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公司治理 审计文化 柔性机制

一、审计与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制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这种委托与受托责任提供了比较规范的解决框架和路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了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将其固化于机构职能之中,对公司内部的权力进行了有效的分解,便于公司的运作管理。

从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来看,公司的最终决策权、战略决策权、日常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是分离的,分别由公司股东大会(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公司战略决策职能)、总经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职能)和监事会(纪律监督职能)行使。

在公司的内部监督外部监管体系中,审计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的作用,通常是结合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来实现的。审计委员会一般设立于公司董事会,专门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职责。审计委员会由至少三名董事组成,其中过半数应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内部审计的日常管理模式有多种,如隶属于经理层(财务部分管或CEO分管)、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或者CEO和董事会双重领导。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职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有利于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通过事前和事中监督,使内部审计的监督重心前移;通过对公司日常业务环节的审计监控,有利于降低公司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属于公司激励机制的一部分,通过部门业绩或公司整体业绩的审计评价活动,使相关人员得到正激励或负激励。

二、企业文化视阈下的审计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系统

与社会传统文化不同,企业的文化系统是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例如,企业决策程序中的听取意见和领导决定这两个基本步骤,在其实施过程中就确立并反映了该企业的价值观:是个别沟通还是分组讨论;是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是表决决定还是授权领导决定;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决定。这样,通常形成的企业价值观是“大家发表意见,领导最终拍板。领导个人拍板,领导个人承担责任”。

除了价值观外,企业文化还更多的表现为习惯、纪律、制度,以及商业行为准则、企业宗旨、团队、员工素质、战略、创新与创造、多元文化等等层面。其中,审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文化由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审计形象、审计知识、审计行为准则、审计组织、审计设施等要素构成。企业审计文化是组织层面的一项重要的软环境建设任务。

企业审计文化建设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和约束,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审计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企业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⑴正确履行审计职责,合理保证企业的财务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这是由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所决定的。⑵服务于公司治理当局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这是由审计作为法定的、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企业内设机构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⑶坚守职业道德,维护秩序,主要指审计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和正当地承揽审计业务等。⑷遵守审计准则、各类专业规范和法律、制度。⑸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注重个人修养,不过分追求物质激励。⑹培养理性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凡事讲究证据,审计结果公开、透明。

三、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柔性公司治理机制建设

1.公司治理的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

(1)刚性机制。公司治理的刚性机制是由法律、规章和制度加以强制性规定和约束的。例如,《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应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机构,并对其组成和运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此外,《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股份交易行为规范问答》等法规制度或指引,都对公司治理做出了相应的强制性规定,即法定的要求。

(2)柔性机制。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不以强制手段来达到公司治理目的,是企业柔性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管理决策的实施方式、执行业务时的灵活性或权变性、激励措施的制定等方面。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形成于漫长的公司治理实践之中,习惯、共识、默认等都可以是其表现形式,包括审计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稳定的过程也是典型的柔性管理机制。

2.企业文化与柔性机制

企业文化的柔性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上,这里的发挥作用指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例如公司治理目标)。企业文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核心价值观由员工的共同愿景、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力、创造力所组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1)愿景。公司的共同愿景由企业的目标(例如公司治理目标)所决定,当员工对公司的未来有所期待并愿意为之行动时,企业的目标最容易达成。相反,如果愿景分散、甚至相互背离时,公司治理的状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使自己的公司治理目标变得较为明确,使参与企业治理的各方深刻地理解此目标,从而采取方向一致的行动。当背离该目标的行动出现时,就会通过公司治理的机制在公司内部得到有效的制约。当前我国正构建和谐社会,公司愿景不应该只包含企业自身的目标,也应涵盖企业的社会责任。

(2)认同与归属。当企业的目标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和应尽的社会义务时,容易得到公司内部员工甚至社会中的其他关注者(可以称之为公司的“潜在员工”)的认同,并进一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员工愿意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与企业共同发展。在这样的柔性机制下,公司治理的作用容易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利益在制度之外也能够得到较好地维护。

(3)凝聚力。公司有了共同的目标并因员工认同而产生共鸣,就容易产生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仅作用于公司的正式员工,也能够作用于公司潜在的员工。团队精神是凝聚力的一个具体表现。在凝聚力的作用下,个体为实现整体利益,通常愿意在个人利益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这与制度、规范等的强制力的作用方式不同,属于典型的柔性机制所产生的作用。

(4)创造力。创造力由知识、智力和人格构成,创造性地实施工作能够以较低的消耗实现公司的目标或者将公司的目标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来看,它也属于柔性机制的范畴。创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柔性公司治理机制:以审计文化为例的建设思路

公司治理难以单纯依赖刚性机制得到实现,应该同时发挥柔性机制的作用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唤醒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们的自主意识并为企业的共同利益报务。审计文化是促进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柔性机制之一。公司治理目标下的审计文化主要是指在审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措施。

(1)审计委员会建设。企业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来科学地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柔性机制之一。首先是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和成员组成多元化。重视发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作用。其次是审计委员会逐步形成顺畅的工作机制。审计委员会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保持沟通,信息畅通。三是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形成尊重、勤勉、轮换和淘汰的文化。“万年”审计委员会是不可取的,审计委员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新鲜血液,保持勤勉的工作作风。四是加强审计委员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2)内部审计建设。企业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项柔性机制。内部审计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主要方式为:增加企业价值(直接的正向作用);通过免疫作用减少企业损失(间接的防治反向作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运作方式多样,如隶属于治理层(董事会或监事会)、管理层甚至财务部门。跟审计委员会相比,内部审计是常设机构,能够发挥日常监控的公司治理作用。从审计组织来看,内部审计应隶属于董事会等治理层面,如果层级过低就不利于内审职能的发挥。从审计价值观来看,内部审计具有明显的双重价值,即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同时也要遵守由国家审计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组织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从审计精神来看,奉献、进取乃至慎独,都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应有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精神状态才有利内部职能的发挥。

(3)外部审计监督体系构建。政府部门运用和发扬审计文化科学地构建公司的外部审计监督体系能客观地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地在市场中取得长足的发展,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时会相符,有时会冲突;相应地,包括政府、员工、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待和要求,能够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得到保障;这时,包括审计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就成为重要的柔性机制。在相关的法治框架下,通过构建政府审计文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文化,在企业外部形成科学地促进或抑制公司治理的柔性机制或者软环境。

参考文献: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建设 职工思想教育 文化建设视角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75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s the focu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l staff, the eternal ideas advanced, both to maintain personal development must move,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creation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mployee of an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fir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create mea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lture to creat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breakthrough of enterprise staff'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combine the two.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aff and workers; cultural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科技与人才是构成当今社会企业之间发生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而言,除却围绕基本工作内容而体现出的技能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不断汲取有关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教育内容,永葆理念的先进性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与建设的灵魂,与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传统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1 电力企业当中企业文化的创建意义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属于“软实力”层面,任何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积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从精神形态的领域保障企业内部无论是基层职工,还是高层领导都能形成有关企业发展的统一价值观,以实现内部的优化升级。

首先,受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传统电力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渡时期,能源建设的调整与改革以及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策略的不断调整,都给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促使其必须不断审视当代社会传统经济的发展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也促使其必须加强和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让企业在兼备独特性与思想性的同时,更具备无穷的生命力,为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发展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对处在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职工在共同的企业发展愿景、使命以及价值观的作用下,对企业定位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并在共性思维的影响下,形成具有一定规范性和协调性的品质与力量,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风貌,为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电力企业创建好企业文化,也是促进企业职工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就电力企业本身在国家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地位而言,其内部的每一位职员都肩负着支援祖国电力建设的重要使命,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个人对于企业所能产生的作用与价值,便是服务于社会,履行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电力企业重要责任的有效手段。

由此来看,在电力企业当中创建企业文化,并加强对其的普及、宣传与推广,不仅是推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稳定工作氛围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引导企业职工不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创建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建设拓宽道路,还能为已经生成的发展氛围奠定基调,为企业的发展前行夯实基础。

2 文化创建对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积极意义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每一个身处大环境中的企业,都要不断注重吸纳和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使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鉴于企业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本身所存在的意义,其对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企业文化创建与企业及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依赖,文化创建是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航引,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形式与社会的关联性和紧密性,都需要紧密围绕文化意识形态来进行构建;另一方面,发展中的企业必然引起企业文化意识形态的更新,而在共性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员工内部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一切将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企业与社会之间紧密关联性与关联意识。

3 电力企业当前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与社会发展形势关联性的缺失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呈现出落后于现状的发展态势。其内容过时、缺乏创新,不仅达不到员工思想教育的需求,甚至在适应社会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形势方面也显得乏力与落后。

3.2 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强烈的工作性目的

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隶属于员工培训层面,因此当从业人员将其定位为工作指标,怀揣着一种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心态来进行教育和推广,就会使整个教育工作充满功利性色彩,难以实现真正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3.3 工作者的素质极具提升空间

作为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培训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普通职工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当其个人的品质、意志以及思想道德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缺陷时,就难以产生对职工的良性引导作用,职工也很难据此形成高素质、高能力的良好品质。

4 文化创建视角下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实施策略

鉴于创建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稳定企业发展基础的作用,针对目前企业职工思想教育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的问题与弊端,笔者认为文化创建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来展开:

4.1 充分认知目前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其取得的效果颇为有限,鲜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电力企业固步自封,延续传统的思想体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繁杂、冗余,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以至于整个思想教育工作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方面导致现有的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推进困难,致使很多职工长期处于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不利于企业对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不到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极容易引发职工的不自信、缺乏判断力和思想迷茫。在现代化网络四通八达的社会环境当中,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时刻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当职工自身对事物缺乏正确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时,便极容易被纷繁复杂的外在环境所干扰,以致误入歧途。

此外,从事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职工素质仍有大量的提升空间。企业的发展状况受制于企业职工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能力,而企业职工的基本素质又会对其工作能力和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思维和科技研发能力,但是对实际管理工作中所会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并不曾深入涉及,这就导致企业职工在实际工作者,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忽视了对职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和稳固,从眼前看,这是不利于职工自身成长与能力建设的问题,但从长期发展的意义来说,这却是会制约企业前行的根本性因素。

4.2 针对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存在问题而展开的破解策略

(1)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果。电力企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工作,以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让职工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状态,更为契合企业发展所需和岗位要求,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团体活动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转变思想意识,创新工作方法。陈旧的教育方法不仅不利于职工对思想培训内容的吸收,还极有可能促使其对培训教育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电力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鉴于此,工作人员要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考虑,关注每一名职工的生活状况、实际所需,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不断加强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共性的企业文化氛围推动企业职工间形成良好而默契的工作作风。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先进性。电力企业要经常对企业文化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职工始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先进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自身在潜移默化的良性氛围中走向学习与培训的健康轨道。

5 结论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对事物的发展能产生能动作用。鉴于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在充分认识现有的思想教育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和缺陷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思想上的先进性,加强其与普通职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性的文化氛围,推动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共性的企业文化观,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企业展开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知林.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252.

[2] 张新宇.建设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素质――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197.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第3篇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既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养巨大联系,同时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有养不容忽视的牵连。其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己经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建设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当电力企业不能实现安全建设时,这种情况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方而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而的内容:   

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便具有极为显著的必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意义存在误解或者忽略这种必要性要求,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必要,一方而会直接造成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架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企业计划的任务不能得到有序开展。另一方而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陷入极大的阻滞之中,无法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  

 第二,关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有小部分的管理者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生产中,所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所布置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止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极容易耗费财力、物力、劳动力却收获不到较好效果。这种流于表而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基木要求成为一纸空谈,最终也容易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第4篇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2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文化含义

2.1.1 企业文化定义

2.1.2 企业文化结构

2.1.3 企业文化功能

2.2 企业文化管理

2.2.1 企业文化管理含义

2.2.2 企业文化管理方法

2.3 物业管理

2.3.1 物业管理的含义

2.3.2 物业管理的功能

2.3.3 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3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AT物业公司概况

3.2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2.1 AT物业公司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与方法

3.2.2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卷调查

3.2.3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4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4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4.1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4.2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4.2.1 精神文化:明确文化建设目标,凝练企业价值观

4.2.2 制度文化: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导向

4.2.3 行为文化:领导者身体力行,强化与员工的沟通

4.2.4 物质文化:完善公司福利,增强社区配套设施

4.3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主体共建

4.3.1 管理者垂范与宣贯

4.3.2 面对员工的宣贯

4.3.3 加强客户(业主)的共建

5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5.1 拓展市场业务,坚实企业文化经济基础

5.2 系统全面思考,协调公司组织机构保障配合

5.3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协作

6、结论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凝聚企业向心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企业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促使企业长远发展,基业长青。

而作为物业企业,想要在竞争愈加白热化的行业里占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引领者,对其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更高,系统性、完整性、可流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要极具企业特色,可辨识度更强。

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物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归纳与介绍,以及对AT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加强,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物业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有形价值较少,更多是无形价值,而企业品牌则是物业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价值。想要提高物业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企业文化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2)本论文前期通过对企业文化与物业相关理论的概括与总结,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物业企业文化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重要性,为下面研究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文章详细介绍了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通过对AT物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得出了AT物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做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AT物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4)结合物业行业发展背景,提出了加强AT物业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实施过程,为物业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指明方向、提供依据。物业企业不仅要谨遵企业文化建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四个层次,也要兼顾物业行业对服务理念细节文化超乎常规的重视,深入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使企业在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物业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5)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落地、宣贯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必须组织强有力执行,成立专门的机构小组进行落实。确保公司管理层、全体员工、企业服务对象及利益相关者均能积极配合。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件公司;企业文化;文化理念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软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能够在白炽化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软件公司就必须想法设法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软件公司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1软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企业文化也可被称作组织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更能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愿景、人才培养、企业理念以及企业公民意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精神的凝练有助于企业主体即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导入和形成过程是员工对企业文化规则自觉遵守并执行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其工作的意义,知晓其自身使命,懂得自身的追求与满足。

目前,软件公司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部分软件公司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内部很少设置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大多数软件企业管理者只重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硬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次要位置。其次,软件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无用论、万能论、速成论、标签论等不良观念,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第三,软件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在软件企业文化建设中,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现象大量存在,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立足企业自身的特点,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

2软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1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软件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由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三大部分构成。理念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理念文化反映着企业行为主体的心理状态,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文化理念。如果说企业经营的基础是企业的物质财富,那么企业的上层建筑就是企业的理念文化和相关制度。如果将软件企业文化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企业理念文化就是大脑和灵魂,企业行为文化就是手与脚,企业视觉文化就是服饰与面部。企业理念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视觉文化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均是软件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理念文化建设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软件企业形成的明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软件企业的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软件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CIS的核心。通常,软件企业理念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方面的建设。

首先,企业价值观建设。企业价值观是软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大多数员工对“什么对企业有价值,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的看法。企业价值观的对象不仅包括人才、资金等物质对象,还包括质量观念、顾客意识等精神对象。其次,企业精神建设。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大多数员工彼此共鸣、共同一致的理想追求、思想境界、意志状况、内心态度。软件企业精神应当是由团队意识、盈利意识、市场意识、文明意识等综合而成的,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凝练而成的。企业精神表达应当形象生动、富有特色、简明易懂,例如“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公司),IBM就是服务(IBM公司)。软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务实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崇尚亲情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企业精神建设。第三,企业宗旨建设。软件企业宗旨是企业战略性、方针性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能够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员工内心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企业宗旨的软件企业,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活力。

2.2行为文化建设

软件企业行为文化指的是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或学习休闲中产生的文化,是企业人际关系、精神面貌、经营作风的动态体现,是企业价值观、精神的折射,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教育宣传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从人员角度来看,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员工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家行为等,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应根据人员结构的特点,围绕着企业理念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展开。首先,企业家行为。软件企业大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构架,管理者和员工可以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企业领导者应当利用这个优势,深入员工,掌握员工的具体情况,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企业领导者应平易近人,善于沟通,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密切关心员工,充分信任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员工行为。鼓励员工的团队行为,促进员工之间互相欣赏,沟通共享,协同作战。通过建立相应的公司制度,组织公司活动等措施,促进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文化理念。

2.3视觉文化建设

软件企业的视觉文化是企业理念文化形象、直观、物化的展示,从视觉角度体现企业的核心理念、意识、精神、宗旨。视觉文化建设包括实体内容建设和象征性内容建设。实体内容建设有又包括了固定实体建设和流动实体建设。其中,固定实体包括公司建筑及其标志、公司地址及其标志、办公室布置及其标志、门面格式及其招牌、格言语录、电子公示信息牌、人际沟通民主墙、合理化建议征集箱等;流动性实体包括产品造型、车辆等交通工具、名片、员工仪表等。象征性视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名、品牌名、项目名、楼名、商标、路标、旗帜、公共信息图像标志等。

3软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要想改善软件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评价现有文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软件公司文化调查、分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的经营领域。软件公司的经营领域直接影响着其经营特点、管理方法、市场风险等,进而影响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次,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习惯、好风俗、好传统、好做法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等,都是企业思想文化教育的好材料,是企业文化中最具魅力最闪光的部分。第三,领导者的精神风采和个人修养。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领导者不仅是软件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倡导者,还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领导者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知识修养、个人品德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现有文化。第四,员工的素质。员工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显著的影响。第五,企业现有的文化理念,企业所在地的人文环境。

3.2企业文化设计、传播和实践

企业文化理念设计,就是在分析、评价软件公司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司内部与外部因素,用客观的文字语言将企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确切的表述出来,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软件公司企业文化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积极创新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创造个性与体现共性相结合,群众参与、专家帮助与领导组织相结合。为了使定格的企业文化理念可以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就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编写企业文化理念手册、强化和训导、举行文化演讲等活动、利用重大事件、建立文化网络、营造亲情氛围等。在实际的推广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当为企业文化推广提供便利条件;应当利用规范、行为准则、制度等进行强化;应当以相应的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应当让企业领导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正确行为;应当提升企业形象,增加软件公司企业文化价值。

3.3企业文化完善和创新

软件公司企业文化获得推广巩固之后,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吸收社会文化的精华,抛弃企业文化中的消极成分,提炼、升华现有文化,进而适应企业发展与变革的需要。软件公司企业文化的完善、创新总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完成,企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来自企业内外的信息,例如员工的尖锐批评、生产中的质量事故、客户的重点投诉、市场突变信息等,均会冲击现有的企业文化,不断地检验、审视着企业现有文化理念,促进企业反思、完善自身所奉行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价值观等。一旦发现文化理念的某些部分已经难以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就会产生企业文化完善、创新的意愿。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软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误区,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等。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改进企业文化建设,软件公司就应当调查、分析、评价企业文化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不断地加强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强.中式亲情文化构合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3).

[2]刘纯野,张晓芹.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3).

[3]韩鹏飞.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