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籍测绘学习

地籍测绘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籍测绘学习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1篇

    地理概念包括地理名词、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三方面。地理名词,如天体的名词就有恒星、行星、卫星、 星云等,这些地理名词都是表示一个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就是地名,如伦敦、上海、江汉平原等具体名称。地 理数据就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地理数字,如日地距离、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地理事物的地位等。由 于地理概念不清,使学生记忆混乱,出现答题错误。

    【例1】下列地理概念,从大到小的是

    (a)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

    (b)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c)国土立法—国土规划—国土整治

    (d)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环境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36题)

    分析:正确选项是(a)。

    这是一道理解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63。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对地理环境、国土资源、 国土整治、环境污染等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致使错误选择。

    主要对策

    ①多练巧记。对识记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应少讲多练、强化记忆,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如我国人工 林保存面积、浅海渔场面积、几种矿产探明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工业产品产量等居世界首位的与居世界前 列的区分,重在练习。可以编为发展性练习,融于教学之中;或编为课堂练习,巩固知识,以加深印象,强化 记忆。还可以将地理事物编成口诀,借助谐音等法巧记。

    ②迁移比较。对抽象的、有纵向联系的地理概念,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如例1的国土资源概念,用第六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就明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 物资源、矿产资源是并列关系,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形象直观。对相似或相对的地理概念,运用板图、幻灯、投影等教学手段,将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形象 、具体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如恒星日与太阳日,演示教具,揭示地球自转真周期与假周期的差异, 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参照物的不同。

    二、基本原理不清

    地理基本原理包括地理事物特点、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演变规律。 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地理事物特 点、成因及演变规律不求甚解,以偏概全,演变过程混乱而造成的错误不可忽视。

    【例2】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39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b)。

    本题是一道理解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53。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时空 变化含糊,不能分析具体日期的昼夜长短状况。有的是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不清而造成错误。

    主要对策轨迹归纳法。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演变过程混乱而造成答题错误的状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轨迹 原理,将有关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演变和运动轨迹用一定模式表示出来,使之明了、定向、速效。如锋面的天气 过程:

    附图{图};还有地球运动、能量的转换与传递、酸雨的产生等都可以运用此法。

    ②化整为零法。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或规律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地理教学应运用化整为零法 ,将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事物化成几个小问题,逐个击破,找出地理事物原理或规律的特征。如地球上“三风四 带”的形成及移动、降水带的分布等都可以运用化整为零法教学,提示其实质,有利于掌握其特点或规律。

    ③对比法。针对学生答题中因以偏概全造成错误的原因,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把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 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如洋流分布规律中的反气旋型与气旋型环流,通过对们环流 图示的比较,就能分清中低纬度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的普遍规律,但南逆北顺的洋流流 向又是普遍性中的局部性。可用同法比较气旋型环流、北印度洋冬夏季的季风环流。

    三、分析能力差 【例3】下面四幅图(图例:乡镇城市 城市发展顺序),其中反映城市发 展一般规律的是:

    附图{图}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14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本题是一道理解的稍难题。及格度为0.50。该题通过图像来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分析能力。错误产生的 原因是阅读分析地理示意图的能力差,当将课本知识转换为图表形式时就无从回答。

    【例4】宇航员登月后,绝对看不到月球上有

    (a)昼夜变化(b)山脉、高原(c)流星现象(d)火山活动 (浙江省1996年会考第36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c)。

    本题是一道分析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17。本题是根据大气圈的作用来命题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而 流星现象是流星体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把在地球上看 到的流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的知识进行迁移。

    主要对策

    ①设疑解惑。针对学生因分析能力差而出现答题错误的状况,地理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 惯。运用设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如例3关于城市发展规律,知道城市形成和发 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就有疑可设:a各个社会阶段的经济、文化相同吗?b各社会阶段形成的城市 有何特征?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有什么特征?这样层层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就不难得出城市发展规 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的一般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的“惑”就解了。在设疑过程中要经常“反其道而行之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归纳分类。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对地理事物特点、成因的归纳能力差,地理教学应加强同类问题的各种 知识汇集或串联的教学,对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如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因:a二氧化碳、水汽、臭氧、氧原 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二氧化碳、水汽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把这些因 素归纳在一起,说明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现象。还有的地理知识以线索为纲,进行串联归纳。如用长江来串 联我国钢铁工业中心和大型水电站;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串联棉纺工业中心等。归纳过程就是培养和训练综合能 力的过程。

    ③温故知新。针对学生答题缺乏知识迁移能力的状况,地理教学应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它是进行知识迁 移的基础。温故是指要经常运用本学科已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四、分布规律模糊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自然地理中,主要是地理分布规律。在人文地理中, 主要是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地理规律分布模糊主要包括具体分布不明确、规律的时间性不清、南北半球相反 分布模糊。

    【例5】当地球昼夜分布

    如下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可能在向北移或向南移(b)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日(c)全球昼夜长短的时间差值最大(d)北半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50题)

    分析:正确选项为(a)。

    附图{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28。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对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掌握不清 ,使太阳直射点移动与节气、季节、昼夜长短变化等的联系不能正确区分。

    主要对策

    ①重视图中之图。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它能将复杂的、大区域的地理事物融于一图之中,展现地 物的分布特点。但多事物、大区域融于一图,很难突出某事物的具体分布,只有在大区域分布中抽出某事物, 其特点就鲜明,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如利用洋流模式图来掌握大洋洋流分布规律能起积极作用,但对局部海区 的环流,作用就不突出。如果将四个环流圈从模式图中拿出来,让学生比较就能更加突出不同纬度海区洋流分 布特点不同。这就是图中之图教学。再如,大气垂直分层图、地球上的“三风四带”图等,都要运用图中之图 教学,突出某事物的具体分布。

    ②运用架桥铺路。对抽象地理事物的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反向分布,可通过架“桥”铺“路”,分清分布 规律。

    五、区域知识薄弱

    区域地理知识是人文地理的载体。人文地理的各章节几乎每课时的知识都要涉及到区域地理知识,这也是 地理学科区域性特征的体现。而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十分薄弱,这也是造成学生答 题错误的重要原因。

    【例6】下面是我国四个省区的轮廓图,其中宜建大型磷矿基地的是

    附图{图}

    (浙江省1996年会考第46题)

    分析:正确的选题为(a)。

    本题是一道记忆的稍难题。及格度为0.29。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的中国区域知识薄弱,不能辨认四省区 的轮廓。

    主要对策

    根据上述学生答题错误产生的原因,地理教学急需加强区域地图的教学,以弥补学生区域知识薄弱的环节 。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数字测绘;3S技术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系统的创建,4D产品及高精准度、高效率的全新型测绘设备的不断涌现,地籍测量与现代化测绘技术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一现状促使地籍测绘产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现代地籍测量通常指的是,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以高精准度的测定土地确权、土地面积同时展现土地使用类别、分布情况及土地质量级别的专门化测量。现代化测绘技术能够为国家开展的土地经管供应具备时效性的土地相关资料,同时能够为土地登记供应充足的根据。地籍测量一定要为深入创建地基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体系供应精准度高、全方位完善的根本数据信息。以往的地基测量方式目前已不能够达到现实工作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化测绘技术目前正发展现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1现代地籍测量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能,地籍数据具备有效的法律效力,针对有关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料现实性能,进行同步变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为此,依据地籍测量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模式: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由于上述测量模式会受到客观条件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测量模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但是他们相互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顺利实现地籍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测绘工程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现代化测绘技术所提供的是一个迅速时效性高的测绘结果,其是在计算机技术、3S(GPS、RS和GIS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指向仪等测绘硬等前提下的现代化测绘成果,能够很好的达到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绘信息的需求。

1.2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现代化测绘逐渐从手工作业转向系统化、自动化作业,促使以往的测绘多员工操作变成测量工作者一人操作,测绘作业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处理。

1.3测绘学科的综合化

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完全丢掉了以往传统的三维坐标模式,测绘学科逐渐发展成由系统统称、经济学、法学、农学、信息学、通讯科学、激光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综合科学,尤其是3S技术和测绘学科的综合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能高的一门技术学科。

2 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的应用

数字测图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接下来以这两项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关举例说明:

云南省某区域,土地面积为3640km2,其中农村土地面积达到近1800km2。起算控制点选择使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所设置的城镇地籍控制网,各个点位标石保存完整无缺,可以当做首级掌控的起算点。兼顾到现实中的具体状况,我们选用GPS静态作为首级掌控,使用GPS—RTK动态针对具体的村内进行加密来开展勘测区域的掌控测量。

为有效的提升测量的精准性,通常会选择使用四等控制点作为基准把控制点来引入所需的镇区,因GPS实时动态测量所观测的数据信息大都是独立完成的,这就会造成所获得的数据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没办法来确定数据的精准度,为此,通常我们会选用重复观测和全站仪导线复测的方式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一共对50个点进行了重复观测,其中已知点有26个。经过重复观测得出的数据表明,重复观测点所存在的误差为±2.3 lcm,测量结果可达到有关精准度方面的要求。

3 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当中,GIS技术、RS遥感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测量当中,GIS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展现在其数据库存贮量和图形输出性能。数据库储存信息能够依据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完成软件成图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为工程设计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量和测量难度得以有效的缩减。由于GPS测绘技术具有较低的劳动强度、很高的测量精准度、信息更新及经管非常便捷,为此,促使工程测量中GIS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在地籍工程测量控制当中,选择使用精准性的测量方式得出具备精确的平面坐标数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开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前提。在调查的所有区域当中选出一定的控制点,以构建相对的几何图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以及准确的测算方式在统一化的坐标体系当中来对其平面方位和高程加以确定,以上述控制点位根本因素对细部点坐标进行准确的计算。

RS(遥感)技术具备显著的可比性、综合性、数据时效性及大面积实时观测的优势,促使R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得到大区域的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目前地籍测量基础地理信息当中行之有效的测绘技术方式。遥感英雌昂能够获得小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信息,这对于工程图绘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与快速发展的今天,PS遥感测绘技术成为今后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走向,这种趋势展现于现代化测绘新理论的逐渐加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性的显著提升,各个专业相互间的交叉渗透,地籍测绘技术逐渐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得到全新的发展。

4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化测绘技术是运用在地籍测量当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方式,其是地籍测量等专业相统一的综合性作业体系。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很好的完成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创建科学的地籍数据库,同时经过特定的方式创建起地籍管理体系,逐渐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化地籍管理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化地籍测绘通常是选择使用自动化采集地籍要素的一种形式,运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之后传送至计算机上,采用专门的地籍数据处理技术软件,对地籍测量开展详细的浅析-整理-编辑,直至入库。

5 工程测量新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浅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测绘技术获得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化工程测绘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可操控化、测量结果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测量信息、自动化处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逐渐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以便于今后的工程作业。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则要求相关单位需深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新的测量技术,以便于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把现代化测绘技术巧妙的应用在地基测量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图的精准度,能够为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供应充足的根本性材料,促使工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测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深对测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便为今后的地籍测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化测绘技术发展着十分关键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伴随着目前各种类型的工程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现实状况对我们的测绘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则要求我们的工程测绘技术工作者一定要在测绘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对测绘技术方面知识的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于新兴的测绘设备进行科学正确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当中为工程作业的开展提供精准性的数据信息,为工程作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2]张建军.GPS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测绘周刊,2008,7.

[3]姚传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资讯,2008,10.

[4]马丽华.工程测量新技术概述[J].测绘信息,2008,3.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形测量;精度

一、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按设备手段不同,地籍测量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等。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二、分清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区别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表达要素的侧重点不同,在地形测量中固定的建筑物是一类要素,围墙和土地使用者的边界线是二类要素,一类要素需要精确表示,二类要素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低一级的精度表示或不予表示,但在地籍测量中则完全相反,界址线与界址线线上界标物是一类要素,其精度要求比宗地内的建筑物高一个数量级,这是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最本质的区别。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侧重点不同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

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 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 测量方法不同

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 精度要求不同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三、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具体策略

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1. 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组织

各省、市、区都有雄厚的测绘队伍,应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有关部门应联合成立地籍测量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组织联合作战要先调查了解本地区可以承担此任务的测量力量以及可以抽调出脱产搞地籍测量的人数,并对相关人员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的地籍测量规范,同时,还要按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协议书,每件成果,成品均按全面质量管理办法统一验收,

保证按期保质的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2. 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地籍测量应该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引进并举,手段不强求一致,成果成品质量要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将赋予测绘学科以新的概念,即将从传统测绘手段向信息产业部门转化。过去获取、处理信息常用光机设备和小型计算机,存储信息方式是图纸资料,工序间的传输很薄弱,重复劳动浪费很大,应研究组织好信息的高效合理流动,建立数据库使整个信息系统输入到输出实现最优化,形成畅通快速的流程,这是测绘发展的趋势,地籍测绘当不例外,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议应结合国情努力促其实现。

3. 宗地边长必须实量

宗地草图上的界址边长或相关距离在外业调查期间必须实量,该数据是检核地籍图成图精度的重要依据,外业测量时必须严肃认真,在内业地籍图形成后,可依据宗地草图上的实量数据与计算机内的反算边长进行核对,检查地籍调查成果成图精度,由于实量边长均由检定后的钢尺丈量,而且量测的边长均为易量、且距离较短的边长,同地籍图中的数据是采用不同方式取得的,为此检查起来更易发现问题,特别是对街坊内部检测较难的地域,用此种方式检查更容易发现外业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4. 解决好权属界限的扯皮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最感到头痛的是权属界限的扯皮,或者可以测定但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在大规模开展地籍测量以前必须明确规定程序,否则后患无穷。因为地籍测量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关键之外还是籍界线,必须是法定的,此外均属无效。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5篇

摘要: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文章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强测绘新技术下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样化实践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以及科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与实践效果,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

关键字:

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培养模式;测绘新技术

一、引言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科学经历了“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快速变革[1]。特别是2014年1月和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和批复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2号)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现代测绘技术突飞猛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测绘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这给我国测绘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培养服务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和中国工程教育的国家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2],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9年后进入普及推广阶段,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并于2015年3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推出了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设置了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我校正在积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及认证工作。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版)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测绘专业应制定符合认证标准、学校定位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3-4],为此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即注重现代测绘学科新理论新技术、专业技术能力、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关注毕业生社会认同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体现新测绘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本质要求。面对新的培养目标,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5]。为此,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对象,探讨工程教育论证建设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做的一些改革尝试。

二、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融入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测绘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使测绘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测绘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保证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紧跟测绘新时展步伐,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应当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相关知识[6],引导学生不断去接受专业前沿信息,以高新技术突出测绘学科的作用。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不断引进了TrimbleGPS测量系统、低空无人机、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而相关课程的教材对最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新方法原理涉及的不多[7],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相关知识与应用有足够的了解,相关教师对《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以及《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拓展和深化,并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兴趣。

(二)拓展新的实习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外业操作和维护仪器设备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使用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紧跟新时代测绘发展的步伐[8]。因此,在保障传统基础测量实习与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包括测量学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GPS实习、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各项实习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借助引进高、精、尖仪器设备,拓展测绘新技术的实习环节,如增加多功能全站仪应用实习、轨道精调课程设计、3D激光扫描仪使用与数据处理实习、高光谱仪使用实习、遥感实验以及工程结合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实习等。另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组建测绘机器人、3D建模、GPS定位与技术、低空无人机、遥感等兴趣小组,并每年举办综合测绘技能大赛,锻炼、提高和检验测绘工程本科生测量技能,为今后就业增强了竞争力,例如,目前累计成立50人的无人机摄影测量兴趣小组,完成了邯矿集团太行矿区、永年广府古城、平山县营里镇石榴沟村等区域的飞行方案设计、无人机航拍、像控点测量、数据处理和立体测图等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开拓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

近年来,我校测绘系在不断完善校内及邯郸市内实习场地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拓省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测绘工程专业实习与就业基地。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已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开滦集团、中煤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地数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博翔地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一些煤矿企业等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近20余个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并在相应的实践基地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另外,鼓励学生在GPS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三维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工程模拟实践,开展以“在工程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项目现场实践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保障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无缝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时在工程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艰苦拼搏的良好专业素养,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制

在创新培养方式方面,测绘工程系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如组建生活和学习兴趣小组,对优秀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值得一提的是测绘工程本科生导师制在学院最先实施,其做法是:在刚进入大二阶段学生中选取成绩优秀或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专业兴趣的同学,安排测绘系具有博士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每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进行跟踪指导,并在以后学习阶段实行淘汰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优秀拔尖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动力。目前,测绘工程系本科生导师制已实施3年,从学生成绩、参与工程实践与课题的能力和积极性以及创新项目申请来看,该项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应当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以及老师科研课题,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或科技服务项目中来,培养学生针对实际科研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寻求方法解决的能力,并让学生经历从项目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验收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从事测绘生产、科研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及撰写科技论文,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其实践与自身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9];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及时给学生灌输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近三年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矿区变形监测、土地权属确定,地籍测量、地形图测绘、轨道精调、线路测量、边坡放样与监测、流域下垫面信息提取、种植结构提取、流域资源环境监测等,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400多人次参与完成教师横纵向科研课题40余项,申请获得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9项,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建设背景下,面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测绘人才的要求,进行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测绘人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制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奠定基础,也为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思路;但同时应该注意到,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测绘时展步伐,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工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8.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4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编印,2014.

[3]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4]李秀海,曹先革,张为成,等.结合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测绘通报,2015,(S0):241-243.

[5]王西林.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5,31(9):84-85.

[6]胡青峰,马开锋,王铁生,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200-201.

[7]冯甜甜,程效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8]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14-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