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程参与 实训教学 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

1 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是什么?当前关于职业意识的定义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意识形态三个角度来论述的,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完善和消化吸收的过程。职业意识必定是在就业前、择业中、就业后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认知、道德认同、文化理解等一系列主观活动,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必定对学习、择业和就业乃至升职一系列过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职业意识统领职业生涯对职业的发展起到调节和整合的作用。职业意识的形成是知、情、意活动的统一。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的是职业二字,应该包含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文化、技能和身心素质。职业素质提供给从业者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稳定的职业心态,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业者本人及其服务的对象都获得良好的感受。

3 校内实训教学分析

传统的实训教学的定义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今天的校内实训教学往往以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为依托,设计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在现阶段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倾向于职业技能的锻炼,而忽略掉了在校内实训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舍弃的大好的树立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素质的时机。后果就是,校内实训教学仍然只是职业技术模拟,距离真正的职业和就业仍有不小的差距。

4 免疫学检验实训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情况

免疫学检验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基础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课程的特点是技术复杂、原理抽象,因而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门考试课。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学生主观因素造成了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并未获得足够职业训练的结果。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以往学生学习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校内实训教学进行了改良,决定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实训教学的执行过程中。

首先对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我们根据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范围将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划分为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免疫检验化学,免疫检验标记技术,综合免疫功能检测四个大项目。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者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出可由学生承担的部分并准备实施。每个项目实施间期需要进行阶段性考核,全部完成后需要对全程进行综合性考核。

在第一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中,我们在培训学生使用实验室基本设备和器材的同时,加入临床实验室的设计理念,管理规则。在经过测试学生满足校内实训对本项目的要求后,实验室管理教师就会根据学生对项目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将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作为贯穿整个学科的基本任务布置给学生并予以监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任务状态下,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并逐步熟悉实验室的规则和日常管理,为日后使用同样场地进行的其他实训项目增强兴趣,并且能够为日后就业甚至是升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化学以及第三个大项目中免疫检验标记技术,我们将临床实验室中技术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性文件引入实训教学过程,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将要贯彻始终的标准意识、质量控制意识、程序意识。同样在这两个大项目中我们设计了感染、超敏反应、自身免疫、肿瘤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对疾病和检验技术认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组织工作进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必要的职业素质。同时抓住学生每个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将“意外”转化为珍贵的资源。在协助学生分析发生这些意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珍贵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更早期的形成职业意识。

第四个大项目综合免疫功能检测的设计中为学生设置了复杂的情境,对应临床实践中复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测过程。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考察前三个项目中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应用先进的、前沿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目的。学生们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会使学生对职业方向有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并更主动的表现出逐渐积累的职业素质。第四个大项目的执行真实的为学生展示了自己专业的职业状态。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没有了像刚刚接触本课程时候那样的畏惧学习的情绪,更加愿意进行实践活动了,对职业状况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5 结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有意识引入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由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的自我感受、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看来,如此的尝试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毕业生和就业单位都对此表示认可,说明我们的这种尝试在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3]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

15:19-21.

[4]林莉,曹大友.关于职业意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301-302+304.

[5]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4:13-17.

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邢丹(1978- ),女,天津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85-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高低。“职业素质”是反映高职学生质量的关键参数,是衡量高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过于重视人才技能培训,忽视素质教育,学生缺失职业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无锡5所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250名高职学生和无锡市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与走访,旨在梳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职业素养的两个方面(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三个维度(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进行设计,共18道题目。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2份,回收率96.8%,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97.1%。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共9道题目。

2.调查结果。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第一,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有超过74%的高职学生已经基本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但其中只有26%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理想规划,48%的学生有职业理想规划,但不系统;只有2%的学生表示是在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28.7%的学生在比较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而不了解专业就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占到了将近70%。

第二,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75.5%的学生认为职业能力对高职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有3.2%的学生对职业能力持无所谓态度;52.1%的学生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技能最重要,23.8%的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11.3%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最重要,1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

第三,学生对职业品质的认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51%的学生更看重工作的环境与待遇,45%的学生看重个人的提升空间,仅有4%的学生选择工作的标准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59.2%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是谋生的手段,比职业道德更重要,36.5%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对在锡企业进行的结构式访谈调查显示:在锡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是敬业精神,占38.5%;其次是合作意识,占20.1%;第三是诚信意识19.7%;接下来依次是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素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无锡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强,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学生,但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不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较差。63%的企业建议要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技能训练方面实现校企对接,大部分企业建议学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不足

1.职业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很模糊,不了解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未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职业发展目标不确定,进而缺乏动力。虽然不少学生做兼职,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践经历,不能把实践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2.职业能力不足。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的和通用的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指从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的能力。通用的岗位能力指除开专业岗位能力,且是取得成功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组织协调、自我学习、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高职学生“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严重。

3.职业品质缺失。职业品质包括道德、责任、诚信、奉献等品质。“先学习做人,再学习做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会不仅看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学生的职业品质,但很多高职学生的职业品质却严重缺失:简历掺水造假、随意毁约、挑剔工作待遇、不愿做基础工作、频繁跳槽等。

三、职业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

1.对“科学主义”思潮的误读。20世纪,“科学主义”思潮侵入大学,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甚至贬抑,“职业至上”“技能至上”统治了高等教育。虽然科学主义对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片面强调科学教育就会失去其自身应有的科学精神――启真、启美、启善,人文精神的式微成了科学主义发展的代价。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关于人文精神的熏陶、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内容被打入了高职教育的“冷宫”。

2.功利主义驱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把人才培养目的简单地设定为“制器”而不是“育人”,具体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只考虑岗位特殊技能的要求,强调教育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在功利主义的驾驭下,过度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专业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3.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缺少系统体系,学校内部、校企之间没有形成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合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学校与企业相对独立,人为割裂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仅依托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缺乏学生素质培养的计划,缺乏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

1.转变办学理念,实现“三育人培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转变职业教育是“技术教育”的观念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正确审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确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这种多元、复合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高职学生顺利完成从 “工具人”到 “社会人”再到 “职业人”的转变。

2.遵循养成规律,实现三阶梯递进。三阶梯递进是指“在遵循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分阶段融入高职院校三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整体设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体现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①具体如下图所示。

3.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三课堂联动”。“三课堂联动即将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日常养成训练的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②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按照职业素质的各种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后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境耦合”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4.鼓励全员参与,实现“三载体管理”。从学校层面看,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或者企业,而应进行顶层设计,改革课程和评价方式,构建全面科学的“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尝试探索,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课外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从企业层面看,要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前端,企业指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共同组织管理。从教师层面看,要切实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体现职业精神,实现“三文化”融合。外在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③这里的文化即校园、行业、企业在内的特有职业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围绕要“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创业模拟公司、创业典型进校园、学术报告、科学文化艺术节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素质;通过在校内张贴企业文化警句标语、工作操作流程图解、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使学生自觉地认同行业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注释]

①②俞立军.“全景式”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1(17):92,92.

③潘懋元.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高职发展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50.

[参考文献]

[1]戴艳,朱雄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的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4950

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RqcGpYclhKSFlRUDE1anZpSzI0azYzR2s1VkV5OTJRc2k1NGhkS

3E3L0ZUMXlXQnhV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

HtwkF4VYPoHbKxJw!!&v=Mjc2MTFNcU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

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质;构成;基本特征

职业与人的一生密切相联,是人安身立命之所在。而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就。医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医学生要想避免0.1%的缺陷,就要从学生时期做起,全面加强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将来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职业素质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

职业素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职业性。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并且总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职业素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稳定性。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并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个体职业活动的全部时间与空间中,职业素质的表现在时间上虽然偶尔间断,但总体却是持续的;职业素质的表现在空间上虽然有时相异,但总体上却是一致的。职业素质表现的这种持续性与一致性,就总括为职业素质的稳定性。职业素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内在性。职业素质虽然是任何“职业人”身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职业素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职业素质、同一职业素质的各种成分,都是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它们相互联系、难分难割,统一地作用于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之上。职业素质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可塑性。个体的职业素质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

职业素质的构成是指职业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划分。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内容规定,我们暂且把医学生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两大类。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社会角色要求、职业使命感和人文修养等,它集中地表现为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也自然地体现在从业者自我行为的规范、进取心和工作信条上。

职业意识中的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地位、作用、意义认识和评价的标准。它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医学生来说,社会型价值观――强调对人的热爱,热心社会活动,尊重他人价值,注重人文关怀,是最重要的。

职业道德即职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包括公民职业道德;依法就业、从业的职业品质;对单位、社会负责,与单位、国家的兴衰共荣辱的强烈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等。医疗卫生事业的最终研究对象、服务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对人的研究和服务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要对人民极端负责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人们需要按照这个位置规定的行为办事。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生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角色。职业特点要求医学生要具备以下特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恪守医德,淡薄功名利禄;患者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重奉献,少索取;仪表端庄,行为文明。

职业使命是指个人的重大责任和在工作中要达成的目标。医学生的使命正如医学生誓言中写的:“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人文修养包括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

职业能力(包括潜能),即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医疗服务的职业特点要求医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状况与结合方式,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模式。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就看其是否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具体来说,医学生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宽厚实用的医学专业知识,沟通、获取信息的“语言”知识以及复合交叉的边缘学科知识。

能力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在掌握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态上。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成才关系极大。因此,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发展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

除了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之外,医学生还要具备基本的健康素质,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与其他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都要求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不同之处表现在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要结合入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的适应性和成长指导,可借助《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通过职业测评和生涯人物访谈等手段,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未来的职业世界;要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医疗卫生类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逐步解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怎样去干等问题,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涯规划,使得医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2.加强专业教学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课教师,必须要熟悉、了解临床工作,深知医疗服务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如果这些教师能结合本专业、本职业的具体情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强化见习期和实习期的管理

医学院校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会相应为医学生安排较长时间的见习和实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医学生对见习和实习没有充分重视,他们有的利用见习时间进行娱乐活动,或者利用实习时间复习考研。学校应与教学基地密切配合,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教师要在保证完成带教任务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顺利度过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社会化,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4.加强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带教教师的生命线,是否具备带教资格的基本要求。所以,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积累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不仅是关系到带教教师自身的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大事。此外,带教教师应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提炼,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楷模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修炼自身的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树立“患者第一,带教第一”的职业观,真正体现出高尚的职业素质。

四、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包括:(1)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医学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应该贯穿于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虽然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由于职业特点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但是这种培养必须建立在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2)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职业能力是主干,职业意识是保障。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全面加强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姚红,黄紫华,王士才,等.医学生学习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55.

[2] 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18.

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年轻护士 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34-01

临床护理工作中,急、危重患者较多,并且病情发展变化快,经常遇到紧急抢救。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可以提高年轻护士的职业素质,既是护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又是护理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但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综合培养过程,通过对科室年轻护士多年职业素质的系统培养,使得科室许多年轻护士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 在校学习阶段

养成教育: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与引导,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反复作用,以不断促进个人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1]。

陶冶性教育: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陶冶性教育。如学校可以通过护理史料,熏陶、教育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通过教职工的示范,优化、美化校园环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受到职业文化环境的熏陶,并唤醒她们的职业意识。

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必须将正确的认识自觉转化为自我行为控制和自我完善。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自己订学习计划,能进行自我检查、总结。

加强实践锻炼: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并反复训练,使之固定;而不良的品质和行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发现并加以纠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课,课外活动,临床实习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锻炼,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考核评价:根据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对学生实行的考核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学生既能产生示范、激励作用,又能产生监督、约束作用。

2 临床工作阶段

2.1 强化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护士是白衣天使,担负着保护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的使命,是温馨、安全、健康的象征,因此护士必须具有爱心、同情心,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2 培养精干的职业形象。护士的职业形象是指护士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2]。①护士的行为仪表要端庄大方,护士服要整洁、大小长短适宜,燕帽要戴正,戴稳,要穿护士鞋。②护士的眼神要友好,关注,有神采,把握表情,带给患者热情、轻松、自然的感觉。③“微笑”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一种高水准的服务。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微笑要贯穿始终,这样才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④护士还要注意日常行为举止、形体语言,如进病房先敲门,做到“四轻”;在为患者做暴露操作时,要用屏风遮挡等。良好的言行举止,不但可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还可以赢得患者的赞赏和尊重。

2.3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①护患之间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沟通中要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是在用心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②患者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一定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因人而宜,避免相互的误解。③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在沟通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患者理解你的行为,达到说服的目的。沟通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护士的必备技巧。

2.4 保有健康的身心状态。住院患者,病情重、见效慢、心理负担重、护士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要有宽宏大度、高度容忍的胸襟,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2.5 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护士在工作中,要把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熟练掌握护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疾病护理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要定期进行护理知识考核,不断巩固基础知识。

2.6 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各项操作技术大多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氧气吸入、吸痰、鼻饲等,尤其在抢救过程中,静脉通道的建立尤为重要。由于年轻护士缺乏临床经验,操作技术也不熟练,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首先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遇到操作先让老护士示范,然后讲解操作技巧,再让新护士操作。通过实践、考核,不断熟练各项操作技术。

2.7 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具备熟练的抢救技术。临床住院患者一般病情急、重、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护士必须具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树立高度的急救意识,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的变化。面对紧急情况,应沉着、冷静,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护士发现病情变化时,应保持头脑清醒,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医师及时、准确、有效地执行医嘱,备好一切急救器械,掌握急救药品的适应证、剂量和给药方法,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和操作规程。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迅速而准确。

2.8 具备法律保护意识。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日趋增多。护士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真正知法、懂法、用法,时刻保持高度的护理安全意识,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尊重患者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2.9 具备自学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迫在眉睫。年轻护士更应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本职专业。我科护士大多护理中专毕业,需继续进行护理专科甚至本科学习,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总之,在工作中一定要将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结合起来,发扬团队精神,搞好医护、护患、护护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室年轻护士培养,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一)实习指导教师以师表作用和人格魅力进行引导

在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继而以效仿。如教师在每天提前进入实训场地,下课后最后离开实训场地,对实训场地设备认真巡视检查,从备课、授课、示范、巡回指导、批改作业、课题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持认真严谨、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平等待人的工作态度,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展现在学生面前,体现教师勤奋好学、广采博览的严谨学风。

(二)在实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作风

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履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师通过上、下课点名;中途不定期清点人数;规范工作服的着装;规范工、夹、量具的摆放;规范设备维护保养;规范正确操作设备等,强化实践教学日常管理,坚持实习考核制度,把实训场地的规章制度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又显示铁一样纪律的严明。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实践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态度,摒弃个人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追求进步,并使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全面提升自己素质。学生通过车工实训,既学习了车削加工技能,又培养了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

(三)实训中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

在第一次车工实践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教师通过描述本课程的基本状况,阐述本课程对所学专业作用、意义及对专业发展、影响作用以及就业等,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明确实习目标,让学生领会“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实习要求”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实习的主动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同时,通过对本职业和行业情况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意识地对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宣传本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社会对本职业的看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增强其日后的职业尊严做准备,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四)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车工实践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使用教学方法,通过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根据实际情境以课题形式模拟出一些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达到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解决模式,最后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充分展示团队学习的重要性。

(五)在实训中调动学生实践主动性,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车工实训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巨大的机床、高速转动的零件、四处乱飞高温的切屑、高速转动砂轮等,这使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惟恐遭遇不测,不敢操作,有的学生因自己动手能力差而产生自卑感,不想去操作等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实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讲解,并详细讲解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方法,把安全教育贯穿实训教学的始终,对错误的操作方法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教师用精湛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用学生加工的零件向学生展示,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主动性。学生操作中出现问题时,老师与学生一起详细分析错误和原因,讲解知识要点、技能操作要点,并且操作演示,尽量让学生弄清楚,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的操作积极性。

(六)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利用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灵活机动改变训练方法和步骤,争取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做到实习课件与生产产品相结合,使学生在加工产品时,认真分析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认真操作,大大增强实习操作的严谨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项目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台阶轴零件的加工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发车台阶轴项目任务书形式,给学生一个实践工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车台阶轴项目任务书要求,分组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车台阶轴任务分析;制定车台阶轴工作计划,确定工具、夹量、刀具,编写车台阶轴工艺步骤;实施台阶轴车削、检测;并对完成台阶轴车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与小组各成员及其他组各成员接触,相互交流、沟通、讨论,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完成了工艺分析、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零件工艺分析、刀具选择、切削参数选择、制造工艺等以及机床的使用与操作,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训练了其在实际工作中与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