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第1篇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

中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开始。总体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就是要求人们饮酒要遵循严格的时令,要尊礼、适量,不能随心所欲。关于酒德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

儒家思想认为,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骄奢逸。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

古人在酒宴上,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卒爵”,也就是“干杯”,这是古人的礼,因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难事。

而干杯,今人每说先干为敬,但古人的敬酒礼仪却是后干为敬。礼记曲礼说“侍饮于长者”,“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意思是说陪侍尊长喝酒,尊长举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宾主之间,则是客客气气,有节有度。

如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总要说句类似祝您长命百寿的话语,所以敬酒又叫“为寿”。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敬酒时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

礼记《玉藻》说,君子饮酒,饮了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了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因为如果酒过三巡犹然不止,量浅的人难免失态。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第2篇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中西餐的礼仪

一、中餐的礼仪

要想成为人人称赞的优雅女性,首先要知道入座的礼仪,圆桌正对大门即离入口最远的座位是上座、主客位,而最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右为上、左为下;其次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要用筷子在菜汤中捞取食物,不可以舔筷子,说话交流时要放下,不用时不能竖插食物上。用勺喝汤不要洒落,不能用嘴吹,也不能把勺子塞进嘴里,或反复舔食,当众剔牙是大忌,可用一只手遮掩口部,另一只手剔除异物。要明白餐前餐巾用作擦手,餐后餐巾用作擦嘴,不可随意错用。

二、西餐的礼仪

西餐长桌的座次有别于中餐。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备受尊重,女宾的座位要比男宾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时,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其他男女应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则就坐。当女性单独与男士共进西餐时应坐男士右边或靠墙而坐,当与丈夫及另一位男士共同时应坐其中间。

入座和离座都应从左侧,坐姿端正,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不要交叉,双手不要放桌子下面。在点完料理后打开餐巾,对折口朝外放于双膝上;用餐中需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座位上,用餐完毕将餐巾折好放餐桌上表示宴会结束。 使用餐具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要用餐刀直接进食;餐中如想休息,呈八字形刀于右侧、叉于左侧并叉背朝上放于盘中;用餐完毕时,刀外叉内并列放于盘中表示用餐结束。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约会餐桌礼仪

第一关:接受约会至到达餐厅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十五分钟便会给对方留下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来到座位后勿须第一时间拉椅就座,因为对方可能已准备好为你位开椅子,就给他一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吧。

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要紧靠在椅背上,双眼正视前方,别只顾垂头避对方的视线。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边沿上。椅子与桌旁的距离不宜太远。否则进餐时会增加身体移动的机会。

待对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对摺成长方形成或三角形,较小的则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时汁液弄污衣服。

第二关:点菜时

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介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予明确的指示,如果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随便的人只会为同桌客人添麻烦。

通常侍应会站在主人家(在这情况下是男方)身旁,记下你点选取的菜式。如果想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可告诉男方你想点的菜,再由他向侍应落单。这样强调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对他的信赖。

第三关:用餐时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发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和错误:

用餐前以餐巾角轻印嘴唇,可减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迹。

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可站起来俯前去取。

喝汤时身要坐直,头不能低下去就汤匙,而要把汤匙送到嘴边。所以汤不要太热,每匙也不要太满,更重要是喝时不可发出声响。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倾出,方便舀出剩下的汤。

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喝水,因为用水将食物冲下是不礼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有污渍,可用餐巾的角落轻印几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离席,可将餐巾对摺两下,整齐地放在椅子上,紧记弄污了一方应摺向内,以免别人看?quot;战绩斑斑的餐巾。

第四关:晚餐完结至离场

如有需要补妆,可选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中间的空档,向对方小声说明便可。拨头发、弄衣服和涂唇膏等动作只可在洗手间进行。

离席时,可将餐巾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同样要将干净的一面向外。到这里,晚餐考验已告一段落。回想这一两、三小时吃过的一顿饭,便明白只要保持心情轻松、谈吐举目自然,即使是元首级的晚宴,你也可从容应付。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禁忌

1、不宜涂过浓的香水,以免香水味盖过菜肴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时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时别随便趴到桌下捡回,应请服务员另外补给。

4、食物屑塞进牙缝时,别一股脑儿用牙签把它弄出,应喝点水,试试情况能否改善。若不行,便该到洗手间处理一下。

5、菜肴中有异物时,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邻座的人,以免影响别人的食欲。应保持镇定,赶紧用餐巾把它挑出来并弃之。

6、切忌在妙语连珠的时候不自觉地挥舞刀叉。

7、不应在用餐时吐东西,如遇太辣或太烫之食物,可赶快喝下冰水作调适,实在吃不下时便到洗手间处理。

8、女士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洁之感。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注意事项

酒桌文化一直是咱们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酒桌不仅是一个交际的地方,也是一个体现礼仪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女人能顶半边天,女性酒桌上的文化礼仪,也显得特别的重要,下面,咱们就着重介绍一下吧!

第一点:对于女性来说,酒量可能天生不如男性好,而且,女性过多饮酒,对于身体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对很多不善于饮酒的女性来说,千万不要开口喝第一口酒,否则之后就无法婉拒了。

第二点: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将劝酒当做是一种规矩,一种流行,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劝酒却不那么适宜,过多的劝酒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第三点:有的女性可能拥有一定的酒量,但是在酒桌上,却切忌不要充大,这也是咱们酒桌文化的一种,一定要等到领导互相喝完酒,才轮到咱们一般职员。

第四点:女性比较在酒桌上遵守的礼仪,是关于敬酒的,可以多人敬一个人,但是却不能一个人去敬很多人。当然,如果你是领导的话,这样就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咱们要说的,就是作为女性,你可以不懂喝酒,你也可以不碰酒,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在适宜的时候为领导添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仪哦。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喝酒的诀窍

诀窍一: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这条建议看情况而定)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诀窍二: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第3篇

(1)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

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在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

比如,心脏病、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卒中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3)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

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4)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

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五、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饿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绝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六、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绝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嘛要喝你的酒?

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傻地去一个个倒酒,否则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七、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1)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八、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2 h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直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第4篇

饮宴时,主人都喜欢劝客人多饮几杯酒,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常常会“劝”过了头,甚至有时候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根本不顾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会损害健康,实在是一种必须戒除的陋习。

说起喝大酒,有几个地方不能不说。首先是内蒙古,从一下车就有人献酒,到了宴会上主人要献哈达,用银杯敬三杯酒,边上还有伴奉唱歌的,你不喝他就唱个不停,好不容易三杯喝完,热情好客的蒙古兄弟左一个三杯,右一个三杯,实在不亦乐乎。那里的人天生酒量大,44度的“蒙古王”跟喝水似的,一会就能把你灌趴下了;东北那疙瘩喝酒更厉害,也是三杯,不过改大杯了,东北哥们儿那多豪爽呀,“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吐血”,喝完一杯想罢手可不行,敬酒的人早等着你了呢,怎么也得好事成双加深感情啊,可第二杯下肚,第三杯不喝都不行了,神三鬼四王八二。谁也不想当“王八犊子”,硬着头皮喝下去,东北酒的度数也高,像“北大荒”“草原白”,一般外地人三杯下肚就基本搞定了。

在我看来,要说喝酒仗义还得数山东,人家陪着你喝,一点不比你少。这里是圣人故乡礼仪之邦,酒桌上礼节也多,入席酒桌宾主、长幼之分绝对不可马虎,一般冲门的位置是主人或做东买单请客的;对面是副陪。同是客人左边是第一佳宾;不能坐错。分宾主落座后上酒,山东人善饮、豪爽且酒量大,喝酒颇有粱山好汉之遗风,您没听戏词都这么唱的:“大将生来胆气高,饮酒不醉乃英豪。”现在虽不用大碗却用起了大杯,流行用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一瓶白酒正好倒三杯。山东人不喜欢喝高度酒,酒一般是38度,酒名也好,像枣木棍、闷倒驴、扳倒井都是山东的。

喝酒时首先每人一杯,叫门前酒,这杯酒是每位必须倒,而且必须喝完,否则对主人不尊敬,第一杯由主人领酒,主人先要说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一般分六次喝完叫六起,每次起酒都有讲究,什么一帆风顺、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反正都是吉庆话。边喝边吃边拉呱,这杯酒不能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可以“过电”。

第一杯喝完,副陪第二杯倒上也如此这般一番,通常情况下,二杯下肚酒已在半斤八两之间,这时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少不再加以限制。正常情况客人要向主人盛情表示一下,然后各位纷纷敬酒,山东敬酒还讲敬个双杯,虽说山东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饮酒的猛烈度比不上东北人,但外地人到此都会被搞定拿下。

若说喝酒有趣,那还得数河南。我曾去过河南信阳,上桌喝酒用小牛眼杯,我一看小杯就放心了,开宴后朋友斟满七杯酒,介绍按照河南的规矩,贵客临门先端酒,七杯酒是最高礼节,请笑纳,喝下七杯酒。再碰一杯,这叫“端七碰一”,客人第一次上门就这个数。客人第二次上门是“端五碰二”,第三次上门是“端三碰三”,主、客碰三表明双方平等了,以后再来便是常客,喝酒就随意了。

那就入乡随俗喝吧,好在是小牛眼杯,一杯三五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鱼上来了,信阳人饮酒喜行酒令、喝鱼头酒,上整鱼时将鱼头对着首位的客人,此人必须喝鱼头酒,鱼尾所指的人则要陪喝鱼尾酒。鱼头酒不下肚,喝鱼头酒者不在鱼身上动筷,他人不得先行动筷吃鱼。鱼头酒为三杯,鱼尾四杯,而且鱼尾是开叉的得二人喝,接下来脊五肚六。开始我还挺美,没想到转在我这是翅七嘴八,八杯酒下肚,那哥们儿又夹鱼眼至碟中说:弟兄们都高看你一眼,这个酒你得喝……如此这般若还能喝后来的鱼骨酒,那就是骨干中流砥柱呀。鱼尾就是要对你委以重任,鱼翅酒是一大鹏展翅,前途无量,鱼背酒是倍(背)感亲切,鱼肚酒是咱俩是推心置腹(肚)的好朋友,真是没点酒量那儿宴席上的鱼是不可以吃的。

另外还得留神敬酒时“站着喝不算”,“屁股一抬,喝了重来”,还得再来一杯。河南人的酒俗酒礼,体现着河南人的豪爽与朴直,朋友设下接风宴盛情款待,必须要喝好,若不喝醉几个客人就觉得不尽人意,为此想方设法敬酒。

更多的还要数行酒令。旧时的文人雅士常行雅令,现存流行通令,最通用的是划拳。此外,主人的辈分低的要给客人、长辈敬酒,为让客人多喝酒,意在劝客人多喝几杯。

为什么这么喝呢?朋友讲自古至今,河南都是穷地方。穷归穷,可河南人热情好客的习惯总也不减。就说老祖先们喝酒,来了客人,家里再穷也要备下薄酒,总觉得酒不多,还总怕不够客人喝,便想着法先尽着客人,自己尽量少沾,有客人来,先端酒,再叨菜。如果客人不喝,就说:“咋,看不起您老弟了?”或者说:“喝不了,给老弟端过来!”或先饮此杯先千为敬,客人搪塞不过去,只好端起酒盅。

遇到真不会喝的,主人也不再强求,退一步说:“端起杯,湿湿嘴片也中。”酒喝到最后,主人仍不忘客气地说:“老兄,喝好了没有?”客人会证实一下:“嗯,喝得可得劲!可好可中了。”

这是酒俗,是河南人热情好客的一种表现,端出的是酒,而酒中盛满了敬意,若不然何以叫“先端为敬”呢。

大家细想想,古时候酒可是好东西呀,寻常人家哪个喝得起?只有待客时才舍得开一坛子来。这么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先尽着客人,也只有河南人才这般先人后己。虽然当今酒已算不得什么稀罕之物,都买得起了,但这端酒好客之风却延续下来了。

虽说酒是好东西,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友谊友谊,酒来垫底。但酒能成事酒亦能败事,真应纳了那句话“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夜里面找水,早醒来后悔”。这也是中国民间对“喝酒”的形象描述。

坦率地说,喝酒的危害尽人皆知,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在酒桌上“奋斗”着,宫员、商人、亲友之间,有人拼命劝酒,有人玩命喝酒,中国传统的小酒怡情文化,似乎有了异化的苗头。所以说,酒虽好,还是点到为止,小酒养生。大酒有害。因酒误事喝坏身体的屡见不鲜,酗酒于公于私于身体都不利,要饮酒适量而行。

袁枚在戒单中提出戒纵酒说:事情的是与非,只有头脑清醒状态的人才能分得请楚,食物的好与坏也只有在没醉之前才能品尝到。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美食中的奥妙即使在清醒时都不能说清楚,那么大喊大叫。只知酗酒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品尝它的美妙滋味呢?

酒桌上敬酒的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先秦;酒文化;祭祀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58 ― 02

商周礼制在考古学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祭祀之礼。《国语・鲁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祭祀是国家非常重大的活动。祭祀本就是通过一种仪式将规定的物品献给相应的信仰崇拜的对象以祈求赐福和得到庇佑的,因祭祀的对象不同,祭祀蕴含着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祭祀方式。但是,无论是哪种祭祀方式,在祭坛上敬献的物品中都缺不了酒。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与精神营养元素,承载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先秦酒的起源与发展

(一)酒作为一种饮品

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文明进程带来了许多或益或弊的影响。关于酒的起源,最早秦汉收集纪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世本》中就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后世普遍认为禹时仪狄造酒,并且禹怕后代贪恋酒而是国家灭亡,史称“绝旨酒”。后世发展也证实了禹的决断是正确的,从夏朝的第一个国君启就嗜酒,夏末夏桀更是以酒池肉林误国。到了商代依旧对酒非常喜爱,商对饮酒的规矩也颇多,但最后商还是没有幸免于嗜酒的商纣王手里。直到武王灭商,建立周,周代开始借鉴前代灭亡的历史教训,除祭祀的场合之外开始了大规模的禁酒。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对酒的态度也随之松懈下来,但是对酒的一些认同也或多或少的被继承了下来,人们的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酒的态度也是各有千秋。酒就这样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二)酒礼的起源与发展

《管子・牧民》中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吃饱穿暖过后,开始了精神生活的享受。随着农作物产量增加,出现了少量剩余,吃饱之后的人们开始了对生活的享受。于是,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生活中。饮酒的礼仪也随之而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不同关系不同场合各有不同的礼仪与之相对,其中的酒礼表现最为突出常见。

最早酒礼的起源,要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了周取代商时更是从酒入手,制定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各项制度,之后逐渐形成“酒礼”、“酒德”、“酒文化”。随着酒与社会生活的日益结合,酒文化开始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尧舜时期风俗文化的“五礼”中就可寻其源头,如农事节日、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活动中,酒都是必备之物。酒给先秦人们带来了矛盾的心理,人们想把酒纳入一个规范礼仪中,于是,也写下了《酒戒》《酒殇》《酒箴》《酒德》《酒政》等文字以告诫后世。

古人在宴席酒桌上的礼仪是十分考究的,宴席有不同级别,如宫宴、官宴、乡宴等,宴请宾客层次也各不相同有鬼神、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等,一定还要长幼有序。宴席之中属敬酒之礼最为繁琐复杂,敬酒的次数、快慢、先后都是有讲究的。何人先敬酒,如何敬酒都有礼数,是出不得半点差错的。可见,酒礼在酒席中的重要地位。

二、先秦礼仪文化的发展演变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记述祭祀起于商朝,商人们笃信鬼神,不管大事小情,都会用龟甲、牛骨进行占卜,然后再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牛骨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尚书大传》曰:“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古人通过祭祀这种形式来把人间的事和神明沟通,万事祈求神明的庇佑,这也体现了古人与大自然沟通结合的心态。等到了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周人几乎全盘继承了商人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手段。但是,到西周开始转变对鬼神的信仰崇拜,改为着重的尊奉祖先。周人的祭祀范围颇广、礼节也是十分的繁琐复杂的,每一旬都有固定的祭祀对象,除祭祀祖先之后还有对春夏秋冬四季、天地鬼神、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等自然神的祭祀。其中,祭祀天地为大祭,祭祀宗庙为中祭,祭祀五祀为小祭,随着祭祀内容不同,祭祀的规格、数量、方式等也各不相同。各个不同的级别所能祭祀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如:天子可以祭七神,诸侯可以祭五神,大夫可以祭三神,士可以祭二神,普通百姓也只能祭祀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神。

西周之后,春秋战国开始进入混战局面,诸子百家对于祭祀的思想与主张也各不相同。孔夫子代表的儒家崇尚周礼,主张“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又提倡要厚葬先人,厚祭祖先。墨家则相反主张信仰鬼神,为求福避祸,但反对厚葬厚祭。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人们心中地位根深蒂固,黄帝也成为道家祭祀中的一面旗帜。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导致对祭祀的态度也是各有千秋。

三、先秦祭祀与酒

周公曾颁布了《酒诰》,详细的说明造酒不是为了人们享用,而是为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先的,严禁百姓随意饮酒,违者要被判处死刑。这也就是古代统治者们普遍认为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有这样重大的场合,酒才可以拿出来享用。

(一)酒作为一种祭祀必备品

古人造酒之初只为助兴的一种饮品,随后逐渐人们也开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酒的效用和一些其他知识,把酒用于医疗、烹饪和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当中,其中,祭祀用酒的历史最为长远意义最为重大。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古酒没有出现之前,祭祀是用水,称之为玄酒,酒真正被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名称便是“玄酒”,玄酒是中国古代第一祭祀酒,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源于周的“大羹玄酒”,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等庄严神圣的场合。除此之外,还有祭祀用血的,以血滴在地上来祭祀山川五岳和社稷之神。直到古人学会酿酒之后,祭祀才开始用酒。由于人受到酒精刺激神经兴奋,借助酒可以把人的情绪带入迷幻的境界,因此,古人也便开始利用酒来通神,以祈求神明庇护,祭祀用酒也就由此而来。

《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g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与鬼神”。这记载的就是最早的对神灵的祭祀活动,用烧燔黍米、挈析猪肉、捧起地坎的水来敬神明。西周金文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记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发明了另一种饮品酒,还有其他一些器皿,这样祭祀也开始变得隆重起来,从收捧地坎水发展到了用简单的酒器盛酒,敬献给鬼神享用。祭祀场合上,大多要由年龄大且尊贵的人来主持奠酒酹酒的仪式,被称作祭酒。

(二)酒与祭祀仪式

由于祭祀对象的不同,祭祀仪式也各有异同。祭祀天地最早开始于夏商,最初是对“帝”的崇拜,逐渐演变成祭天。统治者为了名正言顺的进行统治,必须宣传好他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所以,要对天地进行祭祀。当然,祭祀用酒也是有相当的讲究的。《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载:“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也就说祭祀大多供五齐三酒(五齐指五种清浊厚薄不同的酒包括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五种酒;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三种),五齐三酒都装在八个樽里,天地大祭祀等可以添酒三次;宗庙等中祭,添两次酒;其他一些小型祭祀,可以添一次酒,都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只有供祭祀的五齐是不可以添酒的,都用固定的器具倒一定数量的酒。

祭祀鬼神也是祭祀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夏商周三代。人们期望处理好与鬼神的关系,建造专门祭祀鬼神的场所庙或祠堂,以祈求保佑地方的国泰民安,祭祀鬼神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能用酒肉进行祭祀,而是用的玄酒素食,不能杀生祭祀鬼神。

延续至今的习俗还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饮前先祭,按礼,凡饮,必先祭。主客同桌同食,则必须主人先祭,其后客人才可以祭。

四、结语

古人们的祭祀活动也延续至今,在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都有一些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逐渐演变为平常对祖先的祭祀,祭祀的礼节也由繁到简,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以酒祭祀这一习俗从未改变过,酒文化发展至今也从未离开过祭祀活动,用酒祭祀的历史悠久,意义深远。

〔参 考 文 献〕

〔1〕国语〔M〕.陈桐生,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战国策〔M〕.文远,伟,罗永莲,注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尚书〔M〕.慕平,注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