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门心理学效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投资行为;投资风险;投资策略
金融市场是一个综合性市场,由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货币等多种市场组成。在金融市场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无论是给金融理论发展还是投资者都造成了巨大阻碍。如何对这些异常现象做出有效的解释,一直是人们探索研究的主要课题。而行为金融学的建立为金融市场异象的解释带来了生机。它从人类行为角度出发以有限自利、有限理性和有限控制力为根据,对金融异常现象进行解释,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1行为金融相关概述
20世纪80年代,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不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异常现象,为了解释这些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以应用心理学为基础,是通过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当中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对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促使这些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动因,如心理动因、社会动因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金融市场异常现象的解释[1]。行为金融学依据的理论基础包括价值理论、前景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知偏差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等多种理论与模型。其中,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奠基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行动决策以行动期望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和行动后果的偏移为依据,在评价心理感受之前,通过决策分析,初步确定有效的行动,并选择自认为适合的参考点,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2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与投资风险
2.1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
与标准金融理论观点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为非理性人,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的预期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如此,投资者的非理还会降低市场有效性,导致资产价格偏移其应有的基本价值,反过来又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投资行为带来影响[2]。以现实投资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行为金融视角下,投资者在认知与行为上存在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过度自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或忽视机会和运气的作用。当失败时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这是过度自信的表现与可能带来的后果。(2)羊群行为(从众行为)。羊群行为在证券市场上、在投资行为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受其他投资者投资影响,投资者可能采取与其相同的投资策略,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当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3)启发式偏差。启发式是人脑在解决不确定、不规范、无现成算法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决策方式,一种高效的思维范式。就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投资决策,但这种启发方式很容易出现系统性的认知错误,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常出现的启发式偏差主要有可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和调整与锚定偏差。(4)动量效应与处置效应。动量效应是指就某一持有期的平均水平而言,若某只、某些股票前期涨幅较好,则后期也将会有较好的涨幅。这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存在的心理,也是投资者的一种认知偏差[3]。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认知和行为偏差中的一种典型表现,具体指的是投资者对投资失败、损失的厌恶心理和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当股票等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不甘心的心理促使其产生强烈的继续投股欲望,行为上表现为亏损股票争取转机心理;当处于盈利时,为了尽早锁定利润,投资者想要尽快将持有股票卖出,行为上表现为急于卖出心理。
2.2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之上,以此来获取利润,达到赢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活动、投资行为。相比于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率,这是促使有价证券市场活跃度高于普通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证券市场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使证券投资面临着比银行存款更大的风险,而且证券投资对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调控、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形势的波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利息利率等因素尤为敏感[4]。这些因素的变化给证券投资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证券投资风险发生概率。为了规避风险发生,证券投资者往往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即按照预定计划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个项目上,以降低或规避一次性投资所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在投资风险规避方面,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所形成的多种投资策略,为证券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更多的选择。
3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为证券投资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等。
3.1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对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益预先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交易量和收益同时满足所设定的过滤准则时,投资者便对股票进行买入或卖出。它主要是针对动量效应所提出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投资者对于动量交易策略的采取,应以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作为出发点和基点。这是因为行为金融理论指出,在一定持有期内,若某只股票前期具备较好涨幅状态,那么后期也将具有较好的涨幅[5]。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或市场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即可通过实施动量交易策略来实现获取利润目标。
3.2反向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理论下的反向投资策略主要是对投资者过度反应、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的一种纠正策略。即对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进行买进,而对表现好的股票则卖出,以这种反向、逆向的投资方式来达到套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方法。在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做出过度的反应,这就容易造成盈利者对股价进行高估,损失者对股价进行低估的现象发生。针对这种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中的冷门股票往往不会存在较高的预期,这样在实际的投资行为中若通过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来进行投资决策,则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想、正确的投资行为[6]。即以公司近期表现为依据对其未来进行预测,激发投资者做出持续的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业绩较好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从而为投资者通过反向投资策略来获取套利的机会。
3.3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
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指的是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能力将逐渐下降,根据这一关系,投资者年轻时适合将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增加在债券上的投资比例。这种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一个重要结果结论,是依靠时间对投资风险,具体是对股票风险进行分散的一种策略。行为金融理论利用股市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有所下降的特点而得出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投资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指导。投资者在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投资实践时,应避免交易的过于频繁,否则将出现不理性投资行为。
3.4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为了规避由一次性投资所引发的风险发生、摊低成本,而将投资成本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进行分批投入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采用成本平均策略,其各期买入股票所花费的平均成本将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7]。因为,这种策略下投资者每期可以买入固定金额的股票,而股票数量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若股价下跌则购买数量就多,若股价上涨则买入的高价股数量就少,因而整体上投资者的低价股数量要多于高价股数量,这样一定时期内每股的平均成本便低于总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行为金融视角下,它主要是针对处置效应的一种投资策略。
3.5行为控制策略及小盘股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行为控制策略,主要是针对投资者恐惧和过于贪婪心理所制定的一种投资策略。相比于上述几种投资策略,行为控制策略更具强制性和约束力,适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就国内证券市场而言,证券投资者存在的几种典型行为偏差可以通过行为控制策略来得到较好的控制与约束,帮助投资者加强对自我的约束与管制,规范其投资行为。小盘股投资策略有着非常显著的一月效应,投资者采用这种投资策略应在一月初买下小公司股票,并在一月末转让卖出。尽管对中国证券市场小盘股投资策略的一月效应不甚明显,但其较高的收益率使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行为金融理论视阈下。
4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多种学科的行为金融理论,不仅理论基础雄厚,还可以为金融市场和金融学理论发展提供相应理论支撑,而且能够为投资者投资提供更为科学、适用的投资策略。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应加强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投资者应依据自身实际和所投资项目对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各种投资策略予以合理的选择,这对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玮.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2]唐蓓.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张力公.基于投资者有偏信念的中国股票市场风险行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梁宇.行为金融视角下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4(15).
[5]胡才泓.机构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行为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6]周焯华,黄珂.行为金融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2009(11).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诊疗所广告。
上面写着:把这张图放在地板上,站在虚线框里,如果工作的压力把你逼到了这个地步,请考虑本诊疗所。
1月22日,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去世,36岁。
1月26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发病去世,46岁。
3月,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工作中猝死,32岁。
4月10日,画家陈逸飞因病去世,59岁。
8月5日,浙江大学博导何勇因病去世,36岁。
8月18日,演员高秀敏突然发病去世,46岁。
8月30日,演员傅彪因病去世,42岁。[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
上月15日,广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处长从10层办公楼窗户跳下,当场死亡。他年仅37岁,有妻有儿,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同事只在他临终前一周发现他有些闷闷不乐,却没想到他选择这样的方式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怀疑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发现公务员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中层以上职位的公务员尤其明显。——《南方都市报》20__年7月12日
南京市社科院刚刚完成的《南京市公务员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公务员自我感觉压力“大”或“比较大”。
2003年底,人事部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指出公务员通用能力主要包括:
政治鉴别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学习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
一、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
健康的三维结构
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以平静接受不可改变之事,以勇气改变可以改变之事,以智慧区分这两者。
某政府机关副处长,与处长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工作起来不愉快,想换其他部门又不可能,是继续与处长对抗,还是妥协?或寻求和解?这位副处长感觉根本找不到办法,就开始逃避。平时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态,不提建议,进行消极对抗,烟酒不沾的他开始喜欢去喝酒,在业务上不求上进,喜欢回家看电视。因为不知如何应付与上司的人际关系,这位副处长长期失眠,情绪焦虑,胃口不好,常在家中发脾气,迁怒于妻儿。失眠三个月后,副处长才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34岁的黄某(化姓)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在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十年前他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某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感使他奋力地往上爬,终于在4年后当上了该部门的处长。去年单位决定进行工作调动,他成为了某个部门的热门人选,他自己也志在必得。然而,结果公布之后,黄某被调去了另一个较冷门的部门,使他大受打击。
从此,原本性格开朗的黄某变得少言寡语;工作时显得注意力很不集中,而且工作效率大为下降;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坐在椅子上发呆;而且经常在半夜醒来,醒后无法入睡。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压力相当于英语中的stress,有时被理解为“紧张”或“应激”。
——“紧张”侧重于stress的内部体验;
——“应激”侧重于stress的内部反应,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基础,伴随一定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和变化。
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变化
认知
生理心理情绪
压力
行为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症状标准
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3、失眠症状普遍存在,或有多梦或早醒;
4、头胀、头昏或头痛;
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6、食欲不振;
7、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肉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9、兴趣减退或丧失;
10、减退;
11、低热;
12、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自我训练一:感觉与表达压力
最近一个月内,让你
感到有压力的事件是什么?请列出三件事情。用圆形表示压力,圆的直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圆圈内表明压力事件,在圆圈下面写下你对这一事件的负面看法或评价。
例如被领导
批评
被领导批评是可怕的事情。
二、公务员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社会因素:
——社会要求、社会变革、价值观念等
职业因素:
——职业特点、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等
个人因素:
——身体状况、家庭关系、人格因素、心理冲突、个人生活事件等
“工作强度不是压垮人的唯一因素,整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如果一个社会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鼓动欲望的话,它就能允许一个人花20年、30年的时间去获得成功,而现在却仅仅给年轻人5年、7年的时间。”
政府组织的理性要求与公务员的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
公共责任的重大与公务员能力的有限
晋升压力与激烈的群体竞争
A型人格测验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11、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你是否觉得因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13、你是否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非赢不可?
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问卷来源:Rathus&Nevid,1989。引自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
A型人的AIAI反应:
恼火(Aggravation)
激动(Irritation)
发怒(Anger)
不耐烦(Impatience)
深圳一位能力强的40多岁公务员想竞聘处级岗位,但自己学历却一般,放弃的话又心有不甘,结果,剧烈的心理冲突让他多次突发“惊恐性心脏病”———其实是心理疾病“急性焦虑症”,幸而心理医生及时介入,帮助他克服了心理障碍,这位公务员得以健康的心理参加竞聘,并如愿以偿。
霍姆斯和拉赫(Holmes&Rahe,1967)对43种常见的生活事件进行了评定,计算出了每种生活事件所需付出的改变和适应的量。其中,“结婚”这一事件定为50分,这是一个基本的参照数值,然后根据这一参照标准对其他事件进行评定,形成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简称SRRS)
心理年龄自测
三、心理压力的应付与调适
(一)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
情绪定向应付
问题定向应付
(二)积极认知
不合理认知的表现:
绝对化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辩证一点
全面一点
中和一点
站高一点
后退一点
自我训练二:
针对训练一所写的对压力事件的看法,做认知转换。
运用“虽然……但是……”语句。例如:
“虽然被领导批评是可怕的事,但是也能让自己进步。”
(三)善于调节情绪
学会控制需要
掌握调控技术
——自我宣泄
——自我安慰: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自我暗示
——自我放松: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音乐放松等。
(四)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重视家庭沟通
扩大交往层面
寻求专业帮助
“男人错误地期待女人要以男人的方式思考、沟通、反应;女人也错误地期待男人要以女人的方式去感觉、沟通、反应。我们都忘了男人和女人应该是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关系充满了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清楚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与异性相处时,可大大地减少许多迷惑。你只要记得男人是从火星来,女人是从金星来的,每件事就可得到解释了。”
——JohnGray:MenAreFromMars,WomenAreFromVenus,1992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玛莉:“工作太多了,我根本没有一点点私人时间。”
汤姆:“你应该辞职,不必做得那么累,去找一些你喜欢的事做。”
玛莉:“可是我喜欢我的工作,只是他们过于期望我在短时间内改变一切事。”
汤姆:“别听他们的,只要做你能做的就好。”
玛莉:“我正是这么做。真不敢相信,我今天竟然忘了打电话给我姑妈。”
汤姆:“别担心,她应该会了解你很忙。”
玛莉:“你知道她怎么了吗?她需要我。”
汤姆:“你太担心了,才会这么不快乐。”
玛莉生气地说:“我并不是常常不快乐,你可不可以只听我说?”
汤姆说:“我正在听。”
玛莉说:“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烦呢?”
玛莉说:“太多工作了,我没有一点私人时间。”
汤姆深深吸进一口气,缓缓地呼出,说:“你今天好像很累。”
玛莉说:“他们期待我在短时间内改变一切事,我不知道怎么办。”
汤姆稍停后说:“嗯。”
玛莉说:“我竟然忘了打电话给我姑妈。”
汤姆轻轻皱眉说:“哦,不太应该。”
玛莉说:“她现在很需要我,我觉得很难过。”
汤姆说:“你很有爱心,来,来这儿,让我抱抱你。”
汤姆抱着玛莉,玛莉在他怀里松懈地大叹一声。然后说:“我喜欢和你说话,你让我真正感到高兴,谢谢你当听众,我现在好多了。”
(五)改变自我
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寻求新的工作体验
培养一项创造性的爱好
(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养均衡
运动适度
戒烟限酒
情绪稳定 运动适量 饮食合理
健康=
懒惰 嗜烟 嗜酒
(俄)兹马诺夫斯基
日常减压法
遐想法
分解法
想哭就哭
看喜剧片或恐怖片
闻香油或香水
听音乐
尽情倾诉
吃零食
穿休闲服
整理房间
种花草或养小动物
家庭聚会
旅行
运动
健康,从“心”开始
回避压力不如正视压力
怨天尤人不如调整认知
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默默忍受不如寻求支持
消极等待不如改变自我
社会与政府的方案
入门把好心理关
提供心理服务
“冷门。”
在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正式揭晓后,获奖者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竟被大肆冠以如此标签。其实,只要翻开你手中的那本《博弈论》,你就会惊觉,原来我们早已师从这位法国大师多年了。
揶揄
也许是法国人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太过耀眼,自法国人在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之日便将其揽入怀中之后,百余年的历史中,已有15位法国人与诺奖结缘。然而上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得主则要追溯到20多年前了。
让・梯若尔身材瘦高,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1953年生于塞纳河畔的一座小城。
在获得诺奖之前,人们鲜在媒体舆论中发现让・梯若尔的详细信息。“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大众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相信这句话并非是让・梯若尔对那些整日忙于曝光的经济学家刻意的“讽刺”,但仅凭这份带有法国范儿的骄傲,也可以窥见其在学术领域中的自信。
虽然现如今功成名就,但从事经济研究并非他的第一选择。1976年,让・梯若尔毕业于素有法国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在拿到了工程学位后,他继续在巴黎第九大学深造,学习应用数学,并且于两年后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也正是基于对数学的喜爱,让・梯若尔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随后,他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博弈论大师马斯金,这段履历让他熟练掌握了博弈论,并为日后独成一派打下基础。
天才
多次邀请让・梯若尔来华讲课的中国学者周恒甫曾表示,梯若尔的勤奋努力是我和所有中国经济学人可望不可及的。大家永远不可能像他一样,大家也永远不可能学到跟他一样。
关于这一点,让・梯若尔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履历可以佐证。其导师马斯金曾透露,这位经济学天才曾是法国青少年网球赛的冠军。
让・梯若尔在经济学领域可谓是“通才”,其研究的领域涵盖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国际金融,以及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他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1985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 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同时,他也成为了计量经济学杂志的副主编。
1988年,让・梯若尔出走美国,并辞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对此,他曾表示,“不是因为法国比美国好,只是因为法国是我们的祖国。”
是年,让・梯若尔的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虽然在此之前,将博弈论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趋势,但是未见一本能够用于严谨治学的教科书。源于师从马斯金所继承的学术功底以及天才的概括能力,让・梯若尔终于将博弈论与产业组织理论融会贯通,出版成籍。
而1991年出版的《博弈论》则为这一领域的学者建立典范。书中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内容,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博弈论领域中最前沿的教科书之一。
除了在博弈论方面拥有着炉火纯青的造诣,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学领域融会贯通外。让・梯若尔的另一大令他誉满全球的成就,是阐明了如何理解并监管由数家寡头公司垄断的行业。
在让・梯若尔看来,由于传统的规制方法忽略了规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使得它们无法提供正当的激励。因此他认为,对于寡头垄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监管方式,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让・梯若尔和拉丰将新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垄断行业的规制问题,分析各种规制政策的激励效应,并建立了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2000年,《电信竞争》一书出版,此书涵盖了二者十几年对垄断行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总结。
建言中国股市
让・梯若尔数次到访中国,并担任着武汉大学的访问学者。十年前的一次到访,让・梯若尔就曾针对中国股市列出了三点问题。
首先,他认为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问题,并不完善。小股民担心投入公司的股票可能得不到回报,因此股市缺乏上涨动力。
其次,股票市场还有很多国有企业,只要国家控制这些股票,就难以避免的存在缺陷,因此股东得不到红利。
18岁成为世界冠军
2005年4月3日,斯诺克中国赛决赛中,“神奇小子”丁俊晖挥舞着他球杆,如同挥舞着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法棒,战胜7次世界冠军、前世界头号选手亨德利,夺得了世界职业排名赛的冠军。
丁俊晖早在15岁就技惊四座,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台球亚洲冠军,赢得了“台球神童”之名。时隔3年,这位18岁的少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了世界台坛的奇迹。在欧美人垄断的世界台球职业赛中夺冠,丁俊晖为世人瞩目。
但这位神童,学历只是小学毕业――9岁就开始打台球的他,从四年级起,就在父亲兼教练丁文钧的安排下进行“专业训练”。到了初中,因为觉得上课时间限制了去看球赛,限制了拜师学艺,干脆连书也不读了。别的父母可能会认为打台球影响学习而放弃台球,而丁父却认为是读书影响训练和比赛,所以毅然选择了辍学。
现在,丁俊晖成功了,父亲丁文钧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不大胆,就不会成材,特殊人才自然会有特殊教育方法,对我的教育方法不屑一顾的人,我只能说那些人的看法有偏见!”
笔者第一次采访丁家父子是在2003年,当时丁俊晖虽然已为亚洲冠军,但是生活仍颇为拮据,丁文钧靠在台球室里教授一群孩子学台球的学费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一点也不气馁,带着儿子背井离乡学艺让这个昔日阔绰的商人一贫如洗,他却坚定地对记者说:“你看着吧,小晖他一定会成功!”
丁文钧认为,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只要其勤奋、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功,至于儿子是否能接受系统的教育那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这就是老丁认准的“死理”。老丁本人其实也只读完小学,缺少文化丝毫未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丁文钧以自己为例:“我小学毕业,以前在当地卖香烟、卖服装一年赚个十来万,当地好多大学生都不如我!”
丁文钧告诉儿子,喜欢打球就打球,球打好了也能吃饭。他甚至说,假如你喜欢打游戏,我也会让你辍学玩游戏去,我会要求你将游戏机拆了再装,装了再拆,玩到成为“专业人士”为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丁俊晖选择打台球时,他很肯定地告诉儿子,台球也可以作为将来的饭碗和职业!
丁俊晖做到了,他的成才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优秀人才的培养模式。丁家父子的经历证明:这是一个宽容的年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成才的方式多种,孩子的成长模式也是多样的。
有球迷发表言论,声称崇拜丁俊晖更甚于崇拜刘翔,因为刘翔是国家培育出来的,他没有金钱和训练设施乃至教练的困扰。而丁俊晖完全靠个人奋斗,更加难能可贵。
“丁俊晖模式”难以仿效
“丁俊晖模式”广受关注,而争议的焦点便是“丁俊晖模式”是否能仿效?
丁俊晖与一般的运动员的经历有某种类似,那就是从小显示出对某方面的兴趣与个人的天赋,并得到了及时开发。当丁俊晖8岁在台球桌边的第一次挥杆击球时,已为他的成功埋下伏笔。丁父说:“小晖开始接触台球是1995年,一次,我带他去邻居家玩,邻居家有两张台球桌,球桌已经很破了,放在那里也没用,小晖和那个台球一样高,就闹着要玩。我见到儿子很喜欢玩台球,心想台球也是一项练脑子的活动,于是就开始让孩子打。”不想这一玩,丁俊晖就上了瘾。于是,丁文钧送儿子去当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练台球,一年后,丁俊晖在当地所向无敌。1997年,丁文钧用自己做生意赚的30多万元在宜兴开了家“俊晖台球城”,专门给儿子练球。
为丁俊晖学台球的事,丁家上下爆发了不止一次的“地震级”家庭冲突,每个人都反对这个做法――包括丁俊晖的妈妈,但丁文钧一直固执己见。
丁文钧的固执已见是有原因的,因为儿子每次结束训练之时都依依不舍,还拿着球杆说:“我再打一下,就一下好吧?”丁俊晖那渴求的眼神让丁文钧非常高兴,他毅然放弃个体生意,全力扶持丁俊晖走上台球之路。钱用光了,他卖掉宜兴所有家产,带上儿子到东莞发展。
对丁俊晖来说,父母的影响胜过老师,尤其是父亲,他成为了发现自己孩子潜能的“伯乐”。老丁对当初的选择也从未有过后悔,尽管面临社会舆论和亲朋好友的强大压力。
另外,有专家也一针见血地说,丁俊晖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机遇问题,那就是他在很大一方面是受益台球之“冷”门,所以他容易脱颖而出。
总结下来,丁俊晖的成功需要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丁俊晖有台球方面的爱好和天分及其努力;二是家庭的自始至终的大力支持;三是适逢台球冷门之机。
由此可见,“丁俊晖模式”不是一般的中国孩子能够仿效的,如果刻意复制只能是邯郸学步。
被复旦大学拒之门外
丁俊晖有一个大胆直率的表白,掀起轩然大波,那就是他的“读书无用论”。丁俊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丁俊晖的言论让人不由想起几年前湖南那位“怪论老师”,其人因为在课堂上灌输“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最终被迫下岗,远离家乡,跑到广州一家私立学校谋生。
这两个人的身份虽然有点风牛马不相及,但是他们的言论在本质却一致――读书的目的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丁俊晖是说读书无用,因为将来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怪论老师”是说读书有用,因为将来可以挣大钱。
的确,成功让丁俊晖得到了很多经济上的实惠:自从丁俊晖成名后,丁家的条件现在好多了,2004年丁俊晖挣了1.8万英镑(约28万元人民币),2005年前3个月他已经挣了两万多英镑。无锡市和宜兴市分别召开庆功会,分别奖励了他10万元。东莞市人民政府奖励了5万元……丁俊晖的明星效应让他逐渐富起来了,“钱”途无量。
打球能赚大钱,是否意味着“读书”无用呢?
有网友就这样批驳丁俊晖的观点:“作为一个运动员,单从争夺冠军出发可能靠读书得不到太多帮助,但一个运动员人生的惟一目的就是比赛吗?就算丁现在成绩不错,谁能保证他一辈子都能靠打台球挣钱吃饭呢?而且就算读书不能帮他夺冠挣钱吃饭,难道对他的人生一点其他的帮助都没有吗?”
又有一个网友说:“丁俊晖说打球可以赚钱,难道奥运冠军得的奖金不比他多吗?就拿邓亚萍来说吧,她打了那么多年的乒乓球,她得的奖金完全可以养她一辈子。但是她为什么还拿起书本考研究生,考博士。如果有注意邓亚萍的人都可以看出,邓在没有考研究生,博士,直至成为奥委会成员之前,跟她之前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读书和没有读书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台球的竞争,台球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知识的竞争才是最强的竞争。再者,这一次的成绩,只是代表这一次的成功,将来要保住这个冠军位置,他还是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充实,毕竟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不能仅凭这一次的成功而顺畅无阻。
最近也传出丁文钧在儿子成功之后,也想让儿子进大学“镀金”,正在替丁俊晖四处联系读大学。丁文钧曾联系过复旦大学,可是复旦不收。虽然现在对体育明星“破格录取”进大学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复旦大学坚决的态度也表明,大学不是游戏场所,也不是名人和有钱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大学的宗旨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假如缺少基础教育
当年,丁家召开的家庭会议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丁家的下一代从小应该有家教,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当年,当丁文钧带着儿子四处拜师学台球时,身边的人都是让孩子去学钢琴、学绘画,上课外补习班。有“好心”人劝说丁文钧,你送你儿子去学台球与送他去学麻将有什么区别,那是毒害孩子!
如是,就没有今日的丁俊晖了。相反,如果其他家长,也像丁文钧一样送孩子去学台球,可能就会走到死胡同。
这就是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问题。
普通教育讲求的是兼顾公平,重视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但如果没有特殊教育,那些先天的禀赋较强的学生,如不能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接受“符合其个性化的教育”,很可能就会被埋没。文艺、体育明星几乎都是从很小年纪就开始被培养了,体操王子、跳水皇后、围棋新星、钢琴神童……都是从幼年就开始被挖掘,没有“特殊训练”,他们就不会取得成就。
最近,世界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就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问题,引发了一场讨论。他给出的命题是:要不要废除中学的“奥数班”?讨论的结果是,叫停“奥数热”不是说叫停“奥数班”。就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可以参与这样的比赛,但又不能否认,一些在运动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可以参加。“奥数”不是一个全体同学应该参与的项目,但适合在数学上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他主张鼓励他们参加。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何等的人才,要融入这个社会,发挥自身的天赋,一定要接受一些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辅相成而又并不矛盾。无数的事实说明,若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就算你是个天才,在面对这个社会,接触具体的人和物时将会遭遇重重障碍而无法发挥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