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拖延行为;生活分析咨询法;改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07-03

一、关于拖延行为的研究综述

拖延,通常将其定义为,是个体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的一种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妨碍行为,会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拖延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普通人群中,有25%的人报告自己有着严重的拖延现象。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学习目标的达成,长期的拖延还会引发焦虑、抑郁、自责等负面情绪,长期累积也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所以,拖延不仅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还会影响到机体健康,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拖延行为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①拖延行为的表现。首先,在拖延内容上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拖延者在涉及到他人的事情上很少拖延,自己的事情却拖延得更多。其次,拖延通常到任务的最后期限才会完成,只有个别拖延者会无法完成。第三,就拖延过程而言,任务刚开始,拖延者慢慢准备,在任务中途,认为还有时间,到最后期限时,拖延者只能抓紧时间完成,无暇顾忌任务的质量。在拖延的过程中,拖延者们经历了开始的淡定从容,到最后时刻的高度紧张、自责、懊悔,再到任务交差的如释重负、放松的感觉,伴随着害怕被给予不好评价的情绪。这个恶性循环中的无奈和痛苦只有他们自己能深刻感受到。第四,由于担忧和烦躁,一项任务未完成期间的休闲娱乐等也会受到影响而大打折扣。第五,大部分拖延者认为拖延给他们带来了困扰,消极影响大大超过积极意义,有改变的愿望。②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与拖延行为。有的拖延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拖延,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在面临多个任务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将简单容易的先完成,或者先完成自己擅长的任务项目,而任务难的项目,则被置于靠后的时限与次序,选择延迟完成任务有时就有可能造成拖延行为。而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及社交网站的兴盛繁荣,影响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革,信息搜集、网上购物和远程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是,网络的负面影响对拖延行为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各种社交网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时间观念,网上娱乐方式繁多,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层次不齐,对网络的沉迷,对通信设备的依赖,已经无意识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拖延者难以抵挡网络娱乐的诱惑,拖延行为往往成为网络时代的衍生品。自我认知因素与拖延行为。正因为个体的千差万别,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性格特点都有差异,而人的某些自我认知因素,影响着人们的拖延行为,如,有的完美主义者,总想试图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他完成一个项目的时间会比一般人花费得多,这就有可能造成任务的延迟;有的人自我效能感低,困难面前畏首畏尾,这种认知倾向的人更易具有拖延行为,不论是在学业还是需要决策的事情中,低自我效能会导致更多的拖延行为;也有研究认为拖延是一种为了保护自尊的自我设障。情绪因素与拖延行为。毫无疑问,情绪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人们处于心情低落、沮丧或者高度焦虑状态时,是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与学习中的,即使勉强地投入工作,也会使工作变得低质、低效,这时就容易造成工作的延误与拖延。时间管理策略与拖延行为。有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着计划中断、计划安排不合理、执行力差、时间利用率低和不分事情优先级等问题。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会合理经营自己时间的人更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目标达成的延误以及拖延行为。

2.拖延行为的不良影响。有些消极拖延者是自然而然习惯性地拖延,自身没有能力快速实施,在自我怀疑和无能感的影响下他们会产生自责、内疚、焦虑的情绪,不按时完成任务,导致不良的结果。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目标的达成,导致较低效率。二是在拖延的后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弥补之前因拖延而延误的进度时,导致生活不规律,伴随着时间紧迫的担忧与压力、急躁,使得人的主观幸福感大大降低,往往感觉身心疲惫,对学习、工作更是存在消极的看法与态度,这非常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三是当限期逼近时,身心又高度紧张,任务完成的质量无法保证。四是成绩的不满意将导致其产生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在人际中的影响力。

二、用生活分析咨询法改善拖延行为

其实,每一个爱拖延的人都曾想努力的改变现状,但是,每次都有主客观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一次次的自我纵容,造成一次次的自我懈怠,最后,拖延行为竟无意识地成了一种消极的习惯。已有研究理论有不少的心理学家试图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以及认知层面对拖延行为进行深度分析,但目前理论还没有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生活分析咨询法(简称LAC法,是英文Life Analytic Counseling的缩写)用于改善拖延行为,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及预见性。

1.LAC法的创立背景。LAC法,由日本松原达哉教授创立,用松原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所谓生活分析就是求询者在咨询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反省,通过这种分析、反省过程达到自我检查、自我激励的目的[6]。这种咨询法最早是松原先生为了帮助学生群体中的“没劲派”走出心理和学习上的困境。松原先生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看到,由于当时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活富足化,日本家庭子女数的减少,使得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多采取过于保护的态度。使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耐性缺乏,其表现为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生活没有目标,做事无精打采。针对这种情况,松原教授迫切感到应有一种方法能让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的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反省现在的生活行为,使他们能够有目的且积极地生活。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创了生活分析咨询法。之后也有学者运用LAC法帮助我国高校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走出高校生活的迷惑。把LAC法用于改善拖延行为是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次新的尝试,希望这一尝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改善“万恶的拖延症”。

2.生活分析咨询法改善拖延行为的具体操作。生活分析咨询法用于改善拖延行为,就是引导拖延者仔细分析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逐渐明白现在自己要做什么,怎样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善拖延行为,通过制定并完成项目清单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选择达成目标的行为,从而改变过去拖延的生活状态,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归高效的学习生活状态。①列项目清单。拖延者需在自己的便利本上记录每日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近期(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将计划做的事,所写内容不限,可以是提高数学成绩、毕业论文开题、拜访好友及短途旅行等,每件事写得越具体越好。②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类并排序。大致可分为学习类、工作类、休闲类等,若有几件事情都同等程度的重要,可写在相同的位置。③选择每类清单中最重要的目标,并制定其生活分析日程表,对具体目标进行简单分析,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比如,A想改善英语成绩,却拖延至今没有任何作为,这也是目前最重要而紧急的事,因为还有两个月要考英语四级,那么近期的安排中,以英语学习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目标。④定期评价反馈。一般一周评价一次(或者每三天),一个月时(半个月也可)反省目标完成多少(这个具体时间可根据拖延者的拖延程度以及完成目标情况具体而定)。凡已实现的目标均用彩笔将其划去,以达到心理上的负担正在逐渐减少的感觉。并及时的自我强化,尤其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奖惩分明,最好有家人或朋友监督,若一周完成目标情况良好,拖延行为有所改善,则奖励自己一到两件自己喜欢的事,如,看场电影或适当上网。⑤制定新的生活行为项目清单。一般一个月之后,项目清单要重新清理,将上个月未完成的项目在下个月继续标出,同时加写新的项目。如连续数月行动计划无变化,可不必制作新图。要视情况灵活决定。对于未完成的项目要及时的自省、反思自己是因为什么拖延了,没有完成,必要的时候要适当的惩罚,做一件自己厌恶的事,如,慢跑30分钟或做一天的家务等。⑥评价长期行为。半年或一年后要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长期评价。着重关注没有完成的项目。一般21天养成一个习惯,若能够长期的按照记录项目清单来指导并实施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自然也就高效、优质,少拖延了。

3.LAC法在改善拖延行为的特点。①具体量化,目标视觉化:拖延者并非不想行动,只是有时事情太多,不知从何处下手,他们在制订生活项目清单的过程中,自由地思考自己应该做的事和计划做的事,整理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在清单上明确清晰,一目了然。②奖惩机制与及时反馈:每个小目标的完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强化其前进的动力,而如果又像以前一样的拖拉,是会受到厌恶的刺激的,也就是为其拖延的后果付出一定代价。③整体性与综合性:任何一个心理问题,还是行为问题的改善,都需要多种心理咨询方法的合力解决,没有哪一个问题,仅仅适合于单一的一种咨询方法。用LAC法改善拖延行为的同时,也用到以人为本,尊重来访者个人意愿的技巧;用到行为疗法的强化,惩罚技术;用到合理情绪疗法的自我分析、自我洞察等,这种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概念能使问题更好的解决。

三、结论展望与反思启示

由于LAC法的易操作性及以上特点,使其不仅适用于有强烈改善欲望的学生及上班族的拖延行为,也适用于一些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同时,对处于迷惘或想改变现状的人也可适用,即让他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给他们以自我分析、自我觉察的机会,通过强化行为增加信心,更大程度地发掘个人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用生活分析咨询法改善拖延行为,对来访者个人要求较高,他们需自身有较强的改善愿望,积极地配合咨询者。在整个过程中,还需来访者有较强的自我认知力、意志力以及自控力,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笔者查阅资料分析,发现国内关于拖延行为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拖延行为的消极影响的理论研究颇多,但对于改善拖延行为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相对较少,通过LAC法改善拖延行为也是笔者的一次尝试,在LAC法改善拖延行为以及LAC法用于其他领域的具体运用与操作过程中,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洪岩.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6).

[2]余如英.生活分析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用,2011,(8).

[3]郭燕燕,范红霞.拖延现象的深度心理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王娟.关于影响拖延行为的因素研究[J].百科论坛,2009,(5).

[5]董朝辉,李晓林.大学生时间管理策略现状的质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6]刘洋.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法简介[J].大众心理学,2010,(11).

[7]杨秀玲.运用生分析咨询法转化后进生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3).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拖延行为 归因方式 成就动机

拖延行为普遍存在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中,且拖延者的人数和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对个体的学业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是导致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学者对于拖延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并且多数属于综述性研究。现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归因方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但是,现有的研究较少探讨三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探讨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成就动机、归因方式两个变量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拖延行为的相关研究。拖延行为是拖延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长期性的拖延行为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研究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所以,应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拖延行为进行及早干预,否则将会演变成一种不当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拖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采取一些恰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拖延行为,提高生活学习质量,发展身心健康,并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拖延行为的矫正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抽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10人,通过发放纸质问卷,进行施测,经回收并整理后,剩余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4%,其中男生54人,女生146人;大一102人,大二83人,大三9人,大四6人;理科123人,文科77人;第一志愿录取的108人,非第一志愿录取92人;城镇居住125人,农村居住75人;独生子女74人,非独生子女126人;父亲受小学教育40人,初中84人,高中46人,专科11人,本科7人;母亲受小学教育37人,初中87人,高中48人,专科12人,本科16人。

1.2测评方法

对被试发放多维度多归因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在宣读指导语之后让被试完成所有题目,当面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

1.3测评工具

1.3.1多维度-多归因量表[1]

量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归因。量表共48题,其中24题为成功(就)归因,24题为人际关系归因。因为本研究是关于人际交往归因特点方面的,所以只采用了24道人际关系归因的测题。该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70,聚敛效度为0.62。

1.3.2成就动机量表[2]

采用叶仁敏修订奥斯陆大学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量表分30题,分两部分,每一个部分15道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vP

1.3.3PASS量表[3](Solomon,Rothblum 1984年编制)

PASS主要用来测量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程度和原因,量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大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包括一般的学习任务、复习备考、撰写学期论文、完成学业管理任务、完成每周固定的阅读作业、参加讲座六个具体任务)上的拖延程度以及主观上希望减少拖延的愿望,每个题项后面有3个问题,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分别评分,将前2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被试的学业拖延水平,分数在12~6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学业拖延程度越重。本研究用该量表的第一部分作为学习拖延变量的测量工具,测查大学生学习拖延程度。因调查对象为某高校大学生,拖延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所以采用PASS量表体现大学生的拖延行为。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及避免失败上的差异性比较

结果显示,大学生所读专业分类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及避免失败因子上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及避免失败上的差异比较(M±SD)

2.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趋向成功和避免失败因子及拖延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在趋向成功因子和拖延程度的差异性显著,见表2。

表2 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在趋向成功、避免失败因子及拖延程度上的差异比较(M±SD)

2.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避免失败因子和拖延程度在上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避免失败因子和拖延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拖延程度上大二明显高于大一,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避免失败因子和拖延程度上的差异比较(M±SD)

2.4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大学生拖延程度与趋向成功和成就动机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外归因呈正相关,与归因方式总分不存在相关,见表4。

表4 拖延程度与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

2.5拖延程度和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回归分析

以拖延程度总分为因变量,以趋向成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213,(p

表5 拖延程度和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回归分析

3.讨论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成就动机中的差异分析表明,理科类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选择了相对好就业的专业,其影响以后的就业问题。而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不同,文科专业社会的需求量并没有理科类高,相比之下,选择理科专业的大学生也就更多,竞争力也就更大,若想在做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在专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说,在学业成就上,理科专业的大学生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理科专业的大学生要比文科专业大学生多出很多。理科专业的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与文科专业大学生存在差异,理科专业大学生对待人际关系采取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直接;而文科专业大学生则不同,文科专业大学生则会想更多的问题,理想化的专业特点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使得问题更加复杂,这通常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说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在看待及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比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更好更现实有效。全国高校中理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多得多,意味着在同期大学生中,理科专业大学生之间存在更大的竞争力与压力,面临就业与升学的选择机会更少,必须更加刻苦努力,才能赢得更多机会,相比之下,文科专业则情况好很多。所以,理科大学生为避免失败,要比文科专业大学生付出更多。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拖延程度不同,女大学生的拖延程度明显不如男大学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决定的。男生更倾向于刚强、利落、果敢的性格,而女生更倾向于温柔、婉转、随和及缓慢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性格特点也影响了不同的拖延程度。在成就动机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趋向成功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趋向成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得分。这或许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的责任认同有关。男大学生相对于女大同学而言,自我期待程度更高,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追求成功的倾向也更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拖延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大二的拖延程度高于大一,大三的拖延程度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充满浓厚兴趣和激情,加之高中期间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能够专心地投入到生活学习活动中,其拖延行为也相对较少;大二课业负担、学业压力较重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致使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热情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完成任务的时间也在逐渐减少;而大三学生拖延程度最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经过大一和大二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养成了拖延这一不良习惯。而一旦这种不良习惯长期没有得到矫正,将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影响终身,这或许是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本人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结果显示,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因子与拖延行为成负相关,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得分越高,拖延行为发生的几率就越低[8],即大学生的拖延水平随成就动机的增高而减少。人际关系外归因和拖延程度成正相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外归因表示大学生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的背景和运气。当大学生人际关系外归因时,大学生将不再注重个人自身的内在发展,而倾向于需求和依赖外界的帮助,所以自身的拖延行为也随之而发生。探究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影响因素,能找到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早期预防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避免大学生形成拖延行为的不良习惯,影响将来的就业和工作,对自身和社会具有一定危害。

参考文献:

[1]付海玲.大学生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叶仁敏,Hagtvet.K.A.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14-16.

[3]马单单.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鲁东大学,2013.

[4]李静瑶.学业拖延国内外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0(31):273.

[5]李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拖延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6]米豆豆.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7]齐珊珊.大学生自我妨碍、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8]乔琨.反事实思维、成就动机与拖延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3.

[9]楚翘,肖蓉,林倩.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70-972.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扎根理论;高职生;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丁佩芬(1976-),女,浙江奉化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王若明(1961-),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之影响因素及激发机制研究”(编号:2015SCG250),主持人:丁佩芬。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45-04

学习动机是推动、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使之趋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条件之一,也是决定学习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1]。因此,针对学习者的学情状况,有导向性地开展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的意义。当前该项研究在我国已产生一些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大多是基础教育或中职教育领域,由于高职学生学情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个体间的学习效果差异明显,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开展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具有现实挑战性和紧迫性。

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源情况普遍较复杂,主要包括:高考第三批录取的学生、一部分优秀中职毕业生、“3+2”五年一贯制学生、单考单招学生等等。复杂的生源导致了相对复杂的学情状况,即学生录取成绩总体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个体间学情差异较大、学习动机明显不强等,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相对不浓,学习热情相对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特点。学习成绩是学习动机强弱的主要体现指标之一。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从2014年第一学期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参加本次期末考试的学生总共有3669人,其中需要学籍预警的学生有83人;达到退学边缘的学生有31人;因不及格学分达到退学条件的学生有5人;需要补考的学生达到 1225人次。以上数据充分显示,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使得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难以保证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而眼下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现有研究鲜有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来加以考虑,特别是很少从质性分析的角度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机制的理论加以研究。面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相对较弱所导致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真正发掘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有效激发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2]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比较,逐渐形成理论框架,其在数据分析上,具备一套严格的系统化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产生概念并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入、对数据和概念进行反复比较、发展理论性概念并建立概念联系、理论抽样且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以及理论建构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摆脱了传统理论研究中常见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的演绎研究方法,这种演绎研究方法的最大不足在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论在研究之前已经形成”的尴尬局面。而扎根理论研究与此不同,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机理,研究者参与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中,采用介入式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获得数据的方法,系统、详细地描述、反思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理论并提升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3]。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范式来研究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之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激发机制。具体来说,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数据、分析数据,进而提取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影响因素,然后再通过对学习动机核心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研究,最终提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二)研究设置

1.研究对象的选择。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采样集,挑选48名采访对象,其中,女生28名,男生20名,从大一、大二、大三选择人数依次为18,15,15人。所有访谈对象年龄均在19岁-22岁之间,其专业覆盖机电、计算机应用、旅游、电商、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应用英语、国际贸易等9个专业。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随机性选择访谈对象,随后的第2-4阶段随着深入研究的需要,访谈对象的选取采用理论抽样法,选择学习动机相对较差的学生,以期找到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2.访谈内容的设置。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您感觉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什么区别?

2)您对目前大学生活的学习环境感到满意吗?

3)您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否对所选专业有所了解?并且是否感兴趣?

4)您有信心学好所选专业的所有课程吗?并且会为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吗?

5)当专业课程学习遇到困难时,您是否会为之付出努力,克服困难?

6)是否会和任课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比如口头的、书面的,或者QQ等交流方式,您更倾向于哪一种交流方式?

7)您对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吗?

8)您觉得一节课45分钟内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多少分钟?

9)是否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10)对老师布置的项目或作业得到老师认可或表扬时,是否能获得自我成就感?

11)在您看来,哪些因素更能提高您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步骤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数据分析范式,本文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所达到的目的和参与访谈的对象如表1所示[4]。

各阶段详细研究过程说明如下:

(1)阶段1的数据采集以小组谈话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创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表现、结果、原因和策略等4个初始类属的一系列代码;

(2)阶段2的数据采集采用半结构化的个别访谈形式,受访者回答与阶段一相同的11个问题,以及研究者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思考。研究者每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一类属寻找相关关系;

(3)阶段3采用选择性译码,选择影响学习动机的核心类属,将类属之间彼此关联,建构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因素的初步范例模式;

(4)阶段4重在检验和解释阶段3中建立的范例模式,构建与范例模式相一致的影响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

需要特别对阶段3的数据进行详细说明,如表2所示。

二、数据分析

(一)学习动机的范例模式

根据前述的研究步骤,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得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范例模式如图1所示:影响因素的发掘促进激励机制的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积极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好坏也能反馈式地协调激励机制的改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本研究将在第4阶段提炼与该范式一致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学习动机的表现

高职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具体体现在:(1)课堂自控能力弱。高职学生经常会有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发生,且旷课现象也较为严重。课堂上玩手机、讲闲话现象较为严重。(2)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随随便便完成甚至不完成,抄袭现象严重。(3)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会查资料,不询问老师,也不与同学探讨。(4)学习没有目标。因高考成绩不理想,高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自卑感,总认为自己学不好,更不会为自己制定一份短期或长期的学习计划,时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结果分析

高职生学习动机所导致的学习结果有:(1)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非常好地适应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工作,在专业技能岗位上不能马上上手,或者说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岗位工作适应期。(2)部分学生中途退学。因为没有学习目标,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上不付出努力,导致部分学生中途退学,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四)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习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没有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元认识策略缺乏,以及缺少正确的归因观。教师因素: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上完课就离开教室的现象较为普遍,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没有给学生布置有意义、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方式设计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等。学习环境因素:没有建立以岗位群为依托的学生职业体验实训中心,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学之间缺少“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高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一)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元认识策略

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可以被学习者自我评估、自我监管和自我调节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高职学生要学会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自我学习采取一定的监管和调节措施。当学习效果不明显时,高职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一份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计划,并且根据专业课程的难易度来为自己制定一份时间管理表,这门课程较难的,就多花时间,若是简单的则少花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查资料或者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只要主动学习,充分运用元认识策略,学习能力是一定会提高的。换句话说,成功的学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者。

(二)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因为高考的失利而选读高职院校,他们把自己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归因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和考试难度太大这些内外因中的稳定因素。高职学生在学习归因上的不正确倾向,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缺乏行为的坚持性,形成恶性循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应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考试运气和机会不好这些内外因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增强自己今后努力学习的坚定性。高职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面,才会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高职课堂教学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高职教育的育人特点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高职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应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并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构建特有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必须构建以岗位为依托的职业体验实训中心,以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和职业流程模拟教学的需要。高职学生只有在职场的真实情境模拟中学习,才会进一步提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拼

高职院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拼,通过技能大比拼,突显出一部分专业功底扎实的“明星”学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专业技能比拼“你追我赶”的高职院校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0.

[2]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3):23-36.

相关期刊更多

心理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师范学院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