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构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常态;初创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6日
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常态”,即宣告了中国经济正迈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其总体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化调整,以及主要驱动力转变等特征。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如何推动这些初创企业良性发展,继而逐步实现初创企业蜕变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和践行者关注的热点。
与其他时期的初创企业不同,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有着其独特性:一是外部政策环境更惠企,更有助于初创企业发展。十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布局和应对中国经济的“高位下行”,其中反垄断的常态化有效地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力推城镇化,增加了市场的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创业空间;惠企减负政策的增多,特别是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的增加,更是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二是创业者的知识结构更优化。与其他时期的“草根”创业者相比,新常态下的创业者要么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其学习能力强且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继而有效地挖掘市场机会;要么就是拥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社会经历,有意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学创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可借鉴的经验更丰富。全球化的今天,初创者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大数据,更全面地了解或更精准地分析其他初创企业“前辈”的经验和教训,继而整合出更适合的战略。不过,与成熟的企业相比,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在资金、渠道、人才等资源方面仍然是相对稀缺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为了增强初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能够“熬过”艰难的初创期,除了有良好的扶持政策、便利的融资环境、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优秀的初创企业主外,在初创企业流程尚未形成规范的前提下,加强构建有特色的初创企业文化既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本最低的时机,又能够有效地规避某些初创企业文化固有的弊端,打造合适的团队。为此,笔者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几点想法:
一、追“衷”明“义”
企业文化的作用巨大。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诸多的学者和践行者们都认同了“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观点,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构建和经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成熟企业相比,初创企业在资金供给、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为了能在市场上拼打出一席之地,往往会采用“短、平、快”的策略。虽然短时间之内冒尖获利,但是仅凭这种“野蛮成长”的方式发展,缺少统一的、正确的、向上的精神支柱,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生命周期是不长的。为此,“统一初衷、丰满理想”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本导向。任何一个企业在初创时期,都有成立团队的“初衷”,或是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或是推广新理念,又或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无论是什么样的初衷,不论这一初衷是模糊还是清晰,只要它被团队成员所认同并愿意为之奋斗和拼搏,那么它必然会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凝聚力,而这个“初衷”即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本导向。有时野蛮成长的方式可能很容易实现初衷,但若要使初创企业能持续地成长并蜕变成成熟优秀的企业,还应不断地丰富企业创始初衷的内涵,丰富初创企业的理想。
当然,不管是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理想,初创企业都应该“重情重义”。首先,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成长离不开所有员工的打拼。虽然福利比不上成熟企业,但初创企业应始终对鼎力相助的所有成员持感恩之心,即对成员更包容、更信任、更支持。即使在风险因素持续增多的新常态下,初创企业也不应随意抛弃为同一初衷而奋斗的成员。相应地,团队成员也应感激团队为其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其次,新常态下,初创企业若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商家与客户之间既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也不能盲目听从客户。初创企业应逐渐学会倾听并理解客户的诉求,从显而易见的市场需求背后,识别、创造并提供“超越预期”的产品、服务或理念;再次,无论是在设计、创新,还是在营销产品时,初创企业都不应该采取粗暴模仿或是恶意诋毁同行的方式来凸显本企业的能力。
二、选聘“适合”的成员
新常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演化成人才的竞争。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招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础条件。在招聘选材的过程中,初创企业应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一是尽可能地选择高素质多样化的人力资源;二是筛选出那些与企业“初衷”相匹配的人员;三是留住那些愿意与团队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的人才。新常态下创新对初创企业的安身立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面对诸多优秀的人才,初创企业要么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知识结构优秀,受过不同文化熏陶的候选人;要么选择那些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人力资源。这些高素质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是否能为企业有效地创造价值,关键还在于他们是否愿意与其他志趣相似的人员一起合作,以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既定目标。初创企业的资源往往有限,其团队规模不大,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高速有效的运转,如果团队内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观或追求与企业的初衷是相似或相同的,那么在工作中大家的劲儿就会很自然地往一处使。即使成员的个性和特长有所差别,但是一旦他们愿意与那些志趣相似的成员相互合作,那么初创企业内部的不和谐音符就会减少,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企业文化也更容易被全员所认同。
为此,在选聘人才的过程中,初创企业不是简单地高薪雇佣最优秀的人才就万事大吉,而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留住那些与众不同却又志趣相投且愿意相互合作的人才,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文化匹配性。初创企业若拥有这样标准的高素质员工,那么在其投入企业使命的过程中,会得益于其整体的多样性、高素质、创造力、执行力等,相应的企业的创新效率和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
三、组建“学习型”团队
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早已成为了个人、企业、国家最重要的生产性要素,而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的大量涌现更是让人们应接不暇。为此,初创企业应从创业之初就为构建“学习型”团队做准备,继而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动向,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跟踪甚至掌握行业知识更新的内容。这样不仅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为企业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并形成健康、向上初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初创企业一是应开放系统,始终重视并坚持学习,特别是应该将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企业的文化予以传承。于初创企业而言,其创业者及其团队的成员应始终秉持着不断从外界吸收先进知识或技能的夙愿,从内部学习并整合成员经验或技能的愿望,即让企业的员工从上到下的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二是应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即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并鼓励团队成员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保证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与此同时,还应鼓励成员打破常规,提出新看法和新思路,并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快速有效地转换成各种新知识、新产品、新服务;三是应允许企业创新失败。初创企业应明示并达成一致,创新的失败是一种必须要支付的学费,而不是一种耻辱。企业应鼓励员工创新,特别是应该以诸如奖励的方式对员工的创新努力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另外,由于初创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往往不会将组织的分工或负责的对象切割得十分具体,每个团队成员往往要同时负责好多项工作,所以初创企业的员工往往需要通过培养系统思维的学习方式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完成好既定的任务。这样做能使初创企业拥有不断学习的传统和习惯,进而逐步形成初创企业的文化。
四、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机制”
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孤立地认识、设计以及灌输,即企业文化没有对企业本身进行系统地思考和决策。为此,在构建初创企业文化时,应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视为有机系统,逐步构建与本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实现机制。一方面初创企业的顶层应重视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首先初创企业顶层应有意识地识别、梳理并归纳企业在不同发展周期中被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然后将其与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出符合时下企业发展的文化,并将此逐渐引导并融入到员工的具体行为中去;另一方面初创企业还应通过确定或调整与文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使企业文化在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制度的保障。总之,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机制既是初创企业组织重视的主要表现,也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落地企业文化的重要保障。
据相关资料可知,在我国初创企业提供了全社会70%左右的就业机会,然其市场寿命大都不长,究其因素有很多,其中不重视对初创企业文化的构建当属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被全体员工共享的行为方式。于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而言,若要使其有效地抓住时机,就应该在努力构建成熟企业的过程中通过确定统一的“初衷”为文化构建的导向;选聘“适合”的成员为文化构建的基础;构建“学习型”的团队为文化构建的内容;以及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机制”为文化构建的保障,进而为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实现企业文化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晓东.像金融投资一样做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9.
[2]彼得・蒂尔.创业企业如何打造帮会文化[J].北大商业评论,2015.6.
当我们倒满一杯啤酒时会发现:上面有许多泡沫,而真正的啤酒却在下面。企业文化这两年没有前几年吆喝得那么火了,光环也似乎越来越不那么耀眼了,但我们发现企业经营者却更加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是多么的重要。
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那些令人尊敬的企业,联想、TCL、GE、宝洁……,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企业规模和历史也很不同,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强调以人为本、沟通与合作、创新、重视顾客需求和努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等等。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失败的企业,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上。首先是在理念上就输给了那些优秀的企业,同时中国企业还缺少能将本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全力推行者。
诚然,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并不容易,但并非无规律可寻。该到我们认真喝啤酒的时候了。
〖提炼企业经营理念是根本〗
1. 注重行业特点:企业文化要与行业特性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相一致,道理很简单,别人的企业文化未必适合你的企业。
2. 广泛征求意见: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首先应该是企业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3. 提炼核心理念:其实,当我们走进企业后,可以首先问老总一句话:“您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公司的文化吗?”很多企业老总都要思考半天。他如果不是在第一秒钟就能给出答案,“答案”便已经不重要了,这说明企业的文化并不明晰——连老总都不能马上说出来,更何况员工呢!因此,企业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比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4. 扩展理念体系: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还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比如:海尔围绕核心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人才理念——赛马不相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兼并理念——吃休克鱼;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在这些理念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
5. 建设沟通渠道: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同时,企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有意识地宣扬企业文化,让顾客和客户认知公司文化,只有他们产生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才能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
〖转化为相应制度极关键〗
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念宣传的阶段,不能深入进行塑造,这一方面在于领导者缺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另外一方面是对企业文化塑造有误解,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理念塑造为主,如果把它变成制度,就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殊不知,优秀的文化恰恰要落到纸面上,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尤其对于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都应该深刻体现出公司的企业文化。著名的惠普文化就非常强调对人才的培养,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从入职开始,就一步步地接受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惠普把培训也列入每个经理人的职责,公司90%的培训课程是由经理们上的。在惠普公司的理念中,认为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惠普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楷模,就在于它不仅树立了一种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更把这种文化生根发芽,从制定科学的制度入手来落实优秀的理念。
〖让理念故事化和故事理念化〗
1. 理念故事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只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同,而是要让所有的员工,甚至是临时的员工都认同你,这才叫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导入新的企业文化时,首先应该根据自己提炼的理念体系,找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者过去相应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和表扬,并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海尔CEO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是理念故事化的典范。
2. 故事理念化: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以身作则让你离员工更近〗
1. 称呼的艺术:企业文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以为企业文化有多高深,作为高层管理者,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稍加注意,一样能塑造出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惠普,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同样,在联想集团,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都提倡直呼其名。通过这样的称呼,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如果你是一位老板,明天见到你的一位下属,试着只叫他的名字,看看效果如何。
2. 定期走访: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牧师”,既是建设者,也是传播者。不要离你的员工太远,抽出时间到你“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非常有效。通用电气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官僚主义”,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前总裁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3. 从领导做起: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的企业老总问: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答案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为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我们正谈话,恰好被安排面试的一个中层经理到了,当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作用更大。
关键词:企业 文化建设 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职工格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它可以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情感,凝聚员工的力量,可以使员工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树立奋发进取的团队意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一、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企业个性和特质的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许多优秀企业的显著特征。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持久深层的发展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设独到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物质资源可能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才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
二、透析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但企业的人文环境及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仍有所弱化,最终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片面性,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许多企业只是把企业精神写成条文挂在墙上,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上,不少员工以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就是搞好企业的文体活动等等,并末得企业文化之精髓,没有真正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因此,要实现大企业、大产业、大品牌的崛起,任务还非常艰巨。
3、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不强,缺乏参与积极性。虽然绝大部份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认可,但不少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决策、价值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认同感不强,企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也还存在,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难予实现统一。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自主状态,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企业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首先是企业职工价值理念的融合,这是文化再造的难点之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地磨合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衡量一个企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要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必须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不断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企业职工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提倡爱国、敬业、守法,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建企业和谐氛围。“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其核心内容是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侧重点放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重视员工利益上,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引领下,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趋于一致,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3、坚持“重点突破”战略,打造企业文化品牌。企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创造利润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品牌的创造过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一种最可宝贵的资源,它对企业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它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也是长期的。因此要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提炼出适合于本企业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铸造企业的文化品牌。
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与交流并让员工积极参与。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导,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组织部份员工外出观摩学习、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各类企业文体竞赛活动等方式,增进企业内部、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与产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接”,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环境。
5、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主旋律。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舆论宣传平台。舆论宣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源头,是文化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舆论宣传、网络文化创新能力,追踪其发展的新动向,关注职工群众的新需求,拓展舆论宣传、网络文化服务的新业务,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统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03-02
一、企业文化及其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重要性已为人所共识。沙因在1984年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即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自此,企业家们开始陆续重视这个虚而又实的软竞争力。1981年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就已经关注企业文化,认为它是影子般的、既虚幻无形,又无法摆脱的企业竞争力因素。其他学者,如帕斯和阿索斯、迪尔和肯尼迪、彼得斯和沃特曼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纷纷发表企业文化方面的论述,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是受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管理、伦理、价值观等思想,世界各地的华人曾凭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传统文化对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间的关联,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有助于指导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践。
纵览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模仿国外的经验,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东西方价值观的很多差异,都是基于不同文化对待外部世界观的基本假设的不同,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每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精华,先天性的文化差异并不决定竞争的成败,但东施效颦,注定失败。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构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诸多思想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给予我们以重要的智慧及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华夏族群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了我们对宇宙世界的独特的觉识、“观法”及特殊的信仰与信念,即坚信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的隔阂,肯定彼此的对话、包涵、相依、相成、相济。中文化的整体性的学说,充分显示了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它以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诉求,强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如儒家强调仁爱、克己让人、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无敌”;儒家主张以和平、公正、文明的手段来解决争端,推崇差异与兼容,协调“相似”与“相近”,以此实现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富有弹性的人文旨趣,这是真正健康的世界文化。只有解决好共生问题,实现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才可能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构建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中性智慧。中性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的资源,也可说是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处事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把“中”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成为“中道”、“中庸”、“中和”。中性智慧的精义在于克服两极对立,达到天与人和谐、人与人感应、人与物协调。中性思维在中华文化精神中的重要表现是对“和”的价值追求,表现如下:一是以“和”的理念去认识自然;二是以“和”大心态去处理人际关系;三是把“和”的理念作为一种辩证法。四是以“和”的标准去处世生活。所谓“和为贵”、“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思想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关系、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倡人与人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
3.中华传统文化在维持人的身心平衡、注重精神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儒家大力提倡求真、行善、崇美,使人类摆脱纯物欲的低级趣味。儒家的“身心和谐”、“义利兼顾”、实现“内在的超越”的思想,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人的精神价值等方面,或许是一剂良药。技术与精神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身心平衡问题。从儒家思想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道德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身心平衡的人生观,就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相结合的人生观,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重视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将个人道德修养视为通往身心和谐理想境界的最佳路径选择。儒家主张以修身为本,辅之以道德教化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对未来人类生态文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是当今和未来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自然)人关系是其核心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时,力求探寻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把天人关系视为同源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包括:一是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产物;二是强调自然界有普遍规律(天道),人也要服从此规律,阴阳相互作用的规律即性命之理,天(自然界)人尊守同一规律;三是强调人性即天道,人伦原则和自然规律的一致性;四是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境界就是天人和谐。对于古代朴素的生态文化思想,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予以借鉴并充分发扬,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生命、仁民爱物的思想。如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说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同胞,而且要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环境。二是对生物资源顺时取用、化育并进的思想。如庄子提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告诫人们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礼记・中庸》主张“参天地之化育”,就是参与自然创造和养育万物的进化过程,而非以戡天役物的态度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三是倡导放眼未来、为后人造福的思想。
三、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与途径
1.充分发挥领导者的智慧和作用。在企业文化构建中,领导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优秀的企业家与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互为因果,并行存在于一个企业。一个品格高尚的企业家,其人格力量就是这个企业的信誉、形象和文化资产;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本身就是这个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企业家素质代表企业素质,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家品质、才华、慧眼、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能使这个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一些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确立企业的共有价值观念体系和企业精神,首先,应当对与本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客观对象进行价值评价和排序,从中确定最具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同时,博采本行业、本企业、本民族以及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优秀精神,并根据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要,融会成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一套企业理念。其次,要采用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或文字或图标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加以表达,使之简明、易记。再次,对既定的企业宗旨、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经常性地进行灌输、宣传和引导。最后,管理层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发贯彻执行,使企业宗旨、价值观、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化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唯有长期不懈的努力培育,企业才能确定温度成熟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企业内形成民主、公平和自由的风气。民主自由之风已成社会主流。在企业内倡导民主,必将大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必将非常有利于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骤力及战斗力的形成,民主和自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人的尊严有时比生命更重要。因此,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必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尊严,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满足员工的自尊的需要,而员工的自尊的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那么就极为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进而形成企业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只有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骤力和战斗力,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有公正、公正的思想和愿望,更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民主合理的申诉制度作保证。
4.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能否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互相激发灵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必须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员工之间沟通气氛,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员工团结向上,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亲合力。还要鼓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使员工愿意为实现企业目标尽自己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起草《企业文化制度/手册》《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人才理念、企业歌、企业大事件、组织架构、行为规范、等等。
3、规范各项制度、流程、行为准则
4、组织相应培训
5、创建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宣传片、企业网站、宣传栏、宣传海报、办公室标语。
6、内部活动:如晚会、生日会、业务比赛、旅游、聚餐、拓展等
7、成立业余协会,丰富员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