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质技能

职业素质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素质技能

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第1篇

>>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素能培养实践与研究 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培养 当代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法的探讨研究 数控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技能培养的关系 浅谈通过技能竞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 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护理学生的专业素质影响分析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困境和路径分析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职业技能竞赛的几点设想 职业技能竞赛引发的思考 日本的职业技能竞赛概述 浅谈职业技能竞赛裁判技能素质基础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 简论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功能 小议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教发[2012]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教职成函[2013]1号)EB/OL].2013-01-21..

[4]罗尧成,朱孟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对参赛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一、技能竞赛与职业素质

1、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指县级以上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提升,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对于学生就业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与精神理念,决定着从业者能否胜任职业工作,能否在就业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才能。职业素质包括两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职业素质,即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方法技巧等技术职业素质。 二是综合职业素质,即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创新能力等非技术职业素质。

二、技能竞赛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高职院校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是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

1、对学生专业职业素质方面的促进

(1)明确职业方向。学生在实训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对所学职业技能的适用性存在困惑,再加上学校设计的一些实训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很难理解实训内容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的作用。而通过各种职业岗位的技能竞赛项目,把技能竞赛引入到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明确职业技能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经过技能比赛后,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认识,专业兴趣更浓,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与此同时,技能比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技能水平、张扬个性的舞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凭借比赛检验学习成果;寓赛于乐,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隐性技能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可以让一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差异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强化锻炼,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如通过CAD职业技能竞赛,让掌握专业知识不同程度及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相互配合完成某些图纸设计,每个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融合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精华,并进行协调整合加以运用,才能在竞赛中比较理想的成绩。通常在这一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常会感到知识与技能捉襟见肘,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明白将来努力的方向。通过参加竞赛,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搞好技能竞赛,就必须调动所学专业知识,不仅理解更要熟练。因为所有的技能竞赛不管时间长短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专业知识只是知道是不行的,必须熟练,知识点融合后才能在竞赛中胜出。

(5)深化专业技能的缺漏。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经过参加技能竞赛,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存在薄弱点,离优秀技术人才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技能竞赛中可以做到对专业知识查缺补漏。

(6)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书本知识中度过,而熟练技能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但是这种机会比较少,技能竞赛却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有了亲自动手,在实践中锻炼的好机会。《建筑工程CAD》这门课动手性很强,但平时理论学习本身就是很繁杂,实践学时数量也不够充足,通过CAD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的绘图处理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强化。

2、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促进

技能竞赛成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培养高职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观念、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

(1)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要时常克服设备不完善、材料未到位等种种困难,在实验室里苦苦学习与探索。更要树立一切为了集体荣誉的信念,不辞辛劳,全身心投入,高度敬业。

(2)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耐力。任何技能竞赛都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必须集中全部体力和精力才有可能完成竞赛。让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断突破自我的极限。

(3)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竞赛的过程,要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各项工作,当出现问题或故障现象时,学生必须积极思考,自行排查并解决。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克服困难、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市场瞬息万变,他们必须看透问题的实质,自己分析,自己决策。

(4)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技能竞赛一般都是以团队方式进行,这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很多时候单个作战能力强并不代表“强强联合”之后的团队就强。每个队员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队员的工作状况,团队经过仔细磨合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整体。

(5)提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技能竞赛是学生真正进行实战状态,它要调动其全部知识、全部经验和全部智力,全身心投入,不仅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还需要学生有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在参与竞赛训练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方案,不再过分依赖老师的引导,学会了“边学边干”的学习方式。 许多学生改变了书本知识无用的观点,真正感受到多学多思多动手的乐趣。

3、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一般来说是与学生的能力相对应的,学生在校时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增强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术,争做社会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信心,提高了技能、职业素质,同时提升了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历来以来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总是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对象,他们吃苦耐劳,专业扎实,富有开拓精神。

结语

技能竞赛具有常规教学所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设计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技能竞赛,在融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好就业定位和拓宽就业空间,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曲文涛.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 学业 技能 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26-02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cademic skills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ng Juqiu yang yanqing

(Yunnan L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217)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training program,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skills, weakened the students' academic education, the results of doing so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two unlike: due to the lack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low cultural quality rather than college students; unlike the talents of highly skilled application does not have a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bilit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apacity is weak.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and skills to both?

【Key words】 vocational academic skills and overall quality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从2000年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才步入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从总体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突飞猛进的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实施学生的培养方案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的教育,而弱化了学生学业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高职毕业生的“两不像”:因缺少专科生的学历素质,文化素质偏低而不像大专生;因没有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不像高技能应用人才。那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

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并举,是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的一大成就。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但是,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也依然存在,且大有突显之虑。分析其原由,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这两个核心要素孰重孰轻的辩争,始终左右着、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教育路径的设置及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可谓是“两难抉择”。

学业,辞书中解释不一,大致有“学问”、“学术”、“学习的课业”之意,现代版的网络语言中还有“学习成就事业”之说。

职业,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一系列相似的服务,职业也泛指工作,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可见,学业与职业虽然有联系,但并非是等同概念。高职教育中的职业从属于学业,学业不仅要学习职业课程,还要学量的非职业课程,以及大量的专业边缘课程。[2]

高职学生的学业,着眼的是宽厚的学术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也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如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高职学业教育十分重视职业的适应性和应变性能力,目的是使学生以较宽厚的基础和实力去迎接未来多变且多元的社会职业,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但当职业教育同时被赋予学历教育的使命后,相应学历的素质教育就不再是就业教育所能包容的。高职教育同时担负着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上,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汇点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但就其合格人才的标准素质,学业素质与职业技术素质的合成,很难有直观的线性比较和量化匹配,教育者主观考量权重难免有失偏颇。由于高职学生素质与高技能人才素质标准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学业素质或职业技术素质的教育形态和方法,谁也难辨对与错。

理论基点的不确定,因此而生的教育行为乱象频生就不足为怪。如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宽口径”与“专精尖”的对峙,前者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特征是广博多元,重在夯实知识理论和潜在发展的能力;后者则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现实就业能力的技术教育,课程设置职业化、学习过程生产化。实践中,学历教育倾向者主要表现是片面追求学业化,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嫁接与复制的痕迹较重,过分重视知识系统完整和强调学科本位;而另一极端的表现是“唯技术”,简单照搬中职的教学范式,专业技术要求最大化,强调人才培养现实的适用性。

两种思想的执行路径也不一样,反映在具体的同一专业,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有的学校是6:4,而有的学校反之为4:6,有的甚至是2:1,面对这样的反差,因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论上又依据“强基础”或“重技能”而各执一词,很难说服彼此。再加上高职学制之限,学历与职业的矛盾冲突愈烈,抢占的空间集中在公共课程的领地及专业课程理论或实践的课时分配上。当下,重视学科化教学与职业专门化教学的博弈,在高职院校间都互不相让,这种现象在校际间、在同校的不同专业间、甚至是在同类课程不同教师间都较为普遍。[1]

相对学业,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定向性,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有高度的一致性。职业主导下的教学,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带有鲜明的具体职业的特定色彩。

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中学业与职业技术的关系问题,关键还要从理念更新和机制改革做起。

高职教育的理念形成与核心概念“高”字相关。高职的“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定位,也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承担着为高新技术转化、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据此,高职的“高”,可从三个维度来定义。一是基础文化素质层面,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群”为特征,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增强;二是专业理论层面,强调智能性与技术性并重,为适应高新技术学习和创意研发的需要,能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了解前沿性的专业成果;三是专业技术层面,高职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智能型、研发型的技术人才,不仅掌握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内的高新技术,精通所从事的岗位技术业务,而且还具有根据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能独立处理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具备结合专业开展一定的技术研发和帮带中级技术人员的能力。可见,高职培养的人才非一般的技工型人才。

处理好高职教育的学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之争,还需要从教育机制改革入手。首先是专业建设机制方面,高职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当专业导向与职业面向统一后,学校在教育和帮助学生制订并逐步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学生间的互动将从根本上推进学业与职业的互动。其次是教学机制方面,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决定了工学结合是其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学中做”与“做中学”体现了学习性生产和生产性学习的通则。在这种机制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是教学评价方面,高职教育要建立相应的兼学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为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说,高职专业面向的职业性,对专业内任何课程都有相关职业素质培养的特定要求,而如何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职业因素,加强职业训导,这也是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既要立足课程也要立足职业,理论和技能必须兼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双赢”,使高职毕业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3]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丹艳.科学素养与学业成绩[J].《科教导刊》,2011,(5).

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职业能力;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15-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与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要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中职机电类专业仍在开设物理课程,如何对物理课程进行改革,使物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

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区别开来,内容上要侧重专业特点和最新技术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强调的第一属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会表达、能合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为更好地完成职业学校教学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如下几方面情况。

1、招生人数增加,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很大转变,就读职业学校还是比较被动的选择,也可说是“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的成绩上高中考大学机会不大。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不同,因而决定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独特性,教学紧扣专业实际。

2、学生动手能力难以适应专业学习需要。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看到物理仪器设备及专业设备,学生既感觉新鲜又有畏惧,80%的学生基本不能独立动手操作实验。

3、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选择专业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由家长及教师决定,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所以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中,由于物理理论知识等基础不牢,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便形成了厌学厌专业的情绪,也不利于自己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定位不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能力无特色。

二、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与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所从事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的效率,是工作和活动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职业能力除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外,更注重的职业能力是生存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着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要从事社会实际工作,没有职业能力很难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要处理好初中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断乳期”,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学习专业,用创新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力是在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培养的,所以,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物理教学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进行的,而主要是教师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应从物理教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启发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实验的影响很大,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断和思维是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方案加以指导和改正,不同的方法测量的是同一个物理量,通过以上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有所提高。

3、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波义耳说过:“实验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有利于理解物理基础理论。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并讲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操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简便的方法加以数据处理。

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马斯洛观点指出: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一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只有在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得以发展,能力的高低又反过来制约着知识掌握过程的速度、深浅和成效。必须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中,而知识的传授又必须着眼于培养能力。”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在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服务外,更应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1、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要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专业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因素还是学生个人的职业能力。学生选择职业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要为学生专业学习提出问题,又要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出解决办法。 机电专业应把力学、电学、热学等知识进行综合。

2、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应在专业实习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让学生自己投身于职业角色中。让机电专业学生到车床旁观察变速箱齿轮传动,加工设备进刀的角度及深度等,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物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物理原理与专业设备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摸索学习。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学校能学好一技之长。让机电专业学生,让他们拆开车床变速箱,掰动变速手柄,让学生观察齿轮变速及传动情况。并让学生开动机床,利用物理原理――圆周运动,学会进刀角度及深度等。

4、物理教学应根据专业特点渗透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专业不断出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单一从本专业出发。物理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特点,渗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建立跨学科知识平台,机械、汽修、电子、信息、市场营销等专业互相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更全面,在从事实际工作中就会运用自如。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物理教学要善于从专业特色中寻找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发明。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要设计研究问题,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在培养职业能力上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师”、“导游”和指导者。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校生;高素质;职业道德;加强培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极为旺盛。2011 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提出抓住职教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建议。当前,我国迎接产业升级转移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抓好职业道德培养。但在当下的职教工作中,由于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业的顺利与否以及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针对这一弱点进行调整,寻找解决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职校生的重要内容和塑造新型职业劳动者的重要条件,当今的职校生都已经是90 后,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以及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也是这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毋庸讳言,职业院校中的极多数学生学习不用功,缺乏上进心,对未来职业劳动生活缺少信心。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职校生学习和生活的过渡性特点,树立对未来职业活动的热爱信念,培养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有对这种职业及岗位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自主、竞争、义利并重和学习创新等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克服上述弊端不断完善,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职业道德建设。因此,职校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高素质技能人才,更离不开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早已不再是单纯技能技术上的了,还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集体意识、公德观念等内容。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新的就业意识,也有利于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明显弱化,实际教学中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例如,教材引用的案例都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完全忽视21 世纪的一些新的经典案例。

再有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讲实际重自我,在教学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面对这种现状,本人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不可掉以轻心,下面对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转变以往注重职业技能传授,忽视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点从课程的安排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专业课占用课时最多,基础课每周至少也有两次,而职业道德每周只安排一次,内容根本不能授完。有的职校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师,就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讲或直接让学生自学。想要转变这一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提高职业道德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使其与专业课同样重要。必须要增加课时,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把内容授完。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要保证专业对口。如果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也要尽量安排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身正为范才能学高为师。另外,要从考查课改变为考试课。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在考查课上,就会从主观上给学生造成这门课不重要的想法,学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能过就行。如果是考试课,在对待的态度上就会认真些,通过这个几个方法,应该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案例方面,内容要新颖,时效性强,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引用案例才不会造成课堂枯燥,学生没兴趣的状况。辅助主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各项基本规范,也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例如生产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管理工作等都各有各的道德规范。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多门专业的学生,分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替代泛泛而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职业道德培训的核心在于训练,即通过一系列可以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反复强化练习,从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入手,在训练行为、养成习惯过程中实现对本职工作的信念认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即使在结束课程之后,行为的训练也不要停止,在实训期间更要加强,以切实达到增强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教师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即师德教育

教师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必须实践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但是,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