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动态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因此本研究从质量工程的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着手构建规范的、科学的质量工程管理方式(见图1),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和建立预申报制度,抓预先控制.①制定质量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启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制定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我校今后五年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9个方面的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总体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并优先建设和培育先期建设水平高(扶强、扶特)和部门建设积极性高的项目,大力扶持“愿意做、会做和做得好”的项目,全面启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②制定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规范过程管理流程.本研究从质量工程的规划、申报、过程实施、过程监测(中期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方面规范管理流程各环节,并将全程管理与经费划拨、中期检查、到期验收等直接挂钩.③建立项目预报制度,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学校在项目申报前要求各二级教学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将次年要申报的质量工程项目在前一年的六月就进行预报;教学管理部门依据各子项目的评审指标各有侧重地加强对拟申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日常监管和随机跟踪评估;次年3月对各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资格审查;次年3月至6月进行项目评审.项目预报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增强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目的性和计划性.④通过建立示范推广制度、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和经费预算制度,抓过程控制;
(2)建立示范推广制度,强化各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辐射功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使广大学生受益.本研究通过建立管理机制,在原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的示范推广考核指标,明确了示范推广建设包括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要求.①建立逐级负责、落实到人的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为抓好质量工程的过程管理,本项目提出了建立逐级负责、落实到人的专家型管理队伍模式.在学校层面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全面领导质量工程工作.质量工程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质量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质量工程办公室对质量工程的管理实行责任制,实行领导专人分管负责,各项目设置专项管理员管理.项目管理员负责参与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二级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作为本单位质量工程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具体措施,推进质量工程的建设.②建立经费预算制度,确保建设实效.为确保建设质量,学校制定了经费预算书,对各质量工程项目做了明确要求和指导,规范了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流程.
(3)通过全程管理监控、全面发动、全员参与,抓事后控制.①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中期检查和到期验收实现全程管理监控.在项目申报期间,在项目预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由教学管理部门各有侧重地加强对拟申报项目的日常监管和随机跟踪评估,不合格者将取消其申报资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中期检查,暂缓通过者一律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再次复查通过者方可继续建设,否则取消立项.在项目建设结束时,开展到期验收,如未通过则取消称号;通过者授予称号,但若在日常教学随机抽查中发生严重教学事故或教学质量下降则取消其称号.同时,注重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参与管理和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管理.②加大宣传,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强化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群策群力重视质量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公众监督约束,尽力消除质量工程建设的盲点,力争做到质量工程建设全面覆盖.
2注重管理创新,推进全面发展
学校在质量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注重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过程管理理念.二是创新性地建立并实施项目预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否决制度、示范推广制度、专家型管理服务队伍和经费预算制度,抓过程控制管理,并在初步建立质量工程体系的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1333”质量工程管理机制.三是创新性地开展非医学类学科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在扶强、扶特的同时,专门划拨了专项经费用于扶持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且在本科生培养中起中重要作用的非医学类学科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力争做到质量工程建设全面覆盖,有效地调动了非医学类教学单位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巩固管理成果,提高管理成效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工程哲学
一、工程哲学与工程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的社会中大行其道,因此,在工程管理方面有关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在逐渐的落后,表现出并不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工程观念。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型绿色工程管理就成为了一种在管理方面的趋势和一种形势所需。
(一)工程哲学及其内涵。有关工程管理学的定义,中华辞海中对其的解释是这样的:对于人类以及自然界之间的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人类有关的思维方面的一些探究。就在最近几年对于这方面的有关探索和研究情况来看,在工程哲学有关方面的创新对于工程活动的推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哲学作为工程管理中去指导实践的一项理论支柱,对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指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也会去把这些问题上升到有关的哲学方面,进一步让工程管理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的目标,从而不断的推进工程管理去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新时展之下对工程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追求一个比较高的效益和效率,它们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安全、质量、成本、工期。但是在整个发展建设的理念中缺乏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和对于资源的有效节约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些方法的明确提出。因此,在这种传统工程管理的指导之下,就缺乏了一种对于环境的重视意识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当今社会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因此,在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面就非常需要改进传统的理论,发展出创新型的理念和方案。
(三)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程管理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破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工程管理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其活动就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都应该重视绿色成本。从管理学有关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论是管理科学还是行为科学,虽然二者所主张工程管理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也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管理之下,通过科学的方式把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今天的企业商务环境中也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分别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生态环境排在了第一位,这样工程管理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不断的推进绿色工程管理也就进而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大大的得到了提高,当前国家大力支持环境保护的工作,不断的推出一系列环保的产品,新型的工程管理不仅以绿色为中心的议题,还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原则,对当前的环保工作和对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一)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往往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有四个不同目标的导向追求,具体来说分别是:以生态目标为导向;追求社会和经济以及环境这样一个多目标并重的理念;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表现为质量、成本、工期、和安全的有效控制。这四个方面主要是绿色工程管理的最主要的内涵,下面对这四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和阐述。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以生态目标为导向这一内容。绿色工程管理最主要的核心目标就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主要的指引方向,而传统的工程管理的理念中缺乏对于环境保护以及一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的价值观念。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新型的绿色工程管理主要的追求目标是把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这三者之间结合起来的,多重的目标并重的一种方式,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到,并且最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工程活动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这样一来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程管理其目标具有复杂性的这一特性。因此,也就不能够在片面的去只考虑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了,就应该做到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在有关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绿色工程管理往往还和一个项目的构思以及其批准的过程和施工等各个阶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贯穿到整个工程活动的始终。因此,绿色工程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
(二)绿色工程管理提出的背景与可行性分析。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全民遵守的一项原则和义务,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以绿色环保为意识去分别进行生产活动或者消费活动。政府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中都把绿色作为中心词汇,作为各项活动中必须践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和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只要真正的做到遵守这一项原则,努力做到对于环境最大化的保护,资源可持续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绿色工程管理成为一种可能。另一方面,我国出台的一些国家的相关政策非常支持绿色工程管理的实践和有关的理论的提出,对其给予大力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最近几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各种绿色科学技术不断的涌现的今天,也为绿色工程管理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绿色工程管理有四个方面的原则,它们分别是:系统性的原则、客观性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原则。首先作为第一个原则的系统性原则,因为绿色工程管理和环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其核心的目标就是绿色和环保,因此在有关的社会和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绿色工程管理大多是涉及到其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的,因此面对着这种复杂的环境和背景,就需要在一个非常系统的原则指导之下对于这些不同的关系进行处理,使之能够协调的发展。其次是客观性的原则,不管是什么事物,其运行和发展的过程都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人们在完成一件活动的时候,因为每一个事物都具有其特殊性,对于工程当然也不例外,每一项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有关的其一些内在的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真正的做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真正的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的分析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使得其实践的方法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不能够采取绝对化和机械化的态度和方法。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在本质上是类似的。最后一个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先进性和社会性以及经济性质之间的相互统一,因为这一个原则主要是由绿色工程管理其内在的复杂决定的,没有这几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条件,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浪费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因此,应该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不断的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向前发展。
三、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对于绿色工程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应该不断的让公众去参与到工程当中去,工程管理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非常紧密的联系,让绿色工程成为一种民主的决策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大众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绿色成为一个人人遵守的理念,让绿色践行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至关重要的,营造一种绿色环保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同时也有利于绿色工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对那些落后的和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整个工程的始终都贯穿着一条中心的原则和思想,那就是绿色发展。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进行良好的管理的前提,因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大象出版社,2010
[2]徐艳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内涵 知识体系 全生命期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由建筑经济与管理或者建筑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在国际范围内其英文名称大多为Construction Management。比如,英国皇家建造师协会(CIOB)自1980年推出建筑管理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专业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并把CM课程作为CIOB特许建造师教育框架的基本课程。李世蓉教授,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协会2009~2010年度的全球主席,在CIOB内部发起了对建筑管理内涵及边界进行重新定义的专题研究工作。
在建筑工业化、专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建设项目本身以及建筑技术、投融资模式、采购方式、运营维护方式等的巨大变化,使得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边界变得十分模糊。姚兵(2003)提出建筑管理学应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学、建筑业产业管理学和建筑企业管理学三部分内容。成虎(2007)提出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等。仁宏(2007)提出工程管理虽然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但是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畴已经显著扩大,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新形势下,如何界定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其知识体系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二、工程管理的内涵
(一)泛工程管理的概念
1.工程
工程,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的内容包括对于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等。其中,工程有时特指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有时指一种事业,如希望工程。
按照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工程。
2.工程管理概念
工程管理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工程预期目标的过程。尽管工程管理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然而,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已经显著扩大,逐渐渗透到国防、航空、交通、石油化工、采矿冶金、信息等各行各业。如今,工程管理既包括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和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因此,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泛工程管理的范畴。
(二)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内涵
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原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或方向)归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并下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见图1)。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门类属于管理学,隶属于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作为该学科下设专业之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所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并不能涵盖“泛工程管理”内涵,它并不包含“工业工程”等管理内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工程管理专业也并不等于单纯的建筑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还包括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内容。截止至2008年4月,包括本科目录外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等学校中已有283所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些院校完全没有工程背景,比如一些财经院校开始的工程管理专业,但多数都立足于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的工程专业开设。因此,国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数可以归类为建筑工程管理,即狭义的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框架知识体系
本质上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门类。按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研究对象分析,其知识体系可以包括建设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建筑产业管理;按照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学科知识分析,可以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等)、法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等。
(一)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法规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如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关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建设单位(发包人)与施工单位(承包人)之间的关系等;第三,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内部劳动关系,如订立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纪律等。从立法层次上,可以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建设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四个层次。
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技术依据,受各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约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或支撑,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管理的制度体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加入WTO之后,我国也将逐步完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
(1)对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的安全、卫生等技术要求和直接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环保、节能等技术要求,按照指令性模式制定技术法规,强制执行。
(2)对不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技术要求,以及为保证实现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等,按照陈述性模式制定技术标准,属于非强制性技术文件,推荐自愿采用。
(二)建筑产业管理
广义建筑业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及维护管理,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商务、法律咨询和中介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等。其产品不仅包括实体建筑产品,也包括了大量服务和知识产权,这是建筑业真实的活动空间。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其他建筑业。建筑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建筑市场管理及行业管理两方面。
广义的建筑市场指建筑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建筑产品、建筑生产活动以及有关机构。建筑市场上的交易物种类繁多,包括咨询服务、勘察、设计、施工、构配件、劳动力、建筑材料、施工机具、运输服务、建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
1.建筑产品供求机制
建筑产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多数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属于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建筑市场买主可分为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企业和个人),政府向来是最大的买主。
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建筑业需求具有周期性。短期看,存在繁荣与萧条的更替。长期看,建筑业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密切关系。城市化进程呈现S形曲线,建筑业增长速度呈现倒U型。从供应的角度看,建筑业存在建筑工人技能水平落后、咨询设计人员能力不足、承包商提供融资承包等能力不足、建筑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建筑市场价格机制
建筑市场产品定价存在三种模式,市场定价、计划定价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指导定价。计划价格,政府对建筑产品数量、价格均进行管理,典型的定额计价方法属于这种类型;指导价格,政府对建筑产品数量进行管理,而放开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市场价格,政府对于建筑产品数量和价格都放开,全部由市场确定。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指导定价模式。
3.建筑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确保建筑市场有效竞争,政府需要进行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①政企分开,避免行政权力介入市场。
②避免垄断,维护消费者权益。
③反不正当竞争,规避腐败。
④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⑤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4.建筑市场化准入与开放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采取准入许可制度,即企业资质许可和执业人员资格许可制度,进入我国建筑市场需要具备相应的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同时,建筑市场国内开放工作基本完成,并且按照WTO规则实施了国际开放。
5.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建筑市场的组织、企业的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它以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组织形态,这些可以归纳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效果。当前,建筑产业及市场结构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垄断和过度竞争问题。
6.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建筑质量与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筑质量不合格是造成人身伤亡的首要因素。过低的建筑寿命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7.建筑业制度和技术创新
建筑业需要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下大力气突破,利用信息经济学、产权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完善建筑管理制度,并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能耗偏高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全面推进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此外,还需要解决建筑垃圾、建筑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8.建筑行业培训与教育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的固定设施,建筑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推动建筑业良性稳定发展是一个基础性课题。完善相关协会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是一项基本任务。
(三)建筑企业管理
建筑企业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其他咨询企业(招标、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按照西方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承包商和咨询类企业两大类。建筑企业管理主要侧重于建筑承包商(施工企业或者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其内容一般包括:
1.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治理机制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筑业的一项基本任务,国有建筑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管理,实现政企分开并提高竞争力和自负盈亏能力,改善经营生产效率。
2.企业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确定企业经营业务和发展战略,在经营领域、主营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打造企业的特色和特点,其中还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机构等的相应调整。
3.企业经营管理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市场开发以及承揽任务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其日常经营活动还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
4.企业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全部围绕着建设项目展开,所以其管理以项目现场管理为主,强调项目管理方式,强调项目经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
(四)建设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是在一定空间上的技术系统。它由功能面和专业要素组成。比如,一个校区由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等组成。而教学楼提供教学功能,它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力系统、消防、通风系统、通信、多媒体系统、语音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许多专业要素组成。这些专业要素不能独立存在,他们通过系统集成共同组合成教学楼功能。
1.了解建设项目环境
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其他方面等。
2.确定建设目标
除了传统的目标如质量、费用、时间三者之外,还需要关注安全、环保、与环境协调等因素,并且努力确保利益相关者满意。
3.熟悉工程建设模式
这些工程建设模式包括代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DBB模式,DB模式,EPC/TurnKey总承包模式,还有以融资为目的的 BT、BOT、TOT模式等。
4.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建设程序划分,主要包括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设计和施工)、竣工投产使用阶段;按照管理主体划分,包括业主方项目管理、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商项目管理等。按照管理内容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整体管理等。
四、结论
从学科角度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与工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并列,属于泛工程管理范畴。从我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除部分学校开设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方向外,绝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狭义的建筑工程管理范畴。建筑工程管理主要以建设项目、建筑企业和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和微观项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兵.建筑管理学[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任宏.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范式
自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人类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业必须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关联才能实现新生,否则必将为历史所淘汰。工程管理是工程立项乃至竣工各个环节中管理活动的统称,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工程管理以人工管理为主,虽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某些环节的管理中,如财务管理等也采用了信息技术,但距离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仍然有一段距离,换言之,是传统范式细枝末节的修补,而非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新范式,这显然与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需要相背离。本文基于此,以信息时代为背景,探讨了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新范式。
1工程管理概述
工程分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数个类型,其中以建筑工程最为常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为核心的各项管理活动的统称。工程管理具有如下几点特征:首先,全局性。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从立项到交付,都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工程管理以工程为核心,自然也须将管理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如此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其次,综合性。工程管理的主题有很多,如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各项安全事件所采取的安全管理,又如针对工程预定工期所采用的进度管理等,不同主题的管理实践都从属于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工程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好各个流程的管理活动。
2信息时代工程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信息时代工程管理面临的机遇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对管理活动而言,是一把利器,可以有效地更正传统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工程管理而言尤其如此。首先,它能够节约工程管理的资源。工程管理内容庞杂,每个不同主题活动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参与其中,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等,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工程建设资源消耗过多的现象;其次,它能够降低工程管理中的错误率。传统的工程管理归根到底是以人工管理为主的,人工管理除了存在低效性以外,也有着不少人为错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避免此一现象,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的实际效能,优化预期管理目标,此即工程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机遇。
2.2信息时代工程管理应对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程管理而言,不仅仅是一项千载难逢的机遇,其同样也是非常棘手的挑战,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相关企业不仅仅是以技术层面的内容修补既有的范式,而是从信息技术出发,构建全新的范式,这对企业而言,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首先,它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基础,各项管理活动,如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中已经开始局部或全面地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其次,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无论是研发还是购买相关企业的软件系统,其运行与后期维护都是不小的开支,对企业的资金存储能力与支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信息管理平台最终需要以人来操作,很多企业即使具备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由于管理人员信息意识缺乏、信息技能薄弱等,都影响了实际的管理效果。
3构建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策略研究
3.1以外部环境建设为依托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受主观能力与客观条件的双重制约,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此类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远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对此,除了需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外,还要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生的客观需要,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鼓励、扶持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以激励机制的建设来诱导具有信息化建设资质的企业主动投身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口号,更是一项需要巨额投入的实践,其中基础工作尤为重要,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限制,在技术研发投入中能力有限,政府需要做好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加大技术研发财政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这正是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构建的有效手段。
3.2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与管理经验的日益丰富,工程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主要特征就是精细化管理,它避免了传统工程管理中的无差别管理,提升了管理的专业性,这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的提升有着尤为积极的作用。对此,企业在工程信息管理新范式的建构中,首先需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途径。信息化建设在市场中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企业的市场定位与管理水平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企业不可盲目照搬他者的经验,而是在以自我需求为核心的基础上,开展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条件地企业可以自主研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他企业则可以将研发任务外包或者径直购买最适宜企业工程管理的相关系统。在信息系统的购置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尤其是售后服务,提升工程管理的实际效果。
3.3以信息平台搭建为重点
在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构建中,信息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无疑居核心地位,以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管理载体,本质上就是新范式的体现。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较为多元,招标信息、资金使用信息、工程进度信息、监管信息、材料消耗信息等都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信息源,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各类各型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应用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够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信息全部搜集起来,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参照。相比于信息平台的搭建而言,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应用环节中存在着明显的片面化现象,即仅在数个重点区域应用信息技术,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并未实现共享,比如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相互隔绝,弱化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能。因此,在信息平台的搭建中,更要注重不同功能模块间信息与服务的整合,使多种管理内容统一熔铸到信息管理平台中,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也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4以内部人员培训为保障
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且工程管理中的各项任务都必须由专人来完成,即使在当前信息时代到来之际,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乃至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仍然是影响工程管理实际效果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一般工程团队的工程管理现状而言,大部分人员,包括管理层与操作层,都没有根据信息时代趋势与要求及时调整理念,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即使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创建相应的工程管理新范式,但人员层面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沦为形式之虞,对此,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主要是信息操作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平台搭建为工程管理提供了与传统线下管理迥异的线上阵地,项目组需要加大信息时代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与培训频次,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特别是重要部门管理人员,如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的信息意识。工程管理中的新范式指的是与传统范式迥然有别的范式,无论在理念、内涵乃至形态上,都具有创新性的特征,新范式建设的凭借有很多,其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关键的。信息时代的新范式,简言之,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管理模式,在提升工程管理效能,优化工程管理效率中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昌娜.浅析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项目管理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260-261.
[2]王利秀.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291.
[3]孙瑞.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13(5):127-129.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加强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充分地发挥成本目标管理的优势,及时地处理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成本目标管理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各种目标,为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地保障。
一、成本目标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成本目标管理,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而做出相关代价,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付出费用的过程管理。现阶段电力工程成本主要包括:(1)各种材料采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2)参与工程建设的费用及各种机械设备费用;(3)各种设备的维护费用;(4)其他方面的支出成本。加强对电力工程成本的综合管理,需要灵活地运用成本目标管理理念及具体的管理方式,明确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在可靠的成本目标管理支持下,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健全电力工程管理体系。
二、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达到电力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需要对成本目标管理的特点进行必要地分析,促使成本管理能够按照合理的方式应用于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成本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1)管理的连续性良好。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要求,可知成本目标管理的连续性主要是指这种这种管理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依靠既定的目标加强对成本的有效使用,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2)管理的覆盖性较为全面。成本目标管理使用中具体全覆盖性的特点,主要是指这种管理方式使用中对于工程建设中所有参与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要求高。通过所有人员节约成本的方式,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3)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技术性。采取必要的方式将管理策略与相关的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出可靠的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促使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实现。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结合成本目标管理理念,实现工程管理成本最低化
电力工程管理成本最低化,主要是结合成本目标的具体要求,采取必要的方式降低电力工程管理成本,实现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这些管理目标的明确,可以为后续管理计划的实施及管理体系的健全提供可靠地保障,促使电力工程管理成本能够达到最低化的要求。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地考虑:(1)将电力工程的质量可靠性作为管理前提;(2)成本最低化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确保所有部门的利益能够得到切实地保障;(3)充分发挥电力工程所有管理人员的实际作用,及时地处理管理成本最低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机制。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成本目标管理应用于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使工程的管理成本减少6%~12%,工程预期的收益增加5%~10%,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出现的概率下降3%~7%。因此,需要合理地运用成本目标管理,提升电力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某电力工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结合成本目标管理内容。实现工程管理责任化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结合成本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将工程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不同的管理环节,强化所有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电力工程管理责任化。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成本目标管理,促使电力工程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确保电力工程管理计划得以顺利地实施。加强对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减少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工作失误,减少成本管理成本的同时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方式。某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内容见表1。
(三)结合成本目标管理要求,实现工程管理有效化
成本目标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各种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工程管理有效化,应充分地考虑成本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电力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促使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力工程管理有效化的实现,客观地说明了成本目标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结语
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对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增强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成本目标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在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会优化工程管理方式,因此,在未来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扩大成本目标管理的实际应用范围,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完成状况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兆庆.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3):182.