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心理学情绪

管理心理学情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心理学情绪

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情绪管理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它作为个体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备受心理学家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体必须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个体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情绪失控对个体的伤害就像钉进木板的钉子,即使依然有个难以弥合的孔。因此情绪管理在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有很大潜力。①

1 情绪管理的界定

丹尼尔・戈尔曼最先提出情绪管理,他认为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或矛盾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自我掌控或调节,能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状态时,就是有效的情绪管理。②

不同领域对情绪的研究均以否定消极情绪的作用为基点,认为个体应该回避和抵制消极情绪,从而使个体在认识上形成了排斥消极情绪,认为消极情绪只能破坏生活,而对个体没有任何帮助的片面性立场。根据普拉契克的观点,从种族进化的过程来看,情绪不仅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做为有机体的一种全身心心理活动,是有机体为了控制和应付生存环境,为了增强生存能力而出现的。③

2 情绪管理的进化视角

2.1 什么是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是:进化心理学是纵向研究,因此过去是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关键;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为功能分析;有机体的心理机制被假设为是模块性的整体组织;有机体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演化来的一些特定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共同作用导致有机体的行为。④

2.2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的解读

普拉契克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指出,情绪在发生上处于心理活动前沿,是有机体及时的反应和信号;情绪的变化为个体提供了生理准备;情绪生成的表情外显行为便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直接构成社会化媒介;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因此普拉契克认为情绪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为生存斗争产生的适应手段,而非被动或偶然生成的心理副产品。⑤

3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有机体的一种愉受,而消极情绪是有机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受。二者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⑥

3.1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对于个体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如生气、厌恶、愤怒和恐惧等一直被个体所排斥,个体所关注的均是“如何克服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产生不利于人体的激素,因此在已往的研究中,消极情绪毫不犹豫地标签为被打击对象。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消极情绪洗刷了冤屈,进化心理学认为像厌恶、恐惧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个体在抵御外来威胁时产生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是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进化心理学解释,愤怒是个体为了增强生存能力,促使个体快速做出攻击行为而产生的;厌恶是为了使个体利益不受侵害,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驱逐行为而产生的;而恐惧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生存所需,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逃跑行为而产生的等等。

因此上述可以看出,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其思维都集中在引起其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境中或事件上,使身心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以随时抗争消极情境,从而保护个体的生命在可能随时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3.2 积极情绪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积极情绪不同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为了解决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如快乐、满意、自豪、高兴以及爱等积极情绪,虽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其意义一致。积极情绪的共同效果是它们都能激发个体思维;增强个体智力、体力、心理调节能力与社会协调能力等使个体获得更多个人资源等等。

积极情绪拓展个体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范围,便于个体快速获得信息,合理分析,从而进行更恰当的创造活动。此外积极情绪还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如处于愉悦情境的个体往往其如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拓延能力。⑦

4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管理的新启示

本文针对已往研究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提出几点看法:

(1)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是我们祖先在面对威胁时为增强有机体的生存能力而出现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并非总是无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消极情绪。如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败感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少受伤害。(2)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情绪管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孕育,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法国作家莫罗阿这样形容大自然对人的抚慰:“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最能抚慰平复人的心灵创伤。”(3)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进化心理学将职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解释为个体利益受到侵犯时的适应行为。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保护其既得利益。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的情绪过激行为,也是寻找工作突破口的良好方法。

注释

① 刘朝阳.企业情绪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8.4.27(4).

② Walden T A,Smith M 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J].1997(2l):7-22.

③ Eisenberg N,Moore B 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1-6.

④ 许波,车文博.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27(1):2-4.

⑤ 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2003.11:96-98.

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介入治疗;不良情绪;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指将治疗用的器械通过各种途径送入心脏和血管内来施行的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心脏导管术的操作来实现。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此类患者心理反差大,情绪波动复杂,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进行辅助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早日恢复最佳状态[1]。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0年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4~70)岁,平均55岁。医保患者60例,自费患者26例。其中因心律失常予射频消融术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起搏术28例。

1.2 方法 主要采取有经验的护士,于手术前1 d,就设立的问题进行调查。项目有:对介入手术了解的情况;对手术感到紧张程度;对手术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了解的问题。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亲切和蔼的态度,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回访对患者心理问题跟踪调查。

2 结果 

2.1 焦虑 焦虑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一些性格不开朗的患者常表现为对此治疗成功率的疑虑,敏感,普遍出现精神紧张,表现出焦虑情绪,如易躁易怒、生闷气、固执、不敢活动,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分离性焦虑患者,表现为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希望亲人来探视和安慰,多出现失眠等症状。如果在言语、行动上表达困难时,焦虑情绪更明显。

2.2 恐惧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变,较容易产生紧张依赖心理,往往由焦虑转为恐惧状态,表现为对术中意外和担心,有的害怕失去工作能力,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下降而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

2.3 抑郁 多见于康复期患者,担心疾病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表现出情绪低落、无价值感、情感淡漠、兴趣及愉快体验丧失。

2.4 自责 表现为追悔未听从家属和医生的劝告,未戒除不良嗜好,平时不注重自身保健,或担忧增加家庭负担。多见于心胸狭窄,性格孤僻或经济低下的患者人群。

2.5 人格与智力的改变 患者患病后,心理上出现不适应,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在人格方面表现为自私、挥霍、幼稚、生活懒散、不讲卫生,违公德。在智力上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思维减慢、意志行为能力下降等。

3 心理护理的实施 

3.1 协调病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将他们安排到单独病房,避免引起一些不良刺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不良刺激大致包括:病室的光线是否柔和,室内的装饰墙面色彩是否合适,有无噪音,病室是否安静等,总之要给患者愉快舒适的感觉[3]。社会交往是人不可缺少的需要,我们在平时要引导患者相互关心、帮助和鼓励,减轻患者间的陌生感,改善他们之间生疏的人际关系。

3.2 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 由于患者躯体功能上的疾病,可导致一系列心理状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发扬高尚的医德医风,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涵养,对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异常心态。对待患者要温和、体贴、尊重、同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只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拥有爱心、热心、耐心和信心,患者才能信任你,逐渐接受你并配合你的工作。

3.3 对患者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疾病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患者在病初不愿面对现实,急于根除疾病,恢复到以往的健康,因此往往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对患者讲解检查治疗的主要过程,大概住院时间和怎样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要注意到医疗保密制度,避免患者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而加重心理负担。在解答问题时言语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说话语气要平稳,要减慢说话时的速度,不厌其烦的去接触患者,了解患者,只要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解除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中,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就能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机制[4]。

4 结论 

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三大内容之一,是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是调整医、护、患关系的纽带,有助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在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言语、神态、行动上尊重患者的人格,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就可以使患者去接受治疗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使之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随着心理护理逐步发展和开拓,心理护理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灿烂的。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宇中.医学心理学.第2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55.

[2] 何志晶,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

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资产清查;需求分析

一、系统的管理体系

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说明,是资产清查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工作。根据学校的资产管理、使用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中的分工和角色不同,系统的用户主要可分为使用管理、归口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四个群体,并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体是:

使用管理群体,通过系统录入固定资产基本管理信息,对本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资产管理群体,根据资产管理职责分工,通过系统审核固定资产增减和变动业务,保证使用部门管理员录入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符合有关业务制度,对其资产管理范围内使用部门的管理情况进行业务监督,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信息科学配置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群体,根据财务审核职责分工,通过系统审核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业务,实行会计监督,保证符合财经政策、采购预算和结算制度,保证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衔接。

决策管理群体,根据职责分工和有关管理制度,通过系统了解固定资产及其管理情况,对职权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决策、检查和监督。

群体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职责分工在系统内设置操作权限,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保护。

二、系统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含人员信息、资产信息、部门信息等)、实物管理、资产清查、查询管理、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维护、统计分析管理、非功能性需求管理等。

在众多需求中,资产清查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或者上级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在一定时期内对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账实、账卡、账账清查的工作,清查出来的数据可以直接给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也可以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清查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整改和管理措施,总结管理经验。

三、资产清查需求分析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并不是随意执行的操作,它只是在特定时期进行的专项工作。何时何人可以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应该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进行设置。根据资产清查业务开展的需求,分析如下:

(一)确定资产清查工作需求。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可由上级行政部门安排,也可以按照学校自己工作的需要开展,但此项工作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和有必要开展的。例如,在学校的校区搬迁、部门大范围调整,全国或者全省的财政部门要求开展资产清查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大在系统中,可以自动生成资产明细清单,形成资产账单。

(二)确定资产清查范围。资产清查的范围,根据资产清查工作开展的动因和目的确定。全国或者全省财政部门要求开展的资产清查,清查的范围通常是全校范围。学校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开展的资产清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清查范围。只有明确资产清查的范围,才能准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清查工作顺利达到清查目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清查范围,包括时间和空间、金额等方面的范围,方便开展清查工作。

(三)制定资产清查方案。高校资产清查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影响到全校工作人员。要让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制定相应的清查方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考虑到清查方案可能涉及到的项目,例如清查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清查方案可能涉及到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条码采集设备,对已粘贴条码标签的资产进行快速清查,准确率高、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采集来的数据可以由系统进行接收、分析、处理等。

(四)条形码扫描。资产清查的方式是利用资产增加时生成的条形码。在现场清查盘点和处置鉴定时,利用手持扫描终端进行扫描,对粘贴在固定资产上面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可以及时提供核查结果、备查数据,然后将实物标识与信息系统紧密连接。这项工作的前提,需要固定资产在入账时生成条形码,并一一对应进行粘贴。

(五)管理清查数据。资产清查工作的成果,体现在管理、利用好采集来的大量数据。信息采集以后,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接收、数据添加、数据的修改、数据的删除、数据的导出,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数据的筛选。数据接收:系统能够准确接收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并以特定的数据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系统需要具有数据导入的功能,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其它工作。数据添加:系统支持添加清查数据的操作,包括清查中的遗漏项目、已有数据遗漏的信息等。数据修改、删除:在繁琐的清查数据中,出现数据重复、错误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有些数据本身就是动态的。系统应支持清查数据的修改和删除操作,方便随时根据提供的最新信息变化来改变清查数据。数据筛选:系统支持根据清查信息与所需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从清查信息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同时,系统要具有灵活的查询功能、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能帮助资产部门管理人员提高信息筛选的速度,以提升工作效率。数据导出:系统在收集到不同内容和格式的信息之后,经过数据筛选,能在后台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库中存在的统一格式,形成特定格式的清查数据模版,能够规范化导出,甚至直接成为独立的文件,完成上报工作,或者供领导使用。

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第4篇

意义:

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之具体化。

2、管理心理学揭示了客观现实对人的主观精神或心理的决定作用,揭示了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发展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说明了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是如何产生。

管理心理学情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职业能力 管理心理学 教学改革

2005年9月21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淄博职业学院在“十―五”时期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思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我们以此作为背景,进行了管理心理学课程改革与探索,旨在探索适合高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教学的回顾

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传统的教学重在知识的掌握,而非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另外,课程与就业脱节,学用不一致,课程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多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我校仅开设理论课,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可选的国内教材又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课堂上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结果导致教师讲解困难,学生理解接受也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管理心理学理论课教学基本局限于语言描述加黑板画的层面,难免将微观、动态的心理机制的讲授变为言不尽意的描述性介绍,教学内容不直观,显得枯燥、难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对大脑的结构及其活动原理的描述也是言不尽意,造成教师上课难、学生理解也难的局面。

4.考核方式不合理,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比较突出。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记忆为主,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考试背、考后忘”的局面;把卷面分数视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来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二、改革的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管理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和探索。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专业,就是必须对本行业岗位群的分布、工作特点,以及相应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任务引领型课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管理心理学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一是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2.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实践为导向,加强教材建设。传统的管理心理学教材,讲述的是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等共四个模块,前两个模块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后两个模块属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相关内容的简单“拼凑”。对高职学生而言,显得单调、冗长、不务实,与高职教学以实践为主的宗旨相背离。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思路,将管理学的原理和心理学的原理结合起来,将原有的四个模块内容进行了“整合”,融合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共分为九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引领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教材内容方面,选择对学生比较实用的部分,并且将内容加以“职业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管理心理原理的基础之上,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的内容也有所掌握;在教学组织方面,每个项目前都设置了名言警句、项目目标、趣味先导,项目中都配有课堂思考、阅读材料、案例、经典事例、心理寓言,项目后都设置同步测试、实训项目和案例分析。新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兼顾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教育。

3.以趣味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原则,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基层从事商务或管理等具体的作业活动,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必须具有实用性,不能是纯理论的探讨;其次表达的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考虑高职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摒弃晦涩的论述方式,而用生动活泼、朴素有趣的语言来论述。基于此,我们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的同时,加强其针对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具体措施有:一是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使之针对性、实用性更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教师,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另一方面要直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尽管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基础知识,但是如果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与学生的基础、兴趣和就业定位等存在偏差,学生可能会忽视掌握管理心理学理论课内容的重要性,加上与其他必修课程相比,本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利用内外课堂,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适当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新的成果和发现层出不穷,21世纪以前的管理心理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要及时补充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新进展,加强内容的前沿性。例如对抑郁、挫折、意志、逆商、情商、人的心理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大脑功能等问题的研究,传统教材一般写得很少,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而且要适当地把现代心理学的前沿动态特别是脑科学的研究问题以浅显的方式带进课堂,使这门课成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情绪和健康、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窗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系统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我们坚持趣味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原则,选择确定了教学内容体系,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内容体系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正如学生反映,任何枯燥理论化的东西加入了情感、生活化的东西,都会使人兴致勃勃,愿意去学。

4.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具体方法有:一是积极采用问思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其态度、动机、知识结构和努力程度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问思式。通过案例启发呈现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让其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其感到枯燥的心理机制内容实际上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体里的事件,再以普遍关心的障碍问题结尾。从头到尾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讲解中使用联想、对比、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该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二是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是管理心理学讲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克服理论讲解中的空洞与枯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方式:(1)穿插式案例教学。在系统讲授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启发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首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可以在讲授原理的过程中或讲完原理以后抛出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将理论联系实际。(3)讨论或辩论式案例教学。在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以后,教师布置相应的案例内容,鼓励学生思考,查阅资料,撰写讨论提纲或辩论要点,再由教师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并要求学生写出讨论报告,最后由教师总结讨论或辩论结果,并得出有关结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三是重视辅导答疑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辅导答疑活动的质量,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及每一部分的课后重点练习,都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向学生介绍前沿理论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聊天系统,直接进行“网上答疑”;灵活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专题讲座、社会调查、建立兴趣小组等,力求收到推动课堂教学,从“要我学”转变到“我想学、我要学”的良好效果。四是广泛应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针对管理心理学内容繁多、心理测试多、上课学生多等特点,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图片、光盘和教学录像带等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不仅加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直观性,而且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更新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资源系统。

5.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重能力,重过程,以考促学。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和“教”的一次客观的评价,科学的考试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考试模式改革,力争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具体措施有:一是改革考试内容,确定考试的能力导向。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既要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二是采用多种考试方法。尝试采用开卷、小论文、大作业等多种多样的考试方法。改进考试题型,平时考试主要采用主观题型,主要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在主观题考核中,只要学生观点基本准确,分析思路基本清楚,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不一味强调学生将教材上的原文原话照搬照抄。考试主要采用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实行全程性考核。改变目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平时过程性学习的考核,考核的次数依据课程的性质而定,考核结果既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又包括课程设计、单元测试等,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

总之,在整个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与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意识地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点,渗透职业意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力求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管理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教师本身的个性和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个人知识素养的提高,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鸿雁.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214-215.

[2]陈鸿雁.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