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品学习计划

思品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品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品学习计划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思想品德学科担负着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堂更成为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教育,引导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的主阵地。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达到思品内化的目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信息技术正可以大显神通。

比如在教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

3)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自主性学习有3方面突出特点。①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②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③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建构性。它更强调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做到自主学习。

当然,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运用要适当。借助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参与情况,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恰当的精简、组合,适度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更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1.抽象的道理生动化、形象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就会使这些概念、道理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学生头脑中转瞬即逝,不会留下任何深刻印象。这就需要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整合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生动化、形象化,不能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确定并解决教学整合点。

2.适时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这些仅靠传统的教学只能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为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好的平台;网络中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已成为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导入新课时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给教学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农村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事物都无法观察到,导致学习很被动。而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4.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及初中思品课的独特性使思品课在三维目标中不仅重知识点的掌握、落实,更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深化及学生态度上的接受,内心的触动和感悟及自觉提升情感内化为思想情感及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个个声情并茂、知情并重的教学情境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学会自己认识道理,形成内在的道德态度,获得道德上的自主感和成长感,让思品课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提升自我的精神殿堂。

5.多媒体技术运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6.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强,因此,如果仅用语言表达,那么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沉闷,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

7.备课环节运用信息技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查找大量资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而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很多,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首先自己弄懂,然后教懂学生。所以教学是离不开网络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从网络中获得的。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为备课提供了良好条件。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正在开眼见世界的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引导学生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并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学生。但在繁重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学生与家长没能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认为考试过关就可以了,这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没能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二、生活化教学

1.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通用经验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里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分析与运用。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学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生活化后再教导给学生,这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应试教育死记硬背带来的压力,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学习,能自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日常体验中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和实践,从而提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接近生活的课程,许多知识都能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而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的就是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对社会和国际的责任感。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运用生活化教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这里的重视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认为这一门课不如数学、英语等实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生活教学法不够重视,甚至有些老师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或者在学习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表面,难以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重视生活化教学,教师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被拉远了,自然无法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2.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但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方面:第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中,教师长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客观需求,不关注学生是否能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是落后的教学观,思想品德课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道德的接班人,但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将考试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忽视了教育感化的过程,而只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只学会理论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知识。

3.过分强调生活化教?W

事物具有两面性,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不能走极端。有些教师发现在举贴近生活的例子时学生更感兴趣,就着重注意了这一方面,但没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本上的知识来,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生活化教学应建立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生活化教学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的手段和工具,有些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运用与实践时本末倒置了。

4.生活化素材不贴切

自从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会搜集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筛选,而是借鉴他人的课件,这就导致了与教学目标的偏离。还有部分教师选取的素材令学生很感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引发了与课堂无关的讨论,并且很难再将纪律调整好,这都是因为教师没能在教材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生活化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探讨完善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主动学习和研究优秀的与教材相结合的生活化案例,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培养其健全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能忽视生活化教学,不能让应试教育的重担一直压在孩子的肩膀上。

2.把握课堂教学尺寸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正处在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选取的生活化素材一定要贴合实际,并具备正确的教导作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将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起来,达到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因此教师选择生活素材时切忌假大空,完全脱离生活实际,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后,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材料,并在课堂讲授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但不能忽视课堂纪律,否则学生会无视教学内容,而和同学聊其他感兴趣的事。

3.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从而更好的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爱好,在课堂上可以用学生们都熟知的同学的事迹进行举例,在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学生更容易领会这节课教师所教导的知识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