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当前全球面临着水危机的局面,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
早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联合国和一些专家就多次疾呼:“当前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除了天然原因之外,再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地破坏环境造成污染所致,主要表现是:在城市高速扩张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领导和单位为了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不顾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将一些高危化工产业建在中心城市附近隐蔽角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做吃子孙饭断自身路的蠢事。不是以资源支撑能力、环境容纳能力、社区承受能力为先决条件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造成了不少难以挽回后果。据2010年5月31日国家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猛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而全球对水的需求却增加了6倍。如果对水资源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不能更好的加以保护和管理,那么到2025年,2/3的人将面临严重缺水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面列举一例吉林市曾经发生过的水源污染的实例。
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有两家新建化工厂,距吉林市仅15公里,建于松花江上游主要支流温德河岸边,2010年7月28日因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洪水将这两家化工厂7000多只有毒物料桶冲入松花江,引发了吉林市民的水质担忧,激起了下游哈尔滨乃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民高度警戒,为捞桶防止事故扩散,某部一参谋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另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报的河比廊坊一些小电镀厂将巨毒的工业废水未处理就排放到河里,河水变成五颜六色,渗透到地下污染了井水,引起癌症;山东潍坊一些工厂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到地下渗井,严重污染地下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1.2 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质能力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自来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如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比旧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项目多71项(新标准106项,旧标准35项),并且新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就浑浊度这项指标来说,新标准要求小于1~3NTU,旧标准要求小于3~5mg/L(相当于6~10NTU),即新标准对自来水浑浊度的要求应好于旧标准6~10倍。国家之所以将保护水资源提到如此高度,多次和修改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民生的理念,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小康社会,圆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高端仪器的养护,提高水质检测水平和监理力度的实施对策与效果。
吉林市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水资源人均占有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个丰水城市。因松花江发源于生态环境最佳的长白山区,水质优良,现吉林市区取水段,属于II~III类水体,一年四季有近300天原水浑浊度低于30NTU,人均生活用水标准为136~159升/日,在国内居高水平。著名诗人贺敬之曾赞扬吉林市松花湖水源:“水明三峡少,湖秀西子无”。联合国福布斯组织把吉林市列为最适于人居的城市。我们做为水务工作者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提高水质,把吉林市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城市,尽职尽责,不懈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2.1 选拔人才,汇聚民智,提升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资质,为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检测项目的实施做好组织准备。
2003年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正式挂牌营业。同时配备了一批大专以上文凭,一专多能、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27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5名,研究生2名,其余为助理工程师。
2011年7月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技术监督局进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资格的资质认证,在全省是第一名。
2.2 按照化验设备的操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要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应配备必要的、适中的分析间,其中气相色谱室3个、液相色谱室2个、离子色谱室1个、总有机碳分析室1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室1个、原子吸收室1个、αβ射线室1个、原子荧光室1个、流动注射室1个、分光光度计室1个、理化检验室1个和微生物检验室1个。
2.3 加强高端仪器养护工作,保证仪器高效与安全。
(1)吉林市水质管理检测中心配备高端检测仪器有:美国安捷伦气质联机仪、德国耶拿原子吸收仪、美国戴安离子色谱仪、法国JY-24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HP6890气相色谱仪、德国耶拿总有机碳仪、美国爱德仕两虫捕集装置、美国戴安液相色谱仪等14台大型仪器,总价值达1600万元,可以检测新标准106项全部指标,这些仪器的特点是快捷、准确、计算机操作实时高效。是人工操作效率的数十倍,其中价值100万元的气质联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化验仪器是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其运行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化验能否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由于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电压波动幅度大的问题,分析仪器本身对电压的自调能力有限,我们将每台仪器都配备了稳压电源和UPS。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气质联机,分别进行了单独深埋接地,既避免了雷击又减少了辐射,环保、又安全可靠。
(3)化验仪器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它关系到实验的成功率,监测数据的准确率,还可以适当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年限。如ICP发射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进样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化学分析中点击的使用和维护,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分析中输液泵和色谱柱的使用及维护等等。平时的基本维护和保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由于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水质检测中心设备使用率达到100%,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既保证了水的质量也实时地知道了生产操作,是保障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2.4 2012年水质管理检测中心汇聚民智,克难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水质监测任务。
(1)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浊度合格率97.6%,余氯合格率98.4%,色度合格率100%,嗅和味合格率100%,细菌合格率100%,大肠菌合格率100%,CODMn合格率100%,国标30项合格率100%。
(2)管网水综合合格率99.1%,浊度合格率96%,余氯合格率98%,其余指标与出厂水指标相同。全年出厂水、管网水没有发生水质事故。完成了年初公司制定的各项水质指标。
(3)全年完成日检1378个水样,检测16536项次,全分析237个水样,检测8769项次。
关键词: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BC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3-02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在目前环境治理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分析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特别是作为我国污染物排放重点领域——工业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不仅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而且能为改进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成效。本文拟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看成一项投入产出活动,采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提供参考意见。
一、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主要是利用线性规划来对决策单元的各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主要包括CC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等。而CCR模型和BCC模型只能用于相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效率比较,因此属于静态效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主要是用于不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比较,评价研究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细分变化原因,因此属于动态效率分析。由于CCR模型中未作凸性限制,而采用规模报酬固定假设,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决策单元(DMU)的生产过程都处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所以本文采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分别研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
(二)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工业环境治理投入越大,产出即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因此,本文拟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为产出指标。相对应的,投入指标也应该是相对数,本文采用的投入指标为工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和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2005-2010年上述投入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集为样本,研究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在此基础上,把工业环境治理看作工业企业的一项投入产出活动,利用DEAP2.1软件中的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对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综合评价。
二、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静态分析
(一)纯技术效率
表1显示,从华东地区各省份的比较来看,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江苏、福建和山东四个省市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连续6年都为1,说明位于当前技术条件下、不考虑规模因素,这些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即这几个地区利用现有技术能力很强,在现有生产规模下所投入的工业环境投资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浙江省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在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均为1,说明这些年技术效率有效,6年的平均值为0.898,处于华东地区的中游。安徽和江西的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华东地区最低的,6年的平均值仅为0.594和0.556。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不够好,需要依靠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效果。从整个华东地区来看,2005-2010年平均工业环境投资纯技术效率为0.864,小于1,这意味着整个华东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
(二)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反映了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环境投资的增加对产出或收益的影响情况,是衡量投资规模的安排适宜与否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整个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79,比较接近于1,即总体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规模效应。其中,上海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规模效率是最高的,除了2009年为0.895外,其余年份均达到1,说明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投入产出规模最为适宜。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979、0.949、0.927和0.926,都接近于1 ,说明这些省份的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偏低。福建和山东的规模效率平均值仅为0.695和0.691,说明其工业环境投资治理呈现投入产出规模不合适,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
(三)综合技术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的大小不仅反映利用现有技术的有效程度,而且反映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快慢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0年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整体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747,表明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仍存在25.3%的投入资源浪费,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投入产出在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具体到各省市,上海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是最高的,接近于1,显示其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最优。其次是江苏和浙江,分别为0.926和0.826。而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因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偏低,而导致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相对低下。
三、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动态分析
(一)华东各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看,表4显示2005-2010年整个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2.8%,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了6.1%,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为6.4%。从各省市来看,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提高最多的是福建,提高了23.5%,主要是技术效率得到16.8%幅度的提高。其次是江西、山东、安徽和江苏,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均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7.7%、14.8%、12.5%和12.4%。最后是上海和浙江,分别为提高6.4%和3.8%,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基数较高,导致增长幅度较小。说明随着国家和地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各地区都加大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升,从而使得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从技术效率指数的角度看,福建和江西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6.8%和11.3%;山东、安徽和江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7.8%、5.6%和5.5%。说明在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方面,相对于上期技术效率水平,这些地区2005-2010的技术效率从动态看是提高的。上海的技术效率指数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上海的静态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各年的值均为1,所以动态技术效率指数不变。而浙江略微下降了3.2%,说明浙江的技术效率略微下降,一般可通过管理者提高技术能力予以改善。而技术效率指数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技术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华东地区各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均大于1,表示这些地区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也表明这些地区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使环境治理效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规模效率指数来看,除了浙江省外,其余省份的规模效率指数值均大于1,显示浙江省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技术变化指数表明的是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从技术变化指数来看,2005-2010年,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的变化指数都大于1,其中浙江技术变化指数最大,其值为7.2%,说明其技术创新方面做得最好。整个华东地区的均值达到6.4%,表明华东地区工业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华东地区各年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各年的变化情况来看,2005-2006年华东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了18.1%,技术效率增长6.8%,技术变化指数为10.6%。2006-2007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增长28.7%,技术变化下降了10.2%。2007-2008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变化增长20.8%,技术效率下降了2.6%。2008-2009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下降6.8%,其中技术效率下降3.7%,技术变化下降了3.3%。2009-2010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2.3%,其中技术效率的贡献为4.2%,技术进步的贡献所占的比重较大,贡献率为17.4%。从平均值来看,全近年来要素生产率指数增加12.8%,其中技术效率增长6.1%,技术变化指数为6.4%。说明华东地区各省市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日益改善,而效率的提高是依靠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
尽管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金额逐年增长,但是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环境治理投入的规模效率接近于1 ,因此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产出也会有效增加,即环境治理的效果就会越好。对于规模效率比较低的省份,要改进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结构。
(二)促进环境治理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技术进步是提高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有效手段。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资金在工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为了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可以出台相应技术驱动的政策和标准,加大对环境治理高新科技研发的鼓励,并增加创新资源的投入等等。
(三)有重点地提升环境治理投资管理和决策的薄弱环节
如前文所述,对于技术效率比较低的省份,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因此,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经验,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控制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以最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 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刘 英.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281所乡镇卫生院效率分析[D].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生院,2011.
[3] 聂华林,陈绍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0(4):5-8.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促进性引言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检测,随着环保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环境检测,国家环保单位也提升了企业环境评估报告的标准,这就使得环境检测慢慢的被重视起来。环境检测是利用相关技术对环境进行检测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合理进行环境治理。
1.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对环境进行检测有两个关键点需要进行注意,一是对样品进行收集,在对样品进行收集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周围的环境情况来进行收集,在进行收集的过程中要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样品的收集变得更加合理。二就是要把环境检测当成环境管理的一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环境质量进行掌控,才能针对环境管理现状来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让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1)环境质量评估环境检测功能体系的建设能够确保现有环境特点和数据信息能够有效体现,确保在后续工作开展环境中具备良性延伸依据的同时,能够依据完善的环境手段为后续城市经济建设功能提供良好和完善的规范制定标准,同时为后续生态自然与经济体系的协调提供良好的审核平台,环境检测职能能够确定相应区域环境内部条件,从而依据动态信息的有效获取确定实际质量问题和关键节点,以此作为参照数据为后续治理职能提供完善的管理参照同时,更能够确保环境治理工作准确有效,这样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发现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环境破坏问题。(2)环境监测环境检测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针对地域环境进行整体协调,同时更能够依据相应数据的实时条件确定地区条件,以便为环境变化提供完善的参照同时,能够为企业功能体系的发展提供审核前提,从而确保经济体系与生态体系能够处于平衡。
2.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检测对于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包含了制定环境管理标准,控制污染源排放,排污统计以及征收排污费和辅助环境管理等方面。(1)促进行业水平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个时生了实质性的变革,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生产运作模式转变为以科技、先进设备运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将21世纪发展成为科技时代,高新技术时代。在这一时代中,环境检测设备作为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向着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不断促进环境治理设备趋于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环境检测依托于各种检测技术与相关实验器材,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行为规范性,提高检测数据精度,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不断对环境检测与治理设备进行改良创新,在继承传统设备优势基础上积极研发新的功能,克服传统设备局限。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得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2)促进环境治理管理工作更积极环境检测工作的贯彻能够确保实际管理工作具备有效的数据基础,利用相应信息条件确定实际环境污染状况,以便后续工作开展过程中具备完善的统筹条件,从而真正将可持续化的概念与现有城市经济建设环境相融合,并确保实际功能构建目标的积极性满足发展要求,为后续环境污染的有效处理和工业环境的功能分析提供扎实基础,真正将生态平衡与城市经济建设的理念相协调,并为后续自然灾害现象埋下扎实且完善的维护基础,促进整体环境检测职能的社会积极性。其次,在落实环境检测工作中,应当秉承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需求为核心展开工作,确定实际工业污染物排放满足有效分析的条件同时,基于有效和完善的分析条件确定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够真正基于环境检测工作基于环境管理多元化的协调优势,并在后续工作环境中提供稳定的数据管理条件,促进多元化的服务环境能够被贯彻。(3)促进环境治理监测工作更完善在环境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通过环境检测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可以获知充分的环境检测数据指标,科学全面的评估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以及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企业的污染种类进行确定,判断国家规定标准下企业实际的“三废”排放情况,实时监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做好监测,随时发现问题反映出来,使得环境治理更为高效。(4)促进环境治理技术的提高环境检测使用各种先进性技术获取数据并分析,结合数据更要展开科学合理化分析探讨,将各方面知识内容系统结合起来,针对环境中污染因子成分进行准确检测,随后展开定量定性分析工作。在此期间需注意一点便是在进行样本选择时应尽可能保证科学合理性,做好样本保存处理操作,并且定量定性检测分析时也要做好数据处理。现阶段,先进检测技术已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作中去,进而不但能有效提高环境检测结果准确性,还能进一步加快环境治理工作效率,为环境治理取得更好的效果提供了充足技术保障。(5)促进环境治理科学性的提高由上文可知,当前环境检测技术手段是越来越多样,逐渐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检测目标。以下展开详细阐述,以往环境检测大多都是针对某一区域开展的,所采用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且检测科学性无法保证,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容易使环境检测效率和质量大幅度下降。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检测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创新性突破,开始逐渐向自动化检测方向过渡转变,并且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还实现了全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充分保证检测报告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准确找出环境检测动态信息,对检测人员自身行为起到严格约束规范,从而可为环境治理科学性创造良好条件,将环境检测的作用在环境治理中体现出来。
结语
【关键词】环境治理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然而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排放在自然环境中的工业污染物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把原本用于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国以往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运用协整理论,通过建立协整模型来实证分析环境治理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方法与分析
本文选取1991~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IE)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使数据线性趋势更明显,模型更具实际意义,本文借助Eviews软件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分别得到LnGDP和lnlE。
对{LnGDP}与{LnIE}作趋势图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据均无周期且有上升趋势。所以,{LnGDP}与{LnIE}均为非平稳序列,可以考虑它们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因此,需要对两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ADF检验法。
对序列{LnGDP}与{LnIE}作一阶差分,分别记为和,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序列1阶差分{LnGDP}与{LnIE}的ADF检验统计量的值分别为-3.007262和-5.767309,均小于在10%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拒绝零假设,即两原序列在一阶差分后都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序列,即{LnGDP}与{LnIE}均为一阶单整,记为{LnGDP}~I(1),{LnIE}~I(1),满足协整的前提条件。
假定回归模型为:
LnGDPt=β0+β1LnIEt+εt (1)
应用最小二乘法对(1)式进行回归,可得到如下估计方程:
Ln■DPt=6.658649+0.709934LnIEt (2)
(27.68828) (20.04500)
R2=0.961704 F=401.8019 D.W.=0.378552
由协整回归方程(2)可看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LnIE)和国内生产总值(LnGDP)之间呈正相关,即IE每增加1%,GDP将平均增加0.70993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LnIE)的T统计量值为20.04500,说明LnGDP与LnIE关系显著。R2值为0.961704,表明方程拟合度很好。
本文运用E-G两步法对两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由回归方程(2)的估计结果,可得残差序列的表达式:
εt=LnGDPt-6.658649-0.709934LnIEt
进而对残差序列εt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289462,均小于在1%、5%和10%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零假设,即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为一阶单整,且其残差平稳,因此可以认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总体上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加的趋势。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之间的协整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这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这一动态的均衡关系,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投资的大致走势,从而为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二,环境治理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合理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反,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
第三,从长期来看,环境治理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缺乏有弹性的(0
1模型设定、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1.1VAR模型设定及脉冲响应函数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优势在于不用判断是否为内外生变量,通过将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当变量是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基于VAR模型进行的协整检验是可靠的。本文对处在同一工业化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研究,通常将含有n个变量、滞后p期的VAR模型定义。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某个内生变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VAR模型所有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对第i除了影响自身,还会通过动态滞后结构对其他的内生变量进行传导。在计算时给一个变量的扰动项一个冲击,那么也影响了其他扰动项,得到的结果再冲击引起下一期值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扰动的最初影响在VAR模型中扩散引起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的变化。
1.2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参照已有的工业化指标体系,选择相关工业发展指标且与环境质量有关的变量:人均GDP、三产业结构比、工业环境污染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废气中二氧化硫(SO2)、工业环境治理的投资(EINVEST)、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NIE)。对上述的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取自然对数,这样变换后可减少异方差,不会改变各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因此,在所有变量前加上LN表示相应的数据经过对数转换为新变量,分析结果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人均GDP取对数即为LNAGDP,三次产业比对数变换为LNIND1、LNIND2、LNIND3,避免模型信息的重叠性,选取第二产业比重进入模型,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取对数变换为LNCOD,废气中二氧化硫(SO2)取对数变换为LNSO2,工业环境治理投资(EI)取对数变换为LNEI,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NIE)取对数变换为LNNIE。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统一性,在处理工业化发展的环境效应方面,选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国研网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网站和2004—2012年各省的统计年鉴等。
2模型检验、估计与结果分析
2.1单位根检验由于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会表现出非平稳的特征,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的产生,减少模型估计的系统性偏误,需要在建立模型之前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使研究结论具有广泛性。通常情况下是用增广的Dick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先设定一个原假设,原假设的假设序列存在一个单位根,再进行检验。如果ADF统计量很显著,则拒绝原假设,认为数据是平稳的;否则,接受原假设,认为数据存在一个单位根,数据是不平稳的。运用Eviews6.0软件对上面六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平稳性检验见表1。从表1平稳性检验结果可见,LNAGDP、LNIND2、LNCOD、LNSO2、LNEI、LNNIE在各显著水平上均是非平稳的。当进行一阶差分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可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它们的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都是一阶单整数列,满足协整检验条件。
2.2Johansen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一般是用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序列间有协整关系存在,即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3]。上述ADF平稳性检验得到的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进一步做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特征根迹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意味着变量DLNAGDP、DLNIND2、DLNCOD、DLNSO2、DLNEI、DLNNI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2.3VAR模型建立与估计根据AIC、SC准则,滞后阶数的选取上以二阶滞后为最优,因此确定建立的VAR模型滞后阶数为二阶滞后。对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相互效应影响的VAR模型的估计结果。VAR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5386,拟合效果较好。根据估计出VAR模型根的模可知,所有根的模都小于1,即AR的特征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体现了VAR(2)的稳定性,因此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模型中内生变量对其他内生变量的扰动所做出的反应。
2.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1分别表示各工业环境污染指标对工业环境治理变化的响应函数图。其中,纵轴为弹性大小,横轴为滞后期间数。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工业环境污染一个正的冲击,在第一期对工业环境治理有一负影响;在第二期变为正值,在第三期达到正的影响最大,而后开始下降,到第五期以后逐渐趋向于零,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整个呈现“N”型波动。说明给工业环境污染一个正的冲击,工业环境治理呈现出上升状态,工业环境污染对环境治理具有促进和持续效应。在本期给工业环境污染一个正的冲击,在第一期对工业结构有一个负的影响,在第二期达到负影响的高峰,到第四期之后影响变为正值,而后逐渐减弱,呈现“一负一正”的波动趋势。从中可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逐渐减少,最终环境污染指标稳定在零增长率这一均衡水平。
3结论和启示
从VAR模型中可见,在工业规模、工业环境治理、工业结构、工业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这些指标的相互作用下,工业规模DLNNIE对环境污染指标DLNCOD的影响率为-0.7439,对环境污染指标DLNSO2的影响率为-0.8436,表明工业企业规模的增多对环境污染有着促进作用,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工业结构的影响与工业规模大致相同,工业结构与工业环境治理呈正向关系,说明工业的任何一方面的扩大都会导致工业环境治理的成本增加。因此,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工业新型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