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职业的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金职院已经为旅游界培养出很多人才。但是纵观这些已毕业的学生和未毕业的学生,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体现在职业素养上。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存在问题
(一)缺少职业兴趣和职业荣誉感
由于行业的原因,造成目前社会上普遍不太看好导游这个职业。很多该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服从专业调配而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身就对这个专业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再加之整个社会的一些负面评价,使很多学生对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更不可能具有职业荣誉感。
(二)对个人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出最适合的方案。根据笔者的访谈发现,该专业的很多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与职业目标,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再加之社会上对导游这个职业的负面认识,使原本就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到彷徨与迷茫的学生更迷惘。而职业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能根据职业目标的岗位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筹码。虽然这些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当前这个行业整体有密切关系。但是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大学生缺乏主动就业的意识,因此未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大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也有关系。
(三)旅游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虽然该专业开设关于旅游管理的一系列相关课程,并进行导游证考试的相关培训,但是目前通过率仍不算高,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同学能通过。这就导致很多旅行社在招聘兼职导游时,没考出导游证的学生缺少一些带团机会。而导游这个职业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没考出导游证再加之课堂教学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过关。
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荣誉感
良好的职业理想是学生奋发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因此,专业老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有榜样,认识到通过努力同样可以成为高职中的佼佼者,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高职学习中。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德育系列讲座和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无小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合理确立求职的期望值,有利于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职业需求充实完善自我,有利于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
鉴于目前新旅游法的颁布,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后社会会对旅游这个行业有不同的认识,这也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旅游职业技能
1.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旅游专业是对服务意识要求极高的专业,树立服务意识,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旅游管理专业的服务基本的是要有流利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专业教师不仅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普通话的训练,尤其在一些以学生讲解为主的课程中,可以在课前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来讲一段话,可以是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是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或者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班会等活动,使学生在班会活动中锻炼个人表达。
2.把职业规范应用到班级日常管理
学生的职业意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应从入校之后的一点一滴小事上做起。最基础的可以从旅游行业的服务职业规范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不仅要起立,平时遇到老师还要向老师问好,行鞠躬礼,上课要准时等。这就要求老师应在这些方面做到表率的作用,否则只能言传,不能身教,达不到表率的作用。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则是让班干部按旅行社的管理方法制定个人日常行为考核绩点办法,并颁布实施,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化。
3.密切联系旅游业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及早融入这一行业之中,熟悉行业组织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知识是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并且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从学生一入校,就通过跟旅行社和的景区联系,给学生创造机会去参观了解相关的企业,使学生有机会在刚开始学习这个专业时就能较快接触到一些较大型的旅行社。通过实地参观和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环境、工作规范、经营流程、旅游产品组合等知识都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更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在学生入校的第二学年,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旅行社的工作中去,如帮助旅行社完成一些大型旅游团的接待工作,为某些景区完成景点讲解员的工作。这些都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这个行业,增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有助于从主观上促进学生提高其旅游职业技能。
三、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中,要求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导游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受各种不良思想和思潮的影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有耐心,帮助游客解决各种难题,成为游客的知心人和好朋友;这要求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娴熟的职业技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行业,每个行业中各自分工又不一样,对于服务技能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多种职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3)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难免不会遇到一些素质低下、无理取闹的游客,在加上其他方面的影响,旅游从业人员通常要承受较多的压力,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需要灵活处理旅游途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发问题,从容面对各种形色游客的要求,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
(4)语言表达能力:旅游行业是需要和各色游客打交道的行业,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要求能够熟练的说流利的普通话,能够利用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特点组织语言解说景点。形象的说: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的一张嘴。如果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也就无法有效完成旅游中的各项任务。
(5)良好的沟通素质:从事旅游行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沟通,需要有效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有效、机智的进行各类沟通,顺利完成旅游途中的各类工作。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偏颇: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对课本内容以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养中的心理健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
(2)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将偏理论的教学进行了调整,边学习边实践,但总体说,旅游专业的教学依然偏重理论部分,未能很好的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不能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设置;在教学模式方面,师资力量较为单一,大多数老师缺乏实际企业实践的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一味的依赖教材,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变化和市场要求相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不适应。
(3)培养模式陈旧,考核方式不能保证职业素质的实现:当前高职院校将培养方式逐渐走向了实习实践,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教师讲解,然后集中组织学生实习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实习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具体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较少,致使学和用在实际操练中相互脱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基本上以课程考核为主,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途径
(一)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的养成要以就业工作为指导,围绕当今的就业形式和就业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课内、课外、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教学,只要能完成课程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到相关理论知识和必备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能力即可。
(二)在校内进行旅游职业意识养成的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或者企业家来校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或者请优秀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同时让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到知名的企业或者景点进行认识性实习,增强旅游专业学生对将来工作的直观认识,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实际指导和修正。
(三)引进企业的最新技术手段,改进课程培养方法引进当今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最新手段,如酒店的预定和退房系统,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的学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高职学院与企业达成合作项目。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最新技术,而学校向企业输送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样省去了企业培养实习生的一部分费用,学生在实习完毕后到企业能够直接上手工作。
关键词 中职 旅游专业 职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ourism Maj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ANG Fengqin
(Suzhou Industry Park Industry Technology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The traveling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ourist business job category requests the practitioner to have the good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Regarding the duty traveling specialized student, raises the good traveling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in the duty fresh psychological feature, proposed target-oriented raises its traveling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the way.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ourism major;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1 职业心理素质内涵及养成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心理素质)占70%。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各种心理品质和素养,包括品德、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大众旅游时代,只有具备较高职业心理素质的人员,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只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锻炼,工作人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意志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符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和个人价值,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
2 中职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1)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由于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同认识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差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被动的、低层次的。
(2)实惠的择业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职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求实惠、注重个人得失”的问题。一些学生以体面的、轻松的、挣钱多的行业和单位为择业目标,他们在物质消费、文化生活上日益追求高档次,讲排场,摆阔气,生活上喜欢安逸、轻松、舒适。因此,职校生普遍不愿去农村、集体企业或乡填企业,不愿干个体、当工人而愿当干部,愿到外商、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营企事业、外贸、外事等地方工作。
(3)理想现实化,兴趣定向化。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学专业的限制,兴趣、爱好表现得专一,大都以专业、职业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兴趣、理想的理智性不断增加。但他们的职业理想又具有反复性、动摇性,这一特征不是偶然的、局部的。部分学生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愿望不一致,便大失所望,很长时间不能安心于所学专业,厌学表现严重,学习消极,情绪低落,混日子,混文凭。因此,开展入学前、入学后的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或专业思想教育。
(4)突出的自卑心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妨碍。许多中职生是在升高中分数不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走进中职学校的。不少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一些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有不少学生不愿说自己是在中职学校上学,不愿戴校徽,不愿穿校服,不愿见在普高读书的同学。
3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针对中职生特有的心理,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教会学生善于控制情绪和不良心境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和远大的生活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之情,使之树立为旅游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正确的美感和理智感。例如,可推荐一些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如道德修养、艺术欣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美;可以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受到艺术作品美的熏陶,如听健康、优美的音乐,看电影、戏剧及评论,观看体操表演,参观古董文物、艺术展览,到风景优美的地区旅行,受大自然美的陶冶。
(3)教会学生控制消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旅游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复杂多样的,难免会遇到令人气愤和恼怒的人或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自己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不必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做事浮躁,脾气暴躁。所以平时可通过欣赏大自然、聆听音乐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大度处世,经常助人为乐;当不良情绪爆发时,应学会用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控制,如自我暗示法、延缓控制法、转移注意法等,还可以多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听听相关的讲座,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境。
3.2 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1)通过气质、性格测量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及特征,让学生知道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特别要注意鼓励内向型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诚心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3.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行业艰苦工作的需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进而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意志是有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觉性、自制力、坚毅性、果断性等方面。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条件,就是有坚强的意志。旅游工作人员的意志是否坚强与工作关系极大。他们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旅游者,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在非常疲劳或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自制力控制好情感,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平时没怎么吃过苦,如果将来要从事旅游行业,必定得好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
(1)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认准目标,才能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坚持不懈,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2)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不仅使每个人的意志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品质。
(1)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力是有差别的,有人好,有人差,但通过锻炼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首先,要提高注意的自觉性。如明确注意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分配工作休息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次,要扩大注意的范围,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全面掌握客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服务。最后还应培养合理的注意分配。如可让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可多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等。
(2)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对旅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如导游要熟悉掌握政府的方针政策,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餐厅服务员要记住本餐厅的各种菜肴名称、特点和用料等。如何才能提高记忆力呢?首先要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集中注意,做到“五到”,即眼看、口读、手写、耳听、脑记。这方面可在课堂进行当场测试,然后再请同学们反思;其次,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电话号码、人名、菜谱、导游讲解词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还可通过比赛的形式总结经验。再次,教给学生多样的复习方法。如再认与回忆相结合,将知识系统化,经常运用等等。
(3)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后的演讲活动等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性语言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优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并教给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养成平时多思考的习惯,老师和学生之间可经常互问为什么,平常还可有意识地应用比较,这些方法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还应注意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即社会认知能力。它包括:(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即通过对观察对象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及行为动机等。(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即通过对人的行为特点、习惯的生活方式、写字笔迹、说话声音的快、慢、强、弱以及一个人过去生活的历史来判断其性格的特点。(3)对他人关系的认知,即通过对交住的频率、方式、深度、内容、时间长短等方面的分析,来认识自己与他人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中职生的终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更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requires that there are relevant talents to keep abreast of its development. Only the tourism specialty students have high quality, can they adapt to the future work.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of tourism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ourism specialty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specialty;student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28-02
0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品味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
1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现状
1.1 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突显 近年来,90后开始进入大学,这些学生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组织纪律性,缺乏集体意识,个人主义尤为强烈。不少高校学生恶性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都是源于此。走访一些旅游行业用人单位,大多数单位也普遍反映此类问题。
1.2 学习基础薄弱,文化素质偏低 许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偏科,导致整个文化知识结构的缺失。升入大学后他们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操作技能,轻全面素质。在实习就业时成为凸显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不如本科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实践有一定的偏差,这也是制约旅游专业学生们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3 在“学会做人”方面欠缺 “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旅游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企业最看重的是具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大多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怕吃亏,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成为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1.4 应试教育毒害,能力素质较弱 经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普遍较弱。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 以及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缺少科研机会,又进一步削弱旅游专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旅游专业生素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完善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旅游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强校兴校。
2.2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降低,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为此,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是学校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
2.3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人才,这就需要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就业品牌,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3 高职院校旅游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对策分析
3.1 综合性素质的多元化培养
3.1.1 用多元目标,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道德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做人的根本和前提,同时也是立足社会的资本,并且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它包含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等。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定型。通过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1.2 用多种方式,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满足旅游行业的性质要求,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提升文化艺术品味,特别要学习、挖掘和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
3.1.3 用多种途径,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健康素质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步入社会的前提,因此,对旅游专业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对学生解决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3.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旅游专业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的旅游专业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旅游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教师本身要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教学由重技能轻人文向科学人文相结合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重组、开发、设计的同时,全方位深入挖掘教材深蕴的素质教育因素,科学处理,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旅游专业专业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更富于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使之成为实用型合格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再者要提高个人素养,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3 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首先在选择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方面,一方面不能放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等课程,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学科化。按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进一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对这些知识不要求做到精通,但是要追求“博”和“杂”。
3.4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职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高职教育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在人才需求方面,旅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借助高职教育进一步培养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的技术型人才。通过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其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住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服务语言技巧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与礼节等。
3.5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提高旅游服务意识 从学生入校伊始,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同时对学生开展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觉的服务意识产生自觉的服务行为,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受社会的影响,现在学生将获得较高的个人收入、较轻闲的职业定位为人生成功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加以认真的讲解,培养学生敬业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将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要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3.6 改革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其教学模式需要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积极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3.7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人才竞争中,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方面比不过中专生,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普通专科生,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日益突出。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其最高目标就是满足顾客需要,让顾客满意,因此,良好的心态是对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遇到问题始终以大局为重,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等,并且将其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巩固和强化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念上需要给予重视,方法上进行创新,同时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建设师资队伍,对学生实施多元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培英.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1999(4).
[2]张岩.高职旅游专业培养模式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4).
[3]李海情.大理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2(5).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学生 民俗文化素养 提升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作为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职旅游专业,主要为当地的旅游业输送专门人才,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培养模式,让学生通过三年的校内外学习,使他们对本地的民风民俗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不仅能参与民俗文化活动,还能对地方民俗文化追根溯源,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显著提升地方民俗文化素养和热爱家乡、热爱本职工作的强烈情感,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本地民俗旅游的发展,还能为本地旅游的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二、中职学校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办学目的,因此,长期以来,学校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性、技能性的状况,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015年清明节期间,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组织举行桐乡清明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第15届乌镇香市于2015年4月3日至26日在乌镇举行。为了了解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地方民俗文化素养状况,笔者通过四种渠道做了如下调研工作:以游客身份参与民俗活动,接受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服务;接受民俗活动服务人员的信息反馈;向活动主办方了解情况;向旅游专业教师询问学生民俗文化素养培养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旅游专业学生的地方民俗文化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本地的部分民俗有所耳闻,但在专业学习之后相比之前的了解程度提高不大。
(二)部分学生通过去景区实习等实践活动,虽然对相关民俗活动有了进一步了解,但对其产生历史、发展演变、活动成因等基本情况知之甚少。
(三)在对游客进行导游讲解等服务中,出现讲解太少,讲解不深入,只是刻意地背诵导游词等情况,很难达到游客的期望。
基于以上问题,中职旅游专业必须进一步重视学生民俗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习得的基础上,必须有意识地增加地方民俗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地民俗文化理论进行专门学习,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完成《任务书》的形式,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反复实践,建立“四方评价体系”,接受客观评价。
三、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地方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
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旅游服务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其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其对旅游服务工作的热爱之情。当学生热爱上这项工作后,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中去,而这就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去帮助学生实现的目标,更通俗地讲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旅游专业人员。
学生入校伊始,旅游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色,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礼仪规范、敬业精神等的教育,从而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打好理论基础、练就专业本领、培养综合能力。
(二)旅游专业学生地方民俗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学生地方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要在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
1.了解周边地区及本地的旅游相关知识,理解成因
学生必须了解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风土人情等基本概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区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气候状况等自然条件,这必然造就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具有相似性。同时,学生要学习本地的地方志。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学习地方志,使学生了解本地的自然、社会、历史沿袭等的背景知识,即理解民俗和民俗文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并理解本地民俗文化。
2.研读本地民俗文化相关资料,扎实理论基础
关于本地的民俗文化相关资料来源问题,一则可以通过向本地的旅游、文化部门借阅并为学生复印的方式解决;二则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旅游专业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深入阅读。通过教师讲授及学生对相关书籍的研读,一方面,学生要全面系统学习并掌握本地民俗;另一方面,以本地的行政区划作为分类依据,学生要对各街道、各镇的特色民俗作专门学习。对于本地区的诸多民俗,学生要全面了解其历史来历、传说故事、活动时节、活动内容、特色物产制作等各方面详情,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3.根据《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任务书(一)》的要求,参与民俗活动全过程
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理论知识习得以后,学生迫切需要将理论投入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已知、寻找不足、获得新知。经过多年的合作与发展,中职学校已与本地的诸多企业和景区建立了深入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已有平台,通过工学结合等方式,抓住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机,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将学生安排到景区景点,接受游客咨询、提供对客服务、进行民俗活动表演、民俗小吃制作等,参与活动全过程。而值得强调的是,从学生层面上说,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并非是随心所欲,每人必须携带由学校针对每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而专门设计制作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任务书(一)》,学生根据任务书的基本内容、实践要求、任务达成度等项目,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从学校及教师层面上说,这种实践必须率先制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在活动中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4.返校总结,查漏补缺,将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引向深入
每次民俗文化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带队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对相关民俗文化的了解状况、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客观评价,正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想出解决方案,通过讲座、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观摩等形式,及时进行深入培养。深入培养的主要目标可以设计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民俗文化知识的深入和扩充、职业应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5.完成《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任务书(二)》的实践要求,接受“四方评价体系”的客观评估
校内深入培养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校内总结并深入培养活动开展以后,学校仍要抓住本地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返回实践舞台。本次实践与首次实践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任务书的设计上,基本内容更加充实,并进行延伸拓展;实践要求进一步提高、细化;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更加综合性。(2)在实践结束前,向游客、企业、同学、带队老师四方发放问卷调查表,由他们对学生的本次实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客观评估,从中反应出学生在本次实践中的进步与提升,缺点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经过以上各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接受最终的评价与调查,促使其在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和地方民俗文化素养等各方面有显著提高,不仅能参与民俗文化活动,还能对地方民俗文化追根溯源,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增强其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从而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姜麒霞.浅谈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2).
[2]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外向经济,1997,(04).
[3]顾琳炎.培养职业道德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