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设计的结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步入到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的设计效率相对较高,学生不愿意天天呆在专业教室里。为了应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建筑设计课程题目的设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具真实性和实践性,保证设计内容的新鲜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适度增加“外出”学习的时间比例,并创造分组学习的机会,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丰富。
2.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内容和专业实践与拓展教育紧密相关,其中部分课程与更加细致和专门化的设计方向相关。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在教学上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有调查研究实践的要求,需要通过真实的相应建筑环境的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这部分理论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时进行外出调查实践。
3.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为适应教学计划的安排,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开设具有专业深化的相应特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学高年级的教学环节中,理论课程有和建筑实践结合的需求,设计课程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两者有相互结合的必
要性;同时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都有相同的“外出”调查实践的教学环节,使课程结合有了合适的操作平台,在调整协调调查实践目的性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相结合切实可行。
二、课程结合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题目设定为“医疗建筑改造设计”。选择该设计题目的原因包括:设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包含了复杂流线设计;建筑改造更新是目前建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医疗建筑中存在各种公共活动内容,便于观察人的生活、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调查以西安市上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为调查对象(亦即改造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全面了解其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及建筑形象。调查内容还包括医院所处位置、周边环境、服务半径、服务对象等背景资料。通过运用图像记录、影像记录、尺寸记录的方法还原医院主要功能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辅助用房各部分的功能布局,最终以二维和三维图形的模式加以展现。
2.行为调查以医院内各种使用者(患者、陪护、探视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使用者与医院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3.问卷分析为了更直接有效和准确了解医院设施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要求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方式,探寻医院改造的方向。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整理,使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不仅依靠感性判断获得,更倚重科学分析来进行。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高职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与学习目标要求,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外贸业务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探索构建了三模块对应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一、引言
《进出口业务》是外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核心,围绕交易程序讲授和训练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的内容与相关要求;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进出口业务流程;通晓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方式;获得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重点。
二、工学结合思想与进出口业务课程
1.工学结合思想及其渊源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an),即“理论一一实践一一理论”的教育思想。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F}c3ucation)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g)。在我国,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培养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
《进出口业务》是一门外贸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比如,进出口的基本业务流程、结算与支付、单证的审改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学生详细了解业务规范和流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因此,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对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真正工作环境下或模拟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进出口业务的教学需要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进出口业务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师资水平与结构不合理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从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主要表现在师资的来源分散,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都丰富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经济或贸易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有些教师是该专业的,但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对于贸易实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
2.实践教学的落实不到位
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往往落实不到位。首先,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扩一张,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经费紧张,用于教学改革的投人更少,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校内模拟实训室,有的即使建了实训室,室内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实践教学制度临时性、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系统性实践教学计划;另外,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外贸企业一般接纳学生到本单位实习的名额和时间有限,很难满足校外实习教学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类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一与学习目标要求,结合外贸业务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构建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山三个层次、三个模块构成。三层次三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图2所示。以上体系构建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探究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我们构建了以下三模块对应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内实践教学(第一模块)
课堂内探究型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配合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以项目或任务驱动的形式(如单证员或跟单员的考证),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会外贸各流程操作方法或规范,以促进坐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探究型实践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学生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点,确定课程的阶段性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即“学着做一做中学---一自己做”,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演练技能。如图3所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
(1)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次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止二应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外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生动形象地解释课程中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实现从“理论一实践一学习一理论一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堵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利用网上学习论坛系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教学效果。
2.校内外贸模拟实训训练模块(第二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学习日标定位在:如何把学生由会或基本会引领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的程度。因为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要通过反复操作才能逐步达列熟练的程度,所以建立校内仿真外贸模拟实训中心是解决学生实习的一条新思路,通过模拟实习教学,真正实现国际经贸专业教学理沦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素质一流的涉外商务人才创造条件。该训练要求通过计算机与外贸模拟软件结合建立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颊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参加操作训练的学生将首先建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并以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脑网络与“指导老师”、“国外客户”、“银行”、“海关”、“船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业务交流以完成一笔出易的全过程。在操作演练过程中,学生将亲手经历:英文函电草拟、出口价格核算、货物订舱托运、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制作、银行审单结汇、电子邮件收发等主要业务流程,使学生能有效了解和掌握出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校内外贸模拟实训中心的实训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的熟练程度。通过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外贸的流程、步骤,但是,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训练,因此,学生对在教师指导下的第一模块中传授的实践技能尚不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以,需要通过第二模块实践训练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第二模块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操作,从而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一模块的训练是模拟外贸公司,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学生有完全的自主权。该模块实践技能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或活动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许多方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而且,第二模块实践活动具有与外贸岗位实际相接近的特性,学生通过类似的实践技能活动项目可以熟悉和了解外贸工作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模块(第三模块)
校外外贸实习基地是学校与外贸企业联姻,使学生有机会在相关的外贸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等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操作完全是在真实}i'i外贸环境下,真刀真枪的职业规范化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稳定的校外外贸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桥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不仅使能学生掌握熟练的外贸职业技能,增强了实践能力,从而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耐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另外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发现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弥补不足;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大学生还能更清晰地找准定位,避免将来盲目择业。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结合设计 建筑计划
建筑学理论与设计课程结合的重要性
建筑学专业具有物质技术及文化、意识形态的双重需求,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建筑学专业理论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其教授方式与文科、理工科的课程相似。建筑学专业理论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具体设计实践时无法回避的约束条件和前提,而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科的核心内容,指向本专业建筑实践终极的目标,是对所有理论课程的具体运用,如果两者结合得不好就会造成理论脱离实践,使学生学习理论课程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学习设计课程浮于形式虚有其表。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建筑学专业高年级的特点
高年级建筑教育是建筑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随着“三阶段两环节”的总体教学体系的建立(即将一、二年级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将三、四年级作为专业素质教育阶段,五年级作为专业实践与拓展教育阶段),高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需要引领学生进行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创新的转变,建立起“设计的研究、研究的设计”观念。在这一阶段的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以下一些特点:
1.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步入到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的设计效率相对较高,学生不愿意天天呆在专业教室里。为了应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建筑设计课程题目的设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具真实性和实践性,保证设计内容的新鲜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适度增加“外出”学习的时间比例,并创造分组学习的机会,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丰富。
2.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
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内容和专业实践与拓展教育紧密相关,其中部分课程与更加细致和专门化的设计方向相关。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在教学上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有调查研究实践的要求,需要通过真实的相应建筑环境的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这部分理论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时进行外出调查实践。
3.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为适应教学计划的安排,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开设具有专业深化的相应特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学高年级的教学环节中,理论课程有和建筑实践结合的需求,设计课程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两者有相互结合的必要性;同时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都有相同的“外出”调查实践的教学环节,使课程结合有了合适的操作平台,在调整协调调查实践目的性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相结合切实可行。
课程结合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题目设定为“医疗建筑改造设计”。选择该设计题目的原因包括:设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包含了复杂流线设计;建筑改造更新是目前建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医疗建筑中存在各种公共活动内容,便于观察人的生活、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调查
以西安市上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为调查对象(亦即改造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全面了解其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及建筑形象。调查内容还包括医院所处位置、周边环境、服务半径、服务对象等背景资料。通过运用图像记录、影像记录、尺寸记录的方法还原医院主要功能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辅助用房各部分的功能布局,最终以二维和三维图形的模式加以展现。
2.行为调查
以医院内各种使用者(患者、陪护、探视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使用者与医院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3.问卷分析
为了更直接有效和准确了解医院设施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要求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方式,探寻医院改造的方向。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整理,使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不仅依靠感性判断获得,更倚重科学分析来进行。
4.跟踪调查
分为整体性观察和典型案例跟踪调查两种方式。通过整体性的使用者数量、分布状态、轨迹观察,可以判断建筑空间尺度和布局合理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跟踪调查可以记录使用者利用建筑空间的全过程,发现主要矛盾,再从多个个例归纳总结出普遍性问题。
作为建筑学专业高年级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这一做法在建筑学专业教学界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2]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55-57.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RC楼盖课程设计手算的可靠性,本文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RC楼盖课程设计手算电算程序,通过手算电算程序,可以验算手算计算结果的误差和准确性。
关键词:
RC楼盖课程设计;楼盖手算;楼盖电算
1前言
多年来,作者的教学实践证明,RC楼盖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能力的培育与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不可或缺的作用。RC楼盖课程设计虽然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的优点,但是,该课程设计也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这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结构方面实践课程设计内容,由于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不是深入,故感觉很难、不好下手。其次,在计算过程中,对基本方法、基本构造、施工方法不是很熟悉,故结构布置、截面的选择不是很理想、导致施工困难。最后,在计算过程中经常有错误和笔误,导致后续计算结果不正确;例如板的荷载计算有误,那么次梁的计算必然会出现错误,主梁的计算也同样如此。
2RC楼盖课程设计的实例
(1)教学实例简介。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m2,混凝土采用C30,主梁及次梁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板内钢筋采用采用HPB300级。
(2)计算结果。按塑性分析法进行板设计。可以得出CDSSRC软件计算结果和手算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可以忽略不计。按塑性分析法进行板设计,电算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手算计算结果和电算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可以接受。
3结论
本文通过对RC楼盖课程设计的手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校核,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土木工程专业RC楼盖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手算计算结果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要求。
(2)在计算过程中经常有笔误和错误,导致后续计算结果不正确,利用手算校核程序,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作者:黄瑞新 岳喜妍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雁,邹小静.混凝土结构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1):107-110.
[2]王强,陈慕杰,陈宜虎.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2013(08):74-75.
[3]魏晓.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创新[J].教育界,2014(03):106-106.
[4]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混凝土结构(上、中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黄瑞新等.RC楼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建议[J].山东工业技术,2016(08):274-274.
关键词:RC楼盖;课程设计;MATLAB语言;楼盖手算校核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52
0 引言
RC楼盖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及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对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1]。刘雁和邹小静分析了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2]。王强、陈慕杰和陈宜虎针对近年来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该课程设计改革的一些思路[3]。魏晓针对建筑学专 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水平[4]。
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存在的缺点,本文采用手算为主、计算机计算为辅的教学方法,编制了CDSSRC软件。通过该软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课程设计计算过程的错误,并且加以干预与纠正,为后面的评阅打好基础,做好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学生可以提高对该课程设计的兴趣,还可以提高的课程设计质量与效率,在课程设计中少走弯路。
1 CDSSRC软件介绍
目前《混凝土结构》RC楼盖课程设计的教学停留于表面的讲解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猛进、可视化软件的发展,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对于RC楼盖课程设计的认识有强烈的需求,对于高校老师RC楼盖课程设计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以板书讲解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强烈的需求。MATLAB同时具备科学计算和可视化的优势,既能进行科学计算,又能开发出所需要的图形界面。如果用MATLAB来开发CDSSRC教学演示软件,可以发挥的这两方面的优势,使高校老师将板书、PPT和可视化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看到类似视频化的教学演示软件,相信会有助于提高和加深学生对RC楼盖课程设计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演示软件,简称CDSSRC软件,主要研究了RC楼盖课程设计的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计算结果以Excel表格的形式给出,软件界面如下图1所示。该软件,既可以帮助高校教师讲解RC楼盖课程设计的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RC楼盖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
2 RC楼盖课程设计的实例
(1)教学实例简介。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6.5kN/m2,混凝土采用C30, 主梁及次梁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板内钢筋采用采用HPB300级;课程设计要求如下:①确定柱网尺寸,柱截面尺寸,主次梁布置及截面尺寸,并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②按塑性分析法进行板设计,并绘制板配筋图;③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进行次梁的内力和正截面及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并绘制次梁配筋图;④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内力,绘制主梁的弯距、剪力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正截面、斜截面的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配筋图[1]。
(2)计算结果。CDSSRC软件计算结果和手算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
①楼板为(304.5-302.6)/302.6×100%=0.63% ,可以忽略不计。
②梁为(456.1-434.0)/434.0×100%=5.09% ,可以接受。
3 结论
本文通过手算和计算机计算进行了RC楼盖课程设计的教学实例,得出了如下结论:
(1)RC楼盖课程设计手算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该专业大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有效手段;手算的误差有时可以忽略,有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2)虽然计算机程序的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只是辅助手段;建议采用手算为主、计算机计算为辅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RC楼盖课程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3)利用CDSSRC软件,教师为后面的课程设计评阅打好基础,做好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混凝土结构》(上、中册)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2]刘雁,邹小静.混凝土结构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1):107-110.
[3]王强,陈慕杰,陈宜虎.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2013(08):74-75.
[4] 魏晓.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创新[J].教育界,2014(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