个乒乓球案,几十本图书放置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翻阅,形同虚设。另一处是一至二年级,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两名教师。
从办学条件(硬件)看,这些学校存在着巨大差异,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
2.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且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在我去过的农村小学里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且教师资源紧缺,从而在一、二年级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面对素质教育,面对新事物课改,教师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很少有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3.学生及家长素质不高
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见少识小,视野狭窄,其本身就比城市的学生劣势了不少。农村学生家中有用于查找资料的电脑几乎没有,一些知识拓展类的任务,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另外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读物,支教过程中在鲁能滕州希望小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20名学生中有课外书籍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几,且一部分是男生喜欢的漫画书,其余都只有几本教科书。目前,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在支教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孩子的课余时间几乎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二。突破发展困境的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拨款方式和拨款途径上,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费用都用到实处。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可以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另外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
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作为教师,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相关部门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3) 通过各项调查、研究、评比,根据学校、教师、班级分设奖励机制,以调动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悄然渗入儿童的思想,社会上黄赌毒的泛滥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严重的威胁,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的养成,农村留守孩问题行为的产生,致使德育工作有具有紧迫性。
1 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的情况依然存在。以致学校育人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导致一些小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厌学逃学,进出娱乐场所,盗窃斗欧,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中心偏离,德育工作弱化。多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怪圈,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是好猫”。由于应试教育,德育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有些学校上品德课也是走走过场,没有专门的品德教师。二是教育方法陈旧。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晨间活动、班会等,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示范田、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追求分数,也是阻碍德育进行的重要原因。三是社会道德失范和周边环境失调。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价值观念以及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观念的渗入和社会消极现象的存在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不协调,录象室、桌球室、游戏机室、网吧摊点遍布。所有这些,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这也是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五是家庭教育缺失。大多数青少年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有很大关系:一种情况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种情况是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家长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三种情况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点。家长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四种情况是隔代管理。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把子女大交给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这些“留守少年”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不良风气侵蚀。
2 改变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一是学校确保德育主导地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识。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二是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据调查,在农村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感到身心疲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三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要根据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坚持民主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四是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建立竞争机制。对“德育先进学校”采取年度考核制,取消德育先进学校终生制。同时,学校也要相应制定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细化内容,强化督导,严格考评,考评结果要与教师评优、晋升、奖励挂钩。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六是加强与家庭沟通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除了班主任的家访之外,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向家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学校少先队也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校外墙报、广播的宣传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教育知识。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注农村的小学德育教育,关爱农村的孩子们,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其次同僚们的付出让我敬佩,最后,现行的教育氛围让我担忧。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任。在我看来,我们的教师现在能做的也就只剩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了。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每位教师从早晨6点半起床,到下午5点半下班,每一根神经都绷得很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心尽力的把自己对所教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一字一句的传授给学生,争分夺秒,生怕有所疏漏。如唐僧一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严于律己的用行动教育。现在的学生,60%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听之任之。
只管吃住,由于自身知识层次限制,教育观念陈旧,家务繁重,难以承担孩子的学业辅导,家庭教育责任,加之不良媒体影响。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养成教育差。教师的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如此恶性循环,孩子越大越难管理。现在的父母,不工作,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外出工作,孩子无人正确引导教育,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其美。思想觉悟高的还偶尔联系老师了解孩子情况,思想觉悟低的,完全觉得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就应该还他们一个人才,完全将教育推给了老师。现在的课程设置,高年级语、数、外、体、音、美、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书法、综合实践、健康教育,门门课程不容忽视,知识点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从易到难,逐步深入。
书本薄,但知识含量多而广,可以说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课程设置紧扣人本,紧扣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脚步。如此教育现状,做为农村小学的教师,真的是全能,既要照顾学生吃,还要肩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职责。我不得不说,我们能称的上红烛,我们称的上是园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一个一直被用文字赞美,却总被有意无意伤害的群体。虽然我们的群体中出现过一些让人咬牙切齿的败类,但我们大多数,绝大多数的人都保持着一颗爱岗、爱学生、爱自身情操的人。
有爱处处是美景,有爱冬天不觉得冷,只要我们用爱来关注我们的小学教育现状,并用爱去改变它,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将会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硬件设施落后,城里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但农村乡镇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老师们只有轮流上。学校没有教师寝室,老师和学生的住宿是一个问题,所以学校上课不能分上下午,只能早上9点人校,下午3点放学。学生教师都疲倦,近年来,国家发放营养午餐,缓解了学生的饥饿。有的大点乡镇学校,修了寝室,又因为饮水,用电等因素还是不能人住。这些客观因素也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现状
当前农村教师有下面两种类型:
1.安于现状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占多数,以农村本地教师居多且年龄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不出任何安全事故,教学质量一般,有几个优生,就证明自己能教书了。这个年龄阶段,职称有了,工资就那么点,不再继续学习或调动了,领导也不好责骂我了,于是就摆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样。他们认为新课改是年轻人的事,找出身体不行了,眼睛花了,不懂电脑等等因素,拒绝参加各类教研培训。
2.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在农村教师中比较少,但他们充满朝气,有热情尝试各种新理念、新思想。能够主动和学生探讨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培养学生。但他们不甘现状,一旦有考试机会,他们马上全身心投人转行或考调中。这类教师流动性很大。在农村学校根本就留不住他们。
(三)学生现状
我们所处的地方是较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件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发达城市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丨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丨他们也是农村学校的主力军。
高坎小学就我所知道的一个班级,52个学生,其中就有31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二、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滞后,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学生消极接受。
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缺乏进修学习的欲望,即使参加一些进修,又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教研活动中他们一般注意具体方法形式的多,谈教学观念变革的少。不难看出:由于教师仅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来进一步掌握知识,所以学生对教材是否真正理解就成了这一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演示、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巳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仓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人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是粉笔、教本黑板加嘴巴,简便;讲解、练习力口作业,易行!其实知识这东西时常是这样的:听见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动手做过就藤了。藤了就能终身难忘。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仓噺,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皮亚杰认为,学生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近年来虽越来越爱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情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但往往由于活动目标不明,只限于一些纯操作的活动。
(2)、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只从知识内容的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采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方式进行。
(3)、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研究方向
1、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热情,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2、政府加强农村教育硬件设施的投人,提高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各界关心留守儿童,让农村学生拥有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普及浅显科学常识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并能指导日常生活,并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研究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但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这一教学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通过实践和调研,现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剖析,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共同探索。
一、农村科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校对科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多数地区,科学课都非考核科目,教育系统都潜意识的认为是所谓的副科。多数都是兼职老师,在小学主抓语数的大环境下,上课敷衍甚至被占课的现象严重
2、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科学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多数科学课都是语数老师兼职在上,及或有专职科学老师也非本专业,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查显示,当然作为教育的薄弱环节DD农村小学教育,科学教师素质会更糟:上科学的教师大多临近退休,工作安于现状,缺乏激情;职前学历更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教科研意识淡薄,群体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不强,外出听课、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加之本来在职前培训就“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这些教师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无实验技能、对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严而不活”、“灌而不思”、“教而不启”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的真实写照。
3、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农村小学的收入仅限于生均公用经费,少有隐形收入,配置不全的设备基本极少使用。农村的老师也基本不会去自我开发教学资源。
二、农村科学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关键在态度、关键在人。
1、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教学系统本身要重视科学教学,把科学教学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考察考核指标中。
2、核定教师编制时,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逐渐合理配置音体美、科学等薄弱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招聘新教师。
3、对已有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摸底,想法让业绩平平或老弱病教师腾岗分流,让教师与专业对口,条件允许的地区加强科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的专业转岗培训。中、高级职称投放比例向农村倾斜,让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有盼头。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能留在农村安心从教。
4、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只依语文、数学、英语课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评优晋级评价体制;严禁以唯分数为学生排名、分班的现象出现;严禁“小升初”各种变相的选拔性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