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病理标本是诊断外科疾病的第一指标,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案往往依赖于手术标本病理切片的结果。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手术标本安全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院手术室对手术病理标本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在标本的保管和送检上建立了规章制度,使病理标本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自安全管理实施以来,未发生一例标本遗失及混淆,现就我院管理措施及体会如下。

1 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手术标本送检流程不规范: 流程中忽略了住院号、手术医生核对签名、无最后确认是否对该患者留取了应留标本; 送检过程留检人、送检人、接收人只用打钩表示有无标本,而无签名,对日后查找跟踪造成困难。

1.2 手术标本处理不规范: 手术标本未放固定液或固定液未浸过标本,标本袋漏液,同一患者多个标本固定在同一标本袋中,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同一台手术有多个标本时,往往会造成各小标本间位序相混淆,未能理解病理标本及冰冻切片标本处理流程的含义。

1.3 手术标本丢失: 手术过程想当然,缺少“逢切必检”的观念,或其他原因造成标本随垃圾丢入污水桶、下水道或送检途中不慎丢失。

1.4 病理申请单、标本登记本及标本袋标签填写不及时、不完整: 病理申请单一般是手术医生在术前部分填写,并由病房带进手术室,术后补充填写完整,申请单有些不是术者自己填写的,对手术所见及切取部位描写不够详细,给诊断造成困难。标本登记本有时由手术医生代为填写,存在不及时、不完整现象。

1.5 电话报告冰冻切片的快速病理诊断易造成结果误传。

2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因素确定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标本 手术标本切下后根据术者需要做特殊标记,由洗手护士交给巡回护士,由巡回护士贴好标签登记后送到病理科检验。对于手术患者冰冻快速切片的诊断结果不再依据电话报告,而是以病理科书面报好为准。(因为病理书面报告具有法律效应,对手术的后续治疗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应严格执行书面诊断报告制度,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一般20~30min即可回报检验结果。

2.2 术后普通病理标本 手术时取下的病理标本,洗手护士先用盐水纱布包裹,妥善放在器械台上定角处,并询问医生标本名称,然后告知巡回护士,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标本袋标本,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2.3 无病理价值和保留价值的组织、器官、肢体等均让家属看后并做好交代,需要填写、登记的手术标本按规定备案,然后将其装入医用袋内封存好,由保洁员送到焚烧炉焚烧。

2.4 对于从患者体内取出的任何标本在手术完毕前都不可自行丢弃。至于暂时未做决定是否送检或有可能要对标本进行重新或再次选取时,应保留好标本,待手术完毕后和医生再次沟通最终确认后再做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2.5 病理科医生通知手术间,手术间有手术者、麻醉医生、护士3方在场听结果,杜绝了差错和纠纷的隐患。

3 完善标本管理制度

3.1 建立标本登记本,填写项目:日期、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手术名称、送检组织、标本件数、病理申请单号、手术医生及巡回护士签名、送检护士与病理科医生签名。

3.2 规范病理申请单的填写,手术医生必须字迹清晰,项目填写齐全,同一手术病人如有不同标本应在申请单上分别标明,且序号与标本袋序号一致。申请单页面内容不能涂改、没有血液及体液污染情况,以确保病检的准确性。

3.3 严格查对制度,手术标本切下后,手术医生与器械护士核对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核对送检护士与巡回护士核对病检医生与送检护士核对并实行双签名,以确保标本的正确统一性。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防范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2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工作范围广、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且急诊手术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连续手术和经常加班会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比较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条件要求也较高,经常更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将影响到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1.2 护理技术因素 目前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技术要求日益增多,然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更新的能力缺乏,没有创新的思维。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术中谈笑风生、打手机、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造成接错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体内遗留异物、病理标本遗失、患者摆放不当、患者坠床摔伤、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认真、均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而引起纠纷。

1.4 安全管理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

2 防范措施

2.1 手术人员的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科学配制、相对固定。选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最好是正式的在编护士,具备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的合适人选。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以老带新,有资历的护士要有责任带教新护士,做好传、帮、教的带教工作。

手术室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关心、理解和尊重护士,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应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减压,避免和改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 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每年必须派出技术骨干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必须要通过预先培训学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新项目顺利实施。

2.3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理解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跟随病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写。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使患者安全、手术者满意。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2.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每月组织科里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部下发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对手术室的核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查对,对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术中输血、用药等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保证患者安全。

3 体会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手术室工作中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 分析及找出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医护患三方面的利益和安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有自我保护意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手术室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才会有明显改善,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护理人员的培训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刚入手术室的护士对工作热情高,学习劲头足,一方面要保护其积极性,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抓好基础培训,注重无菌观念、配合意识和慎独意识的培养。应先入科后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参观巡视手术室环境、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示范各种操作技术,通过知识讲座讲解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手术的紧迫性和不可预见性,培养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再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学习方式,如晨间提问、记心得、科内讲课等,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创造出集体学习和个人提高的一种学习氛围,充分调动护士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弥补专科业务技术不足,保证手术室安全,提高效率[1]。

实行分组与陪排班制:每天针对为患者施行手术的情况,分组合理搭配人员,以老护士丰富的手术配合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帮带年轻护士;同时又以年轻护士特有的朝气,强烈的创新意识,影响老护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值班分为主、副两个班,通常夜班和节假日的时候,副班就在家待命,有手术的时候一定是随叫随到,既避免了手术多的时候人员不足的现象,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手术室环境、器械的消毒灭菌:首先是环境,功能布局合理,实行洁、污分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手术室设无菌、一般、污染手术间,每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床,重点是控制空气质量。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1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必需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周末大扫除应对墙壁、玻璃窗、手术床、无影灯、手术推车、地面、仪器设备、消毒机等进行清洁、清洗及保养。每月定期对各手术间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可查。其次是器械,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能用高压蒸汽灭菌者,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湿、耐高温的物品选择环氧乙烷和低温等离子灭菌。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进行操作[2]。

手术中的安全实施

建立并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为了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的正确。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与患者在入手术间后麻醉实施前、消毒皮肤前、开刀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核对科别、手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等。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于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认真核对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防止异物遗留。

预防术中损伤:加强手术巡视,保证术中患者安全。手术室特殊药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术中用药也要进行仔细查对,确保万无一失。妥善保管和安全使用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及气体等,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灼伤。

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建立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切下的标本洗手护士应妥善保存好,术后面交手术医师,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申请单,标本容器内及时加入适量福尔马林液,并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等,与病理检查申请单一起送入指定标本存放处。

总之,只要管理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断的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服务意识,就能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室安全。

参考文献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 病人 安全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1-01

1 培养高尚的医德

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医德修养,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熟练、思维敏捷、在各种手术中的配合能保持严谨、镇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保证病人顺利地渡过手术关。

2 器械物品规范化管理

2.1 各类手术的基本器械包定数并固定其位置,其数目标准用卡片记录,并要求手术室护士熟记。

2.2 各手术间物品定点、定位置、定种类、定数量放置,并每天清点、补充,手术结束后做到物品归位

2.3 使用无菌器械物品前要检查其有无灭菌标识,是否合格及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3 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

3.1 手术病人的查对

3.1.1 巡回护士接病人时,认真核对病人的腕带标识牌、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化验单、术前准备情况及物品、药物的携带情况。

3.1.2 病人入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医生、麻醉师及病人进行四方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

3.2 仪器设备的查对术前检查电源、导线连接是否准确,术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氧气、负压吸引器装置通畅。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以防止患者摔伤。车上又保暖被,以免患者受凉。

3.3 手术器械物品的查对

3.3.1 术前核对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仔细认真的清点所用的器械名称数量、纱布敷料、缝针等物品,准确记录。

3.3.2 术中核对 术中添加器械纱布、缝针等须及时清点并记录,如有折断或损坏的缝针、器械必须找出断端,保持被损物品的完整。凡体腔或深部手术创口内填入纱布敷料时,医生要通知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并在缝合前提醒医生及时取出。多腔手术在完成一个脏器的操作后进行有关物品的核对,防止物品遗留伤口内。

3.3.3 术后核对 关闭体腔前、后再次准确无误的清点纱布敷料、缝针、器械数量,缝合皮肤后应再次核对清点一遍。

3.4 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的查对

麻醉医师或手术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查对。给药前认真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使用抗生素应准确无误地核对临床医嘱,查看皮试结果。需给病人输血时,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两人核对输血单和配血单上的各项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密切观察病人输液输血及用药的反应,血袋保留24 h,术后送回血库。

3.5 病理标本的查对

手术中切下的标本,及时交给器械护士妥善保存,手术结束后交与巡回护士核对、登记置入标本袋内,放在指定地点,由专人再次核对送检,病理科逐项核对、签字,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4 正确安置手术

手术室护士在协助手术医生摆放手术时,要保持手术床单的平整、干燥,正确使用垫,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操作方便,不妨碍呼吸循环的原则,保持功能位,在骨隆突处垫气圈或者海绵垫,减少局部受压,超过2小时每半小时按摩肢体1次,及时更换体液、血液浸湿的无菌单,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1]。

5 防止电烧伤、电灼伤

5.1 需用高频电刀的手术病人必须摘下身上的所有金属用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金属物。

5.2 高频电刀使用之前必须检查该物品的性能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汇报。

5.3 高频电刀的负极板放在肌肉丰富离手术切口较近的地方,如臀部、大腿外侧及小腿后侧中段等,负极板接触病人的面积应大,且接触处皮肤应干燥、清洁、无疤痕。

5.4 电极接头连接正确,电刀输出强度的调整应从小调起,强度应均匀,输出强度不可过大,电刀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及仪器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停止使用。

5.5 术中不使用时,器械护士及时将电刀插入电刀笔筒内,不可随意启动开关,以防空载状态下灼伤病人。

5.6 使用心电监测及其他与人体有电极接触的电器时,停止使用电刀。

6 预防切口感染

手术人员着装符合要求,调整舒适的手术环境,加强手术间空气的消毒监测[2],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减少人员流动。保证器械物品的灭菌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做好交接登记。

7 体会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映,安全影响质量,质量反映水平。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因此,手术室只要加强病人的安全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就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顺利地渡过手术期,对病人疾病的恢复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玉玲.循证护理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4)12-13.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Dangerous factor;Prevent°from;Counterpla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17-01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就有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要求,因此,我们需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有效预防控制或消灭这些危险因素。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危险因素

1.1 环境因素:

1.1.1 噪音问题:安静手术室内背景噪音约13dB。术中连续噪音来自麻醉呼吸机、吸引器及麻醉排污系统;间断噪音来自多功能高频电刀、麻醉报警及运用手术器械、物品及仪器移动声等;室内人员的谈话声约为60dB。骨科手术还包括骨锤敲击声、电锯、电钻、磨钻发出的噪音,这些噪声会使进入手术室的患者对手术产生惧怕感,因而导致医护人员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携带使用的一些无线通信工具:手机、小灵通等,会对手术室内的患者、工作人员及医疗器械设备造成一些潜在的不良影响。

1.1.2 空气卫生问题:麻醉废气的污染,主要是异氟醚、安氟醚,可从面罩活瓣、罗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内空气;高浓度CO2,手术进行中手术室空气中CO2浓度可达0.11%。CO2主要来自人体的呼吸、电刀的烧灼、和腹腔镜术中排出的气体,当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人体会感觉不适;手术室清洁工作落实不到位,手术室往来人员多,手术密度很大的时候,会出现连台手术间未进行清理自净措施,空调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问题[1]。若环境卫生不达标,会导致手术室药品、器材设备、手术器械的污染。

1.2 技术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各专科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地被开发,各种腔镜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的开展,相应的,手术室各种新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也被大量投入应用当中,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护理安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仪器设备不正确地使用和保养, 会造成设备的毁损或者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不足而延误手术。

1.3 管理因素:

1.3.1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差: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制度是在临床科学实践中通过正反两面的观察总结后完善和形成的[2]。目前,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无例可循,或者很多旧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管理,需要更正修订及补充了,这是潜在的护理隐患。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无法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医护人员术前未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术中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未能重复核对,外用药和静脉药又标志不清;术后又有时未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3.2 监督力度不够:手术护士作为手术医生的副手,很多时候没能监督到手术医生的一些违反操作的行为,护士的管理经验不足、不够大胆,造成监督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是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之一。

1.4 人员因素:

1.4.1 医护间缺少沟通:护士对医师的习惯及配合要求不了解,这是人员造成的危险因素。目前医院的护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新开展的或术中需临时修改手术方案的手术,因护士对手术步骤不够熟练、对医生的习惯不够熟悉, 导致手术的配合杂乱;还有可能发生器械清点的错误, 护士未做好清点用物的核对工作,导致手术后纱布、绷带、或手术器械等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甚至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导致标本遗失。

1.4.2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很多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病情会发生变化,需要用到多种药品,且时间迫切。特别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他们输液的路径较多,护士若缺乏药物知识对患者的病情不够了解,很容易发生药物使用错误,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3]。护理人员素质差,且缺少频繁轮换的培训,会导致院内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4.3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随经济意识的增强,医院的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偏向于重医轻护对护理人员的数量进行了压缩改革。但护理人员缩减、人手不足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影响手术质量,甚至使手术过程出现问题。

2 相关危险因素的应对措施

2.1 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手术室内应尽量减少躁音,保持手术室的安静;手术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好的麻醉机,把泄漏量降致最低,术中使用负压吸引随时抽排废气;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流动,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在对手术室连台手术的使用间隔时间,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4]。

2.2 针对技术因素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在手术中开展和应用, 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的多元化要求愈来愈高[5]。护理人员要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娴熟专业技能;还要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全面素质培养,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熟悉各种新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正确安装仪器,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

2.3 针对管理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策: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减少或避免护理出现的差错,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止护理出现差错的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姓名、科室、床位号、手术具体情形)进行核对,后送往手术间,并由巡回护士进行二次核对。在开始手术前,由手术医师再次进行核对。

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手术前,护士应详细清点所有物品,清点完毕后认真记录并复述一遍进行核对。确定一切就绪,才可开始手术。关于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也需清点记录再使用。术后再次对所有物品认真清点无误后,关闭体腔。

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护士在术中需妥善保管病理标本,待手术结束后,交由主管医生登记、填单、送检(用福尔马林液固定,放于指定柜内,术后由专人送至病理科)

2.4 针对人员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对策:根据实践表明,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对手术护理产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医护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须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手术,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仔细、认真、镇定。在手术中出现问题时应冷静思考,有计划地组织寻找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制定相关差错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