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设备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效果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所学的唯一涉及材料、力学、机械零件、设备等相关知识“量大面广”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内容为化工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课程面向大多数非机专业化工类学生,是在我院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中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目前,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改革的深入,课程学时数几乎缩减至原来的一半(50学时左右)。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笔者所在院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课程定位是基础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定位应符合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即具有职业性、针对性和应用性,突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基于岗位需求,注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将企业文化、行业标准直接渗透到课程建设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和操作维护方法,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是重点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根据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化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课程内容设计打破传统的模式,以模块、项目取代章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重组和整合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确定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采用“认识――深入――强化”三段式展开。
课程认识阶段:主要以感性的认识为主,以参观、图片展示、讨论等活动为手段,让学生了解课程概论和一些浅显的专业知识,引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例如,化工容器结构这一节内容,可以采取现场教学得到感性认识,再辅以图片进一步了解内部结构,使学生易于接受。
课程深入阶段:主要通过创设工作情境、项目实训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巩固上一阶段对该课程建立起来的兴趣,并通过项目、任务演练初步尝试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利用学院的化工实训基地和煤化工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仿工厂情境化环境中学习,通过创设模拟的现场实训教学环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的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通过阀门的认识与拆装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创设好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通过团队合作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课程强化阶段:通过操作性强的项目或任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工程概念。例如,学生在完成换热器拆装、试压综合项目中,已经对换热器结构、性能、压力试验、拆装操作规程等知识都有了较全面的学习,通过项目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诀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充分发挥学院化工单元操作装置、仿真实训、模拟工厂化情境的实训车间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利用好校内外资源。
3、教学团队建设是关键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宽(包括多门学科)、实践性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院近几年通过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新老教师结对子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行业组织的相关技术类培训、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相关实训基地设备使用和教学功能开发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新、老教师结对子,起到了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使得新教师迅速成长,增强了教学团队的竞争力。此外,学院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实习,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通过以上举措,大大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力,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教学条件建设是支撑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学条件的建设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我院化工实训基地集实习实训、仿真、培训、技能考核和科研于一体,拥有精馏、流体输送、传热、干燥、吸收解析、过滤、管路拆装、纯水制备、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釜式反应器等设备,通过教师们的努力,开发出配套的实训项目,编制了相应的实习、实训讲义,制定出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规范,为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在加大院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与神华煤制油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煤化工教学工厂,仿现代化煤化工企业程度高、融入了企业管理文化,拥有煤制甲醇典型装置、模拟生产、DCS自动化控制,可以进行开车、运行、停车、设备维护保养、事故判断处理、岗位管理等实训。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模型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大大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常见化工设备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我院化工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建立起感性认识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深入讲解,并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同类设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内在联系与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思考,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学过程不是授之以“鱼”应是授之以“渔”。
6、实施效果
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改进和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NJC11256)。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机械设备;科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设备被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中,提高了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快了建设进度,降低了劳动力和施工成本,因此工程机械设备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越先进,其维护与维修的成本与难度也就越大,如果不能合理地应用,那么必然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这样不仅不能为公路工程施工提速,反而会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文探讨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科学化管理,就是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运用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公路施工中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效果达到最优。
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备选用不当,配置不全
由于施工的综合环境和要求不同,每个公路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都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进行具体分析,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但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往往没有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使得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不适用而导致设备不可用,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1.2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记录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只局限于油耗、安全、配件,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每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在管理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缩短了使用寿命。
另外,没有做好机械设备工作量的记录和测算,在数量上没有合理搭配,这就会导致一些设备的不平衡使用。
1.3人员管理不规范,对设备不爱惜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一直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很少考虑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压力和磨损程度,即使配置了设备管理人员,其对设备的分配和使用也不规范,保养不及时。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不爱惜、不专业,导致设备出现初始故障迹象时不能够得到及时检查和处理,而是带病作业,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停机待工。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科学化管理方法
2.1合理配置工程施工设备
2.1.1设备选择
公路施工前要先对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经济性分析,对工程施工设备的种类、数量、进场时间、工作量等进行协调,以确保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达到设备的使用效率最高。工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不欠缺、不浪费。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关键性机械设备,比如土石方机械、拌和设备、泵送设备、路面摊铺碾压设备及运输设备等,要保证其性能完善。在采购或租赁机械时要注重机械设备性能指标,优化选择。
2.1.2设备配套
在选择施工设备时要考虑设备之间的协调工作。设备搭配的合理性与工程的质量进度都有很大的关联。在设备配套选择上,首先要以主要工程设备为中心,保证主要设备能够发挥最大的施工效率;其次要考虑设备的数量;另外,设备的兼容性对于施工效率也很重要,要尽量选择多功能的设备,使之能够与主要机械设备协调工作,从而减少工程机械设备出现多种问题的几率;最后,要注意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薄弱环节,对于施工常出现机械设备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加强,预留备用设备。
2.2管理专业化
2.2.1管理人员专业化
公路施工管理中要对工作职能进行细分,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做到岗责一体化管理,无论是设备管理人员还是设备操作人员都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专业技能上,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通过学习与考核的形式鼓励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在设备使用上,要爱惜并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科学施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2.2经济效益平衡化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所使用的油料、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都要能保证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性,保证投入的成本能够取得很好的资金利用价值,发挥机械设备的最佳性能。
2.2.3职能一体化
进行岗位职能与岗位职责一体化管理,为员工制定工作目标,针对每位员工所负责的机械设备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和考核制度,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地维护与维修设备,设备要有序进场,在管理方面做到项目细化、责任到岗、岗位到人,将考核成绩与员工奖金挂钩。
2.3作业规范化
2.3.1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
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与规范对公路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不得超负荷运转,设备的使用要定时、定量。操作者要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设备使用者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避免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使用设备需填写设备申请表单,表单填写内容包括设备申请时间、使用时间、设备工程量、设备操作人等信息。
2.3.2重视安全问题
在公路施工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施工方最重视的环节之一。因为任何一起工程事故都会造成人员或财物损失,严重的甚至会阻碍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施工时,要按要求对各岗位人员实施技术交底,明确安全责任和措施等,并且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施工安全教育,施工人员也要对设备的安全使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机械设备不受到严重的损坏。
2.4维护科学化
2.4.1预防检查日常化
设备维护与保养是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所以做好预防和日常检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预防检查日常化主要体现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以及设备的临时性检查,根据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程量,制定机械设备保养计划,做到重要施工机械设备每次施工完成后都进行检查和保养。在工程机械运转过程中,也要注意设备的运转状态,一旦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机械运转进行检查,并对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进行记录,对易受损部件时时关注,保证机械设备不出现大的工程事故。
2.4.2从根本上保证利用率、工作效率
对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要科学,在保证机械设备不超负荷运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不可盲目,要做专业化维护和保养,所需的配件与材料要统一,保证机械设备配件能够符合设备的最佳需要。
2.4.3专业检修定期化
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进行一定量的运转后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查与维修,根据设备说明提示的检修期限制定检修计划,定期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
3结语
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机械设备故障等,所以要不断积累经验,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对于未知的问题做好处理预案,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严格执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1):11-12.
[2]秦英.公路工程成本控制[J].建筑与工程,2006,(3):60.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营销人才成了高等学校的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是[2]:分析该专业学生就业职业领域;分析就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细分学习子情境。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面对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难点、如何解决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难题,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路,我们认为:瓶颈问题不解决,教师就不能积极参与,即使参与了如改革思路不对,再怎样折腾都不会有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理论、不断进行调研论证、不断进行总结。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课题组,经过多次交流学习、调研论证,不仅解决了教师参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思想观念的问题。下面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改革为例,进行几方面的探讨。
2.1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要求和现场环境勘察结果[3](资讯),进行设备选型(决策),制定施工计划(计划),能够通过阅读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实施),最后按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与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楼宇弱点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与检测的方法。具体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原理;(2)掌握视频监控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3)掌握入侵报警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4)掌握门禁管理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5)掌握楼宇对讲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6)掌握视频会议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7)具备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8)具备小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
2.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确定
目前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建筑主要使用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视频会议五大典型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防盗报警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门禁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因而,《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由五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某个弱电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所以,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情境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如图1。
2.3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行动领域分析及知识技能模块构建
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每个学习情境对应的不同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具体做法:(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采用各种方式调研(参观、网上浏览、咨询等)子系统的功能、组成原理、典型系统类型等,写出调研报告;(2)根据甲方工程要求,进行现场勘查,确定信息点位置和特征,分析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类型,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3)根据选定的设备,了解其功能接口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4)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检查,并安装规范对系统进行验收;评价学生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情况和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如在视频监控学习情境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六部教学法,见图2
3结语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除上述探讨的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改革比如:如何进行学习领域的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过程中场所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需要研究解决。不管改革有多困难,但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思想能比较好的解决以就业为导向,比较好的解决高职教育中学生技能培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 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于调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4.
[4] 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关键词:教材建设;冶金化工设备;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98-03
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课程在传统的有色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国内外均是有色冶金工程专业必修的两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们共同构成了有色冶金专业基础课的“两大支柱”。两门课自开设以来,在培养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有色冶金单元操作和热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在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有关各种有色冶金单元操作与热工工程问题能力(如强化生产,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费用,新技术的开发和科研、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冶金化工设备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课课程的设置逐渐暴露出以下缺陷:
1.两门课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原理,这部分内容在两门课程中均有讲授,由于两门课独立自成体系属不同专业的领域,且分别由隶属不同教研室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或同教研室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授课,内容很难做到统一精选,造成同一内容在两门课中交叉重复,占用学时数较多,因而学生不能学深和学透。
2.部分内容与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相重复。
3.冶金反应设备的设计过分强调经验与反应器的理论相脱离。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国内各高校本着理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1、2],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便增加新内容,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教育的宗旨,先后将两门课整合成了冶金设备或冶金化工设备一门课。
二、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整合后,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若采用原两本旧教材进行教学,则存在以下几个重大缺陷[3]:(1)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若采用原两本旧教材进行教学,存在相同内容上篇幅的浪费,即原两本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相同或属同基础不同对象或属同对象不同内容深度的内容,因此存在篇幅上的较大浪费;(2)对同类问题的叙述方法,着重的对象和同一物理量所用符号不一样,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混乱;(3)由于原两门课的教材各自成独立体系属不同专业的领域,由两位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采用两套教材授课很难做到内容统一精选,完全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4)部分内容陈旧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需更新、补充和加强;(5)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业设备防腐知识和防腐材料及选择的内容。为了满足课程整合后教学上的需要,填补整合后课程在教材上的空白,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建设的具体措施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育思想和课程内容设置和体系的具体体现[4、5]。由于新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的教材已不再适应,因此,必须有一本与新课程体系内容相适应新的好的教材与课程相配套[6]。一个好的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如果缺少一本好的相应配套教材就不能说是一项好的成功的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因此,课程成功整合的关键在于与之配套的新教材的建设[7]。
针对原两门课教材存在的缺陷和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提出的要求,本着宽专业厚基础,突出工程计算、工程应用和设备选型,剔除陈旧内容,反映新成就,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精减学时数与避免重复的宗旨[8],我们进行了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的建设。建设的目标是将原《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两本教材融合与整合成一本既能满足有色冶金专业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学需要和要求,又能适合其他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此,我们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9]:(1)对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首先我们将原两门课程教材的内容按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将与其他课程结合更紧密的内容从原教材中分离出来放至更适合的课程去讲授,例如将换热器设计、炉子的结构和设计等内容放到了课程设计中,这样不但理顺了内容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组合,还使教材内容重点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对内容增、减并举。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设置的部分内容已陈旧过时,我们对此进行了删除和更新,对涉及较少和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也进行了删除。另外我们增加了一些能够反映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和能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生产实际经验知识。增加的内容突出了一个新字和工程应用以及能力的培养。(3)对优化、增减后的内容进行合同存异。我们对经过优化组合和增减后的内容最后进行了合同存异。所谓合同存异就是把原来两门课程教材中重复的内容或理论基础相同而研究对象不同或理论深度不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保留原两门课程教材中不同的内容和相同内容中的不同部分,并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4)保留和增加与其他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要求相同的内容。
由于在新教材的建设上我们采取了以上方法,因而使建设成的教材,其包含的内容虽多但不庞大,虽杂但不乱,这就为课程的成功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建设的成效
经过长期努力,教材初步建设成后经试用和重新修改并命名为化工过程及设备,后于2003年初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具有以下特色:
1.打破了原两教材各自的体系,构筑了一个新的教材体系。原两教材独立自成体系,新建设的教材打破了原教材的体系,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更新和补充,理顺了原各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组成了新教材自身的新体系。
2.统一了原属不同专业领域的两教材的相关内容。在新建设的教材中对原两教材中相同的内容进行了统一整合,并对同一概念的表述和同一物理量所用符号进行了统一,使新建设的教材的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加合理,条理性和系统性更强。
3.突出了工程计算、设备选型和知识的工程应用的主线。教材中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为此,我们在教材中增加了知识在工程上实际应用的内容,补充了一些对工程设计计算有用的经验数据,使理论和实际,一般与个别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和实际工作的距离。
4.剔除了陈旧和实际中涉及较少和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补充了新内容,恰当地反映了本学科的一些新成果。如将原教材中介绍旧型号泵的内容更新成了介绍新型号泵的内容,删除了射流的内容;又如编入了湍流下不用试差法求λ的最新简单计算式和用气体辐射网络单元法推导火焰炉内辐射传热的公式的内容等。
5.教材内容的安排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将原有的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内容和冶金炉的设计计算内容放在了课程设计的教材中进行讲授,把塔设备结构内容放在了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的教材中讲授。这就增强了课程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6.教材中涉及的物理量名称、单位、设备型号等采用了新的国家标准。为了走向世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原有的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更新。由于原两教材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编写的,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国家标准已过时,已有新的替代标准,新教材采用了新的国家标准。
7.在保证不降低原有的质量和要求下,新教材篇幅和教学时数有较大的减少。原两教材字数合计有一百来万,新教材内容叙述简洁明了、准确,字数只有六十来万,篇幅减少了三分之一多,教学时数由原来两门课的110学时减少到整合后的78学时。
8.拓宽了教材的使用面。教材在编写内容时考虑了相近专业的要求,使相近专业能各取所需。因此,新教材不仅适用于冶金工程的教学需要,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如化工、环境、无机材料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
9.填补了课程整合后在教材上的空白。教材先后获得了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省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级再版教材。再版后的教材更名为有色冶金化工过程原理及设备,并获得江西省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五、结语
经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的建设是成功而有效的。
实践表明,通过教材的建设,理顺了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内容;优化了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避免了教材中和教学上内容的重复;减少了教学时数;构筑了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加合理,条理性、系统性和通用性更加强的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教材的建设,还达到了我校多专业相近课程教材统一的目的(新教材不仅可作为冶金工程专业原两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冶金化工程及设备与有色冶金炉整合成冶金化工设备课程后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我校其他相近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由于具备了这些特性,该教材自建设成以来先后被我校冶金、稀土、化工、无机材料、环境和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所采用,同时也被国内其他一些学校作为学生或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被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和贵阳镁铝设计院等科研、设计院所的科研设计人员等所采用或引用。
参考文献:
[1]吕小艳,项蓓丽,文衍宣.实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12,(11).
[2]刘艳.从现代教学观看高校教材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3]卜正学.课程与教材关系浅析[J].求实,2008,(2).
[4]陈立德.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
[5]邸凯辉,张雅楠.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教学观[J].教育探索,2007,(9).
[6]孙京新,褚庆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建立立体化教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7]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上).
[8]赵庆华,赵姝.关于普通高校教材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
1.1多方收集信息,做好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培养计划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关键。培养计划的确定要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要既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有助于融入和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由此,我们注重以下基础性工作。(1)通过网络、杂志、报刊、书籍等各种方式查询专业发展动态,初步构建了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框架。(2)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多所高校的本专业教学计划并进行了反复学习和研究,同时选派教师分别前往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项调研,博采众长,拟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方案。(3)设计了面向用人单位的“学生知识结构等系列问题”调查表,了解到用人单位强调工程实践类及应用类知识的强化,对新兴技术知识有迫切的需要,对外语的应用能力也较为关注。(4)多次参加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研讨会,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充分吸取诸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提议。(5)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跟踪实时信息,为未来进一步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做好准备。
1.2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确定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是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根据社会的需要,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技术型人才。即,注重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知识宽厚、适应性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新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新办专业,一方面,由于开设时间短,建设时间短,教学条件较老专业薄弱许多,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新办专业大多是目前就业市场紧俏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办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校化工专业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引进力度,引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一方面,从社会挖掘资源形成兼职教师队伍。即采用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新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1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
新办专业教师部分由原来一些老专业转调,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但属于新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少。不是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担任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时,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缺乏,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感到专业经验不足,实践知识缺乏,甚至在组织教学上感到生疏。这些情况致使新专业整体学术水平不高,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高水平实验人员。引进人才无疑是解决新专业建设师资的捷径。在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有较大的引进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高学历、高职称、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实新专业师资队伍。比如,在化工专业新办初期,我校先后从研究院、其他高校引进多位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主干课程老师;另外,在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多方联络和政策宣传,先后引进多位化学工程专业“科班出生”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教师行列。当然,在重视引进的同时,我校也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已有的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素质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2.2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目前就业市场紧俏的专业,社会专业人才稀缺,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竞争力又远不及重点院校和效益较高的企事业单位。所以,吸引优秀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科班毕业生,尤其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对于地方普通高校来说,有些“先天不足”。但通过“后天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校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稳定和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同时,创造条件,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聘请化工设计院、化工研究院、煤炭研究院的学者专家作为兼职的教师,除了做学术报告外,还承担了对工程实践性有一定要求的教学工作,如“化工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这支兼职教师队伍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强化和提高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实践性,给高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并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不失为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举多得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工程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重视新办专业内涵建设
3.1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广泛的考察和调研,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规范”为依据,结合安徽省富产煤炭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新专业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主要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系列课程及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等等,突出了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因材施教;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扩展学生自由获取知识的空间;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切实保证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上,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考试+课程论文”、“理论考试+实验实践考核”、“笔试+口试”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3.2教学文件资料逐步完善
新办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经过反复研讨与推敲,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文件,如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纲及实验指导书书(讲义)等教学文件,辅助教学软件、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等提前规划。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校级教学改立项研究,围绕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开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保证开课有教材,设计有手册,实践有内容。
3.3重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本专业实践体系有:实验、实习、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包括化学基础实验与单元操作实验和专业实验。化学基础实验依托化学实验中心开设,单元操作实验和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而特有的实践环节。为此,化工系经过反复论证,从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形式的确立、实验设施的购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研究,完成了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实验、吸收、精馏、萃取、干燥等化工单元操作实验的开设;专业实验完成一些专业课程实验,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等课程实验的开设。并且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改革,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的有较大的比例。这些实验内容与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相吻合。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形式。如,采用计算机仿真实习+现场实习。我校从东方仿真购置了一套大型的合成氨仿真软件,形象逼真地反映合成氨各个工段的生产情况。利用该软件,先在学校模拟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有了认识以后,带着问题,再到工厂的生产车间现场参观实习。计算机仿真实习,训练学生在生产操作条件改变情况下,进行调节、控制与决策的能力,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力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实习,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化工设计在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经济、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得到训练,开设的实践环节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课程设计、化工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体现了化工单元设备设计和过程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