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安全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管理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AI、视觉识别感知等技术在民生的各个地方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出行的质量,对于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参与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的安全设施已经不是只能够提供简单的指路信息、规范行车秩序等作用的道路附属设施。新时代赋予了道路安全设施新的历史意义,作为道路最为基础的安全保障设施应该发挥更为强大的能量。通过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于城市道路安全设施的管理也朝着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智能管理必要性

城市路网相比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来说比较复杂,交通安全设施较多,对于这些设施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不利于日常的维护,运维效率相对低下。但是,将现有的安全设施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把现有的标志、护栏、标线等设施进行数字编码,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规划分类,结合路网信息、定位信息等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从而扫除之前安全设施管理的各种障碍,简化工作流程,可以从不同维度获取安全设施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原因。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现状

2.1安全设施运维低效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传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缺陷,总结有以下几点:(1)对于安全设施的信息主要依靠人工统计,由于很多安全设施(类如防撞护栏损坏、靠近路口处标线磨损)需要频繁的更新或更换,在多次的手动统计更新工作后会导致运维数据精准度下降,从而会影响整体数据的准确性。(2)不具备对安全设施信息的数据分析能力,无法从早期计划和施工信息中初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3)缺少安全设施的地理坐标信息,不具备即时采集安全设施状态、位置的准确信息。(4)缺乏对故障信息和维护信息及时更新能力,当事故发生安全设施被损坏时,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对其修复,影响道路的服务水平。

2.2规划缺乏整体性

传统的城市道路安全设施规划设计大多数情况下是随着路基路面的新建和周期性的大中修项目而产生的,依据安全设施相关的国标、地方性的规定来进行规划设计的。所带来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道路安全设施设置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材料、尺寸、外观的形式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遵循相关的规定但是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就显得不够统一、不够整体。在管理上就变得更加困难,安全设施信息纷繁杂乱难以梳理,相关的维护部门就需要储备更多种类的备件、备料,降低了运维的高效性。通过对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安全设施的数字化科学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安全设施的管理效率,同样也可以大幅节省成本投入。

3融合新技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

3.1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

当前,为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型、升级、赋能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潜能可以为城市道路交通创造更多价值。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建立在精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的,所以将城市道路上的安全设施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首要任务。以安全设施的各种参数进行数字化编码,通过对路线编号、桩号、行进方向、地理坐标、设施类型等参数的录入整合,将资产数字化形成以国标为基准、地方法规和出行习惯为基准的城市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系统。系统将安全设施的用途、属性等进行分类,由于数据相对复杂,录入过程需要在保证数据时效性的前提下进行,把无序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标准数据,建立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安全设施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升工作效能[1]。如图1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事故多发地的安全设施损坏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路口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标线的磨损数据分析判断供应商的施工质量情况等等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图1数据分析提供方案评价

3.2AI智能化提升运维效能

视频识别技术推动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路端交通安全设施的自动检测,利用北斗卫星定位、视频图像识别以及雷达探测等采集技术对地物要素进行自动采集,然后将路端的安全设施矢量化展示在3D地图上,日常的运维工作只需要按自定义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即可,缩短了交通安全设施信息的录入时间,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对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的增值服务[2]。(2)采用视频图像检测技术对路面上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健康度进行智能化的检测。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对路面标线(热熔和冷漆)的磨损情况进行图像检测分析,对路上的交通标志版面的完好度和反光性能进行检测分析,也可以对护栏的竖直线性进行智能检测。使用上述智能检测替代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可以为运维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采集信息,包括安全设施受损位置、长度、面积以及相应的影响分析,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又节省了成本[3。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的信息采集以及对其性能及完好度的检测分析,在智能的管理系统中,可以直观地获取以上信息,如图2所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3变“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转变

作为构建“城市交通大脑”的一部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信息数据采集、清洗、加工、挖掘,可以向城市交通其他的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推动交通环境的升级,由单一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向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大脑推进[4]。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推动交通安全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针对事故多发地的安全设施设置的分析,进而优化交通环境,规范相似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法,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安全需求,进一步探索拓展交通治理应用。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交通参与者安全出行的基础保障,通过使用智能化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方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路端的交安设施对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保护问题,同样也大幅地提升了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利用当代的大数据、AI智能、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来参与管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从而保证了城市的交通安全,提高了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简化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化普,王长君,陆洋.城市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6.

[2]余碧莹.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公路警告标志系统优化设置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魏玉晓.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调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实践教学 交通仿真 民汉一体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四期项目(项目号XJU2015JGY70和XJU2015JGZ07)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6-01

一、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国内很多高校给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作为本科课程时该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路口和路段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现场实验和仿真实验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 重点教学内容是人、车、路和交通环境的协调管理和控制有关的理论内容、步骤、方法、手段等。课程教材在选题时考虑结合了各种交通场景及现代控制方法,内容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及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学生如果仅仅记住了概念的解释或只了解基础理论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难以使学生形成对交通系统运作的感性认识 。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自主地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实地调研、方案设计、方案比选与评价等,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

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需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需要,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从平面交叉通问题的分析开始,到方案的评价结束,具有以下基本内容:

1.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单点交叉口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 找出工程问题。根据方案设计和仿真软件需要选择采集的数据内容,包括控制方式、交通量、延误等。

2.概略设计:依据分析结果,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从渠化方案、信号配时方案、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改良的可能性,这样体现了问题的系统性。初期制定若干个概略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确定详细设计方案。

3.初选及详细设计:从渠化、信号配时及交通组织这三个方面选定若干个优化设计方案在概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4.评价指标选择: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和交通仿真软件的评价模块可输出参数及其特点确定1到2个评价参数及参数的阈值。

5.方案比选和完善:根据仿真输出结果对所设计的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比较, 选择出满足评价要求的最适宜方案, 并形成最终方案。

三、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常,交通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

1.到典型交叉口或路段进行现场交通观察,认识交通现象。

2.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投入到生产实际中去提炼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交通工程仿真实验,分析和解决有关交通问题。交通仿真软件利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交通仿真软件的掌握已经成为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的要求。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组成员充分利用自身参加的工程实践,或邀请对口的工程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在课堂上精选工程案例进行讲解,结合工程案例中的成败得失开展课程讨论。

以上四种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不仅拓展了原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及工程案例分析,学生虽然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大胆实施各种改善措施,也看不到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考虑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短、民汉混合编班、教师承担的课题任务不足、前两种实施方法达不到全覆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开设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的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参照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适合于学生演练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课程中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TransCAD等在方案设计和评价中的优势,以具有代表性的交叉通组织及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控制方案为案例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实践教学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验课分组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民汉和组、民族学生单独分组、大、小组长轮流当等管理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亲自动手完成仿真过程调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多的参与实践过程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学习的过程也克服和弥补了语言理解能力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毛保华, 杨肇夏, 陈海波. 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 北方交通大 学学报.2002.26 ( 5): 37 - 46

[2]曹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 2009(S3): 20-21

[3]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J]. 2010(3):63-64

[4]黄芳,胡永举.“交通港站与枢纽”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33-134

[5]刘永泉. 试论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冲突与调适[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9):28-29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第3篇

一、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框架

城市交通规划是对是否建立及建立规模、建立时间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并作出决策。为了防止城市交通建设的盲目情况的发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要对建成后的交通建设项目的效果进行仿真性的预测与分析,从而保证决策者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效果得以提前了解。城市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使交通秩序更加规范,交通负荷量得以均衡,运输效率得以提高。其主要决策支持于建成后的涉及交通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应时一套有关预测分析交通管理策略及其建设项目的理论体系。从而保证决策者在实施交通管理方案前就能够了解其建成后的效果。

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本文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按照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特征,从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城市交通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以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这三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城市交通管理模式TDM与TSM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的两种类型。其中TDM作为一种政策性的管理,主要是管理交通源,对城市交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且对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量能够进行削减,从而使道路交通流量得以降低,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而作为技术性的管理,TSM主要是管理交通流。其利用管制与引导交通流等手段,来重新分布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流,使其交通负荷更加均衡,并将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率提高起来,从而使交通压力得以缓解。

(二)城市交通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虽然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较为复杂,但是其都有TDM与TSM这两种交通管理策略组成。其中,TDM策略由优先发展策略、经济杠杆策略及禁止出行策略组成。而TSM策略由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及节点交通管理等策略组成。

(三)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在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制定与设计时,有关人员应从城市TDM规划方案设计、城市TSM规划方案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并保证其协调、集成、实施并滚动发展。其一是城市TDM规划方案设计。其对整个城市交通总量的影响是凭借制定及实施交通政策来完成的。而在设计城市TDM方案时,设计者要清楚认识到组成交通管理方案的成分有多种,其中包括多种的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所以,要将交通系统管理的一些措施融入其中。其二是城市TSM规划方案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性管理方案,城市TSM是以建设交通管理硬件设施以及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对交通设施容量进行提升的,并保证交通负荷的均衡。在对城市TSM规划方案进行制定时,应考虑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案中的基础地位,并依照规划方案的要求与建设管理设施的状况,对建设规划方案加以合理的制定。其三是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设计。作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保障秩序能够为实施具体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可靠的保障。此体系既包括道路交通管理教育与执法,也包括交通法规建设规划,其对交通管理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技术评价

在对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技术进行评价时,笔者从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的目的、以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效果分析这两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的目的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对交通管理措施的分析及预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庞大而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中,有其中一个管理措施施行或改变,都会使整个交通系统的流量得以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用直观经验来进行判断的,而是利用定量化的对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来实现的。因此,进行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对最终管理方案的确定及滚动调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效果分析其实,交通管理规划决定着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而所谓“畅通工程”,就是指全面的交通管理规划。在评价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效果时,要从城市整体进行把握。且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来对规划方案进行考核,从而使规划目标达到预期的程度。而在对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局部方案进行评价时,要从两个大点来进行。其一是评价整体城市的交通质量是否得以改善;二是要对研究范围内的交通质量是否得到改善进行重点考虑。

四、结束语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市政设施;建设

太原市是一个拥有340万常住人口的大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机动车辆不断增多。每天早、中、晚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城区中心范围内的几十个交叉路口“塞车”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拥有双向14个机动车道的迎泽大街,尽管采取了各路口禁止左转的交通管理措施,直行和右转车辆通过路口往往也需等2~4个“准行”信号;整个市区停车位少,经常是车满为患,“僧多粥少”。因此,出行难、停车难已经成为市民反映强烈,领导和各级部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1产生“出行难、停车难”的原因

(1)机动车增量迅速。高速度发展的经济和高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基础,首先表现在机动车高速增加。据车辆管理所统计资料显示,太原市1998年12月,机动车辆约13万辆,截止2008年12月,太原市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40万辆。10年间增长了30余万辆。目前机动车正以平均每日250辆的速度增加。

(2)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太原市是一个有建城2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城市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因素而逐步形成。尤其受到征地拆迁、保护文物、保护绿地等因素的限制,每年有限的市政建没资金主要用于旧设施的维护、拓宽和改造,新增设施寥寥无几。据市政设施管理所统计资料显示,从1998-2008年的10年间,在城区范围内,新增道路不足30条。以桥梁建设为例,从1988年至今的20多年中,只对连接汾河东西两岸的5座桥梁进行了拓宽改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呈“几何级数”上升,而城市道路建设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和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是导致“出行难、停车难”的主要原因。

(3)“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发展失衡。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下,由于多种原因,政府部门往往比较重视对“动态交通”的治理,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畅通工程”建设,使“动态交通”得到相对缓解,但对“静态交通”的治理普遍重视不够。近年来,太原市高楼林立,而停车场却少的可怜。停车泊位的建没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的增长述度,导致在城市停车越来越困难。

(4)市政没施建设形式单一。太原市中心区域是以7横9纵主干道组成的棋盘式平面交通网络,高峰时段各路通压力均大,交通量无法分流。

(5)机非混合通行与占道严重。近年来,城市道路宽度在30m以上的主次干道,基本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通行,然而宽度在30m以下的道路以机非混合通行为主。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意占用人行便道经营摆摊现象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停车场少,占道停车现象普遍,这样导致行人被迫在非机动车道中行走,非机动车道被停放的车辆占了,非机动车只有在机动车道中骑行,再加上行人乱穿马路,势必造成严重的混合交通,既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又带来较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太原市出行难、停车难交通拥挤的基本原因可以总结为经济发展快、车辆拥有量快速增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车辆发展与市政设施建设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不协调。

2解决“出行难、停车难”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立体交通体系。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应充分利用地下和空中资源,在不增加平面面积的条件下,发展地铁、高架桥、磁悬浮等道路交通设施,形成立体式交通体系,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应列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目前,太原市用于公共交通的主要有出租车9000余辆,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辆2200余辆,公共交通利用率相对较低。在进一步合理公交线路布局,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的同时,采取管理措施,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多种形式优先公共交通。如:增加运营车辆,缩短车距时间;在道路较宽并可划分多条行车道的情况下,划出一条车道作为公交专用车道,除公共汽车外其他任何机动车辆不得占用;在没有条件划分公交专用车道的情况下,可将公交线路较密集的街巷设置为公交专用通道,在交通高峰时或全天禁止其他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在设置了交通管制的区域内,在确保交通畅通的情况下,公共汽车可不受单向行驶、禁行线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约束,确保公共汽车优先通过。

(3)大力发展静态交通设施。解决行车难的根本措施是从设计、规划,从投入资金上和管理上,抓好停车场的配套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小区、综合商务区等的停车场配套建设,增加泊位,有效解决占道停车的问题。

(4)采取管理措施解决混合交通问题。在现有的交通设施条件下,采取一些管理措施,缓解“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①加大建设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护栏等交通安全没施及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等市政设施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机非分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②交通量大,易发生交通拥堵的街道,在交通高峰或全天实行单向通行。在交通易拥挤、易堵塞的交叉路口,取消或减少影响通行速度的车辆左转通行方式,一直行和右转的通行方式为主。③压缩机关车辆,目前,太原市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厅委局办公用车太多、太杂,应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公用车进行核减,或者采取分单双号出行的规定。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讨论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城市越来越多的路与桥从投资、设计到建设上,不仅仅是考虑汽车的通行,体现的都是对人的良苦用心,以方便为主导。未来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需求则严重制约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1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设计不合理

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工程。一个项目由一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主持负责,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设计理念,从而做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另外,设计中使用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结构方案不合理,存在明显缺陷,必然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1.2 交通组织不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以上海为例,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

1.3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近几年的城市化规模进程的加速,使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口过于集中。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

1.4 道路规划不合理

我国旧的道路基础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5 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红绿灯的设置: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交通标志的设置: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都要清晰美观,让人看清,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 城市道路发展的策略

2.1 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 制定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多为政府财政筹集资金,在确定质量、进度、投资目标时有可能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设计时要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电力、燃气及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交叉,避免发生大幅调整路线和管线布置冲突等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管线单位间的关系,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2.3 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4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具有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 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建设单位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道路工程畅通与人性化的设计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城市道路既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又能美化市容环境,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将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相信在未来的城市越来越多的道路会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色彩,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