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职业素质

提高职业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职业素质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第1篇

在同批进厂的员工中,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我所去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我们公司承建的第一台600MW机组,之后我又来到了我们公司第一台总承包的600MW机组三门峡工程。在大工程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对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更多的益处。

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我自己认为我已经融入了角色,转化为了一个职业人。但是在参加培训之后,我发现其实距离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培训,我在个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职业信条”。

人无志,不成事。树立正确的职业信条,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应该拥有以下这些职业信条:

敬业。树立“职业神圣”观念。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通俗地说,敬业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的意思。做事为学,有慎心,不怕劳,不虎头蛇尾,不见异思迁。也许,像我们这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能找到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当中认为来我们公司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作为年轻人拥有更远大的理想,想更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就应该对当前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具体体现。面对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敬业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关注和重用,相反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的,这是一个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应该“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乐业,人才能从职业工作中得到精神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职业的态度不同,有的是以热情拥抱的态度迎接职业,有的是以冷酷无聊的态度迎接职业。其结果是,前者把职业当成是亲爱的永久伴侣,从中获益;后者则只是得到烦恼,甚至是伤痛。所以,乐业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乐业的要求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至少要以正确的、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职业平等。“七十二行,各有差别”,我们必须树立“职业平等”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都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必须摒弃职业贵贱观念。虽然,我们在平时会听到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时候,自豪感会充斥你的心灵的。

责任心。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一份工作、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刚刚踏进社会,我们将会面临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我想只有一个拥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一路走好。古人云:“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什么职业,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进取心。有了职业,我们还必须有进取心,才能使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进取心,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想精益求精,事业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在开始工作时,应把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作为目标,这是今后扩大自己事业空间的基础。不要计较薪金薄厚,更不能自命不凡,不屑小就。而要爱自己的职业,深思研究工作改进之术,常保进取的决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取心不但是成业的要素,并且是成己的要素。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指导下,不仅要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具备应用性特征的基础上,还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会做事,更会做人,在意志、情感和智力方面达到和谐状态。

一、当前高职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运用型人才方面,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认为学习人文课程没有用处,在教育指导思想上没有给予人文课程以足够的重视。

(一)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促使高职生重专业知识学习轻人文知识学习。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学生是抱着学技能的目的来到学校,自然产生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是未来就业的唯一筹码,在学校考取专业证书是唯一追求。至于学校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是能逃课则逃课,即使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考试也是应付心态。

(二)时间短学习任务重,促使高职生重专业知识学习轻人文知识学习。高职学制是3年,真正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两年里要完成20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学习,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而轻视人文知识的学习。

(三)教育功利主义影响,促使高职生重专业知识学习轻人文知识学习。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对人文课程的学习思想认识欠缺,造成重专业技能学习,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关系到就业,看不到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对于学校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参与的热情不高,甚至产生排斥、应付心理。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有素养的基础和核心,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培育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可以提搞其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没有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在今天科技革命大浪潮下缺乏持久的竞争力。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教育成“人”——有理智、有理念、有理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因为,人文知识的宝库中积累着人类的优秀文化,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历史的智慧、思维的启迪,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使人们得到高雅审美情趣的陶冶,并为人们提供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三、加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对策

对高职院校来说,在短短3年内,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有限的教学时间应如何调配?

(一)构建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坚持育人和育才并重的原则,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开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修养和近现代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等课程,形精神教育课程体现。其次,加强学科基础,扩大专业适应能力。结合专业特色,挖掘本专业在其发展中文化底蕴,启发学生去领悟和发掘本学科的精髓和本质。

(二)把人文精神引入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美国的人文学者对人文精神是这样看待的:“如果社会资本积累不够,文化能力不强,伦理没有充分地展现,精神价值就荡然无存”。(4)今天我们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应当是以的世界观为指导,以文化修养为基础,以崇高的信念和优良的道德为核心,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于一体的一种精神。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形成养成教育,在实际技术操作训练中坚持做人与做事教育的统一原则,把“专业技能”和“人文技能”教育有机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人文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文化、文明条件和氛围。学校应努力营造人文环境,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首先,举办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系列讲座。人文知识学术讲座既可以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又可以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培养高职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开展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相关的讲演、征文、展览、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等活动,发挥文化功能,营造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升华,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得到强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再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高职生面临社会诸多挑战,瞄准市场调整专业是必要的,但我们更应从深层次上反思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模式,从狭隘的专业培养和功利化教育中分离出来,从社会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优良的道德情操,从而提升竞争力。

参考资料: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职业院校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1.目标不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4.情感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

(三)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3.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五)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社会往萎缩。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中学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5.网络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

(六)职业院校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形成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性意识和性情感已经开始萌发,希望多了解性的知识,但又怕别人发现或讥笑。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

1.性征体相的烦恼。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职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较多,明星偶像崇拜热一浪高过一浪,内在原因就是要寻求一种莫名的身心补偿,摆脱困扰自己的性征体相的烦恼。

2.性心理反应过敏。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望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等行为,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秘密。

(七)职业院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二、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2.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困惑;职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沈飞跃(1969-),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文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创造学会项目“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研究与实施”(编号:XCZXH2011K125)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G715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62-03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在6月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09年年底开始,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09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09年12月开始,对2009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猛,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个人职场惨败到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即职商。

在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多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态调整与职业意识。心态调整是职业素养培养的中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人在职场环境中自信、态度以及为人处式等一系列行为的表现。一个有好的心态的学生一定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融入企业的,毕竟无论企业的环境怎样,待遇怎样,也不管你是是不是真的喜欢这家企业,除非你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比较好,家里也看的很重,在家里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随着服务理念和职业技能的深入学习,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或职业是低级的服侍人的工作,加上酒店行业本身也存在随意加班、劳累低薪等现状,一些家长还对酒店服务员的工作存在一些偏见,很多学生面子上心理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过不去,接下来这些不好的心态就引起他们随意跳槽、抱怨、应付工作,没积极性等,总以为下一个工作会比这一个更好,下一个酒店会比这个酒店更人性化,以致多年都一事无成,在工作中毫无建树,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了青春。

如果一个职业连自己都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么可想而知对这份职业既不会有工作积极性也不会有好的职业发展,更谈不上有职业的竞争力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自己的职业接受自己选择的企业这种好的心态其实就是接受自己。

2.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的培养。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方面。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个人及整个行业的信誉与竞争力。

而团队协作包括能与他人协商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决策。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竞争也日趋激烈,个人在工作中学习中所遇到的环境、情况越来越复杂,很多工作单靠个人已难以完全处理,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精诚合作来创造奇迹,[2]学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

高职酒店专业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日益重视专业学生与企业、职业的无缝对接,实行在专业课程实习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中“将学生带出去、将专家请进来”的职业实践模式,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体会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也对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大有裨益。

3.沟通表达能力等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首位应是育人,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但高职课程设置的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相对忽略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酒店专业的学生将从事的是一个主要与人打交道的的职业,沟通表达等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陈新开.[3]所以高职酒店专业应以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和前提,立足人才职业生活的需要,加强体现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互通性,让学生把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并能将其内化为人文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审美性、伦理性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基本职业能力的掌握,为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二)营造职业素养教育环境氛围,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1.高职院校要形成工学结合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如开发职业素质教育教材,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聘请“学生走进企业,名师请进课堂”的职业素质教育体验制度;完善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体系,是学院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

2.学生要发展成熟负责的心智,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个人进入企业后的职业竞争力。如自觉参与各种锻炼自己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激发自我内省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磨砺意志;养成积极、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提高个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3.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企业要营造能吸引和培养职业化员工的环境。企业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推动员工职业能力来提升和增强企业品牌的竞争力、通过职业行为培养发展员工的职业竞争力,建立一个能留住人、发展人,给员工以潜移默化、以归宿感的和谐工作环境,将员工和企业带向自我创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侯明贤.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7(21).

提高职业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产学研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社会劳动也由过去的体力型变为智能型(智慧与能力),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应用能力。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作为一个社会人,其职业素质从狭义上体现了个体素质的高低,而广义上则影响团队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影响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今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国职业教育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其它教育相比,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它在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是三年制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始终把握“高素质”和“应用型”两个制高点,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打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已成我院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1 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它分为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前者包括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和实际操作来验证。后者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则要通过长期历练来形成,要铸就优良的职业素质,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质。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因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企业对应聘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对方拥有学历、技能等级、资历、知识层次等显性素质,而且还得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承受能力等方面的隐性素质,表明企业对员工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趋势,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挑战。

2 提高职业素质的途径

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2.1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职业素质

高职学生未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朝何方向发展,均需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特别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行业、职业结构变更与调整速度很快,高职学生跳槽频繁,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后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理实一体”,从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这些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前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鉴赏品味,尤其是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更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后者可以让学生在职业素质养成中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作为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应用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可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前者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适应各行各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般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等,具有普适性特点。后者是各行业自身固有的专业技术,具有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殊性。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素质入手,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灵魂,专业素质教育为内核,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身心素质教育为载体,着力加强素质教育,构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1)公选课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课培养专业技能。(2)课程与企业相结合、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完成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核心能力。(3)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考评体系,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协作+完成作品+平时表现,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地职业核心能力。

2.2 加强工学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课程内容体现出“能力本位”的先进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

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摒弃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立足职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强调实用性,以生产岗位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特设“人文社科及公共基础教学模块”、“专业理论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模块”、“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约70~80门课程的教学,增加工学结合课程的比例,使实训学时:理论课学时≈1:1,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直观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根据企业要求,我校还灵活设置“多学制”教学,采用“2+1”和“2.5+0.5” 人才培养模式,即2~2.5年时间在校进行理论、实践和实训学习,用1~0.5年时间到各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科研和生产,选修相关课程,纠偏补漏,进行历练和过渡,为毕业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同时,在校期间,学生还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实现持证上岗,体现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办学特色,从而达到相关生产技术岗位所需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素质拓展培训、岗位适应性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人生挫折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而达到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的目的。

为确保校企合作沿健康轨道发展,我院不仅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同时还外联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和综合性实习课题教学之后,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增强岗位生产技能,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吃苦耐劳、尊师合作、遵章守纪、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效率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院非常重视发挥企业的参与性,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计划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企业的实际需求。当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有赖于校企双方内部动力支撑,只有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院加强观念更新,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以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管理、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力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例如山东潍坊振兴宏盛精细化工公司是山东潍坊振兴焦化集团的二级子公司,专门从事对甲酚生产,多年来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是在对甲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酚工业废渣,成分复杂,难以有效利用,焚烧或填埋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我院利用“双师型”教师的专长,与其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对甲酚残渣综合利用研究及项目产业化”,成功地将有关残渣综合利用的八项发明专利转让给企业,并帮其建厂,设计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同时还编制多项实训项目,提供典型教学案例,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双赢。

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将教室与企业紧密连在一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情景教学氛围,通过参与企业工作过程,达到消化已学知识、强化职业技能、增长职业能力目的。

2.3 坚持以研促教,增强创新能力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致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新技术转化和应用,深化产学研紧密合作[5-6]。产学研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其宗旨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了顺应科技发展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研促教,鼓励教师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建设、应用技术开发等教学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科研,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该举措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促使教师将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适时渗透到教学中,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以切身体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产学研教育模式基础上,学院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共同开展产品开发、实验室建设和各种创业活动,进一步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使之真正体会到创新创业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并从中积累创业经验;学校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对内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对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并通过提升科研理念,整合科研资源、创新科研机制,不仅提高了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3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总结我院几十年改革发展历程,认为高职院校办学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思想,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增强职业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率和企业认可度,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志革.职业素质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夏,陶军,张倩.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 当代职业教育,2012,(7):87-89

3. 张振和.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与启示.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8):2

4. 王淑涨.论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创业教育.教育评论,2012,(1):24-26

5. 李保家.以研促教在“材料科学与方法”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2,252(29):28-29

6. 刘喜鸽.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科技视界,2012,(2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