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人性化;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7日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使得科学、理性、量化的管理方式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与尊重。其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计算与测定,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制度化和规范化统一管理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结果充分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日益发展,脑力劳动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我实现精神。人性化管理理念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现代企业管理把人性化管理理念作为核心内容,强调做好人的工作。企业管理的成效越来越依赖于生产者能动性的发挥。

一、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制度化管理,就是依照既定的程序和规章进行管理,也就是用制度来管理人。实行制度化管理,意味着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应由制度做出界定,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制度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须合乎制度要求。作为科层制的必然产物,摒弃了随意性和主观性,标志着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上,尊重、相信、依靠员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把对人的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的发挥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员工成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并在岗位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人性化管理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之一,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尤其是人的能动性,把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二、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制度化和人性化是伴随管理活动全过程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实施制度化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人力资源具有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一方面企业员工是自然人,有体力、智力、生理、心理等自然方面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尊重和满足这种合理需求,并以此作为制定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同时又是社会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力资源管理应在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之下,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使个体的价值观、行为观统一到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目标上,形成最佳的合力。在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起来,服务于企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二)人性化管理是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所约束和管理的对象不是物,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有着多种职业生涯模式和多种职业追求的员工队伍。因此,研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员工的基本状况及主导需求等主体因素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之上,把大多数员工对制度的拥护度和可接受度作为基本依据之一,努力探寻能够深入员工心灵和灵魂的途径。只有把制度构建在“以人为本”的立足点上,制度才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载体和依据,人性化管理其实质是更高层次的制度化管理。一方面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和思想需要通过制度化来表达,体现并付诸实施。人性化本身只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才能成为一种企业管理活动。离开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只能是“高空之水”;另一方面制度是现代一切企业管理活动的依据,人性化管理同样也须在遵循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充分体现人性化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才能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因此,人性化管理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管理实践后的必然产物,它以制度化管理为依托,并使制度化管理摆脱了科层制所固有的机械色彩而进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高级境界。人性化管理不能也无法脱离制度化管理而存在。

三、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应用选择

(一)高度人性化或自主化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实施于高价值与高人性层次人才,他们具有相当高的工作技能、文化水平和工作自主性,追求人性价值观层面的需求,自尊心强,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所谓高度人性化,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全面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实践方式是:(1)工作结构:弹性化的工作设计、高度授权、鼓励参与重大决策制定,并强调充分发挥此类员工的判断力;(2)激励:实施长期的激励计划,多样式的福利计划以及基于知识的薪酬设计;(3)技能改进:持续有效的反馈,内部晋升和持续的培训计划。

(二)胡萝卜加大棒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实施于高价值与低层次的人员。很多技术型员工、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等都属于此类,他们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相对较大,但对企业的责任心差、组织忠诚度低,人性层次不高。对他们就应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即在较高经济诱因下,辅之以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对应的实践方式是:(1)工作结构:标准化或适度弹性化的工作时间,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较严格的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表现,适度的惩罚措施;(2)激励:基于工作业绩的奖励计划;(3)技能改进:基于工作业绩的反馈;定期的素质培训计划。

(三)严厉制度化模式。适合该模式的员工价值和人生层次都比较低。大部分的基层员工都属于此,企业对他们就应该采取严厉制度化管理,即通过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检查、控制来约束工作表现,采用适当的奖惩手段确保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使之不断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对应的实践方法是:(1)工作结构:标准化的工作,严格的工作流程规范、考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等;(2)激励:基于任务完成情况的奖励计划;(3)技能改进:基于工作表现的反馈,入职培训计划。

(四)适度人性化模式。如果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相对低,但他们的人性层次较高,那么就采取这种模式。实践方法是:(1)工作结构:标准化或适度弹性的工作,有参考的工作流程规范;(2)激励方面:基于工作任务的激励计划;(3)技能改进:基于工作结果的反馈,定期的技能培训计划。

四、人力资源中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协调

(一)根据企业员工的规模,区别情况运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形是:当企业员工规模大、数量多时,由于成员复杂、性格各异,容易在企业内形成不同的思想派别,针对这种复杂的员工情况,应当采取刚性的制度化管理方式。反之,规模小、员工数量少时,员工由于日常工作紧密而频繁,使得彼此之间较为熟悉,成员间需要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来实现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团体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采用人性化的手段则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文化和团体的凝聚力。

(二)根据企业与员工交换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区别情况运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企业要求的资源交换目标比较简单,体现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而员工的交换目标较为复杂,它或表现为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或表现为受到企业的重视、得到自我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环境的归属感等。当企业与员工的交换目标基本一致时,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更能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反之,企业就应当用制度化的管理手段,防止员工的盲目自我调节,防范员工流失。

(三)根据企业员工所交往内容的复杂性,区别情况应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他们的复杂性也不同。通常情况下,技术性、生产性岗位的彼此间交往较为简单、明确;而管理岗位、营销岗位的员工较为复杂,内容含糊。对于前者,用非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明确界定他们的职责、任务就可对他们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后者,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比较容易发挥他们工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四)根据企业员工个性发挥程度,区别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在一些管理岗位、营销岗位中,员工的个性发挥与企业的目标容易达到一致,因此实行人性化管理效果较好。而诸如财务、资产管理和统计等岗位,其职责明确,个性的发挥容易导致企业的损失,所以必须实行严明的制度管理。

(五)根据企业的组织行为涉及的层面,区别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企业的组织行为分为面向全体的行为、面向部门的行为。面向全体的行为,对全体员工应当共同遵守,需要实行明确的制度管理,而面向部门的行为,要求部门成员共同遵行,不但要有明确的制度来明确部门内不同岗位的分工,同时也要有人性化管理的情感合作与交流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荣华,张太雷.以人为本与制度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2]薛秀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探讨[J].山西冶金,2008.6.

[3]胡立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境界[J].江苏冶金,2007.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 规范 激励 协调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6-02

一、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

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取得经济效益,都必须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由于每个员工性格、观念、习惯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所以每个员工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员工都有大局意识,每一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制定详细制度来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有利于员工对公司政策的理解,保证企业行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减少管理的障碍。制度化管理是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它管理就无从谈起。

二、制度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

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度规范人的日常工作行为,教导人遵章守纪。但是制度制定的全面、细致与否,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制度化管理的效果。

1.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制度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是制度长期严格执行的前提保证。管理制度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单位或部门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制度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它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针对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与本单位或本部门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是以维护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为原则的。这种建立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其次,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一项制度的制定出台应在客观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并遵循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制定的制度要对和生产经营有关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说明,不搞模棱两可,这样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制度的制定必须有体现公平性。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的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员工认可的根本。制度的制定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对称,否则员工可能因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带着情绪工作,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第四,制度的制定必须融入人性化因素。制度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如何规范员工的行为,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的需要,要融入人性化。任何制度都是人来执行的,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行的,要尊重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加以引导。

2.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必须抓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每一项规章制度在建立之初,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但只要有专人抓落实执行,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渐渐地人们对规章制度理解熟悉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久而久之,遵守规章制度也就成为了习惯。

有的单位或部门虽然有制度,但领导怕得罪人,从不严格执行,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无形地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工作努力的员工。原本满怀激情的员工责任心也下降了,开始混日子。其实追求进步、希望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愿意接受一些挑战和考验的。

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工作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完全平等是很难的。这需要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要做到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合理地处理问题。

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管理人员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考核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贯彻人、被考核人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被考核人通常对考核人怀有抵触情绪,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会直接影响管理制度的实施。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管理者要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当好员工的带头人,用行动影响员工、带动员工。要有责任心,工作中勇于担当责任,特别是工作出现失误时,能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并积极寻找原因,及时改正,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员工最介意的不是规章制度如何严格,而是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任何因私人关系远近或个人好恶等造成的偏袒都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导致管理者的信任危机,并直接影响到规章制度的执行。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能听进不同的声音。

管理者只有获得员工的真正信任,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才能将管理者的思想理念灌输给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建立真正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三、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的企业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和唯一具有创造力的核心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性化管理就是要重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价值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日常管理中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温馨,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宽松的环境强调的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工作的主人。为实现自我价值,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大大提升,这样不仅工作目标容易达成,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人性化管理所营造的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的用人制度,为员工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同时,这种宽松的管理氛围使员工有了家一般的温馨感觉,对于留住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员工对企业的真心拥护和爱戴,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大增强,为实现企业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人性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人性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成熟的表现

企业是否能够实行人性化管理,前提是企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因素,才能为人性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每一项规章制度执行之初,总会有一些员工怀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引导,并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久而久之,人们对规章制度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当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工作习惯时,违规、违章会大幅减少,员工之间责权明确,工作会更加顺畅,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当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工作习惯时,这种工作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不懈追求的方向。真正优秀的团队应当是既具备人文关怀,更有严明纪律和超强执行力的团队。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看似两种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但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竞争力,来实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他们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所用的方法不同,发挥的效能也不同,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或部门在制定制度时,需要融入人性化因素,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的需要,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做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刘志慧.制度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今日科苑,2010(14)

[2] 窦小燕.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析.财经界(学术版),2010(8)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各项硬件设施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不光各类馆藏资源日趋丰富,以电子阅览室为代表的各种信息化装备和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在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研究学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之相对的图书馆管理问题却始终没有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影响图书馆总体发展水平的瓶颈。总体来看,当前的图书馆事业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主要以下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如何走出传统的以文献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变成以信息和服务提供重点的工作中来;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建设;三是如何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的同步提高。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图书馆管理上强化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区别与统一

首先从定义和内涵上来说,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将人作为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将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这样的一种管理理念的要求下,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而制度化管理理念则是指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主要是建立在某些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这些规章制度对于约束员工行为、确保管理阶层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个单位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集体,而没有制度规范的社会是没有任何秩序和效率可言的,所以制度化对于一个单位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人性化和制度化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了定义,然而二者总体来看是殊途同归、互为补充的。通俗地讲,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和预防矛盾的过程,这里的矛盾可以是指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指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是指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制度化管理方式能够为矛盾的解决奠定一个强有力的标准和尺度,为管理者策略的实现创造一个有力的空间;离开了制度化的约束作用,管理策略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收效甚微。人性化管理方式则好比是剂,有效地促进单位中各种矛盾更加合理、顺畅地得到化解;如果没有了人性化的协调和沟通,单位内部就会显得十分僵硬、死板,单位文化就会如同虚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制度化和人性化乃是管理中的一对共同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加强图书馆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

(一)坚持决策人性化,执行制度化

当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个越发复杂的工程,一方面机构和设施的多样化使得管理的面越来越大,牵涉到的因素也是越来越多,需要管理者更加全局化地考虑问题;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读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给图书馆的管理运行和服务职能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讲,新时期图书馆管理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来指导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为此,图书馆管理需要实现决策上的人性化,而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恪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来说,图书馆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一切从读者的现实需要出发来规划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定位,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图书馆在什么时候采购什么种类的图书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而定,电子阅览室的规划和设计也要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盲目开展、随意实施。在确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后,就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切实贯彻执行,决不能打折扣、留有余地。在坚持决策人性化和执行制度化,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提高利用率,同时也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

(二)坚持对内制度化,对外人性化

应该说,单纯地从职能作用定位上来看,图书馆也是一个以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那么“读者第一”的理念就应该贯穿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图书馆在管理上应该坚持对内制度化、对外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和要求。也就是说,在图书馆内部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划和工作标准,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在抓日常工作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正规有序地开展,切实造成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积极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方面,必须充分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开展工作。比如,以读者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布置图书馆的各种展览,将读者咨询最多的问题及时制定成相应的读者手册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方便读者阅读。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而外部服务的人性化则是高质量服务的具体展现。通过这样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在新时期其职能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

四、结论

由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发挥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图书馆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制度化和人性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在管理工作中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极大地改进图书馆的管理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

参考文献:

[1]万晶,张艳,齐志勇.探索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9).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糖尿病;护理质量;满意度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1]。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极易损伤各种器官组织,如眼、肾、心脏等,长此以往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国内外多篇著名文献资料后发现[3],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故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为(44.6±3.2)岁;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39~72岁,平均年龄为(45.2±4.3)岁。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肺等其他重大脏器疾患;精神正常;知悉本研究用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在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

(岁)

文化层次

文盲

小学

中学

研究组

40

28/12

45.2±4.3

20

15

5

对照组

38

27/11

44.6±3.2

18

17

3

统计值

c2=1.261

t=1.089

c2=1.793

P值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涉及病情分析、对症下药、血糖监测、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则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 2.1 熟悉环境

在糖尿病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带患者参观就诊环境,亲切地向患者介绍医院各个功能划分区、医疗设备、护理人员团队等,这有利于减轻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2. 2.2心理护理

由于受疾病的困扰,患者多表现出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态,要多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做到嘘寒问暖,待患者如亲人。多鼓励患者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护理人员应保持尊重,认真倾听,增加患者理解、体谅的情感体验。鼓励患者进行冥想,可采用松静入定法:指导患者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从而达到放松心情,稳定情绪的目的。

1.2. 2.3 关注细节

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与积累实战经验,逐步加强自身护理水平,并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关注细节。如应控制好病房温度;在输液过程中,注意把握输液速度;实时注意患者并发症的发展及皮肤溃疡的护理。

1.2. 2.4个性化护理

由于患者的情况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客观事实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在注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适当调整进针角度,减轻患者因穿刺带来的痛苦;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确定胰岛素的注射时间。

1.2. 2.5 健康宣教

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分发健康宣传手册,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理解水平及文化层次,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及决心。

1.2. 2.6 运动干预

鼓励患者多参加运动,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选择运动量小、强度弱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瑜伽等运动,告知患者如在运动过程中突感不适,不可强撑病体进行运动,应立即休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 效果评定标准

①护理质量

显效:空腹时血糖值≤7.2mmol/L或下降30%以上,餐后2h血糖值 ≤8.3mmol/L或降低30%以上。有效:空腹时血糖值≤8.3mm01/L或下降 10%~29%,餐后2h血糖值≤10mmol/L或下降10%~29%。无效:空腹时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无下降或下降0%~1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于干预后第6d均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由本院护理人员制作,问卷选项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其中满意度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本组(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本组研究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c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27

12

1

97.5

对照组

38

18

16

4

89.5

c2

8.894

P值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40

30

9

1

97.5

对照组

38

16

15

7

81.6

c2

7.082

P值

<0.05

3结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大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这是一种以患者的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标志的代谢疾病[4]。而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皮肤溃疡就显得十分关键。人性化护理强调“人性关怀”, 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以患者利益为重,旨在为每位患者提供身体上、心理上与情感上的优质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体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明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模式包括主要包括熟悉环境、心理护理、关注细节、个性化护理、健康宣教及运动干预。其中熟悉环境这一环节有其独特意义,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极易因不熟悉环境而产生不适感[6]。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参观医院,向其介绍就诊环境,增加患者对医院的好感,有利于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生活。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涉及护士照顾患者生活、多与患者沟通及指导患者冥想。帮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7]。关注细节这一环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护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理过程考虑患者所需,并提供全面的护理。个性化护理体现了尊重患者个体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方案护理理念,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宣教有利于帮助患者构建糖尿病的知识体系,并通过介绍现代医疗水平,坚定患者接受治疗的决心。运动干预的内容为指导患者多参与锻炼,并告知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静.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7(23): 2169-2171.

[2]万青, 肖菲, 刘芳. 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 89-90.

[3]徐勤容, 陈育群, 吴丽琴. 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 27-29.

[4]林艳玲, 杨文莉, 李萍华. 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3): 272-273.

[5]袁晓丹, 楼青青, 张丹毓, 等. 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 84-86.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管理模式滞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无法有效满足人们对图书资源的需求。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使图书实现全球化借阅,从而促进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更容易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2]但是,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其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和人性化管理严重滞后,对图书馆的有效管理产生了一定阻碍。(二)管理缺乏人性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缺乏人性化和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程序化,缺乏应有的管理民主化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另外,图书馆管理的方法只是简单的借助于以往的管理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结合管理学的模式制定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严重束缚了管理员的管理自由和工作积极性。(三)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无法使图书馆和读者进行有效沟通传统管理制度最大的缺点是上下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沟通,信息反馈滞后,限制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借阅人员的交流。这样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也不利于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展开,最终不能做到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及互动。(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更无法适应未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传统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仅仅是从学历的角度来考察,并不是从图书馆管理能力的角度来招聘管理人员,致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只能完成一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3]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管理人员偏低的管理素质阻碍了人性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从而无法使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建议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目前图书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图书馆管理创新,可使图书馆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完善,并可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此外,还能吸引具有专业管理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图书馆制度的创新上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4](一)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健全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人性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图书馆管理流程,提高管理人员人性化管理的意识,才能为借阅者和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帮助。同时,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图书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管理理念的实施。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管理制度实现人性化、细致化、科学化、便捷化,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使读者在借阅图书的同时能够放松身心。(二)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培训,并强化其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使他们在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得到一定提高,吸引优秀的、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加入到人性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建设中来。现代的图书馆管理不仅体现在科技化带给图书馆管理方便、快捷方面,以及信息化带给读者人性化服务方面,更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对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上。同时强化用人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更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人员配备。合理使用人才,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以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以促进专业素质及业务技能的有效提高。(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落实责任制,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周到的服务,加大图书馆管理的制度创新和科学化管理创新。[5]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是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建设的关键,充分体现科技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为配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同样要结合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优势,建立合理的奖罚措施,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管理图书馆事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