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诚信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诚信文化;发展现状;对策
一、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不明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忽略产品质量的管理,一些个别的企业甚至故意造假,置企业的信用之外,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上述原因主要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发展的初期,尽快的收回投资,缺少成熟的企业应具有的发展要素,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诚信文化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忽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存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一些企业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行为,还有的企业只盯着短期利益,不懂诚信是企业的生存战略之本,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忽视诚信的建设。
3.中小企业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纠纷频繁发生,使企业之间相互逃避债务,拖欠银行贷款以及任意毁约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再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侵犯商标专用权、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合同欺诈、虚假承诺、有约不遵、乱收费、相互拖欠赖账、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等等
4.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中小企业的诚信搁浅。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明确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中小企业由于先天发育的不足,以及资金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要靠银行、或者民间私募资金来维持生存发展。如今由于内外环境的恶化,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四高阶段,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倒闭,企业本应履行的责任义务无法实现,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诚信恶化的局面。
5.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不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促成了诸多的不公平竞争的缺欠,关于诚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和正在建设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社会法律保障措施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够狠大影响。尽管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守信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失信成本远比守信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讲诚信的风气,助长了欺诈行为的蔓延,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用文化育人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对员工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企业的诚信强调员工的伦理道德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以人为本”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唤起员工的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能自觉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要想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培育一流的爱岗敬业的员工,他们的言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员工的培育必须要求员工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将企业建成“学习型企业”,坚持不懈的学习机制。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提升员工价值优势的有效途径。
2.营造浓厚的中小企业诚信文化氛围。企业的诚信度与信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打造企业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付诸实践。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
3.企业诚信文化要做到表里如一。企业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就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制造、包装、定价、从企业内善待员工到社会面向用户与消费者,至始至终全过程体现诚信。产品保质保量、不搞价格欺诈、不弄虚作假、广告语及商品促销不带有任何夸大其词的做法,服务周到及时,不慢待任何消费者,以及在言行举止,充分体现文明与道德风尚等,给用户与社会内外造成极大的良好的影响力度。
稳扎稳打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企业与社会共建诚信文化文明。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风气,提倡诚信为本,企业通过研讨、讲座、参观学习、典型介绍、文艺宣传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再一方面企业要认真宣传道德文明,讲正气和讲诚信,促进企业的和谐文明、道德文明、诚信文明的共同发展。
5.建立企业、社会、政府共同监督的诚信管理平台。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与发展,完全依靠自身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企业、社会与政府共同携手来打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敦促企业诚实经营。利用平台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社会支持企业的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与完善诚信评估制度,政府要抓好诚信监督体系建设,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各种不正当行为和伪劣活动,建立起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诚信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包括个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等内容在内的社会化诚信管理体系。出台强制性诚信数据库管理,综合集成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等部门的信息,建立技术先进实用、数据权威可靠、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诚信评估机制,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与管理,让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使金融机构贷款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引导银行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重点放在具有良好发展业绩并守信的企业上,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资金支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领域
21世纪的今天,颇具代表性的企业管理人士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树立系统控制的观念,实现全过程管理企业文件档案工作如何顺应改革需求,使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和传统档案工作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第一步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现行档案的形成流程是把企业各业务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进行传输、处理、加工、归档后,再由档案部门进行数据转换成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双套保存,其实质仍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档案流程管理模式,不仅延长了文件形成、传输、归档过程,影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而且造成了各业务部门现有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重复使用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
档案部门要贯穿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主导思想, 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
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和节点的规划、文件格式和数据库结构的确定以及索引的编制等,都从文件的形成阶段开始统筹设计:而文件的归档、整理、鉴定、著录、生成原数据等大量的“档案前期工作”也在文件的形成或运转阶段进行,便于减少乃至消除文件、档案管理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复、疏漏和抵触,从而达到功能合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就是目前国内管理首推的模式—文档管理一体化
第二步实现OA办公文件管理系统
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OA办公文件管理系统是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现行使用管理系统的集合体。此系统可加强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性,并通过网上互换文件数据,实现档案实时化管理,防止出现一个个“自动化孤岛”利用失真和低水平重复,并可通过OA办公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文件档案资料的全程管理,不但保证了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而且使文件各业务流程协调运行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又解决了档案部门在文件管理中长期困惑的难题。
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第三步实现资源网上共享
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种类多,分布广,是企业档案现行保管的现状,由于彼此信息格式的不统一、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系统的不兼容,信息难以共享,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造成企业需求信息查找的延时和使用的跨系统、跨部门,成为企业综合利用信息的障碍。
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企业文化;心理契约;违背;治理
心理契约概念最早由Chris Argyris 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用心理契约来说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心理契约违背研究(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主要的研究热点。21世纪以来,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对企业文化及文化管理的研究开始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将这两方面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正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个体――群体――个体的螺旋上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个体的心理契约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对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进行治理,使其与企业文化建设保持动态一致,最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契约的集合水平影响企业文化的状态
根据卢索的研究,心理契约可划分为交易型、过渡型、平衡型和关系型四种类型。罗宾逊(Robinson)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心理契约之间的差异主要基于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所占成分比例的不同。[1]两者相比,在交易型心理契约下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更低,对组织变革更加抵制。反之,在关系型心理契约下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较高,忠诚度更高。由此可知,当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集合更多地表现出交易型心理契约的特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弱势形态,企业文化没有凝聚力。反之,当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更多地表现出关系型心理契约的特点,则其企业文化很有可能是强势形态。因此,企业员工心理契约集合所呈现出来的类型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文化形态。
2.企业文化影响个体心理契约的形成
企业文化对心理契约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文化中一些影响员工预期的元素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契约,如企业精神、企业的组织人事制度规范等;其次,整个企业的文化实际运作情况,进一步强化和影响员工心理预期;第三,企业文化中暗含的组织对员工的承诺,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
3.企业文化与心理契约的内在关联性
企业文化和心理契约相互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都是企业重要意识领域在不同层面的延展。虽然员工的心理契约主要表现在个体层,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为群体层,二者在表现层次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共同的价值渊源使它们形成了密切的关联与互动。这种互动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心理契约是企业文化存在的基础,但企业文化是员工心理契约在个体层面上的总结和升华;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改变是随着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变化开始的。
二、心理契约违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企业文化的建设的过程实质是搭建一个员工与企业都认可的心理契约平台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让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个体(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重点是企业内部员工)行为背后的不同价值观达成一致,培育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并在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提升心理契约的稳定水平,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促进企业发展。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从正面采取措施稳定和保持员工心理契约平衡,还必须重视从相反的方面采取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契约违背进行治理。从字面上看,心理契约违背指“单个员工在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的认知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其核心是愤怒情绪,个体感觉组织背信弃义或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2]对心理契约的违背,已有的研究主要归纳为:心理契约违背可能会导致员工抱怨、辞职、忠诚度下降等后果。但在这些研究中,深入地对心理契约违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总结的并不多,也没有形成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治理心理契约违背的指导理论和应对措施。
我们认为,心理契约违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对企业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主要表现为:
1.企业文化建设的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全面的调研,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态度、观念、期望等,[3]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体系并拟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在企业文化建设准备阶段,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影响企业文化调研的准确性,进而使文化体系设计及实施方案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发生偏差、背离,削弱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根据莫里森和罗宾逊的研究,员工意识到心理契约违背的行为反应主要有表达、沉默、忽视和退出四种结果。其中,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是表达反应,在此模式下,员工会积极的配合调研,主动与组织者沟通。这对组织获取准确的调研数据是非常必要的。其余三种反应模式都带有消极的特点,员工只是消极的配合调研,并不积极沟通,这将会导致调研结果产生缺损。因此,在表达模式外的其他模式下,文化调研数据的准确性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可控的偏差。
2.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实施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心理契约违背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员工对企业文化所宣传的企业理念、价值观产生质疑和排斥,给方案的传播和执行形成障碍,影响企业精神文化层的统一。方案实施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将重新构建起一个与前期不同的企业内部文化环境,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于方案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将对员工以前构建起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带来冲击。因此,这一阶段心理契约违背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
已有的研究表明,方案实施初期,员工的心理契约更多的具有关系型的成分。但在企业文化方案开始实施后,心理契约违背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当关系型契约被违背时,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失望和不信任感),同时契约中的交易型成分增加。另外,由于心理契约被违背,员工对二者的相互关系重新评估后,倾向于认为组织应给他们的回报更多,或他们应给组织的贡献更少。所以,在方案实施阶段发生的心理契约违背对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
3.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整发展阶段
调整发展阶段是指在方案实施阶段之后,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主体工作进行评估,并在已经取得文化建设成绩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在这一阶段,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力起到削弱的作用,为强势企业文化的建立形成障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阶段,是判断企业文化强弱性质的阶段。主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是看该企业的文化要素是否与员工的心理契约、思考方式之间形成较大层面的一致。这一阶段如果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的认知,该企业文化对其思想、态度、行为进行引导的作用和功能就不能发挥出来。这实质上是弱文化的表现。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阶段的评估中,通过评估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水平,来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契约违背治理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心理契约违背影响的特点,采取具体的治理措施如下:
第一,企业文化调研的精细化展开。企业文化调研的全面展开,应该赋予企业文化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员工心理契约状况的功能。同时,要在调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设计处理心理契约违背的针对预案。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有以下步骤:首先,企业文化调研的工作要以小单位进行(30人为宜),人数多的单位要分组进行;其次,调研工具中应设计专门的测试员工心理契约水平和内容的问卷或调研提纲;第三,每个单位的文化调研要复合使用问卷调研方法、座谈会调研法、单独会谈法等,以确保全面的收集信息,建立员工心理契约档案;第四,对调研过程中,产生抱怨等反应的员工启动心理契约违背治理预案,弥合心理违背导致的消极心态,积极地参与到文化调研活动中。
第二,心理契约违背的预警机制建设。为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中期阶段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执行,应设立一套可以对员工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及其行为反应进行提前处理的预警机制。这一套预警机制运行的主体思路可以是:首先,建立员工的心理契约档案(这是前阶段的工作成果),在档案内对员工心理契约水平进行评级,并根据研究结果,预测可能影响该员工心理契约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根据心理契约违背可能性评级的高低,对不同级别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级别的信息收集。如对关键性员工中心理契约违背可能性最高的员工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可能导致其产生心理契约违背认知的信息产生,则启动相应的心理契约违背治理预案。及时地在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认知的早期,对其心理契约进行修复,使其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保持动态平衡。
第三,心理契约违背治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前述心理契约违背预警机制的运行,要求企业在其组织或工作架构中进行针对性安排,设置相应的处理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工作岗位或机构。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职部门中进行安排,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创新安排。
第四,其他辅措施。治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心理契约违背影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具体开展工作时还需采取以下方法:第一,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化企业“诚信”作风的建设。主要要求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率先垂范,不要向员工空口许诺,以免产生心理契约违背认知;第二,完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对因误解导致的心理契约违背最好的解决之道;第三,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好感,提升员工心理契约稳定水平,减少心理契约违背认知的发生。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陈维政,刘云,吴继红. 双向视角的员工组织关系探索――I-P/S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1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兴城市文化事业建设台州市路桥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37-02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城市的商业区。经商氛围浓厚,文化意识淡薄,建区10年后仍然没有图书馆。2004年,路桥区图书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发展为今天的具有一定软、硬环境的,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城区图书馆。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一个役有实体馆、没有图书、没有办公场所的图书馆何以在“商业之都、文化沙漠”中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文绿洲?其中,必定有许多创新的理念与举措可以给予新兴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启示。
一、现实情况与发展成果
路桥区是台州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濒临东海,全区总面积276.6平方公里,辖4镇6街道,常住人口人口43.64万,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7.8万。路桥地处台州人口最密集的温黄平原中部,历来是商贸发达地区,宋时便“商贾云集,车辆辐辏”,现在路桥已成为台州市和浙江省东南部的商贸中心,渐成“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之势。从台州市的整体情况看,文化事业薄弱,发展不够,对于文化建设与文化融合的重视程度一直排在经济之后。作为台州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路桥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路桥建区初期,大部分人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的,无暇给予路桥的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如今,路桥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水平,2010年的人均GDP将达10000美元,即将跨人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而然也会更加注重文化生活品质。然而,路桥拿什么去满足市民隐性的、迫切的文化需求?建设公共图书馆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于17世纪中期起源于欧美国家,在其产生后不久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与普及。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其绝对的公益性与开放性。中国与欧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英国每一万居民就有一家图书馆,德国6600人,瑞士3000人;中国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公共图书馆中,有很多仍然以“藏书馆”的实质存在着。路桥图书馆在建立初期便将自己定位在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文化、人才的孵化器。历经多年的发展,路桥区图书馆已创建了一个文化集市、九大文化品牌。文化集市包括:“南官人文大讲堂”、“南官人文大展坛”、“蔡啸书场”、“翰墨雅集――艺术沙龙”、“文学沙龙”、“横泾塘沙龙”。九大文化品牌包含了文化集市的前四项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乡村图书馆援助行动”、“未成年人读书节”、“商都文化”、“乡村人文大讲堂”。与此同时,共享工程、虚拟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建设、图书馆分馆建设等工作也已初具雏形,正在逐步成熟。另外,路桥区已把建造区图书馆放到优先发展序列,一座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即将落成,内部拟设数字图书馆、音乐图书馆、艺术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梦的地下城)、女子图书馆、柯璜纪念馆、地方文献陈列馆等特色馆。届时,图书馆将真正成为路桥的“第二客厅”,对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提升路桥文化档次、营造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以一个文化集市与九大文化品牌为基础应运而生的“南官书院”在路桥区域内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被浙江省社科联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图书馆研究工作之一的“路桥灰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的品牌栏目“南官人文大讲堂”,获得了“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荣誉称号;馆长也被评为“浙江省讲座工作先进个人”。
二、工作特色及发展理念
在新兴城市发展文化事业不同于大城市,在保证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要创造文化资源,激发文化需求,引导群众参与,正所谓“道在民间”。路桥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谙其中之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市民,在路桥区域范围内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的文化生活。总结路桥图书馆的发展经验,有几项工作尤其出色。
1.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和信息共享体系。路桥市民是幸运的,虽然路桥图书馆的实体馆仍然在建,但是借阅常见书籍已不成问题。路桥图书馆曙光医院分馆、博爱医院分馆相继成立,合计可借阅图书30000余册,市民均可到曙光医院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这是路桥建区以来第一次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路桥在实体馆落成之后,两分馆仍会持续运营,分馆数量与分馆的藏书量也会适当增加,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借阅服务。图书馆的经费一直很紧张,为分馆提供的藏书都是从新华书店赊账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克服困难,承办了规模宏大的路桥未成年人读书节,配合春晖小学的爱心教育,组织学生捐书,送书下乡,成功举办了“乡村图书馆援助行动――爱心捐书活动”,提高了螺洋居图书馆、新桥居图书馆、金清镇图书馆3个试点乡村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图书馆积极与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等九个在线网站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了免费试用权。与此同时,图书馆网络建设也有了可喜进展,网站目前已正式开放。
2.创办“文化集市”。“文化集市”借鉴了“传统赶集”的概念和形式,按照一定的节奏与频率(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居多)举办活动,使市民习惯性地参与其中,让文化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文化集市包含了六个栏目,内容涉及讲座、展览、说书、文化艺术沙龙。每个栏目都有不同的定位,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具有路桥的本土特色。文化集市的栏目设计十分科学,文人墨客相聚一堂写写毛笔字、谈谈诗歌;农夫小贩摇着蒲扇听方言说书;阳春白雪、下里巴都可以到人茶馆就坐听讲座。其中,办的最出色的就是雅俗共赏的“南官人文大讲堂”。自创办以来,一直V2"公益免费、自由开放、以文会友”为宗旨,坚持每周日办一场(法定节假日除外),至今已举办100余场。随着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大讲堂已被市民视作商业之城中的一块人文净土。与之相呼应,同样是一周一期的栏目“南官人文大展坛”也致力于传播、普及人文,展览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已有了一批经常性的观众,吸引了一些个人与单位的主动合作。可以说,图书馆与“文化集市”之间已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为路桥百姓奉献了不少文化大餐。“文化集市”也已成为了新兴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献。据了解,目前路桥区尚无项目
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已有4个项目进入浙江省非遗名录、19个项目进入市级非遗名录、160个项目进入区级非遗名录。路桥灰雕艺术于2008进入省级非遗名录,其“幕后推手”就是路桥图书馆。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保护工作涉及图书资料、刊物、报纸、老照片。目前,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已集中到路桥图书馆,得以保存。另外,与当地媒体联合开展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在群众中反响颇高,无数群众主动将珍贵的照片资料送到图书馆,其中不乏佳作,能很好地反映上个世纪路桥的风土人情,图书馆杂志《商都文化》每期都会择优刊登。同时,图书馆邀请了不少专家、学者、同行在南官书院共同召开了多次地方文献研讨会。
三、经验分析与启示
几年来,路桥区图书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文化事业单位,却作出了一番令人敬佩、令人赞叹、令人振奋的不平凡的业绩。分析路桥区图书馆的经验与成果,可以得到几点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体会。
1.要有优秀的领军人物。加快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关键在领导。一个具有全局观念、良好的管理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精通业务的领军人物不仅能够让一个机构良好的运转,而且能将社会上文艺积极分子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将上层建筑与普通市民连成一条线,从而拉动一个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路桥区图书馆馆长是路桥区引进外地人才时从武义图书馆调入的。担任武义图书馆馆长期间,他白手起家,将武义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图书馆的样板。到路桥工作后,同样从薄弱的基础上起步,带领着一个团队以图书馆为根据地全方位开展文化活动,为商都增添了一份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充分说明,文化事业需要热心人,更需要一个具有服务意识,能组织、引导热心人的领导者。
2.耍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理念,以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发展。2009年,路桥区图书馆曙光医院分馆正式揭牌成立。图书馆采取的合作方式借鉴了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成功地实现了图书馆分馆的社会化运作。图书馆为分馆提供图书、管理软件与业务指导,曙光医院为分馆提供场地、基本设施与工作人员负责对外开放服务。2010年,借鉴曙光分院的成功案例,图书馆再次寻求合作,在台州市博爱医院设立了第二个分馆,初步满足了市民的借书需求。路桥图书馆还计划在新馆建好之后建立馆外馆、流动馆,让图书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实现路桥市区范围内步行15分钟就可借阅图书。
创新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出的点子不少,能够实现的不多,所以说现在比善于创新还要关键的就是如何行动起来,将点子付诸于实践。少说多做,创新才会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办讲堂不是路桥图书馆的原创,百家讲坛、浙江文澜讲坛等等都已办得相当成熟,但是,将“南官人文大讲堂”办得如此成功,不是每个县级图书馆都能做到的。办大讲堂面临的难题很多:没有场地,到处借;缺少经费,尽力省;没有讲座资源,找“关系”。大讲堂采取通知不组织的形式,在第一期开讲之前,路桥图书馆已经做好了门庭冷落的准备,但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意料,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00多场,吸引了社会上各类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获“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称号的图书馆中,路桥图书馆是唯一依靠租借场地开展活动的,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罕见。可见,“敢”字也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之一。
3.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以人为本应当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指个体,也指群体。各个文化事业单位,包括非公益性的与公益性的都是充当着社会文化的引导者与整合者的角色,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培养服务意识、积极为个人与群体创造好的平台与资源,扩大文化事业的辐射面,推动社会形成以主流文化为主线的文化神经网。
“融入群众”是我们以前长提的一个发展文化事业的举措。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风气日渐开放、民间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环境下,“面向群众”要比“融入群众”更为恰当。身处文化事业发展核心的精英们要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要尊重大众文化、了解大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其打着精英文化的旗帜孤独行走,不如让优秀的大众文化领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蔡啸书场”、“南官人文大展坛”、“商都文化”等都扮演了市井中的文人角色。这些文化活动既贴近百姓生活。给了百姓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又具有传播人文的重要意义,让市民充分互动,各得其乐,再恰当不过。
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文化事业不同于学术研究,它更多地担当着一个传播者的职责。关起门来修炼,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行不通的。想要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先要“引进来”,在自身强大之后再“走出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形成良性循环。“南官人文大讲堂”能取得今日的骄人成绩。与“引进来”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保证讲座的质量,“南官人文大讲堂”加盟到了“浙江文澜大讲坛”中,使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成为了其长期支持单位;与台州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紧密战略协作关系;与杭州市、温州市图书馆达成了合作关系。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大讲堂始终保持高水准与向前走的态势,也造就了路桥图书馆的“讲座外交”与“乡村人文大讲堂”的盛况。如今,路桥图书馆已成为了台州最具有价值的讲座资源库,为台州市椒江区图书馆枫山书院、台州市曙光医院、台州市警察学校等提供讲座资源。这些活动拓宽了路桥图书馆的交际范围,为拓宽业务活动、开展延伸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5.要以小见大、持之以恒。与大多数单位一样,图书馆的工作很杂、很繁琐,总是小事很多、大事很少,很多工作一天、两天不做并无大碍,然而,长此以往,单位之间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而判断两者好坏的根据正是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灰雕艺术出现于唐宋时期,曾在路桥辉煌一时。路桥图书馆馆长发现许多灰雕在拆建中遭到破坏。随后,他了解到一位老先生保存了大量表现灰雕艺术的摄影作品,就与他商量,将这些作品拿去展览,让更多人关注路桥灰雕艺术的保护。2007年9月,《伸向天空的祈祷一路桥灰雕》摄影图片展在浙江省图书馆和浙江省内各地图书馆进行巡回展览。这使路桥图书馆成为了首个向省级图书馆呈送展览的县级图书馆,也在“路桥灰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风风火火搞经济,勤勤恳恳做文化。一个地区的GDP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完全有可能,但是一个地区人民的人文素养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提高是很难做到的。不是说经济建设不需要恒心,而是发展文化事业更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与经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更多地提出来了,但是。新兴城市对这两者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文化事业想要得要长足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只有加快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避免追逐短期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经营行为,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年末,国美集团召开“未来发展战略及新品牌会”。期间,国美公布了以“信”为核心的品牌理念和企业文化,率先将以“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立足于对全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的兼顾,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多方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和共享价值。
“国美能够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上率先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国美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日常经营实现了深度融合,有效避免了以往企业经营与文化建设两张皮的困境。”一位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专家如是表示。
据了解,在信文化理念下,国美致力于构建涵盖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完善信价值观体系,通过多方共赢切实履行“成就品质生活”的使命,实现“成为备受信赖的世界级零售企业”的愿景,助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
具体来说,其一,国美通过互动导向管理,为员工担当责任、施展才华和创造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国美以“相融共生”为导向,以契约精神为依据,以彼此的价值贡献为前提,构建与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互信、互助、互利关系,从而实现各方协同,以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其三,国美只有不断帮助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成就生活之美,才能持续领航零售的未来,成为备受信赖的世界级零售企业。
此外,国美的信文化理念还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在信文化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国美还携手海尔、联想、索尼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供应商成立了“信联盟”,致力于构建以创造需求为核心的、和谐共赢的现代供需机制,在国内零售行业率先探索出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三者协同发展、和谐共赢的柔性发展模式,从而放大产业链各环节的福利,为构建“信”商业文化氛围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事实上,国美的信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构建诚信的商业文明氛围上,通过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信体系发展也是国美信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成立至今27年以来,国美电器已累计向社会捐赠各类善款、物质累计高达数亿元,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杆。在贯穿2012全年的“上学路上?国美同行——会员爱心公益接力站”活动中,国美共为全国各地65所偏远地区学校捐款近90万元人民币,并提供数以万计的学习及体育用品,解决了近20000名贫困和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后,国美集团第一时间启动200万元救助物资款用于雅安灾区的先期救援工作。并由距离灾区最近的成都国美分公司组织第一批援助小组,在民政局车辆有限的情况下,紧急调配8量国美货车,将首批物资送往灾区,其中包括10万瓶水、2000箱方便面、300顶帐篷,尽全力为灾区人民提供应急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