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 大庆油田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的性质、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庆油田从建立到现在,从管理制度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生产大会战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庆油田开发阶段,当时的油田管理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建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了从工人到中层干部,再到机关领导干部的层层分责,把各种生产任务落实到了每个岗位的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整套完整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油田的快速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以后的大庆油田企业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高产阶段的企业改制。

高产阶段是是指1976后,原油年产量达到了5000万段的稳产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所有制改革、政企改革等许多重要变革,其中对大庆油田的企业管理影响最大是1984年开始的政企分开改革。到了1999年,重组后的大庆油田对上市企业和未上市企业分开进行管理,这段时期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主要变化有:从“岗位责任制”转向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项目经理制;从”生产质量控制“转向“全程质量管理”。重组和改制促进了大庆油田在管理上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迈进。

第三,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大庆企业管理。

在高产稳产期之后,低下可开采原油不断减少,为了维持产量,油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向管理要效益,进而建立了一整套以“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为战略规划现代企业制度。其内容包括了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制度、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些制度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和环保的双赢,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 当前大庆油田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分析

第一,“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动力。

从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之初,就形成了带有高度政治意义和革命精神的“大庆精神”,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大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灵魂。这一精神理念被渗透到了大庆油田的每个工作岗位上,成为了企业确保生产质量、高效管理的保障。

第二,在生产管理上坚持质量第一,责任到位。

虽然大庆油田不断追求着生产数量,但是现在的管理中把生产质量摆在了第一位,正确处理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使保质量成为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最重要的任务。而保质量的落实形式就是管理上的责任制,新时期的大庆油田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生产标准体系,按照责任制来执行标准,监督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重点物质监督和产品质量认证,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第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才强企是大庆油田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提出了“以文化凝聚人才,以事业发展人才”的口号,而且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引入机制和人才奖励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员工培训基地、进行职工发展规划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精尖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在这样的人力开发制度中,普通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找到从普通技术人员成为资深专家、高级技术的发展阶梯,从而为企业打造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富有进取精神的人才队伍。

第四,以自主创新、超前发展为特征的科技管理制度。

大庆油田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技术的封锁,因此被迫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从传统上就行了一套适合本地油田特征的技术策略和开发方法。当前的大庆油田,又在面临着产量下滑、竞争加剧和科技创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当前形势,为了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机会,大庆油田制定了超前开发的发展策略,通过依靠高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科研平台来不断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自主创新”成为了大庆科技管理制度的最重要特征。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然后给出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管理者带来一些警示,从而更有效解决问题。

    0 引言

    目前,我国现存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禁锢,且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模式运作的具体条件也没有过多的加以考虑。面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企业要想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并逐渐壮大,建立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1.1 “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未被完全接受 21世纪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是四川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以及对先进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上。认为人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对人才的理解范围也比较狭隘,往往只重视技术型人才,能够马上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技术人才和员工,而忽视了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思考企业利益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做大、做强。忽略人才这个未来公司的核心,企业势必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1.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许多企业主尝试着制订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努力加以贯彻执行。但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看,更多的以规章制度为主,企业制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其内容分析,大都是就员工考勤、奖惩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限制,而不是从“以人为中心”、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1.3 缺乏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开始注重引进战略管理,但由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淡薄,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其相配合。

    1.4 缺乏人才培训机制 多数企业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由于企业规模小,固定的培训经费,场所和时间都难以保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从总体上仍以实际工作锻炼为主,专业培训缺乏,培训内容也多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只进行浅层次的上岗培训,少有人才的发展培训。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2.1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在企业管理中形成“战略地位”。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结合企业战略的实施予以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证。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出发,以战略为指导,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遭淘汰,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2.2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以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任何企业里,管理制度总有管不到位的时候和地方,而企业文化则无孔不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性格和习惯,它不但可以有效的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还能充分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2.3 规范健全和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成效所取决的因素可能不一样,但是任何时期,企业发展的成效都受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层面上讲,尤其是市场越健全,行业发展越健康,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水平、效果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进性、有效性、实施效果等的综合竞争。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2.4 强化科学公正的用人意识。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一要推行招聘工作制度化,根据事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面向社会吸取更有价值的人力资本。二要严格执行招聘制度,企业在在招聘过程中,必须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择优录取,严格考核。

    2.5 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行之有效激励机制,能够把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法,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一般来说,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劳动都能得到合理的环保,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在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中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无论任何企业,要想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建设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作为我国企业,因为其具有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各种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业那样齐备、规范,而且结构、制度、流程等处于动态、快速的变动之中的特点,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之中更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将核心技术规范化,并努力在企业实施,才有可能健全和完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使企业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更加完善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房汉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机遇期[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

    [2]张正堂,刘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理论基础[J].财经问题研究.2005.(1).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生机勃勃、潜力巨大的特点,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极为迅猛,规模也越做越大,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不容小视的生力军,其对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迎来了它的“寒冬”,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销声匿迹。企业要寻求发展,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管理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当今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分析和建议对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济管理 经营理念

中小型企业管理不仅是企业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先导,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的速度。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管理,其管理的难度也在日渐增大,新经济形势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仅靠本文所作的一些探讨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型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艰巨而庄严的事业,它直接关系着体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相信会有更多的专业学者来关注中小型企业管理的问题,并对此有更深入的研究。

一、企业经济管理最为显著的特点

1.战略目标具有长远性:即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着眼于长远之计,中小企业必须在多年之内,不仅能取得较快发展速度,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实现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这是强调管理整体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要争取达到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等于或者大于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和。

3.实现管理手段创新性:企业再造,也就是要对企业各个业务流程做出根本性二次思考,并且彻底翻新设计,进而在品质、成本、速度以及服务等各项考核指标上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作用。

4.企业经济管理特别注重效果持续性:它要求的不是短期效益的最大化,而是确保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也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要求得到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现状

1.劳资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资料表明,目前吸收全社会75%从业人员的是中小型企业。这个数据表明,中小型企业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从业人员的收入,改善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和“赋予市场经济以人本思想”上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由于经济管理不善,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出现了失衡的问题,从而从总体上影响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首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私营部门的工作量大、没有规范、常年劳工领取最低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经常拖欠工资等;其次,大量中小型企业经常出现长年不依法缴纳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的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基金,会导致在宏观层面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频繁出现;最后,企业经济管理完善的不够深入彻底,难以解决实质问题。或者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只是高山一石,仅仅局限于部分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难以有实际成效。

2.随意性强,管理不规范。一方面,许多中小型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目前还处在“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随着企业各方面问题的层出不穷,一部分经营者开始制定新的应对措施,但最终没被实施或者没有完全深入的实施,这样发展下去,企业更多问题将不断暴露出来;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型企业忽略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仅仅是利益的最大化和规模的扩大化;也有的企业制定了种种不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并最终变成一纸空文。

3.管理人员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缺少对管理概念的深刻认知,缺少内在主动性;相关法律知识欠缺,疏于职权,或者;管理涣散,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管理岗位上以旧部和亲属为核心,非专业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被严重削弱。要想完善企业管理体系,首先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规范人才选拔体制,注重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4.中小型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造成“负效应”。当前,在企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浪费大自然资源的众多事例中,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且问题日渐突出。据人民网报道,东部发达地区的近海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珠江三角洲环境“整体恶化”,其半数土地被重金属污染,淮河、黄河流域被严重污染。此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环保形势不容乐观,这都与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和中小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直接相关。

三、中小型企业管理体系改善的措施

1.妥善处理“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首先,要规范劳资关系;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早日实现“劳资双赢”的局面;最后,政府在大力促进就业时,要认真地、科学地规划并力争早日彻底解决中小型企业存在的管理体系的问题,在发挥政府不同部门和工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发挥企业内部监督、工商联、企联、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此外,引导雇主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人本主义”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2.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期效益。企业的战略目标如同黑夜中的北斗星为企业昭示方向,并激发员工建功立业的激情和梦想。首先,中小型企业应该依照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维护企业核心产品,稳定市场份额和利润为目的,界定业务范围,持续培养核心竞争力;其次,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力争克服鼠目寸光和头脑发热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仅仅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而是努力塑造企业形象,在激烈市场竞争的波浪中树立一个智者、强者的形象,不单纯是做大,而是做得更好,做得更强。

3.提高管理层素质,管理人员的法制素养。首先,从管理人员做起,中小型企业应当针对管理决策层对管理职业素养认知程度不一,管理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建立定期的培训,提高内在的工作主动性;其次,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是成为一个管理层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再次,应及早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制度,本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智慧性和科学性完美结合的管理制度,以便于管理制度的实施;最后,把业绩和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实施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并公开披露。将员工业绩和企业收益联系起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内部制度控制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牵制,并最终使得制度深入人心,成为企业的跑车向前发展的剂,形成生动活泼的用人机制。

总而言之,只有深入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认清问题所在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中小型企业管理体系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树立长远发展目标,高瞻远瞩,不为眼前利益迷失方向和道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走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有助于在新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才有助于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瑞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困难与对策[J].经济经纬.2008(2).

[2]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导向 企业管理 体系构建 问题研究

一、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差,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环境管理监督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到位都导致了我国环境质量的下降。通过调查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比较差,在购进的机械设备中耗能都比较大,技术人员的环保意识不足,使得企业的生产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环境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重要工作之一,环境保护需要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环保教育水平。环保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而且也能够是企业节省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通观当前我国的自然环境,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都在展现着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高我国人民生存环境的质量。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法人,这也就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下企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我国的环境在长期的污染中必然会导致破坏,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避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就需要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环保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当前我国环境存污染还是比较严重,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企业也能够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自觉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造以及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企业管理体系在环境问题上的问题

(一)太过重视企业利润

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企业比较重视企业自身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效应。尤其是对于重工业来说,他们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提升企业的产量,不惜牺牲环境,最终影响了我国环境质量,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它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够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导致当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企业的管理主要集中与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忽视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样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以牺牲社会环境为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这样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企业的发展都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环境质量下降,最终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例如德国的煤炭企业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德国煤炭企业以牺牲环境来实现自身的企业利润,最终导致德国煤炭区域内环境严重污染。煤炭资源的耗尽,当地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些都使得煤炭业处于低迷期,最终影响了德国煤炭业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够重视环境的保护,导致在以后的几十年内,政府和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进行污染的治理。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体系的构建时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利润,还应该考虑企业的环境保护,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过于重视企业生产效益

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生产效益,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生产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他们觉得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投入资金,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和生产效益。其实这样的生产管理方法是错误的,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事情,更会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企业社会效益,注重对环境的问题飞处理,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企业过于重视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管理的投入成本,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主要以机械为中心,对于环境以及人员的管理比较少。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人员管理意思企业的环境管理。企业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质量,以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生产必然会被社会形势所淘汰,当今越来也多的环保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的技术条件,提高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水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站内信提供相应的效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自身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企业环保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意识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经常会遇到环保技术的贸易壁垒,给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我国企业在国内的竞争中没有意识到环保生产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相应的环保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度,使得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环保质量差、科技含量低、环保创新力度差。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利润为目的,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比较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但是在关于企业环保这一方面的意识海比较差,尤其是开发环保技术的高端人才更是缺乏。这样就会导致我国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附加值比较小,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能够占到有利的地位。相反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则比较重视对环保产品的开发,从而是他们的产品在比较小的耗能下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而且在国际上形成了相应的环保产品垄断市场。而企业的环保管理意识不足,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在进行员工的培训时比较重视对企业员工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及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而对环保教育的力度则明显不足。大部分的企业在企业改革上都会存在惰性,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员必定要进行相应的投资,这样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进行环保改革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在进员工的环保教育时工作做不到位。企业的环保教育力度不足还与我国当前的国情有关,大多数的国民比较喜欢价格低廉产品,而企业进行了环保技术改革后必然会造成产品价格成本的提高,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会导致企业放弃环保技术改革,影响了企业内部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三、企业环保导向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从而实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的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积极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要以环境导向为中心,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又还有快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目标,实现绿色利润的追求,减少对社会的负外部效应,提升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以环境为导向,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仅要以人为中心,还要以环境为出发点,要求企业员工能够从环境角度出发,环保生产,促进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说在企业的管理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企业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环境意识,在生产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在环境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员工能够时时为环境着想,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建立环保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以环境为代价,那么企业的生命就不会得到长久。所以企业在进行发展时要重新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环境意识,从环境角度出发,最终实现企业的进步,产业的升级。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要提高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在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内外因素之后,制定先关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当今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品质的竞争,更是环保技术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发展受阻,究其原因是西方国家对我国企业的环保技术限制提高,所以我国企业要想更好的占据世界市场,就要改变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生产出环保绿色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环保技术含量,较少外国对我国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在建立相应的战略时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环境效益,从多方面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取得经济的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环境效益。这符合我国环境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企业在进行经济利润的衡量时,应该将环境指标考虑进去,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

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环保意识,积极进行环保产品的研发,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聘任专业的环保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应该重视对环保产品的生产,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企培训业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制定相关的环保生产的制度与机构,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意识的,尤其是对企业的技术人才,提高他们的环保技术水平,让他们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环保产品的认识,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不断培养符合型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提升企业的环保竞争力。这里所说的企业符合型人才是指技术和环保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培训时应该重视对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企业生产时从高层的管理人员到基层的生产人员都应该时刻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始终,从而提高产品的环保质量。企业环保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技术产品中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实现产品的环保质量。对于监督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将环保意识融入到监督中去,时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环保监督,降低企业的能耗水平,实现企业的情节生产,节省企业的原料开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时应该让他们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去,从管理制度上来约束职工的操作行为。所以说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技术,最终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建立企业环保监督机构

建立企业的环保监督机构,要求环保技术人员要对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废水、废物的处理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发现污染时要及时上报,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环保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往往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实现自身企业的利益而去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企业要想实现环保生产就要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督机构,建立相应的检测制度,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时时的环保监督,实现企业的清洁化生产,降低企业的耗能和污染,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市场利益。环保技术人员要积极进行环保产品的研发,认知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企业的环保生产操作流程来进行生产。同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监督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每一生产环节的环保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企业的绿色无污染生产。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效率不仅能够大大提升,而且还能够保证成产的产品的质量,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在市场中赢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建立企业环保监督机构,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目标,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实现“生产——销售”绿色化

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就要保证“生产——销售”绿色化。这样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企业要想实现绿色化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从生产到销售的绿色化管理。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绿色生产的要求。所以企业在成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绿色不仅仅是指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率下降,更是表明企业效益的优化,资源的节约,生产成本的下降。有必要时企业还应该实现循环利用和循环发展,例如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渣的循环利用等。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在这样的绿色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营销、产品的回收实现绿色化,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的保护。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所需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仅仅要求产品的质量提高,而且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在改变,绿色消费理念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就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生产理念。在生产中要以环境为导向,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现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同时国家还应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的研发,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为一些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减少企业的发展负担。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减少企业对资源的浪费,天宫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对技术人员环保技术的培训,从而实现企业的环保清洁生产,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环境导向,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良好构建。

参考文献

[1]马洁.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8):6-7.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缺失,与快速发展的煤炭事业想成巨大的反差,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社会影响力,并进一步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1. 煤炭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尽管现阶段大多煤炭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并融入了许多先进经验,企业文化建设效果卓著,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1对企业文化认识肤浅简单,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大部分煤炭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实质理解不深,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文体活动,或简单地理解为编写口号、统一服装等等,认识的偏差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低下,煤炭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低,使煤炭企业文化失去了根本本保障。

1.2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脱节,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延续性。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且不顾行业特性,盲目照搬其他行业的经验,事倍功半,缺乏自身特色。二是随着企业发展或人动,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无法延续,难以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脱节,使企业文化难以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努力拼搏的作用,更谈不到利用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1.3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意识薄弱,人才素质兹待提高。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进而激发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心是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当前,简单的出钱干事的雇佣关系,已难以适应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潮流。一方面,危险恶劣煤炭企业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的薪酬待遇,不公平的奖励机制,以及对煤炭企业偏见认识等原因,使得企业没有形成一个人才管理的环境,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薄弱,行为不够规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的隐患,脱离企业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安全管理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意识层面的问题。

1.4煤炭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构建优良的企业环保文化。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煤炭企业过度开采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活动大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不能及时回填、地下水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影响、煤炭运输与储存活动中的污染等,都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粗放式的片面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煤炭企业理念,严重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1.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一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教育,将二者混为一谈,完全没有理解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变异为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有些煤矿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完善规章制度,仅仅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致使规章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升华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2. 煤炭企业加强文化建设途径

加强煤炭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必须结合煤炭企业的历史传统、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突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建设极具特色和影响的企业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1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通过广播、企业内部电视台、宣传板报、企业报刊等各类宣传媒介展示宣传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努力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员工的价值观、信念与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信念保持一致。二是要结合企业实际和特色,丰富企业,通过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电影专场晚会、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比赛、各种体育比赛、有奖征文活动等,形成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形式,将大多数职工群纳入到文化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2.2建立生态环保的企业文化。通过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安全生产的强化和稳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对环境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环保意识,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开采,打造优美生产环境的,保护了矿区生态环境,从而赢得政府以及矿区居民的支持,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生产条件。

2.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切实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要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氛围,用坚定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及技术武装员工的头脑,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关注员工的潜能开发,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公,,通过企业员工的发展促使企业发展,建立起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体系,真正构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制度和执行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制度的执行,并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处处体现企业的文化特质,使制度与文化的本质内涵相一致,相互促进,以文化理念的实现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深化企业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