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快速普及,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基于流媒体的新型教学资源与模式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为了探索提高《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围绕该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特点

(一)翻转课堂特点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汇报讨论、解答疑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角色换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为“主动探究者”;教师则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2)交流及时: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由“知识讲授”转变为“问题探索”;教学形式也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师生、生生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与答疑解惑,共同研究解决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效果升级:翻转课堂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聚焦于难点,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对知识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多维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微课特点“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以短小视频为教学载体,按照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记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2]。微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2.短小精悍,学习方便:微课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为可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需求。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主要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此外还可以扩充课堂知识点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专业的热爱,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4.问题反馈,及时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反馈,得到及时指导与帮助。

二《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现状

(一)课程内容《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同学们在学习了核心基础课《微生物学》后,开展的关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性运用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结合生产实际,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论证和确定,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整个设计方案。这门实践课程的高质量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现状《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将拟定的课程设计题目与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拟定设计方案,方案经老师审核后进行实施,全部实验完成后每位同学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最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报告、出勤率来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调动不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比较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本文在分析微课特点和翻转课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微生物学课程设计》课程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一)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教师课前填写《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清单,微生物学操作技能的微视频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视频材料进一步熟悉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并就不同操作注意事项自行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大家要讨论一下任务书中的研究题目应该如何完成。(二)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要求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电子期刊、并结合微课等,综合所学知识完成各自详细具体的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制作成PPT,届时大家一一进行展示介绍并讨论是否可行。(三)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同学们展示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PPT,对方案的每一步要做出具体说明,如为什么要这么做、原理是什么、正确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需要用到什么仪器设备、设备的正确方使用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与观看微课,让同学们彻底搞清楚方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四)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反思将设计方案比较一致的同学分成三人一组,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耗材等,领取后到实验室实施课程设计;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指导与参照微课,正确操作完成各自的实验设计;各组除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可与其他组同学交流,了解其实验情况,加深对其他实验方案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思维等。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课内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此外,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反馈信息,对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学生通过反思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以及课上的讨论过程,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微课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将这种新资源引入《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可在各个环节进行教辅助教学,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互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在概念上,它是指以课堂面授教学为基础,再利用多种教学技术工具来实现教学流程重组的一种较为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技术上看,教学课件的设计方法和类型很多,究竟哪一种教学课件才能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呢?可以想象,传统的那种长达45-60分钟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课件,恐怕很难符合当今伴随着短小网络视频成长起来的“数字原著民”的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因此,从技术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或条件是:教师事先必须为学生们准备好以某种技术形式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以便让学生课前观看和学习,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与以往传统的课件设计理念相比,在设计这种专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课件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课件通常以视频形式为主,同时为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避免认知疲劳,课件的时间一般都短小精悍。至此,一种新的课件设计形式――“微课”应运而生。

所谓的微课,简单地说,就是“微型的课程”或者“微视频”之意。笔者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以下将结合两个具体的微课设计案例来呈现不同形式的微课,供读者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微课的设计思路与制作。

案例一:大学生体育微课程――太极拳

设计框架

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体育休闲活动,并且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瑰宝,太极拳也是北京大学的必修体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根据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微课整体由五个主题部分组成:片头视频、理论学习、动作展示、课后测验和片尾视频。学习者打开课件后,首先会观看一部片头视频短片;随后会出现选择界面,学习者可以选择按照正常流程开始学习,即先进行理论学习,再进行动作学习,最后进行课后测验:也可以选择从三个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开始学习。当学习者完成此次学习后,可以选择观看片尾视频短片。

设计思路

开场视频由现有视频素材后期编辑而成,希望通过富有中国风的画面和音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如图1、图2所示。

传统学习课件通常采用“开门见山”式启动,即学习者打开课件后直接开始课程的学习,没有铺垫与导入,这并不符合对于当前学习材料的要求。为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从始至终保持,本课程采用微电影片段将各主体部分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故事主线;随着学习的进行,故事情节也逐步展开,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微课程的观赏性和结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图3、图4所示。

考虑到太极拳属于体育类课程,涉及到一些复杂而难以描述的身体行为和肌肉运动等内容,所以动作学习部分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如图5所示。

图示部分为太极拳基本姿态的展示,以卡片形式展现,卡片正面为动作名称和图片,学习者点击图片后,出现对应的文字说明。“视频”部分是对太极拳动作的动态展示,如图6所示。学习者可以选择想要观看的分解动作,或选择所有动作的连续播放。动作展示如图7所示。

案例二:高中生创新微课程

对于处在思维发展的最佳可塑期的青少年来讲,如何卓有成效地利用这一可塑期来培养创新思维,开发的新能力,将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本课程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对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认识,体会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如何培养,如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这种思维的感觉,如何发展这种思维的意识,如何发掘这种思维的能力等等。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反复探索与实践,最终确定课程视频主要以“录屏”的形式进行,下面将总结设计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

第一,微课的“小”与“大”。一节微课,通常不会讲授过于复杂的知识体系,而是聚焦于一两个知识点,这需要更加精心地进行课程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所以在本课程中一直遵循“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的原则。微课的“小”也体现在时间方面,通常会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第二,微课的视觉设计。由于课程的受众是高中学生,所以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选择明亮、饱和度较高的色系的颜色,并搭配形象生动的卡通配图以及活泼的动画效果,如图8、9、10所示。此外,复习课采用的是录制视频的形式以增加新鲜感和兴趣。视频的背景选取了有学术意味的书柜和明亮的窗户,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同时也避免了更多嘈杂物品入境分散学生注意。

案例三:高中语文微课

在录屏式视频之中,主讲教师是隐于“幕后”的,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种视频模式,通常比较适用于数理化或工科类公式推导、演算较多的学科教学。它突出展示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板书”的字符内容及其讲解声音,而非教师本身。不过,对于多数社科类学科的教学来说,这种方式似乎就不太适用了――在许多人文类课程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演,同时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表情、体态、眼神和体态语等,一举一动,都可能会被赋予丰富多样的信息传递功能。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视频设计方案:演播式视频。

演播式视频,可以说是当前微课中最常见的拍摄方案。视频画面构图形式通常是:主讲教师居于屏幕画面

侧,其身后显示教学讲义(幻灯片或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这样,整个视频画面的布局呈现出音、画、文字三位体,同步显示,犹如平时常见的电视主持节目一般。某些情况下,演播式视频可能还会展现出教师远景和近景镜头的切换,以加强画面的动态变化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微课;应用

“微”事物是时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在快节奏的环境中所开发出的新兴事物。微课是在课堂上运用短小的多媒体资料完成教学内容信息传达的一种形式,一般这些信息传递的时间长度不会超过十五分钟,正是由于这种“微”特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但同时也是由于这种特点使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制作录像、PPT等教学资料使老师面临了更多的压力。这就导致了目前微课应用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小学语文的教学注重的是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微课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最直接的传达许多语文课程知识点,但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理解仍然非常重要,这就对教师微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一、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现状

第一,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根据对小学语文微课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微课的应用基本上只出现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存在,这种教学状态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教学水平提高不明显,仅仅是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小学语文老师对微课的认识程度。根据对小学语文老师的调查显示,关于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相对普遍程度较高,但对于微课教学科学理论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弱,甚至有些教师对课堂上使用的微课资源并没有微课这一概念的意识,专业性的微课教学模式更无从谈起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将微课课件直接做为一种资料来将课堂要传达的信息生动化、动态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而对微课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仍然缺乏。

第三,小学语文微课教学问题。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模式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对待,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很低;其次由于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使得微课教学这种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提升水平较差;再次教师对微课的全面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将微课运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而是仅仅在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最后在微课课件的设计上,教师没有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使微课丧失了原本强大的教学促进效果。

第四,微课应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小学语文由于难易程度相对较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度较弱,没有科学的微课教学意识;微课做为一种新兴事物,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培训缺乏;微课的设计任务工作量大,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教学课件设计等。

二、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特点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兴趣较低,而微课有效的结合多媒体工具,将书本上死板的内容灵活化,无疑会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要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课件的设计原则,然后才能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明显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首先,坚持“微”原则。“微”原则就是要求微课的设计短小精悍,占用时间少,课题小,选择某一个有针对性的小课题,进行简单的课程设计,然后利用PPT或者影像等形式进行制作,将其讲解的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

其次,坚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心的转移,逐步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上来,微课的设计也不例外,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特点,进行课件设计,可根据小学生比较喜爱的色彩搭配、图案风格等,完成微课设计。另外微课设计选择的资源和内容也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选择与小学生年龄阶段接触比较密切的资源,以提高他们的接收率。

再次,互动性原则。课件的设计不能够只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来划定教学课题的选择,还应当根据互动性原则,加入吸引学生,并引导其进行主动思考的元素,与学生实现充分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微课设计中还可加入丰富的趣味性内容或图片,让学生在不断接触微课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渐渐形成固定的接收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微课设计实例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进行具体的微课设计,以下以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为例进行课件设计。

首先,明确微课设计的目标,即微课课题。这篇课文主要是在描写植物的生长,在文中细节描述了爬山虎的各个部位特点,以及其“会爬”的生长特点。这篇课文要传达给学生的就是观察事物的细心和耐心,因此就以此做为目标来设计课件。

第二,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植物的“脚”以及爬行的动作形态,是他们的关注点。

第三,微课内容设计。本次设计以PPT的形式来展示爬山虎的细节形态,选择植物的各个结构、细节图片做为资源,结合生动的文字说明,让课文制作成为图文并茂与动态图片并存的微课件。

第四,实施教学。制作好的微课需要提前在学生面前播放,但不加入讲解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对各个细节的观察;然后在课堂上对整个微课进行详细的解说,细节的回放等,并与学生及时交流和沟通,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结束语

微课教学对小学语文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提升方式,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针对性改进设计方案,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近年来,在大学公共课教学中,慕课、微课模式渐趋流行。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是否也适用慕课、微课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课为例进行微课模式改革的探索。

1 理论分析

1.1 微课模式的特征

从国际流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看,微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面向社会公开,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重难点分明,师生互动,资源情景化等。微课程多以视频形式(电视、网络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讲授。相对于一般课程(大学每次课为2课时或3课时,90分钟或135分钟),微课程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即相当于一般课程的1/3或1/4、1/5。讲授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一般是一、两个主要问题或者概念、理论。因为所讲内容较少,所以主题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微课程还要求师生要有序互动和有效交流,授课软环境要亲切生动、自由活跃。

1.2 行政管理专业课特点及改革要求

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学生可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计20门左右。大部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内容多、知识杂等特点。学生学起来或者感到模糊和凌乱,或者感到干瘪和枯燥。本课题组组织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70.6%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不感兴趣,68.2%的该专业学生对学过的主要知识和理论感到模糊和茫然,53.3%的该专业学生不能清晰阐述50%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此外,日常课堂教学中到课率不高、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看别书等现象大量存在。实践表明,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以往的单向式授课模式已愈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的特征、传授对象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避免枯燥、减少疲劳、攫住学生注意力,力避无巨细、大而全、自导自演、唱独角戏的知识讲授方法,而应该善取舍、突重点、多互动,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1.3 适用性理论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要求决定了采用微课模式的必要性。微课模式短小精悍、清晰灵活的特征能够很大程度地克服学生枯燥、烦闷、乏味、凌乱的感觉;微课模式精讲、问答、讨论、互动、情景化等特征能够突出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讲问结合、讲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微课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这合乎学习效率线理论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时间长、内容多,回顾巩固不及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较低;由于缺少互动和讨论,理解率也较低。与之相反,微课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记忆率和理解率。

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是否都适用微课模式?从理论上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只有那些理论性较强、概念或理论之间的连续性不很大、知识可模块化和碎片化的学科,才适用微课教学模式。综合审视行政管理专业课,我们会发现多数课程?m用微课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社会受众较少,所以暂时还不适用微课模式“面向社会公开”、“通过视频形式远程传播”等特征。条件成熟后可以做到,但在实验期内此点暂不必考虑。因此,推行中的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所使用的微课模式实际上还只是一种准微课模式。

2 授课方案设计

为了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选择三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西方行政理论,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政府经济学和政府绩效管理适宜用微课模式,而西方行政理论则不太适合(选择它是为了检验和比较)。

授课方案设计如下:按照原教学计划,三门课程每次课均为90分钟,每次课完成一章的内容。采用微课模式,仍然保持任务量不变,即每次课90分钟完成一章的任务。但把90分钟课程分为三节微课,每节30分钟。微课之间没有休息时间。在30分钟的一节微课中,教师讲授一两个问题或者概念、理论,时间为20分钟,学生讨论和课堂反馈性提问为10分钟。第一节微课完成后,自然进入到第二节微课,按照同样的方式推进,直到完成第三节微课。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须对预授章节进行知识归纳,列出主要知识点,在区分大小、主次、难易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分三部分进行分配。每一部分讲授的主要知识点(表现为问题、概念或理论)一般控制在1~3个之间,同时设计预讨论(或练习)和提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数量和难度。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补充学习课堂教学所选知识点之外的知识和理论。教师可在网络课堂上列出参考书目,并就学生自学中的相关问题与之进行交流和答疑解惑。为了方便对比,在课程教学的前期(本研究计划为该课程全部学时的1/3,即前6周)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之后再采用微课模式(后12周)。若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就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调整。

3 实施效果分析

本课题组按照授课方案在河北经贸大学进行了微课教学模式实验。在三门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的期末,课题组进行了实验结果检测。通过受课学生调查和听课专家反馈,形成以下结果:

表1 微课模式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分析表1,我们会发现:(1)政府经济学与政府绩效管理两个学科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接近,而西方行政理论则明显较低。这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吻合。(2)“形式和过程”项的满意度都低于“内容和结果”项的满意度,但幅度不大。这说明微课模式在学生吸收知识、理解理论方面确有实效,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些微不足。(3)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两学科具有很高的满意度,高于对微课模式本身的评价;多数学生也认为西方行政理论的微课模式好于传统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微课模式比传统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即使对于西方行政理论也是可用的。

表2 微课模式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表2,我们可以把微课模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1)讲授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知识点之间连接性较差,知识点区分不明显。(2)讨论环节:组织不当,干扰较大,发言机会少,时间不足。(3)问答环节:提问少,回答机会少。(4)课后环节:作业量小,问题设计不得当,批改不及时,批语较少,有些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

原因分析:(1)每节微课讲授部分只有20分钟时间,因此知识点多或者导入和连接多都会使时间不足。而西方行政理论本身的特点即内容整体性较强、难以模块化等特征就容易造成上面所列的对应问题。(2)没有对课堂讨论进行合理设计,因此没有解决有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组织发言”、“怎样避免干扰”等问题。(3)问答包括讲授过程中的随机问答和讨论结束后的反馈问答。由于受时间限制,?S机问答和反馈问答都比较少,因此难以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需要。(4)课后作业问题缺少合理的设计,一是由于工作量大,教师时间紧;二是由于教师对此重视不够。

4 改进思路

4.1 保持成效

(1)原设计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基本正确,要继续使用。实验表明原设计方案在讲授、讨论、问答等环节的时间安排基本合理。20分钟讲授(包括随机性问答)、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基本贯彻了微课的主要思想。

(2)除西方行政理论外,课程知识点安排基本得当,要继续保持。知识点安排要做到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难度相统一,这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实验表明,所测学校教师基本能够做到这一点。西方行政理论的效果不甚明显,这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4.2 改进不足

(1)在讲授环节,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导入和知识点连接的时间要安排得当,不能没有,也不能过长,要根据知识点的数量和特点来确定。

(2)在讨论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要在计划中解决诸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避免较大的干扰”等问题。根据实验和经验,本研究认为讨论的问题应是本节微课的主要问题,由教师指定,2~3个为宜。以邻近的前后座位4~6个人为一组,务使每个人对每个问题都有发言机会,教师最好指定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在问答环节,教师要按照点名簿有计划地轮流提问,使每名同学在整个学科授课中被提问的机会大体相等,课堂随机问答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当。由于时间限制,反馈问答环节难以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提问少、回答机会少”的问题。

(4)课后作业要适量,批改要及时,要有必要的批语。教师要适当增加作业量以弥补反馈问答的不足。课后作业最好运用网络课堂进行布置、批改和评价。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低要求――读完一本“最好”的教材,并在期末考核中有所体现。

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管理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国家发展“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翻转课堂在全国各学校正在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和发现相关的资源并进行学习。智能手机以及手机网络的发展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加灵活方便。

1.1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的翻转课堂也叫“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调换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课外时间学生由传统的学生完成作业转换成学生通过相应的方式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或者是协助学习并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提出与记录;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成由教师辅助和同学的协助完成相应的项目或者疑问知识点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导师,课堂的主宰不再是老师而变成了学生,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微课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视频可以称之为 “微课例”。

(2)教学内容专一。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视频的问题专一,主题突出,主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具体的操作来完成视频的录制,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rmvb、wmv、avi、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学习,查看教学文档、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AD等)上实现移动学习。

2.《计算机应用技术》_Access数据库管理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_Access数据库管理课程特点是我校经管类学生大一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必修课,2学分,32学时。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项目式的方式进行,课程全部在机房内进行,课堂主要通过老师操作讲解和学生的操作练习完成,教师在操作讲解时通过极域广播软件广播给学生,操作讲解完后结束广播由学生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指导解决,如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广播软件进行统一讲解。

3.《计算机应用技术》_Access数据库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_Access数据库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包含课前知识的传递与学习、课中知识的吸收内化和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三部分。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

教师根教学大纲要求确定好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案;第二,选取课程的四次上课内容为翻转课堂教学,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并针对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微视频在云班课平台进行以供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学生通过云班课平台学习相应的视频并利用思考练习对自己知识点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测。第四,课堂上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自己的疑问点并完成相应的操作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与提高。

3.1课前知识的传递与学习

教师根据开学初制定的翻转课堂计划以及大纲要求,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并对相关知识点完成视频的制作以及思考练习等教学资源。教师在翻转课前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教学资源的,本学期该课程老师主要是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班级的管理,所以教师在云班课中进行教学资源的并通过云班课提醒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线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视频并通过思考练习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云班课可以查看每位学生视频的学习情况并实时提醒没有进行学习的同学进行学习。

3.2课中知识的吸收内化

课中主要分四部分进行,分别是:答疑解惑、知识检测、内化提高、成绩评定。

(1)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点进行解答,当然也可以是同学进行解答,教师进行总结补充。教师可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并进行解答相应的疑问。

(2)知识检测。教师给各小组分派不同的操作任务,让各小组独立完成并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检测小组成员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

(3)内化提高。教师给各小组一定的提高操作题目。通过查看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来检验各小组知识的吸收内化情况。

(4)成绩评定。每次翻转课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前知识学习得分、课中小组得分、内化提高得分。

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获取每位学生视频学习的情况并进行打分;课中教师根据每小组操作的情况给小组进行打分,然后由小组长根据每位成员的贡献度给每位成员进行打分;教师根据每小组内化提高部分的操作进行小组打分再由每个小组长根据组员的贡献度对组员进行打分。最后,由教师将三部分分数进行综合得到每位学生该次翻转课堂的得分。最后教师将四次翻转课成绩进行综合并折算到期末成绩中。

3.3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

课程结束教师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4.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并被广泛的应用,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应当前形式的一种值得应用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并进行改进完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