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中教师的违规行为应该适当地细化一下、明确一下。对于举报和监督的途径,应该再明朗一下。要想搞这个活动就扎扎实实的搞好,不能有漏洞,不能流于形式。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中失职的也要给予适当的警告或者处分。
关于有偿家教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再细化一下:
1.介绍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在校内分发校外辅导班宣传材料的领导、班主任、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
2.利用家长会或通过电话等方式,诱导动员孩子参加有偿家教的班主任、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对于负责校长应进行问责。
3.介绍学生到教师家中参加有偿家教的领导、班主任、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处分。
4.《细则》中应该明确教师在家中进行有偿家教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处分。
5.要想真正杜绝有偿家教,应该对参与有偿家教的学生也给予适当的处分或者警示,甚至是在学生升学、毕业鉴定、素养评价方面给以体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有偿家教。
政策的落实方面: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举报电子信箱,并予以公示。
2.学校和家长、学生应该签署“拒绝参与有偿家教”的协议书,并公示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
文件中还应明确规定一下几点:
1.在班级学生调位中徇私舞弊的。
2.随意侵占学生课间、周末等休息时间的。
3.学校提前上课或拖后放学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
4.不按规定布置作业随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
5.侵占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实践等课节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 教书育人
1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1.1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体育教师的工作的任务、对象和教学过程决定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上理论课,而更多的则是在操场上身体练习课,因此,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另外,体育教师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担负大量的课余训练和群体竞赛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才可能出色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素养。
1.2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而劳动效果的模糊性,中介性又决定了其劳动不易被人们充分理解,而且得到的却往往低于他们所付出的。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得失,在这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发扬“蜡烛”和“人梯”精神,才是这种道德规范的生动体现而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
2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2.1体育教师的知识构成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其三是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前两种知识构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内容,后一种是教师驾驭教育过程,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一个理想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需要具有上述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他只有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有才能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才可能培养学生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只有掌握心理学科知识才能正确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
2.2广而精的业务能力,并做到积极进取,学而不厌
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运动手段和固有的教学形式来达到培养和教育人的目的。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学、练三个方面。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的任务。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和指导各种体育项目的竞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较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并精于某一项或几项,才能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利用自己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美的动作示范,树立起自身的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敬佩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实践证明,不少体育教师开始重视教育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自觉地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和学生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取得来显著成绩。
2.3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较为复杂,每位教师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能否处理好偶发事件是教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机智来源于高度的自我控制力,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分析,来源于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和分寸感。
2.4教师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体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努力实践已知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另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过程品质和个性特征。教师要重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自身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及时处理生活及工作中各种情况,善于与人相处,能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挫折,在各种环境下都经得起考验,不断调控心理状态,以适应探索未知领域和创新领域的需要。
3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论文关键词]教师道德 师德 职业道德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生命价值的判断标准,道德在保证个人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升华为社会的和谐。“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通,而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包含了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群体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哲学本源上看,道德与美同样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因此,德与美不仅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共同体现,两者在哲学根源和目标诉求上具有同质性。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以德性为核心的多项内容,多强调“德”及其内涵,实际上,师德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以美启德”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美善同源
道德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终指向是“善”,而“美”在审美思想的萌芽时期更多的是从善的角度来解读。当楚灵王面对高大宏伟的章华台自豪地问大夫伍举“台美夫”时,伍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在伍举看来,美是对各方面都无害的,而不是像楚灵王那样劳民伤财。伍举的“无害即是美”“美即是善”的美学观在先秦美学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虽然后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发展,“美”逐渐从“善”中脱离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善”始终都是“美”的标准之一。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武》乐 “尽美矣,未尽善也”,看似是将“美”和“善”分开了,但在评价标准上仍然是倾向于“善”的。
在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之初,也是常将“美”与“善”并举。亚里士多德曾说:“善是一种美。其所以引起,正因为它善。”普洛丁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虽然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美”渐渐从“善”中独立出来,但“美”和“善”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直都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六、十七世纪,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鲍姆嘉登、康德等人也将其定位为连接“善”和“真”的桥梁,在他们看来“美”与“善”并不冲突,“美”之中包含了合目的的善与合规律的真。
二、现代教育中德与美的结合
1.教师的善与美。教师的善是指“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的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升华,它包含着强烈的人格美和社会美。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美、社会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遵从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会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视教育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献身于教育事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人格美;而如果上升到人类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社会美。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所判断,形成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于真、善、美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由此可见,人格美本身就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荣誉八个部分构成。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人格美也始终贯穿其中。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应当充分显示教师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本性,实现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应当帮助学生及他人寻找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以上这些又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第二,崇高的师德与美学的崇高。教师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职业,但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劳动崇高社会意义的认识,对学生、对祖国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来自于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自我道德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职业的崇高来源于其“树人”的本质,这里的崇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也符合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在西方的起源很早,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强调,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而从根本上说,崇高来自伟大的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与我们对“崇高”的德性探讨是一致的。
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并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因此,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相应的,师德的崇高也表现出了这一对抗与提升的过程,那些在大地震中奋不顾身地护住学生的教师们,用感性形式的毁灭换来无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那些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用一生的时间表现了坚持的崇高;那些甘守清贫的教师们,正在同社会的畸形审美观进行激烈的斗争,其最终结果是精神的升华和飞跃。
2.德育与美育。崇高的师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德育和美育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两种。但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每一种形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德育和美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语·周语下》分析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目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这说明,通过人体的主要审美器官眼和耳,人们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审美感知,并且感知的内容对人本身有美育作用。因此,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德育因素,这样才能使人明辨善恶,振奋精神,归心向善。此外,古希腊、古罗马的“净化说”“寓教于乐说”等美育原则也是与德育紧密联系的。 在传统观念中,德育侧重的是说理,用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等让人们知道行为的准则和界限;而美育则侧重于用感性的事物和形象打动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但北师大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美学观》中强调,德育美学观是对以往功利主义美学观的超越,是解除功利主义美学观危机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德育与美育具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既相融也相成,而且美育能够育德,德育也须立美。
三、师德之美的具体表现
1.身教之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以身作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则著名的表现师德的事例:一位北大的新生因为要去办入学手续,让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替他看包。在他一个小时办完手续回来时,那位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守在原地。在后来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看包师傅竟然是北大副校长、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崇高的师德的确让人感动,而受他帮助的那位新生也必定能够受益终生。
身教之美包含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包含仪表美、体态美、外在行为美,而内在美则主要表现为主体的人格美。在对教师的审美评价中,气质、风度、性格、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较为重要。虽然它们多是人的内在美,但却能够外化为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为外在美。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的总和,或者是指行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的行使公民权利责任义务的资格。人格美历来都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所展现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体现着个体道德修养的完美程度。
在教育战线上,无数教师忘我奉献,无私耕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理想境界,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许多教师的自由精神超越了生与死的世俗考量。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典范的人格精神都具有原创性的生命魅力,可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2.言传之美。教师的言语表达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能够将高尚的师德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语言之中。例如,一位姓缪的教师刚开始给一个新班授课,自我介绍后就听到学生中有人“喵”的一声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缪老师并没有生气,接着说:“我还没有讲课呢,你们就夸我讲得妙,那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希望你们能一直夸我妙。”这样就巧妙地缓和了尴尬的气氛。
多元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文本,应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联系生活,在感知和体会中加强职业素养的提升,以言促行。《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单元的《职业》一文,印度诗人泰戈尔用诗意的语言,借儿童的视角,阐释了对小贩、园丁和更夫三种职业的理解。这些看似平庸的职业,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意味着简单、纯真、自由和快乐的生活。笔者在执教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做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专一行的职业道德品格。与此同时,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理想帐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从小我树立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了,我的理想改变过吗?•就读职业高中,我现在的理想又是什么?•选择的专业是我将来就业工作的方向吗?•我的人生价值要怎么体现?我要的幸福是什么?•我的幸福要怎么努力得来?(二)现场实践,展示专业与口才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结合专业创设多元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战演练人际沟通交往技巧,内化职业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课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锻炼学生的口才以及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在职教口语交际《提问》一文,我在学前教育专业上课时先深入地分析然后让学生场景模拟幼儿园园长现场招聘,却显得效果不佳;在另一个幼师班,我就调整策略,让学生上台来模拟班委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接着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提问中所出现的不足,然后再让深入分析提问的技巧,最后再让学生模拟幼儿园园长现场招聘。学生们参与积极,为了演好角色准确提问,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全面考虑提问的角度,尽量展现自己作为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截然不同的表演使学生深切地意识到提问在人与人沟通交流时的重要性。(三)表达应用,提升职业素养应用文是用来办理事务解决问题的文章,具有直接的实用性。无论求职应聘、事务通知、活动策划、计划总结等都离不开应用文,而中职学生连最基本的留言条、请假条、启事等都格式错误,表达不清,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以及职场工作的需要。在执教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工作需要分阶段教授应用文,并以学校各类活动拟写的通知、活动方案作为例文,让学生学习、借鉴和修改,力求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应用文。在高一阶段,教学生写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文,如《通知》、《申请书》、《请假条》、《收据》等;在高二阶段,就教学生写一些进入职场的应用文,如《求职信》、《应聘信》、《辞职信》、《活动策划方案》等等。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会了最实用的应用文写作,又能在实践中反复使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学生的知识遗忘。
多元评价标准,营造职业素养形成的和谐环境
俗话说,“用多把尺子去量学生,人才越量越多。”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高学生,看成绩论分数的标准化评价不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会成为学生形成优质职业素养的阻力因素。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从学习态度、专业技能、习惯养成出发,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应做到以下几点:(1)多层评价机制。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距大,评价标准需因人而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激励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适当放低评价标准,关注其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2)多元评价机制。斯塔费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总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既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为学生自我发展奠基的必然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搭建开放性课堂,促进学生优质职业素养的养成。
作者:蔡萍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0-01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人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和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西方人则认为,好的老师是能够和学生平等交流,在学习方面能够启发学生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标准,作为老师,只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真正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位成功的好老师。
1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基本前提之一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并且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其二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核心部分。其具体表现在要从内心里喜欢每一名学生,不仅关心知识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同时要平易近人,真诚地与他们平等交流与沟通,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要多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多鼓励,多表扬,尽量少批评,更不要责骂学生,要善待学生。教师要虚心倾听学生意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总之,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要喜欢学生;要想让学生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学生。只要教师对学生好,对学生高度负责,理念正确,方法得当,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份情,学生就会喜欢并感激老师。其三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精通专业,知识广博,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恰当,灵活,不因循守旧,讲课清楚动听,富有感染力。其四要文明执教,依法执教,为人师表,要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其五要作风正派,豁达大度,心胸宽阔。其六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课上要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充满力量。
2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指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终身学习与终身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其中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要善于管理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和纪律,要善于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件,要善于调控时间。
人们把教师赞美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炼,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承担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