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企业文化的贡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靠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来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员工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它不是单纯的依靠制度、也不是单纯的依靠物质,关键还是要依靠组织形成的文化来引导人、凝聚人,使员工甘心情愿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视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始终奋力奔跑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跑道上。每个人的努力进取,必将带动企业全面素质的提升。而人的因素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文化”一词的来源、吴忠卷烟厂企业文化现状,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和维护稳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化”一词的来源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根生于社会这个大的组织中,企业所形成的文化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文化有地域性的特点。《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可见,文化是一个内含深邃、外延很广的概念。从“文化”字面上看,“文”有“文治”之意,“化”有“教化”之意。所以,“文化”自古就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运用。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那就必定在管理中能够发挥作用。在今天,众多像海尔、联想、蒙牛一样的知名企业,最先出名的是他们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他们的产品。同时,他们能够很好的将文化注入到品牌中,使品牌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对企业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二、国有企业文化现状
自十以来,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的提炼和形成,开展了在基层员工中子文化征集和对企业员工的文化培训活动。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后,我们也继续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导向、约束等功能。
那么,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三、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
在我们身边有过一些知名的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处理的不得当不及时,结果多年经营的企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三鹿集团早在2007年年底就接到了消费者的投诉,然而企业没有及时的预见到这一投诉将会引发的危机,直至2008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网站频频收到消费者投诉:婴儿吃三鹿奶粉后患肾结石。最终,三鹿集团在此危机事件中的不作为,使得这个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的企业,于2009年年初正式宣布破产。假如,我们的企业也正在面对这样的危机事件,此时企业文化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有“稳”的作用
在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的情绪处在临界状态,容易失控、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曾有过80年代股市风波为例,人们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只要买股票就一定赚钱的不理智想法。很多人借钱跟风的涌向股市购买股票。最终,股市大跌。很多股民又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跳楼。在这一事件中,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些不理智的股民中,大多数都是没有单位的市民或离退休在家人员,这类人群容易受到社会突发现象、流言的带动。因为,他们常年来没有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内心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当听到流言后,容易产生不理智的想法,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而对于企业中的员工来讲,他有来自企业的管理、约束,当社会上的不良流言传播到企业时,往往不能引起大的反响,所以说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有维护稳定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有“防”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海尔集团 “张瑞敏砸冰箱”事件中,当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库存中还有不合格冰箱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但张瑞敏却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76台冰箱全部砸掉。这一砸,砸掉了当时全厂员工3个月的工资。
试想一下,如果张瑞敏接到顾客的质量投诉之后,不理不睬,那么最终会由质量事故发展为企业的信誉危机。失去质量和信誉,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立足。作为一个领导者,张瑞敏将“要精工细作”的质量理念,通过这一事件传递给了广大员工。海尔员工看到了领导者改变陋习的决心,同时,也坚定了自身的信心。海尔人从此树立起追求卓越的质量目标。这一事件能够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在应对危机中有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有“凝”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油田企业 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因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振兴之本,它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1. 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培育企业精神,就是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为使企业精神植根于广大职工的心中,真正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支柱,约束职工的行为准则,公司及时开展了“厂兴我富,厂亏我贫,职工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职工中展开了争当一流主人,争干一流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争做一流奉献的活动。使职工增加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做到了在精神上视企业如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休戚相关;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利益,顾全集体利益;在原则上,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活动;在事业上,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努力工作,做出贡献。
2. 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不仅注重职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职工伦理道德的培养,用良好的企业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风尚。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企业道德包括:
2.1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上,以诚相见,讲究信誉。虽然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展开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在公平条件下平等的竞争,而不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来赢得竞争的胜利。一个城市,物业管理企业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都是在竞争中生存,在生存中竞争,如果失去了平等的竞争,企业就难以生存。
2.2在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上,企业为职工着想,职工热爱企业,企业不断为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而努力。职工则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投入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奋斗之中,而且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2.3在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上,平等互助, 团结协作,具有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些关系都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就会树立起企业的良好风尚,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良好企业形象的展现,主要表现在文明的生产、优美的环境、健康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浓厚的学习气氛、和睦美满的职工家庭,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分不开。企业文化不单纯以满足职工物质利益上的需要为目标,更注重职工在精神文化较高层次上需要的满足,它旨在创造出这样一种企业小社会的环境,使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人人都能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目标的实现,将带给企业一种新的风貌,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3. 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提高了信誉,扩大了知名度,占领了市场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时期,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企业信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显示了其重要价值,成为企业社会形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企业信誉的提高会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稗益的,而知名度的增强,重要的因素在于企业产品质量做保证,文明服务来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实现目标。
企业信誉的提高,就会赢得名气,博得社会公认。象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四川的“长虹彩电”、青岛的“海尔冰箱”以及我省的“认一力饺子”、“老鼠窟元宵”、“清和园头脑”、“六味斋酱肉”等等名牌产品,就是由于信誉好、知名度高,创出了牌子,占领了市场,增加了效益。尽管这些企业在创牌子时,也许还没有有意识地培育企业精神,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其实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作风与风貌,就是其优秀企业文化的最好体现。太原市综合开发公司把“讲求质量、注重信誉”的企业经营方针运用于全国住宅试点--漪汾苑小区建设过程中, 1994年在售后服务上讲求信誉,对住户负责,果断无偿地为1300个住户更换了质量不合格的浴盆,虽损失近60万元,但赢得了住户的信任,在商品房销售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一小区28万平方米商品房却非常畅销,到全面竣工时,已售出95%。这一事例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对企业占领市场,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用良好的道德观念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企业的存在也要以社会对它的需要为前提。因而,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都突出对顾客、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内容,将企业的服务观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精神。这种教育的结果,使企业对社会做贡献成为更加自觉的行动,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企业文化中对职工道德观念的培养,可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对职工的教育本身不仅使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也使职工树立了良好的伦理道德,这种进步意义已不只是对企业的贡献,同时从提高全民族、全社会人员素质的角度看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为社会创造出了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这个作用。一种优秀企业文化的确立,还会对所在地区、所在部门其它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当年的"大庆精神"就是例证。当一个企业具备了这种典范价值以后,其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提高,而这正是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所最需要的东西。
一、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有社会的整体利益考量
每个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其在追求利润和发展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还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有一整套文化理念引领方向,尽管这种文化因企业的不同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但文化在发展生产和追求效益过程中,总会不同程度凸现出企业实质内涵映衬的功能作用,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企业在激发创造活力和维持运营中,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符合经营要求及规则的文化需求。这种需求也体现了时代前进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共有取向,其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准则,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及哲学体现的内核必然是一种社会担当。反之,就会因惟利是图而损害社会,甚至与社会发展相互抵触。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担负起更大更重的社会责任,必须是现代企业与利润追求相一致的目标体现,一定程度上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担负有与利润追求相并重的社会责任。其文化建设倡导的价值观和经营思想,除了指导和推进生产发展外,还有培育企业精神而奠定企业文化基础的使命。要认识到,企业从总体上被视为社会的细胞,在发展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前提,在利润追求不能脱离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企业目标与社会利益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企业的市场行为将会受到制约,经济就会低效率。因此,企业的经营发展依赖优秀的企业的文化托举,通过约定成俗的规范和共有的道德观念,引导和教育员工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日常工作和劳动中去,把为服务社会、为用户服务和为社会群体明天加美好的宗旨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利润追求和整体发展中去,通过自己艰苦和有效率的动作经营,为社会做贡献。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作用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相统一的特征,也决定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超脱于单纯的效益和利润。
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务必融入社会的核心价值
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个社会稳定和不断发展及文明赖以成长的基础和灵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社会核心价值为基因,其所作所为融入其中,才能认识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其文化建设与利润追求目标才不会相悖,并求得升华和增值。企业文化建设中蕴含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取向越突出,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力就会越大,在推动我们追求利润和发展的优势就越明显。
优秀的企业文化既作用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又须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既反映企业和员工利益,又须反映社会大众利益。但社会上各种多样的经济利益诱惑,反映在企业文化中,所带来的将会是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文化选择的多样。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就必须通过文化的无形手段引导和约束企业在经济利益追求中过度的膨胀的行为,将社会责任摆在前面。在平衡利润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努力中,要对可能造成失衡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企业利益追求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单纯的利益追求必然会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会以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方式参与市场作为。我们的企业在教育职工城市敬业、信守诺言时、将利益追求统一起来,绝不是通过制度和加大监督成本就可以实现的,这须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做规范,这种文化的力量如何让在企业中形成,值得深入和探讨。二是要充分认识市场降级发展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对群体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方面任务是教育职工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必须通过积极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通过创造和卓有成效的共作,为社会和企业作贡献;三是认识到利润追求是向社会索取最大利益的过程,这种利益也许是物质,也许是形象和尊荣,也许是货币,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可相抵触,亦为相彰显。如何化解抵触彰显责任,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工作。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企业文化;渗透力;震撼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二者的融合对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优秀企业文化在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人文素养、提升公司社会影响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公司面临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挑战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繁重任务,要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加快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国家电网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支撑和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2 培育“大局”供电企业文化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在企业中不断培养全体员工的“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将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教育员工不断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树立全国电网大一统的观念,树立为全国改革发展做贡献的观念,特别要树立一切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服务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观念,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观念,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电力行业‘!优质服务”工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优质服务”工作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3 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
国家电网公司是客户数量大,涵盖范围广,服务层次多,服务要求高的企业。因而须努力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一是要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素质培养,用“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二是必须加强规范服务,使优质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强化服务工作的效率,既要杜绝内部之间的扯皮,又要防止部门和员工的拖沓和不当做为。
4 培育供电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①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基层企业文化创新实践,建立企业文化人才库,培育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编辑企业文化员工培训教材,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研究,广泛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成果,加快形成国家电网集团文化框架下的电网企业文化体系,打造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省公司企业文化。②树立“大文化”和“文化管理”思想。结合贯彻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依法从严治企、“三节约”活动等中心工作,增强公司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全员节俭意识,推动公司科学发展。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作用。大力宣传公司各类劳模、先进的感人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干部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并把先进典型积极推向社会和更高层面,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社会影响力。④企业文化的教育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不难发现价值观念陈旧落后、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以企业文化来引导和武装员工,进而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步伐,进一步提高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⑤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正确的思想教育去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氛围的形成,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培育、提炼、升华,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坚决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
5 结语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知识结构合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人才队伍;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文化阵地建设,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到位和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利润最大化 超越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增进了社会利益,且增进的社会利益远远大于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当人类进入自由的市场经济时,社会经济资源丰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确实推进了人类的重大进步,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当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加快时,企业数量剧增、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资源日趋紧张,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引导下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和劳务,也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不断恶化等重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
不能够自然平衡,对社会的负效用日趋明显,社会福利相对减少。
一、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行为特征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的价值指向就是利润,企业的一切行为都要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这种追求也为企业带来了无限力量,利润至上成为企业的行为特征。
1、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具有利己特征
利己就是人类在努力扩大物质财富方面有利于自己的追求。企业利己源于人类的自私与利己,利己也是企业的本质特性,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就是企业的利己表现。社会利益的增进仅是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2、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具有理性特征
当人们面临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时,总是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收益更高的方案,作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3、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具有动力特征
追求更多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对利润的无限追逐是企业的原动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和制度创新,激励着企业不断进步。
4、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下社会利益的增加具有“副产品”特征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利益优先前提下的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正相关”关系,社会利益的增加是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亚当・斯密曾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这也是社会能够容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根本原因。
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的缺陷
1、利润最大化本身隐含短视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就是利润高于一切,企业会更加关注当前利润,导致企业具有短期化行为倾向。在企业内部,当利润与质量、服务、诚信、创新等发生矛盾时,企业往往选择利润而放弃其他;在企业外部,企业不仅“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而且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以次充好,以确保企业利润的实现。
2、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往往会变成贪婪
企业不可抗拒的欲望与诱惑就是利润,对利润的无限追求是企业“贪婪”的本质,企业贪婪就会逾越法律、道德、审美的界限。例如:美国AIG公司曾在网站上挂出“We know money”的标语,正是AIG公司对金钱的贪婪及“在最广泛的领域满足所有人的任何要求”的野心,推动AIG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公司,但这种贪婪在企业经历巨大的成功之后在一夜之间便溃败了。
3、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会滋生出极端主义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极端利己的企业必然产生极端利己的员工:员工不仅会有利就干、无利不干,甚至会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受阻时对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4、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又会使企业失去理性
企业的利己行为是理性的表现,而贪婪的利己追求往往又使企业失去理性。企业的每一决策都暗含着风险,对风险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最稳妥的决策。而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价值理念引导下,决策往往缺乏科学性,不能有效分析面临的风险,给企业带来重大灾难。
5、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缺乏社会责任
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大”。人生来缺乏社会责任,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也仅仅是一种乔装的利润最大行为。社会责任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公共关系概念,不过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显示或标榜出的某种社会意识。正如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位职业经理所说:“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营销诱饵。”这种文化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利益优先,社会利益、责任是企业利润的副产品。
6、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最终会导致生态恶化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意味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的驱动,而这种利益驱动日益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超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处理能力时,生态就会失衡。生态危机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所不能忍受的严重后果。
三、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与完善、竞争规则的不断形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相对不足日益明显、环境的自然承受与处理能力日趋不足,公民意识加强,社会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越来越不能容忍,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受到了严重挑战。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的价值指向是社会利益最大化,这种社会利益最大化是发自企业内心的、主动的,这种社会利益最大化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可与信任,将促使社会回报企业,从而推动企业发展。也就是企业在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增进了企业利益,且增进的企业利益远远大于企业对单纯的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1、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价值指向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认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其认为利己不一定损人,利己实际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增进社会利益的过程;企业利润增加,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增加,用利润进行投资扩大了就业规模,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就是增进了社会福利。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把增进社会利益作为利润最大化的副产品而存在的,因此,当利润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会为了企业利益而放弃甚至损害社会利益。
而以超越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超越了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始终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彻底避免了企业放弃或者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这种行为理念是执着地为社会奉献,处处为社会着想、时时为大众考虑,这样社会必然会回报企业,对社会负责其实就是对企业负责。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认为,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主产品”,利润最大化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企业文化由利润最大化向超越利润最大化转变,企业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由被动到主动、由“副产品”到“主产品”的转变,是质的飞跃。
2、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公民文化
这种企业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把自己视为社会公民,企业追求的是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高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与支持度,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都体现了做优秀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如西门子公司声称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企业公民”。这些文化理念凸显了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社会利益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承担植根于企业文化之中成为核心理念时,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会变成社会道德的自我约束机制。
3、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诚信文化
诚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企业只有承担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才能赢得社会信誉和广泛认同,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的良性互动。企业有诚信才有品牌,才有社会信誉,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
4、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就是指企业把增加服务对象的附加价值及满意度作为追求目标的价值理念。中国服务文化网认为:我们已经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新经济”时代。企业应把单纯为社会提品的理念转变为同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新理念。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为社会服务应是企业始终如一追求的目标,切实做到“一切为了顾客”、“顾客是上帝”。
5、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社会利益优先文化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倡导的是企业利益优先的情况下社会利益增加的正相关的价值理念,事实上,资源丰富、经济规模小、社会可以容忍度平衡了企业和社会利益的负相关。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面临枯竭时,社会对企业与社会利益的负相关将逐渐无法容忍。而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倡导的是社会利益优先的情况下企业利益增加的正相关的价值理念,这种理念是以公民社会、诚信社会为条件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与企业利益正相关关系。
6、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利他文化
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事。企业作为“利己经济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是“利己”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对于“利己”文化指导下的企业行为,社会愈来愈不能接受和容忍,“利己”文化必然导致企业社会信任度与美誉度的降低,企业最终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只有从“利己”转向“利他”,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社会才会回报企业,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河南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水平提升问题研究”成果,基金项目编号:SKL-2006-2134。)
【参考文献】
[1] 陈凌云:利润点:优化企业赢利模式的黄金指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