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普通化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范文第1篇

1.1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目的和原则

《基础化学》是我院生物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深度、广度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与化学各学科相互关联、渗透,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药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学科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基础化学》课程的知识素材在不断扩充,较少的课时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任务;而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当前教改中各专业基础课程课时不断压缩的现状。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无疑是《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大学建立了基础化学网络课程,但都拥有自己的版权,无法在我院校园网上利用,在应用上很不方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院开展网络教学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构建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一方面可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学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大学化学学习平台是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秀的网络资源有机结合,满足《基础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对网上资源进行认真研究、筛选、整理、加工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交互性的构建原则。[4]该平台是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为编写框架,在内容的选取上兼顾了生命科学、药学、医学等专业以及化学专科生学习的需要,在编写制作中,参考了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积累和经验,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电子教案为基础制作脚本,形成了适合本科教学的基础化学的内容体系。同时,注意了本课程的系统性、先进性以及本学科科技前沿,因此,本课程也可作为生命科学、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网络学习课程,可作为大学和专科相关教师的教学课件或参考课件。

1.2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实现

自2010年起,《大学化学教学中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开始着手大学化学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该平台采用B/S结构进行整体架构,B/S结构的应用非常简单,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运行,省去了客户端安装软件的繁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平台采用ASP脚本语言与ADO技术访问AC-CESS数据库来实现B/S结构的网站系统开发。ASP技术是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与其他数据库或程序进行交互实现动态网页的制作。AC-CESS数据库是微软推出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着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等优势,目前比较广泛地被中小企业与ASP技术相结合开发WEB应用程序。在本系统开发中,通过ASP脚本技术对AC-CESS数据库的访问突破了静态网页的功能限制,使得网站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在线答疑模块的实现。

1.3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

该平台由《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两门基础课组成的,。学习平台的栏目结构如图1所示。《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分别是为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的基础课,由于大一新生对新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都不了解,所以,在课程简介模块中分别提供了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的介绍。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栏目深得学生欢迎,如化学资源功能模块提供了丰富的化学参考资源,这些资源分为八个栏目,分别是化学常数、科学名人、化学图片、动画库、趣味化学、化学热点、化学与生活和元素化学的故事,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这些资料。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来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该模块。通过动画、图像、图形等媒体资料,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可实现网站的开放性和教育的个体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这也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位置由“后台”转至“前台”,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了更精彩、完美的体现。由于课堂上的电子课件所含信息量大,许多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上课记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课内容。我们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教案为基础,以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配合与化学结构和分子图形紧密相关的ChemOffice、ChemWin等绘图软件,开发研制出一套大学化学辅助教学课件,将课件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在线或下载浏览,可大大方便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电子课件模块提供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两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课件,学生点击相应章节的链接后可以以网页的形式浏览这些教学课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在教学辅导栏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测试习题及其答案,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随时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试,学生在作答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反复学习、思考,最终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学习中和练习的疑惑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线答疑模块与教师、同学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该课程的课后辅导答疑常常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为了便于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情况的反馈,我们专门设计了在线答疑模块。该模块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互动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就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或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较好地促进了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各种信息传递和反馈,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氛围。了便于网站的管理,平台另外设有管理员模块,网站管理员可以在该模块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实现学习平台的内容与课堂内容及时跟进。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里倘佯而不至于迷航,在网站设计时,我们精心搜集了十多个与其相关的学习网站,以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登录自己所需要的网站,不仅节省利用搜索引擎而浪费学习时间,而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辅助自己进行学习。

2大学化学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曾组织过我院2010级生物专业专科生、本科生及2010级化学专业专科生通过大学化学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辅导栏目,传输教学信息,下载学习资料,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测试。通过在线答疑的互动功能,学生提出了大量的学习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启发,对所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答疑,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汇集、整合在资源库中,使得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2011年底,课题组组织参与了网络自主学习的部分同学对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及大学化学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价,从收集到的书面材料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网络学习平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结论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范文第2篇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物理化学课程强调课程系统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选择性地教学,精讲课程的核心内容,选讲部分前沿知识,突出应用,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物理化学课程的精髓,完成教学任务。

1.1 精选教学内容

在我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已修完的普通化学课程中,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内容与物理化学课程重复较多,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不讲或略讲重复内容,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抓住重点,突出难点,以点带面,以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化学热力学部分,简单介绍系统与环境、热与功、热力学能等基本概念以及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在化学动力学部分,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意选取一些综合实例,进行热力学、动力学综合分析。另外,弱化公式推导,根据专业需求强化应用。例如:在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部分,我们没有详细推导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等压方程,而是直接给出了这些方程,并结合例题让学生掌握其具体应用。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删除了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差的知识,如真实气体的节流膨胀、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中的链反应及反应速率理论等。

1.2 结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根据我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理论化学知识的目标要求,我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方面,重点讲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期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化学的原理以及相关的理论计算。我们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对物理化学课程的需求,例如:若要研究地下水环境中矿物盐的相互转化或确定化学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形式[5],均须应用化学热力学中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同时还会涉及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计算,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地下水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此外,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后续水文地球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在讲授化学动力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反应速率与建立化学动力学方程计算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演化机理等。另外,为了让学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课本的局限,注重用物理化学原理解释地下水中的有关现象及规律,结合废水处理,讲授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过程”,由此引出表面现象,并扩展讲解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由此引入废水处理过程中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相关知识。

1.3 跟踪课程前沿科技,拓展学生视野

为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教师需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原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例如: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可以融入超临界萃取、界面自组装、超分子、离子液体、环境敏感性水凝胶、LB膜、纳米材料等新内容。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与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能力。例如:学习临界状态理论时,补充讲解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的应用;学习稀溶液的渗透压理论时,讲解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海水淡化;学习电化学原理时,讲解氢电池、锂电池及各种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在宇航、军事、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学习表面现象和胶体知识时,鼓励学生用这一章的理论解释人工降雨、卤水点豆腐、明矾净水等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通过基础理论在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物理化学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将基础理论用于生产实际的创新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以往的教学重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与高校本科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发挥其创造性。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理化学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满足其要求。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及结论,在推导过程中,宜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复杂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那些抽象的、单纯用语言不易描述清楚的概念或复杂的动态过程,我们则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信息,也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可逆过程做功的多少的讲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用动画演示一次膨胀、二次膨胀、三次膨胀和多次膨胀过程所做的功,用图形面积的大小描述做功的多少,通过对比,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可逆做功的概念。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讲课的速度一般比较快,信息量大,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更来不及做笔记,况且物理化学有些内容本身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总之,我们采取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范文第3篇

本期杂志,小编邀请了三位就读于天津大学工学院的同学,为大家现身说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王文毅

上了大学之后,每当我和高中同学说起自己专业是化工时,几乎都被误解为化学,这时,我常常会用做菜的例子来解释两者的差别。如果把做菜比作做实验,那么化学专业研究的是什么食材搭配什么食材才好吃,或者说多少食材A搭配多少食材B才好吃,它研究的是“为什么”(Why)。而化工专业研究的是这次做的是这个味道,下次如何能做出相同的味道。这次在家用小锅做两三个人量味道很好,下次在食堂用大锅做几十个人的分量如何能够保持同样的味道。总之,化工研究的是“怎么办”(How)。从一个角度来说,化学是在实验室中用试管做实验探索。化工则是用比一间屋子还大的容器来实验。它研究的是在安全、环保、稳定和节能的条件下得到最大产量。

我们专业课程十分繁重,除了必修的化学类课程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等成了我们的专业课,这些课都是在推导公式,要求数学和物理知识。为实验课打下基础。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化工设计这堂课,课堂上老师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给我们讲解许多实际问题。如今,国内许多化工厂的工艺要么是国外已经淘汰的,要么是花了重金从国外买的新工艺,自己的技术很少。比如,我国每年用于从国外进口芯片的外汇甚至高于石油进口。但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并未达到预期。化学工程师的匮乏就是原因之一。

老师提到,我们的化工厂之所以常常伴随着污染,一部分原因是有的地方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的环境利益,不注重或者根本就不治理污染造成的,另一部分原因就在技术上。这也是我们化工人应当注意的地方,治理污染常常需要花很多钱,我们如果能研发出成本很低的治污技术,或者说研发出整个生产过程中,只产生一点或者根本不产生污染物的生产工艺,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会好很多。化工虽然会产生污染,但处理污染,还是得靠化工。老师的讲课让我情绪高涨,也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国内的化工存在技术落后、污染重的情况,因此我们化工人任重而道远,国内哪儿有不足,我们今后就朝改进它的方向奋斗。

我们的专业最有趣的,是实验课。我们的实验课程很多,能够给同学们提供足够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有趣的化学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对化学的兴趣。学院有许多优秀的导师,我们可以在大二之后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这些都调动了我的积极性。

大三、大四学年,我们分别设计了换热器和精馏塔,之前学习的那些枯燥的公式和规则,此刻突然变得有用起来。同时,理论课也远比前两学年少,我们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在大三学年末,我与同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化工设计大赛,比赛中,我们要设计从生产到防污的全套工艺流程。设计常见的设备同时考虑它们的布置,同时设计自动化控制方案,还得为工厂选址以及做经济核算。我们不仅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还学习了有趣的三维画图软件。大大丰富了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请到了学校里有工程经验的教授做指导老师,并且,我们还得到了国内最好的精馏技术老师的指导。这次比赛收获很大,我们综合运用了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还从老师那儿学到了实际的工程经验。更让人难忘的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聚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历程。同时,可喜的是,这个比赛中我们的指导老师,现在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

现在我们已经大四,我的同学中有的签约了宝洁之类的日化行业,有的选择进石化等企业,还有的选择出国深造,而我保送了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我希望继续深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努力从老师那儿学得实际经验。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刘芃宏

经历了惊心动魄万分紧张的高考之后,根据估计的分数和我的兴趣爱好,我决定填报工科专业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可是当我拿起填报志愿指导书时,各式各样的专业名称让我眼花缭乱。在基本了解各专业的概要介绍后,我填写了六个志愿专业,最后又因为调剂的原因,我误打误撞成为一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学子。

一踏入校门,系主任和老师们就为我们进行了详尽的专业介绍。广为人知的是,工程科学分为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能源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几大下属分支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严格地讲,它又不能完全归属于传统意义上对工程科学的分支。它是在多个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交叉、融合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分支,也是生产需求牵引、工程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过控专业的前身叫做化工机械,顾名思义,它是化工和机械的结合产物。天津大学等一些化工比较强势的高校将过控专业划归在化工学院,而山东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则将过控专业划归在机械学院,这和学校的定位有关。1998年开始,教育部根据发展要求将专业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充分考虑到自动化控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而更名的。

至此,过控专业主要研究加工制造流程性材料的由过程单元设备和机泵群通过管路、阀等连成的机电仪监控一体化的连续性复杂系统的定位进一步明确。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专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过控专业的课业负担也是比较重的,比如我们要学习基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有专业基础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等,也有专业核心的工程材料、过程装备控制工程、化工流体机械、化工设备设计、现代化工设备制造技术和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以及许许多多的基础课和专业实验。

刚开始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时,是比较枯燥的,我也觉得毫无目的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大多数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条件都与基础的数学和物理有关,所以按部就班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总而言之,我们既要学习机械工程类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习化学工程类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本专业独特的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自觉地学习和应用自动化控制、焊接和防腐等专业的内容。我们的确是走在一条交叉学科的康庄大道上。

学即有所用,正是因为过控专业的同学们掌握了许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很多的用武之地。

许多年前。刚从苏联引进这一专业时,本专业毕业生们被企业戏称为“万金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应用范围之广。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发生什么条件的反应,设备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没有设备的支持,再好的工艺都是纸上谈兵。

近些年来。实现大型炼油设备的设计、制造成为关键。农业是一国之本。而化肥的生产过程与设备也是过控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煤化工,新兴的生物质能、核能都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泛的应用领域决定了过控专业的良好就业情况。在最新出炉的《麦可思2012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我们过控专业的就业率高居前列。常见的石油、化工、冶金、重工、发电(火力发电/核电)、制药、食品、橡胶制品等企业,自然是一部分同学的好去处。而一些地区的特种设备检验所,管道运输部门,设计院也需要过控专业的学生。在一些航天、海船等方面的科研院所也有我们过控学长学姐们的身影。就这样,一批批的过控学子们斗志昂扬。去拥抱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过控专业的美好未来。

制药工程专业 谭清杰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我们的人生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我想,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大家会纷纷对报什么专业,哪个专业好和学的专业毕业后如何就业等问题感到迷茫。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才得知自己被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录取。我当时对制药工程这个专业完全不知道。非常担心以后学了这个专业怎么就业,我自己能学会这些东西吗。就这样怀揣着这些疑问我上了大学。

我现在是一名大四学生。经过这三年专业课的培养,我从一个门外汉到变得非常喜爱我的专业,以身为一名制药人而骄傲。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型交叉学科,作为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我们专业偏向于工程,它是奠定在化学、药学、生物技术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制药业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研究药物的药理药效,而是致力于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刚开始步入大学,我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大学里很随意,学习完全靠自己,我对要学习的专业也是一头雾水,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从大一开始就接触双语教学。我们所上的物理化学、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工程、药物化学等课程都是双语教学,老师的PPT都是英文,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课下多花时间复习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我们经常是既买中文教材又买英文教材。两份教材同时看有助于我们理解。

对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我在开始的时候也很头疼,特别是高等数学,它里面的概念和高中时所接触的概念大相径庭。我记得当时我除了上课认真听老师所讲的课,记好笔记,课下还经常和老师、同学探讨问题。总之,对于大学的学习我们要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自己积极主动去问老师、同学,不要像高中那样指望着老师主动给你讲,毕竟大学里的老师都比较忙,还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大一、大二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学习了许多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大三的时候我们开始涉及专业课。我们是一个以工程为主的专业。制药工程设立在化工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在于探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而是要研究如何将药品生产实现工业化,因此我们接触到的专业课程是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工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这些课程都是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而我们知道实际药厂的生产都是由一个个化工单元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制药工程是在传统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的学科。

我们学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本科生阶段并不区分方向,在研究生阶段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以及药物制剂方向。专业的就业情况也很乐观。对于本科生而言,可以从事药品检测与分析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医药代表的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至于制药专业在本科就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都选择读研继续深造,还有少部分人选择出国深造。以我们系为例,全系一共58人,每年大约能保研11人,而这58人中大约有4-5名同学选择出国,工作同学大约有10个左右,剩下的同学就是考研。研究生毕业后是可以进入药物研发部门、进入工程设计公司、从事药品质量保证等工作。

从茫然不知到投身制药工程专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从对制药专业的一无所知到爱上这个专业,我以身为一名制药人而自豪!

问题1:报考化工类专业对身体有没有要求?

答案:化工类专业对眼睛有一定的要求,色弱和色盲不能报考。因为化学做实验时要经常分辨试剂的颜色,以鉴定成分和纯度。

问题2:化工类专业是否适合女生报考?

回答:一般的化工院系,男女比例差不多在2:1。当然,在就业的时候,由于某些岗位的特殊要求,使男生的需求量要远远要高于女生,导致女生在就业中产生一定的压力,但也并不是太大的难题。

问题3:化工行业的就业环境据说比较差。而且不安全?

回答:近几年化工行业的工作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是国家对企业的严格要求,凡是不达标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另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从经营的角度选择新工艺,严格管理与控制。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事实上,人们听到的化工厂的危险事故,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导致的,如果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来实施,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

大学普通化学笔记范文第4篇

一、通过“三个引导”,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关键在于创建一支适合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教师是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思维是缺乏科学性的。首先,这种观点把教师凌驾在学生之上,所谓“传”、“授”、“解”都是站在一个高度去“俯身向下,谆谆教诲”。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三个引导”,强化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影响力、渗透力,改善历史上教师的形象。

1. 引导教师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德素质。师者为表,德者为魂,为人师表既是从师者的行为准则又是从教者的座右铭,因此,“外塑其表,内铸其魂”便成了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我们要注意主题教育的活动形式,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1)组织教师开展“走进优秀教师的心灵世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学习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霍懋征等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优秀教师的所想、所思、所作、所为令教师们感动,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教育品质,才能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

(2)组织教师开展“树师表形象,创行业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在教师中推广“教师工作的应事应语、忌事忌语”;致力于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设立“师德师风监督岗”。通过广泛听取学生及家长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取信于学生、社会和家长。使教师素质向“一高(高尚师德)、二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位学生)、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目标迈进。

2. 引导教师通过练功活动,提高教学技能。我们深知教师只有“内功”深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要求教师掌握以下教学基本功。传统基本功:会写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会画简笔画;会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会设计板书,会设计学生活动。

现代基本功:会使用计算机;会制作课件;会上网查找资料;会简单的英语对话,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写练功作业、集中培训、单项竞赛等形式把练功活动落到实处,夯实了基础,丰厚了功底。

3. 引导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高专业素质。教育部王湛副部长曾经说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1)同伴互助,营造校本教研的活动氛围。从四个方面加强同伴间的互助,发掘教师的个人潜质,达到优势互补。

一是在备课中互助。采取分工备课和自己选定备课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优势,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熟悉的教材单元,在经过集体推敲,做到化多人之智为一人之智。

二是在讲课中互助。教师从实际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怎样突出教材的重点上体现互助;在如何处理不同教材上体现互助;在课堂教学策略上体现新老教师互助。在互助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是在评课中互助。教师多角度、多思维地分析课堂教学,在交流、评析中说真话、实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让教师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产生共鸣。

四是在交流中互助。我们要求每位使用新教材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做一次理论讲座,培训教师。每次讲座前,主讲教师都认真确定主题,查阅资料,讲座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切磋,借助骨干教师的力量提供教材上的互助,使更多的教师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教材。

(2)挖掘资源,形成校本教研的活动优势。一是挖掘理论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让杜威的教育思想、魏书生教育品质,李吉林的教学方法深入人心。

二是挖掘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我校市级骨干教师内在的智慧和潜能,形成校内的智力资源。她们率先每周上挂牌课,主动培养区级、校级骨干教师,由此,带动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挖掘课程资源。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重点,进行认真的实践。结合大多数学生是铁路子弟这一特点,确定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走进社会,了解铁路,关注发展》。采取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铁路,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形成了团队作战的态势。

二、运用“三个原则”的教改思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落实办学理念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因此,我们把握原则,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1. 运用“整体性”原则,指导课堂教学。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把握“整体性”原则。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就像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因此,每个学期初不仅要求每一名教师要通读关于自己所任学年段的课标,还要通读上一级学年段的知识及能力培养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笔记,学情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备课和讲课时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清楚所教内容在知识的整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做一名“清醒”的课堂教学者。

二是在教学对象上把握“整体性”原则。这是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让课上的表现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我们引导教师除了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之外,还应利用学生从众心理,以讨论探究式教学,给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相互暗示和相互激励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都自愿参与到学习中来。

2. 运用“兴趣性”原则,指导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一是让课堂和谐,学生轻松学习。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到“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们在课堂上坚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以教师的亲和、谦逊减轻学生精神上、学业上的压力,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达标标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二是突出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分层次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因此,无论教师的备课,还是讲课,都要预设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汇报、合作学习,课后的反思,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3. 运用“创造性”原则,指导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展开思维,设问求答”。教师在教学中不急于将结论性的话告诉学生,而以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原点,展开思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来源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借助画、摆、填等方法,自己摸索问题中的规律。语文阅读则要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不尽相同,教师应该要学生讨论探求,让他们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通过多读、多悟,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角色的互换,真正做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实施“三化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1. 坚持“系列化建设”,深化德育活动效果。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其系列化,有利于德育活动由浅入深地发挥成效。以学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为例,围绕这个主题学校开展设计了“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背荣辱歌谣、讲荣辱事情、听荣辱报告、写荣辱征文、评荣辱明星、立荣辱志向的六项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知荣辱,树新风”的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荣辱观。同时,结合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教育宗旨,通过开展“爱读书、会读书、迷读书”系列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经典故事,接受思想熏陶,提升道德水准,引领行为转变。德育活动系列化,深化了活动内容,遵循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2. 坚持“制度化建设”,实现德育活动长效性。青岛嘉峪关小学校长说:一项活动,大家都觉得好,就把它作为一项制度保留下来,让它发挥实效。的确,一项好的制度,可以规范一项活动,更可以延伸活动效果。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祭扫活动,因为我们学校离靖宇陵园比较远,走着去,孩子体力不支,坐车去,不仅费用高,而且消耗精力太大,学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开展五年级和一年级的手拉手活动,只让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参加扫墓。活动从始至终都由五年级学生带领一年级学生参加,并在烈士墓前举行一年级的入队仪式,由五年级学生为一年级新队员佩戴红领巾。活动效果空前好,大学生因为领了小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特别懂事,一年级的小同学因为在烈士墓前佩戴上了光荣的红领巾觉得特别有意义,也倍感光荣。于是学校决定,把这样的活动形式作为一项活动制度坚持下去,直到今年的祭扫,学校依然按照这样的活动模式进行活动。以前是学生不愿去扫墓,现在是学生升了一年级,就盼着上五年级再去靖宇陵园,再去把红领巾传给弟弟妹妹。这就是活动制度化的魅力。

在三实验小学,还有许多制度在按部就班地引领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正常进行,比如升旗制度、班会制度、表彰制度,因为长期坚持,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督促教育作用;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因为常年坚持,学生的参赛水平在不断提升;每周一次的小百灵广播站、每两个月制作一期节目的七色光电视台活跃着校园的生活。制度化建设,让学校的德育活动有了自己的特色。我校在坚持制度化建设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创新,让制度更完善,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3. 坚持“基地化建设”,创造动手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实践的舞台,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实施基地化建设。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6个校外红领巾实践基地,分别是通化市气象站、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65367部队直属营、修正药业、通化火车站和洞泉社区。有了这些实践基地,学校组织开展了“走进军营”、“走进铁路”、“走进家乡”、“走进科学”、“走进社区”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看中感兴趣,在听中长见识,在做中增本领。

在校内基地建设方面,学校除了国家要求建立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标准化实践基地外,我校还注意挖掘校园资源,创造学校特色,开辟了独具匠心地校内实践基地。绿园中,在设施完备的花房中,学生可以种植花卉;在设备专业的气象观测站中,学生可以观测天气,及时填写天气预报板,向全校师生预报天气;在21块实验田中,学生们种植蔬菜,了解田间耕作知识,更知道一餐一饭来之不易。还有优雅休闲的英语角,随意发挥的涂鸦墙,设备标准的篮球场;自由参观的三角型宣传栏;装修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温馨舒适的心理咨询室;设备专业的少儿电视台。这些活动基地,活跃着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寓教于乐,把学校办成了学生的乐园。

四、落实“三项投入”,加强学校办学设施和环境建设

办学设施和校园环境的改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1. 改善办学设施,在设备购置上加强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学校投资170万元先后建立了多网合一的教学系统、两个微机室、一个语音教室和18个多媒体教室,使教师教学、办公进入了信息时代,所有 的教室与校园网、国际互联网连接,通过组织课件比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公开课等活动,提高了教师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使学校微机网络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除此之外,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基本上按照标准配齐、配足,满足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求。图书室配备了专门的图书管理软件,学校的图书室管理面向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2. 美化学校环境,在校园建设上增加投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和谐、美观、有效”的思路,建构了三大系列的主题教育,主要包括:

一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关注科技前沿”为主题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主教学楼走廊内,其内容包括“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民族”。

二是以“陶冶艺术情操,展现艺术特长”为主题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二号教学楼的走廊内,其内容以学生书法作品为主。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成功的幸福,品味实践之乐。真正发挥了“学习的场所、实践的基地、创新的乐园”的育人功能。

三是以“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创新人才”为主题的“处室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科室文化和与之相应的功能教室文化,努力营造“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3. 提升专业素质,在教师学习上加大投入。为了使教师的素质能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我们积极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几年来,我校干部、教师,先后到上海、北京、杭州、长沙、大连、沈阳、青岛等地进行学习和考察,选派音乐教师到北京参加专业培训,选派数学教师到北京、秦皇岛参加奥数辅导教师培训,几年来,学校派出去学习的教师达到80%,每年为教师学习提供的资金3万元有余。鲜活的教育思想充实了教师的头脑,使教师树立了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