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会计;一体化;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显露,一直以来,基建会计游离于会计核算之外,事业单位的基建经费收支和事业经费收支分别单独立账,实行独立核算,这违背了综合预算的根本要求,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实行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一体化核算,是事业单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分析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实现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具体策略。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共通点使两者合并成为可能
首先,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两者同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会计目标都符合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具有财务会计对外提供信息的基本特征;其次,两者的主体核算范围相同,都是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再次,两者核算的财务项目具有连续性,基建会计是基本建设资金转为生产单位的资产核算,两者核算内容同属于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
2.进行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整合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很多行业实行了基建会计与企业会计并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就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一体化提供了有益借鉴。由于事业单位中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核算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而且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事业单位进行两者的合并,即实现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一体化是有可行性的,符合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3.收支分类政策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引导
自从财政部实施全面的收支分类改革以后,在支出分类科目中取消了基建支出,各单位要依据自身的职能来确定相应的类、款、项科目,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分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按照经济支出分类科目的款项,进行明细科目核算。新的经济支出分类科目的设置和《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为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提供了方向指导,也为两者的合并提供了可能。
4.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的局限性需要改变现行核算方法
财政部颁布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应当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关于国有资产的基本财务状况。而现行的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分离,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动态管理不能落到实处,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调整。
二、实现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具体策略
实现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合并会计报表项目,在遵循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把事业会计制度作为主体,保持原有事业会计报表项目的基础上,添加和完善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报表项目,调整事业会计的报表项目,将基建资金平衡表与事业资产负债表进行融合,从而综合成为统一的、系统化的会计报表体系。
1.对于资产类科目的调整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中,对于资产类科目进行调整,把基建会计融入到事业会计项目中,在资产类科目下增设“在建工程”,用于记录基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款项支出。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用来进行款项的明细核算,如“在建工程安装”、“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科目,当基建工程完工之后,再由二级科目进行结转,统一计入“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中。
2.对于收入支出类科目的调整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属于较为繁杂的科目,在收入类的会计科目下,可以增设“基建拨款”项目,这样就把基建工程产生的费用与事业会计进行了财务统一;在支出类的会计科目下,增设“基建支出”,用以核算基建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类支出,在会计核算期间内进行统一的结转,这样就使得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实现了一体化核算,便于对于基建工程项目进行控制。
3.对于净资产类科目的调整
在净资产类会计科目中设置“基建结余”会计科目,利用在借贷方不同方面的余额来表示在建工程款项的留存数额。在建工程完工的拨款总额在贷方显示,工程完工时所支出的单位自筹资金数额在借方显示。在会计核算期内进行结转,不同的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程特点进行核算和结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分离的种种弊端,进行两者的合并,实现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一体化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大体发展趋势。在国家出台的相关会计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资金的管控,掌握资金动向,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收库:谈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核算一体化[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5, (9): 46-47.
[2]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浅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 (2):113-115.
[3]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8, (1):16-1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本文通过对目前单片机实训室的现状描述,提出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了建设高职单片机实训室的特色要求。
【关键词】
单片机;实训室;可行性;必要性;特色
1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背景、功能
电子信息学院单片机实训室自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学期均承担各类单片机课程上机实验300课时以上,并为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了实践条件。该实验室为电子信息学院所属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并且提供学生登陆互联网服务。可通过实验室上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从实践角度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属课程理论知识,初步锻炼实际操作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因其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就连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电产品、数码产品、电话、Caller ID、LCD、电子玩具等都用单片机来实现。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仅在国内已有上万个介绍单片机技术的网站,相关的专业杂志应有尽有,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单片机术应用培训班。据全国各大城市历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表明,单片机开发、应用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单片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由于单片机实训室自建成以来,一直在使用一批购置于2005年的实验仪,从2008年开始,由于设备老化而导致的计算机损坏日益增多,维修已无法继续维持单片机实训室的正常运转。另外随着KEIL、PROTEUS、伟福6000等软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单片机实验室现有的计算机性能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还有原有试验箱损坏也很严重。因此整体建设单片机实训室是目前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
2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2.1 单片机技术发展现状决定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有电子器件的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子产品中都含有单片机。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片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2.2 单片机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因其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就连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电产品、数码产品、电话、Caller ID、LCD、电子玩具等都用单片机来实现。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仅在国内已有上万个介绍单片机技术的网站,相关的专业杂志应有尽有,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单片机术应用培训班。据全国各大城市历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表明,单片机开发、应用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单片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可行性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58年建校以来,学院立足陕西,面向国防,为国家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军工电子等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机电、电子、化工、能源、建筑、计算机信息、经贸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院校等,从本学院发展角度为单片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社会可行性。
目前,陕西国防学院已在国家示范建设中投资20万扩建单片机实训室,从经济上也保证了嵌入式系统实训室建设的可行性。
另外,从企业资源方面,有单片机实训操作提供商上海上溢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湖北众友有限公司和周立功公司西安办事处等提供的大量技术支持,为单片机实训室建设保障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3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特色
3.1 开发系统的优势
陕西国防学院单片机实训室主要采用SYJDP-01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精心设计。平台采用ATEML89C51芯片,包括软件项目(存储器块清零、二进制BCD码转换、二进制ASCII码转换、程序跳转表、内存移动块、数据排序)、硬件基础项目(PWM转换电压实验、8253定时器实验、ADC0809模数转换实验、DAC0832数模转换,EEPROM外部程序存储器实验、IC卡读写实验、USB接口通讯实验等五十个项目)。
SYJDP-01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实验系统包含了多个单片机软件项目和软件硬件结合项目与教学、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的功能模块,非常有利于各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课程实践,并起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点带面”,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该单片机教学实训系统特色如下:
(1)电源输入:工作电压220V± 5%(50Hz),输入时指示灯亮。
(2)电源输出:有保险丝和漏电保护开关二级保护功能。输出单相交流220V工作 电压有高精度电压表电流表指示。
(3)功率输出函数发生器。
(4)高精度外测电压表一只,量程直流100V。
3.2 一体化教学的场所
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将以往单片机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改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全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放置于实验室中,教师边讲,学生边练,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具体的单片机系统实物开发与制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运行检修;维护管理
1.引言
输电线路是电网系统中的供电脉络,承担着向用户供电的重要任务,一旦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就会引起电网系统故障,甚至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变得极为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需求越来越大,促使电网建设快速发展。在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运行情况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输电线路检修人员严惩紧缺。庞大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量与有限的检修人员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运行效率,如何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能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成为当前电网运行维护的一个难题。运行、检修一体化将运行、检修、维护融为一体进行管理,有铲的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营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运行维护中。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输电线路的检修推行的是定期检修制度,这种以时间周期作为基础的输电线路检修制度,不论是检修周期还是检修项目,都需要依靠传统经验,而无法充分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结构组成、设备质量、性能差异等,检修工作死板,极容易造成检修周期过短、检修费用高、工作量大、可靠性低、影响正常供电等问题。随着电力系统向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高参数方向发展,这种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检修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需要,尤其是在“两网”改造以后,电力系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部分设备并不需要常规检修,如果依然采用定期检修制度必然造成浪费,并影响正常供电,甚至因检修不当形成故障隐患。在这种背景下,采用新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2.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近年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中,虽然存在检修人员疲于应付,误操作等现象,但整个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技术正在不断成熟,这为实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相关设备以及检修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包括如材料、工艺、性能、技术指标等,都比上个世纪有了更为可靠的发展。而传感技术、识别技术、采集技术、抑制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更为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比如变压器油色谱监测、避雷器泄露电流监测、有损功耗监测、电流互感器介损监测、远红外线成像监测等技术,都为输电线路实时监测提供了更为可靠便捷的诊断手段。
3.输电线路如何实施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3.1 建立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和检修计划进行评估、优化,并从静态、动态、基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安全核定,通过智能专家分析系统,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辅助建立检修一体化工作相关策略,并进行检修计划可行性校验。实际上,检修计划的校验需要涉及多个电网模型,并要综合分析电网模型、负荷数据、检修申请、运行状态、设备工况等多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输电线路存在的异常状态,并有针对性的迅速作出检修反应。
3.2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输电线路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复杂,输电线路检修管理难度越来越高,极容易产生混乱不清现象,要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设备信息档案库首先需要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出厂产数、试验数据、运行参数、异常记录、检修记录等。这些设备原始技术档案数据,是对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的比较基础,只有在清晰准确的对比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判断出设备当前状态。此外,还需要加强检修计划相关信息的管理,如检修主体数据、检修申请内容、检修时间安排、检修工作进展现状、输电线路负荷预测、基建扩建改建信息等,也需要纳入数据库中,以供系统汇总分析,评估和优化运行检修计划,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效率和供电安全。对于状态良好的设备不必进行周期性检修,对运行状态不佳的设备着重进行隐患分析和严重性分析采用相应应对措施,对于难以确认状态的设备根据设备重要程度采用加强监视、缩短试验周期等方法进行观察。
3.3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种融入了故障检修、状态检修、定期检修于一体的先进的运行检修制度,这种运行检修制将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集为一体,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定位需检修和不需检修的设备,并以设备实际状态安排检修周期和检修手段,能极好减少浪费、提高输电线路供电效率。要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系统智能数监测能力和方案优化分析水平,包括如状态监测技术、数据库分析技术、负荷预测技术、安全校验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
4.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供电效率,降低运行检修成本,保障输电线路供电安全,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积极探索,提高相关技术水平,构建更为完善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提高故障响应能力和恢复速度,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辉,吴辉文.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曾飞.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分析[J].科技风,2011(16)
论文关键词: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焊接生产检验》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生产所涉及到的常规检验的内容、焊接试验和检验的方法与步骤、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焊接检验与焊接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达到焊工技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和场地的限制,学校一直采用分段教学法,即上一个阶段的理论课后,再上一个阶段的实习课。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了许多弊端,由于理论课和实习课相隔一段时间,学生实习时,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需要教师重新讲解,这样累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对《焊接生产检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理论和实操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训来验证理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践,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理论教学的摘要求。因此,该课程完全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以往的教材往往偏重于焊接质量管理,这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比较陈旧,繁琐,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课堂互动性很小,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编写的一本教材,该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操作技能一体化,非常便于我们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们首先以该教材为蓝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完成了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
3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编制授课计划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开展一体化教学必须对原教学授课计划、原课程大纲、原教材、原教学模式和习惯进行改革,以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提倡创新务实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大纲编写力求合理安排理论和实习课时的比例,突出技能训练。最后授课计划中确定的总课时为160,理论和实习课时基本按照1:2进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教学时间化,实习教学课堂化”的原则,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让学生先观察后听课、先动手再分析、先了解操作的方法步骤再讲基本理论和原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般将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一、二节课作为理论教学时间,三、四、五、六节课进行实操训练。教学过程一体化课型的交叉、学习场所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理论和实习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具体的授课计划安排如下:
项目一焊接缺欠识别―――――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6课时;
项目二外观检验―――――理论教学6课时(包括焊接检验概述),实习教学14课时;
项目三无损检测―――――理论教学20课时,实习教学36课时;
项目四破环检验―――――理论教学8课时,实习教学20课时;
项目五焊接工艺评定―――――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六焊接性试验―――――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七焊接质量管理―――――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2课时;
考试―――――8课时;
机动―――――8课时;
4一体化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方法的多元化,要注重过程评价。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是指通过上课表现、练习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践,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教学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性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通过实验、实训报告、现场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常规检验的能力,最后再根据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总成绩。通过多样化及过程化的评价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即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
5一体化教学改革结果分析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只有通过具体实施,并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得出结论,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我们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教学改革座谈,座谈会结果显示,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很受学生欢迎;一体化教学具有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特别适合像《焊接生产检验》这种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改革进行下去,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职业教学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卫东焊接检验与质量管理[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高海云车工工艺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学[J].科学之友,2009(29):101~102.
[3]肖锡海汽车电气设备[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48~149.
[4]陈秀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报,2009(3):112~114.
[5]庞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09(16):240~241.
[6]孙玉明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9(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