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水 城乡一体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92-02
浙江省乐清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第一个乐咸水厂建成以后,乐清专门成立了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专门从事乐清的农村改水工作。到1993年底。全市共建成自来水厂122座,受益村共632个行政村。78万余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3%。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动各镇、乡、村的干部群众,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基层农村的各种有利资源进行不同形式因地制宜的各个突破,逐个建设。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但为现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可以将其当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1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成立了供水集团,统一了乐清的供水系统,合并了二大供水企业(原自来水公司与农村供水公司),结束了乐清多龙治水的局面,保证了乐清的供水质量。保障了乐清人民的安全供水,乐清城,供水一体化建设从此真正拉开了帷幕.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统一建设、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无论是水厂兼并改造还是新的延伸接水,全部都是按照城乡供水规划和标准执行,尤其在管理上大面积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截止2010年底,“一户一表”收费户达到147000奈户,企业的年有效售水量达4800余万吨,全年水费金额达1.13亿元,企业的固定资产高迭10.86亿元。尽管如此,企业在迅速扩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因为是新问题所以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其他兄弟单位有效办法可参照,全凭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置和处理,这些处理从现在角度回头来看,大部分是成功的,虽然有些还不尽如人意乃至对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影响,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如人意的,应该说对以后的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体制和管理模式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企业性质。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合二为一需要很多部门来协调解决。2005年供水集团成立之前,原市自来水公司为国有性质,市农村供水公司为集体事业性质,集团组建后定性为国有控股企业,员I的有些待遇,包括工费标准、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的缴纳标准都不一样。合并以后职工反映很大,屡屡在职代会上强烈提案。而且原农村供水公司内部体制也较复杂,有多种成分,有集体事业性质的。有企业合同制性质的,也有农聘工。为了解决平衡集团内部的员工待遇,集团采取了多种的解决办法:一是与社保部门协调.调整部分缴费标准,原标准馅低的适当往上调,束缴纳的追加统缴,使员工的养老垒和医保金缴蚋标准基本平衡,解除了所有职工养保和医保的后顾之忧。二是员工原档案工资标准偏低的,采取企业内部进行微调。然后进入档案,差距仍然较大的采用考核奖励的办法,按考核的点数形式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工资是浮动的,让员工感觉企业内部待遇分配基本合理,这样平息了职工的情绪,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对原农村供水公司编外的农村小水厂农聘工进行整编。多余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并实行按工龄补偿金的办法,使多余人员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平安过渡。
2.管理模式。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地散面广,管理难度相对增加,虽然统一执行集团用水审批,设计规范,水质要求,收费标准,但鉴于原农村小水厂设备管道老化陈旧,水耗偏离.居住人口稀稠悬殊,地域偏远的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实行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办法。集团供水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集团――分(子)公司――水管所。以各水管所为基层管理服务单位,属于紧密型的管理范畴.集团下属的物资公司和安装公司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属于宽松型管理范畴。二是实行线块相结合的办法管理。乐清市地彤地貌成带状。背山面海.腹地不深,蓄水能力较差,境内南北长66.22公里,东西宽仅32.35公里,全市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全市按集雨面积和独自成溪可分为四个流域,即大荆溪流域,芙蓉黄金溪流清江流域。虹桥淡溪流域,钟前水库的白石溪流域,它们互不相关,独流入海,因此我们的管理也是按照自然流域成块状设置机构。设置虹桥水管所、南清芙分公司、荆雁水管所、柳市分公司。这样我们便把业务线状管理和块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地域分散、流域独立自然条件不利的客观问题。
二、资产和资金问题及解决办法
1.溃产问题。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资产的性质,存在的形态都有所不同。原自来水公司的各类资产按国有企业的规定。规范入账,来源明确。性质单一,报表台账齐全,折旧按规定计算,资产的原值、净值都十分清楚。而农村供水公司则不同,资产性质相对复杂.大部分资产定性为集体性质,而这个集体性质又没有特定明确的对象,属于一种抽象的集体概念。大部分水厂的建成都是利用公办民助的方式。例如1987年柳市项目水厂的建设属于浙江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大的农村水厂,工程总造价2806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一是向世界银行贷款40%;二是省、县配套资金分别为5%和1096;三是利用群众集资45%约1200余万元,按当时柳市区人均分摊人均出资17元。其实世界银行贷款仍是在水费中筹还,其性质还是柳市人民负担.所以总造价的85%仍然是群众集资性质。因此,在理论上分析,该工程属于民办公助,资产属性为集体性质,企业也是集体事业性质,在后来的集团组建中,对资产的认定曾有过一段激烈的争论,政府为了稳妥起见.最后采用托管的办法先将这一部分资产管理起来。具体托管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委托其时作为农村供水公司的主管部门农村改水办公室进行托管,资产的具体经营单位为乐清市供水集团,作为经营单位必须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而改水办负责人直接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任副董事长,负对资产的监督责任,这样可以直接对资产进行监管。
2.资金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城,供水一体化建设。资金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无法回避的太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供水企业的自身财力是鲍对办不到的,供水集团的自身财力也非常有限,账面上的自有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再投入的一年不足1000万元。而建设资金每年需要四五千万元。如此大的缺额资金只能采取多渠道的办法。一方面我
们向市政府施压和要求。以求得市政府和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在市财政和当地乡镇财政中争取安排部分资金。另一方面集团出面向银行系统贷款.由于供水集团的历史原因,能够用于抵押贷款的房产证很少,而且还要用于几个大水厂的建设和改造贷款,要分出一部分房产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已不可能,即使可能也是杯水车薪难解旱龙之渴,因此我们与多家银行谈判。哪家同意质押的就向哪家银行贷款,而且长期挂钩循环贷款,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用陆续收取水费确保还贷保证供水企业的信誉不受损害。再一方面要求接水用户自筹一小部分。并且可以用不同形式出资,比如政策处理费用及凿路挖地费用可以用劳动力投入的多种方式解决。
多方筹资的最后难题在于集团财务的账务处理,按国赍委和审计部门的规定,凡国家财政和群众集资部分不得计提折旧。若是这样的话供水企业虽然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但在今后的运行中设备管道的维护雏修,以度更新改造的资金就没有来源,成无米之炊了,供水企业不但缺乏发展后劲.到了一定时期还危险。为此,我们努力说服国资委和审计部门,分析透彻,据理力争,最终相关部门同意部分资产计提折旧.这样能基本保证正常运行和今后维修和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
三、管理问题殛解决的办法
城乡供水一体化后。管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头痛问题。因为城市与农村实际存在着各种条件的差异,比如观念的差异。经济的差别,环境条件的不同,尤其是观念的差异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都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做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宣传工作。
1.服务问题。作为公用性的供水企业,因为资源的关系目前虽然是垄断企业,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实也是服务企业,如何搞好服务大有文章,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不可回避、不可小视的重要性。服务首先遇到的是观念问题。因为农村农民习惯于过去那种随便用水。无论在山边取水,还是在河塘里取水或地下取水,一般都不需要计量交费,因此用水缴费的意识非常薄弱,对于工作人员上门收费十分反感,不理不睬,他们不但惜水、节水,而且还偷水盗水,甚至毁坏水表无法计量。供水之初毒户每月用水不足一吨的户数不少,有的经检查发现在水缸上面装水表夜间滴水不计量。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宣传自来水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是要向他们说明供水企业的买水、制水、供水、售水整个过程的繁锁复杂。而且投资很大、成本很高、利润很低,决非单纯的盈利企业。“水也是商品”,把这一概念溉输到用户的头脑中,还常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地方放电影借此进行法制宣传和科学用水的宣传,希望他们接章守法,遵照供水企业的章程合理用水。除了对他们的宣传外,我们还要对内部员工的教育,要搞好服务必须先提高我们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技能,教育员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村民们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必须耐心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为了稳定和谐发展,理顺供售关系,还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关系确定下来。为此。我们采纳了律师的意见。以供售双方签订合同成为买卖关系而不是福利关系,使双方的权益都受法律保护。公正公平。
2.水价问题。供水价格对于供售双方都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供水企业因资源的关系目前属于垄断企业。物价部门对于水价控制得非常严格,原则上只能是保本微利,各项成本审核程序要求很严。其实,供水企业肩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单单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有些投资不但超前,而且投入和产出也不成比例。好在城乡一体化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大小平衡,东西兼顾,才使企业稳定下来。
水价问题还碰到一个水耗的分摊问题,按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应控制在15%以下。而一般企业都很难达到,乐清供水集团产销差率平均迭30%。尤其是象我们城乡供水一体化走得比较早的企业更是难以控制,因乡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管网长,陈旧老化严重,加上人为的破坏及偷盗水,产销差率高居不下,在水价测算时其水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标准以外的部分究竟怎样分摊,由谁负担?全部由用户负担显然不合理,而全部由供水企业负担也有失公平。所以也只能协调谈判.要求物价部门适当放宽点。一般测算放宽到23%左右。
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现状分析,我市已经具备饮水安全工程整县推进,实现城乡供水一系化的条件。
一、我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十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实施了农村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新辟水源井、推行农村饮水计量改革等措施,共解决204个村、2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其中有130个村实现了“一户一表、集中水表、计量收费”的城市化管理模式,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受到了乡村干部及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目前我市农村饮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饮水不安全以及部分村解困后因管理不善重新返困问题,要彻底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建设大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构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二、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我市农村饮水工作的发展情况来看,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整体提升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已成为我市下一步开展农村饮水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发展联村集中供水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市通过新辟水源井、实施农村供水城市化改造等措施,开展了农村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建设,使我市农村饮水困难状况得到了根本解决,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饮水工程,这些新建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完善,水质、水量等各方面指标都达到相关标准,为今后发展联村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和硬件基础。
(二)与单村饮水工程相比,发展联村集中供水有以下的优越性:一是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发展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可以大大节省给水设施建设的费用,建一处单村供水工程需打深井一眼、加上水泵、配电设施,水塔、井房等配套设备,需投资15万元左右。而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则可由多个村共用一套供水设备,可以缩减水源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避免重复投资,各村只需铺设部分联接主管线即能实现供水入户,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二是提高工程的利用效率。实行联村集中供水后,机井的供水范围扩大,受益人口成倍增加,从而提高了工程使用效率,可有效地降低供水成本。三是联村供水工程建设可以为远期发展农村供水水厂、最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打下基础。
三、我市农村饮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一步到位,实现农村饮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构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根据《__市饮水安全总体规划》目标,我市远期共统筹规划9处水厂、1处水厂扩户(市区水厂)工程,规划工程涵盖整个__市。近期规划完成70处联村供水站的建设,涉及村庄366个,总服务人口47.51万人。从20__年开始,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水厂扩户工程:__市现有城区水厂1座,除供市区饮水外,目前已在城区附近完成扩户25个村。为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在当前基础上,依托现有水厂辐射扩网、延伸配水管线,发展自来水供水到户。计划完成19个村的扩户工程。
(二)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利用现有供水设施,在用水量较集中的一定区域内,建联村集中供水站70处,同时向多处村、镇供水。供水站选址在较大的村镇或水源安全的村镇;远期实现由地下水向地上水水源切换,并入规划水厂。
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所建工程都必须达到“集中水表、计量收费、全天供水”的建设标准,并且要预留接口,为将来并入水厂、实现地上水源的切换做好准备。在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的各村分散管理变为统分结合、分级管理。供水站由专业队伍管理,各村负责本村的用水管理,可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实现自主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水费征收制度,实现工程运行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整体推进联村供水的保障措施
为了整体推进我市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工作,我们计划采取以下几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在推进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向各乡镇传达上级及我市农村饮水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取得各乡镇和农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项目统筹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统筹考虑水量与水质、统筹安排近期与中远期水源布局、统筹安排城镇与农村供水工程、统筹安排饮水不安全与饮水安全村工程,由市水务局按照《__市饮水安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各乡镇上报项目进行认真审核,将拟建工程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内容,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发展计划,为实现长期规划目标打好基础。
(三)严格工程建设标准。所有饮水安全项目必须按照水利部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水务局负责把关,并监督实施。对于确实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但因客观原因近期无法实现联村供水的村可以先建单村供水工程,但工程设计必须做好长远规划,预留接口,为将来并村管网做好准备。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给排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给排水工程是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优质便利的城乡环境、切实提高城乡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我国城乡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给排水规划作为城乡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支撑要素,无论是水源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和区域供水规划还是防洪排涝规划和河网区域污染控制等均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当前城乡给排水规划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给排水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规范性[1]。
1 我国城乡给排水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城乡发展模式差异性缺乏足够认识
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差异性,以实现城乡差异性的互补发展。我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内城乡建设实践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对城乡发展模式差异性缺乏足够认识,仍然存在着以工业思路进行农业改造,以城市建设的办法指导农村建设,不仅劳民伤财,更是对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给排水规划,应在遵循城乡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惠农政策,切忌照搬城市发展模式。
1.2 城乡给排水设施建设不平衡
目前,我国给排水规划仍侧重于城市规划,对农村给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及科学的管理,我国农村给排水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着滞后现象,缺乏保障给水安全、排水通畅以及污水收集治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中西部农村甚至没有统一的给排水管网,对我国城乡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2]。
1.3 城乡给排水设施建设缺乏相互支持
多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一直遵循二元经济结构模式,这给城乡给排水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系列弊端,许多城市和农村在进行给排水规划和建设时仅考虑自身及本地区的情况,缺乏区域层面的统一规划,导致了目前我国城乡给排水规划建设自成体系、缺乏联系的不利局面。这种分散独立的给排水规划体系不仅是对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也阻断了城乡给排水体系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城乡给排水规划要点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筹城乡给排水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给排水体系。在区域协调框架内对水源选择及其保护、给排水水量预测、给排水管网布局、排水体制选择及污水处理方案比选等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城乡给水安全、排水通畅,实现城乡统筹发展[3]。
2.1 给水系统规划
当前,我国乡村现有给水管网大部分采用的是支状管网,供水管网覆盖面积较小,管材和管径选用并不合理,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供水水质和水量难以保障。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有条件下全部更新给水管网并不现实,实际规划过程中可考虑逐步将现有支状管网改造成环状管网。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处于城市给水管网的末端,地势一般较高,区域供水过程中为保证其水压,可依据周边地区地形和发展需要,适当兴建配套加压泵站或给水调蓄设施(主要为水池、水塔),在提升城镇供水调节能力,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对降低区域供水漏损、爆管及供水能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
2.2 排水系统规划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实行完全的雨污分流并不现实。笔者认为,在新建地区实行雨污分流,已建成地区实行截流式合流制,并结合旧城和旧村改造进度,逐步过渡到分流制,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污水处理设施应依据城乡发展现状及其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选用多种污水处理方式相结合的模式:①把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②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远的农村可采用单村或联村进行污水集中处理;③不适于集中处理的偏远村庄可采用村庄污水分散处理。
2.3区域协调给排水规划
城乡一体化给排水系统是包括城乡水源、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在内的有机整体,是区域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城乡给排水规划,并以区域规划为基础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给排水设施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区域水源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给水规划优化配置;②排水方面,主要体现在区域防洪排涝规划和区域水污染有效控制。
3 城乡统筹给排水规划对策
3.1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
依据城乡水资源和给排水现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监管职责制度体系,明确规划、建设、维护和监督等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职责及监管机制。
3.2 充分发挥城市的引导效应
将城市作为给排水规划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发挥其对周边乡村的示范和引导效应,通过区域水资源的统筹利用,平衡城乡给排水设施布置,缩小城乡给排水资源差距,促进农村给排水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3 努力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排水工程建设应逐步摒弃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应努力借鉴市场经济规律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变传统的内部运作方式,推行以政府为主导、靠市场运作的崭新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投资利益激励机制,保证融资机制的长效发展,促进城乡给排水工程建设的不断提升。
4 结论
我国正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给排水规划应在遵循城乡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城乡水资源分布特征和给排水现状,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给排水网络体系,立足长远,有规划、有步骤地兴修水源工程,从源头改善水质,降低生产生活用水风险;完善现有给排水管网设施,加强给水工程建设力度及监管机制。坚持城乡优化配置、生活用水优先、重在协调、节水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科学布局,以城乡规划为手段着力形成城乡发展模式的互补互惠,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
参考文献:
[1]熊家晴.给水排水工程规划[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吕园. 城乡统筹视角下给排水规划研究初探—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 地下水, 2011, 33(2): 98-101.
2020-03-18
一、基本情况
我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13处,总供水能力3.93万吨/日,总投资13721.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476.24万元,省级资金2591.5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653.20万元;早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标准低,建设了大量小而散的农村饮水工程,很多达不到农村安全饮水标准,加上管理不到位,维养资金、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全县129处农村饮水工程已报废(主要是2010年以前建设的项目),报废项目总供水能力0.37万吨/日,总投资1166.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5.20万元,省级资金103.2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8.51万元;目前我县尚有正常运行或可运行的农村饮水工程184处,总供水能力3.56万吨/日,总投资12554.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21.04万元,省级资金2488.3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44.69万元;分散式供水工程涉及全县15个乡镇,主要为自建压水井,共3220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6户,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从水利部、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明察暗访以及相关媒体等途径反映的情况,通过前期整改和摸底调查,目前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项目布局点多面广。全县184处可正常运行的农饮工程,包括千吨万人项目6处,占比3.26%,百吨千人项目29处,占比15.76%,百吨千人以下149处,占比80.98%,分布全县15个乡镇;前期因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设计和施工均以供水为目标,在水源地选择、处理工艺、水资源论证和周边污染等方面未做过多考虑,导致前期建设了大批标准低、无处理设施的小型农饮工程,项目建成后受益乡镇、村、组未及时跟进管理,导致全县已有129处2010年前建设的农饮工程全部报废,浪费资金1166.91万元,现均需重复建设,预计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
2、项目管理不到位,安全饮水保障程度低。全县184处项目仅有6处千吨万人项目落实了管护责任和管护主体,其余的178处均未制定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水源地选择、水源地技术等级划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均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按照省、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6处千吨万人项目水源地存在问题的整改,尚有178处农饮工程水源地未进行整改,大约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部分农饮工程消毒设备未设计、未安装或消毒设备工艺简单、未正常运行,导致安全饮水水质达标率低;农饮工程无维修养护资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养护,普遍存在工程建后无人管护问题;水费收缴困难,农村用水率偏低,供水企业或村、组工程运行主体无资金保障农饮工程正常运转。上述原因导致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水质达标率偏低,2018年疾控中心取样检测102份,合格率仅为60.8%;2019年疾控中心水质取样检测125份,合格率仅为64.8%。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等指标超标。
3、农饮工程多,监管检测困难。按照农饮工程管理规定,供水企业要实行24小时水质监测,目前仅千吨万人项目配备了检测设备,且部分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其余项目均未配备检测设备,水质检测、监测工作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工程数量较多县疾控中心对全县农饮工程水质状况定期抽检、监测等工作很难按时完成。
三、下步工作建议
1、提前谋划,精心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根据我县农村供水现状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谋划“十四五”供水规划,2月底我局已聘请省水科院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
2、适时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省、市工作布置,农村安全饮水将全面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目前全省已有景德镇市和新余市已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已有50多个县正在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只有乐安、资溪、XX三县未签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合同,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有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县城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最大限度覆盖县城周围农村安全饮水;二是改造扩容现有千吨万人农饮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形成中心集镇集中供水,通过管网延伸对早期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不能保证供水的村、组实行安全饮水覆盖;三是对极个别受地形限制、人工分散等因素制约无法通过管道延伸覆盖的地方通过打机井等方式解决当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从取水、制水到输配水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监测信息化网络,健全水质卫生常规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监管水平。
3、加大水费收缴和财政补贴维养力度,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在未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前乡镇为农饮工程管理主体责任人,同时要落实村级管理责任人和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人,按照农饮工程“三项制度”有关规定,落实管护责任,筹集管护经费,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实现农村供水从保量供水到保质供水转变,筹集资金通过购买化服务聘请专业管理机构对农饮工程进行维修养护,逐步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1山丹县农村用水现状
甘肃省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永昌县、南接青海省、北靠,全县辖6镇2乡,110个行政村,总人口20.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82%。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立方米。自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今,共完成农村自来水工程39项,建成供水站(水厂)34座,解决了8个乡(镇)110个村39886户17366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100%。
2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做法
2.1争取项目资金,巩固提升供水安全
自《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实施后,我县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农村饮用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求,实施了利用国开行贷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试点县建设项目,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解决了6镇2乡89491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相继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7、2018年度工程,巩固提升了7个乡镇、38个行政村,4474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开工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9年度工程,计划巩固提升2个乡镇、9个行政村,1070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于2019年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390万元,预计2019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行。
2.2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运行管理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管辖权限与管理范围移交所属灌区或村社进行管理。2006年1月,县政府以批复执行供水价格1.5元/立方米,由管理单位收缴,用于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2009年成立了山丹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制定下发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建的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2013年,根据县政府批复的《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按水费提留维修养护基金,专门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有效缓解了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主管网及控制设施老化严重等问题。
3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措施
一是合理确定水价,规范运行机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办法》,在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实行农村自来水“两部制”水价或“单一制”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水增效。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合理定价、群众积极参与、水管单位计量收费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行水费、水量和水价三公开制度,让老百姓吃上明白水、放心水。二是积极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程。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将有条件接入城网的农村人饮工程,提升改造后连接并入城网自来水工程,归属县自来水公司集中管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行水费计收,设备(设施)运行,维修养护,水质化验专业管理,这是解决城乡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实现城市与农村、水源与供水、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以及治污和回用于一体的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是在推动涉水事务统筹考虑、更加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实践。因此,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以便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三是明确职责职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供水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水管单位负责供水、设备维修养护、水费收缴等管理工作。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单村供水工程由所在村社自主管理,具体负责本村人饮供水管理工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