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
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下都广泛使用着环境成本的概念,但由于没有公认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内容和分类提供统一的标准,因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会计学界对环境成本的认识存在着很多意见分歧。笔者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为耗费自然资源或生态资源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方式来取得。煤炭企业具有突出的行业特点,加强煤炭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关注环境问题,抑制企业短期行为,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环保投入;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而这些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符合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征
1.环境成本在煤炭成本中的比例较高。煤炭的生产过程,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的过程。煤炭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既要支付产品生产本身的成本,又要支付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方面的费用。
2.煤炭企业环境支出比其他企业高。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煤炭资源越来越少、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引起周边耕地的劣化和空气污染。因此煤炭企业因资源环境破坏而付出的代价和保护资源环境而支付的费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高。
3.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环境意识逐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这必然导致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支出的增加,致使企业环境成本构成内容和数额的逐步增加。另外,煤炭企业生产活整理动特点决定了煤炭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不断上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生的成本、投资和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概述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有两个:一是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二是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者合理估计。
企业在确认环境成本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或应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都应作为当期的环境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的环境成本支出,即使是当期已经支付,也不应该在本期进行确认。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界限,凡环境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化支出;凡环境支出的效益仅涉及一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费用化支出。
(二)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形式,但是由于环境本身的特点,又不能仅仅限于货币,可以辅之以实物、技术计量单位,如吨、立方米等物理量单位和污染浓度等化学量单位,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企业的财务情况得出一个清晰的印象。
(三)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笔者认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应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核算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环境会计科目,以及在现有科目下设置新的明细科目,从而使得环境成本单独而清晰地反映出来,又不影响原有的整体会计核算。例如:
1.设置专门的“环境成本”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预防、维护、治理环境发生的各项支出和因环境污染而负担的损失。在此一级科目下设置“生产经营内成本”、“管理成本”、“研发成本”、“采购和销售环节成本”、“其他成本”等二级明细科目,还可根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点,设置“折旧费”、“排污费”、“绿化费”、“地面塌陷补偿费”、“资源税”、“环保教育费”等三级明细科目。
2.在各类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明细下设置环境明细科目,主要用于辅助环境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环境资产、原材料——环境材料、无形资产——环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等。
四、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不是终点,它的最终目的是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环境决策达到最优。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所提供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因素加以控制,达到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目的的过程。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对煤炭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但是随着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的环境成本逐步上升。如果煤炭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机制,或者预防机制不够严格,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因此,煤炭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成本投入的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单位的环境保护成本投入而减少的环境治理成本的成本量,寻找环境保护成本投入与环境治理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Q(如图1所示)。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二)综合利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1.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过程或作业)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包括原料的取得和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使用、再使用和维护,回收和分解,以及最后的处置。企业传统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制造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扩大了企业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
煤炭企业实施产品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设计阶段、取得原料阶段、生产加工阶段、销售阶段、使用及废弃阶段;
第二步,进行各个阶段的成本计算;(每个阶段可以划分环境作业,对各个环境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步,提出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并比较分析各种方案对整个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影响,即各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第四步,选择环境成本控制最优方案。
2.基于作业成本的环境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命周期各阶段计入产品成本部分的环境成本的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环境成本通常是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采用传统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过程中去。由于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中国整理接的因果关系,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作业成本法(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定、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为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计算分配及控制环境成本的基本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类环境资源耗费;
(2)定义环境作业,划分环境作业中心;
(3)将归集的环境资源或投入的其他环境成本分配到每一个环境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4)将各个环境作业中心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
(5)以各作业中心为单位,采用具体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例如,首先对各作业中心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其次根据企业下达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制定定额标准;最后,对各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评。
五、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模式,没有对环境事项进行单独核算
我国煤炭企业采用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产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的方式用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对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而是将环境事项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原煤成本和管理费用及营业外支出。这样的核算方式虽然比较简便,但是作为高污染行业,环境成本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没有单独反映环境成本,首先,企业管理层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因而不能准确把握环境成本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无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优化;其次,社会各监管部门无法从财务上清晰地了解企业各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且不能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缺少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平衡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效益的影响,然而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只是遵循环保法规和政府部门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效益,却没有进行单独环境成本核算,更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能有效控制环境成本。因此企业无法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这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六、完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我国,要想成功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制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首先,应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规范化;再次,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另外,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二)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
煤炭企业大多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层次多,要想环境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对环境成本作出科学的规划;对各部门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无效行为,促使各部门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降低本部门内部的环境成本。
(三)选择恰当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报废回收,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的特点,即容易划分作业,建议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采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更有利于环境成本的准确核算、全面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条件 同普通的成本费用一样,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也有两个条件需要满足:一是造成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此条件是确认环境成本的第一个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意思:相关事项已经发生,也就是说与环境相关的企业经济行为已经开始,例如企业购置了环境污染预防设备;该业务事项与环境管理有关,这是将费用成本确认为环境成本的依据,比如购置环境污染预防设备,是企业为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开展的一项活动,是与环境管理息息相关的;该事项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虽然与环境有关,但是没有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确认环境成本,例如企业因生产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少量的CO2。二是企业环境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或合理估计。有些与环境有关的费用能够很容易的用货币表示,比如绿化费用;而有些与环境有关的费用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方法(定量或定性)进行估计,计算出大概的数额;还有些费用,虽然与环境有关, 但是却不能估计出其金额,就不能确认为环境成本。
(二)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标准 包括:一是环境成本确认能够定义。根据环境成本特有的属性,能够给环境成本一个特定的含义,以便企业能够明确地判断出哪些需要确认为环境成本,哪些不需要。二是环境成本确认能够操作。目前在确认环境成本时,企业还没有一定的制度、准则可以遵循,所以在确认环境成本时,一定要要与现有的会计准则及企业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并且要便于执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环境成本信息是可靠的。可靠性是指环境成本信息来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事项,并且这些事项要与环境管理有关。企业在确认环境成本时,要有成本发生的具体时间及原因等作为证明。四是环境成本信息具有相关性。是指企业向外界所提供的有关环境成本的信息,要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与报告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息息相关,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决策。
二、企业环境成本计量及账务处理
(一)企业环境成本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采用以货币为主,以实物为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主要以历史成本为主,以现值、重置成本等为次。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1)市场价值法。这种方法将自然资源、生态能源等看作生产所需要素。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那么被污染的环境反过来会作用于企业,导致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这种计量方法下,环境成本的计算公式是:C=P1·Q1-P0·Q0,其中,C代表要计算的环境成本,P0代表产量变化前的市场价格,P1代表产量变化后的市场价格,Q0代表产量变化前的销售价格,Q1代表产量变化后的销售价格。(2)历史成本法。是根据环境成本的历史属性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计量方法。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计量的环境成本等于与环境管理有关的事项(活动)当时发生的成本。企业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环境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例如,企业排放废弃物的费用、购置环保设备的费用等均是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法。(3)人力资本法。此种计量方法认为,不达到标准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企业员工的发病率、死亡率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以及加大企业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等。人力资本法主要是评价企业为环境污染影响人身健康而付出的代价,计算公式为:C=[P·(Li-Lδi)·Ti +Yi·(Li-Lδi)+P·(Li-Lδi)·Hi]·M,其中,C代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值,P代表人均净产值,M代表污染区域内的人数,T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的误工时间,H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陪护人员的误工时间,Y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Li、Lδi分别代表评估区内和达到环境标准区内的第i种疾病的发病率。由于事故而给人身健康带来了损害,损害值的计算应采用公式:C=P·M·R·T,其中,P代表人均净产值,M代表员工人数,R代表人身健康的损害几率,T代表预测的员工平均寿命。(4)机会成本法。是指企业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环境资源使用方案时,选择一种必然会放弃其他几种,被放弃的其他方案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构成了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例如企业准备就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并准备了一大笔资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罚款,这笔资金成了罚款支出,企业只好放弃宣传,那么机会成本就是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二)企业环境成本账务处理 为了很好地核算企业环境成本,应当先区分资本化环境成本和费用化环境成本,然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1)环境成本的资本化处理。资本化环境成本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设置以下会计科目,即“固定资产”、“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累计折旧”、“环保资产减值准备”等,具体的会计分录为:企业购买(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环保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相关资产的折旧费用时,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累计折旧——环保资产折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资产出现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环保资产减值准备”;摊销其他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时,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2)环境成本的费用化处理。费用化环境成本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设置总账科目“环境成本”,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置明细科目,如“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发展成本”、“污染损失成本”、“环境资产折耗成本”。具体会计分录为:企业产生资源减损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资源耗减成本”,贷记“原材料——自然资源(如天然气)”;将环境成本转入生产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贷记“环境成本——资源耗减成本”;企业进行环境维护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维护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企业产生环境发展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发展成本”,贷记“原材料”;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企业产生环境资产折耗并确认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资产折耗成本”,贷记“环境资产折耗”。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注意事项
为持续改善全区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我区大气、水环境深度治理,着力解决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严厉打击“小散乱污”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好“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小散乱污”企业污染大、能耗高、生产粗放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
二、治理范围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重点是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碎石加工、水泥构件、中草药初加工、粮食收购加工、塑料加工、饲料加工等小型制造加工类行业。
三、主要目标
摸清“小散乱污”企业情况、确定类别、分类处置,明确治理的时间节点,限定整治时限,做到排查无死角,整治无盲区。通过停产整治、提升改造、规范生产等强有力措施,关闭一批、治理一批、规范一批。2020年12月底前,实现基本消除“小散乱污”企业的目标。
四、工作步骤(一)
全面排查摸底阶段(2020年4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内“小散乱污”企业按照行业要求进行全方位、拉网式的深入摸排,务必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并将排查结果整理汇总,建立“小散乱污”企业清单,做到不瞒报、不虚报、不乱报。
(二)分类整治阶段(2020年10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要对排查出的“小散乱污”企业先停后治,制定整治方案,采取停产整治、整改提升、规范生产等措施,确保整治到位。
1.对具备整改条件的,要求停业整改,场内地面进行硬化,生产车间进行全封闭,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不允许直接排放,一律进行收集处理,安装配套的环保设施,达标排放。所有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生产机械均要求做到达标排放。
2、对在整改过程中不能整改到位或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求关闭或搬迁,做到“两断三清”。
3、对完成整改的,要求规范生产行为,在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转,达标排放,不允许存在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12月底前,各乡镇(街道)按照整治要求,对辖区关停取缔的企业进行检查核实,对整改企业、关闭企业、搬迁企业逐一验收评估,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形成专项工作总结,报送区生态环境分局。
五、保障措施
六、(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是“小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小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任务要求。要加强统筹,建立治理“小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协调机制,组织实施好辖区“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按照本通知要求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
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密切配合,联合检查,联合施策,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
形成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总结固化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巡查、治理机制,保持“小散乱污”企业治理高压态势,对“小散乱污”企业早发现、早查处,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坚决杜绝反弹。
(四)加强宣传引导。
设立“小散乱污”企业举报热线,受理、处理举报投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成本;战略控制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投入资金来改善环境问题。然而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存在的根本,那就需要一种既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还能对环境污染进行处理的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环境成本战略控制体系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原理
企业环境成本由损害成本和控制成本两部分组成,企业环境控制成本是企业为达到国家要求的环境指标或者避免因排放超标缴纳罚款而采取的措施所耗费的环保投资成本和恢复成本之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之前所耗费的成本;损害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一些环境资源等产生的成本费用。如图1所示,如果污染治理水平逐渐提高,污染排放量逐渐减少,当控制成本线与环境损害线相交于点W,环境总成本则处于第一个低点L,此时L并非环境成本控制最佳点。随着企业污染排放量继续减少,控制成本逐渐增加,损害成本逐渐减少,但控制成本增加的幅度大于损害成本的减少幅度,因此企业环境总成本增加。当控制成本增长速率与损害成本降低速率相等时,环境总成本到达拐点M。此后,损害成本降低的速率大于控制成本的增长速率,环境总成本逐渐下降。当控制成本增长为P时,损害成本也变为零,此时即企业达到零排放,环境总成本最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很难达到P点,只能不断向P点靠拢。一般而言,企业的控制成本与损害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控制成本提高会使企业的损害成本降低。企业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实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可使企业环境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随之下降,最终实现企业损害成本为零,控制成本等于企业环境总成本,此时环境总成本最低。当前的环境治理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治理要以预防为主,同时通过一些措施或办法使企业环境总成本最低,将对企业生产前的控制作为企业环境总成本控制的重点。在生产之前通过购买高新环境保护设备来降低损害成本,这样企业的环境总成本也就相应降低。
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
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可以从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资源浪费情况和环境成本控制体制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控制环境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周期下采取不同的控制体系,实现企业环境损失成本最低的效果;生产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将企业的环境成本施加到产品上,同时对产品进行评估,通过改善流程或优化生产工艺来减少非增值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资源损耗而降低环境成本;资源浪费情况分析是指企业从产品数量以及价值两个环节来确定生产过程中环境资源的重点损失环节,并采用产品设计、优化生产等手段来减少环境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评价标准是采用环境成本评估的方式来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环境成本进行分析,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成本。
(一)基于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
(1)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阶段是企业生产之前的环节,此环节基本不产生环境成本,但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企业运行所耗费的原料及生产成本,实践证明,产品生产周期中,环境成本费用80%都由产品设计阶段所确定。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企业要将生态设计融入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及材料,同时通过研发环保材料,大力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产品的可循环利用。另外在设计环节还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回收及重复利用等,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中。(2)购买阶段。一是采购标准,企业采购的货物分材料和设备两大类,对于材料,企业要尽量购买兼容好、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材料;对于设备,企业要尽可能的采购零件图2基于资源损耗情况分析的环境成本控制流程模块化、标准化同时可拆装的设备。二是采购方式。为使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可采用招标采购、网上订购以及同其他企业联合采购等方式。三是与上游合作商构建战略协作关系。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上游合作商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要与上游合作商紧密衔接,构建战略协作关系。(3)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在产品生产周期中耗费环境成本最多的一个环节,在生产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一是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更新新设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法来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尽可能降低企业在生产中的损害成本。同时应建立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发达国家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先进的方法对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掌握企业在环境控制方面的最佳减排方案,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对“三废”的处理。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企业排放的三废是主要环境污染物,企业可以采取变废为宝等措施对三废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4)销售阶段。此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在销售阶段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如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在对产品进行运输时合理采用运输工具及运输路线来实现货物运输环境污染的最小化,还可以在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中采用电子销售即网上建立销售系统的方法来减少销售过程中对环境的损耗。(5)废物回收阶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要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需对企业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加工等策略来充分利用企业的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基于作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环境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费用是依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关系,将生产资源分配到生产作业中,然后采用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作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环境成本动因将环境成本有效的施加到生产作业,然后通过作业把环境成本与企业产品相关联,以此来实现环境成本归属性的提高;二是针对环境成本的隐蔽性和负责性,利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来分配产品的环境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通过作业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有四个步骤:一是确认环境成本;二是分情况确定环境作业,并建立环境作业数据库;三是确定企业环境成本动因;四是对企业环境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将环境成本费用逆向分配到产品。
(三)基于资源损耗情况分析的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在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会生产大量的废弃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因此需要对废弃物的环境成本进行重点控制。对于资源损耗情况的分析可以详细了解产品生产成本的流向,还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环节,从而通过优化生产方案或改变生产工业的方法来减少企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图2中,企业在开始生产环节投入大量系统、能源和环境资源,经过物量中心1生产出半成品和负制品,然后半成品作为下一个物量中心的材料生产出第二个半成品和第二个负制品,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最后生产出产成品。企业在每一个物量中心环节产生的负制品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因此,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来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四)环境成本控制体制的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成本评价指标是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激励评价体系的关键,企业环境成本评价指标主要有设置和制定环境成本战略控制评价指标两大部分。设置环境成本战略控制评价指标,可以通过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成本费用评估和生态效率评价两种方法来制定。(1)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法。针对企业产品生产周期的五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战略控制方法。在产品设计环节采用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来考核,在购买阶段可采用对环保物质的购买量来评价,在生产阶段采用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在销售阶段采用对可循环利用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在废物回收阶段采用对三废的重新利用率来考核。(2)生态效率评价指标评估。生态效率指标是指环境业绩指标与财务业绩指标之比,因此采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可通过提高环境业绩指标或降低财务业绩指标来实现。制定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指标的标准有三种:一是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最好时间作为评价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具有较长发展史的企业;二是以同行业中优秀企业为参照物进行评价,所选择的参照物需与本企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水平等方面类似,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是对企业近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作者:周金琳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企业;矿区;环境成本;因素
环境成本是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要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研究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因素,进行其成本控制。
一、煤矿企业环境成本影响因素
1、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生态环境的价值由本身的使用价值决定。因各种自然资源的生成条件不同,造成了资源价值量的差别。一些对人类有用性强的自然资源生成条件较高,生成成本就高。需要较长的地质过程和特殊的条件所形成的自然资源就珍贵,资源价格就昂贵,这不但与生成成本较高有关,并受数量稀少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的稀缺程度必然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影响其价格高低,稀缺资源总会越来越珍贵。耗用这种资源需要承担的环境成本自然就会提高。这种环境成本是资源型生产企业耗用自然资源应共同承担的,如煤炭企业。生态环境系统本身还可以间接地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反映出一定的价值。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这种自然要素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功能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断变化,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功能价值,在人们的生存条件有效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的功能价值就会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开采活动不同于加工制造业具有原始生产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占用和消耗煤炭资源,还会对与其相关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如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与煤炭资源伴生的煤层气、硫铁矿资源及地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会出现影响和破坏,并导致煤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这种损害成本是对煤炭生产活动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进行的补偿。由于开采区域、强度、工艺的不同,成本的高低也就不同。
2、矿区环境预防保护成本与恢复治理成本。为把煤炭资源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资源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避免环境污染和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减少而发生的成本费用。煤炭开采能耗高,对矿区地表、空气、水等资源的影响损害随开采强度的增大较快增大。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效率,降低煤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程度,要实时进行保护与治理,需要及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环境保护和预防能避免或减轻环境的累积效应,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环境预防投入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加强防护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为保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对被污染、破坏的矿区生态环境资源进行恢复和治理,由此而引起的成本费用即是矿区恢复与治理成本。在煤炭开采中,必然产生对煤矿区的自然环境要素的破坏。对此的恢复和改善要符合矿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这项矿区恢复与治理成本主要由治理费用和损失补偿二部分组成。
3、矿区环境影响成本与改善成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因液体、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矿区的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减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造成地面建筑的损坏,对此也需进行赔偿。这些成本费用就是环境影响成本。这部分费用由国家采取税或费的形式集中收取。但对资源完全枯竭矿区,因历史欠账,收补矛盾较为突出。
随着矿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人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修建公园广场等各类景观设施,使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企业为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也在建造相应的福利设施,在企业生产场所采取措施隔离噪音,降低粉尘等措施,这些投资日趋增大,并与环境成本费用相互影响,并此增彼长。
4、矿区产业替代、转产成本与管理成本。根据煤炭产业生命周期规律,煤炭剩余资源会随着矿井开采日益减少。为保证矿井的持续和产业接续就需要一定的投入,以发展代替煤炭资源的新产业,由于煤炭资源枯竭而被迫停产、转产所补偿的费用。为研发新的技术、勘查新的资源。需要投入一定资金,此投入构成环境影响成本的一部分,即煤炭开采的替代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矿井停产和转产也需要进行补偿和投入。就构成了煤炭企业的替代与转产成本。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煤炭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类环境管理机构,积极进行环境管理,这些费用也构成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1、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预评价。煤炭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的预评价,对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非常重要。事前预评价要把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不同的方案,对各项方案进行评估,选出环境支出最少、成本最低的方案实施,实现控制环境成本目标。加强对环境支出的可控性,减少环境维护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以减少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预评价对控制环境成本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