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第1篇

【团课策划书2017一】 一、 目的及意义

1. 让同学们对党及其会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也增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 促使同学们更积极地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 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争做青年先锋。

二、 活动时间

2017年x月17日19:00-21:00

三、 活动地点:理B204

四、 活动负责人 主持人:陈肯 王佳 策划书: 唐湘宏 总结: 罗亦玉

五、 活动参与 xx级x班全体同学

六、 活动安排

1.活动前期:

1) 团课地点教室准备和装饰:(负责人:12电科一班全体)

2) 团课表演节目安排:(负责人:陈肯,王佳) 3) 团课中的节目主持工作的开展:(负责人:陈肯,王佳)

4) 团课所需物品购买:(负责人:曾玉娇) 2. 活动中:

1) 主持人致词;

2) 传达十的会议精神,简介;)关于十和知识的有奖知识问答; 4) 卫生知识相关答题竞赛,争做文明健康先锋;

5表演节目:

① 14-133 歌曲《军中绿花》

② 14-131 《雷锋展》

③ 14-130 三个自信(十热词) 

④ 14-123 14-129 小品

⑤ 12-736 吉他伴奏,爱国知识演讲 

⑥12-735 笑话集锦

⑦ 14-129-123 十马克思诗朗诵 

⑧ 14-132 爱国Style

3.活动后期:

1) 教室卫生清理工作;

2) 活动后期宣传工作开展;

3) 活动后的活动总结及网络同步更新动态。

七、 经费预算

八、 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 各负责人之间加强沟通,协同工作;

2. 注意班级形象,沟通时做到谦让;

3. 娱乐活动时注重安全,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4. 活动中注意听主持人的安排,避免造成混乱;

5. 认真学习主持人介绍主题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6.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理论在于实践。

【团课策划书2017二】 作为21世纪的共青团员及各学院团干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工作能力,团校办公室针对班干部开展一次特色团课。现将相关事宜策划如下:

一、 活动主题:锻炼自我 挑战未来 学习成长 迈向成功

二、 活动背景:身为团干部必须更加深入了解团的有关知识,了

解自己身为一个团干部需要肩负的重大责任,如此方才能成

为国家一栋梁可塑之才。

三、 活动目的:新一届的团干部犹如星星之火,虽足以燎原,但

希望能借此使其火势来得更猛烈些!希冀他们能为我淮工创

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并凝聚有优秀实力的一群团干部。

四、 主办单位:团校办公室

五、 活动要素:

1.活动时间:2017年x月

2.活动地点:逸夫楼教室和淮阴工学院操场

3.活动对象:各院各班1名团干部(团干部: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六、活动流程:

1.开班动员大会

2.牵手你我,展望明天主题活动

3.时时有目标,周周有榜样团日活动

4.社会文化,智慧青春

5.素质拓展

6. 专题讲座

7.结业考核

8.视频宣传

1.开班动员大会

召集团校所有学员,邀请团委老师进行主题为 理想、成功的团课动员,团校负责人再对此次团课的意义、流程进行简要的陈述之后,进入分班、建班的重要流程。

按照之前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的学员信息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将学员们共分为六组,分作为团校一、二、三、四、五及六班。在所有学员了解自己所属新班级之后,通过即兴演讲竞选,决定出各分班级的暂时负责人。

2. 时时有目标 周周有榜样:

邀请学校的优秀团支书,主要为五四表彰中荣获优秀团支部称号班级的团支书。让学员们与优秀团支书面对面,交流、讲述一名班级团支书的责任、权利、职责、感想,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立问题,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团支书并带领好一个班级,如何组织一场优秀的班级团日活动?

3. 牵手你我,展望明天主题活动:

在新的班级中,分班级分责人带领班级成员分组策划、组织团日活动,此团日活动规定在组长所在的原学院班级中进行,并在此期团课结业之前完成对活动的总结工作。

在团课的尾声,由各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所办团日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可以以PPT形式,视频形式,自己解说形式),并展示邀请相关团委老师对各活动成果进行点评、评比。设奖项:淮工好支书团日活动优秀奖、淮工好支书团日活动新颖奖、淮工好支书团日活动人气奖。

4.社团文化 智慧青春

邀请老师以社团--大学生智慧的载体为主题为团干部进行一次教育专题讲座。社团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

5.素质拓展:

由团校办公室策划部成员带领策划组织一次素质拓展活动。

6.专题讲座: 邀请学院领导或团委老师以忆团史、畅团情、了责任、话未来为主题组织一次教育性专题讲座。

7.结业考核:

采取考勤考核、理论考核与特别加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结业考核,对合格者颁发团课结业证书。

8.视频宣传:

讲本期色团课制成一段6-8分钟的视频,置于团委网,校园网,特色团课学员的群里等等进行宣传。

八.活动流程:

按照上述情形进行开展,具体细节见附录。

九.注意事项:

1.此次特色团课的所有行程中,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团校办公室各小组负责人对学员负责,各个学员须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有特殊情况必须向负责人汇报,请假。

2.所有的准备工作在团课开课前必须准备好,团校办公室所有成员参与进来,对活动流程必须特别的清楚,相互配合工作。

3.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有效地对各活动进行记录、拍摄和报道。

4.活动进行中所有相关人员不得随意丢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5.特色团课开课前,宣传部出一份海报宣传。

十.活动总结:

1.所有参加学员在活动结束后,上交一份特色团课心得。

2.团校策划部负责此次特色团课的资料整理,宣传部负责照片视频的整理,秘书部负责文字纪实,所有材料组织部上交于团校办公室。

3.团校办公室作为此次特色团课的主要负责组织,所有负责人上交一份此次工作体会与看法。保留优点,汲取不足,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第2篇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第二步——学习培训第三步——探索研究第四步——实验总结三、实验过程(“四个寓”)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

⑴故事课;

⑵议论课;

⑶技法课;

⑷操作课。

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

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lt;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lt;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lt;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

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五、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德育 道德教育 活动体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课堂实录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请问你对道德有怎样的理解?”与课前的活跃截然相反,鸦雀无声的课室告诉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淡漠,“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或许你从中可以得到启发。”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渐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海豚不应该被人类捕猎的……牛皮癣到处乱贴太没公德心了……战士真英勇,在瓦砾中抢救伤员……”多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他们对图片的简短评论。我继续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能否归纳‘道德的含义’呢?”被提问的学生挠挠头,显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而尴尬,于是,我请他到黑板前用红色的粉笔圈出评论中正面的词语:珍爱生命、爱护环境、见义勇为。这时学生仿佛一下子想到了什么:“老师,我想道德是人们都认同的一些好品格。”随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补充,我把大家的答案整理记录在黑板上: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认同的好品格。

学生显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深入话题:“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两段人物纪实,并把你的感想写在小卡片上。”两段纪实来自2012年《感动中国》大学生孟佩洁十二年如一日伺候患病养母以及九十岁高龄的白芳礼老人登三轮车捐助贫困学生的故事。感人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灵,一些学生含泪写下感言并贴在黑板上:“佩洁要加油,我以你为榜样”“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白芳礼”。在黑板上我归纳学生的回答:道德就在身边,在家庭、学校、社会里。

我继续引导话题:“大家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驱使着这些平凡人无怨无悔地坚持做不平凡的事呢?”“是他们自愿的,哪有什么原因”一个男生回答。我指着黑板上学生的视频感言:“原来坚守道德需要自发自觉的力量,那么你认为自己的自觉性如何?大家课堂学习的自觉性都贴在黑板上了,提交了感想的同学将获得本课小测成绩……”同学们一听刚才自愿提交的感想将作为小测成绩马上炸开了锅:“这不公平,老师你没有提前告诉我们是小测,我怎么知道要写!”我严肃地回答:“难道孟佩杰被告诉要尽孝照顾养亲?难道白芳礼老人有义务救助贫困儿童?不,正如大家所言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是自觉的力量……”我郑重地在黑板上用红笔写下了“自觉”二字,“很遗憾我们班只有14名同学自觉参与课堂讨论,这不正反映了班级现状吗?我们埋怨社会缺少见义勇为,埋怨班级缺少互助,纪律散漫,但是当大家遇到状况时却换上了与我无关的面孔,道德不是课本的概念,它的规范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发自内心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这时,我看到了同学们越发认真的眼神,下课铃响起我结束教学,一位同学站起来试探地问:“老师,感想可以补交吗?”另几位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让你看看我没有交的感想。”同学们没有了往日急于下课的焦躁等待着我的回答,接过他们的感想,我微笑了。

2 教学策略小议

2.1 目标为本,整合教材资源,是实施“活动体验课型”的基础

目标是活动课之“骨”,提炼教学主线整合教材资源、明确重难点,有助增强体验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有效达成目标。本课《感受道德之美》教学大纲要求达成如下三方面目标:(1)了解道德的含义;(2)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3)理解并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提高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在构思活动形式前, 笔者首先明确了本课教学主线:理解道德含义―感受道德魅力―践行道德规范,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把握和教学主线的提炼,为有目的地策划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2.2 符合认知规律,优化环节设计,是激活“活动体验课型”的关键

教学过程结构和环节设置取决于教学任务,尤其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程度。本课课题“感受”二字给予教师在进行教学结构安排和环节设置时很好的启示:采用的活动应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锋,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感悟―交流―认同―升华,从而实现渗透式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主线的引领下本课体验活动环节依次设置为:新闻图片评论、人物视频评析和课堂小测考验,这是一个“道德判断―道德模仿―道德检测”层层渐进,从认知到践行的学习过程。

笔者首先通过“道德判断”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再利用“道德模仿”环节暗藏玄机,在进行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评析时笔者已设下检测题目――自觉写下感想并上交,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课堂即时生成事件在“道德检测”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测验”事件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选择,显示该班部分同学缺乏自觉性的现状。体验活动以事实为证,深刻的体验比起单纯说教更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帮助学生反省自我,找到纪律散漫的根源,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德育学科的学习价值。

2.3 策略得当,适时调控,是获得“活动体验”课型效果的保证

美国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学生在回答高水平开放性问题时,有50%的可能会生成低水平回答。①开放性的自由讨论可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综合已学的知识和观察,也可能仅仅是重复听过或从报刊影视看到的回答,来自后一途径的答案可能更令人满意,但却是通过较低的思维水平而给出的答案。因此课堂的体验探究不能漫无边际地展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开放性讨论和调控课堂纪律,是达成活动课效果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笔者尝试采用“追问策略”帮助学生厘清思维并引向深入,根据学生的反应,通过“聚焦”和“转化”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开放性问题逐渐缩小应答域,使思维一步一步聚集到具体的问题上,导引学生正确、深入、集中地开展问题探究,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2.4 善用教具,归纳提升,是增强“活动体验”课型功效的法宝

在本次活动体验过程中,黑板是帮助师生从“有意思”的活动回归“有意义”的探讨的重要媒介,师生在三个递进性的体验探究环节中对道德的讨论和回答,都通过黑板记录下来,并在每一活动阶段进行整理归纳。相较于在课本上轻易得到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行的归纳和总结记忆深刻且有效。

注释

① Dillon.J. T.(1982).Cogniti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question/statement and respon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540-551.

参考文献

[1] 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2011(5).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班级文化建设 途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陈晓红,2008)。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必备条件(刘思汉,2006)。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在职业高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两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教室文化环境的设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要对教室从内到外进行恰当的布置,使教室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一种精神洗礼的感觉,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能说话,都在微笑,都在育人,都在催人进步,使整个教室空间充满育人的氛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室四面墙的布置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共同创建一个整洁舒适、优美、和谐的环境,使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以我班的布置为例,两侧的墙壁贴一些风景画、名人名言等;后面的黑板报每月更换,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班情,由学生自己精选内容,排版和策划,老师提供参考意见。板报的两侧是学习园地、班级论坛和心愿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着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的后面设有展示栏和留言板,在留言板上同学间、师生间可以交流思想情感,反映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展示栏上可布置如“书画作品展”、“优秀作业栏”、“比一比谁最棒”等栏目,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从而使心理素质不断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

2.教室的四角的布置

班级四角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考虑的: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科技角,建立班级图书角,合理安排公共财物,摆放花卉盆景。第一,每人都把最喜爱的书籍和报纸献出来,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班级图书角――黄金书角(取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意)。图书角是“知识源”。对学生拓宽知识面,意义非凡。第二,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对教室内的公共财物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各种电教设备、扫帚、饮水机摆放得当就能让人有一种美的感觉,而这些极细小的方面就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第三,很多班级都愿意在教室内摆设一些花卉盆景,既能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室内的课桌

让教室的每一个桌凳都具有教育性(蒋忠,2003)。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为了避免部分学生整天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把它“修理”得伤痕累累,我与学生共同决定在课桌上铺上一块精美的桌套,且在桌面上贴上用美丽的卡片制成的座右铭,让它不断地鼓励学生,这样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制度

班级是全班学生共同的“家”,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良好班风形成的有力保证(张林,200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级除了依靠学生自觉学习,还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克服学生的随意性,达到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必须讲究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作用。每学期之初,让全班学生充分讨论,针对班级各方面情况,每个人拟出心中的班规、班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量化积分规定,制定符合本班的班级公约。奖惩结合,试行一段时间,学生没有意见就正式施行。由于不是班主任自上而下直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由他们讨论产生的,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制定不行,因而也会自觉维护、执行。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推而广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自管。另外,我还提出“守纪、惜时、勤奋、务实”的班训,督促学生对照实行,还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十荣十耻”。

三、以榜样感召人,树立榜样形象

推动良好班风过程发展与前进除班主任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外,还要靠榜样的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总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河,做优良班风建设的火车头。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找好切入口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动向,及时发现好风气的带头者,并大力给予培养、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其认识,增强其行为稳定性,使其成为班集体的骨干与榜样。树立榜样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进行,既可借助社会榜样的力量,又可效法校内外先进班级的经验,结对子,手拉手,合作竞争,促进本班优良班风的形成。还应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班风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干部品德、理念、行为、作风的扩大和发展,其中班主任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是本班班风的倡导者与先行者,要全班成员做到的自己应先示范、先做到,坚持持久修炼,营造一种有特色的风气。

四、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教育环境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物质环境阶段,更重要的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环境(周勇,2005)。

1.定期举办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在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形成集体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每周有一次专题的主题班会,每月有一次全校的主题班会观摩课。如为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规范学生行为,我们开展了“集体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为尊师重教、尊敬父母,开展了“感恩”的主题班会;为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开展了“现实与理想”的主题班会;为引导学生体会相处之道,培养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开展了“身边,我讨厌的现象”主题班会;为了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开展了“成长勿忘父母恩”主题班会,等等。在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方面,这些主题班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只有成功的主题班会才会深入学生心灵,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如设计“班级文明宣传标语”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明用语的兴趣,自觉提高了文明素质;四人小组合作的“手抄报设计比赛”,人人动手参与资料,你负责标题,我负责内容,你书写,我美工,各显风采,各展所长;五彩缤纷的“科技作品展评”,有绣花、剪纸、编织、塑料制品、手工壁挂和小发明作品等,想象丰富,创新不断,显现了学生的心灵手巧。针对各类比赛项目,我还组成学生评委小组,纵向横向来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互相竞争,共同努力,以此来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兴趣小组

创设兴趣小组活动角,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主要学习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及拓展知识面的能力,所以,创设各种兴趣活动角,可以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健全人格,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等。我坚持一个宗旨:学生自己的栏目自己办。真正给学生一个自我创新、展现自我的空间,教师甘心并认真充当好“勤杂工”、“顾问”、“欣赏者”等角色。学生有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习作、书法、绘画、手抄报、小制作……都可以拿去展览,隔几天等大家都看过了再把它收回来,留出地方给别人展出。

五、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其主体和结构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倪建英,2005)。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交往,一是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知觉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正确确立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二是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交往风格的差异性,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经纬的交往网络。三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充满信任的关系。这要求班主任易于接近,善于轻松而灵活地和具有多种多样心理特点的学生交往。这也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努力向上班集体必须做的工作。比如抓班级的带头人,经过接触,我培养了一批自信心强、有活力的班干部,使班级各项工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小结

以上观点是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体会和浅薄研究,希望能对教师工作有一定的帮助。班级文化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它所涉及的更多的问题有待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个两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它的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的建立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现代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J].全球教育展望,2008,(01).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思汉.和谐高校校园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06,(10).

[4]蒋忠.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班主任,2003,(02).

[5]张林.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6]叶谋志.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之友,2003,(12).

[7]徐飞.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J].班主任之友,2005,(08).

[8]肖学冰.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云南教育,2001,(16).

[9]倪建英.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10]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11]曾俊华.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09,(17).

[12]周勇.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J].教学与管理,2005,(28).

[13]郭守春.谈班级文化建设及其作用[J].才智,2009,(15).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第5篇

本文将以我校研发并实施的“中秋课程”为例,说明我们怎样把《新教育的一年级》当作课程研发的蓝本和课程实施的操作手册,以启发大家思考怎样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轻松、快捷、高效地开发、实施课程。

一、中秋课程之范例

《新教育的一年级》这套书,以纪实性的故事来展现新教育孩子、教师及父母们怎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作品。书中的144个故事,都是新教育实验的真实案例。书中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与新教育各类课程的操作方法。这套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按月分册,每个月一册,每册一个“每月一事”的主题与相应的课程。比如九月这册,主题是“求知”,在这册的12个故事中,详细地介绍了“开学节”“教师节”“中秋节”和“阅读节”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情况。因此,我校在推进“每月一事”项目时,就直接利用书上的课程资源,研发学校课程,并按照故事中花儿老师的操作方法,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在9月这册书上的《月光亮一周》和《中秋夜》这两个故事就是专门讲中秋课程的,特别是《月光亮一周》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由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整合成的全学科的中秋课程。其中,6首与月亮有关的儿歌童谣用于晨诵,8个故事用于绘本课或午读,1支歌曲用于音乐课,也可作为中秋课程的主题歌;“中秋诗会”就是中秋课程的结束仪式。这个故事里,既有中秋课程的资源,又有课程实施的思路,还有课程整合的操作技巧,为我们学校的课程研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中秋课程之开发

《新教育的一年级》给我们提供了中秋课程成功的范例,我们采用了“拿来主义”,直接把书上的课程拿到学校,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分年级增添课程内容;二是针对年级与学科特点,研发学校全学科全员参与的中秋课程。

研发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学校行政和课题研发组在《学期课程方案》中规划“中秋自然之月”主题课程。

第二步,学校课程研发组根据《学期课程方案》要求和《新教育的一年级》上的课程资源,整合各学科资源,开发出有5首童谣、3首古诗、6个绘本故事、2部电影和4首歌曲(包括一首英文歌曲),涉及晨诵、午读和各学科课程的中秋课程。下面是我校开

发的 “中秋自然之月”课程的内

容表。

第三步,大队部根据学校中秋专题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活动方案;教导处、学科组根据中秋课程内容,细化学科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

三、中秋课程之实施

学校研发出了“中秋课程”,大队部制定好《中秋课程实施方案》,怎样把课程落实到实处,考验着学校管理与课程推行力度。因而,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了课程有效实施。

1.明确课程意义,落实学科

责任

为了确保中秋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召开教师大会,学习《中秋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意义,落实和学科课程与工作责任。

下面是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师责任:

语文:

晨诵:《月亮走,我也走》《和月亮对话》《中秋夜》。

语文课:学习古诗《古朗月行》《海上生明月》《嫦娥》。

午读:绘本故事《圆圆的月亮》《月亮,你好吗?》《月亮的味道》《松鼠先生和月亮》《月亮生日快乐》《我带月亮去散步》

数学:

晨诵:《月亮绕着地球跑》

《月亮》。

数学课:一年级学习比较大小;

二年级学习月历、农历、圆、半圆、天日、旬、上弦下弦等相关知识。

午读:电影《猴子捞月亮》《常娥奔月》

音乐:

学习有关月亮的歌舞,一年级教《小白船》,二年级《月亮船》。

美术:

学习制作中秋有关剪纸、泥塑等,如剪中秋团花、捏月饼、捏嫦娥、捏月亮等;制作月亮、地球、太阳等头饰或服饰。

体育:

游戏《月亮绕着地球跑》《天上有个小月亮》。

英语:

学英语儿歌或英语有关月亮的歌曲。

信息技术:

拍摄中秋课程的相片、视频。

班主任:

教唱歌曲《天上有个小月亮》;举行班级“中秋自然之月”课程结束仪式,总结课程成果。

通过这样的分工,每个学科明确了教学内容,每位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确保课程的实施;学校利用 “榜样+底线”的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

2.分担课程内容,合力推进

课程

开学前,飓风大姐(郭明晓老师)就以“新教育一年级”为主题对全校老师们作了新教育的通识培训;随后,她又示范性地执教晨诵课和绘本课,对学校教师进行新教育课程的操作培训。但一两次培训并不能立即提高老师们的操作能力。为了学校教师尽快在工作中掌握新教育课程的操作方法,学校给每班配一套《新教育的一年级》作为课程操作手册。

老师们模仿书上花儿老师在晨诵、午读、中秋诗会中的方法操作,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提高自己课程的操作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出现新面貌。

晨诵时间,整个学校诗意荡漾,琅琅的诵读声,如波涛阵阵涌来;每间教室里的小娃娃,摇头晃脑,乐陶陶。数学课上,《月亮》的诵读也亮起来了,“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就随着一声声的朗读,一次次大小的比较……

就流淌到孩子的心里;而那抽象的月历、农历,也随着圆月、半月变成了日与旬、上弦和下弦等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命里。美术课上,五颜六色的团花,在师生的剪刀下绽放;泥捏的月亮爬上了树梢;嫦娥在月宫中扑流萤,玉兔在桂花树下奔跑……中秋月饼也盛在了盘中,让人忍不住地想啃它几口……一个个作品,摆放在一起,又成了班级的一个大作品。中秋还未到,孩子们已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团圆的幸福美好。体育课上,老师与孩子们戴着美术课做的月亮、地球、太阳的头饰又玩起了《月亮绕着地球跑》《天上有个小月亮》的游戏,欢笑声就在学校的上空久久回荡;英语歌曲和诵英语儿歌也响起来了,久久传唱。

各学科教师各尽其责,全学科的中秋课程就得以整体推进;同时,家校携手的亲子阅读活动、中秋实践活动也在不断推进,让学校课程整体推进。一周的中秋课程与本月的习惯养成教育也在整合进行,在各学科中秋课程推进中,坚持培养各种习惯,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到行动上,让“每月一事”的纬线贯穿始终,用各学科课程当经线来丰富拓展课程,既保证课程的连续性,又保证了课程

的丰富性、还保证了课程的精确性。

3.主题联结成一体,全校团结显效果

学校以大队部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家校携手的“中秋自然之月”课程告别仪式――中秋诗会,是各学科团结合作,推进课程的又一有力措施。

在准备告别仪式时,老师们团结合作,把自己在实施中秋课程中的特色呈现出来,再结合班级课程特色,调整修改补充,把6首童谣、3首古诗和6个绘本故事,2部电影和4首(一首英语歌)歌曲与一周的教育生活进行整合,全力以赴,把诵读、写绘、歌唱、舞蹈、讲故事、看电影、做游戏、剪团花、捏月饼融为一体,力争整体展现出中秋课程带来的美好幸福的教育生活。

我们在各班的中秋诗会上看到,随着欢快嘹亮的歌曲《向着明亮那方》,开启了“中秋自然之月”结束仪式。在诵读中秋儿歌童谣时,孩子们感受中秋节的喜庆气氛,更深入地了解中秋文化;在回忆绘本故事、展示听读绘说作品时,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月亮,以及和月亮发生的趣味故事。有孩子说,月亮跑了,但月亮已经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观看学习活动中的剪影时,孩子们在照片中寻找着自己,同时也在精彩丰富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传统佳节中秋传统文化;在和老师一起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中,有孩子说,嫦娥看到我们这么快乐,一定会后悔当时偷吃了灵丹妙药,现在,她只能“碧海青天夜夜心”了。当然,她听到我们的歌声,也会少一些寂寞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孩子的成长是显著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吕冬梅老师教学《古朗月行》的收获: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把每件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才能让生命走向卓越 ―― 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秋课程的美好。

中秋诗会不仅卷入了老师学生,还深度卷入了新父母们。他们在告别仪式前,早早来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吹气球,挂花篮,切水果,摆月饼,为班级大家庭的第一次团圆努力着……仪式还未开始,教室里就充满了浓浓的中秋味。在告别仪式上,他们合唱《水调歌头》时,婉转的歌声,动听的旋律,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起来,把每个家庭成员的心联结起来;孩子们在父母们的歌声中情不自禁地“起舞弄清影”……班级大家庭的第一次团圆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温暖着每个人、激励着每个人。

全校12个班,各班的“中秋自然之月”课程告别仪式各有特色,但每个班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吃月饼,大家团坐在一起,伴着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把活动推向。孩子们吃着月饼,分享着快乐:诉说着月亮的味道,讲述着自己和中秋月下的故事……感受中秋的美好!

告别是在活动结束后,大家齐声欢呼“月亮,你好吗?中秋快乐!”父母们、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久久不愿离去,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充盈着整个学校、丰盈着每个人的心。

从我校的中秋课程不难看出,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把《新教育的一年级》当作我们研发课程的蓝本,让它成为老师们的操作手册,学校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就能变得轻松、快捷、高效,我们就能真正地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充分地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