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务礼仪礼节培训

会务礼仪礼节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务礼仪礼节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务礼仪礼节培训

会务礼仪礼节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课程设计 高职 酒店礼仪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46-01

礼仪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礼仪课程更是管理服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将内涵建设作为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切入点,课程改革更是内涵建设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教学改革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上,专业礼仪课程改革尚未全面启动,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制约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专业礼仪是求职应聘的重要敲门砖,因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传统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阐释和实操练习上,与社交礼仪等公共选修课的区别不大,管理服务类专业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其综合职业能力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用人单位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要求不对称

传统的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是在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时间一般为36学时,教学以专题的方式,分为个人礼仪与商务礼仪两大类,涵盖了礼仪概述、仪容仪表仪态训练、交谈礼仪、会面礼仪、应聘礼仪、接待礼仪、位次礼仪、餐饮礼仪、仪典礼仪等内容,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针对性不强,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行业为服务业,对礼仪的要求尤为重视,不能仅仅停留于熟悉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的礼貌礼仪礼节常识,还应养成礼貌待客的良好职业习惯,具体适应具体岗位的礼仪要求,缩短与新的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论性知识向实用能力转化的速度,因而在教学中应按照“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思路,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着力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胜任服务行业工作。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陈旧

传统的专业礼仪教学通常使用理论教学与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课程的考核评价停留于平时的课堂考勤和学期期末进行理论知识的开卷考核相结合的传统考核评价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酒店礼仪》是一门融合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应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要求和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与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教育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

二、能力本位教育观的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职业能力要求入手开发相应的课程以有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三、能力本位高职《酒店礼仪》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能力本位的专业教学要求课程既要服务于专业更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通常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带薪实习,在就业方向上主要是在高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能胜任酒店的会务管理、涉外接待、文员秘书、主管等基层管理职务。

四、《酒店礼仪》能力本位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课程模式的构建因素主要包含课程开发、课程结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推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酒店礼仪》课程模式改革主要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课程开发――借鉴各类礼仪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

高职礼仪教材变化频繁,其所针对的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但因各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课时、教学改革各不相同,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够强,开发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本校学生专业发展的礼仪教材尤为迫切。

(二)课程结构――结合专业具体就业岗位的模块式教学法

基于能力本位的《酒店礼仪》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进行大刀阔斧式的革新,可结合专业的具体就业岗位,借鉴模块式教学法,先确定课程的模块结构,将酒店礼仪划分为若干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再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建立各个具体就业岗位的模块课程体系。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应掌握的能力要求和具体的就业岗位设置,可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行为能力模块、酒店主要岗位服务技能模块、主要客源国和地区礼仪知识模块、实践操作练习模块等,在酒店主要岗位服务技能模块中又细分为前厅礼仪服务小模块、餐饮礼仪服务小模块、客房礼仪服务小模块、宴会礼仪服务小模块、康乐中心礼仪服务小模块、商务礼仪小模块等等,课程的模块教学与就业岗位设置一一对应,课程结构合理,实践性强。

(三)课程管理――专业必修课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

在将《酒店礼仪》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应加强对酒店管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拓展酒店礼仪教学的空间,搭建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平台,从而构建起以专业必修课为主题,以相关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的课程管理模式。

(四)课程评价――构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灵活采用教学过程评价和技能比赛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过程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30%,技能比赛考核评价占总成绩的70%。教学过程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和平时项目训练评价两部分,其中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每一次课的考勤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进行考察,以此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沟通能力;平时项目训练评价是根据学生在每个模块训练项目的训练成效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24).

[2]谢群.能力本位教育观在高职院校的确立与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7).

[3]张文.高职《酒店礼仪》课程设计对学生素质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0(20).

[4]李兴富,陈胜权,陈锡华.面向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J].桂林航天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