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第1篇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全面发展。重视并把好入学教育关,把学校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学习。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加入相应的大学生社团、协会。院系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机制,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学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从而让学生在为实现自己人生职业奋斗目标时有强劲的动力支撑。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企业中,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企业各部门、各方面的人才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特别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和员工的沟通合作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者,应该在教育管理中以及校企文化的互动中,大力倡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营造一个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团队协作的机会。高职院校要注重组织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于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地认识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通过实习、实训及顶岗锻炼,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面貌,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就业态度,让学生成长为对企业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4、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非常严密,没有严格的纪律就难以实现正常的生产。高职院校必须把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加强一日常规检查督促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实习、实训等机会,创造环境,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以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纪律观念。引导学生学习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将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提高为自觉意识,并在工作岗位上自觉遵守。

5、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适应用人单位要求。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不讲诚信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很多企业将“信誉为本”作为企业精神,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位。诚实守信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将诚实守信作为判断员工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大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引导。

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学生管理骨干队伍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是学校要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制定近几年的整体规划并制定出工作目标,优化管理人员结构,保证学生管理队伍的质量,注重加强培养和定期培训,努力打造专家型和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二是要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素质。学生管理者应该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将学生管理者培养成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以胜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2、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全员管理、全员育人资源。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过硬的个人素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强化自身“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教书育人职责。

3、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把责任范围划细划小,层层管理,层层分解,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以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作为学生管理者,要重视学生反映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多与学生开展思想和信息交流,以诚相待,在交流中去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1、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议学生管理工作按照以下机制运行:院学生处对全院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监控,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职能由各系部根据本系情况自行完成。院招生就业办、团委、学生处和各系学生科共同构成招生、教育、管理和就业为一体的学生管理系统。各系部设专职辅导员若干名,以加强管理力度,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2、建立有效的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健全学生意见反馈机制。要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让学生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设立院长接待日、学生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等,并切实做到件件有调查、有回复、有落实。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使学生与学工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3、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即调动积极性,一个人的积极性源于自身的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以激励学生营造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例如,评优评先、各种奖励,除了要参考每学期的综合测评外,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可设立文体活动奖、单科成绩优秀奖、文明奖、科技奖等作为鼓励。

四、加强高职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管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针对高职学生虽已成年、但自律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特点,对他们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要坚持根据校规校纪、依法、从严管理,关爱、鼓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另一方面要做到管放结合、宽严适度。管理方式、方法要不拘一格,针对学习、实训、实验、生活、文体活动等不同环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并切实抓好落实,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适时地、科学地进行引导和干预、制约。通过全方位、全员、全过程教育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五、重视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全面分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关系,充分考虑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从业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第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练好技能,增强胜任本职岗位的本领。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学生质量的出口关,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宣传的力度,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和动态,在就业上扩大学校的市场份额,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密切联系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部门,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外建立就业基地,办好校企联合招聘会与毕业生双选会,发展就业市场,努力确保高职院校高就业质量、高就业率和学生文明离校工作的落实。改革和创新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服务、管理、指导为一体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指导。

六、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意识。要引导学生自律自强,实现自我管理,及时组织在校学生定期参加专题交流会,可邀请专家教授、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律自强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并督促他们落实到行动中。通过开展男女生互评互议等活动,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律意识,同时也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去。其次,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增强教育效果。再次,要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既能培养学生、锻炼学生,又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目标。

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是具有高度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定的教育,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职”字。“职”的体现自然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进行“量身定制”,实现订单式培养。在管理模式上,企业主要以技能培养和锻炼为核心,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体现差异化管理特色,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校企互动式。企业直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帮助学校推荐师资、提供教学资源、参与课程制定与培训等。二是企业主导式。以企业为主,校企联手,学校邀请企业里资深的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讲师团,由他们承担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工作。三是订单培养式。企业根据其阶段性发展的需要,按照企业所需岗位的岗位标准和结构要求,与学校协商设置冠名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四是岗位见习式。即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与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相互交替的管理模式。由企业建立见习基地、提供教育资源,在学生毕业前的半年或是一年时间里,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见习期满后可以继续在岗实习,经企业考核后择优录用。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协调,以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把好“企业资质关”。首先,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资质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够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岗位工种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类别接近。其次,企业应指定专人作为联系人,校方向相关人员公布其联系方法,使学校、企业、家长、实习生能够及时沟通联系。另外,企业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工伤保险”。最后,企业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管理工作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国家和社会较为重视的工作,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毒杀室友、高校学生自杀、高校校园暴力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让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管理工作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我国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会发生这样的事件?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高校中拥有更加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自觉改正自身错误的行为,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一、人性化管理概述

人性化管理这一词汇最早来自于企业管理,从表面上看,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意见,满足人的需求,从而让人在企业中的工作充满热情,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它并不是强制人去完成某项工作,而是让人主动去完成某项工作。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能力、给予被管理者相应的自由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质,这样可以使被管理者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让被管理者对自身的工作充满热情,乐于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在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对大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同时对大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的给予满足,让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的人性化管理,与大学生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大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就是要以学生作为根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人为关怀,让学生能够在高校这一大环境中全面的成长。

二、大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结合的重要性

1、过去的管理方式存在弊端

我国高校在过去对大学生实行的管理方式是“家长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较为强势,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大学生与初中生、高中生不同,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他们拥有选择自己道路,追求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当代大学生是注重个性的一代,他们需要拥有权力、拥有自由,但是“家长式”管理、“制度化”管理中过于强势的一面对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这会导致他们在面对课程时失去对于学习的信心与热情。高校管理与中学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后两种管理具有强制性,要求身在其中的人必须遵守,但是高校管理不一样,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并且所使用的管理方式与其他两种管理也有所不同,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向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让学生在高校这一大环境中感到快乐,并且从原来被动的学习一切到大学生主动要求去进行学习,让大学生成为自我的管理者,由原来的强制性逐渐向主动性发展。

2、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当前我国政府与社会最为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这不仅要去大学生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还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需要无疑对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而且对于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接受,但是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较为受宠,因此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进行结合,能够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师也应该积极配合高校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在课堂上以大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大学生提出的意见,让大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国在以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却有着很大的欠缺,随着新的时代到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出现了变化,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将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让大学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让我国大学生在人性化管理的影响下拥有符合国家与社会要求的创新能力,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严厉的管理方式

在前文中提到过“家长式”管理、“制度化”管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一点对于大学生管理来说其实较为不可取的,这样的管理无疑是将大学生置于一种几乎被监管的境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无法表现出来,潜力也没有教师能够进行挖掘,最为重要的是这会造成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之中,学生无法将自身的长处与特点进行发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性有着较大的影响。

2、管理工作趋于表面化

很多高校都在相应国家的扩招政策,招生人数逐渐提高,一个辅导员通常要负责对百余名学生的管理,而且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实习的实时间有四年之久,其中牵扯到的事务更是纷繁复杂,辅导员在这些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对于人性化管理的精神与内涵、学生个性、学生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时间去进行研究的,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趋于表面化。

3、高校管理水平迟滞

随着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出现调整,向着层次性以及全面性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拥有比以往更加实用的管理方式。在很多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较为辛苦,但是高校之中并没有针对辅导员的工作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这就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心态出现了问题,很多辅导员对待自身工作态度不认真,对于部分工作能敷衍就敷衍,而且很多辅导员并不是专职辅导员,他们自身还兼任着其他方面的工作,没有办法把心思完全放到辅导员的工作上,与大学生之间缺乏最为基本的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缺乏进修、实训的机会,自身工作水平难以提高,造成了高校管理水平的迟滞。

四、大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方式

1、建立高校人性化管理理念

行动受到自身理念的控制,人是如此,组织是如此,高校是如此,国家亦是如此,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方式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建立高校人性化管理理念,让每一名辅导员、每一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人性化管理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它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传达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如果学生不满意,那便是自身工作存在问题,禁止任何表面功夫、形式主义的存在,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最为需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改变当前的管理理念,认真的落实关于学生的每一项工作,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高校充分的培养。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是个体,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能力的个体,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应该对学生应用的权力进行充分的尊重,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与自主学习活动应该予以鼓励,保证学生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让一些行动转变成学生自身的行为,使学生感觉到高校进行的工作是真正为自身考虑的,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自身的学习之中,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高校应该对班级干部与学生组织的作用进行发挥,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各方的实际管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励,相关教师也应该对每一名学生干部的工作作出评价,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是年轻人,他们自身的精力是无穷的,而且学生对于学生也比较了解,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工作具有更多的作用。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大学生是年轻人,自身阅历有限,在为人处世上很容易遇到问题,教师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让问题有着更好的解决方式。情感交流活动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因为沟通往往是问题解决的开始,辅导员需要从交流中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帮助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发现隐藏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在萌芽阶段解决这些问题。交流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高校应该注重这一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健康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丽菲.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2]裴鑫,李波,张宏才.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第3篇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工作实践的能力,其一般表现形式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实际工作锻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模式完全是为了就业而服务的。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的目标指向集中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上。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开放性。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联系企业生产的实际,实现由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机制向多元开放的教育机制转变。

2.实践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的就业而服务的,突出职业技能的定位,让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和教学做相结合的转变。

3.职业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和职员的身份转化和真实职业环境的模拟以及真切的职业体验的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更深的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对校企合作关系的挑战

首先,企业都是将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学生难以学到什么实际的知识。其次,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信心不足,不愿意将复杂的工作交给学生做,害怕影响产品的质量。最后,企业的不少生产经营过程都涉及商业机密,贸然让学生进去实习,很可能导致泄露商业机密。以上是校企间合作的重要障碍,想要让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消除这三点主要障碍。

(二)学生身份的双重化,要求加强学生管理的职业针对性

企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期间,不仅要面临各种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还要重新建立陌生的人际关系,完成繁重的生产劳动。想要让学生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身份向学徒身份的转变。

(三)学生工作岗位分散,难以统一管理

一般来说,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往往不会分配在同一工作岗位,企业是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实习,这就给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而有的院校教师数目也不够,不能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管理,这就在管理上造成真空区。

三、工学结合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尚未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

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工学结合存在一定的误解,家长会怀疑学校将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出卖给实习企业,同时也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工学结合会耽误过多的学习时间。还有的学生难以调整学生与职员两方面的转变,认为工学结合其实就是上班,从而忽略学习。

(二)管理模式尚未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

虽然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同一院校大多是依靠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很多时候,学生在企业实习并不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角色转换。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效果下降。再者,很多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是以命令为主,而现代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旧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安排,这样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削弱,自然也就难以对工学结合产生兴趣,也就谈不上什么效果。

(三)学生学习的需求与企业的要求错位

一般来说,学生总是希望被分配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加以强化,并期盼在岗位实战训练中,能够更多、更全面地学习实践知识。但是实际上,企业对于该工种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往往出于对于生产计划以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就会安排学生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的需求与企业的要求出现错位,学生不在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自然难以对工作提起兴趣。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学校与企业、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本来应该是两方受益的过程,学校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企业可以招揽相应的人才,但是工学结合的现状往往并不是如此,如何找到企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平衡点,将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学校与企业、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工学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树立自身口碑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实力。而企业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培养和选择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学生在工学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工学结合的效果不够理想,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够,学生自己就不支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也就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具体说来,学生想要进行工学结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的效益而服务。而工学结合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能够将书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更快地实现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身份的转变。

五、小结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第4篇

一、树立正确理念是工作前进的方向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知识的宝库,是他们的第二课堂,也是学校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这也是学校图书馆有别于其他单位图书馆的地方。图书馆管理员主要的职责并不仅是管理书籍,而且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做好服务,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图书管理员在这当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必须用正确的理念引导工作前进的方向,必须有至诚的服务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同时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自觉地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图书管理员只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平凡,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才能把图书管理工作做好。

二、提高自身素养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知识性和服务性,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员,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1.管理员要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管理员单靠过去已有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工作,往往会照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因此管理员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不仅有较详尽的了解,还有对各种信息的筛选、整合和研究的能力。比如能够为老师提供与授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图书信息等,为学生准备好有助于知识掌握的辅助信息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及时把新信息推荐给他们;还要熟悉学校图书馆藏书分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准确快捷地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图书。

2.管理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图书管理工作每天直面的是广大师生,师生对于不同知识信息的需求作为管理员有一定的了解。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有助于管理员了解师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从而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争取更多师生的理解、支持与尊重,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里的地位和影响力。例如当师生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碰到的难处要及时了解,并且提供帮助;对于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争取做学生的朋友,对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和成长道路上的迷茫尽可能提出意见和建议。

3.管理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每天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师生,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需要不同的资料和信息,要学会从他们那里及时得到反馈,并将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管理员掌握一定的分析读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例如,要从近期学生经常借阅的书籍分析出他们这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从而进一步补充学校图书馆该方面知识的藏书或者资料。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部分学生不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使用图书馆或者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和管理员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候管理员应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遇到这种情况要耐心教导,正确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礼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创造性开展工作是成为优秀管理员的必然要求

图书管理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人觉得管理员就是整理书籍,归纳分类,做好借阅,如此而已。这只能说是一位普通图书管理员最基本的职责,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员做好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学校图书馆效应最大化。

1.与班级做好紧密的联系工作。图书馆最大的使用人群是学生,与班级做好联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通过联系各个班级班主任,让学生学习图书馆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不仅是约束学生的借阅,更是逐步将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使图书馆高效合理使用。在工作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出借图书,丰富班级图书角。例如,我校图书馆新购买了几套作家莫言、王蒙等的文集,还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书系》、《世界文学书库》、《古典名著普及书库》、《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等系列丛书,如何让这些图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和老师阅读,我就以班级为单位出借,让这些图书走进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学生充分阅读后再还回图书馆。

2.恰当安排开放时间,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学校图书馆如果按照学校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开馆,就必然与师生的借阅时间形成冲突。管理员应该多安排一些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馆,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例如,平常周末时间开放图书馆,学生们在一周繁重的学习后可以在图书馆中放松身心,在阅读中寻找乐趣,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而且促进了学习的进步;每年寒暑假,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学习,家长们因为上班而没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如果图书馆在寒暑假每周适当开放几天并且鼓励学生们到图书馆借阅学习,那么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而且让家长放心,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员工作的成就感;可以给学校提出建议,一星期增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中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第5篇

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班主任技校生笔者长期从事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听到班主任老师感叹: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有新的“难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怎样做才能让班级管理卓有成效,让莘莘学子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呢?下面笔者总结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一、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素养,成为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人

由于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现阶段技工学校招生基本上不设门槛,入校学生呈现多元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是义务教育中的落伍者,其个性、人格需“补课”进行重塑,甚至行为习惯都需从头一点一滴培养,不然他们很难顺利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群体,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点素养:(1)博大的胸怀,彰显大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要有帮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的信念,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2)渊博的学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让学生由衷的敬佩。(3)出众的口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需做学生思想工作,高超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而且能让学生很快受到教育,令学生彻底服气。(4)特长或技艺,经常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摸爬滚打一起娱乐,得到学生真心的喜爱。当班主任具备了以上几方面素养时,他(她)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一定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同学们会紧密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形成坚不可摧的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自然会得心应手。

二、以学生为本,抓好四方面管理工作

1.目标管理

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太明确,更缺乏人生目标,班主任应首先在班级实施目标管理,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技工学校培育学生的总体目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设定个人奋斗目标。要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应掌握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每个学年、学期班级工作的特点及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确立每学期的班级教育目标。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可帮助他们确立学习和发展目标。如对积极进取型学生以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做好其他同学的榜样为目标;对活泼娱乐型学生以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为目标;对消极被动型学生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生活为目标;对放纵自由型学生(一般都是后进生),班主任要以帮助其不断进步为目标。

笔者还注重为班级设立大目标和小目标,如结合我国现阶段工业不够发达的现状给班级确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大目标,并将之标语化张贴在教室黑板上方,时刻提醒学生、激励学生,同时将这“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如“为报父母恩而读书”“为自己前途而读书”“为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而读书”等,让学生体会到“大目标”并不空洞,是可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来达到的。通过目标管理,使学生从厌学、散漫变得有追求、有强大的前进动力,并努力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2.制度管理

技校生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常常跟着“感觉”走,我行我素,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满足,较少关注他人的感受,使班集体出现不和谐的气氛,因此要制定“规矩”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令其增强自控力,学会在集体中生活。班级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班干部管理制度、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操行评定量化管理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团课制度、寝室管理制度等,将这些制度“上墙”,使学生个个知晓、人人熟悉,并要求同学们遵守这些制度。同时班主任应大力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检查落实同学们遵守各项制度的情况,设立评价和反馈系统,使班级工作尽快有序化、稳定化,从而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严格的制度管理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群体生活。

3.人性化管理

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处于“滞后”状态,甚至有的是“问题”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教育不健全,如家庭不和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造成孩子严重的“自闭”心理;前期学校教育失当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严重的自卑心理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所以班主任应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情况及前期学校教育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及优缺点,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人性化管理。例如,多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发动同学给特困生送“温暖”,在班级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笔者坚持每月给学生举办集体生日晚会,让学生在团结友爱、轻松愉快的大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释放郁闷、消除心中的阴影,从偏激、自卑、冷漠变得温和、自信、热情、关心他人和集体、关心家庭和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性化管理下,一个个“问题”学生会变成可爱的天使:思想变得开朗、人格变得健全、潜能得到开发、心态和精神状态不断改善,同学们会和谐共进,取得一项项喜人的成绩。

4.企业化管理

技校生一般是将要进入企业工作的“准职业人”,班主任应引导他们尽早做好技术工人的思想准备,在班级进行企业化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曾担任我校09数控高技班班主任,在该班实行过“仿真企业管理”,具体做法是:(1)班干部组织机构与企业领导机构仿接,如,班长仿任企业总经理,学习委员与各学科代表分别仿任企业技术部主管与技术员,生活委员仿任企业财务科会计与出纳等,而班主任则仿任企业董事长。(2)学生思想观念与企业观念仿接,如“五合一”观念:班级与企业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各课程的学习、各项活动的开展与生产项目合一。(3)“虚拟工资”仿真企业货币工资,就是将学生每月的操行评定成绩折算成“虚拟工资”,并在班级“文明之窗”文化专栏里予以公布,还根据“虚拟工资”数目评出“绩优员工”和“五星级员工”,班级对他们颁奖以示鼓励,对“五星级员工”还适当组织他们外出游玩。企业化管理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这些精神和意识是高素质技术工人不可缺少的,她们是振兴中华工业、富强中华民族的重要保证。09数控高技班实行企业化管理不久就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优秀班集体。

综上所述,要做好技工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引导学生同心协力管理好班集体;敢于开拓和创新,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使命,推动祖国的职教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