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相关知识

礼仪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礼仪相关知识

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这个视频主要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状况、智能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描绘了智能制造参考模型、智能工厂体系架构以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要素;分享了数字化工厂三个不同维度的数字化蓝图和实施路线图,并结合我国和德国工业发展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相关理念,促进企业打造新一代智能创新平台,从而在设计研发、工艺开发、生产制造、售后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实行全面数字化与智能管理,促进企业实现工业物联网与应用服务联网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客户持续多变的个性化需求。

21世纪以来,全球正出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当前,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全球市场经济交流合作规模空前,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快速发展,用户体验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各国将智能制造视为振兴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支柱和核心、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智能制造的基本属性有三个:对信息流和物流的自动感知和分析,对制造过程信息流和物流的自主控制,对制造过程的自主优化运行。智能制造具备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通互联为支撑的四大特征。

德国的工业4.0,重点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和价值链整个过程中人、物、机器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他们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同,以提供一个实时、自动化、智能、可视、柔性的动态自组织架构。德国工业4.0的核心和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

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在使用有关礼仪的文书电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文电中的外国国名,应使用全称,同一国名如出现数次,至少首次应用全称。如习惯用简称,可使用正式简称。某些特殊国家,如多米尼加共和国、多米尼加联邦等,不可使用简称。文中的单位名称,第一次亦应使用全称。对方的职衔、姓名在作为抬头出现时,亦要用全称。

2.文书格式要合乎规范,不要用错。非外交机构一般不使用照会的格式,可使用对外函件进行交往。人称要与文书格式相适应并前后统一。例如,普通照会一般只用第三人称,但不注意时容易出现“贵方”、“我方”等称呼,造成混乱不清。签署者与受文者要相适应。人对人,单位对单位。如系人对人,双方身份要相当。

3.文书中对人的称呼要合乎礼仪习惯。

致意语的用法亦要取决于不同场合与习惯。例如,外交照会开头时,常有 “向x x x致意并荣幸地……”的引文,在一般对外函件中不使用。在吊唁、慰问等信函中不要用“荣幸地……”等词句。文尾的致意语,向外交部或大使馆发照会可用“顺致崇高的敬意”;向全代办处发的照会不用“最”字。非外交机关使用对外文书,可视不同的发文和受文者选用“最崇高的敬意”、“崇高的敬 意”、“最良好的祝愿”、“良好的祝愿”、“最亲切的问候”、“顺致敬意”、“顺致问候”等。

4.关于译文。对外文书应以中文为正本,必要时,附以外文译文。译文本,应用不带机关衔的白纸,并在右上角注明“译文”字样。译文应考虑外文的惯用格式,不应套用中文格式。我驻外机构,在外文水平有把握、有力量的情况下,凡纯属一般事务性的函可只用外文(指驻在国文字或通用的外国文字);对申请签证、身份证及一般外交人员的调职、离任等普通照会,亦可只用外文。

5.对外文书的打印位置要适当。抬头处,受文人的职衔、姓名和称呼应在第一行顶格排列(如排不下,也可将职衔单列一行不加标点,而把姓名称呼另排一行),然后再下一行前面空一格续排行文。如文书较短,不宜把文字都挤在信纸的上半部分,而要留足够的天头,使文件美观大方。

盖章的位置要适当,一般以骑年压月,上大下小(如带国徽的印章,国徽应在机关衔之上)为宜。

6.要有严密的校对制度。如发现文书、函件等有错字或格式不对,均应重新打印,不得涂改。

7.用纸要合乎规定。

8.收发文应有签收手续,收到涉外文书应及时处理,不要延误。

在礼仪社交场合,除了必须处理和运用好文书电报以外,对名片的使用也应当给以重视。名片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使用起来简便、灵活、雅俗均可,能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十分频繁的需要。

名片现在已远远不只是相互通报姓名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表示祝贺、感谢、介绍、辞行、慰问、馈赠以至吊唁等多种礼节。为了表示不同的礼节,可以在名片左下角用小写字母写上法文的含义;也可以在外片上,用通用的文字写上简短的字句。

几种国际上通用的法文缩写是:

1. 敬贺 p. f. (pour felicitation)

2. 谨唁 p. c. (pour condoleance)

3. 谨谢 p. r. (pour remerciement)

4. 介绍 p. p. (pour presentation)

5. 辞行 p. p. c. (pour prendre conge)

6. 恭贺新年 p. f. n. a. (pour feliciter lenouvel an) (大小写均可)

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考核

引言

在全民医保时代,如何把宝贵的医保基金使用好,优化和改革医保基金支付制度就成了关键所在。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了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其中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了促进医药改革、医疗改革的一个有力措施,更加凸现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1.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概述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对象可分为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和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支付2大类:前者包括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后者包括按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这里探讨的是后者,即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有预付制和后付制2大类:预付制包括按人头付费、按病种支付和drgs-pps(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制度),后付制包括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服务单元付费。此外,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还包括由这些基本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而衍生出的各种复合法。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在近期的改革方向

2.1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预付制通过增加预期性成分,转变对服务供方的激励机制,约束医疗服务供方承担经济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对于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是有利的,因而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近期的改革趋势。

2.2单一支付方式转向混合型支付方式

没有一种支付方式是全能或者是完美的,每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和历史阶段性。在适当的时期,对于不同的医疗行为,采用适当的结算方式将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如按项目付费可适用于体检,总额预付制适用于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drgs-pps适用于专科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的治疗。就大多数支付方式而言,某种支付方式的缺点可从其他支付方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经验表明,从混合的支付方式中可以有所收益。

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实践表明:我国医保覆盖面越广,第三方付费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大,保险机构对医院的控制力度也越强,并对费用控制、资源配置、医疗质量以及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导向或制约作用。 医保结算中心作为第三方代表医患付费,通过与定点医院协商,可规范医院收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会对医院收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医院要为适应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做好准备。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不仅是为了控制费用,而且是促使医院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让医院从关注创收转变为关注有效控制成本,从多开药转变为控制不合理用药。

3.1促使医院在预算约束下拓展收入增长内涵

国际上呈主流的卫生筹资模式是政府财政,或政府通过立法组织社会资源投向需方,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医院则通过提供医疗服务的质与量,从医保方面获得间接补偿;卫生行政部门则通过管理医保而有效管控医院行为,控制医药费用。医院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政府补助+市场收入=医疗服务的必要成本,包括医务人员薪酬在内的医疗服务成本必须标准化;政府投入和市场收入合在一起,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必要成本。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政府投入力度随之加大,政府将保障医院资本性支出需求,而非全额拨款保障人员经费等经常性支出需求,建立医院发展靠政府、运行靠医保的投入模式,医院获得的专项补助将增多,医院日常运营的大部分成本将从医保获得补偿。来自医保患者的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大,医保支付方式、补偿水平均将作相应调整,对医院经营行为对业务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医疗保险制度以收定支的硬性预算约束给医院带来了巨大压力,医院只有主动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促使医院接受医保经办机构的费用控制,从自身潜在的巨大成本入手,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获得在既定预算约束下的合理收益。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和“以药补医”机制的革除,药品和检查收入将变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从而直接切入医院和医生自觉调整医药结构,医院将面临减少药品费用,控制药品成

,合理诊疗,在切断诱导医疗需求和控制药品收入之间取得平衡的重任。此外,启动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将带动医院发展模式的变化,促使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控制药品赢利、卫生材料赢利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规模扩张型投入向提高学科建设投入转变。

3.2倒逼医院从内部控制成本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利用支付方式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将对医疗服务的管理重心放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内部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等方面。在医保偿付方式中,总额预付是控制费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支付方式。总额预付制是医疗保险管理方对供方预付一定时期的医保费用总额,供方在预算额度内提供相应医疗服务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总额预付以其控制费用效果好、管理效率高、促使医院主动降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医保费用控制方案的首选。国外总额测算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基于往年实际费用,并结合其影响因素确定当年的预付总额;二是基于成本的总额测算。在总额预付制下,当医院全年实际发生费用小于预定总额时,医保经办机构会按实际拨付;当实际费用超过预定总量,费用则由医院自己承担。总额预付制促使医院与医务人员在预算额度内精打细算,积极采取措施严控药占比、耗材比,提高资源利用率,其费用控制效果好,管理成本低,可预测支出,保证保险费收支的平衡。在按单病种、按床日等付费方式下,制度设计时确定了打包付费的付费标准,监管重心后移,重点监控医疗安全和质量,并对达不到要求的医院在经济上给予制裁,从而形成了一种倒控机制,促使医生改变暗箱操作行为,将医疗服务目标放在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上来,最终使支付制度走上正轨。 4.医疗机构对策研究

近期,drgs-pps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付费方式的改革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密切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应对drgs-pps付费方式的实施。

4.1战略规划:医疗管理重点

4.1.1保证医疗质量。实施drgs-pps后,医疗质量取代医疗费用成为医保部门监控的重点。此外,医保部门通过评级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管理、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服务质量、目录管理、信息管理及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保证医疗质量。

4.1.2降低医疗成本。drgs付费方式使得支付给医院的费用与医院实际的医疗消耗无关。根据国外实施drg的效果来看,整体医疗费用的增长率是下降的,这明显增大了医院的财务压力。医院要想扩大收入与成本的差,只能控制医疗成本,选择更有效、更可靠、更经济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另外,药品的费用在医疗费用中仍然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控制药品的费用对于控制医疗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控制药品的费用是医疗机构需要研究的问题。

4.1.3提高医疗效率。病床周转率和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疗效率的2个重要指标,医疗效率一直是医保管理的重点,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无效支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应用临床路径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普遍受到重视,目前在国内已有医院开展了若干病种临床路径的工作,受到了医院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4.2组织模式:医院组织管理

医疗机构的部分组织及其功能将会来配合drg-s-pps的实施,直接受其影响的部门包括医保办公室、病案室和信息中心。

4.2.1病案管理部门。病案数据质量是疾病相关分组付费的关键。病种结算办法依赖于病案数据,数据的质量好坏决定研究的结果,也决定支付的结果。进行drgs-pps付费方式的3类数据中,最主要的是病人的数据,它集中体现在病案的首页上。病案数据质量主要的问题是疾病和手术的编码问题。

因此,病案科在医院肩负的职能既有业务管理职能又有行政管理职能,其组织建设将影响病案科的功能实现。医疗机构在编码员的培训与聘用方面应当早作准备。

4.2.2信息管理部门。实施drgs付费方式后,医院跟医保信息系统对接,对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管理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因此信息管理部门如何调整工作重点、配合医院管理的需要,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医院信

息管理部门与病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络会明显加强。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近期发展的方向是形成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是一整套记录和调阅记录的信息系统,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医院推行电子病历,因此电子病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5.结语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会对医疗机构的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医疗机构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营,必然要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就近期来看,主要是为了适应drgs支付方式而作准备。

从医院管理的重点到与医保支付相关的各科室的结构与职能的调整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是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长妍,张美荣,彭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分析[j].中国病案,2008,9(12)

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27-01

1 “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1.1 新的企业所有权观

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归投资的股东,而以布莱尔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企业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企业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关系。”企业的供应商、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利益相关者都对公司进行了资本投资,这些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该公司的持续长久的关系。因此,新的企业所有权观认为,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公司不能忽视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比股东至上治理模式更有利于保持公司的各要素主体的长期合作。

1.2 企业的社会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要求企业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还被期望承担环境保护、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等社会责任。换言之,企业不是一家的企业,而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要求符合企业伦理,并且要求关注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依据社会契约理论,企业是参与缔结社会契约的一方,企业有义务履行符合公众期望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企业作为社会成员,更多地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适应了企业的社会角色的要求,它是与社会本位相协调的公司治理模式。

1.3 企业的资本要素构成

企业的资本从科学意义上来说不仅仅只是股东出资的物质资本,还有掌握企业核心经营资源的人力资本。在公司投入中,“首要的资本已经由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根据稀缺资源的原理,目前企业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而占有知识的人力资本的价值逐渐增值。若“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是企业真正的控制者、所有者”,则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员工自然有权利参与公司的治理。换言之,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发展是人力资本因素提高的结果要求之一。

1.4 风险投资收益

传统的产权理论认为,股东向企业投入了物质资本,承担着企业盈亏的经营风险,因此具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但是事实上,股东的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金融市场工具通过投资的多样化进行转移,也就是说股东实际上承担的风险有限。而企业的员工、客户、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除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外,他们还是企业资源的投资者,并且一旦企业经营失败,他们都将遭受相关的损失,即除了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他们都向企业或多或少地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是企业的风险投资者。按照风险投资要求收益的原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因此提倡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利于保障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投资收益。

2 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2.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不明确

许多的研究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定义不明确,目前还没能形成公认的较为统一的明确界定,由此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如今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已经衍生出近30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弗里曼和布莱尔给出的。从广义上讲,利益相关者泛指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弗里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从狭义上讲,利益相关者特指与公司有直接联系的或在公司下了“赌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布莱尔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

2.2 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冲突

传统的企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满足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而采取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后,员工、股东和顾客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权力参与者,员工的目标是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股东的目标是增加投资收益、顾客的目标则是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价值的产品,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冲突矛盾在所难免,由此将引起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冲突。传统的企业理论假设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是一元的,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定义为多元的,其中既有社会性的、政治性的,也有经济性的目标,这样多元化的目标必然引起企业经营效率的损失。

2.3 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实际运作不成熟

由于理论上尚存在的意见分歧,再加上客观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利害冲突,势必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实际运作,现在我们还没有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到较为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3 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3.1 选择核心利益相关者

如果要求企业照顾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只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雇员、管理层、股东以及主要客户作为共同治理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即合理地选择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则可减少利益冲突的决策成本。在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中,股东、管理者和员工是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他们共同拥有企业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可以有效地防止寄生关系和偏利共生关系,形成具有互惠共性性质的利益相关关系。

3.2 发挥风险型投资契约的功能

既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是进行风险型投资,则企业可考虑借鉴股票期权的方式采取完全合同的契约,来明确保障雇员和管理层或者股东的利益,则可一定程度上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目前,企业可尝试股票期权、员工持股、战略期权等措施,让管理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收益与企业的发展绑定,则可发挥风险型投资契约的功能,让利益相关者真正成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做大企业这个蛋糕获得多赢的结果。

3.3 健全外部治理机制

既然企业自身无法合理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冲突,而且依据公司治理模式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性和渐进性,企业自身无法突破原有制度的困境,则可尝试政府和行业等外部主体,适当通过法律和行规等多种方式发挥外力的作用,外力再作用于内力的变化,最终引发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权变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它需要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共同发展。一方面,企业自身要重视对员工、管理者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发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目前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政府机制、市场机制、信用机制,我国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经理人市场,从大市场角度为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郝臣,李礼.公司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比较研究•构建公司治理权变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6,(2).

[2]石金海.公司治理模式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6,(2).

礼仪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 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时间管理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注意,直到20世纪 80年代以后,有关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从而使时间管理正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由黄希庭和张志杰最先提出并作出界定的:是时间管理上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黄希庭和张志杰把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三个维度。其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1、 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

秦启文和张志杰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王丽平的研究表明企业员工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袁新苗等的研究表明,中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偏执等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

2、 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成就动机

张志杰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监控观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递增效度。房安荣、阮昆良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取得的不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关系,即学业成绩高的学生与学业成绩低的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邓凌的研究发现,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普遍优于差生,前者呈起伏发展,而后者的发展呈逐渐下降趋势。

3、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

黄希庭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以监控观为核心对一般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价值感有预测作用。汪海螺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各个因子(总体,一般,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时间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程科等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

4、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

张志杰和黄希庭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魏俊彪,王体明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联系,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李儒林,胡春梅的研究表明,时间效能感是预测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最好指标。

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