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 临床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的好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响。当前,一些手术室医护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隐患,这些隐患很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留下终生遗憾。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隐患:

1.1护理人员自身隐患 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强度高,容易降低精神集中力,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容易促使护理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 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专业技术不熟练而对仪器无法正确操作,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与其他记录不符合等问题。接待患者查对错误或者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综合的人为隐患。

1.2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隐患 手术后对遗留器械、物品清点有误,造成手术时间的不适当延长。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手术中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严谨,洗手消毒穿衣不严格, 造成对患者的伤口污染甚至感染,而且没有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污染标本及器械未放于指定盆内造成的污染。器械护士未经主刀医生同意丢弃标本或者术后标本未及时贴上标签,导致患者的标本混淆。或者术后的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了诊断结果。甚至送检标本错误影响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室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易产生医疗纠纷。

1.3与患者沟通不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面对各种手术器械心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心理产生波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和乏味,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较低。当患者向医护人员提问时,医护人员往往语气生硬,让患者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使其情绪波动更大。另外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理技术的专业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全面的技术,就沟通技巧来说很多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

1.4制度不健全 合理的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医护人员按照制度进行护理工作, 随着卫生部新制度的出台,宣告以前的一些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这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应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新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造成了护理事故的发生。

2 防范对策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在手术中不发生认为的不必要的意外。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护人员负责的态度对手术室护理中寻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强化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要及时的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性,需要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新的规定制度,吸取从实践中发现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安全制度等容易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和工作细节, 并且由专门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出台各种奖罚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抓好制度落实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医患沟通,树立职业的神圣感,增强自信心。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对于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准则,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 对管理者来讲遵守管理手册,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消灭护理事故的重要措施[4]。

2.2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以不断的提高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医院各项规章和制度的敬畏感,使其不敢轻易犯错;医院还应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晋升、奖金以及职称的评定等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事件相联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各种规章,以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巡视工作,使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术中巡视的重要作用。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各项原始记录项的考核,研究显示,相当多的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均与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

2.3制定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的关系最为直接,然而,这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相关制度的缺乏以及实施力度等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明确、清晰、无争议、科学、客观、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侥幸和惰性心理的产生,更加有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遵章行事习惯的养成,对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如下的几个主要方面:①患者手术之前的确认制度: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必须要详细的检查手术的安排单,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台次、手术时间以及术式进行再次确认,并确认患者物品器械和药品等是否准备妥当;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本台手术的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资源进行清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防止医疗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准备不全或者患者手术之后器械、敷料等遗留在其体内等现象的出现;②手术室的复核管理制度;手术室应该建立患者手术前、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关键指标的双人复合制度,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防止关键步骤出错;③手术患者的交接制度: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均应该严格的执行交接制度,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交接者交代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具体状况,从而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④患者手术标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患者手术之后,主刀医师应该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签字确认,以保障手术标本管理的安全;此外,手术室的防感染制度、患者原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均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所医院内部均有相应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 其诊疗项目、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等均不断的发生改变,而如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仍然一成不变的话,则很难适应手术室变化与发展的需要,势必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部门 - 手术室,其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

2.4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侵袭,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好各种防护用品,以有效的防止体液和器械等对护理人员的侵害等也是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方式。医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给予其必要的关心、尊重与理解,最大限度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2.5术前疏导 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所达到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进行,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职业化沟通技巧,运用语言艺术,把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2.6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员配置 医院的手术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故而,对于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均应该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经过科学、合理配置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在选择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应该严格要求,不仅要选择正式编制的护理人员,其应该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优点,还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手术室的具体工作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排班,并本着以老带新的工作原则做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以不断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注入新鲜的 " 血液 ",提高手术室的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其进行钻研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 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和预防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危险的医疗场所, 任何护理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完善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人员配置,高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团队是手术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所以为确保手术室的安全,需要及时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细节都要仔细的检查,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尽最大可能的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对手术室中存在的隐患要及时的发现和及时处理,为患者的手术创造和谐的手术室环境,提供安全和满意的护理。

参考文献: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600例。其中男287例,女313例;年龄5~67岁,平均年龄(65.5±10.2)岁;338例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22例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31例患者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7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术,60例患者行抗青光眼术,43例患者行眼外伤手术,79例患者行其他眼科手术。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手术期间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优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手术期间出现的不良安全事件对发生率。

2结果

600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共出现14例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33%,见表1。

3讨论

3.1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①医疗制度:未能及时修订和优化旧的医疗制度,如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手术患者交接和接送制度、消毒灭菌制度等,存在护理安全隐患。②管理方面:1)手术室人员缺乏相互监督意识:对于眼科手术室来讲,眼睛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解剖比较复杂[3],所以就需要相互监督严格执行规范非常重要。部分医护人员对他人的正确意见不能有效接受,容易产生造成安全隐患。2)后勤保障问题:术后运送人员有时不及时到位,病人等候送去过程存在不安全的隐患;设备仪器的保养人员的联络与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存在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员方面:1)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部分新入科、轮科护士眼科专科理论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主要是被动执行医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及操作设备仪器不熟练。眼科患者主要为老年人,常常伴各种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常常因为不良情绪而出现胸闷、高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4],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3)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眼科手术室的手术量比较大,手术时间不长,精密、贵重仪器的种类较多,因此就应相对固定护理人员,对手术流程和手术器械比较熟悉,眼科专业知识较强[5]。随着学科发展,手术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人流控制、手术准备、手术咨询等工作无法实现专人负责,存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3.2针对以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优化眼科手术规范化管理制度

①优化已有制度制度,增订部分新制度: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医疗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际工作中对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发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保证相关职责有证可循,让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6]。眼科手术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损伤,而且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感觉、运动以及听力等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连台手术时发生混淆排号、错答错应等现象的几率较高,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制度,加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②优化护理安全管理:首选不断强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的力度,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奖惩制度,让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其次应对后勤保障力度进行强化,眼科手术室的管理者应加强和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对后勤监督和巡查力度进行强化,让手术相关机械供给有效满足,让医疗器械的运行保证安全和平稳,让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序;与运送部门反馈问题,调整流程,确保运送安全,减少不满情绪或纠纷的发生率。③优化护理管理制度:根据现代眼科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要求,调整人员工作职责与不合理的流程,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体力、眼力和反应力进行综合培养,让患者的护理安全得以有效保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新技术、新业务培训,以适应现代眼科技术的进步的要求。

作者:黄冬荷 李追 何连爱 王贺先 曾秀 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参考文献

[1]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2]张丽,方乐,李盼盼,等.眼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19.

[3]纪平.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86.

[4]蔡兆阳,汪静.眼科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404-405.DOI:10.3969/j.issn.1008-6633.2010.03.093.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确认制度  安全管理  临床应用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5年5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让患者签字。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专职人员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间号,根据交接单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并和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互相签字确认。

        1.3手术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核对无误后由患者签字确认。

        1.4手术医生刷手前再次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无误后并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2、效果 

        本院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以来未发生1列患者差错部位差错、术式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1]。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确认制度由手术室访视制度和手术病人交接制度两部分组成,从手术相关科室通知手术室决定手术后,手术室先制定了完善的术前患者访视制度和手术当日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层层把关,并由病房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共同参与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并签字确认,从根本杜绝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2]在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有书面文字的记载,避免了以往只履行口头查对制度,防止病人在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容易回答错误,而该制度是要患者亲自确认签字,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3]。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4]。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我们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发生。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为患者服务,最终得到患者的满意。尽最大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严格控制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医院协会,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2]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5.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83-01

由于骨科手术的专用器械种类繁多、结构体系复杂、价格昂贵,一般医院不作为常规配备,而是使用由器械公司提供的专用配套器械(即外来器械),同时派技术人员(即外来跟台人员)对骨科专用器械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降低医院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但是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量不断增加,这种方式也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方面的隐患,更值得医院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1存在问题

1.1外来跟台人员的准入、培训方面。国家没有统一的法规或条例作为对外来跟台人员规范管理的依据,而医院也不重视外来跟台人员的准入管理,未把对外来跟台人员的管理纳入医院的监管流程,同时也没有对外来跟台人员进行资质考证和相关知识、技能的考核。部分外来跟台人员不具备医护执业资格,人员流动性大,纪律松散,不利于监管。有资料表明器械供应商的从业人员具有行医资格证的仅占50%,其中受过清洗培训的人员寥寥无几[1]。

器械公司派驻的跟台人员知识不全面,部分人员没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对骨科器械的使用、保管和维护不熟悉,经常发生配套的骨科器械准备不全、性能不良而延误手术。对骨科器械的运送、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要求不清楚,在医院感染方面给手术患者带来极大的隐患。对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知识未掌握,加之有些跟台人员责任心不强,将导致影响骨科手术的效果。

1.2外来器械的产品质量方面。器械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在不同的区域使用同一套器械,使用频率高,加之器械商对器械的管理不规范,保存不科学,导致器械容易变形、损坏。骨科手术使用的专科器械和内固定材料,一般在术前1天根据医生的手术通知单,由设备科采购人员通知器械公司送货至手术室,由手术室护士和器械公司送货人员共同清点验收。但是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或对外来器械的基本性能不熟悉,会导致进入手术室的器械数量和质量不合格,影响手术效果。有时器械商为了提高使用率,送达时间延误而影响器械的正常检查、清洗、打包及消毒灭菌,导致手术无法按时进行。

1.3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方面。外来器械在不同医院频繁流动,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特别是清洗及灭菌效果的可靠性。手术室的所有器械都必须经过去污、清洗、烘干、上油、包装、高压灭菌的程序,特殊感染手术后器械还需经过特殊感染处理。外来器械由于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常在各个医院之间转,洗涤时间不固定,很难按上述步骤进行处理。骨科器械关节多,腔隙多,结构复杂,公司人员不能按标准的清洗程序清洗器械、保养器械,使器械经常有污渍、血迹、锈斑等,不能有效地保证灭菌质量。

1.4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器械归属于器械商,流动性大,手术室管理者对器械的管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脱节或者无人管理。手术室器械管理者责任心不强, 与器械商交接器械时数目不清,不能认真检查器械的性能、清洁度等而影响手术。洗手护士对院外骨科器械的性能不熟,不能熟练准确地配合手术。

2管理对策

医院应重视对骨科手术外来跟台人员和器械的管理,因为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医院

工作的正常秩序、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术的效果及预后等。我们应从制订和落实骨科手术外来跟台人员和器械的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操作流程着手,并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2.1建立和落实外来跟台人员准入、培训、考核制度。首先建立外来跟台人员的资格审核和准入制度:要求进入手术室的跟台人员必须具有医生或护士执业证书,取得其所在器械公司的上岗证,然后向本院医务处申请,进行资格审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岗前培训。通过准入制度以提高外来跟台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使其相对固定,便于管理。

由护理部组织对外来跟台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术室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工作流程等,并根据实际工作要求,逐步完善外来人员集中培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通过课堂提问、互动教学、多媒体播放、书面答题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其牢固掌握手术室规范和制度,经考核合格发放手术室准入证。此后涉及理论更新或流程变动随时培训,并定期梳理存在问题,总结经验,予以警示和提醒。每年进行上述培训内容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能否准入的依据和器械公司能否成为合格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督促供应商和外来跟台人员重视和配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2.2规范外来器械的验收清点、运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手术室设立专科器械护士负责外来器械的管理。术前一天手术医生开出手术通知单,一设二份,一份送手术室,一份送设备科,由设备科通知已经查验资质和证件合格的器械供应商送货,规定器械公司必须在手术前日15:00前将器械送到手术室,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外来器械的验收清点、运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手术室建立外来器械清点、验收、登记制度,由专门的专科器械护士检查外来器械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合格,能满足手术需求等,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并建立器械公司送货员和手术室护士双签名制度。清点验收结束后送供应室按规范流程统一清洗、消毒、灭菌,手术室严禁直接使用外来器械。同时应做好器械灭菌时的生物监测,即使是急诊的骨科手术,其外来手术器械也应按规范做好快速生物监测,以确保灭菌效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3加强手术室管理。在手术室的管理中,除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外,还应加强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培训。由于骨科器械不属于手术室常备器械,且器械种类多、复杂,不同手术和不同器械公司均不相同,如果性能不熟悉,既不能做好外来器械的管理,手术配合难度也较大。因此骨科手术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应相对固定,同时作为专科护士参与外来跟台人员的培训和外来器械的管理,使其更加熟悉器械的特殊性能和使用要求。也可请器械公司专业人员就特殊器械的使用、骨科手术的新进展进行讲课。通过手术护士和器械公司人员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手术效果。

骨科手术外来跟台人员和手术器械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管理的好坏对手术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重视骨科手术外来跟台人员和手术器械的综合管理,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最后我们还应不断学习,在管理中精益求精,使骨科手术外来跟台人员和手术器械的综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确认制度;围术期病人;安全管理;作用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或紧急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每天的手术量大,工作流程重复性强,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感。仅靠强调责任心而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差错事故仍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产生[1]。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9年12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结合病历内容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病区护士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前患者禁食及皮肤准备情况,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共同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签字确认。

1.3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1.4制定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 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首页,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血型等。

1.5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三方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并认真完成《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的内容并签名。

2.效果

本院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以来未发生1列患者差错部位差错、术式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2]。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确认制度由手术室访视制度,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和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五部分组成,从手术相关科室通知手术室决定手术后,手术室通过以上制定的这些制度层层把关,并由病房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共同参与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并签字确认,从根本杜绝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3]在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有书面文字的记载,避免了以往只履行口头查对制度,防止病人在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容易回答错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4]。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5]。加强围术期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我们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发生。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为患者服务,最终得到患者的满意。

参考文献:

[1]彭金来,戴红霞,李翠媚.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4-55.

[2]中国医院协会.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