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建设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文化建立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落后,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
没有准确把握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有些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认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二是与企业文体活动相混淆,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给职工开展蹦蹦跳跳的文体娱乐活动,在职工工作之余丰富一下精神活动就算是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是广告宣传活动,写个报道、搞个媒体广告也算是企业文化。如此做法,企业文化建设当然不会收到应有的效应。
2.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精神、制度和物质二个层面构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支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管理者比较热忠于显现的物质层面的策划设计,可谓是样样齐全。如职工动中心建设、企业标识设计、厂歌和厂服设计、产品新包装设计、企业广告词的宣传等等。在企业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中,只重视技术、管理技能的培训,忽视企业经营哲学和价值观的培训。这样的做法只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装门面的东西,不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文化力量。
3.企业文化建设中短期行为严重
企业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是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不但要有物质条件的转化,还要有思想观念的改变,必须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很欧时间的积累。因此,建设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企业不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以为设计了一套企业文化目标模式,就算完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这其实是混淆了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期望值,而非企业文化本身。要把目标企业文化转化成企业的现实文化,需要长时期的培育建设,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不然再好的目标也只能是纸上蓝图。那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有害而无益,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4.不重视职工的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但就目前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企业文化建设远远未能发挥出全体职工的主体作用,仅仅把工作限于管理部门和少数职工代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不甚了解,也漠不关心。从企业文化的本质来讲,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特别强调关心人、尊重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刨造性。如果没有广大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意义。此外,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不注意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很难把企业的价值观转变为职工共同信守的群体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将很难落到实处。
5.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一刀切的体制产出批量的产品,统一的思想,这导致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乏味的一面。企业精神口号抽象、空洞、政治化,不分行业、不分地区都同样的词语,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毫无个性而言,让人很难识别。这就决定了不同企业应该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个性和特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差别化需要越来越明确,这就更加要求突出和强化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这也是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也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因循计划经济体制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好像越“洋味”就越“先进”,越“传统”就越“本土”,其实这两种取向都不是创新,是一种简单的模仿,都具有“不适应症”——不适应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没有促进的作刚,反而还会产生混乱和阻碍。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策及改进措施
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实现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合适的切入点,管理创新只有在关键的领域进行改革与突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较早,在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1.建立人本文化
当今管理的最新趋势之一是以人为本,其含义是从满足人在生存、相互关心、成长方面的需求出发,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逐步取代金融资本而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人本文化,首先要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以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双赢”的格局。
2.强化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增值。其次要善于运用全球信息网,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把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
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币J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有远见、不怕失败、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火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冈为其风险由白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使一些措臆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殴计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平¨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国家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参考文献
[1]周维国.以知识管理引导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管理探索
一、县级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电网企业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长期以来,电网企业积淀了丰富、优秀而富于个性的企业文化底蕴,如“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责任意识,严细认真、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以及负责精神、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等。今天的电网企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由资金、技术、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经济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由价值观、信念、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等要素组成的文化系统。但是,由于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目标单一,受经济利益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阻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的意识不浓。少数员工认为,在供电企业只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多售电就是多创经济效益,文化学习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学不学无所谓。因而在政治和业务学习中比较敷衍,兴趣不浓。
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没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学习成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差事。而且学习的科目针对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够活泼,照本宣科,硬性灌输,员工不关心,没兴趣,学不进,因而效果不明显。
重形式,实际效果不理想。在建设内容上,要么用空洞的口号、华丽的说辞装饰企业,造成企业文化口号化;要么使企业文化虚置化,“包装”、“炒作”现象突出,追风、作秀、摆花架子,使企业文化建设“纸上谈兵”;更有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能往里装”。在建设的方法上,有些企业完全依靠专家、秀才策划、指导、设计,忽视员工的全过程参与,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重形式、急功近利,缺乏特色和个性。
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一些企业组织活动时,局限于文体比赛、文娱活动,缺乏互动,没有创新。
缺乏文化氛围和底蕴。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员工 把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寄托在领导者身上,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
部分员工的价值观念淡薄。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信念淡化,道德滑坡,不想作为。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影响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县级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企业建设与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引导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以及弘扬企业精神。为此,县级供电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如下策略。
改善学习方式,从提高兴趣入手,提高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改变简单的教育方式,由过去的强制性、指令性转变为参与性、指导性;从说教式、注入式转变为符合心理规律的诱导式、解惑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员工广泛参与和容易接受的新方法。
培育企业精神,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企业精神体现着企业的最高价值观念,要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提出本公司的企业精神,并进行提炼、培育,使之成为激励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源泉。要使企业精神不至于成为一种动听的口号,而成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动力,就要采取多种手段,宣传先进典型与鞭策批评后进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全体员工进行“三个代表”和科学文化、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与信念、期望和追求、传统习惯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建立培训机制,夯实教育基础,促进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市场经营、资本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水平。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人才成长。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建立培训机制,夯实教育基础,树立学习意识,努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加强供电服务文化建设,树立企业新形象。供电企业改革后,服务的作用日显突出,服务的功能日渐俱全,能否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服务文化是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全面落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宗旨为目的,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制度、服务承诺等。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因此要不断创造性开展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供电服务品牌,以优化环境为条件,以提高信誉为根本,认真组织实施“诚信电力”工程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注重规范服务,积极探索优质服务新载体,使供电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打造供电企业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文化层次,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应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每年在基层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和体育比赛的基础上,还要组织职工积极参加上级举行的文体比赛活动,以凝聚和调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互联网+”;制度建设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不同社会生产生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也随之出现新型特征。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途径。在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必须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型趋势,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概念解析
1.1“互联网+”的概念
虽然社会公众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互联网+”的应用,但由于不同层面应用形式的不同,使得各个群体对其具体概念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就一般概念而言,“互联网+”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发展共同推动下,以互联网为基础演进和催生而来的新型经济社会形态[1]。从字面含义来理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在传统行业发展中,通过合理的应用互联网平台,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期创造出新型发展机会。
1.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其具体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源自企业员工阶层,自发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动态化运行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涵更加丰富,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
1.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深入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指导;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对应的规范作用,其能够通过对员工个人活动的规范,尽量避免由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出现危害企业利益的现象,能够确保员工在企业规范要求范围内活动[2];三是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凝聚作用,企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但是员工的凝聚力水平对企业经营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将员工凝聚至同一思想共同体内,确保企业能够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能够从精神层面更好提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更好地融入集体工作。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新趋势
2.1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更高
企业文化在形成之初,多是基于内部管理层面提出和完善的,能够较好地辅助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外延也随之扩展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助互联网渠道,企业与客户之间也能够构建更为通畅的交流渠道,为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2.2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受推崇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多是由企业领导层面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特征甚至是个人爱好而提出,对企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在企业发展中,构建全员学习、全流程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学习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2.3“互联网+”推动企业价值观调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青年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改变了员工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亚文化群作用更加明显的情形下,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分层逐渐消除,并且青年员工具有更强的个性特征,以此使得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不断提升。
2.4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自媒体类型不断丰富,这既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又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开展途径更加多元化。对于管理层面而言,不仅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宣传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还要能够借助企业网站、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等多种新型渠道提升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通过这些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构建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立体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2.5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模式在速度和扩展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同传播途径在信息延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不同的思想观念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交流碰撞,从而为企业文化创新带来新气象,避免了传统僵化模式的企业文化体系所造成的桎梏。但是从消极方面而言,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容易被抵消掉,不仅给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会出现较多与时展要求相背离的内容。
3“互联网+”时代下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策略
3.1强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是任何时代企业经营中都不会滞后的思想。对于企业管理层面而言,必须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领导层面应当身体力行践行企业文化,通过自身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为基层员工起到更加积极的带动作用;其次是要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特征更加明显,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只有借助更加高效的设备体系,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4];最后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必须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能够真正从思想层面对员工成长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从而构建起新型的企业管理发展体系,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3.2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建设企业文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更加便利,员工已经从传统模式中企业文化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兼具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由此使得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内容组织要能够以员工的需求转变为导向,加大自身变革力度。在部分企业发展中,内部组织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员工不再是被管理对象,而是企业的内部客户。随着这种新型变化的形式愈加复杂,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反馈作用也更加明显,为员工提供更具有包容性、接受程度更高的企业文化内容,才能够确保其真正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3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因此要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必须要革新原有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文化管理的人性化水平和柔性化水平。人性化的体现主要是以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基本导向,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完善企业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构建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以此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4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持续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要能够在制度中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辅助部门,合理划分不同部门的职责内容,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作机制,引导不同部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二是要能够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能够结合企业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晋升激励通道,构建更具有团结奋进力量的集体文化;三是要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通常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保持对应调整,以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5];四是要能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急管理机制,无论是对于积极向上、具有正面作用的事迹,还是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紧急事件,在出现紧急情况和问题时,都要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对应的信息,在预案要求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处置,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水平。
3.5基于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
借助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双向交互甚至是多向交互,是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相关人员不仅要能够借助多种互联网渠道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传输,还要能够依托新型传递机制,尽量减少传统建设模式中层级过多、建设内涵出现偏差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与基层员工发展目标相符合;另一方面则能够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结语
就整体上而言,“互联网+”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管理层面应当借助互联网时展带来的契机,不断革新自身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升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14-115.
[2]石惠中.“互联网+”时代中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20(4):88-89.
[3]刘筱,谢翔.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新闻前哨,2020(7):43-44.
[4]张晨琳.互联网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20(13):178-179.
1企业文化的内涵
虽然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等感情领域,而广义的企业文化除了包含狭义企业文化的部分,还加入了物质文化,也就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人员构成、生产资料情况以及物质成果和公司环境。总而言之,将上述的观点概括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以及他的员工在生产、经营以及发生变革时,企业员工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准则。他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一种信仰。就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没有制度条文的规定但是每个人都会去遵守。其中,价值观念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
2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尚处于起步阶段,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相比还有着很大的不足。并且,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因此,中小型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勿被一时的进步蒙蔽双眼。
2.1缺乏足够的重视
中小型企业往往将利益放在首位,所思所想均是如何才能将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企业经营的重点放在了物质领域而不是精神领域,对企业文化这种精神方面的建设不太感兴趣。据针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归功于什么方面,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认为是企业文化,而其他五分之四的企业认为是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等。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的中小型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事实,但是由于长期的忽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现在的中小型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渴望建立起适合的企业文化但又不知该如何下手。或者,由企业领导自顾自的为企业文化划定边框,不考虑底层员工的意见。这种行为无非是领导在为整个企业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定,这种企业文化得不到底层员工的支持,根本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
2.2企业文化定义模糊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之初就是为了谋求短期的利益。因此,他们注重的是战略决策。所以,对企业文化根本就不会有一个长远的定位。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形成的。另外,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的所有决策都是企业文化的反应,但是,想要把这些零散的文化积累到一起,就需要企业家开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积累整合最终归纳出一条合理的、并且适合自己企业现状并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企业文化。另外,企业文化并不是商品。在目前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打出自己的企业文化用来吸引大众,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作用,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的业绩。
2.3重模仿,轻创新
虽然我们说先模仿再创新,但是模仿并不意味着拿来主义,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对于一般的工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等等,比比皆是,当我们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因为听得太多而麻木到没有感觉了。几乎在所有的化妆品牌中都会打出“纯天然”,“不刺激”的口号,可能这些和自己企业、自己产品性质完全不吻合。模仿也要模仿的聪明,要吸收对方的优点,并和自己本身的特点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并不是草草将他人的文化纳为己用,哪怕是完全不沾边的领域。
3解决方案
3.1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我们知道,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刚刚起步,和外国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就可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通过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研究,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企业总会在保持自己企业核心价值观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新形势,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使企业文化显示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很有趣的是,这些企业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而不是与我国某些中小企业的以经济利益为先相同。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加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要强调“团结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四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可以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准则,争取取得长足发展。
3.2树立明确的义务观
在上文也提到过,世界一流的企业无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社会。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在精神层面就要达到这种认知。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因此企业不能够唯利是图,而是要在盈利时,想到回报社会,也就是让利社会,这样往往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建立诚信机制,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客户体验。
3.3增强生产经营中的文化含量
除了在精神方面的,上文也提到过,广义的企业文化也包含物质层面。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只有把握了先进的科技,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然而一个企业想发展首先就要提高员工的素质,重视对高科技的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制造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1 中小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不论大小,如果要取得长远发展,都应该着力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或者无暇顾及。
1.1 大多数中小建筑企业对企业文化缺少战略思考和决策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日常的生产经营,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对长期利益的战略考虑不周,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战略是一个比较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东西,认为企业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情,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使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1.2 中小建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个性,雷同化比较严重
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很多是一味模仿或者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将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做到有机融合,进而培育出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1.3 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的设计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因此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到厂房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者悬挂各种标语口号,有的企业设计了精致的企业徽章、统一服装,还有企业的旗帜等。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1.4 企业文化建设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联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进员工产生自豪感与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建筑企业为建设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企业文化不能够真正渗透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5 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
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是我国当前许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所犯的一个通病。可能一些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高额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总是表现出急功近利,期望通过短期的、表面化的投入,就能很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大幅度提高。然而,其结果总是只有投入,并未真正有实际的产出,甚至使企业陷入一种无序化的管理困境。
2 中小建筑企业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是因企业而产生,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自身的特点上。建筑企业要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先找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领导者、管理者要做到以身作则
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管理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讲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由自发之物成为企业经营者所自觉采取的手段,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深刻认识。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往往更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理念的直接体现。它不是游离于企业体制之外的而本身就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和企业价值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应该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2 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在企业的制度中都有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一个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但是不论企业的规章制度多么的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所有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优势在于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的激情,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最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和企业影响力。通过企业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文化的规范。用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和内控机制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2.3 提炼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价值观
大多数建筑企业都确立了自己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有的甚至有特定的口号、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多种文化元素。但是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同行领先地位,在技术创新打造建筑精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更需要在具体的微观工作过程中运用企业宗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竞争能力、效果反馈等具体相关标准来检验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更真实、更具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内涵往往可以演绎出说服力很强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升华为多数员工很容易理解和实行的企业文化。
2.4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等,除此之外,更应该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例如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进度评优活动,晋升提拔、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等手段的运用。不能停留在开开会、发发奖,而是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动因及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使之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和品质。
2.5 中小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现场文化
作为建筑企业,现场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是广大员工努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展现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现场文化作为重点,把精力放在现场。要规范项目驻地和现场建设,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来全面促进现场文化建设。要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固化到职工的思想中,强化对职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对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的学习强化,对潜在危险的意识和控制的灌输,使每一位职工全面掌握安全技能及安全知识,提高标准作业能力。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品牌意识,强化员工的质量和服务意识,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把好工作流程中的每一道关口,积极打造精品工程,提升企业信誉。
2.6 为建立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克服施工环境差、条件简陋等实际困难,充分考虑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其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和“家的意识”,并与企业自觉地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另外,企业各级组织要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文学艺术和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员工创造一种重视文化、塑造自我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情和愿望,力争把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言.中国小企业[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