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礼仪的见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国房地产立法严格而又完善,德国应对住房短缺的有效税法措施、极为严格的应对住房高额利润与暴利的法律措施,使德国在确保住房供应充足、维护住房供求平衡、平抑房价、限制和处罚住房暴利等方面独具特色,给中国房地产立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住房;税法;高额利润;暴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9801
1德国、中国应对住房短缺的税法措施及其借鉴意义
1.1德国应对住房短缺的有效税法措施
德国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住房压力、住房短缺,德国推行了“建房资金免交企业、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使得住房供需失衡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德国政府还动员所有公司修建居民住宅,房屋建设投资全额免交所得税,甚至还提供部分建房补贴。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7年以来,每年新竣工的公寓数量仍保持在20万套左右,充足的供应有效地稳定了房价。德国应对住房短缺的这些税法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上涨,确保了住房供应充足,以达到住房的供求平衡;德国房地产在价格上的相对稳定,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
1.2中国应对住房短缺的税法措施及德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也导致了中国出现城市住房较为短缺的现象。而中国应对住房短缺的税法措施与德国相比,则大相径庭。我国现行的房产税税收法律制度,一是以行政法规、规章条例等较低层次的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二是我国房产税法律规范均是由国务院以条例的形式,在执行时由国务院联合相关部门以补充规定、临时政策的形式对相关问题加以弥补,房地产税法存在缺乏连贯性的弱点;三是中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中国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项目,此外还存在名目繁多的与房地产相关的费用,例如:房地产交易费、市政公用建设费、用来新建水和供气等服务设施费等,与德国的做法相比,中国应对住房短缺的税法措施除了权威性和约束力不足、缺乏连贯性等弱点外,现行税法措施实质上给住房建设投资设立了各种税费,增加了房屋建设投资的难度,抑制了建房投资,从而使得住房供给不足,供求失衡,从而导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需求过旺出现快速上涨。鉴于中国的这些问题和德国实施的平抑房价、确保住房供应充足、维护住房供求平衡等税法措施,笔者认为,在中国,须大幅降低房屋建设投资的税费负担,快速增加住房供应量,尽快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符合最简单的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2德国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法律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1德国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法律措施
德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德国法律对房产商卖房、炒房、房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高额利润或者暴利等行为予以法律严惩,对高额利润、暴利等行为的利润空间予以限制和处罚。德国政府为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住房,确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指导价。德国《经济犯罪法》明确规定,如果地产商制订的房价超过政府指导价的20%为“超高房价”,地产商就构成了违法行为,购房者可以,如果房价不立即降到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内,出售者将面临最高5万欧元的罚款。如果地产商制订的房价超过50%则为“房价暴利”,便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出售者将遭受更高额的罚款,以及最高被判处三年徒刑的刑罚。为了遏制炒房者通过炒房获取高额利润,德国法律规定买卖房屋获得盈利,要交纳15%的差价盈利税。为了遏制房屋出租者通过出租获取高额利润,德国制定了严格的租房法,租房法着重保护房客的利益,明确规定三年内房租的涨幅不可超出20%,否则构成违法;并且规定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要确定 “租房价格表”,每两年更新一次,如果房东所定的房租超出“合理房租”的20%,则作为“房租超高”论处,会遭到巨额罚款,超出50%者则构成“房租暴利”,与“房价暴利”一样,也构成犯罪。租房法还规定自有自用房屋的出租,除缴纳不动产税外,出租获取的租金收入还应该交25%的资本利得税。
2.2中国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法律措施及德国的借鉴意义
在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立法方面,中国也有一些地方性立法尝试,但是局限于两个一线城市的立法试点和个别省份的地方性法规,全国实行的统一性立法措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地方性立法尝试如下:
第一,为了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正确引导住房消费、有效配置房地产资源,中国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进行了立法实践,2011 年 1 月,上海、重庆相继实施《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征收管理实施细则》,揭开了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立法的序幕,但是在两地开展立法试点后,迄今还没有其他城市予以立法。
第二,个别地方性法规首次对地产商的利润进行了明确和限制。中国陕西省住建厅和省物价局在2012年10月作出了:要求各地分区域测算住房项目成本、公布区域住房销售价格区间、控制房地产利润在10%左右的规定,中国除了陕西省的规定外,在应对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立法方面还没有全国实行的统一性立法。
由于上述地方性立法的效力范围只局限于两个试点城市或者个别省份,因此,对中国住房高额利润和暴利的遏制作用十分有限。而德国通过法律对房产商卖房、炒房、房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高额利润或者暴利等行为予以严惩的做法,不仅极为有效地打击了国内房地产领域的投机行为,而且还有效抵制了国外炒房团干扰国内房价市场稳定的投机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房产商卖房、炒房、房租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德国的这些做法,对中国国内日益盛行的房地产暴利、炒房等投机行为的立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字:玻璃幕墙遮阳建筑节能
一、玻璃幕墙遮阳的必要性
建筑主体节能最重要的方面是有效的建筑单体设计,主要包括隔热(窗、墙、屋顶)、遮阳、通风。以玻璃幕墙为护结构的建筑,玻璃幕墙是整个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玻璃幕墙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左右,因此发展玻璃幕墙的遮阳是建筑节约能源最有潜力的工具。
二、玻璃幕墙遮阳的研究
建筑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开窗、方位、遮阳和隔热材料等因素环环相扣,这些因素影响建筑物的耗能量。台湾的西拉雅研究室曾对台湾的办公建筑的护结构进行研究,对建筑护结构的各要素的耗能量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外墙的开窗率是外墙节能的最重要因素,降低开窗面积率是节能最重要手段,但是降低开窗率也必须确保和顾及适当的自然采光,并免除心里的封闭感。但是对于追求通透效果的玻璃幕墙而言,只能采用降低开启窗面积并加强不透光地方的隔热设计来达到节能要求。
外遮阳和玻璃遮蔽是外墙节能的第二重要因素,玻璃材质及外遮阳都影响遮蔽率的大小,但是装设遮阳板、遮阳百叶等外遮阳远比改变玻璃材质的效果大。玻璃材质可选择高反射率的反射玻璃和吸热玻璃(发射率太大的反射玻璃会造成眩光污染的公害),所以要选择适当的反射玻璃。
建筑方位因素是外墙节能设计的第三要素(占13.8%的比重)。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应避免东照西晒,建筑的长向应朝南北向放置。
因此,采用遮阳措施不仅是玻璃幕墙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标准较高的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上的必要手段。
三、玻璃幕墙遮阳的作用和效果
玻璃幕墙主要由玻璃和金属结构组成,玻璃表面换热性强,热透射率高,对室内热条件有极大的影响。在夏季,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室内,是造成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特别在炎热地区。在玻璃幕墙上设置遮阳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以避免室内过热。设置遮阳后,有以下作用及效果:
遮阳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指标就是遮阳系数。一般来说,遮阳系数受到材料本身特性和环境的控制。遮阳系数就是透过有遮阳措施的围护结构和没有遮阳措施的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的笔直。遮阳系数愈小,透过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愈小,放热效果愈好。而设置遮阳措施对已玻璃幕墙建筑具有良好的防热效果。
遮阳对室内温度作用
遮阳对防止室内温度上升有明显作用。在夏热地区试验观测表明,在闭窗的情况下,有无遮阳,室温差值较大。而有遮阳时,房间温度波幅值较小,室温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延迟,室内温度场均匀。遮阳对空调房间可减少冷负荷,对于空调建筑来说,遮阳也是节约电能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玻璃幕墙遮阳对采光的影响
遮阳措施会阻挡直射阳光,防止眩光,使室内照度分布比较均匀,有助于视觉的正常工作。对周围环境来说,遮阳可以分散玻璃幕墙的玻璃(尤其是镀膜玻璃)的反射光,避免大面积玻璃反光造成光污染。而在阴雨天,遮阳措施因挡光的缘故确会降低室内的照度,因此,在设计遮阳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并尽量满足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
五、玻璃幕墙遮阳对建筑外观的作用
大部分玻璃幕墙建筑的立面设计都是平板化,没有设计外遮阳等遮阳设施,以体现其干净、利索、通透的建筑风格。国外的不少金属玻璃幕墙的设计案例以轻巧的金属板设计成为优美的遮阳形式并成为建筑造型有趣的一部分。遮阳系统在玻璃幕墙外观的玻璃墙体上形成光影效果,体现出艺术美学效果。因此,在欧洲建筑界,已经把外遮阳系统作为一种活跃的立面元素,加以利用,甚至称之为双层立面形式。一层是建筑物本身的立面,另一层则是动态的遮阳状态的立面形式。这种具有“动感”的建筑物形象不是因为建筑立面的时尚需要,而是现代技术解决人类对建筑节能和享受自然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现代建筑形态。
六、玻璃幕墙遮阳对房间通风的影响
遮阳设施对房间通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具体视遮阳设施的构造情况而定;对玻璃表面上升的热空气有阻挡作用,不利散热。
七、玻璃幕墙遮阳的形式及构造设计
遮有防止太阳辐射,避免产生眩光,改善室内环境气候、及建筑外光上光影美学效果之功能,但也对室内的采光、通风带来不同层次的影响。遮阳系统本身而言,根据位置分为外部遮阳与内部遮阳,其中又可分为活动式遮阳及固定式遮阳。就遮阳形似来分,一般分为四种: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式遮阳和挡板式。
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房间的使用要求,可以把遮阳作为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永久性的就是在玻璃幕墙内外设置各种形式的遮阳板和遮阳帘,临时性的就是在玻璃的内外设置轻便的布帘、竹帘、软百叶、帆布篷等。在永久性的遮阳设施中,按其构件能否活动,有可分为固定式或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遮阳可视一年中季节的变换,一天的时间变化和天空的阴晴情况,任意调节遮阳板的角度;在寒冷的季节,可以避免遮挡阳光,争取日照。
遮阳的效果除与遮阳形式有关外,还与构造设计有很大的关系,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遮阳板面的组合与构造
在满足阻挡直线阳光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板面组合的形式,应该选择对通风、采光、视野、构造和立面处理等要求更为有利的形式。为了便于热空气的散逸,并减少对通风、采光的影响,常将板面做成百页的或部分做成百叶的,或中间层做成百页的。遮阳板可用铝板、轻金属或混凝土制作。
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遮阳板安装的位置对防热和通风的影响很大。例如将板面紧靠墙面布置时,受热表面加热而上升的热空气将受室外风压作用导入室内。这种情况对综合式遮阳更为严重。遮阳板面得安装应距离玻璃墙面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大部分热空气沿着墙面排走,且应使遮阳板尽可能减少挡风,最好还能兼起导风入室的作用。
3、遮阳板的材料和颜色
为了减轻自重,遮阳构件以采用轻质量为宜。遮阳构件经常暴露在室外,受日晒雨淋,容易损坏,因此要求材料坚固耐久。如果遮阳是活动式的,又要求轻便灵活,以便调节或拆除。材料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得吸收系数要小,设计时可根据上述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遮阳材料。
遮阳的构件的颜色对隔热效果也有影响。以安装在玻璃幕墙内侧的百业帘为例,暗色、中间色和白色的遮阳系数分别为:86%、74%、和62%。白色的比暗色的要减少24%。为了加强表面的反射,减少吸收,遮阳帘朝向阳光的一面,应为浅色发亮的颜色,而在背阳光的一面,应为较暗的无光泽颜色,以免引起眩光。
4、外遮阳和内遮阳
一般来讲,室外南向仰角45度的水平遮阳板,可轻易遮去68%的太阳辐射热。装在窗口内侧的布帘、软百页等遮阳设施,其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大部分散发给室内空气。装在外侧的遮阳板,吸收的辐射热,大部分散发给室外的空气,从而减轻了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因此采用外遮阳(遮阳板)是最好的建筑节能方法。
八、玻璃幕墙遮阳技术的运用和工程实例
近年来,广东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中也对各种幕墙遮阳技术和遮阳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下对典型工程广州亚运综合体育馆的幕墙遮阳技术应用作简要介绍。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位于广州亚运城西南面,总建筑面积6.55万平方米,于2010年11月正式投入第16届亚运会的使用。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在外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遮阳问题,其建筑造型和大屋檐的设计具有较好的自遮阳效果。在工程设计中对其夏季的遮阳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广州地区的夏季基本为4月到11月,针对各月典型天全天逐时的遮阳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夏季的遮阳重点关注条件最恶劣的西面。广州市气象参数显示,夏季西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在下午16点左右达到最大值。分析可知,体育馆的形体和大屋盖设计对西面的玻璃幕墙遮阳起到一定的遮阳效果。其遮阳效果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时候效果较好,例如6~7月份的10点到16点。遮阳效果如图2所示。
从上面的工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玻璃幕墙遮阳对建筑节能的作用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新途径,有着巨大的实用潜力。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创设的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或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教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二、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理解
1. 关于“图式”。图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图式”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知觉理解和思维方式,或者把它看成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知识框架或组织结构。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进一步理解图式这一概念。
水中的鱼没有去过陆地,它不知道陆地上的牛长啥样。有一天,鱼的伙伴青蛙,刚从陆地回到水里来。
于是,鱼就问青蛙:老兄,你这次去陆地看到什么了,快跟我说说。
青蛙说:我这次去陆地看到了牛。
鱼问:牛长啥样?
青蛙回答:牛的肚子下面长着四条腿。
鱼感到很惊讶,它边嘴里嘟呶,边想:怎么?肚子下面长着四条腿?那会是什么样呢?
于是,牛的大致轮廓(图式)就在鱼的脑海里出现了。
鱼想象到:牛的样子应该是鱼的肚子下面长出来了四条腿。因为在鱼的认知结构里,只有鱼的轮廓(图式),所以,鱼想象牛的样子时,只能在鱼的形状的基础上,在鱼的肚子下面长出四条腿。
想到这里,鱼也很有成就感。
于是,鱼继续问:牛还有啥特点?
青蛙回答:牛的头上长了两个角。
这时,鱼就更有成就感了。它想象着:在鱼的形状的基础上,鱼的头上长着两个角。到此,牛的样子在鱼的脑海里基本形成了。它似乎在它的认知基础上认识了牛。
这里讲的就是人对事物的新的认识是在其认知基础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离不开已有的认知基础(图式)的。
2. 关于“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本质。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正是在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中,通过对图式的影响来实现的。
(1)“同化”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或积累的过程。就是把新知识列入到大脑已有的图式中,使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大脑中知识的一部分。
很多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记忆,五六十年代常用的一种搪瓷杯,它是圆柱型的,侧面有手柄,上面有个盖子。通常白色的侧壁上还会有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这是人们脑海里印象很深的关于“水杯”的概念。它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图式”。
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很多种盛水的用具,其中一种是纸质的,圆柱型的或者是倒圆台型的,以白色居多,少有五颜六色,侧壁上没有手柄,上面也没有盖子。这和以前的搪瓷水杯有很大的不同。难道说,这也是水杯吗?是的。它是水杯!
假如我们脑海里已有的水杯的概念是那个搪瓷的水杯,那么现在,我们要接受这个纸质的水杯这一概念。这就是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同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把纸质的无手柄、无盖子、倒圆台型的水杯这一概念所涉及的所有信息,都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搪瓷杯和纸质杯都是水杯这一新的认识。
(2)“顺应”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些新知识的时候,会感到与脑海中已有的知识相冲突,于是必须对新知识进行新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大脑“顺应”这一由旧知识变成新知识的变化,从而获得更新的知识,进而完成大脑中对已有知识的更新、变化、发展。
对于倒圆台型的或者圆柱型的,玻璃质的,有很厚的底和侧壁,高度大约在2~3公分左右,边沿儿上还会呈现出波浪形状的花纹儿的物体而言,尽管它也无手柄、无盖子。可是,它是水杯吗?谁要是硬要我们认可它是水杯,那就是强人所难。那么,在遇到这样的物体的时候,人们的认知结构就会因为它与已有的认知基础(关于水杯的概念)不同,而受到冲击,这就需要人们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需要在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再新增加一个概念,那就是“烟灰缸”。而这个过程,就是“顺应”的认知过程。
由以上描述不难理解,“同化”是在增加大脑中的知识,搪瓷杯、纸杯都是水杯,只不过是增加了个“纸杯”而已。而“顺应”则是在改变大脑中的知识的结构,水杯和烟灰缸是两个概念,而烟灰缸是新增加的概念。由搪瓷杯扩充到纸杯就是增加了同一概念的不同形状;而以水杯为基础,认识烟灰缸,则是在增加新的概念。
“同化”是知识量的积累,而“顺应”则是知识质的更新。
(3)“平衡”是指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实现学习中的新旧知识更替以后的认知状态。当学生以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为基础,来学习与这些图式相类似的新知识时,就是一个“同化”的认知过程。这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新知识时,也就是新旧知识相冲突时(以水杯为基础认识烟灰缸),这种平衡将被打破,这时,就要对大脑中的图式进行修改,形成新的图式,也就是进入“顺应”的认知过程(建立烟灰缸的概念),从而实现新的“平衡”。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进行,各高校都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以满足高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就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外大学的国内招生、民办大学迅速发展,对于本已十分激烈的高校间竞争而言越发严峻,如果高校应变能力不强,内部管理落后,必将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高校虽然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但是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同样是独立存在于市场中的企业。企业管理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之一,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若能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必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之可比性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管理理论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竞争中高校是独立的个体,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理论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同样适用。
(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高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品和服务,而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也来自市场,比如资本来自金融市场,原材料、设备等来自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来自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而人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是人才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而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如书本、桌椅、教室、教师等(以下称教育资源)也同样来自市场,所以从市场角度看,高校和企业一样,也就是说,高校也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无法生存,因此高校内部管理完全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原则。
(二)从竞争形势看高校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随着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扩招,再加上民营学校的异军突起,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校,它们在各个层面上与国内学校争夺生源。很明显,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高校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身经百战,效率很高,值得高校管理者借鉴。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控制、优化、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仓库、配送中心等直到最终用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企业采购、供应等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来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优化。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管理方法,体现了一种系统、协调、合作的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内部各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传统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的偏离较大,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了差异。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使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还有来自供应链上不同的企业,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这个主线,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保证彼此计划之间的一致性,使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间有效地协同合作与控制。
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泛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企业已有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良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能否以较低成本、较短的前置时间、快速回应顾客需求、获得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实现。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最终实现供应链连接的一体化、无缝化,在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运用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其组成结构及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好坏,所以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才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而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计划的框架中组织调度各项教学活动,建立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师资力量的配备与调整,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等。引进这个概念对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变化,使之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学计划调整,排课变化等,只有完善有效的体系运行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合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适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优化链上成员组合,保持快速的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实现供求的良好合作。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逆向准确地、迅速地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减和改进、质量的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地结合。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会影响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断裂。
高校为人才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类似,都存在着大量的外部内部供应商和外部内部客户,对于高校来说,其外部供应商是指为高校提供各种教育活动资源的人或组织,如教材出版、生产教学设备的企业等,高校的最终“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毕业生。比如说排课是教师上课的供应商,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供应商。外部客户是人才需求单位,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是他的客户,而他的供应商则是为他提供各种上课所需资源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为他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的人事部门,提供教材的教材科,提供课表的教务处,提供学生名册的系部,提供教室、桌椅的后勤部门,提供教学仪器设备的教辅部门等等。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都会对毕业生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高校必须具备随市场而动的应变能力,这种适应能力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比如市场需要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毕业生,高校则可以进行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增加相关的课程及实践环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为高校的灵活运作提供可能,增强了教学管理的适应能力,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及教学秩序的稳定,这对于高校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节约“劳动”成本,减少重复工作、浪费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教学管理费用,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相互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它除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缩短了流通路线,从而减少了库存量和资金占用,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最终使流程简单化、高效化、低成本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成绩录入这一项工作来说,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交文本的成绩单,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了统计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文本的成绩单重新录入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劳动,如果提供一个操作平台,要求任课教师在提供文本成绩单的同时将成绩录入到系统中,这样省去了重复录入工作,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共享。传统的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不易实现信息共享,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无法更快地向市场供应产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信息化、网络化是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各级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完成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比如教师有变动,通过电子网络可以告知所有部门,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学计划随之调整,排课也联动,同时教室、教学设备等都可以联动。
四、如何实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系统运行良好。
良好的信息渠道是基础。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信息实现共享和即时更新,可以引进如ERP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者要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员工和领导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并能实现按照供应链管理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适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并监督实施。
供应链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必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立印.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2).
2、杨帅.基于系统观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16).
关于电子文件出现后的“双套制”之所指,基本上认为是同时保存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与纸质版本。如有学者认为电子环境中的“双套制”归档“即对同一份文件,在依然归档保存纸质文件的同时,又保存一份电子版本”。也有学者认为“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双套制的实现可以是对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然而,笔者认为电子文件出现后的“双套制”较之传统的“双套制”,其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而目前研究“双套制”的众多文章对该问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两种版本处于共存的状态这一个层面上。这种认识与传统的“双套制”之所指几乎同出一辙,没有揭示出内嵌于“双轨制”模式之中的“双套制”的新含义,尽管不少文章已经意识到“双套制”与“双轨制”的深刻区别与联系。实际上,现阶段的“双套制”由于内嵌于文件运行的“双轨制”模式之中而显得更加复杂,因而对它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两种版本共存的层面。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讲,双套归档的不只是同一份文件的两种版本,而更是同一份文件的两个部分。
由于文件与档案之间存在无法割舍的诸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对于上述问题的认识,仍需从文件的运转入手进行分析。文件的运转过程也是文件的形成和办理过程。一个机构的发文一般要经过拟稿、审核、签发、缮印、用印等环节,收文一般要经过拟办、批办、承办等环节。文件经运行才能发挥其直接参与活动的工具性作用,进而由文件转化而成的档案才具有原始记录性。文件的副本或复制件因没有直接参与活动而没有留下“原生痕迹”,虽具有记录性,但不具有原始性,其真实性与证据力显然不足。传统“双套制”下的两套档案中,其中一套是原始档案,而作为备份的另一套通常是副本或复制件。严格地讲,后者不能算作档案,它主要发挥情报作用,而非证据作用。电子文件出现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件的运行都离不开“双轨制”模式。而所谓“双轨制”,目前基本上认为是两种版本的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双轨制”是针对文件运行处理阶段而言的,而“双套制”是针对归档保存状态而言的,前者包含了后者,后者是前者的末端。
在实际工作中,“双轨制”模式可以有诸多具体操作方式,在此仅列举―二。比如有些单位制发文件时,在领导签发环节以纸质文件为对象进行处理,在其他环节以电子文件为对象进行处理。有些单位在办理收文时,将接收的纸质文件数字化后输入办公系统或直接接收电子文件,并在办公系统中进行拟办,然后打印出纸质呈批单连同纸质文件(直接接收的电子文件则打印成纸质文件)送领导批办,再由文书处理人员将领导批示意见通过扫描输入办公系统或者录入办公系统,又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发送至相关业务部门承办。概括起来讲,“双轨制”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情形,不仅包括“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还包括不重复的交替办理。其一,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行运转,都直接参与各个运行环节,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但这种情形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少见,除非用于特别重要的或特殊文件的办理。其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在运行过程中部分重复办理。比如领导既在电子文件上进行电子签署,又在纸质文件上进行手写签署。其三,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在运行环节中交替办理,即在此环节对电子版本进行处理,在彼环节又对纸质版本进行处理,但没有一个环节重复办理。
把握“双轨制”概念的关键是看两种版本的文件是都参与了运行和处理还是只有其中之一参与了运行和处理。若是前者,当属“双轨制”,若是后者,则是与“双轨制”概念相对应的“单轨制”。如果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仅在运行的后端共存,纸质文件数字化而成的电子文件因没有参与运行与处理而不是“原生文件”,只能算作复制品。同样,电子文件打印而成的纸质文件也不是“原生文件”,也只是复制品。此时的“双套制”并没有嵌入到“双轨制”之中,文件依然是按照“单轨制”模式进行运转的。这种情况下,认为电子文件的“双套制”归档即是将同一份文件的电子与纸质两种版本一并保存,几乎等同于对传统的“双套制”归档的理解。无论是电子文件的纸质拷贝,还是纸质文件的数字化,其中之一才具有“原生文件”的性质,而另一版本当属副本或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