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陕键词]华蜜0526 引种 大棚栽培
[中图分类号]S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7―02
华蜜0526哈密瓜(Cucum ism elovar.saccharinus),葫芦科(Cucurb ilacea)黄瓜属(Cucum is),是甜瓜的一个变种,一年生藤蔓类草本植物,是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培育的一个哈密瓜新品种。
厚皮甜瓜为世界的十大水果之一,哈密瓜是厚皮甜瓜的一个常见品种。随着哈密瓜(Canlabupe)育种和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生产出很多不同甜瓜品种,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其中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为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珠三角地区。华蜜0526是网纹哈密瓜的一个新品种,具有表皮青色、遍布网纹、肉桔红色、果肉脆、口感好、品质佳、色泽好、香气浓、味道甜、风味独特、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达15%-17%、长势旺、产量高等特点,物美价廉,是城乡大众化的果品,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永安大棚冬春温室内温度低、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易于发病、没有天然的授粉媒介等不利于哈密瓜的栽培,华蜜0526哈密瓜品种具有耐低温、弱光、抗病、高结瓜率、耐贮藏运输等特点。永安市农科所于2015年引进华蜜0526,大棚栽培于大湖镇上甲村,试种面积5亩,单果重3-6kg,亩产高达4000kg,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栽培地选择;浸种直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几个方面,介绍华蜜0526在永安的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望为永安市大面积商品化栽培华蜜0526哈密瓜奠定一定的基础。
1华蜜0526栽培地选择
根据华蜜0526的生长习性和大棚走向,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大湖镇上甲村的农业五新技术实验基地5个棚,大约5亩,引种栽培华蜜0526约5000棵左右。
1.1土壤
华蜜0526大棚栽培的基质要求基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良好的砂土或壤土,土壤粘重和田间积水都将影响根的生长发育。土壤偏酸性,最适宜pH值在pH6-7之间;
1.2水源
大棚要有充足全年不间断天然水源,远离污染源,微酸性至中性,水质无污染,农业五新技术实验基地配有水肥一体化和沼液灌溉管道,方便补肥补水,条件得天独厚,适于华蜜0526的大棚栽培;
1.3光照
华蜜0526为喜阳植物,栽培地宜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华蜜0526哈密瓜的适宜的光照强度在55000-60000lux之间;
1.4温度
华蜜0526大棚栽培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2-32℃,短时间可耐45-50℃高温,温度在12%以下时发育迟缓,10%以下停止生长,低于5℃时发生冻害:
1.5湿度
华蜜0526生长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湿度不宜过高,确保大棚内的通风透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1.6大棚走向
永安是季风气候区,主要风向以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华蜜0526栽培大棚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主流风向,最好选择南北走向,通风良好的大棚。
2华蜜0526的浸种直播
2.1种子处理
华蜜0526种子播种前,5000棵约25包种子,放置于2L烧杯中,用常温水2L浸泡3-5个小时,泡完用种子带过滤,滤出种子,放置于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7-15min,清洗干净,沥出种子,湿毛巾或湿纸巾包住置于25-28℃催芽,大约18―24h可露白;
2.2种子直播
处理好的华蜜0526种子露白后可直接播种,种植时应避开30%以上温度和10%以下温度,最好选择阴凉天气或凉爽的傍晚进行。大棚内施足底肥,每个棚大约施用消毒过的羊粪或鸡粪1000kg左右,复合肥约50kg,整完畦后,在畦上撒一层消毒过的菌渣3-5cm。定植前,基质需要浇透,然后再浇一遍由糖蜜、奶粉、海草粉和菌加水培育而成的有益菌。采用整畦挖孔种植,一个棚大约12畦,每畦覆盖园艺地布,畦上挖70-80孔用于种植华蜜0526,行距60-70m,株距35-45cm,栽培时宜浅不宜深,定值过程不要挤压华蜜0526的种子,以免损伤,直播后在种子表面撒上菌渣基质,种植后再用定根水淋透。
3田间管理
3.1水肥管理
种植初期,出苗前以保湿为主,苗出齐后在确保温度的前提下及时进行通风透光,降低畦面湿度。植株定植后浇5天清水,第6天开始浇营养期的沼液,第7天要追加一次有益菌,水肥系统控制调整为一天4次,1次12秒,3次沼液,1次清水。随着植株的长大,水肥的次数也逐渐增加,由4次逐渐增加到8次。
3.1.1水分管理
华蜜0526灌溉水宜用微酸性至中性水,最好是雨水或山泉水。自来水储放24h以上,最好暴晒一下。华蜜0526喜润而畏湿,夏秋浇水宜选在傍晚,冬春则可在日出前浇水。应根据土壤和空气湿度确定是否需要浇水,一般夏季每日浇水;春秋可隔日浇一次冬季3-4d浇一次。
3.1.2施肥管理
开花授粉期控制肥量和停止施肥,而在坐果后,果约拳头大时开始追肥,用高钾复合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淋根际或用沼液兑水淋根部,每隔5-7天施1次,共施3-4次。
3.2温湿度管理
3.2.1温度管理
当晴天大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膜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温度控制在22-32%。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增加通风量,白天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15%左右,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形成和累积。
3.2.2湿度管理
夏天雨季时容易导致棚内湿度急剧增大,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导致哈密瓜病虫害的发生,应在雨后及时揭膜通风或减少水分的灌溉次数,降低棚内湿度,控制湿度在50-60%,及时喷洒杀菌药剂保护瓜苗,防治哈密瓜蔓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3.3吊蔓整枝
3.3.1吊蔓栽培
华蜜0526采用单主蔓吊蔓栽培,吊蔓对准每一植株吊一条细绳,瓜蔓长约30-40cm时开始绕蔓,每隔3-4天绕一次。
3.3.2整枝
及时将瓜10节位以下侧芽全部摘光,11-15节留着结瓜,26-28节打顶摘心,摘顶后留3-4条侧芽,其余摘除。整枝打顶宜选择晴天进行,阴雨天湿度大天旱不整枝打芽,每次打芽时,手、剪刀等必须共用70%酒精消毒,每打完一处,对瓜节位处消毒1次。
3.3.3开花授粉
华蜜0526为异花授粉作物,为了提高坐果率,需要蜜蜂进行授粉或人工进行辅助授粉。早晨7―9点,先剥掉雄花花瓣,露出花球,然后轻轻点到雌花柱头上,见到柱头有花粉粒为准,一般授粉3-4天后,即可看到授粉是否成功,当瓜直径达4-5cm时进行选果,剔除畸形瓜,一棵瓜留一个果。
3.3.4吊瓜
吊蔓栽培时,待幼果直径长至10-15cm时用吊瓜网袋进行吊瓜。在幼果节位上的果柄与坐果枝的着生部分打一个松的结,吊起幼果,使其呈水平舒展状生长。
3.4搭防护棚网
在种植大棚两边围上防鸟网,防止鸟类进入种植地破坏,损坏华蜜0526哈密瓜。每天观察,及时挑拣病死株,拔除杂草。
4病虫害防治
华蜜0526的病害较多,虫害较少,种植期间要主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严格按国家标准G8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产品不受农药污染。
华蜜0526的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虫害则主要有斜纹夜蛾和叶螨等,坐瓜时特别注意防止蜜蜂盯瓜,导致瓜腐烂现象的发生。
农业方法: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绑蔓打老叶并清除病叶及病株。
物理方法挂黄板进行诱杀,一般10m2挂1张。
化学方法: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可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嘧菌酯、嘧霉胺、戊唑醇、氟菌・霜霉威、农用硫酸链霉索等。
关键词:厚皮甜瓜;品比试验;设施栽培;扬州地区
厚皮甜瓜皮厚肉多,香甜爽口,外表美观,是甜瓜中的精品,夏季水果中的贵族。甜瓜性喜高温干燥、强光照及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我国厚皮甜瓜以新疆出产的哈密瓜最为著名,销往全国各地。扬州位于中国东部,新疆的哈密瓜历经长途运输进入扬州市场,最短也要几天时间,不仅运输成本高,品质也有所下降,而且也缩短了哈密瓜的货架期,增加了水果店铺的销售风险。近年来,随着哈密瓜南移东进生态育种工作的开展,选育出一批适合东部种植的厚皮甜瓜新品种,使得江苏及东部沿海地区厚皮甜瓜的本土化种植、供应本地市场成为可能。2011年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从台湾引进了多个厚皮甜瓜品种并对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温室栽培的优质品种,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丰富本地市场,满足人们高档次生活需要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1年3月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湾头基地的温室大棚内进行。供试材料有:玉姑、新月、翠甜、天仙、长香玉,均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种植20株。各品种于2011年3月20日播种,4月16日定植。定植前,667 m2施入腐熟饼肥2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整地作畦,畦高30 cm,畦宽50 cm。每畦种1行,株距40 cm,行距90 cm。地膜覆盖,膜下铺滴灌管。立式吊蔓栽培,以侧蔓结瓜为主,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测定方法
幼苗期以定植期为准;开花期以50%的植株第一朵雌花开放为准;坐果期以雌花子房膨大为准;成熟期以采收为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糖度计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长香玉为大果型网纹甜瓜,其生育期最长,其余各品种的生长速度大致相同,其中玉姑最早进入花期,其次为翠甜、天仙、长香玉、新月。果实发育期长短是甜瓜早熟性标志之一,在参试品种中,小果型的新月果实发育期最短,为36 d左右;其次是玉姑,为40 d;天仙、翠甜和长香玉属于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较长,分别为42 d、45 d和49 d。
2.2 植物学特性比较
由表2可知,各品种甜瓜的茎粗相差不大,节间以玉姑最长,为9.17 cm,翠甜最短,为6.39 cm。叶面积玉姑最大,其次为长香玉,翠甜最小。同时,株高也以玉姑最高,达222.86 cm,长香玉次之,为217.50 cm,翠甜最低,为142.14 cm。由此可知,各甜瓜品种中,玉姑叶片大、株型开展、长势最旺,长香玉次之,而其他品种叶片较小、株型较紧凑,翠甜长势最细弱。
2.3 果实性状比较
本试验引进的5个甜瓜品种中,从果实性状来看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如表3所示,长香玉为长卵形大果型绿网纹绿肉甜瓜,其余均为圆球形小果型甜瓜,其中新月白皮白肉,玉姑白皮绿肉,天仙黄网纹白肉,翠甜绿网纹绿肉;从果肉厚度分析,长香玉最厚,达3.5 cm,小果型中玉姑最厚,为3.4 cm,天仙、翠甜最薄;从单果质量分析,长香玉最大,达1.8 kg,其次是玉姑,为1.5 kg,天仙单果质量最小,仅为1 kg;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天仙最高,达16.5%,玉姑为13.0%,而长香玉最低,仅为11.0%。
3 结论与讨论
1西瓜甜瓜贮藏与运输岗位的研究任务和工作
1.1高品质甜瓜成熟度检测技术
完善和扩展现有仪器设备在小型瓜、厚皮甜瓜成熟度鉴别方面的应用,建立高品质甜瓜成熟度检测技术一套,快速无损检测甜瓜成熟度。
1.2甜瓜预冷与保鲜技术及设备选型
利用现有保鲜库开展不同品种甜瓜预冷技术研究,开展对甜瓜的贮藏性生理变化研究:筛选出适合长途简易冷链运输的环保保温材料;利用贮藏、运输、分子标记技术等技术对体系育种室选育的哈密瓜新品种耐贮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相关的保鲜应用技术研究。
1.3高品质甜瓜冷链流通保鲜技术
集成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品质甜瓜冷链流通保鲜技术,进行研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远途冷链流通保鲜技术体系l套。分别建立北到华北(华南、华东)、海南到华北(东北、华东)、远途冷链流通保鲜技术示范线各1条,减少流通损耗10%~20%。
1.4基本信息数据库
开展建立、建全全国20个甜瓜贮运与加工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
1.5哈密瓜的耐贮藏性评价体系建立
构建厚皮甜瓜耐贮藏性表达谱,初步探明厚皮甜瓜贮藏性的表达及相关基因。
1.6哈密瓜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经济保鲜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保鲜剂的研制与开发1~3个。
1.7提供甜瓜贮藏与运输技术咨询服务
每年培训专业技术骨干50~100名、农民经纪人200~500人次,并召开1~2次50人现场培训会。
2西瓜甜瓜采后处理与加工岗位的研究任务和工作
2.1西、甜瓜成熟度检测技术研究
完善和扩展现有仪器在小型西瓜、厚皮甜瓜成熟度鉴别方面的应用,改进和研发便携式检测仪器,完成可在西、甜瓜产地推广应用的现场检测技术l套。
2.2西、甜瓜采后处理保鲜技术研究
利用现有差压预冷设备和保鲜库开展不同品种西瓜甜瓜预冷技术研究,筛选适合长途运输的环保防寒保温材料,研发出适于瓜类预冷的水预冷机1台,编写预冷技术规程1项,获得专利1项,在体系建立的西北到华北(华南、华东)、海南到华北(东北、华东)西、甜瓜远途冷链流通保鲜示范中应用:减少采后流通环节损耗15%以上。
2.3西、甜瓜鲜切加工技术研究
完善加工工艺和保鲜技术,筛选适宜鲜切品种,与果蔬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产品生产示范线2~3条,实现鲜切加工产业化;完成技术规程1~2个,获得专利2~3项。
2.4西瓜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完善产品货架保鲜关键技术,筛选适宜品种,开发甜瓜饮料,与果蔬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产品生产示范线1条,完成相关技术规程1~2个。
2.5继续进行西瓜高番茄红素、高瓜氨酸品种筛选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技术研究
继续进行西瓜高番茄红素、高瓜氨酸品种筛选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中试产品2~3个,编写技术规程1~2项。
2.6薄皮甜瓜采后软化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探讨薄皮甜瓜采后软化机理,确定影响软化发生的因素,提出调控技术措施。
2.7打瓜种子有效功能成分研究搜集品种资源,筛选含油脂和蛋白等有效活性成分高的品种,探讨有效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3西瓜甜瓜产业经济岗位的研究任务和工作
3.1市场变化及趋势分析
跟踪国内外市场走势,分析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以西、甜瓜生产各种统计资料和固定观测点及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西、甜瓜市场结构动态变化监测:跟踪国内外西瓜甜瓜生产、消费、贸易信息,研究国内外西、甜瓜产业供求特点和发展态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2生产要素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结构、价格变化及趋势:测算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西、甜瓜投入产出调研和固定观测点数据为基础,开展产业投入要素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估:开展种植模式与规模、新技术应用的效果及影响分析:开展要素市场及配置模式研究,确定区域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3.3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跟踪监测国内外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产业中长期供求分析,对本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在构建产业经济数据库和开展生产要素监测、市场跟踪监测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西、甜瓜国内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动基本规律,对西、甜瓜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定量判断。
3.4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对现有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不同区域西、甜瓜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对西、甜瓜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3.5体系重点任务技术经济分析
围绕体系重点任务,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对技术实施的成本变化、效益变化、要素生产率变化等进行经济效益定量分析:对技术实施的就业变化、农民收入变化等进行社会效益分析:对技术实施的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影响等进行生态效益评价。
3.6西瓜甜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价西瓜甜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绩效,分析影响组织绩效水平的因素,研究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西瓜甜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走进4月的“甜瓜之乡”阎良区关山镇,空气中弥漫的甜瓜香气,仿若走进绿色的童话世界。
赋予关山镇这些美好景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也到了最忙碌的时节。
这天中午,西农园艺学院研究员、示范站首席专家杜军志应渭南市蒲城县种植户的邀请前去讲课,留在站里的司立征、李省印两位专家刚刚送走两拨儿来咨询技术的种植户,接着就要到农户的大棚里去察看甜瓜长势。司老师说:“这里的农民一天吃两顿饭,中午是农活最忙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了这个节奏。”
“身份证”效应
记者了解到,今年阎良甜瓜种植面积在6.5万亩以上,总产量可达30万吨,带动周边地区种植4万多亩。今年,甜瓜比往年提早半个月上市,价格也比较理想。让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霍小民告诉记者,价格最高时每斤达到22元,随着上市量增加,价格渐渐回落,但因为品牌傍身,一箱六个甜瓜仍然可以卖到220元。
随后的采访中,杜军志先给记者科普了一回甜瓜专业知识。他说,甜瓜也称“百日草”,意思就是栽种后两个多月就可以成熟,属经济作物。“农民收入是硬道理,如果种植户没有得实惠,就谈不上推广,所以从育种苗开始,我们就要考虑市场接受的问题。”
西安市阎良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东,南受秦岭山脉影响,回暖早,灾害性天气较少。当地农民自古就有种甜瓜的传统,但因为品种、技术落后,产量较低,上市时间又晚,价格也上不去,因此一直未能形成规模。
1999年,杜军志带着自己培育改良的“西农早蜜一号”来到阎良时,当地农民种植甜瓜成本大,价格低,基本没有效益。让种植成本降下来,是杜军志和专家们亮给农民的第一个绝活。
经过反复试验,“大棚高垄地膜覆盖爬地栽培”新技术取得了成功。“过去,农户因甜瓜吊蔓技术难度大,不敢种植,新技术既方便农户掌握,还把成本从每斤1.5元降到只有0.15元。”杜军志说,甜瓜主要病害就是蔓枯病,新技术用地膜把瓜蔓和泥土隔开,也就相当于实现了吊蔓的功能。
利用这项技术,杜军志在阎良种了1.8亩试验田,当年亩产7000斤,而且上市提前半个多月,再加上甜度高、口味香、外观好、耐储运,因此卖出了每斤1.45元的高价。
杜军志的试验田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按照农户以往的经验,一亩瓜即使管理得很好,最多也就赚1000多元。而杜军志的1.8亩试验田一下子就挣了7500元。而且在农民口口相传中,7500元又被误传成了15000元,于是,反应迅速的农户纷纷找到杜军志要种子。
“因为还在试种阶段,必须得保证农民的收益,出一点闪失,在阎良推广甜瓜种植就无法继续下去。”杜军志说,第二年他决定只推广种植100亩。“当时只是为了保护市场才做出限制推广的决定,后来才知道这叫‘饥饿营销’,但当时真不是有意为之。”杜军志笑着说。
因为农民种植热情很高,杜军志就想出拿身份证登记的办法,每户农家只让种一亩地。杜军志向农户承诺,这一亩地他会保证服务到地头,手把手教授新技术。让杜军志没想到的是,精明的农民开始到处借身份证来登记,而这一借,又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一信息,来买种子的农户更多了,挡也挡不住。最终,那一年,关山镇实际种植甜瓜400亩,但为了稳定农户情绪,杜军志一直对外说是100亩。
甜瓜收获的时节到了。杜军志记得,他和种植户一起到西安城北的金花路市场卖瓜,别的瓜每斤0.6元都不好卖,他们的瓜1.45元还很抢手。而且,甜瓜产量每亩达到7000斤,这也是种了几十年瓜的农民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大多数种植户每亩甜瓜收入都超过7000元,是当时种粮食收益的十多倍。
第二年,农民种瓜的热情更火爆了。为了得到瓜种,有人甚至把电话打到西农领导那儿“走后门”。2001年原计划种植700亩,实际则种了2000亩。关山周边的武屯,还有渭南一些乡镇,也开始大面积种植。2005年,仅在阎良地区,甜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
多学科建站
随着甜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户之间开始出现竞争。有人为了抢早上市,放弃标准化栽培技术,采用高温催熟,有的甚至用药剂催熟。还有种植户干脆在瓜只有六七成熟时就采摘上市。于是,市场上很快就有了负面反馈,每亩甜瓜收入降到3000多元,当地刚刚形成的甜瓜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这危急时刻,由杜军志担任首席专家的甜瓜试验示范站在关山镇诞生了。杜军志说,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阎良区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合作,在关山镇代家村共同建立甜瓜试验示范站。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邹志荣等多位知名专家做顾问,示范站还选聘了甜瓜育种专家张会梅、马建祥,植物营养专家司立征,设施栽培专家常宗堂、李哲清、袁万良,植物保护专家李省印,推广专家董永利、麦晓丽等人加盟。
杜军志告诉记者,专家们每年驻站都在一百二十天以上。由于示范站属于临时用地,设施非常简陋。李省印老师说:“每天都有种植户找上门来,我们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是最大的乐趣。你看,我们都穿得和农民没有两样,这样才好交流。搞农业的就要和土地亲,和农民亲。”
李老师告诉记者,起初,有的种植户用老办法掐瓜蔓,不但费时费力,伤瓜蔓,还容易让病虫害侵入。对此,专家们心里真是着急,一边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整枝打杈留取瓜蔓,又编写了《大棚厚皮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免费向农民发放。
“记得那时学校还给了一辆面包车,车上印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服务车’字样,他们几个人接到农民求助电话,就立即坐上车赶到大棚里。”司立征老师说,有的农民种瓜出现问题,就在路上拦他们的车,将他们“截”到自家瓜棚里。富平一位销售农药的种植户,卖给大家的农药出现问题,连自家的20多亩瓜地也大面积受害,急得就在路上拦住服务车。专家给他开出了药方,告诉他五天后见效,再接着用。五天后,这位种植户专门跑到阎良,向专家们致谢。
本刊记者采访专家们那天是4月15日,西安下起倾盆大雨。司老师和李老师执意要让记者见识一下甜瓜大棚,我们一起冒雨来到种植户史吉利的家。史吉利不在家,两位老师又领着记者左拐右转,来到一片布满大棚的地里。雨急路滑,两位年近六旬的老师踩着稀泥,却步履轻快,一边走一边说,“就要到了,再向前走五个棚就是老史的瓜地。”果然,史吉利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清理涌进棚里的雨水。
史吉利告诉记者,他家两口人,种了13亩瓜,敢这样做,就是因为有杜军志和他的专家团队做靠山。“不仅技术服务到户,销售也让大家心里有数。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示范户模式
阎良甜瓜在市场上叫响后,如何引导农民规范诚信种植,打造甜瓜品牌,成了杜军志在繁忙的品种选育工作之外,必须思考的问题。最终,他们决定走专家+示范户的推广模式,再由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
如今已是陕西省劳动模范的种植户张小平,是杜军志选定的第一块“实验田”。
张小平所在的北冯村,是关山镇种瓜技术最过硬的村子,张小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科学种瓜意识非常强,而且肯学肯干。杜军志和张小平约定,只要按技术规范种植,瓜熟后由他包销,价格是市价的两倍。
这个约定让张小平安心下来,不再急着上市。杜军志说,恰巧有阎良电视台记者来示范站采访,他们就自掏腰包在电视台给张小平打了一个月的广告,主要就是告诉人们张小平的瓜品种甜,也没打激素。“结果瓜熟后,当年张小平的大棚外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不但批发商和零售商找过来,一些市民也跑来买,表示用张小平种的瓜送亲戚朋友有面子。”杜军志说。
张小平的瓜,杜军志一斤也没收购,全部被人抢购。于是,张小平的故事又在瓜农中疯传开来。附近的种植户亲眼目睹张小平售瓜的火爆场面,第二年就开始效仿起来。
据媒体报道,2007年,张小平的甜瓜4月18日上市,比往年足足提前了半个月,售价为每斤五六元,创下了亩产收入10000元的奇迹。
2007年10月,为了在农民中培养技术骨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了百名青年农民进高校的活动。农民脱产一个月,走进大学课堂,学习植保、经济推广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张小平便是这批学员中的一名。
张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这次学习让他开阔了眼界,懂得了品牌甜瓜在市场中的优势。2008年1月,他和28名种瓜技术好的农民成立了科农瓜菜专业合作社。3月,由合作社统一签订转包合同,流转土地153亩,建立关山村甜瓜示范园。4月,进行了“蜜霸”牌甜瓜的注册登记。
杜军志告诉记者,张小平的做法开启了阎良种瓜农户的品牌意识,也让阎良甜瓜走向中高端市场。科农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和上海一家超市签订了35.5吨的甜瓜销售合同。
良种新技术
“甜瓜产业发展也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有就有低谷,保持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只能靠甜瓜的品质。”杜军志对此显然信心十足:“这么多年的研究,在我心里形成一张甜瓜地图。这张图清楚地显示着国内外甜瓜产区的生产状态和发展趋势,各地品种优劣、上市早晚都了然于胸。除了准确指导农民种植,我和团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优质甜瓜品种的选育。”
1992年,杜军志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毕业,分配到省农科院(后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瓜菜研究所工作。老所长阎明志对他说,“咱们的甜瓜一定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就靠你们年轻人了。”杜军志说,这句话对他影响深远,也成为他坚持做好甜瓜育种的动力。
据杜军志介绍,他们的甜瓜试验示范站先后收集了大荔高石脆瓜、芝麻粒、十道线、八方瓜、羊角蜜、一窝猴等176个品种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
“每年冬末初春,是专家们育种的关键阶段,站里没有取暖设备,钻进大棚查育苗一身汗,出来进屋又冷得站不住人。专家们说,那个时节觉得阎良的风格外大。”杜军志说,建站以来,为防止品种同质化无特色竞争,专家们推出了甜瓜优质系列品种群,有薄皮的、脆露的、玉露的、哈密瓜口味的等等。这些品种在上市时间、皮的厚薄以及口味上各有差别。由这些品种建成种子库后,再由农民选择种植。
“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上市早一周的‘西农新早蜜1号’,是主栽品种;还有优质、丰产、抗病、耐贮运,具有哈密瓜风味的‘千玉1号’以及‘西农脆宝’、‘陕甜1号’、‘陕甜9号’、‘童年’等甜瓜新品种。”杜军志介绍说。
“童年”,这个富有诗意的品种,是杜军志的得意之作。他说,这是一种让人一吃就会想起童年甜蜜的味道,因而深得客商青睐,不少人都是以订单种植的方式提前向瓜农订购。
培训客商,也是杜军志为提高阎良甜瓜品质想出的一个奇招。“示范站多次请客商进站听讲座,学习判断甜瓜品质的方法,让客商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用这种市场倒逼的办法,迫使瓜农必须种好瓜,不敢滥用激素。”在杜军志看来,这种培训不仅保护客商的利益,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育苗技术也曾是制约阎良甜瓜产业的瓶颈。让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霍小民说,过去种瓜育苗,用的一直是火炕营养土钵育苗这个土办法。“这个办法不但育苗难度大,成苗率低,苗子易染病虫害,关键是太费人力,移栽时需七八个人一起协同作业:一人铲苗,两人担苗,一人摆苗,一人栽苗,一人浇水,一家劳力肯定不够,要雇人才行。特别是担苗,因为必须猫腰进大棚,一个人根本坚持不下来,得不停换人。”由于劳动强度太大,霍小民过去都是只栽六七分地的瓜。
2007年,杜军志和团队开展的穴盘基质育苗研究工作取得成功。杜军志说,这种方式不是他们首创,是他们把别的育种领域的方法借鉴过来,经过改良后用于甜瓜育苗。用穴盘基质育苗法培育的苗子健壮,无病虫害,便于运输,定植省工省时,根系发达,成活率高,不缓苗,上市早,因而迅速被广大群众接受,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后来,在阎良区政府的推动下,全区新建育苗点20个,大型育苗温室1个。
智慧的翅膀
有人评价杜军志这样的农科专家,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此,杜军志说,那是评价大教授、大专家的,他不敢想。但杜军志承认,农业科技确实离不开大地的验证,必须获得大地的认可才行。“懂技术肯吃苦的专家很多,但光有好的技术,没有办法推广,在我们这个领域是绝对不行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靳军老师说过一句话:“给科技插上智慧的翅膀。”杜军志认为,这正是农业科技人员应该扮演的角色。
杜军志介绍说,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了一个以大学为依托,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为载体,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示范站可以让专家直接和农民面对面,农民有具体问题就来问专家,专家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从一线的生产中发现问题,然后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办法,再通过培训传递给农民。这就是以大学为依托建站的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阎良及周边地区已涌现出种瓜大户杨建鹏、邱宝安、赵可和、朱强、邢国强等超过百家示范户,由他们带头成立了盛康、英武、国强、富郁香、心声、千玉、新兴等20多个专业合作社,有的园区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
以前面提到的让民合作社为例,目前已有100多名社员,大家统一施肥,保证不用激素,不打农药,瓜熟后上市反响非常好。一些农药销售商也摸清了门道,有什么新的生物制剂都是先找到带头人霍小民,由他试用有效果,再向社员推广。
记者了解到,甜瓜收获之后,种植户会在地里直接种上玉米,因为土质肥沃,玉米不用施肥就长势喜人,每亩可以收入上千元。杜军志说:“这样基本就可以抵上农户种瓜的本钱,务瓜卖的钱基本是净赚的。”
“半年辛苦半年闲,半年能赚几年钱。十户就有八户种,两家不种还有人送。”这是阎良当地群众自己编唱的“务瓜谣”。甜瓜种植插上智慧的翅膀,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5年,关山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8400多元。经过10年发展,阎良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早春厚皮甜瓜生产基地,还带动周边的临潼、富平、蒲城、大荔、临渭等区域种植,产品远销河南、江苏、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区。全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中有2000多元是来自甜瓜产业。
关键词:瓜果;出口基地;新疆
作者简介:赵达君(1977-),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戴泉(1979-),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永春芳(196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05-03
农产品出口基地是新疆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先锋和样板,是新疆农业发展尤其是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增长极。新疆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品品种优势,除传统棉花产业外,近年来,果蔬业尤其是瓜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情况
新疆瓜果类出口基地建设同中东部农业发达省份及其它沿边沿海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出口规模的瓜果出口生产基地,发展了一批在中亚、俄罗斯、香港、日本甚至欧洲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这些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分布在新疆所有地州,几乎涵盖全疆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所有瓜果产品。
(一)瓜果出口基地总体情况
据2008年10月的不完全统计(见表1),出境水果注册果园数量约为914个,总面积超过110万亩,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瓜果种类包括:苹果、香梨、葡萄、杏、桃、哈密瓜、西甜瓜、石榴、红枣、沙棘、草莓、核桃等等,涵盖了新疆所有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特色瓜果种类。与此相对应,新疆已建成具有出境水果资格的包装厂57家,针对新疆出口瓜果进行分捡、清洗、烘干、加工、包装、贮运等,并形成了一些在境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品牌。
目前。新疆已注册并经过备案的果园,基本覆盖了新疆各个地州,并基本形成南疆地区以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为中心,北疆地区以伊犁河谷、石河子、昌吉为中心,东疆地区以哈密、吐鲁番为中心的果品出口大区格局。
(二)瓜果出口基地品种规模及地区分布
从各品种种植基地数量看,新疆水果出口基地以苹果、梨、葡萄为主,占到新疆水果出口基地总数的87%:其中,在新疆梨子出口基地数量最多,达344个,但分布区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库尔勒两地,在喀什、伊犁、和田三地也略有分布;葡萄出口种植基地数量位列第二,达到272个,分布区域最广泛。除阿勒泰、和田、塔城等个别地州没有进行葡萄基地申报外,其它地州均有不同规模的分布:苹果出口基地数量也达175个,主要分布于阿克苏、伊犁河谷、喀什三地。
从各瓜果单品种种植面积上看,核桃基地面积最大,达到了678478亩,其次,依次为葡萄339947亩、西甜瓜148513亩、梨136483亩、苹果110250亩。北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外,其它地区以葡萄出口基地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伊犁河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葡萄、梨、苹果、桃、草莓等基地;阿勒泰地区则只有一个沙棘基地。东疆地区的瓜果品种依然以该地区传统的葡萄、西瓜、哈密瓜、大枣为主。其它新型水果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南疆地区则除了葡萄、梨、苹果、核桃、大枣等传统果品外,大力发展了西瓜、甜瓜、杏、桃、石榴、草莓等新品种出口基地。从三大区出口果园总面积比较来看。南疆的出口水果基地规模优势更为突出,占新疆全疆出口水果注册果园总面积的87.64%。其中。喀什、和田两地占到全疆出口水果果园面积的68.53%,其中,核桃面积占到两地注册果园面积的61.27%,这与南疆近年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品种上和基地建设规模的发展速度上看,南疆地区已发展成为新疆果品出口主要集中地,其中,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四地的基地数量占到全疆果品出口基地总数的一半以上,面积达到全疆注册果园面积的78.22%。涵盖了新疆出口瓜果的所有品种,并形成了一批符合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出口标准的水果品种,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伽师瓜、和由和喀什两地的薄皮核桃等品种已在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具备与国外水果同台竞技的能力和基础,对新疆水果出口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口基地认证与安全生产认证标准不一,管理部门分立,缺乏衔接
目前,国内针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安全生产基地在认证的标准、认证程序、监管部门等方面均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形成资格互认,两套认证体系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基地标准、认证程序和监管部分上的差异,加大了各生产基地的认证成本和管理难度。目前,新疆农产品总体出口基地认证备案规模不足200万亩。而仅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规模已达795万亩,规模差距很大,如果加上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这种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另外,各出口基地在质量管理上主要以各自主要出口目标国质量标准进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也破坏了基地之间进行合作的基础。
(二)瓜果出口基地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新疆从总体瓜果出口基地所属地州分布上有一定的集中规模,但由于区内各地州地域面积广阔,信息流通难度大。运输距离遥远,使新疆瓜果产品出口基地在同品类别产品的运输、技术、市场上的合作难度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新疆各地瓜果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发生内部恶性竞争,竞争力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三)认证主体单位过分单一,仅以生产企业作为认证主体不符合新疆现实区情
从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来看,只有生产企业才可能作为认证主体进行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从现实情况看,新疆瓜果品出口基本属于两种情况:一类是较大规模的具有农产品出口资质企业通过与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鉴定购销协议,或者由自有基地生产产品进行产品出口:二是由具有农产品出口资质的出口企业通过直接田间采购进行瓜果品出口。目前第一情况在新疆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到,而第二种情况较为普遍。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新疆大部分瓜果产地尤其是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南疆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牵头,无法进行相应的出口基地认证工作,大大制约了新疆瓜果出
口的数量,也使新疆瓜果在境外遇到质量控诉等问题时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四)认证基地类别单一,缺乏涵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性基地认证体系
目前,新疆农产品基地基本是以品种基地形式进行认证,相关产业链中的其它出口环节则被排除在认证之外。比如在有些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中,还存在前端的禽畜养殖,并附带禽肉蛋、畜产品出口。在进行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时,往往只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认证。不对其它附产品进行认证。这种情况下。进行综合性、立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地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品种进行不同类别的基地认证,无疑增加了企业认证成本。也不利于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三、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统一瓜果出口基地认证与安全生产认证标准,统一部门管理,建立互认和免认制度。把瓜果出口和食品安全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管理。确立统一的符合发达国家市场要求的高规格生产标准,改变过去由各生产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出口地标准进行分别管理的混乱局面。
第二,强化新疆各地州内部及各地州之间瓜果出口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统一品牌建设、共享运输渠道。从而有效降低新疆瓜果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力鼓励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扩大出口基地认证,并积极倡导国家对新疆自治区给予重点制度倾斜,确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个体农户在瓜果出口基地认证中的合法地位,积极推动各认证主体扩大认证品种和规模。
第四,积极探索并逐步引进综合性基地认证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大力推动并鼓励发展现代化、综合性、立体化农业种植基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洁、罗丹.农产品出口基地化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J].新疆农垦经济,2001,(05).
[2]李湄青等.关中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的选择与布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