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环境治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我国农村地区,水库、水塘、河流、沟渠、湖泊等地下水体和土壤水综合成为农村水环境[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较轻,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危害。随着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突发性水污染逐步侵害了农民的正常生产,还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成分PM2.5污染物给予大气环境沉重的打击,大气污染造成了城市天空能见度逐渐降低,温度变高,地表紫外线强度增加,大气出现漏洞等等,诸多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给予人们生活上沉重的打击。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技能型问题,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的农村环境情况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废水和农业养殖废水的不断排放,造成了江河的泥沙携带污染物渗透到了地下水层中,造成了地下水层的污染,严重侵蚀了土层,导致水土流失,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长期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威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2]。目前的農村河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整治力度不够大,并且缺乏科学的监管,造成河道整理不彻底的现象频繁发生,对农村水环境带来极大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安全。河道的堵塞,会造成河堤侵蚀严重,岸坡出现坍塌现象,致使河道拥堵,影响农村生产用水,并且会对农业灌溉、防洪防涝工作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农村的经济生活环境逐步完善,人口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生活污染。
例如:农村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用水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的需求也在增加。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反而直接排放,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河道、地下水的安全,造成当地居民出现铅中毒等重工业中毒情况发生。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度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污染,造成农药中毒事件,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活系统简单,没有科学的污水排放系统,所以部分的农民会在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和粪便,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用水安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农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关键在于水质保护问题,加强保护农村水体健康,科学方式治理污染水源,合理的节约用水,科学的分配水资源。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统筹管理,多部门配合监管,科学分工协作,并且依据严格的国家管理规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杜绝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3]。
(1)制定化学农药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量标准,积极推广全新高效环保型农药和化肥,实行绿色生态养殖,增加土地的轮耕休耕制度,促进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物理方式杀虫防病,降低农村化肥、农药污染。
(2)加强河道整理监管,树立治理榜样,并且依据农村发展特点设置农业河道治理试点建设,促进河道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固河道堤坝和河岸,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维护河岸,增添农村的自然生态整洁气氛,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增添人文气息。
(4)加大科学用水的宣传,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对农民科学用水的概念,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杜绝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提高农村水环境品质。
(5)政府应该加紧建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站,通过科学防治处理,有效降低污水排放指标,并且通过积极处理、科学取样搜集等形式,加大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农民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6)政府增设河道清洁岗位,并且定时、定期对河道进行维护,制定分段清理政策,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重视河道清理工作,促进河道保护状况,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
(7)利用先进的水资源检测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水质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整治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通过检测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的数据,增加了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科学处理依据。
4大气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对大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4]。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是:交通汽车尾气污染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我国北部冬季温度极低,多数地区多采用煤炭进行取暖,在煤炭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于大气的污染格外严重。
大气环境遭受破坏,对于植物的影响非常巨大,氧化物和硫化物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随着汽车废气、工业废气等气体的逐步排放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了阳光照射,不利于人们和植物的健康。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何静,等: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环境与安全
5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5.1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步普及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在给予农民便利的同时,汽车尾气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伤害,汽车尾气中的PM2.5成分对于大气层的破坏非常严重,造成地表紫外线幅度提高,气候逐渐变换,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大气层的破坏,应该管控汽车尾气排放工作[5]。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荐,不断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型汽车,加速建设清洁能源供应站,提高燃油浓度质量,减少浪费,积极推动大气环保事业的发展。
5.2加强生态绿化环境
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环境的观赏性,还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直接反应,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的清洁,为了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绿化建设,创建生态绿化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种植计划,有效保护大气环境的健康。
5.3控制煤炭燃烧数量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多采用煤炭供暖形式,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率在节约自然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效果[6]。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已经采用统一供暖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利用煤炭资源的形式,有效减低了煤炭的使用量,降低了煤炭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指数。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斷发展,有效取出煤炭中的无机硫,能够减少大气污染。而逐步开发的核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步替代了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效提升了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
6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效率逐步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但是对于环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现象频发,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大气层漏洞、地标紫外线指数升高、气温变换等现象是自然给予人们的惩罚,笔者对于农村水和大气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积极促进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手段,减少污染源,加强绿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指数,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 浅谈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10):140~140.
[2]李羚, 胡丽丽, 张猛,等. 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 科技传播, 2014(11):29~33.
[3]刘科, 张保伟.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 决策探索月刊, 2013(11):32~32.
[4]李世东. 青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审计区域要遵循大气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科学划分,要全面考虑各项污染指标,同时兼顾审计力量配比,提高审计效率。在划分审计区域时,首先,要分析敏感区域或敏感人群的受污染情况,对其有影响的污染源都要进行筛选,建立污染源与敏感区域或人群的联系。其次,根据效率原则,将影响敏感区域或人群的主要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区域划为审计区域,同时考虑污染源的叠加效应,适度考虑其他污染源的影响。第三,根据审计时间、审计力量配比情况,确定采用污染源模式、地面最大浓度模式还是污染迁移轨迹模式。例如针对雾霾治理效果的审计,可以采用地面最大浓度模式,将雾霾发生较为频繁的人群聚集地作为调查对象,审查雾霾治理资金投入后的治理效果;对于独立污染源造成的小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则采用污染迁移轨迹模式最为合理,全面分析污染源造成的损失以及治理后的效果;如果审计目标仅确定为污染源资金投入与环境质量达标之间的评价,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安排有限,可采用污染源模式。
二、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重点。为全面客观地反映问题,审计评价的重点和范围应全面具体,在模式选择确定后,应从污染源、污染路径和被污染区域等敏感点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应从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敏感区域健康等多个领域进行多层次设计。本文利用层次分析原理,设计了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绩效审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评价指标值的确定。对于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由于被审计对象的单一性和特殊性,既不可能确定统一标准,也没有必要确定统一标准。对于污染源的治理效果,应从治理前后的技术、质量和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污染源治理目标进行评价;对于敏感人群和区域,可从治理政策和措施实施前后的环境质量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在环境、经济和健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经济综合指标评价污染源对污染区域的影响程度,发现影响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判断污染源治理和区域环境治理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从环境制度层面发现问题。
三、审计建议
关键词:成都;田园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19-04
引言
成都市是成渝经济圈中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具备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且成都市位于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交通的枢纽,而且从整个亚洲的角度看又正好位于亚洲中部,无论在亚洲中还是在国际中都具有重要的交通及政治地位。为了规划成都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和宜居的人文环境。2009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总结城乡统筹实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十二五”以及更长时期发展的高度,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田园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在该书中霍华德提出建立一种包含传统意义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现在,成都市将建设一座着力于展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成都市的田园城市具有“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城市”四大基本要素。
然而,在现代超大型城市发展中,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这对矛盾问题,关系到成都市的未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成败。因此,需要讨论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的协调关系。
一、成都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从2005―2010年,成都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长(见图1)。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以上的增长。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25个,完成投资680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1 150亿元,增长25%。
在过去几年中,成都市的工农业发展取得新跨越。成都市坚持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和提速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7∶42.5∶49.8调整优化为2009年的5.9∶44.5∶49.6。
成都市的城乡建设成就显著。五年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聚集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根据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大约保持在12%年增长,能源消耗年增长率大约为8%。
二、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一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的清洁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和大气环境治理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一)成都市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经过对成都市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确定成都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过去几年中,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稳中转好的趋势。成都市的全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优良率为80.3%~86.3%。空气污染特征表现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近几年呈缓慢上升趋势,成为次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是成都市环境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近几年随着大气排放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势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发展中机动车排放可能造成的大气污染物问题
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至2007年,成都市的轻型车达724 654辆,中型车达94 790辆,重型车达22 353辆,摩托车达937 659辆。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上升,其总排放量已接近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并将持续增加。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2009年成都市的二氧化氮首次超过二氧化硫成为次要污染物,这与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密切相关。
机动车排气及道路扬尘污染成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消耗可能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
成都市在近十年来能源消耗总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见图2),尤其是从2005―2009年间,能量消费总量更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从2001―2009年,成都市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达8.15%。
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成都市消耗电力305.28亿千瓦时,天然气38.61亿立方米,成品油358.25万吨,煤炭1 325.78万吨,分别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的46.26%、14.83%、11.31%、27.6%。成都市能源消耗构成中,电力所占的比重最大,煤炭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气和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小。
由于天然气相对于其他能源价格偏低,导致天然气市场需求过快增长,消耗总量年均增幅超过20%。虽然成都市近几年始终把能源保障列为重点,使成都能源供需总量趋于平衡,基本能够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但是,成都市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还是呈现加剧趋势。
成都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能源消耗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有效地解决能源消耗中的污染物排放,将加剧成都市大气环境的恶化。
(四)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大气承载力分析原理。人类在开发活动中,要做到经济发展与大气保护环境相协调,就要保证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过大气环境承载力。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大气承载力的量化方法主要利用承载率评价法。承载率是指某区域环境承载量与该区域环境承载量阈值的比值。
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用承载率分析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承载能力,大气环境承载率的表达式:
CC=
式中,CC是大气环境承载率,VT是大气环境总量,VE是某一时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1)当大气环境承载率在0~1之间,说明大气环境承载力强。经济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处于可控范围内。(2)当大气环境承载率小于1时,说明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超负荷严重。经济发展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累积效应明显,需要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为了同时保证城市经济增长和大气环境质量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必须使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大气环境容量。
若规划区分为n个分区、m个环境功能区,各个分区、功能区面积为Sij,则各分区允许排放总量为:
Qi=A (Cij-Cb)
式中,Cij ――各分区、功能区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mg・m-3;Cb――各分区、功能区的大气污染物的背景值,mg・m-3;Qi――各分区允许排放总量,104t/a;A――总量控制系数,是根据地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的一个数值。
利用成都市的气象条件,计算了成都市的大气污染物的容量数为二氧化硫20.11万吨,二氧化氮28.41万吨,颗粒物为33.57万吨。大气环境容量是随季节变化的量,成都市冬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小(见图3);在不考虑降雨条件的情况下,成都春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大。在考虑降水条件下,成都夏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大。
图3成都市大气环境容量季节变化图
3.成都市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随着成都市经济总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和机动车都将快速增长,使得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成倍增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成都市的平均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70%。依据这个原理,设计了成都市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治理情景案例。
设计情景1:成都市经济以其 “十二五”的12%增长和能源弹性系数0.67的情景,二氧化硫治理情景为脱硫率为85%、90%和95%;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为脱销率为70%、80%和90%。这是根据成都市“十二五”的经济和能源发展计划设计的情景(见表1和表2)。
表1 情景1的脱硫情景分析
设计情景2:在经济以7%增长和能源弹性系数0.5情况下的污染减排情景设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与情景1一致。这是根据全国“十二五”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和优化的能源发展速度设计的情景(见下页表3和下页表4)。
通过大气承载力的计算分析。成都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随能耗的增长而急剧增大。尤其以成都市“十二五”的能源消耗增长率计算(情景1),到2050年,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85%的情况下,大气承载力指标仍然达到-1.5。只有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95%的情况下,二氧化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才能小于大气环境容量。二氧化氮在情景1的情况下是超出大气环境容量。在情景2的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情况下,2050年,二氧化硫排放可以符合大气承载力指数的要求。但是,二氧化氮必须满足工业脱硝达到90%,汽车的新能源替换达到70%的条件下,二氧化氮排放量才能符合大气承载力指数的要求。
大气承载力指数说明,在现有的大气环境治理水平下,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大气环境状况将趋于恶化。经济发展必须重视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治理。
三、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中的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问题讨论
1.成都市的田园城市发展要走绿色经济的道路。成都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始终坚持低碳、环保、生态的理念,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2.实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结构调整应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中心,通过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采取以天然气、轻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各种优质能源并举的措施,广开渠道,实现优质能源替煤战略。实施节能强企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废物利用能源替代,落实国家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3.实行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持续发展策略。受到大气容量的限制,大气污染企业过度集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物的严重超标。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大气容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过度集中的污染企业要分散布局。建议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实行大气污染排放企业布局要合理集中、适度分散的原则。
在城市空间优化和土地合理利用中,要注意大气污染物的累积效应的影响,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加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22-23.
[2]姜启亮,吴勇.低碳经济的实施路径――基于技术创新与政策规制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91-192.
[3]王胜洲.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63-164.
[4]王炜,解佳宁,路宗敏.大气战略环境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125-126.
1引言
当前,“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以致全球每年死于大气污染者达200余万人[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每年约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已导致我国近40%的城市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达拉特旗(以下简称“达旗”)地处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带,居呼、包、伊“金三角”开发区中心,被称为“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煤炭资源作为达旗的主要矿产资源,近年来为达旗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以前达旗拥有54座煤矿,总开采能力约200万t/a,且全部为井工开采,回采率平均不足40%,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开采工艺落后,安全技术条件差、回采率低,行业管理不规范等特点,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度浪费。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旗政府结合实际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行动。目前旗内拥有煤矿29座,设计规模达2623万t/a,且将具备露天开采条件的井工煤矿全部转变为露天开采,回采率提高到90%以上[2]。随着煤炭行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建材、汽车维修等行业相继发展起来。然而,矿区大气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2造成达旗矿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达旗矿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
2.1工业生产污染
1)煤炭生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旗政府放手发展私营经济,尤以煤炭开采为主。虽然煤炭开采给达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私营业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对矿山进行掠夺式开采,使矿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矿区大气环境中粉尘含量的急剧增加,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以及由于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水资源面临枯竭,水质恶化,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达旗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常年以西北风为主。由于露天煤矿开采模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以及矿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失去了防风固沙作用,导致矿区原本附着于地表的废渣等散状固体废弃物随风飘扬,形成扬尘;另外,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破碎等环节均能产生大量粉尘,导致矿区向大气中排放的粉尘量急剧增加,造成矿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有些矿区向大气中排放的煤尘是煤炭产量的1.6%以上[3]。其中,一些不能自然沉降的可吸入性粉尘进入大气后,不仅影响空气清洁度和能见度,影响太阳辐射,而且会改变大气气象因素等。但最主要的是可吸入性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在体内长时间积累便会导致尘肺病、矽肺病等,而这些病是在目前医疗条件下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2)建材工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达旗不仅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拥有储量12亿t以上的石英砂资源。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经济不断发展,带动了达旗石英砂等建材工业的发展。目前达旗拥有私营石英砂矿23座,且规模小、数量多、开采工艺落后、安全技术条件差、回采率低、无环境保护措施。石英砂矿的开采,不仅使矿区地表严重破坏,而且向矿区低空排放大量矽尘,给矿区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2]。
2.2交通运输污染
交通运输污染是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在运动过程中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铅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随着达旗煤炭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旗内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旗内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车辆排出的尾气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2.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矿区居民生活、取暖燃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由于煤矿的不合理开采,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尽管广大矿区居民守着这片储存大量煤炭资源的乌金山,但由于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依然贫困落后。广大矿区居民所用煤炭均是未经过固硫处理的原煤,此外民用炉具极为简单,没有良好的排烟系统及脱硫措施,燃煤释放的烟尘和SO2等有害气体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至人们活动频繁的矿区低空,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3矿区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达旗矿区大气污染随着煤炭行业经济的发展日益严重,尤其是粉尘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能见度,改变大气气候因素,乃至改变当地气候,而且给矿区居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地方政府以及煤矿应联合行动,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煤矿环境保护工作,对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促进达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煤矿的规划和监管
1)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步伐。由于达旗露天煤矿多为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私营企业,因此为了使矿区被破坏的环境及时得到修复,地方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管理水平高,生产工艺先进,对矿山长远发展具有统一规划,社会责任心强,坚持“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的国有矿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对旗内已有的小型煤矿企业进行整合。同时在规划新煤矿时,要从煤矿生产规模、工艺、环保设施、安全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规范煤矿秩序,禁止一切不具备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企业投资办矿。
2)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大环境保护监察力度。达旗煤炭行业管理存在职能分散、重叠、行政成本大,效率低等问题。地方政府应严格坚持“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行业管理,明确责任,加大环保监察力度,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监督落实。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于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决关闭。对已经闭坑、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无主矿山,地方政府要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申请专项资金进行治理。
3)政府统一规划,实行矿山环境集中治理。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可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改变空气环境的作用[6],以及防风固沙、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的作用,大力开展矿山绿化工作。针对露天煤矿集中区,旗政府应加强环境治理规划的执行力度,实行集中连片治理,统一进行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相邻煤矿联合行动,排土场要统一标高,自然衔接,种植适生经济作物,提高矿山绿化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治理效果,打造一流绿色矿山。
3.2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由于常年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山区,达旗煤矿周边居民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认识;面对污染严重的矿区环境,态度中庸,无敏感性,缺乏环保常识;甚至有些居民对矿山绿化生态治理工程横加阻拦,而且使已破坏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危害自身。因此提高矿区居民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及煤矿应联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手段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矿区环境污染治理的危机性和紧迫感,不断强化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社会责任心,使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确保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顺利进行[4]。
3.3强化煤矿领导的环保意识,确保矿区防尘措施落实到位
粉尘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是露天煤矿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露天采场中的粉尘表面,经常会吸附有毒气体,使粉尘的危害性增加。研究表明,穿爆及采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及炳烯醛,汽车行驶中产生的粉尘也含有炳烯醛[5]。当人们长期工作在粉尘含量超标的环境中,会危及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尘肺病的发生。因此加强粉尘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煤矿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防尘自觉性。煤矿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觉悟,认清粉尘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粉尘的必要性。同时根据煤矿粉尘污染程度,制定煤矿粉尘防治措施计划和制度,并监督落实。此外,对从事具有粉尘污染的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就业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接危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粉尘对健康的危害,并配戴防尘口罩、防风镜等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者防尘的自觉性。
2)加强工程防护。①依靠设备革新和工艺改革,降低粉尘的发生。达旗露天煤矿普遍采用潜孔钻机的干式钻孔方式进行穿孔作业,此过程向矿区大气环境中排放大量粉尘,因此应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目前使用的穿孔设备进行革新,配备捕尘装置或使用湿式钻孔方式达到穿孔过程中降尘的目的;此外还应对煤矿现有水车进行改造,确保喷出的水滴更接近雾状,同时向水中投加氯化钙、氯化钠或其他粉尘抑制剂,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又节约洒水成本;要经常对穿爆区、采装作业面、排土场以及矿区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处理;还应经常对矿区运输道路进行维护,保持路面平整,对矿区主干道进行路面硬化处理,达到降尘的目的;破碎作业时,应采取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定期维护保养施工设备,使其密封性完好,并且驾驶室内配备空调等设施,加强驾驶室的防护。②密闭粉尘源,完善除尘装置,防止粉尘外逸。应在煤矿作业场区周边安装防风抑尘网,将煤矿作业场区与周边地区隔离,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除尘装置,以达到密闭粉尘源、防治粉尘外逸污染周边大气环境的目的。③对工作场所定期进行粉尘监测,并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对粉尘的危害做出评价。随时掌握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变化,为制定防尘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4加大原煤洗选比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据了解,经过洗选后的精煤,灰分可由22%~30%下降到10%以下,硫份由1.2%~4%下降到1%以下。但目前,达旗露天煤矿多数以出售原煤为主,并且矿区煤炭采用粗放型的利用方式,居民直接燃烧煤质较差、硫含量较高的原煤,导致燃煤利用率低,大气污染严重。因此,建立洗煤厂,加大原煤洗选比例,不仅提高煤炭的经济效益,而且矿区居民选用洗选后的精煤或民用型煤,可大大降低燃煤对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监测质量;监测意识;监测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9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49
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大气监测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饱尝雾霾、PM2.5等重大空气污染问题的苦果,全人类已将目光聚焦在大气的治理问题上。但目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不高,势必会拉低大气环境质量的水平。本文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实际出发,注重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思考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定义
进行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具体情况,从而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中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破坏环境。为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监测质量最终的目标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环境监测保证只是它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跳板。环境监测质量是从工业效果方面对环境监测有效性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人类的持续、健康、和谐向前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和研发合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利用环境监测的标准和要求指导监测行为,保证环境的监测质量。
2 大气环境监测问题思考
2.1 大气环境监测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大气环境监测已成为全球共同重视的问题,不排除部分国家和地区遭受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小,致使他们大气环境监测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国家和地区虽然也签署了保护大气的相关协议和条约,但在大气环境的保护、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大气环境检测质量的提高方面力度不够,缺少法律意识。
2.2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不高
在我国,作为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监测采样工作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大气环境监测采样工作不受重视、大气环境监测采样工作边缘化、大气环境监测采样成本增加、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结果不符合监测要求。其结果是大气环境质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2.3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之所以不健全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网络不够重视。加之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相关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匮乏,大气环境工作的开展显得举步维艰、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就无需多言了。
2.4 大气环境监测经费不足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大气环境监测得以开展的物质保障,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大气环境监测资金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能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长此以往必然打击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因为资金投入的力度不够,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和设备就不可能达到最新的配备要求,先进监测技术的引进也无疑是纸上谈兵。
3 提高大气监测环境质量的建议
3.1 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意识
根据哲学意识能动性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得出: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创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收的过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绝不是盲目的;意识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人能在意识的指导下对客观实践进行改造;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和活动也会造成影响。国家和相关的主管机构要结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大气环境监测意识。
3.2 培育大气环境监测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气环境监测领域更要注重加强人才培育。要想理论水平高,在结果分析、方案决策等方面尽可能不出现纰漏就必须强化人才培育,加强监测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人才培育除了监测理论的培训之外,还需注重监测实践的培训,因为实践能力越强,越能在监测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能大大节约成本。
3.3 加大大气监测投入,提高监测质量
为了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人类安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预算决算工作;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养力度;开发并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采购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时公开监测结果,注重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实现产业结构最优化,及时淘汰落后的产业;认真执行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所制定的具体措施。
3.4 注重大气环境采样质量
为了顺利开展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必须重视大气环境采样的质量。因为采样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有重要影响,大气监测不合理势必导致环境监测质量偏低。同时,为了充分体现采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质量保证,大气监测也必须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符合实际采样方案的制定并非易事,为了保障其完整性,我们在进行采样时要注意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位、采样频次、采样断面、采样周期。针对工业污染采样而言,可以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采样,要将采样的重点放在重点污染源,随后才是污染较轻的污染源。最后为了确保采样的真实性,切实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供保障,采样样品的安置、存放要求、采样的施工装备、采样的次数和数量的布局要尽可能合理并且要做好跟踪记录。
3.5 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机制
大气环境监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采集环境样品、分析测量数据以及综合评价数据等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同时它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因为它能将保障体系的指导作用实现最大化,使得监测行为严格遵循大气监测的标准和要求。
3.6 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认可制度
所谓实验室认可是指实验室进行规定类型的监测或校准是由权威机构授权的,具有权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大气环境所需依据,应加强实验动手能力,做好质量监督网络建设工作,提高实验水平。
3.7 注重同国外地区的合作交流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合作的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闭门造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为了在大气监测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应该加强同国外先进和发达地区的相互交流,增强大气环境监测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加强同国外地区的合作交流,是大气环境监测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因为它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最终目标,我们首先要明确,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单靠少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全人类应共同致力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各地区和各部门要注意提高监测意识、培养监测人才、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机制、推动并完善实验室认可制度、加强同国外地区的交流合作等,切实为人民谋福利,早日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杨健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
[2] 李东阳.基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